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浩特市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合集下载

内蒙古乌兰浩特红城的简介

内蒙古乌兰浩特红城的简介

内蒙古乌兰浩特红城的简介乌兰浩特红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是该地区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也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代表。

红城是乌兰浩特市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大草原上的明珠”。

以下是对乌兰浩特红城的简介。

乌兰浩特红城位于乌兰浩特市的市区中心,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始建于1765年,建成于1769年。

红城原是乌兰浩特市的行政中心和官府所在地,也是乌兰浩特市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乌兰浩特红城占地面积约40,000平方米,城墙高7米,周长约1,200米,四周环绕有壕沟。

红城的外墙由红色的砖石砌筑而成,所以得名“红城”。

城内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为皇宫,外城为官府和市政机构。

红城的建筑风格融合了蒙古族和汉族的特点,充满了浓厚的蒙古族文化氛围。

红城内的主要建筑有乌兰浩特大殿、慈悲寺、红城博物馆等。

乌兰浩特大殿是红城的核心建筑,是一座仿建的宫殿,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大殿的建筑风格展现了蒙古族民族特色,内部陈设和装饰也体现了蒙古族的文化传统。

慈悲寺是红城内的一座佛教寺庙,供奉着一尊巨大的佛像,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拜。

红城博物馆是一座陈列乌兰浩特地区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内有大量的文物和展品,向人们展示了乌兰浩特的历史与文化。

乌兰浩特红城是乌兰浩特市的重要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红城的建筑壮丽而庄严,给人一种历史的沉淀感,让人仿佛穿越时空。

在红城的宽敞广场上,游客可以欣赏到蒙古族的传统舞蹈和歌曲表演,感受到浓厚的蒙古族文化氛围。

此外,红城周边还有草原和湖泊等自然景观,使得乌兰浩特红城成为了融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乌兰浩特红城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文化遗产,对于保护和传承蒙古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和相关部门一直致力于红城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使其能够持久地展示给世人。

同时,红城也为乌兰浩特市的旅游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了乌兰浩特市的一张重要名片。

总之,乌兰浩特红城作为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的一座古城,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氛围,还是乌兰浩特市的重要旅游景点。

乌兰浩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乌兰浩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乌兰浩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乌兰浩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兰浩特市所传承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该地区特有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俗习惯等。

其中,乌兰浩特市的蒙古族马头琴艺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蒙古族民族音乐的精髓。

马头琴是一种传统蒙古族弦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被认为是蒙古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此外,乌兰浩特市的马头琴艺术表演和创作技巧、社交艺术也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包括了愚人舞、小尚都舞、开篇舞等各种形式的舞蹈艺术。

这些舞蹈多以马为主题,展示了乌兰浩特地区特有的牧民文化和马文化。

此外,乌兰浩特市还有丰富的传统民俗习惯,如马拉松比赛、蒙古包搭建、包饺子、剪纸等。

这些习俗代表了该地区的民族传统和生活方式,在当地群众中广泛流传。

乌兰浩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重视。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培训班,传统的音乐、舞蹈和民俗习惯得以传承并得到更多人的了解和认可。

乌兰浩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能够保留和传承,使这片土地上的独特文化得到了弘扬,也为当地的旅游业增添了独特的吸引力。

乌兰浩特红色故事

乌兰浩特红色故事

乌兰浩特红色故事红色故事是对革命历史中的英雄事迹、峥嵘岁月和英勇抗争的记述。

乌兰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是一个具有丰富红色故事的地方。

本文将为您揭示乌兰浩特市不为人知的那些红色故事,一同领略那些英勇无畏的英雄们。

第一部分:英雄的诞生乌兰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边疆,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而在红色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乌兰浩特市涌现出了许多英勇无畏的革命志士。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位杰出的革命英雄——宋心钰。

宋心钰出生在乌兰浩特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就对革命事业充满了热情。

在北伐战争期间,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为国家独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了许多人加入革命队伍。

除了宋心钰,还有许多其他英雄也从乌兰浩特市涌现出来,他们抛家舍业,毅然投身到解放事业的洪流中。

正是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才孕育了乌兰浩特市的红色故事。

第二部分:英雄的抗争乌兰浩特市在解放战争期间,成为了中共冀热边委的重要根据地。

许多革命战士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进行了英勇的抗争。

在这里,我想特别提到一位乌兰浩特市的英雄——李琦。

李琦是一位勇敢的女战士,她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许多重要的战斗。

她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智慧,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她的英勇事迹不仅激励了当地的革命志士,也赢得了整个国家和世界的赞誉。

除了李琦,还有许多其他英雄在乌兰浩特市进行了顽强的抗争。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为我们带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第三部分:英雄的传承乌兰浩特市的红色故事不仅仅是过去的光辉,它也在当下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近年来,乌兰浩特市加大了对红色故事的挖掘和宣传力度。

通过举办系列纪念活动、开设主题展览等方式,乌兰浩特市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铭记这些英雄们的事迹。

此外,还建立了一批红色文化景点和纪念馆,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追寻红色历史的场所。

乌兰浩特市的教育系统也注重红色教育的普及。

学校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遗址,组织主题讲座等,让青少年了解并学习红色精神。

乌兰浩特旅游调查报告

乌兰浩特旅游调查报告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旅游调查报告乌兰浩特市简介:历史概要:乌兰浩特(蒙语,汉语意思为红色的城市)地处祖国北部边疆,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科尔沁草原腹地。

乌兰浩特市是一座历史悠久,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

这座城市原名为王爷庙,她以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札萨克图旗第三代郡王鄂齐尔在此建的家庙而得名;她更因乌兰夫等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开辟革命工作,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政权而辉煌。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在乌兰浩特宣告成立,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联名发来贺电,"曾经饱受苦难的内蒙古同胞,在你们的领导下正在开始创造自由光明的新历史。

我们相信,蒙古民族将与汉族和国内其它民族亲密团结,为着扫除民族压迫,建设新内蒙古与新中国而奋斗!",从此揭开了红城人民创造自由、光明新生活的历史篇章。

乌兰浩特市复建20多年来,先后获得全国基本无文盲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教育两基达标先进市、自治区卫生城、全区七星级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诸多荣誉称号。

在历史沿革方面,乌兰浩特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东胡活动之地。

汉代初,隶属幽州刺史部辽东郡,仍为东胡活动地区。

东汉末年,鲜卑族强盛起来,本地区为鲜卑活动地域。

南北朝时期为室韦活动地区。

隋唐时期为霫的活动地区。

唐总章二年(669年),隶于居延都督府;唐元和十五年(820年),隶属于室韦都督府。

辽代属上京道泰州金山县。

金代为临潢府路泰州辖地,军事上归东北路统军司节制。

元代属辽阳行省泰宁路。

明代初为泰宁卫辖地,隶属大宁都司。

永乐四年(1406年),在今乌兰浩特地区增设木答里山卫,旋归该卫所辖,改隶于奴儿干都司。

清代活动在今乌兰浩特市境一带的是科尔沁蒙古。

崇德元年(1636年),漠南蒙古统一,十六部四十九蒙古封建主承认后金皇太极为蒙古可汗。

清对蒙古地区拆部编旗,科尔沁部因较大而划分为6旗,分左右两翼,每翼3旗,乌兰浩特地区位于科尔沁右翼前旗(亦称札萨克图郡王旗,简称札萨克图旗)境内,归该旗领属。

乌兰浩特红色故事

乌兰浩特红色故事

乌兰浩特红色故事
乌兰浩特,这座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城市,拥有着浓厚的红色历史底蕴。

乌兰浩特原名王爷庙,是伪满洲国时期的省会,见证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辛。

在这里,发生了一系列红色故事,传承着宝贵的革命精神。

一、乌兰浩特红色背景介绍
乌兰浩特地处内蒙古高原,历史悠久,民族融合。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东北民主联军的重要根据地。

许多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发生在这里,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

二、乌兰浩特红色景点概述
乌兰浩特的红色景点主要有内蒙古自治政府纪念地、五一会址、乌兰夫故居等。

这些景点记录了革命先辈们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付出的艰辛努力,成为了红色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三、乌兰浩特红色故事特点
乌兰浩特的红色故事丰富多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这里有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的传奇事迹,也有革命先烈乌兰夫领导内蒙古自治运动的英勇故事。

这些故事传递出坚定的信仰和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的精神。

四、红色故事背后的启示
乌兰浩特的红色故事教会我们,要始终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伟大的革命精神。

这些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血脉中的强大动力,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五、如何传承乌兰浩特的红色精神
首先,要加强对乌兰浩特红色历史的研究,挖掘更多具有教育意义的红色故事。

其次,充分利用红色景点资源,开展红色旅游,让更多的人了解乌兰浩特的红色历史。

最后,将红色精神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乌兰浩特的红色故事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英勇传统。

乌兰浩特的红色故事

乌兰浩特的红色故事

乌兰浩特的红色故事乌兰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边境城市,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大草原上。

这里曾经是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的一个重要活动地点,留下了许多令人感动的红色故事。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李德勒来到乌兰浩特,并成立了蒙古民主主义青年团。

他积极组织群众进行反帝斗争和抗日救亡运动,为保卫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

时至今日,乌兰浩特的许多大街小巷都以李德勒命名,以纪念这位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和无私牺牲。

除了李德勒外,还有一位乌兰浩特的著名革命家赵尔巴特。

他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一位省委书记,为内蒙古群众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赵尔巴特在乌兰浩特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为农民争取了土地权益,使他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乌兰浩特还是一座充满浓厚革命氛围的城市,这得益于当地政府的积极推动。

他们将乌兰浩特打造成了红色旅游的热点,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你可以在乌兰浩特的红色文化广场上看到巨大的红色丝绸画,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内蒙古抗日战争的历史。

你还可以参观赵尔巴特纪念馆,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杰出革命家的事迹。

乌兰浩特不仅有着红色故事,还有美丽的自然风光。

这里拥有广袤的草原、壮丽的湖泊和独特的草原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你可以参加当地的牧民活动,体验蒙古族民俗文化,也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草原日出和日落。

乌兰浩特的红色故事是中国革命历史的缩影,它让人们铭记过去的英雄,也激励着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无论是追寻红色足迹,还是领略自然风光,乌兰浩特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旅行目的地。

让我们一同前往,感受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吧!。

乌兰浩特旅游景点

乌兰浩特旅游景点

乌兰浩特旅游景点
1. 哈达石林:位于乌兰浩特市东北25公里处,是集风景、历史、文化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2. 郁金香花海: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在近郊满山遍野绽放着一朵朵鲜艳的郁金香花。

3. 草原风情园:位于市区西北10公里,是欣赏草原风光、了解蒙古族民俗文化的理想场所。

4. 鄂尔多斯博物馆:位于乌兰浩特市南部,是一座集自然科学、人类学、历史、民俗文化等多方面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5. 丹霞地貌景区:位于乌兰浩特市东南30公里处,是以红色砂石为主要景观的自然风光景区。

6. 兴安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兰浩特市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森林保护区,以其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而著名。

7. 蒙古王子府:位于市区中心的敖包山脚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蒙古王子们居住的地方,现已成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

兴安盟一馆十址简介

兴安盟一馆十址简介

兴安盟“一馆十址”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包括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五一大会旧址、乌兰夫办公旧址、内蒙古党委办公旧址、内蒙古自治政府办公旧址、乌兰浩特烈士陵园、“三不两利”政策诞生地、兴安农村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内蒙古骑兵第一师师部旧址、内蒙古人民银行旧址、五一广场等革命旧址和纪念场馆。

这些场馆和旧址见证了内蒙古民族解放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内蒙古自治运动的历史,是内蒙古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参观这些场馆和旧址,可以深入了解内蒙古的革命历史和民族文化,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精神和伟大功绩,对于传承和弘扬内蒙古的红色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兰浩特市红色文化资源概述作者:天天论文网日期:2015-12-17 10:56:49 点击:0摘要:乌兰浩特市为东蒙古革命的摇篮,有着非常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

充分挖掘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乌兰浩特,对提升城市影响力,建设和谐乌兰浩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乌兰浩特红色文化的形成历程、现在的发掘和利用以及红色文化元素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乌兰浩特红色文化城市建设DOI:乌兰浩特市是内蒙古东部地区的重镇。

中国共产党曾经在这里进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实践,乌兰浩特遂成为内蒙古民族自治运动的指挥中心,牧区民主改革的实验基地,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之地。

这座城市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开辟东蒙古革命根据的艰难曲折的历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壮举,见证了乌兰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中国革命事业和内蒙古的民族解放,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

乌兰浩特,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城市。

这座红色的城市到处都是红色的印痕和遗存。

保护、发掘和利用这些红色遗存,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注入红色文化元素,这对提升城市品位,增加城市特色,弘扬城市精神,扩大城市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乌兰浩特红色文化的形成(一)东北抗日联军丛世和在兴安地区的抗日活动1939年初,由于日军的大扫荡,使抗日斗争变得更加艰难。

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共党员丛世和受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第3支队队长王明贵的指令,回到扎赉特旗发展抗日组织,在扎赉特旗建立秘密联络点。

后被汉奸刘景兰出卖,丛世和在泰来县城内逮捕。

抓捕丛世和后日寇立即对他的部队进行了大规模搜捕。

在扎赉特旗等地先后抓捕70余人。

丛世和被捕后,日军宪兵队对丛世和施用了各种刑罚,进行严刑拷打和残酷折磨。

但他始终大义凛然,坚强不屈,没有透露党和抗日部队的任何机密。

面对丛世和不屈不挠斗争精神,穷凶极恶的日本宪兵队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于1943年3月26日将丛世和杀害,时年49岁。

同期被捕的付海军、李春和、包忠信等13名共产党员和抗日战士,也分别被判处7———15年徒刑,其他被捕人员,除少数人被释放外,有的死在监狱,有的下落不明。

新中国成立后,汉奸刘景兰被我部抓获,后经审讯被处决血祭英灵。

(二)共产国际领导下的东蒙古抗日斗争1929年之后,共产国际根据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的现状和内蒙古革命的需要,派遣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党员特木尔巴根、朋思克等人回内蒙古东部区开展革命斗争。

1931年“九一八”以后,日寇利用民族矛盾,指使、蒙奸甘珠尔扎布及少数蒙古族上层组建自治军,企图以此控制东蒙古地区。

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内蒙古革命党人博彦满都、哈丰阿、乌力吉敖其尔、特木尔巴根等打入了自治军,其目的要把这支民族武装掌握在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手中。

当时,乌兰浩特依然是内蒙古东部地区抗日活动十分活跃的地方。

1936年,内人党党员乌力吉敖其尔将共产国际拨给的一部电台,设在内蒙古东部。

起初把电台放在长春的内人党党员那苏图。

后来派人去王爷庙找乌云达赉等革命党人,拟将电台设在王爷庙(乌兰浩特市),但两次在王爷庙勘踏地点因为没找到适当场所,电台仍存放在那苏图家。

后因叛徒出卖,那苏图被捕,虽被严刑拷打,但他始终没有透露组织的真实情况。

1938年秋,伪兴安局决定在长春召开蒙民“土地奉上”大会,邀请各旗王公前来参加。

内蒙古革命党人研究认为这是一次为民族做好事的机会。

会上,博彦满都倡议将“土地奉上”的酬金中拿出一部分来创办民族教育事业或公益事业,可以成立蒙民厚生会来专门管理此事。

在玛尼巴达拉、桑杰扎布、温都苏、萨嘎拉扎布等人的密切配合下,倡议终于获得通过,蒙民厚生会成立,蒙旗“土地奉上”的“酬金”300万元的一半150万元,主要用于蒙民的公益事业。

1943年7月,内人党负责人哈丰阿号召在日本学习的进步青年,回到家乡进行秘密的抗日宣传教育工作,发动更多的各族青年为民族解放事业而斗争。

1945年7月中旬,王海山、都固尔扎布等8名兴安军官学校第一期学友举行秘密会议,决定以苏蒙军对日出兵为契机举行武装暴动。

8月11日黎明,兴安军官学校学生向日寇发起进攻,打死10名日本人。

同一天,该校教导团连长乌力吉陶克套率教导团举行起义,王海峰、__________胡克巴图尔也率骑兵四十六团、步兵三十八团举行起义,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三)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自治运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了内蒙古的工作。

1945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关于内蒙古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在目前我党控制热察,发展东北,取得华北优势的方针下,内蒙古在战略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适当地解决内蒙古民族问题,不仅关系到内蒙古民族本身的解放,而且能够建立我党我军巩固的后方,以及和苏军取得直接联系的有利地位。

1945年12月28日,毛泽东主席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中强调:“我党现在东北的任务是建立根据地,是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根据地。

建立这种根据地,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必须经过艰苦奋斗。

”当时,东蒙古地处西满又处在中共主力的后方,如果东蒙古不稳定,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林彪大部则背腹受敌,一下子东蒙古之乌兰浩特地区的战略地位凸显出来。

与此同时,抗战胜利后,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在乌兰浩特恢复了公开活动,并在乌兰浩特成立了“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

这个政府亲苏蒙、亲中共,也就说东蒙古的大门向中共打开了。

紧接着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主席博彦满邀请中共西满分局派到乌兰浩特开辟工作的胡昭衡接到了乌兰浩特,后来张策等中共人士相继来到乌兰浩特建立办事处。

与此同时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又邀请大批中共人士加入东蒙古政府和军队里面担任职务,其中胡秉权任骑一师政委,张策任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内防部政委,胡昭衡任东蒙军政干校政委。

1946年4月,东蒙古又和西蒙古的乌兰夫同志接上头,召开了历史上著名的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乌兰夫同志领导地位,结束了自清朝以来东西蒙长期被分割的局面。

(四)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1945年11月,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在张家口成立,标志着共产党领导下的内蒙古人民运动席卷了整个内蒙古草原,建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条件日臻成熟。

根据中共中央有关指示,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主席乌兰夫于1947年2月11日率联合会领导机关抵达王爷庙,筹建内蒙古自治政府。

1947年4月23日,王爷庙天高气爽,阳光明媚。

街道两旁彩旗飘扬,各族人民兴高采烈,沉浸在无比欢乐与喜庆之中。

胸带红色佩章出席会议的392名代表,精神抖擞地步入会场。

他们代表着内蒙古200余万人民的殷切希望和重托,来参加这次人民代表大会的。

中央西满分局、西满军区代表张平化,黑嫩省议长于天放、辽北省代表团阎宝航,特意赶来参加大会,表示祝贺。

24日,云泽主席受大会委托,向大会作政治报告。

26日至27日,讨论通过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暂行组织大纲》以及《大会选举条例》。

《施政纲领》规定:“内蒙古自治政府是内蒙古民族各阶层联合,内蒙古区域内实行高度自制的区域性的民主政府。

”28日,大会15个代表团,分别对执委扩大会议向大会提出的198名参加会议参议员候选人名单进行热烈的讨论。

在此基础上,大会全体代表于29日进行无记名投票。

30日,公布选举结果。

由121人组成内蒙古自治政府第一届临时参议会顺利产生。

这天下午,举行第一届临时参议会议,民主选举政府主席、副主席、参议会议长、副议长以及政府组成人员和驻会议员。

乌兰夫当选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哈丰阿当选副主席。

博彦满都当选参议会会长,吉雅泰当选副会长。

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正式成立了。

“五一”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内蒙古人民的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事业取得了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伟大胜利。

它实现了内蒙古人民数百年来梦寐以求的心愿,并由此开辟了内蒙古历史的新世纪元,也为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的解放树立了光辉典范。

1947年7月9日,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成立了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

从此,内蒙古各族人民在内蒙古党政组织的领导下,全力投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中,而且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二、乌兰浩特红色文化的遗存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至1949年12月,内蒙古自治政府西迁张家口。

在长达18年的历史进程中,从兴安地区的沦陷到乌兰浩特成为伪满兴安总省公署的所在地;从抗日联军在兴安北部运动到共产国际领导下的兴安抗日斗争;从抗日战争胜利到内蒙古自治运动的兴起到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在乌兰浩特地区遗留诸多的历史印痕和红色文化遗存。

(一)历史警示遗存1931年6月,发生在兴安盟察尔森的“中村事件”是“九一八”事变导火索之一。

关玉衡将军铁骨铮铮,杀了日本间谍中村等人,张国人之威,成为千古名将。

目前,有“中村事件”发生地,关玉衡将军办公旧址遗存。

1943年10月1日,日本关东军和伪满国撤销了兴安东、西、南省的建制,成立兴安总省,这个总省的公署就设在乌兰浩特。

从1932年开始,乌兰浩特逐步演变为日本帝国主义控制整个东蒙古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

日本关东军在乌兰浩特驻防大批军队,设置许多警、特、宪机关,修筑机场、铁路、桥梁、营房等军事设施。

今天,这些日本工事和一大批建筑物早已成为断壁残垣,但是这些断壁残垣无疑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乌兰浩特的历史见证物,成为反法西斯战争教育基地,教育后人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二)抗日斗争胜利遗存1929年共产国际派遣特木尔巴根、朋思克到乌兰浩特地区开展工作,他们直接发展了哈丰阿、阿思根、那钦双合尔、乌云达赉、桑杰扎布等人为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党员,并且领导这些党员展开了秘密工作。

其中著名的斗争有:修建成吉思汗庙,建立蒙民厚生会,营救特木尔巴根,领导“八一一”抗日武装起义。

同时,抗日联军在扎赉特旗发展武装力量,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以及接受日本关东军第107师团投降的纪念地等。

(三)民族自治运动遗存抗日战争胜利后,乌兰浩特地区率先搞起了民族自治运动,从“内外蒙合并”到“独立自治”,到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放弃“内外蒙合并”及“独立自治”,走民族区域自治的正确道路。

其中经历了东蒙人民自治政府在葛根庙成立;兴安省和自治运动联合会东蒙总分会的成立;最后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

留存主要遗址有东蒙古人民代表大会会址,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东蒙部部址,兴安省政府办公地址,东蒙总分会办公地址,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五一大会)会址,内蒙古党委办公地址,乌兰夫办公地址,内蒙古自治政府办公地址,西满军区驻王爷庙办事处地址,内蒙古党校校址,内蒙军政干校校址,内蒙古日报社社址,内蒙古银行办公地址等。

(四)骑兵部队遗存从兴安警备总队到内蒙古骑兵部队的创建,内蒙古骑兵第一二师走过了一条由旧式军队到新式人民军队的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