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训练-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貴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
”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次被下令焚毁。
这里的“联军”是()A.英法联军B.英法美联军C.英法美俄联军D.八国联军3.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的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沙俄5.2019年10月,澳门爱国人士何鸿榮(shèn)将因战争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
导致该文物流失海外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日本侵华战争6.“有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官。
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
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则叫作英国。
”这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八国联军占领北京C.“亚罗号事件”D.“马神甫事件”7.如图所示岛屿位于黑龙江出海口之东。
该岛的面积约76400平方公里,比两个台湾岛还要大。
岛上拥有超过6000条河流及1600个湖泊,自然资源丰富,物产丰裕。
强行割占中国这个岛的国家是()A.美国 B.俄国 C.日本D.英国8.19世纪60年代初,法国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说:“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
”英法所谓的“荣耀”是()A.火烧圆明园B.旅顺大屠杀C.镇压义和团D.南京大屠杀9.下图是清朝座皇家园林遗址,是在哪次战争中被焚毁的()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抖音里有则趣闻,说咸丰皇帝死后向列祖列宗忏悔。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测试题附答案)

第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近代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一次侵华战争,列强发动这次侵华战争的借口是()A.“亚罗号事件”B.虎门销烟C.修约受阻D.《望厦条约》签订1.答案 A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1856 年,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A 符合题意。
2.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虎门销烟D.《马关条约》的签订2.答案 B 由图中“圆明园”并结合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可知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3.如图所示圆明园的变化是由于()A.农民战争的荡涤B.无情岁月的洗礼C.英法联军的烧毁D.甲午战争的摧毁3.答案 C 图示中圆明园的变化是由于英法联军的焚烧。
1856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60 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闯入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后又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4.美国《纽约时报》在清朝咸丰年间曾以《清军投降,北京城楼升起英法旗》为题大幅报道近代中国发生的一件大事。
这件大事应为()A.太平天国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答案 B 由题干“咸丰年间”“清军投降,北京城楼升起英法旗”并结合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当时的皇帝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可知题干反映的大事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5.1860 年在北京的居民有可能看到哪一位清朝皇帝仓皇出逃()A.道光帝B.咸丰帝C.康熙帝D.光绪帝5.答案 B 1860 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当时在位的咸丰帝逃往了承德避暑山庄。
6.1860 年,根据《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A.台湾B.天津C.南京D.牛庄6.答案 B 1860 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题

1.2第二次鸦片战争一选择题1. 近代史上,南京和天津这两个城市分别是在哪两个不平等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 )A.《南京条约》、《天津条约》B.《南京条约》、《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北京条约》D.《天津条约》、《瑷珲条约》2.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
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诗中所说的“两劫”中的“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哪一次战争期间?()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中法战争3. 历史地图以简明的、特定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帮助人们直观地了解所学史事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历史地理概念。
从反映历史要素的类别看,历史地图可分为疆域图、形势图、分布图等。
右边这幅战争形势示意图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左宗棠收复新疆期间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4. 在中国近代史上,我国受尽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A.英国B.俄国C.美国 D.日本5. 成龙电影《十二生肖》精彩纷呈,票房大卖,遗失在海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中最后四个兽首终于回归祖国(电影剧情)。
这些兽首铜像遗失于()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6.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7.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它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下图)。
关于这场战争的史实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战争期间是我国近代丧失领土最多的时期C.在这场战争中,民族英雄邓世昌为国捐躯D.清政府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原住中国居民迁出8.“谁令你威风扫地,谁令这火光四起,……大火当中血肉满园,为你死正因要维护你,还望这火的震撼,能令我子孙记起,自会醒悟到,何来外侮,为何受欺。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练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真题训练(原卷版+解析)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选择题1.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扩大鸦片战争中获得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C.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D.利用“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再次侵略中国2.目前流失在海外的中国文物分布在全世界多家博物馆。
从下图可以看出,近代我国文物流失海外第一次高潮(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2019山东东营中考)今年4月,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后,一位网友作诗:“巴黎悲失火,怎比百年前。
圣母犹能圣,圆明不复园。
”1860年,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 ( )A.英国军队B.英法联军C.美英联军D.八国联军4、下表是清朝爱国将领在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情况,从表中你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鸦片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C.清政府求和签订不平等条约D.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5、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付之一炬。
犯下这滔天罪行的是A. 英俄联军B. 英美联军C. 法俄联军D. 英法联军6.有学者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遁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对于“赶往近代最初一步”理解最准确的是()A.鸦片战争开放广州、杭州等通商口岸,促使封建自然经济解体B.鸦片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7.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代以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材料内容所涉及的条约()A.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B.直接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开展C.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改变D.迫使道光帝派遗林则徐广东禁烟8.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练习(含答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1题“疯狂的帝国主义扩张没有给清王朝喘息的机会,鸦片战争结束14年后,危机再次从海上来。
这一次,侵略者直接逼进了大清国的首都。
”这里的“危机”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第2题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爆发太平天国起义,为镇压太平军,当时的清政府不得不调离了北方的戍边部队。
某国趁火打劫,大军压境,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
该国是( )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法国第3题近代史上,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其中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是( )A.《瑷珲条约》B.《北京条约》C.《改订条约》D.《勘分西北界约记》第4题1856年10月,一艘名为“亚罗”的商船的船员被广东水师以参与海盗活动为由扣押。
事发后,英国驻广州领事想借此机会挑起事端,便以该船曾在香港注册(确在香港注册,但扣押时已经过期)且悬挂英国国旗为由,向中方抗议。
此事件成为( )A.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借口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线C.中美《望厦条约》签订的结果D.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第5题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的暴行是( )A.命令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B.割占中国台湾、澎湖列岛C.洗劫并放火焚毁了圆明园D.逼迫清政府开放上海第6题1861年的某一天,法国军人巴特雷写信给雨果,炫耀“这次远征(中国的)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
雨果回信谴责“这次远征”是“一场偷盗,作案者是两个强盗”。
巴特雷和雨果往来信件中讨论的事件是( )A.英法联军占领天津B.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D.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第7题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领土的条约是( )A.中俄《瑷珲条约》B.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C.中俄《北京条约》D.中俄《改订条约》第8题“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应出现在( )A.林则徐广东禁烟期间B.鸦片战争期间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第9题参观了下面这一遗址后,你最大的感想是( )①落后就要挨打②战争是破坏文明的罪魁祸首③维护和平,反对战争是我们的责任④袁世凯早该被打倒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第10题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
八上历史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训练1.近代西方列强在一次打劫中国时,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结满果实的“晚清”大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拾走了。
材料中“被拾走的果子”最有可能指的是()A.洗劫焚毁皇家园林圆明园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C.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D.抢夺福州船政局等中国近代企业2.英法叫嚣要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报复”,俄国公使表面保持“中立”,暗中却向英法提供“北塘毫无戒备,尽可进攻”的情报,协助英法的军事行动。
相关场景出现在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关于下图《中国主要通商口岸及周边城市贸易往来示意图(1885-1890年)》表述正确的是()①东南地区通商口岸贸易网络最为密集;①“五口通商”中的香港成为南方贸易中心;①最早开埠的上海是南北口岸贸易枢纽;①天津居于北方口岸贸易的中心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4.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
”材料表明A.鸦片战争持续时间长B.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D.列强侵略中国不断深入5.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美三国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向来洋药(鸦片)……等物,例皆不准通商,现定稍宽其禁……洋药准其进口,议定每百斤纳税银三十两,唯该商止准在口销卖,一经离口,即属中国货物。
”以上规定使清政府()A.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B.开始大量进口外国药品C.采取禁止鸦片贸易的措施D.对所有进口货物征重税6.示意图反映出,与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①数量增加①分布范围更广①集中在北方沿海①沿长江向内地延伸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7.随着马首铜像于2020年12月1日回归圆明园,圆明园十二兽首(如右图)中的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等七尊兽首铜像通过不同方式回归祖国,剩余五尊仍下落不明。导致十二兽首流失海外的历史事件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经过这场战争,北京的官员就这样创立了中国与西方关系的新秩序,而滞留在长城以外承德避暑山庄的朝廷则怀恨在心。
高一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2旧人教版

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A一、选择题:(共8题,每题8分,共64分)1、从英法国情看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追求的目标是A增辟通商口岸B实现在华自由贸易C使鸦片贸易合法化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答案】D【解析】从英法两国的国情看,当时英法工业革命已经或即将完成,资本主义迅猛发展促使其追求更广阔的海外市场,这是其发动战争的根本动力。
2、分别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的国家是①英国②法国③美国④俄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但也有一定难度,英法签订《北京条约》没有疑问,美国参与了俄美英法《天津条约》的签订但没有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割占中国东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领土,就是通过《中俄北京条约》,这个知识点在表格部分,容易被忽视。
3、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里俄国得到的“好处”有①俄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②占领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③俄国人可以到内地经商④取得清政府赔款200万两白银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这一时间限定,同时要明白,俄国虽没有直接出兵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但是它在这个期间签订了《爱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要考虑这三个条约的内容,才能准确解答。
4、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同一年,又被沙俄割走了A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B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多万平方千米C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千米D中国西北部7万平方千米【答案】B【解析】本题要有一个思维转换的过程,割九龙司的那年是1860年,然后联系1860年清政府另外被割占领土的条约是中俄《北京条约》,再联系该条约的内容才可得出正确答案。
5、鸦片战争中,沙俄与英国割占中国领土的不同点在于A为了商品输出的需要B为了满足扩张领土的野心C为了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D为了资本输出的需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时英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沙俄是封建农奴制国家,两者割占中国领土的目的是有区别的,英国追求市场,沙俄为满足扩张领土的一贯野心。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普通用卷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在中国近代上1856~1860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虎门销烟2.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
”下列说法中不能给该观点提供论据的是( )A. 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的输入B.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D. 外国商船可以自由驶入长江一带通商口岸3.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借口分别是( )A. 修约失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B. 为了让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虎门销烟C. 为了掠夺财富;三元里人民起义D. 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4.在《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中,最能体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条款是()①增开汉口、南京等10处通商口岸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增加大量赔款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②③④5.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
”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的输入②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④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6.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帝逃往承德,圆明园等凝结民族文化艺术的园林宝库均被洗劫并焚毁。
伴随着圆明园的大火,清政府接受了侵略者的条件,被迫割让了()A. 天津B. 香港岛C. 台湾全岛D. 九龙司地区7.标志着鸦片贸易在中国合法化的是()A. 《天津条约》B.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C. 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D. 《北京条约》8.“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法国大作家雨果讲的事情发生在()
A. 鸦片战争期间
B.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2. 1860年10月,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这个侵略者是指()
A.英国 B.英法联军 C.英美联军
D.八国联军
3. 近代史上,南京和天津这两个城市分别是在哪两个不平等条约中被开放
为通商口岸的?( )
A.《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瑷珲条约》
4.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
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诗中所说的“两劫”中的“一劫”
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哪一次战争期间?()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中法战争
5. 历史地图以简明的、特定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帮助人们直观地了解所学史事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历史地理概念。
从反映历史要素的类别看,历史地图可分为疆域图、形势图、分布图等。
右边这幅战争形势示意图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左宗棠收复新疆期
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6. 在中国近代史上,我国受尽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 C.美国D.日本
7. 成龙电影《十二生肖》精彩纷呈,票房大卖,遗失在海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中最后四个兽首终于回归祖国(电影剧情)。
这些兽首铜像遗失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
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8.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9.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它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下图)。
关于这场战争的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战争期间是我国近代丧失领土最多的时期
C.在这场战争中,民族英雄邓世昌为国捐躯
D.清政府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原住中国居民迁出
10.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
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
收藏在这个东方博物馆里的不仅有杰出的艺术品,而且还保存有琳琅满目的金银制品。
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口袋都塞得满满的,至于那另外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只箱子。
之后,他们双
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
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________,另一个叫________。
”
——法国作家雨果(1)请在横线上填上两个强盗的名字。
(2)夏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事件发生在哪年?当时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11. 阅读下列材料:
大不列颠(英国)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北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并得到物质上的保证……应该在夺取北京以后永远占领广州。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
①文所说的是哪次侵华战争?
②在这次战争中,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当英国终于决定打到北京……俄国……竟能挺身出来充当衰弱的中国的秉公无私的保护人,而在缔结和约时俨然以调停者自居,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
——恩格斯《俄国在远东的成功》问题:为什么说“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参考答案
1.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2.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1860年,英法联
军攻占北京,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并且火烧了圆明园,故答案选B。
3. C
解析:由所学可知中,《天津条约》中开放南京为通商口岸;天津在《北京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故答案为C。
4. B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李大钊描述的历史事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故答案为B。
5. B
解析:由所学可知,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背景。
所以答案为B。
6. B
解析:由所学可知,中国中国近代以来,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
中国大量领土。
英国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侵占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国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侵占我国北方150万平方公里土地;日本通过《马关条约》侵占台湾岛、澎湖列岛。
故答案为B 。
7. B
解析:“圆明园”十二生肖中的四个兽首铜像遗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并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洗劫,故选B。
8. B
解析:夷是中国近代对西方国家的蔑称,而当中国清政府被打败后对西方先进国家的惧怕而不敢再提“夷”字,不敢再以“天朝上国”自居,故答案选择B 项。
9.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
题文中的图片是圆明园残迹图,圆明园是第
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焚毁的,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在我国北方趁火打劫,割除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这一时期我国在近代丧失领土最多的时期。
故答案选B。
10. 答案:
(1)英国、法国(或英吉利、法兰西)。
(2)圆明园。
(3)1860年。
英、法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攻陷北京后火烧了圆明园,给世界人类文明带来的极大的损失。
11.答案: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中国分别同英、法、俄、美签订了《天津条约》;同英法签订了《北京条
约》;另外还在1858年和1860年,分别和沙俄签订了《爱晖条约》和《北京条约》。
解析:由材料信息“大不列颠(英国)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北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可知,该侵华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合相关内容即可回答。
12. 答案:俄国通过武力威胁和中俄《爱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订条约》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是近代史上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解析:联系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容可知,俄国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所以说是对俄国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