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资源的"活化"研究

合集下载

形容新年文博场馆的词语

形容新年文博场馆的词语

形容新年文博场馆的词语1.现代化2.多元化3.互动性4.创新性5.富有活力6.独具特色7.引人入胜8.展示丰富9.精心策划10.高科技11.宏伟壮观12.令人震撼13.历史悠久14.文化底蕴15.繁荣热闹16.充满朝气17.氛围浓厚18.集聚资源19.展示魅力20.传承经典21.现代化22.富有创意23.展示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24.典雅25.引人入胜26.独具特色27.展出精美绝伦的藏品28.气派非凡29.瑰丽多彩30.体验鲜活的历史31.交相辉映32.充满活力33.设计独特34.吸引人群35.开阔视野36.深受欢迎37.寓意吉祥38.独具魅力39.展现新颖思路40.给人以启迪41.热闹42.喜庆43.富有创意44.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45.吸引人气46.展览精美绝伦47.沉浸式体验48.庆祝传统节日49.宏伟壮观50.文化底蕴深厚51.交流互动52.灯火辉煌53.文厅雅会54.饶有趣味55.历史悠久56.文物珍藏57.文创产品丰富58.精心策划59.举办特色活动60.留下深刻印象61.欢乐62.热闹63.充满活力64.文化交流65.展览丰富66.创意无限67.多姿多彩68.璀璨夺目69.艺术氛围70.精彩纷呈71.激动人心72.震撼视听73.汇聚智慧74.心灵之旅75.别具一格76.思想碰撞77.灿烂辉煌78.文化盛宴79.知识涌现80.互相启发81.璀璨82.壮观83.富有创意84.现代化85.震撼86.多彩87.互动性强88.充满活力89.具有历史感90.科技感强91.文化底蕴深厚92.宏伟93.引人入胜94.寓意深刻95.充满乐趣96.小而精致97.氛围浓厚98.信息丰富99.激发思考100.令人难忘101.繁荣102.创新103.多元104.丰富105.魅力106.活力107.专业108.互动109.精彩110.开放111.现代112.高雅113.引人入胜114.充满魔力115.令人印象深刻116.深邃117.具有历史底蕴118.富有时代感119.充满创意120.令人身临其境。

文博专业工作计划模板范文

文博专业工作计划模板范文

一、前言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博专业在文化传承、文物保护、展览策划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深入挖掘文博资源,加强文物保护与修复,提高文博工作水平。

2. 丰富展览内容,提升展览质量,增强社会公众对文博事业的关注。

3. 加强与其他文博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文博事业的国际影响力。

三、工作内容1. 文物保护与修复(1)对馆藏文物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文物安全。

(2)针对馆藏文物,制定修复计划,实施科学修复。

(3)开展文物保护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2. 展览策划与实施(1)结合馆藏资源,策划主题展览,丰富展览内容。

(2)优化展览布局,提升展览效果,增强参观体验。

(3)开展展览宣传,提高展览知名度。

3. 社会公众教育活动(1)举办各类讲座、研讨会,普及文博知识。

(2)开展青少年文博教育活动,传承文化基因。

(3)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扩大文博教育覆盖面。

4. 交流与合作(1)积极参加国内外文博展览,提高我国文博事业的国际影响力。

(2)加强与国内外文博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3)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提高我国文博事业在国际上的地位。

四、工作措施1.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2.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文博队伍。

3. 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文博工作顺利进行。

4. 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五、工作进度安排1. 第一季度:完成文物保护与修复计划,开展人员培训。

2. 第二季度:策划并实施主题展览,举办讲座、研讨会等活动。

3. 第三季度:加强社会公众教育活动,扩大文博教育覆盖面。

4. 第四季度:总结全年工作,制定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六、总结本工作计划旨在明确文博专业工作目标、内容、措施和进度安排,以推动我国文博事业的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计划,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幼儿园博物奇趣:儿童文博馆教育资源利用方案

幼儿园博物奇趣:儿童文博馆教育资源利用方案

幼儿园博物奇趣:儿童文博馆教育资源利用方案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尤其是对于幼儿园教育而言,如何利用文博馆的资源来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幼儿园如何利用文博馆的教育资源,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更丰富的体验。

二、文博馆的教育资源1. 文博馆的定义和特点文博馆是一个集文化、历史、艺术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场所,它通常有专门的展览和教育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观摩和学习的机会。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化形式,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兴趣。

2. 文博馆的教育资源文博馆提供了许多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历史文物、艺术品、文化展览等。

这些资源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知识,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三、儿童文博馆教育资源的利用方案1. 提前准备工作在带孩子们去文博馆之前,老师和家长首先要对要参观的文博馆进行了解,包括展览主题、时间和地点等方面的信息。

挑选适合幼儿园孩子们的展览内容,准备其他辅助教育工具和材料。

2. 实地参观和体验通过实地参观,孩子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展览内容,观摩文物,感受文化氛围。

这样的亲身体验对于幼儿的认知、情感和语言能力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教育活动的安排在文博馆的基础上,可以开展一些针对幼儿的教育活动,如绘画比赛、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等。

这样的活动既能够丰富幼儿的课外生活,又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吸收和运用所学知识。

四、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次文博馆的参观和教育活动,孩子们对于艺术、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验,也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今后的教育中,应大力开发和利用文博馆这样的资源,为幼儿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学习机会。

五、个人观点作为写手,我认为利用文博馆的教育资源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文博馆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还能够激发他们对于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对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中国文博物馆元数据标准

中国文博物馆元数据标准

中国文博物馆元数据标准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变得更加重要。

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其中包括博物馆收藏的各种文物。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这些文物,中国文博界制定了元数据标准,以确保文物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元数据是描述和管理信息资源的数据,它包含了关于资源的各种属性和特征。

在文博领域,元数据用于描述文物的基本信息、分类、时代、材质、尺寸、作者等等。

通过元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价值和意义。

中国文博物馆元数据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实现文物信息的互通和共享。

在过去,各个博物馆的文物信息管理方式各不相同,导致了信息孤岛的存在。

有些文物信息只能在特定的博物馆内查询,而无法在其他博物馆或者学术机构中获取。

这种情况不利于文物的研究和保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文博界制定了统一的元数据标准。

这个标准规定了文物信息的基本要素和格式,包括文物名称、编号、分类、时代、材质、尺寸、作者、出土地点等等。

通过遵循这个标准,各个博物馆可以将自己的文物信息整理成统一的格式,方便其他机构和研究者进行查询和使用。

元数据标准的制定不仅有利于文物信息的互通和共享,还有助于提高文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统一的标准,博物馆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自己的文物信息,减少重复工作和错误。

同时,标准化的元数据也方便了文物的数字化和虚拟展示,使更多的人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和欣赏文物。

中国文博物馆元数据标准的制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制定过程中,各个博物馆、学术机构和专家都参与了讨论和研究。

他们通过比较国内外的标准和经验,结合中国文化遗产的特点,最终确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元数据标准。

目前,中国文博物馆元数据标准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和文化机构开始使用这个标准来管理和展示自己的文物信息。

这不仅提高了文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也促进了文物研究和保护的发展。

总之,中国文博物馆元数据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实现文物信息的互通和共享,提高文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青岛市文博旅游资源分析及其开发思路

青岛市文博旅游资源分析及其开发思路
维普资讯
第 1 9卷第 2期 20 0 6年 6月
眚名 技术帚 学报 取硅
J u n l fQig a c t n la d Te h ia Co lg o r a n d o Vo ai a n c nc l le e o o
等。
发 利用 的价 值 。 只有 依 托一定 的实 物 而存 在时 , 可 方 作 为旅 游资 源予 以开 发利 用 。 文博 旅 游资 源是 一 个 国家 或 地 区 历史 文化 的 载 体 。对青 岛 而言文博 旅 游 资源 丰 富且 类 型多 样 , 旅 从
二 、 岛文博 旅游 资 源 的评价 分析 青
V o .1 1 9 NO. 2
Jn 06 u .2 0
青 岛市 文博 旅 游 资 源 分 析 及 其 开发 思 路
田 旺 军 , 迁 远 。 赵
( 岛职 业技 术 学院 1外 事 处 ;. 务处 , 青 . 2教 山东 青 岛 26 5 ) 6 55
摘要: 文博旅 游是 一种 集知识 性 与趣味 性 于一 体 的专题 旅 游形 式 。文博 旅 游资 源丰 富 , 以分 为景 观性 资 可
式 , 借助 于人类 历史 上物 质文 明与 精神 文 明精华 的 它 遗 存 和各种类 别 的博 物 馆 、 览 馆 、 展 陈列 馆 以及 各 种
文 化遗址 作 为主要 旅游 资 源与景 点 , 开展 一种 题材 多
石窟 寺 、 石刻 : 如青 岛 的天柱 山摩 崖石 刻 等 。 名人故 居 : 如康 有 为故居 、 闻一 多故居 、 王统 照故
改造 社会 的文 化 遗迹 。 它 首先 是 人 类 过 去 文 化 的 一 部分 , 映 的是 过去 人类 的足 迹 ; 反 其次 , 它必 须具 有 可

大学生参观博物馆对设计交流的意义

大学生参观博物馆对设计交流的意义

大学生参观博物馆对设计交流的意义大学生,对文博资源的认知水平、熟悉程度往往是衡量一个民族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标尺,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富强繁荣、实现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理应成为博物馆里的常客和传承文明的主力军。

首先,文博资源是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在成风化人中扮演着十分独特的作用。

文物见证历史,启迪未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内涵。

从某种程度上说,文物资源就是“活态”的历史,是“具象”的民族精神和智慧创造,是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联结”。

文物资源是有故事、有温度、有情怀的,文物资源既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和未来。

文物资源既应该被珍存保护、传遗后世,更应该走出“深闺”,发挥熏陶教化功能,成为传承优秀文化、砥砺民族奋进、激发创造灵感的活水、源泉。

其次,让大学生走近文博资源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文博资源的教育功能,让收藏在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不少文博系统开动大脑、创新形式、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后,社会各方要想方设法为大学生走近文物资源创造机会、搭建平台。

要让大学生多走近文博资源,则需要社会各方共同使力。

一方面,社会各界特别是文博单位要为大学生走近文博“开绿灯”,在门票上优惠或免费,在大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学术调研上提供便利。

文博单位要避免“自说自话”,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传播”,同时尽可能地增强文博资源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教育性,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博展览“灵动”起来,让文博资源“插上网络的翅膀”;另一方面,高校要提高在大学生中开展文博教育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把文博教育活动当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文化战略、树立“文化自信”、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抓手和渠道。

文博资源的“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化改革推广新思路

文博资源的“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化改革推广新思路

文博资源的“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化改革推广新思路姚永辉(杭州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摘 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当今教育界的热点,其关键环节之一在于推动课程化改革,然而如何课程化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文博德育实践基地是传统文化课程化最直接、重要的资源来源,其不可取代的优势至今未得到深入揭示与利用。

据教育部分学段有序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基地资源可被创造性地活化为多维读本,进而促使教学手段的变革,使文博德育实践基地转型为可持续性学习的场域,贯穿学生的成长历程。

利用文博德育实践基地资源展开课程化设计,既能为传统文化课程化提供实践方略,有效解决当前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缺陷,培育一批优秀的“研学旅行”基地,促成教育合力,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教育模式,又能助力德育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成长,是德育教师专业化的理想途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化;文博德育基地;资源活化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5-2232.2017.02.005继承传统文化,培育现代新人,是中国教育政策的长期关怀。

1993年,国家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应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21世纪初,又先后颁布《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内容等。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有关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2014年教育部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略为《纲要》),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标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被提升至重要的教育国策,迈入制度化强力支持的新阶段。

文博数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文博数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文博数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文博数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是专门用于管理文博数字资源的一种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将文博领域内的数字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可以提高文博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文博事业的发展。

文博数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 资源采集与整理功能。

系统需要能够支持将各类文博数字资源进行采集和整理,包括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的资源。

并能够根据资源的特点进行分类和标注,便于后续的管理和利用。

2. 资源存储与索引功能。

系统需要提供稳定的存储空间,将采集到的资源进行存储,并建立相应的索引,方便用户对资源进行检索和查找。

同时需要考虑资源的安全性和备份功能,以防止资源的丢失和损坏。

3. 资源浏览与展示功能。

系统需要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方便用户对资源进行浏览和展示。

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查看资源的详细信息和效果,并能够根据需求进行自定义的浏览和展示方式。

4. 资源管理与共享功能。

系统需要具备对资源进行管理和共享的能力。

可以设置权限和角色,确保资源只能被授权的人员进行管理和修改。

同时需要提供资源共享的功能,方便用户之间进行协作和交流。

5. 资源利用与推广功能。

系统需要提供丰富的资源利用和推广的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系统进行资源的编辑和制作,生成各种形式的成果,如展览、出版物等。

同时可以通过系统将资源进行推广,吸引更多的观众和用户。

文博数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是现代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它的设计与应用将对文博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博资源的"活化"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教育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文化教育是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社会的开放,越来越多的思想涌现在当今社会中,传统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就是目前所存的文博资源。

但在
当今的社会,人们对文博资源越来越忽视,仅仅认为文博资源是目前所存的文物,这种认知的方式是错误的,导致了社会中的大部分人认为文博资源可有可无。

因此,对文博资源进行“活化”是目前为止,文博工作者主要思考的方向,本文主要
阐述了,文博资源在传统教育中的活化方式,以及文博资源的整合方式,希望文
博资源在新时期有着新的内涵。

关键词:文博资源;资源活化;资源转化
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经
过漫长的历史,通过历史典籍、古玩器具、书法字画等方式保留下来。

这些文博
资源是我国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其中蕴含着一个朝代的历
史背景、政治背景、经济背景,有助于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但是与此同时国外的外来文化,也在不断的
冲击国民的思想,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通过教育可以引导学生们学习优
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文博资源的发展,有利于文博资源的活化,增加人们对传
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加民族自信心。

资源的整合也是文博资源活化的另一途径,
通过资源整合,可以赋予传统文博资源在新时代的内涵。

一、文博资源转化为德育教育资源
文化教育是文博资源活化的途径之一,文博场所可以向学校提供传统文化的
的教学场所,将文博场所中的陈列资源变为教育资源。

在中小学的教学目标中重
点强调了以下几个内容:教学需要从课堂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区;教学资源需
要利用身边各种的文化资源进行教学;学习课程与学习空间不应该只局限在学校
与课堂,延伸教学的空间,增加学生文化认同能力,将教学空间延伸到社会生活中。

目前,学校中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教学的方式仅仅局限在课
堂中,学生们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缺失,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不明显。

因此,需要文博场所为学生们提供可以学习传统文化的教学场所,将陈列资源转
化为学生的教学资源,与学校传统文化学习的内容结合,设计不同难度的学习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传统文化学习。

将文博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教育的基本规律是对人的智
力成熟进行循序渐进开发。

在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了“分学段有序推进”的策略,这一策略可以帮助文博场所发挥其重要
的教育作用,《纲要》中明确划分了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大
学这五阶段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与教育的内容,文博场所根据这样的要求,
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优秀文化宣传教育的内容,指导学生们更好的认识中华民族
的传统文化,增加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但是目前为止,文博资源的教育
相对单一、知识展列相对单一,不能满足传统文化的教学需求,因此,利用“分学段有序推进”加快文博资源向教育资源的转化,具体原因如下:
一方面是传统文化的复杂性,内容较为庞杂,在文博资源活化的过程中,文
博场所的工作人员对宣传的内容不清楚,教师对学生们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讲授的内容不清楚,因此利用“分学段有序推进”分析不同阶段学
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与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讲授,文博场所的工作人员
面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讲解,不仅丰富了教育资源,而且提高了
文化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学生们由于社会阅历、年龄差异的不同,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也不
尽相同,文博场所在接待学校学生时,以往文博场所的做法是按照固定的程序,
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学习,但是这种作法是错误的。

例如:文博场所
开展书法绘画课,针对年龄段较高的学生,有着良好的思维认知能力,能够完成
教学的目的,但是针对年龄教学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在书画课上不能理解这
门课程的意义,没有达到教学的目标。

“分学段有序推进”的策略帮助文博场所合
理的安排实践课程,年量较小的,可以以朗读传统经典位置,中等年龄的可以开
设传统的礼仪课、书法课。

大学阶段的学生,文博场所需要安排专业人士为学生
讲解场所内的展列物品,使学生们了解文物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增加学生对传统
文化的认同感。

二、文博资源转化为社会资源
文博资源活化,主要指的是将静态的陈列资源变为适当的其他资源,例如:
教育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等。

同问对文博资源的分析与挖掘,构建处多元
化的知识结构,文博资源是文化的载体,通过文博资源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等,对社会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人们对文化的重视程度加深,对文博资源活化也越来越重视,文博场所
的文博资源必须转变其静态资源的定位,融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通过研究文博
资源,可以传播知识、挖掘出正确的信仰、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社会的进步。

使
文博资源向社会资源转变,首先需要打破文博藏品是静态的观念,以文博藏品为
核心,深刻的挖掘藏品背后的故事,藏品所处朝代的历史信息、思想文化、价值
观念、礼仪习俗、传统节日、美术工艺等,这些社会资源。

并且,古为今用讲解
藏品所处年代的价值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体现。

例如:睡虎地秦简不仅仅是一个藏品,而是一个时代法律价值的体现,其中部分法律条文在当今社会仍然有借鉴的
价值。

三、文博资源的整合、利用、发扬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对方开放的程度逐渐的增加,城市化的发展逐
步的加快。

这样的背景下,为我国文博资源的保护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城市中的
历史以及隶属于文博资源的一部分,对文博资源的处理方式需要考虑长远利益与
局部利益,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而保护,应该使历史文化以及成为城市旅游资源的
一部分。

在文博资源保护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调动城市市民的积极性,使市民意
识到自己的职责,参与到文博资源的保护过程中。

以南京市为例:在南京市明城
墙的城墙砖的回收工作中,由于政府大力宣传城墙砖对南京市重要的历史意义,
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市民们逐渐重视明城墙的重要作用,每个市民都认为自
己肩负责任,在行动上保护文博资源,保护自己的精神家园,目前为止,收集的
明城墙墙砖已过百万,在收集城墙砖的工作中,南京市的市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需要对文博资源进行整合,转化文博资源的使用方式,将文博资源融
入到社会生活中,文博资源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优化文博资源,可以使文博资源焕发出新的生机,增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总结:综上所述,整合文博资源,可有效的促进传统文化的宣传。

随着社会
的发展,传统文化在我国逐渐的被重视,文博资源作为优秀历史文化的载体,对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文博资源优化整合,促使其转
化为和会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将其融入到生活中,并发扬光大,促进我国传统文
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嘉.一场穿越古今的体验——基于历史文博视角的社会实践体验课程[J].江苏教育研究,2018(11):16-19.
[2]薛帅.文博界代表委员:盘活博物馆资源,让文物大声“说话”[N].中国文化报,2018-03-10(002).
[3]陆德洛.整合资源,共谋发展——以南京市文博工作为例[J].大众文艺,2017(17):44-45.
[4]姚永辉.文博资源的“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化改革推广新思路[J].基础教育,2017,14(02):40-47.
[5]张迎.文博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4.
[6]周睿.针对文博旅游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探索——以张大千文博资源为例[J].装饰,2013(04):143-1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