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真题试卷.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真题试卷.doc](https://img.taocdn.com/s3/m/03037eb39ec3d5bbfd0a7479.png)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真题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 历史课上,教师讲到“楚汉战争”中项羽自杀时,一个学生突然说道:“项羽真是个大傻瓜!”此时教师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
(A)批评学生扰乱秩序(B)视而不见继续上课(C)引导学生展开讨论(D)要求学生不乱说话2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学记》)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主体教育思想(B)强调学生自主发展(C)鼓励学生自我成才(D)注重对学生的引导3 青年教师小王每次课后都认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把成败之处记录下来,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这体现了小王老师注重( )。
(A)教学反馈(B)教学反思(C)教学创新(D)情境创设4 于老师总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设计课堂提问和练习。
这表明于老师( )。
(A)遵循教学规律,实现学生全面发展(B)关注学生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C)注重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均衡发展(D)注重循序渐进,实现师生教学相长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不包括( )。
(A)提高教师地位待遇(B)提高教师业务水平(C)健全教师管理制度(D)大力推进依法治校6 关于图1中教师的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利于行使教师的权利(B)有利于学生的进步成长(C)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D)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7 年满14岁的初中学生张某学习成绩不好,不想上学。
父母让其辍学到城里务工,一家汽修厂安排张:某当学徒。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张某父母的做法合法,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成长(B)张某父母的做法不合法,侵犯了张某的受教育权(C)汽修厂的用工合法,张某已经年满14岁(D)汽修厂的用工不合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8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 )。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24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24(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50.00)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
4.00)(1).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 )。
A.新月形沙丘B.山地梯田√C.三角洲平原D.滨海沙滩解析:图中等高线较为密集,地势起伏较大,并且图是地区的海拔超过了1000米,应该为山地地形。
(2).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 )。
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解析:根据地形图可知,图示区域西部和北部地势较高,河流自北向南流,而水渠靠近河流的一端海拔较低,水渠水汇人河流。
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分数:4.00)(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①指变质作用B.②指搬运作用C.③指成岩作用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解析:根据物质循环的关系,①是化学沉积作用,如石灰岩;②是成岩作用,如石英砂岩;③则是风化作用;④是火山喷发。
(2).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地震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解析: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地球内部圈层的纽带;导致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而非地球内能的释放;火山活动会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中;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会使低温和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对地球内部的稳定影响不大。
2011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
据材料回答问题。
[职业资格类试卷]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题.doc(wor
![[职业资格类试卷]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题.doc(wor](https://img.taocdn.com/s3/m/e5e480a2f46527d3240ce0e5.png)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题.doc(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题.doc(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题.doc(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图1为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描述的一个实验,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和可用于说明的物理问题分别是( )。
(A)小球D的振幅最大,小球C的振幅最小,摆长与振幅的关系(B)小球D的振幅最小,小球C的振幅最大,摆长与振幅的关系(C)小球B的振幅最大,共振现象(D)小球B、D和C的振幅相同,受迫振动规律2 铀是一种常用的核燃料,其原子核裂变的反应方程式为92235U+01n→a+b+201n则方程中的a、b可能是( )。
(A)54140Xe,3693Kr(B)56141Ba,3692Kr(C)56141Ba,3893Sr(D)54140Xe,3894Sr3 如图2所示,三个小球a、b、c分别在距离地面不同的高度h1、h2、h3处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三个小球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依次落到水平地面,小球a落到水平地面D点,DE=EF=F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8.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8.doc](https://img.taocdn.com/s3/m/a49aa6103169a4517623a304.png)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8[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8一、单项选择题0 某地理学习兴趣小组对某地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读下图,完成以下题。
1 该地纬度是( )。
(A)30°N(B)30°S(C)40°N(D)40°S2 正午太阳高度位于甲点时,( )。
(A)巴西利亚正值雨季(B)合肥昼长夜短(C)南非华人欢度中秋(D)南极出现极昼2 下图中所示地区为我国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以下题。
3 图示时刻,影响重庆的天气系统和风向分别是( )。
(A)冷锋偏北风(B)暖锋偏南风(C)冷锋偏南风(D)暖锋偏北风4 受图示天气系统影响,武汉最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
(A)气压升高(B)云量减少(C)风速降低(D)气温升高5 下列符合风化壳基本特征的是( )。
(A)在空间上均呈连续性分布(B)结构疏松.具有类似沉积岩的层理(C)表层分散性强.粒径粗(D)组成物质以粘土和碎屑为主5 读下图,完成以下题。
6 图中甲洋流( )。
①向北流②向南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④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 乙、丙两地所属的自然带分别是( )。
(A)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B)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C)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D)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带7 读下图,完成以下题。
8 甲地( )。
(A)位于印度河平原(B)全年高温多雨(C)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D)石油资源丰富9 图中甲、乙两地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A)黄麻棉花(B)小麦玉米(C)茶叶棉花(D)水稻小麦10 为减轻图中平原地区农业灾情,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兴修水利工程(B)控制人口增长(C)扩大耕地面积(D)培育耐寒品种10 下图示意我国植被地带性分布,读图完成以下题。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1.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1.doc](https://img.taocdn.com/s3/m/69372d364a7302768e9939fe.png)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1[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1一、单项选择题0 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回答问题。
1 此地区拟建一座水电站,坝址应选在下列四点中的( )。
(A)A处(B)B处(C)C处(D)D处2 若丙处植被受破坏,对其合理开发的整治措施是( )。
(A)修筑梯田,种植水稻(B)营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种植苹果树、梨树等经济作物(D)建草山、草坡,放牧三河马、三河牛2 下图为“我国沿海某省1960—2060年间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化及预测图”。
读图完成问题。
3 关于该省人口自然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曲线1970年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快速发展(B)b曲线1980年后缓慢上升与a曲线变化无关(C)在K时间点之后,人口总量仍将继续增长(D)1985年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4 根据该省人口增长状况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现阶段应该取消计划生育的政策以减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B)从长远来看,a曲线的下降将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C)由于人口增长率的持续下降,目前我国劳动力已经实现充分就业(D)目前a曲线的变化已导致劳动人口减少而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4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km/h。
回答问题。
5 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6 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7 该区域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7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哪项不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基本内容?A、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B、地球与宇宙的关系C、地质学基础D、区域地理2、在地理教学中强调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主要是指学生能够:A、独立获取地理知识B、独自完成地理实践C、自主设计地理实验D、自我反思与调整学习策略3、题干: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曾提出“瑷珲—腾冲线”,该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地理分界线,以下关于该线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疏B、该线反映了我国地形南北差异C、该线以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以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D、该线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4、题干:教师在对《长江与黄河》这一课时进行教学设计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河流的航运价值,以下教学活动设计不合理的是:A、展示长江与黄河的卫星图像,让学生观察两河的航运状况B、播放长江与黄河的航拍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河流的流速、水深等信息C、邀请航运公司负责人来校进行讲座,分享航运经验和知识D、布置学生自行查找资料,研究两河在不同季节的航运情况5、题干: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展示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属于以下哪种类型?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演示法D. 探究法6、题干: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探究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符合这一要求?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探究法D. 演示法7、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低洼地区受淹B、全球气候变暖减少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C、冰川融化对全球海平面和淡水供给产生影响D、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趋势8、下列关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空间分析,如缓冲区分析、空间聚类分析等B、提供实时导航建议,帮助司机找到最佳路线C、数据存储与管理,如地理数据的输入、存储和查询D、土地利用和规划的辅助工具,如城市扩张模拟和可持续发展评估9、【题目】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分析地图、图表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地理信息,这种方式属于哪种教学方式?A. 讲授法B. 问题法C. 调查研究法D. 直观教学法 10、【题目】在教授“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一课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背景,采用以下哪种教学策略较为适宜?A. 案例分析法B. 野外考察法C. 比较分析法D. 小组合作探究法11、以下哪个地理概念指的是地球表面上的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地理景观?A. 地形地貌B. 地域文化C. 地理环境D. 地理现象12、在地理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A. 实验法B. 案例分析法C. 讨论法D. 地图教学法1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不包括()。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教师版)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教师版)试卷题量:31题试卷总分:150分试卷限时:120分钟测评/引用码:W4dDLHT一、单项选择题1-2下列两幅图为两个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回答2~3题。
1、视太阳中心连续两次通过黄道上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是( )。
A、回归年B、恒星年C、太阳日D、恒星日【答案】B【解析】【答案】B。
解析:恒星年是视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地球与某一恒星(认为它在天球上固定不动)连线的时间间隔。
它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约为365.256 4天。
所以答案选B。
2、两幅图相比,正确的是( )。
A、左图比例尺大,表示内容简略B、右图比例尺大,表示内容详细C、左图比例尺小,表示内容详细D、右图比例尺小,表示内容简略【答案】B【解析】【答案】B。
解析: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左图表示的范围比右图表示的范围广,所以左图比例尺小,表示的内容简略,右图比例尺大,表示的内容详细,故答案选B。
3、左图中甲城市与右图中乙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均位于北半球、东半球B、甲城市在温带,乙城市在热带C、均位于南半球、西半球D、甲位于乙城市的南方【答案】A【解析】【答案】A。
解析: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20。
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由图知甲、乙位于东半球、北半球.A正确,C 错;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
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故B错;甲城市位于乙城市的北方,D错,所以答案选A。
4、下图为全球部分经纬网图,图中O点位于68°S,阴影部分为黑夜,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24时,则正确的是( )。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简答题 3. 材料分析题 4. 教学设计题单项选择题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以下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正确答案:A解析:太阳能电站适宜建在云层稀薄、光照丰富的地区。
四个选项中.柴达木盆地气候常年干旱、地势较高,太阳能资源丰富,最适宜建太阳能电站。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正确答案:C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B.夏至日P=1C.全年P<1D.冬至日P>1正确答案:D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以下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正确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该段铁路一直穿行在两条等高线之间,可推测当时外国专家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正确答案:B解析:由图可以看出,该铁路并没有布局在城镇周边地区,有较大的不合理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正确答案:B解析:一条新建铁路的沿线往往能形成新兴的城镇,兰新铁路没有改变当地的城镇布局,主要是因为当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城镇的布局受绿洲分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
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 视太阳中心连续两次通过黄道上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是( )。
(A)回归年
(B)恒星年
(C)太阳日
(D)恒星日
1 下列两幅图为两个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回答问题。
2 两幅图相比,正确的是( )。
(A)左图比例尺大,表示内容简略
(B)右图比例尺大,表示内容详细
(C)左图比例尺小,表示内容详细
(D)右图比例尺小,表示内容简略
3 左图中甲城市与右图中乙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均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B)甲城市在温带,乙城市在热带
(C)均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D)甲位于乙城市的南方
4 下图为全球部分经纬网图,图中O点位于68°S,阴影部分为黑夜,图示时刻北
京时间为24时,则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23°N
(B)OP线为昏线中的一段
(C)68°S以南为极夜
(D)P点地方时为6点
5 智利近海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在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消亡边界
(B)在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生长边界
(C)在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消亡边界
(D)在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生长边界
6 石海主要分布在山顶夷平面或山麓地带等地形平坦部位。
关于石海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泥石流或滑坡
(C)海洋沉积作用
(D)冻融风化作用
7 广东省2014年雨季比往年早,降水强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季风气候不稳定
(C)植被破坏严重
(D)城市化过度
8 珠江三角洲多个城市发生内涝,表明城市建设主要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 (A)水汽输送
(B)降水
(C)蒸发
(D)下渗
8 图为2008年我国甲乙丙丁四个省级行政区的用水结构图。
读图回答问题。
9 甲、乙、丙、丁代表的行政区最可能是( )。
(A)广西新疆上海北京
(B)上海广西北京新疆
(C)新疆北京上海广西
(D)北京上海广西新疆
10 据图,可以判断( )。
(A)甲气候炎热,生活用水比例高
(B)乙技术落后,工业用水比例高
(C)丁气候干旱,农业用水比例高
(D)丙植被稀少,生态用水比例低
10 2013年10月鄱阳湖部分湖区出现了大面积草海景观,左图为鄱阳湖位置示意图,右图为鄱阳湖草海景观照,读图回答问题。
11 分析鄱阳湖水面面积的变化,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是( )。
①地理信息系统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遥感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 直接导致13年10月鄱阳湖出现草海景观现象的原因是( )。
(A)人工种草
(B)围湖造田
(C)干旱少雨
(D)引水灌溉
12 我国第五次(2000年),第六次(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大陆人口总数分别为12.7亿,13.4亿,下图为两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3 从2000—2010年,关于我国人口变化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老龄化得到控制
(B)人口出生率有所上升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快
(D)劳动力比重略有减少
14 根据数据推测,解决我国未来人口发展问题的措施是( )。
(A)降低少年儿童人学率
(B)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长
(C)积极发展社会养老事业
(D)鼓励移民以减少人口总量
14 下面示意图表示某地乡镇企业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15 20世纪80年代,该乡镇发展此工业最主要的依托是( )。
(A)充足的原料
(B)丰富的劳动力
(C)巨大的市场
(D)便利的交通
16 21世纪以来,该乡镇建设现代企业工业区,大力发展此工业的优势条件是( )。
①市场扩大
②资源充足
③交通条件改善
④社会协作增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 大型钢铁基地的建设影响到化工机械制造业,甚至交通、服务业的发展,这一原理充分体现了增长极理论中的效应是( )。
(A)支配效应
(B)乘数效应
(C)极化扩散效应
(D)涓滴效应
17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
下图示意采用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
问题。
18 在我国最适宜推广该生产模式的地区是( )。
(A)黄淮平原
(B)黄土高原
(C)辽东丘陵
(D)珠江三角洲
19 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市化进程
③减缓人口老龄化
④提供清洁能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 新疆伊犁州的特克斯县城范围从中心城市公园为核心,向周边辐射,被誉为世界上最大、最完美的“八封城”,在这里乌孙文化与易经文化相互交融,下图是该城区的卫星影像图,读图回答下题。
特克斯县城道路网格局为环行一放射式,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历史文化传承
(B)经济技术落后
(C)气候常年干旱
(D)人口密度较小
二、简答题
21 简述高中地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课程理念的内涵。
21 下面是对我国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特征的一些描述,如水土流失、人口众多、退耕还林、降水集中、开垦梯田、植被破坏、生态恢复、土质疏松、地形破碎、生态脆弱、绿水青山等。
问题:
22 根据上述描述,用纲要信号方式(文字、线条或箭头等)绘制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特征变化过程的逻辑关系图。
23 简要说明运用该图进行教学的意义。
三、材料分析题
23 材料:下面是杨老师在“河流补给”一课中的教学片段:师:河流有几种补给形式? 生:有雨水补给、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和湖泊水补给。
师:河流径流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的。
请同学们看PPT上的河流量过程变化示意图(下图为A、B、C、D四条河流的流量过程变化示意图,其中A、C、D河流的流量过程变化示意图略,B河流的示意图如下),分析一下我国的这几条河流分别是以什么补给为主的。
生:A以地下水补给为主,B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C以冰川融水为主,D以雨水补给为主。
师:判断依据呢? 生: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变化稳定,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有春汛,春天流量大增,夏天多降水,再次出现汛期;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
流,流量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夏季流量最大,冬季封冻,小河断流,径流量很小;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随降水的多寡而变化,洪水期在夏季,枯水期在冬春。
师:B河有春汛,但对于全年而言,该河是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吗? 学生:……问题:
24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杨老师主要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说明杨老师提问的特点及作用。
25 杨老师认为学生对B河“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回答不够科学严谨,请替杨老师设计一段讲解词来解决这个问题。
25 材料:下面是张老师在“我国太阳能的空间分布”一课中的教学片段:
张老师:(投影“中国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我国太阳能的空间分布有什么规律? 王同学:(站起来指着图说)我国太阳能分布规律是西部多,东部少,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增加。
李同学:(站起来反对)老师,我觉得他说错了,或者是地图搞错了。
您说过的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青藏高原是我国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而图中显示那里是太阳辐射量最大,这不是很矛盾吗?所以,我觉得说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大的地方,一定是弄错了。
张老师:同意李同学观点的请举手。
(全班近五十个同学中,有七八个同学举了手)
张老师:看来大部分同学还是赞同王同学的意见,对的,我国太阳能分布规律是西部多,东部少,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增加。
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的地区是哪里呢?
问题:
26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
27 请替张老师设计一组追问的问题,引导同学反思自己的困惑。
四、教学设计题
27 阅读关于“人口迁移”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 材料二某
版本教材书中关于“人口迁移”的内容。
要求:
28 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9 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