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急危重护理学绪论 教案
急重症护理学

(四)改善城市救护站的条件
第二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五)加强医院急诊科的建设
1.通讯联系 2.规章制度 3.标准化管理
小结 急危重症护理学
(四一急):院研前究急各救类急性病、急性创伤、 (慢二性)病急急诊性科发抢作救及各类急危重症病人的
(抢三救)与危护重理病E的救M一护S门S学科。
(四)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五)急危重症护理的人才培训和科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绪论
·
教学目标
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2.熟悉医院急诊医疗体系 3.了解急重症护理学的历史 4.了解急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急危重症护理学
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 发作及各类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与护理的一 门学科。
急危重症护理学
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 发作及各类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与护理的一 门学科。
(二)急诊科抢救
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三)危重病救护
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四)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五)急危重症护理的人才培训和科学 研究工作
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一)院前急救 (二)急诊科抢救 (三)危重病救护 (四)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五)急危重症护理的人才培训和科学研究
第一节 概述
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一)院前急救 (二)急诊科抢救 (三)危重病救护 (四)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五)急危重症护理的人才培训和科学研究
工作
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一)院前急救
绪论教案

②实验完成情况(20%):技能考核(CPR);
③期终考核(60%):题库抽题闭卷,2h,考试课
3.介绍本课程的内容
4.说明学习要求及课程安排,包括周课时、上课时间及考试时间。
第二部分:讲授新课——绪论(80分钟)
1.多媒体展示本次课的教学要求。
2.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些疾病属于急救的范畴?学生讨论
4.教师设问:如果有人溺水,旁人拨打“120”后,你作为派遣护士到现场后对病人首先应送医院还是院外现场救护?
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引导急救护理的范畴,逐一举例使学生充分理解
最后学生总结
5.教师举例:以急诊科接诊病人为例,一次接诊8人,有外伤、有急腹症、产科病人、高血压脑出血等,而引深讲解急救护理的工作特点、急诊护理的原则、思维方法。再次将原则与思维方法引入上述病案中,提出问题:如何应用原则与思维方法处理接诊的病人。
结合学生讨论的结果,总结介绍急救护理的概念、特点。引深该学科的范畴。
3.教师讲授:急救护理的发展史与建立,影响该学科发展的因素,加深学生对该学科的认识。教师例举:
(1)国际急救护理的发展:美国、英国、日本
(2)我国急救护理的发展:1979年、1986年
(3)急救护理发展的促进因素:社会转型的影响,疾病谱的改变,人口结构的改变,交通事故的增多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急救护理
授课教师
金秀珍
职称
助讲
教研室
社区护理
授课班级
2011级护理1班
2011级护理4班
授课地点
5-508
5-404
日期、节次
课题
第一章绪论
教
学
09急重症护理学教案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教师姓名张英课程名称急重症护理学班级09高职护理1、3、6、7班授课日期2012年9月3日第1周授课顺序第1次章节名称第一章绪论课堂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急重症护理学的范畴和EMSS概念技能目标: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于院外急救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明了急救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重点和难点重点:急重症护理学的范畴难点:急重症护理学发展史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导入新课 5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急重症护理学的概念和范畴 20分一、概念二、研究范畴一院外急救二院内急诊救护三危重病救护四灾难救护五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研工作第二节急重症护理学的发展简史 25分第三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20分第四节急救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5分课堂小结 5分教学资源教材《急重症护理学》主编:谭进作业 1.急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2.急重症护理学发展史。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急重症护理学的概念和范畴一、概念二、研究范畴 ★一 、 院外急救 二 、 院内急诊救护三 、危重病救护 四 、灾难救护五 、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研工作第二节 急重症护理学的发展简史第三节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一、 概念★二、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管理第四节 急救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课后记板板书书设设计计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教师姓名张英课程名称急重症护理学班级09高职护理1、3、6、7班授课日期2012年9月4日第1周授课顺序第2次章节名称第二章院前急救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院前急救的模式课堂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院前急救概念原则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运用院外急救原则急救病人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伤护伤观念重点和难点重点:院前急救概念原则难点:院前急救原则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导入新课 5分第二章院前急救第一节概述一、概念 10分二、院前急救的特点 15分三、院前急救的任务 10分四、院前急救的原则 10分第二节院前急救的模式一、西方国家院外急救的组织体系 20分二、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体系 15分课堂小结 5分教学资源教材《急重症护理学》主编:谭进作业复习相关内容第二章 院前急救第一节 概述一、概念二、院前急救的特点三、院前急救的任务四、院前急救的原则第二节 院前急救的模式一、西方国家院外急救的组织体系二、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体系课 后 记教案附页板板书书设设计计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教师姓名张英课程名称急重症护理学班级09高职护理1、3、6、7班授课日期2012年9月5日第1周授课顺序第3次章节名称第二章院前急救第三节院前急救护理第四节灾难现场救护课堂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院外急救护理要点和伤情分类标记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正确的运送技术运送急救病人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伤护伤观念重点和难点重点:院外急救护理要点和伤情分类标记难点:急救病人的运送技术:运送方法颇多,且适合不同人群,比较繁杂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导入新课 5分第三节院前急救护理一、现场评估 20分二、急救护理措施 20分第四节灾难现场救护一、概述 5分二、常见灾害的特点与急救 20分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护 15分课堂小结 5分教学资源教材《急重症护理学》主编:谭进作业复习相关内容院前急救护理一、现场评估(一)环境评估(二)病情评估1. 初步评估2. 进一步评估二.急救护理措施(一)紧急呼救(二)检伤、分类和分流★(三)现场救护要点(四)转运与途中监护 ★第四节 灾难现场救护二、概述三、常见灾害的特点与急救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护课 后教案附页板板书书设设计计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教师姓名张英课程名称急危重症护理学班级09高职护理1、3、6、7班授课日期2012年9月10日第2周授课顺序第4次章节名称第三章急诊科的管理与护理课堂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急诊护理工作的主要特点;掌握急诊护理工作流程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的进行预检分诊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稳定的心理素质以适应急诊工作的要求重点难点重点:急诊科护理工作程序难点:急诊科护理工作程序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复习前课,导入新课 5分第一节急诊科的设置一、急诊科设置原则 10分二、急诊科的设置 10分三、急救绿色通道 10分第二节急诊护理工作流程一、接诊 5分二、分诊 5分三、急诊护理 5分四、转诊 5分第三节急诊科护理管理一、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要求 5分二、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制度 10分三、涉及法律问题的患者的处理 5分观看视频 10分课堂总结 5分教学资源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主编谭进作业请同学利用休息时间去医院看下急诊科的设置巩固所学知识。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全)@湖中

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通过同学们的学习使之初步形成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框架,领会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内涵,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熟悉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构成,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二)熟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三)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三教学内容(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二)城市医疗救护网。
(三)急救医疗服务的组织体系及其主要参与人员、城市救护站的条件、如何加强医院急诊科建设,提高应急能力。
第二章院外急救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同学能够明确院外急救的概念以及原则,熟悉院外急救的护理工作,了解院外急救服务系统设置与管理,并运用所学知识能够胜任急救护理工作。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急救的原则、各种急救技术的应用。
(二)掌握急救用品的配备、护理体检和护理要点。
(三)熟悉院外急救的概念、分类、不同转送工具转送特点与途中护理。
(四)了解院外急救的重要性、特点以及任务。
三教学内容(一)院外急救的原则。
(二)院外急救服务系统设置与管理。
(三)院外急救的概念、分类、现场护理评估与呼救,现场救护、转运与途中监护。
(四)院外救护的“生存链”。
(五)院外急救的重要性与特点、任务。
第三章急诊科管理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同学们能够掌握急诊科的护理工作流程,明确急诊科的任务及护理工作特点,对急诊科的护理工作有一个整体认识。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急诊护理工作。
(二)熟悉急诊科的任务、科室设置。
(三)熟悉急诊护理程序和护患沟通。
(四)了解急诊科的人员组成与工作制度以及仪器设备的基本配置、维护与管理。
三教学内容(一)急诊科的任务、设置。
(二)急诊护理工作特点、流程、护理程序及护患沟通。
(三)急诊仪器设备的基本配置、维护与管理。
第四章重症监护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ICU的设置与管理、危重病人监护以及监测技术,使同学对ICU的设置与管理有一个整体了解,熟悉ICU病人的收治,掌握各种监测技术并能运用其对病人进行监护。
最新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一章-绪论课件-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19:46
其他欧洲国家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德国急救车的标准,在当代名列前茅。车内装有心电监 测、心肺复舒、外伤处理、静脉输液等装备以及多种药品及 敷料等,还有灵敏度很高的通讯装置
1976年又对急诊医疗法案进行了修订,并完成了立法程序, 形成了全国急诊医疗服务网络。
19:46
法国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法国是组建EMSS最早的国家之一。1956年巴黎首先组成一个 急救系统负责运送因突发性脊髓灰质炎大流行的患者到Claude Bernard医院,并在那里建立当时世界上第一个ICU。
国外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概括
19:46
美国医疗服务体系
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急救专业人员进行科学、规范的现场 救治。1966年制定两项急救法规:一项是国家公路安全法。另一 项是美国心脏协会开始提倡在公众中普及心肺复舒初级救生术。
1973年,国会通过了加强急救医疗法案,开始采用“911”作 为全国通用的急救电话号码。
• 新版《指南》在原基础上,增加了儿童青少年高 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等“特殊人群”章节,并首 次明确老年高血压定义,即年龄大于等于65岁患 有高血压的人群。
高血压的标准
• 高血压是指动脉血管内压力超过正常值的 异常现象,高血压的定义是人为的。我国 目前最新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与WHO/ISH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的诊断 标准一致。
19:46
建立健全急救组织,形成急救网
一.街道、乡镇卫生院、红十字会站等组织的主要任务 二.急救中心(站)的只要任务 三.医院急诊科(室)的任务
19:46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一章-绪论 PPT课件

EMSS系统的完善 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
8
第二节 范畴
院外急救
意义:院外急救是急救的主要部分,强调 时间就是生命以及正确的救护,往往决定 着伤病员的抢救成活率和致残率。 主要技术:通气、止血、包扎、固定、转 运
9
第二节 范畴
危重病救护:ICU
主要内容:院内外危重患者监护治疗 专科性ICU救护技术研究 主要技术:熟悉各种ICU设备 熟悉各种ICU技术
我国急救发展
50年代,重危病房、急救站。 1980.10.30 ,卫生部颁发
“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 指示。提出建立EMSS系统。 1983 年卫生部颁发 “城市医院建立急诊 ( 室 ) 的方 案”。 1986年中华医学会 “急救医学专科学会”成立。 1988 年 9 月在重庆举行第一次全国急救医学学术会。 2002年3月在北京召开急危重症论坛
13
第二节 范畴
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研究 工作
全民急救意识的培训可以更好提高急救质量 急救人员业务水平的培训 救护相关领域的研究
14
第三节 急诊医疗体系(EMSS)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 建立健全急救组织,形成急救网
急救中心(站 )→医院急诊科 ( 室)→街道卫生院、红十字 卫生站
。
1968年麻省理工学院提议建立“急症医疗系”。
1970年日本规定急救车标准。 1972年,美国国会举行了建立急救医学体系的听证会。
1973年美国总统颁布了急诊医疗体系(EMSS)法案。
1980 年德国运用直升机运送伤病员,称“空中救护
最新急危重症护学——第一、二章 课件-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11
二、院外急救的任务与原则
(二)院外急救的原则: ※急救者越早接近伤病员,受
1、先排险后施救 2、先重伤后轻伤 3、先施救后运送 4、急救与呼救并重
伤后急救时间越会缩短,伤病 员的存活率就越高。 最佳急救期:伤后12h内; 较佳急救期:伤后24 h内; 延期急救期:伤后24h以后.
5、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
8
一、院外急救的重要性与特点
1、院外急救的重要性 ㈠从医疗角度:院外急救是整个EMSS的子系统,是急救过
程中的重要一环;
※时间就是生命:猝死--最佳抢救时间4min
严重创伤--抢救的黄金时间30min
㈡从社会救灾角度:是整个城市和地区应急防御功能的重 要组成部分。
※否则,院内设备再好,医生医术再高明,难以起死回生
17
第二节 院外急救护理
★主要护理工作:护理体检、急救护理措施 实施、转运和进行途中监护
▪ 现场评估与呼救 ▪ 现场救护 ▪ 转运与途中监护
2020/12/31
free teamplate from
18
一、现场评估与呼救:
(一)现场评估: 1、基本原则:先救命后治病,尽量不移动病人 2、手段:望、触、叩、听 3、顺序:生命体征→一般状况→依次从头颈、脊柱、胸腹、四肢
free teamplate from
10
二、院外急救的任务与原则
(一)急救中心(站)院外急救的任务
1、平时呼救病人的院外急救 2、大型灾害或战争中的院外急救 3、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 4、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 5、急救知识的普及
2020/12/31
free teamplate from
2020/12/31
free teamplate from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教案章节一:急危重症护理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急危重症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急危重症患者的特点和护理原则。
3. 了解急危重症护理的流程和团队合作。
教学内容:1. 急危重症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急危重症患者的特点和护理原则。
3. 急危重症护理的流程和团队合作。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急危重症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急危重症患者的特点和护理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急危重症护理的案例,讨论护理流程和团队合作。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流程和团队合作的掌握。
章节二:急救技能教学目标:1. 掌握急救技能的基本操作。
2. 学会判断和处理紧急情况。
3. 熟悉急救设备的应用。
教学内容:1. 急救技能的基本操作,如心肺复苏、止血、搬运等。
2. 判断和处理紧急情况的方法和原则。
3. 急救设备的应用,如自动体外除颤器、呼吸机等。
教学方法:1. 演示法:演示急救技能的基本操作和急救设备的应用。
2.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练习急救技能,教师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
教学评估:1. 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对急救技能的掌握程度。
2. 模拟紧急情况:检查学生判断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章节三:循环系统急症护理教学目标:1. 了解循环系统急症的特点和护理原则。
2. 掌握循环系统急症的诊断和治疗。
3. 学会处理循环系统急症患者的紧急情况。
教学内容:1. 循环系统急症的特点和护理原则。
2. 循环系统急症的诊断和治疗,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3. 处理循环系统急症患者的紧急情况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循环系统急症的特点和护理原则,循环系统急症的诊断和治疗。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循环系统急症护理的案例,讨论处理紧急情况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循环系统急症的特点和护理原则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循环系统急症诊断和治疗的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急危重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
第一章绪论
导入新课5分钟
第一节急重症护理学的概念和范畴10分钟
1、概念
2、研究范畴
⑴院外急救⑵院内急诊救护
⑶危重病救护⑷灾难救护
⑸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研工作
第二节急重症护理学的发展简史5分钟
装
订
线
复习思考题
或
作业题
1、预习下次课时的内容
2、下次提问本章节重点内容,内容见文档
教学效果
与分析
本章节的重点是急重症护理学、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通过学习使之初步形成危重症护理学的框架,领会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内涵。教学效果评价主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个别了解,试卷分析,学生座堂会以及学院组织测评等方面来评价。
4.灾难救护
5.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管理和科研
三、急危重症护理学发展简史:
起源:1854年-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前往前线实施救护,式伤员的死亡率由50%下降至2.2%。
简史:(略)
四、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定义及对护理人员要求:
概念:EMSS是综合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室救护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参考资料
《危重症护理学》第二版,人民军医出版社,主编:王志红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注解(进展、辅助
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导入课题。
二危重护理学概念:是一门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患者抢救与护理的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范畴:1.院前急救:现场急救与途中监护
2.急诊科救护
3.重症监护病房救护
安徽冶金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3.2教案完成时间:1.28
授课名称:
急危重症护理学
年级专业(13级护理)
授课时间
3.2
学时
1
授课教师
尚启凤
专业技术职务
副主任护师
教学班学生数
35
教学目的
及任务
通过同学们的学习使之初步形成危重症护理学的框架,领会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内涵,
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
3.扎实的理论知识
4.熟悉常用急救技术
5.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六、课堂小结
装
订
线
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5分钟
(教案末页)
小结
1、按照本章节内容和次序,结合重点及难点,进行全章节进行回顾
2、介绍一些参考资料
3、布置复习题
4、下次提问本章节重点内容
要点:
本章节的重点是急重症护理学、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通过学习能够使之初步形成危重症护理学的框架,领会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内涵。
第三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10分钟
第四节急救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10分钟
课堂小结5分钟
本单元重点
急重症护理学、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
本单元难点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教学方法及准备
教学方法:视频观看、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所用教材
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谭进
EMSS:是把急救医疗措施迅速送至危重症患者身边或发病现场,经初步急救处理,维护其基础生命,再把患者安全转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确保用最短时间把最有效的医疗服务提供给急危重症患者。
管理:1.网络2.运输工具3.人员4.社会急救5.法律法规6.急救网络
五、对护理人员素质要求:
1.良好的职业道德
2.良好的管理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