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规划文本

合集下载

第5章_村镇给排水工程规划

第5章_村镇给排水工程规划
环状管网,配水干管与支管均呈环状布置,形成 许多闭合环。 这种管网供水可靠,管网中无死端,保证了水能 经常流通,水质不易变坏,并可大大减轻水锤作 用。但管线总长度较长,造价高,适用于连续供 水要求较高的村镇。
3)消防用水量
消防用水是一种突发性的用水 ,村镇规模越小 , 消防用水 量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村镇消防给水应满足以下要求: (1)具备给水管网条件的村镇 , 其管网及消火栓的布置、 水量、水压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年版)有关消防给水的规定。 (2)不具备给水管网条件的村镇,应充分利用河湖、池塘、 水渠等水源, 设置可靠的取水设施,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 消防给水设施。 (3)天然水源或给水管网不能满足消防用水时,宜设置消防 水池,寒冷地区的消防水池应采取防冻措施
1.3 水源选择及其保护
(2)地下水 ①取水构筑物的防护范围 ,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取水构 筑物的形式和附近地区的卫生状况确定 ,其防护措施应按 地面水厂生产区的要求执行。 ②在单井或井群影响的半径范围内 ,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 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持久性或剧毒农药 ,不得修建渗水厕 所、渗水坑或排污渠道 ,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 如果取水层在水井影响半径内不露出地面或取水层与地 面没有相互补充关系时 ,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较小的防护 范围。 ③在水厂生产区的范围内,应按地面水生产区的要求执行。
1.2村镇用水量的预测
4)浇洒道路和绿地的用水量
浇洒道路和绿地的用水量与路面类型、绿化面 积、冲洗方式、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等因素有 关,可根据当地条件确定。前者常用11 . 5 L/(m2. 次 ) , 每 日 2 - 3 次 , 后 者 采 用 1 2L/(m2.d)。
5)管网漏失水量及未预见水量

乡村规划给排水方案 (2)

乡村规划给排水方案 (2)

乡村规划给排水方案1. 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的建设。

然而同样重要的是,乡村规划也是保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

农村给排水系统,作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部分,对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提高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2. 概述乡村规划给排水方案是确保农村市政公共设施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

对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整体规划来说,给排水系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一方面,优质的给排水系统是保证农民群众健康饮水和清洁生活环境的基础;另一方面,它也是保障农村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

3. 设计思路乡村给排水方案的设计思路应当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地理、气候、经济、社会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在规划之前,要对当地的水资源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掌握地面水域、地下水位、水质、水量等情况,确保给排水系统的合理建设。

同时,应根据农民的需求和实际生产生活水平,结合科技发展和环保要求,合理选择材料和设备进行设计。

4. 给排水方案的建设乡村给排水方案的建设通常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4.1 饮用水处理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是给排水系统建设中的核心问题。

饮用水处理应根据当地的水质状况进行科学处理,达到国家和地方的相关饮用水卫生标准。

4.2 污水处理针对农村污水的特点,进行污水处理和回用,达到节水环保的目的。

污水处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地面渗滤池法、人工湿地法、化学处理法等。

4.3 雨水处理合理规划雨水的流向和收集,可有效减少城乡水浸现象。

雨水处理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滞留池等多种方式。

4.4 排水系统的建设排水系统建设应根据当地的地形、建筑物布局和交通运输状况,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可以包括排水沟、雨水管网、污水管道等。

5. 建设管理给排水系统建设的管理和维护至关重要。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现场监督和施工质量检查,确保给排水系统建设符合设计要求。

在运营阶段,需要定期进行修缮和维护,以确保系统的长时间稳定运行。

给排水设计前言

给排水设计前言

给排水设计前言给排水设计前言本旨在详细介绍给排水设计的相关内容,为设计师和工程师提供指导和参考。

本将从整体规划、管道设计、设备选型以及工程验收等方面进行细化阐述,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一、整体规划1.1 项目概述本章将对给排水系统设计的项目背景、目标、范围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建筑物类型、使用功能、规模等方面的介绍。

1.2 水源与排水环境调查本章将介绍对建筑物所在地区水资源情况和排水环境进行的调查研究,包括水源类型、供水压力、地下水位、排水管网等方面的内容。

1.3 管网覆盖范围规划本章将详细描述给排水系统的管网覆盖范围规划,包括主要管线、支线管道的划分和布置方案。

二、管道设计2.1 内部给水系统设计本章详细介绍内部给水系统设计方案,包括供水管道布置、管径计算、消防水系统设计等内容。

2.2 排水系统设计本章将介绍排水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排水管道布置、管径计算、污水处理设备选型等内容。

2.3 雨水系统设计本章将描述雨水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雨水收集、储存、利用和排放等方面的内容。

三、设备选型3.1 给水设备选型本章将详细介绍给水系统所需的设备选型标准和方法,包括水泵、水箱、水处理设备等方面的内容。

3.2 排水设备选型本章将描述排水系统所需的设备选型标准和方法,包括排水泵、沉淀池、过滤器等方面的内容。

3.3 雨水设备选型本章将介绍雨水系统的设备选型标准和方法,包括雨水收集装置、雨水利用设备等方面的内容。

四、工程验收4.1 施工验收标准本章将详细描述给排水工程施工验收标准,包括管道安装质量、设备性能测试等方面的内容。

4.2 环境保护与安全验收本章将介绍工程环境保护和安全验收的相关标准和要求,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作业安全。

扩展内容:1、本所涉及附件如下:附件1:项目概述图纸附件2:管道布置图纸附件3:设备选型表格附件4:施工验收记录表2、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建筑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环境保护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消防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村镇给排水工程规划-V1

村镇给排水工程规划-V1

村镇给排水工程规划-V1村镇给排水工程规划是保障农村污水治理和城乡环境卫生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使政府有序进行村镇给排水工程规划,以下是详细的规划安排:一、现状分析规划编制前需要对所规划区域的人口、经济、文化、地形等方面的现状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便确定具体的规划方案。

二、需求分析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村镇用水、生产生活污水和雨水等情况,预测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需求,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

三、工程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制定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

包括给排水管道规划、污水处理设施规划、雨水排放系统规划、配套设施规划等。

四、技术选型在确定了工程设计方案之后,还需要对设施选型等技术方案进行细致的研究。

选择适宜的设备和技术,为后续施工、投运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五、预算评估根据具体的工程设计方案和技术选型,综合考虑资金、人力、材料等方面的投入,进行预算评估。

六、前期准备在确定规划方案、技术选型和预算评估之后,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土地征用、工程图纸编制、施工图纸制定、招投标等。

七、施工安装根据前期规划和设计的具体方案,进入到工程施工阶段。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工程规范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八、工程验收施工完成后进行工程验收,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相关法规,最终达到预期效果。

九、运行管理村镇给排水工程建设不仅仅是工程施工,还需要结合实际运营管理。

只有严格的运行管理,才能保证给排水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维护环境卫生和生态保护。

以上是村镇给排水工程规划的详细流程,只有在合理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环节都做好,才能确保村镇环境的美好和人们生活的健康。

给排水专项规划介绍XXXX

给排水专项规划介绍XXXX
2 净水工程规划
城市净水厂的厂址选择 1)厂址应选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不受洪水威胁,地下水位低,地基承载能力较大,湿陷性 等级不高的地方。 2)水厂尽量设置在交通方便,输配电线路短的地段。 3)当水厂远离(yuǎn lí)城市时,一般将水源厂和净水厂分开设置。 4)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采用重力输水。 5)水厂的位置,一般应尽可能接近用水区,特别是最大用水区。 6)水厂应位于河道主流的城市上游,取水口尤其应设在居住区和工业区排水出口的上游。 城市净水厂的用地要求 不同规模水厂的用地指标,根据《室外给排水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和《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确定。水厂厂区周围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m的绿化地带。
门,根据实际需要,可把取水点上游1000米以外的一定范围河段划为水源保护区,严格控
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
4)受潮汐影响的河流,其生活饮用水取水点上下游及其沿岸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应相应扩大,
其范围由供水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会同卫生、环保、水利等部门研究确定。
5)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库和湖泊,应根据不同情况,将取水点周围部分水域或整个水
内不得堆放废渣,不得设立有毒、有害化学物品仓库、堆栈,不得设立装卸垃圾、粪便和有
毒有害化学物品的码头,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及施用难降解或剧毒的农药,不
得排放有毒气体、放射性物质,不得从事放牧等有可能(kěnéng)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
3)以河流为给水水源的集中式供水,由供水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会同卫生、环保、水利等部
给排水工程规划介绍( jièshào)
第一页,共33页。
目录
[PART 1] 给水( jǐshuǐ)工程规 划 [PART 2] 污水工程规划 [PART 3] 雨水工程规划
第二页,共33页。

(建筑给排水工程)遵义市中心城区给水专项规划

(建筑给排水工程)遵义市中心城区给水专项规划

(建筑给排水工程)遵义市中心城区给水专项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惠水县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的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范,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抢抓中国加入WTO和国家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发展机遇;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毗邻省域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以贵阳为龙关的城市经济圈,合理布局生产力;突出规划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合理配置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惠水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第三条规划原则1、坚持“五个统筹”的原则;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3、集约和综合利用资源,建设节约型城市的原则;4、加强空间管制,有效保护各类资源的原则;5、与相关规划衔接和协调的原则;6、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协调的原则。

第四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贵州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5、《城镇体系编制审批办法》;6、《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7、《惠水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1997-2010年);8、《惠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9、《黔南州城镇体系规划》;10、地方意见建议及其他有关资料。

第五条规划期限1、规划期:2005-2020年,16年;2、近期:2005-2010年,6年;3、远期:2011-2020年,10年。

第六条规划层次及范围1、本次规划范围按两个层次,一是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二是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2、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惠水县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2470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

3、城区范围东抵平寨,西至吴家寨大坡脚,南至猪场,北起赤土,南北长12.8公里,东西宽3.3公里,总面积40.3平方公里。

给排水专业工作规划

给排水专业工作规划

一、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排水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发挥给排水专业的作用,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现制定以下工作规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给排水工程设计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2. 优化给排水系统运行,提高供水保障能力。

3. 加强给排水设施维护管理,延长设施使用寿命。

4. 推进绿色、环保、节能的给排水技术应用。

5. 提升给排水专业队伍素质,培养专业人才。

三、具体措施1. 提高工程设计水平(1)加强工程设计团队建设,提高设计师专业素质。

(2)引进先进设计软件,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3)开展设计技术培训,提升设计师业务能力。

2. 优化给排水系统运行(1)建立健全供水、排水设施运行管理制度。

(2)加强水质监测,确保供水水质安全。

(3)优化管网布局,提高供水、排水效率。

3. 加强给排水设施维护管理(1)制定设施维护保养计划,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2)加强设备更新改造,提高设施使用寿命。

(3)开展设施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4. 推进绿色、环保、节能的给排水技术应用(1)推广应用节水、节能、环保新技术。

(2)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实现资源化利用。

(3)加强雨水收集利用,提高雨水利用率。

5. 提升给排水专业队伍素质(1)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业务水平。

(2)开展岗位技能竞赛,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3)引进高技能人才,提升团队整体实力。

四、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1-3年):完善给排水工程设计体系,提高工程设计水平。

2. 第二阶段(4-6年):优化给排水系统运行,提高供水保障能力。

3. 第三阶段(7-9年):加强给排水设施维护管理,延长设施使用寿命。

4. 第四阶段(10-12年):推进绿色、环保、节能的给排水技术应用。

5. 第五阶段(13-15年):提升给排水专业队伍素质,培养专业人才。

五、总结给排水专业工作规划旨在提高我国城市给排水设施水平,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KO南岭镇给排水文本及说明书20110915

KO南岭镇给排水文本及说明书20110915

说明书镇域(二)市政公用设施1、镇域给水工程规划1)给水现状现状镇域内没有成规模的供水设施,镇区及周边村庄基本通过引用山涧水或通过抽取地下水解决供水问题。

2010年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对南岭镇饮用水不安全的南岭村、西溪村、梨洞村等7个主要村庄实施分散式供水,采用小型的一体化供水设施,水源取水口均设在各村上游的山涧(梨洞村新增的水源取自村外新打的机井,日产水量约30m3/d),服务人口约0.6万人,总供水规模745m3/d。

总体而言,南岭镇域给水系统规模小、保障率低且供水安全性差。

2)水量预测镇域用水量按照以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法预测,具体指标及预测结果如下:近期(2015年)总人口1.3万人,指标取200m3/人,用水量为0.26万m3/d。

中期(2020年)总人口2万人,指标取300m3/人,用水量为0.6万m3/d。

远期(2030年)总人口2.5万人,指标取0.36m3/人,用水量为0.90万m3/d。

3)水源选择镇区水源采用在高厝楼东北侧,东界岭水库下游设置拦水坝,同时引入坝底水库水做为南岭镇及度假区的主供水水源,将梨洞水库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其他偏远村庄就近采用山涧水或打机井作为水源。

4)水厂规划近期镇域内仍采用分散式供水;至中期于镇区规划设置0.5万m3/d的水厂,镇区周边村庄采用分散式供水;远期镇区镇区水厂规模扩建至0.8万m3/d,镇区周边村庄采用分散式供水。

5)镇域管网规划给水管网根据确定的路网结构进行规划布置,管网按远期要求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镇区管网以环状和枝状相结合布置,周边村庄管网以枝状布置。

2、镇域排水工程规划1)排水现状现有的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基本无市政排水设施,雨污水主要由道路两旁的盖板渠排放。

2)污水量预测生活污水日变化系数取1.5,排放系数为0.85,则镇域污水量预测结果如下:近期(2015年),用水量为0.15万m3/d。

中期(2020年),用水量为0.34万m3/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3)第一章总论 (4)一、规划的重要意义 (4)二、规划依据 (5)三、编制原则 (5)四、规划年限 (6)五、规划范围 (6)六、规划内容 (6)七、规划目标 (6)八、雨水通畅排除应遵循的标准和规范(现行标准和规范) (7)第二章概述 (7)一、三堂街现状概况 (7)二、自然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经济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给排水规划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城镇总体规划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给水工程规划 . (15)一、水资源现状 (15)二、镇区给水工程规划 (16)2、镇区供水总量计算 (17)第四章雨水工程规划 (19)一、雨水工程现状 (19)二、暴雨强度公式和重现期选取 (19)三、径流系数的选用 (20)四、雨水排放原则 (21)第五章污水工程规划 (22)一、污水工程现状 (22)二、污水工程规划 (22)三、施实的措施及建议 (24)前言三堂街镇位于桃江县的中北部,地处资江北岸,距桃江县城30公里,东接修山镇,南邻大栗港镇、沾溪乡,西界鲊埠回族乡、武潭镇,北与常德市汉寿县毗邻。

面积145平方公里,人口6.1万人。

辖胡家坳、乌旗山、天子仑、九峰、沿潭、王母、赤塘、三堂街、大屋山、花桥坪、龙牙、合水桥、龙家塅、荆竹界、湖莲坪、接龙桥、晚谷、郭家洲18个行政村。

镇内有两条县级公路与常德、汉寿相通,加之资江河道贯穿全境,水陆交通便利,商贸流通活跃,是桃江江北地区的商业中心。

据《三堂街镇2010年统计年鉴》,2009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为61625万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为16125万元,工业生产总值为45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9733元。

根据《三堂街镇总体规划》(2010-2030)及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到2011年近期城镇人口达到12000人,用地达到108.00公顷,远期达到20000人,用地达到200.00公顷本文件是根据《三堂街镇总体规划》(2010-2030)进行的供水和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第一章总论一、规划的重要意义城市排水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

城市排水设施是衡量现代化城市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环节。

三堂街镇处于其中的武马城镇群经济区内,所以三堂街应及时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以经济区内的207国道、桃怀公路、308省道以及X032县道和X031县道为依托,有计划地规划和建设好三堂街镇,发挥镇区的带动作用,加快城镇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逐步壮大,三堂街镇原有的公用工程设施越来越难满足人民的需求,因此,我院受三堂街镇政府的委托,编制《三堂街镇给水和排水工程规划》。

本专项规划是三堂街镇排水工程建设的依据和指导性文件,对城市排水事业的节能减排和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资源的综合利用、改善城市环境、优化生活空间、提升城市品质和人民生活水平,对构建和谐三堂街镇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3、《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6、《湖南省城市给水排水专业规划编制审批办法》7、《三堂街镇总体规划(2010-2030)》8、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9、其他相关的基础资料三、编制原则1、以总规为基础,坚持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保护环境、造福人民”方针。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选用排水体制。

根据马迹塘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科学规划。

3、贯彻节能减排原则和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强调资源综合利用,力求较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4、在保证排水系统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积极选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同时又节能、环保、经济合理、减少投资和用地。

四、规划年限基准年:2010年近期:2010-2015年远期:2016-2030后五、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包括三堂街镇《三堂街镇总体规划》(2010-2030)确定的城镇近远期建设范围。

六、规划内容根据《湖南省城市给水排水专业规划编制审批办法》本规划内容包括:1、排水体制的确定。

2、工业废水的预处理及排放标准。

3、排水量预测。

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

4、污水处理T。

包括规模、工艺及污泥综合治理及污水综合利用。

5、排水管渠。

包括平面位置和竖向控制点高程。

6、排水泵站、污水处理厂位置的选择。

七、规划目标近期规划供水率达75%(2011-2015)远期规划供水率达100%(2016-2030)近期污水处理率达60%(2011-2015)远期污水处理率达90%(2016-2030)八、雨水通畅排除应遵循的标准和规范(现行标准和规范)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3、《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5、《工业用水分类及定义》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8、《污水排放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9、《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10、《农田灌溉水质标准》11、《农田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12、《城市排污许可管理办法》第二章概述一、三堂街现状概况1、三堂街区位及历史沿革三堂街镇位于桃江县的中北部,地处资江北岸,距桃江县城30公里,东接修山镇,南邻大栗港镇、沾溪乡,西界鲊埠回族乡、武潭镇,北与常德市汉寿县毗邻镇内有两条县级公路与常德、汉寿相通,加之资江河道贯穿全境,水陆交通便利,商贸流通活跃,是桃江江北地区的商业中心。

三堂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老镇,镇域村镇的发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据传,镇区沿江下边有数丈深潭三处,因而古人谓之“三塘街”。

1929年,胡、周、李三姓偏多,以三个宗堂为正改名为“三堂街”。

1951年设人民委员会,83年上级批准为建制镇,96年撤区并乡,合并湖莲坪乡、合水桥乡。

三堂街地处资江以北(其中湖莲坪片在江南),历来交通便利,三堂街的芝麻批发更是久负盛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是湖南省最大的芝麻集散地之一。

2、行政区划村镇体系规划为“城镇、中心村、基层村”三级结构。

附表二、自然条件(一)气候三堂街镇全境属典型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6℃,年降雨量为1600mm。

(二)河流兴修水利,开发河渠,发展灌溉,改良土壤,种植水稻,在三堂街境内已有多年历史。

此外,有资江和风雨港流经三堂街镇。

(三)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其中舞凤山页岩基地是国内罕见的特大型页岩矿产基地,页岩废石料是加工页岩陶粒的优质原材料;跑马坪金矿、包狮村金矿储量大、品位高;赤塘片花岗石储量丰富,质地好,开采容易,开发价值较高。

三堂街镇内山林分布宽广,有山林7.1万亩,竹资源丰富,镇内竹木加工业十分活跃,有竹木胶板厂26家。

三、经济概况2009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为61625万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为16125万元,工业生产总值为45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9733元四、给排水概况1、排水体制规划三堂街镇区排水采用分流制体制。

2、污水工程规划将镇区污水汇集统一处理3、雨水工程规划包括合流制区域和分流制区域。

管网规划原则:●与防洪排涝规划相协调,采用分散出流,就近排放的原则。

●采用管道及渠箱相结合的排水方式。

附表三堂街镇建设用地计算表注:镇区规划2030年人口为20000人。

五、城镇总体规划简介1城镇性质与规模(1)、城镇的主要职能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化,三堂街镇区向农、工、商、文体、休闲、服务等各行业综合发展的方向,它承担着镇域乃至更大范围内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的服务职能,和镇区内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的居住功能。

三堂街镇区作为三堂街镇政府所在地,应依托镇域经济发展,带动并服务于全镇乃至更大范围的地区,建设成为三堂街镇的综合服务基地和宜居城镇。

(2)城市性质桃江县域内以发展商贸为主,环境友好、风景秀美、适宜人居的农贸型城镇。

,三堂街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

(3)城镇规模3.1 城镇人口规模总体规划根据2009年现状人口人数及人口特征,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多方法的论证,预测主城区人口规模控制为:2015年(近期):1.2万人2030年(远期):2万人3.2 城市用地规模城镇现状建成区面积为73.04公顷,人均用地面积82.66㎡/人。

根据城市建设用地开发情况,适应生态城市的发展要求,贯彻弹性增长和集约发展的理念,通过分析,在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并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前提下,规划确定:近期(2015年)人均用地90㎡/人,规划建成区108.00公顷。

远期(2030年)人均用地100㎡/人,规划建成区200.00公顷。

2中心镇总体布局规划(1)、总体布局结构未来城市布局理念为“城在绿中,绿在城中”,山水环抱的高效农业生态小城镇,布局结构呈“一轴”,“两带”,“一楔”,“两组团”的空间格局。

1.1 “一轴”一轴:通过镇区次干道将新区中心与老镇区中心连成一条建筑风貌景观轴,并延伸至资江风光带。

1.2 “两带”两带:沿资江自然风光带,沿镇区主干道人文景观带。

1.3 “一楔”沿风雨港保留的楔形自然生态景观,将自然引入镇区。

1.4规划标准防洪标准:城区近期按5年一遇,远期按20年一遇。

排涝标准:城区近期按5年一遇,远期按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成灾。

1.5山洪防治加强山洪防治力度,修建防洪堤,疏通导洪沟,保护城市安全。

1.6排洪渠规划规划原有排洪渠道,适当裁弯取直,维持原有排洪功能。

第三章给水工程规划一、水资源现状三堂街镇地处资江北岸,北与汉寿毗邻,距县城30公里。

镇区规划范围内主要水体为资江和风水港。

资江又称资水,在邵阳县霞塘云乡双江口以上分为两源:西源为龈水,发源于城步苗族自治县资源乡青界山主峰黄马界西麓,由西南向东北流经武冈市。

洞口县、隆回县、至邵阳县双江口与南源扶夷水汇合,全长188公里,流域面积7149平方公里,平约地降为0.96‰。

三堂街镇水资源十分丰富,有29座小Ⅰ、小Ⅱ型水库,中国内陆首座核电站桃花江核电站位于境内,白竹洲电站坝址和修山电站库区位于境内给水工程现状及问题1、供水现状镇区居民生活用水主要为地下水。

2、现状人口及用水量镇区现状人口为8836,用水取自地下水,但是随着三堂街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多,显然光靠地下水是无法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用水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