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课后字词电子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在鲁迅写作《社戏》的那个年代,一般作家不大愿意去描写农民;有的人即使写了农民,也是瞧不起农民,甚至歪曲农民。鲁迅能写出象《社戏》这样歌颂农民高尚品质的作品,是很了不起的。
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正音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惮:dàn 絮叨: xùdāo 怠(慢):dài 撺掇:cuānduō 凫(水):fú 潺潺:chán (歌)吹:chūi 蕴藻:yùnzǎo (家)眷:juòn 皎(洁):jiǒo 漂渺:piāomiǎo 纠葛:jiūgé
四 补充注释。
(1)社戏: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相当于“村庄”的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里每年在一定的时间所演的戏。(2)日里:白天。(3)神棚:供神名牌位的凉棚,演社戏时,搭在戏台正对面,意思是请这些神看戏。(4)白篷船:船篷没有加油漆的船,旧时绍兴人民一般都使用这种船。(5)乌篷船:在白篷上用桐油抹黑,课文中指财主乡绅使用的船。
二 课文的写作年代和该文所反映的时代距离今天的时间较远,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读懂弄通原文上,亦即首先让学生理解字、词、句、篇最基本的东西;在这基础上,再懂得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这后面两点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 读写结合,进行一次记事为主的写作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及题解;通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三部分,“我”与农民孩子们到赵庄去看戏的情景。(从“这天我不钓虾”到“各自回去了”。)
第四部分,“我”对吃豆和看戏的怀念。(从“第二天”到文末)
七 布置作业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藤野先生》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一)检查学生对生字的预习,可结合基训一二题
绯(fēi)红 陌(mò)生 畸(jī)形 不逊(xùn)匿名(nì) 杳(yǎo)瞥(piē)见喝(hè)彩 发髻(jì)
(二)学生自读课文,独立思考之后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1、给题目添加修饰词,感知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
(正直热诚)(治学严谨)(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具有某某精神)(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
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
3、“大概是物以希以贵罢。”“大概”有猜测、估计之意,表示似有此事,又不能完全肯定。它与句末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物以希为贵”从字面上看是仙台“还没有中国学生”,鲁迅当算第一个。但这不是受优待的根本原因。作者用“大概”一词诙谐而含蓄地猜测其根本原因大概是出于日本人民的善良心地和对中国留学生的友好之情。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鲁迅是大家所熟悉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你知道他最难忘、最使他感激的老师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来解开这个疑问。
(时代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藤野先生》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

选材: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
叙事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
6、分析藤野先生的人物性格以“藤野先生是一个______的人”的形式组织语句,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请各位同学积极思考.
课文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
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双线并行的认真、热诚正直的高贵品质,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思想变化的原因,学
习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第( 1 )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第二次备课
1、解题。
藤野先生,名叫藤野严九郎,是鲁迅在仙台学医时的先生.以“藤野先生”为题,是对课文内容最鲜明、最精炼的概括,简洁直观。
物以希为贵:物品稀少就显得其珍贵。
5、速读课文,思考: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哪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重点写发生在哪里的事情?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括。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索又是什么?
课后反思
对于课文主旨的理解,下面的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二选一1、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要求:选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写前要认真观察,并能作出进一步的接触和深入了解。)2、多年后,鲁迅写信给恩师藤野先生,请你代他写一封信以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教案新人教版

综合性学习【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通过对有关母爱的各种资料的搜集、整理,让学生感受到平凡而伟大的母爱。
2.每个学生能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
3.爱是至高无上的。
尊重母亲的爱,让学生学会感激身边最亲近的人。
目标达成:培养搜集、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学会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真情实感,学习写人记叙性文章的写作。
学习流程:【课前展示】1、各小组分别收集关于母爱的名言2、每组选派一人讲述名人与母亲的故事【创境激趣】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相对于父爱,母爱是日常的,琐碎的。
母爱更接近于生活的真实和人的本性。
当你第一次喊出“妈妈”时,母亲满脸笑容,满心惊奇,当母亲把你从怀中放在地上。
让你爬,让你站,让你走,当你跌倒了,又把你扶起来,继续操练……从此,你便开始了全新的人生。
每次放学回家,你都要向母亲汇报自己的收获,母亲听得津津有味,笑靥如花。
【自学导航】1、说说你与母亲之间的故事2、讲述名人与母亲的故事【合作探究】世界上许多国家过母亲节,但母亲节的日期不尽相同:美国、意大利等国都是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法国的母亲节是在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泰国的母亲节是8月12日。
有人提议我国也应该设立自己的母亲节,以提醒人们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假如我国的母亲节已经确立,请你仿照下面示例(200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的句式,为我国首届母亲节拟一个宣传主题。
(字数不限)示例: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展示提升】典例分析知识迁移1、2、【强化训练】假如从下面的人中推举一人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你推举谁?写出理由。
候选人:孟母(孟子的母亲)岳母(岳飞的母亲)冰心示例:我选孟母,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孟子成为古代杰出的思想家与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孟母教子成功的例子可以作为后人的典范。
因此我推举孟母作为母亲节的代言人。
示例:我选岳母,岳母刺字,教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代代相传,热爱国家、报效祖国在当今时代仍需要发扬光大。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社戏教案新人教版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社戏》的基本内容和背景。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科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已经学习过一些文学作品,对文学鉴赏和分析有一定的认识和能力。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文学作品,对文学作品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和大意。然而,对于《社戏》这篇文学作品,学生可能对社戏这一民间艺术形式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对社戏的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介绍。
4. 关联性:本课与课本中的第一单元主题“民间艺术”紧密相关,通过对社戏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民间艺术,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5. 教学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中的插图和注释,帮助学生理解社戏的演出形式和特点,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社戏的欣赏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2)教学软件:教师可以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互动,如进行问题调查、讨论交流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提升课堂活力。
(3)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索相关的社戏资料,了解社戏的最新发展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物展示:教师可以展示社戏的相关道具、服装等实物,让学生亲手触摸和体验,增加学生对社戏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藤野先生)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第一单元 7 背影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和线索。
(3)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了解鲁迅先生中青年时代的心路历程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了解鲁迅先生中青年时代的心路历程 (二)难点探究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体会鲁迅先生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流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了解鲁迅及写作背景。
2. 理清文章思路、感知内容。
(二)了解作者。
鲁迅的童年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
周家曾经是世家望族。
鲁迅原来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但最小的弟弟和妹妹不幸夭折,就剩下两个弟弟,就是我们大家知道的周作人与周建人。
总的来说,鲁迅的童年,安静而快乐,《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这些文章都有所体现。
可是,到了1893年,他的祖父因涉及考试舞弊案而被革职并投入监狱,父亲又同时患病,到1896年病死,而祖父尚在狱中。
鲁迅一家就从小康之家坠入困顿。
鲁迅在《<呐喊>自序》是这样回忆这段生活的: “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
回家之后,又须忙别的事了,因为开方的医生是最有名的,以此所用的药引也奇特: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对的,结子的平地木,……多不是容易办到的东西。
然而我的父亲终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
”——选自《<呐喊>自序》 鲁迅的求学生涯1898年5月,带着母亲给的8块银元,鲁迅到南京进入江南水师学堂求学,后转入矿路学堂;1902年3月,考取官费到日本留学,报读成城学校(陆军士官学校预备学校),不久,尽量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就是那个时候,他减掉了自己的辫子,照了一张相,题了一首诗,这就是我们现在广为传颂的《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指南电子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指南电子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课文主题。
(2)学会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提炼中心思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探究、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朗读、默读、背诵等阅读方法,增强语感。
(3)开展课后实践活动,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提炼中心思想。
2.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难点句子理解。
(2)课文主题的深入挖掘。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熟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
(2)教师辅导,解答学生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1)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2)提炼中心思想。
4.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
(2)教师辅导,讲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5.精讲课文(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讨论课文主题。
6.课后实践活动(1)开展课后阅读活动。
(2)进行课后写作练习。
第一课:《社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提炼中心思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探究、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朗读、默读、背诵等阅读方法,增强语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提炼中心思想。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一、内容概览亲爱的同学们,即将开启的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之旅,我们将会遇见一系列精彩的文学作品,让我们共同探索这一单元的奥秘吧!首先我们要明白本单元涵盖哪些内容,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接下来就让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这个单元的重点内容。
1. 介绍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教学背景和目标八年级下册的语文第一单元,是学生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学习阶段。
这个单元涵盖了古诗文、现代文以及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学生们在之前的学习基础上,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和鉴赏能力。
我们都知道,八年级是学生从基础学习到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所以这个单元的学习尤为关键。
接下来我们先了解一下具体的教学背景和目标。
二. 教案正文亲爱的同学们,欢迎来到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学习之旅!本节课我会引导大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探索其中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
课程目标:本单元以古诗与现代诗文为主要内容,通过课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领会诗人情感,品味语言艺术,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第一课时:古诗学习——《静夜思》。
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感受诗意;接着讲解诗句背景、含义和表现手法,着重分析诗人如何在静夜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我们还将组织讨论,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想象静夜的情景,体验诗人的情感世界。
第二课时:现代诗文学习——《春望》。
通过阅读理解,了解作者如何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我们将重点分析诗中的意象、语言和结构特点,感受现代诗的节奏与韵律。
此外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结合个人对春天的体验进行诗歌创作尝试。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
结合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的背景图片和音乐,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情感体验。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相关的诗歌鉴赏练习题,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赏析诗歌;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仿写或创作,培养创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课
钳qián子
撮cuō剪下一~zuǒ头发
偏僻pì
行háng 辈
欺侮wǔ
嘱咐zhǔ fù
怠dài 慢
撺掇cuān duo:煽动;怂恿
凫fú水
潺潺chán的流水声
屹yì立
踊跃yǒng yuè1.向上跳起2.欢欣奋起的样子家眷juàn
皎jiǎo洁
好歹dǎi
2课
盏zhǎn
糜méi子:一种不粘的黍shǔ
脑畔pàn
眼眶kuàng
瞳tóng 仁
恬静tián
亢奋kàng
晦暗huì
束缚fù
羁绊jī bàn
闭塞sè
冗杂rǒng
磅礴páng bó
大彻大悟
叹为观止: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终止
4课
争讼sòng:因争论而诉讼
斡wò旋:1调解周旋2扭转挽回
怅惘chàng wǎng因失意而心事重重惆怅迷惘
锵qiāng然1形容金宝珠玉等声音清脆2形容书声琅琅马前卒zú
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
熙熙xī然:温和欢乐的样子
房屋租赁合同
出租方(以下简称甲方):
承租方(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就下列房屋的租赁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房屋基本情况。
甲方房屋(以下简称该房屋)坐落于;
第二条租赁期限。
租赁期限自至止。
第三条租金。
该房屋月租金为人民币大写整。
租赁期间,如遇到国家有关政策调整,则按新政策规定调整租金标准;除此之外,出租方不得以任何理由任意调整租金。
第四条付款方式:乙方按支付租金给甲方。
第五条房屋押金
甲、乙双方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由乙方支付甲方(相当于一个月房租的金额)作为押金。
第六条租赁期满。
1、租赁期满后,如乙方要求继续租赁,甲方则优先同意继续租赁;
2、租赁期满后,如甲方未明确表示不续租的,则视为同意乙方继续承租;
第七条违约责任。
租赁期间双方必须信守合同,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的规定,按年度须向对方交纳三个月租金作为违约金。
第八条因不可抗力原因导致该房屋毁损和造成损失的,双方互不承担责任。
第九条本合同未尽事项,由甲、乙双方另行议定,并签订补充协议。
补充协议与本合同不一致的,以补充协议为准。
第十条本合同及其附件和补充协议中未规定的事项,均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
第十一条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效力。
甲方(签章):_____乙方(签章):_____
电话:电话:
年月日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