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合集下载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侵略者:
英法联军进攻, 俄美充当帮凶
过程:
攻陷广州, 逼近天津。
结果:签订《天津条约》、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课堂探究
• 有人认为:如果没有“亚 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 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就 不会发生。对此,你的看 法如何?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 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 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 权益。 “亚罗号事件”和“马 神甫事件”只不过是他们的 借口而已。
(4)在战争中,俄国得到的好 处是什么?
通过签定《瑷珲条约》、《北京条约》 等条约共 割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D.从中国抢走无数珍宝
4.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B )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
C.中俄《北京条约》
D.中俄《尼布楚条约》
5.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
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 )
A.两次战争的性质相同 B.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 C.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D.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帮凶”,且又单独“作
案”的国家是( B )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美国
3.有人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花费一文
一钱,不必动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国家得到更
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指( B )
A.得到巨额赔款
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C.强迫清政府开放数处通商口岸
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 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给英国,增加赔款额。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 方大片领土
想一想:结合地图指出清朝
疆域的四至并思考今天我国 的疆域有哪些变化?其中鸦 片战争前后被沙俄割占的领 土有哪些(时间、条约、区 域与面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1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原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参与列强及时间
主谋:英国、法国;帮凶:俄国、美国。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英国“亚罗号事件”和法国“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
4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罪行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火烧圆明园。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5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增开天津商埠,割九龙司给英国,增大赔款额。

6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最大受益者
俄国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7 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需 要 思
历 史 永 在 见 证
变 的 痛 心 记 忆
万 园 之 园

两件侵华罪行
第一单元
圆明园遗址
两件侵华罪行
第一单元
“我感到震惊、瞠目、惊呆。我仿佛走进了《一千零一夜》 的场面,两天里,我在价值两千法郎的绸缎、金银首饰、青 铜器、雕像中……总之,我在珍宝台上徜徉。”
——亲身参加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法国士兵阿尔芒·吕西 在后来的日记中写道
第一单元
顾恺之 《女史箴图》 现存大英博物馆
法国枫丹白露宫中国馆
两件侵华罪行
第一单元
法国作家雨果愤怒的谴责英法联军的暴行: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
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 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作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两件侵华罪行
扩大侵略权

英国
清战败,签订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 是近代史的开端
英法主凶 美俄帮凶
洗劫空前 割地最多
中国丧失更多的领 土和主权,半殖民 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有一个国家“不需要花费一文钱, 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获得更多好处。”
俄国趁火打劫、强占我国领土
——马克思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单元
名称 时间 原因 侵略者 结果
影响
鸦片战争 1840-1842
急需打开 中国市场
第二次鸦 片战争
进一步打开 1856-1860 中国市场,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

四、中国民族工业夹缝中求生存
1、洋务运动中,部分商人、官僚投资新式工业,拉 开民族工业发展大幕。代表人物及企业:①方举赞、 孙英德创立上海发昌机器厂;②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 办继昌隆缫丝厂。 2、中国的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受到两种势力 制约:①外国资本②本国政府
5、洋务运动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60年代初,洋务派在“自 强”口号下,兴办军事工业 第二阶段: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务派提出 “求富”口号,兴办民用工业 6、洋务运动意义: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 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7、洋务运动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 队全军覆没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 权益,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 北京,火烧圆明园 2、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补充书上) 答: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沙俄侵吞中国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稍后时间,沙俄掠夺中国 东北、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是条约
侵占领土范围 侵占领土面积
1858
1860 1864 19世纪 80年代
中国东北外兴 60多万平方千 米 安岭以南、黑 龙江以北 中俄《北京条约》 乌苏里江以东, 约40万平方千 包括库页岛 米 44万 《勘分西北界约 巴尔喀什湖以 东以南 记》
《瑷珲条约》
《伊犁条约》
中国西北部
7万多
1、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到90年代;兴起背景: 在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刺激下兴起 2、洋务运动根本目的:维持清朝的统治;主张:学 习西方机器设备与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工业 3、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文祥;地方:曾 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标榜口号:“师夷 长技以自强”,目标:“富国强兵” 4、洋务运动领导机构:1861年,清政府设立的“总 理衙门”

第0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0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 4.(2010· 镇江模拟)马克思说:“俄 国不花费一分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 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获取更 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 次鸦片战争期间 ( D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 5.(2009· 青岛学业考试)2008年10月14日 ,中俄两国在黑瞎子岛举行“中俄界碑揭牌 仪式”,这标志着中俄长达4 300公里的边界 线全部确定。黑瞎子岛的归属依据的是双方 在平等协商基础上签署的《中俄国界东段补 充协定》,岛屿西侧靠近中国的一半归中国 所有,它将成为“中国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曾通过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领土多达 ( C ) A、100多万平方千米 B、120多万平方千米 C、l 50多万平方千米 D、180多万平方千米
残墙断瓦供人凭吊。
有人主张圆明园应重 建,也有人反对。
你的意见呢?
远灜观和大水法残址
2、俄国趁火打劫,割占我国东北西北领土 150多万平方千米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平方公里
俄国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 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了150多万 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相当于今天的新 疆那么大。
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华尔
李秀成
本课小结
侵略者在战争期间犯下了哪些罪行?
• 洗劫空前,割地最多
面对外国侵略,中国各阶级的态度怎样?
• 统治者屈膝投降,中外反动 势力勾结;中国人民抗争到底
• 1.(2009· 巴中中考)圆明园在呻吟, 北京在哀号,只有强盗眉开眼笑。这强 盗是 ( B ) A、英国殖民者 B、英、法殖民者 C、法国殖民者 D、法、俄殖民者
圆明园是中 国举世闻名的皇 家园林,综合了 中西建筑艺术的 精粹,收藏着无 数的珍宝文物, 是世界罕见的博 物馆和艺术馆, 被西方称为“万 园之园” 。 上图是乾隆年间绘成的80幅圆明园全景中的一幅, 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

课件2: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2: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2、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1856-1857 广州
1858
天津
1860
天津 北京
英法联军占领下的大沽口炮台
《天津条约》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清政府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割占领土面积 60多万平方千米 约40万平方千米 44万多平方千米
7万多平方千米
俄国通过《瑷珲条约》 “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 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 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恩格斯《俄国在远东的成
功》
3、概 况:《北京条约》、火烧圆明园、沙俄 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圆明园的残迹启示: 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惨痛和耻辱的一页。
3.从“圆明园2010年罹难150周年纪念启动仪式”上获悉,
圆明园管理处联合清华大学,将对园内的石刻文物进行大
规模的保护,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这些文物的摧残者是
(B)
A.英美联军
B.英法联军
C.德日联军
D.八国联军
4.法国作家雨果写道:“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
一个抢掠,一个放火……”这“两个强盗”发动的侵华 战争是( D )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条约内容
《 割地
南 京
赔款
条 五口通商 约
》 协定关税
条约影响
破坏了领土完整和主权
加剧了财政危机加重了人民负担
破坏了贸易、关税主权;逐渐 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 地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定后,英国打开了中国的 国门,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 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 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 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共22张PPT)
英国赔款400的情形
二、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沙俄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__强迫清政府签订了 多万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领土 150 ___ _平方千米。
1858年,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割占了 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60万 平方公里的领土.
文昌阁。三层,楼顶 大钟指向6点30分。据推 测这张照片可能就是在 此阁被毁当天或前一天 拍摄的
圆明园规月桥
在北京工作期间(1870—1889),拖马斯·查尔德拍摄 了北京及周围的建筑和风景,尤其是圆明园和颐和园的残 迹,为我们留下了它们被彻底摧毁前的宝贵影像。
2003年北京保利集团以3千多万港币的 价格拍下的圆明园故物——猴、虎、牛三铜 首。
英法对中国发动战争
1856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列强获得了哪些新的权益?
第一次鸦片战争 割地 赔款 割香港岛 2100万银元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损失了更多的领土 英:割九龙司;俄:割走150多万平方
千米
进一步加重人民负担, 激化矛盾。 《天津条约》:英国赔款 400万两,法 国赔款200万两。《北京条约》:赔偿 英法军费各800万两,恤金英国50万两, 法国 20万两 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扩大到沿海各
开口
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开放广州、厦门、 增开汉口、南京、天津等十一处为通商 福州、宁波、上 口岸; 海 更多的主权遭到破坏
关税协定
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外国军舰和 同桌合作,选一新的权益,说说其带来了的影响? 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通航;
其他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 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 春园组成,总称圆明三园; 占地面积约五千二百亩。清 朝从康熙至咸丰的六代帝王, 历时一百五十多年,集中全 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把它营建成为一座举世无匹 的大型皇家宫苑。

课件八上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八上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八上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详细内容如下: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分析19世纪中叶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探讨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讲述1856年至10年间的主要战役,如天津之战、北京之战等。

3.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分析战争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中国近代史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掌握基本史实。

2. 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理解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重点: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历史地图、战争形势图、相关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课外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战争形势图,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穿插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3. 互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辨能力。

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二次鸦片战争2. 内容:背景: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经过:天津之战、北京之战等影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2)列举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战役。

(3)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答案:(1)背景:19世纪中叶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

(2)主要战役:天津之战、北京之战等。

(3)影响: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理解战争背景、经过和影响方面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借口及实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形成归纳说明英法美“修约”要求与战争爆发关系的思想方式。

◆通过学生了解《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形成分析论述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
的影响的思想方式。

◆通过图表分析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方位、面积和后果,形成读图理解能力的思想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的学习中,认识到英法等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加深了中国
人民的苦难,从而形成强烈的国家忧患意识。

◆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鉴证资本主义列强血腥掠夺的罪恶面目和清政府的
腐败无能。

二、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华危害。

三、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建议教师讲授新课之前,可向学生提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攫取了哪些侵华权益?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进行如下概括:通过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英、美、法等国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他们并不满足。

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又寻找借口,对中国发动了一场新的侵略战争。

因此,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时,建议教师:
从整体出发扼要讲明战争的基本进程,点明战争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爆发到《天津条约》签订;第二阶段,战争再起到《北京条约》的签订。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战争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教师可教给学生编制"小年表";把知识系列化的方法,如:1856年英舰炮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卅
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签订
1859年大沽之战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北京条约签订
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和"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讲述"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上"一目时,建议教师:
1.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的中俄东段边界,然后,结合课本中的一"表"一图,简要讲述俄国是如何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的。

由于该内容在初中已经讲过,这里不要再过多展开。

2.要把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的活动,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历史背景中去观察,突出其"趁火打劫"的卑劣手段。

四、讲解"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一目,主要应讲清辛酉政变的性质和影响,讲清中外反动势方勾结的原因。

五、小结本课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六、讲课时可放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录像资料,增强直观性。

课后小结
1.结合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等内容的讲授,调出本课软件中马克思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论述,加深学生对西方侵略本性以及这场战争的非正义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战争本质的分析能力,在讲授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时,也可适当调出本课软件中恩格斯的有关论述,以加深学生对沙俄近代的贪婪侵害我国,吞并我国领土罪行的认识。

2.在讲授英法提出"修约"要求以及几个不平等条约时,可适当调出本课软件"文献资料"部分相应的原始文献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充实和补充教材内容,并提高学生阅读文献资料的能力。

3.结合本课有关内容的讲解,适当调出本课软件中的多媒体图片,使课堂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教学更具直观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的兴趣,帮助其深刻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860年)
一、战争原因、借口及实质
二、战争经过及结果
①英法联军攻占广州(1857年12月)
②英法联军攻陷天津(1858年),逼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③英法联军攻占北京(1860年),洗劫并焚烧圆明园,逼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三、战争影响:进一步打开了中国门户,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在政治上,中国进一步丧失领土和主权;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它
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各省,并由沿海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
掠夺廉价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