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复习目标

合集下载

2024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2024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2024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一、实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实验教学内容基础实验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测量、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

学习物理实验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

综合性实验通过综合运用多个物理原理和方法,设计并完成较为复杂的实验。

结合实际应用,探索物理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研究性实验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通过实验探究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

三、实验教学安排实验课程设置根据学生年级和学科特点,合理安排实验课程,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物理实验知识和技能。

实验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每组学生人数适当,便于教师指导和学生交流。

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实验教学资源学校应提供充足的实验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器材、实验场地和实验指导教师等。

加强实验教学资源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实验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

互动式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案例式教学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和原理。

研究式教学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和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实验教学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包括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科学态度等方面。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实验结果,通过分析学生的数据和结论,评价学生对物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分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复习策略

分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复习策略

分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复习策略摘要:高中物理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只有通过物理实验活动才能够探索出物理学其中存在的原理以及定律,以实验的方式观察物体运动现象,并分析其中数据,经过加工整理后通过数学工具将获取的数据上升为规律。

在高考中着重考察学生的实验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重视高中物理实验复习活动,应用多种科学合理的策略保证学生复习效果。

本文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复习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物理;实验复习;策略实验能力是新高考物理重点考查的能力,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高中物理学科所有知识点中所需进行的实验占比14.5%,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应对实验教学提高重视程度。

从近几年高考实验题来看,发现并没有直接照搬课本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而是本着“源于教材却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对实验习题进行创新。

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在新高考背景下对物理实验复习环节进行有效创新,从而保证学生复习效果,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1.熟练掌握常用物理仪器在高中物理实验活动中,离不开大量仪器设备的支撑,因此,为了保证高中物理实验复习效果,就必须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熟练运用常用的物理仪器,这是顺利开展物理实验复习的基础,在这方面必须要投入大量精力[1]。

高中物理实验活动中需要应用到的仪器设备有很多,如刻度尺、游标卡尺、秒表、天平、打点计时器、螺旋测微器、电压表、电流表、弹簧秤、滑动变阻器等等,任何一种仪器设备书中都有着详细的使用说明以及注意事项,需要教师加强对其的重视,如常见的对于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通常游标卡尺需要根据主尺和游标上对其的刻度读数,而螺旋测微器则需要保留一位估读数字。

二、重视实验原理,改进实验步骤从近几年高考物理实验习题设置情况来看,非常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对于教材中涉及的实验活动要认真、仔细的做,从而能够充分的理解和掌握相应实验内容,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物理实验方法以及原理等在题设的条件和情境下,制定出科学的实验方案,能够选用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了解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和处理实验误差分析,逐步提升自身实验设计与迁移能力。

高中物理复习课教学的目标定位及实践

高中物理复习课教学的目标定位及实践

高中物理复习课教学的目标定位及实践摘要高中物理是高考的一个重大学科,其成败直接关系着学生的高考成绩和人生的前途,因此。

物理复习是学生高考复习的重要关键点,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一定要高效、有活力,保证学生在复习阶段能够获得学习能力的重要提升,成功应对高考考试。

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高中物理复习的目标定位和原则,让学生在复习中要方向,有针对性。

教师在物理复习中更要掌握方法,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

关键字高中物理复习;目标定位;复习方法一、高中物理复习的目标定位对所学知识的回忆、整合和拔高是高中物理复习的目标。

从较低的层次来说,为了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物理能力需要学生反复练习,因为教育心理学和遗忘曲线的规律告诉我们:只有经过多次练习,才能克服遗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才能加深。

因此,物理复习的先决条件是要把物理的基本知识、观点、定律系统化,形成学生的一个知识库。

在良好的认知结构上,学生才能够有良好的认知水平。

所以,高中物理复习课应该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研究问题就是学生怎么学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设置有层次、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逐步提升;教师创造好的条件,设计好教学内容、组织好教学进度,给学生一个积极的参加物理教学过程的机会,这样可以加大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教师要在教学中强调知识、技能、观念的实际应用,把书本死知识变成生活中灵活的东西,重视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再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能力,全面贯彻新课程中提出的学生为本的观念。

其次,高中物理的复习要具有针对性。

高中的复习一般是针对高考的考试的,在复习中,学生要以有限的时间备考大量的知识。

如果学生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的效益,那么教师在组织复习活动时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能随意和盲目的进行复习,浪费学生复习的大好机会。

在复习中,复习的指导思想、复习的方法和复习的计划都要有针对性。

高中物理实验课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课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课教案引言:高中物理实验课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套完整的高中物理实验课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兴趣。

一、实验目标的明确在进行实验教学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目标,通过实验引发学生兴趣,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例如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受力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实验课前导在实验课开始前,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实验原理和关键实验知识,让学生能够理解实验背后的物理规律。

通过展示物理实验相关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实验器材及材料准备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确保器材完好无损、材料齐全,并检查仪器的操作、安全性能是否良好。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并注意步骤的合理性和实验安全。

例如,在进行力的平衡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设计两种不同的力的平衡仪器,然后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和分析结果。

五、实验结果观察和记录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实验能力。

六、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把实验现象联系到物理知识上,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

七、实验的思考问题提出一些与实验现象和结果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实验原理。

例如,在做静电实验时,可以让学生思考电荷分布对静电力的影响。

八、实验总结与归纳通过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总结,帮助学生将实验现象和物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九、实验的延伸拓展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实验相关的拓展问题或实验扩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十、实验教学反思与改进对实验教学的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估,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并且与学生进行沟通,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

总结:通过设计一套完整的高中物理实验课教案,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高三物理实验复习策略

高三物理实验复习策略

高三物理实验复习策略1、加强实验实际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是实验的主体,没有操作过程就没有实验。

课程标准强调了“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这表明每个考生都必须独立、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

而是否真的做过实验,对试题的理解和给出的解答是不一样的,只有独立完成所规定的实验,才可能达到课程标准中“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这一要求。

因而我们在学校仪器设备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把大纲中要求的实验都让学生亲手再做一遍,提高其动手能力。

《考试大纲》中提出了“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这是实验中不可缺少的一步,而在演示实验中则更加突出。

演示实验演示出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都是在观察现象时必须仔细分析和研究的问题。

还有不少课后小实验,为提高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加以利用。

2、重视基本仪器的使用及原理:十三种常见物理仪器的熟练使用是实验的基础,它们是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称、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

讲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时,首先应从原理入手,只有让学生理解仪器的基本原理,才能使仪器的使用、迁移成为可能。

如2021年50分度游标卡尺测长度,如果学生不清楚高中课本中10分度游标卡尺的基本结构和读数原理,就无法用类比方法正确读出20、50分度游标卡尺的测量数据。

又如“伏安法测电阻”中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根据实验器材的限制和实验要求,应将其连成分压式或限流式。

学生只有在理解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限流和分压的特点、运用条件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连结电路。

上述两例都要求能将基本仪器的结构和读数原理迁移运用到新情景中去,这也说明基本实验仪器的原理分析是培养学生实验仪器的迁移运用能力的基础。

3、对每个学生实验的复习严格要求:1要熟练掌握:①实验目的,②实验原理;2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会:①实验仪器的使用与读数,②操作步骤特别是容易遗漏和出错的重要步骤,③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包括平均值法和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实验结果是否合理和误差分析,④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3注意各实验原理和方法的迁移,每个实验之后,要让学生多思考,多感悟,教师要引导学生研究用该实验的仪器、原理、方法还可完成哪些测量量和验证哪些规律,如何进行,要求写出方案,指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物理复习教案

高中物理复习教案

高中物理复习教案
主题:运动学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如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等。

教学内容:
1. 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2. 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
3.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的运动
4.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不断改变的运动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速度和加速度的公式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来巩固知识点。

3. 分别介绍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并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这两种运动的区别。

4. 综合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从不同角度来运用所学知识。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评估方式:通过练习题和课堂讨论来评估学生对于运动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延伸活动:让学生自行设定一个实验或者观察现象,通过运动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

教学资源:课本、习题集、实验材料等。

补充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例子和互动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同时,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和理解知识点,避免单纯的灌输教学方式。

高三物理复习备考计划(通用11篇)

高三物理复习备考计划(通用11篇)

高三物理复习备考计划(通用11篇)高三物理复习备考计划篇1一、学情分析与阶段目标大部分同学对物理学习有兴趣,学习也刻苦努力,但物理就是学不好,这部分同学显然没有掌握适合物理学科特点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会学物理。

高中物理的研究对象已经从“实物”上升到“模型”,过程从单一到复杂,一定的物理过程对应一定的分析。

如在解题时,必须找出各种物理状态及其对应的物理量、临界状态及纽带作用的因素,分析关系,再解决问题。

故物理思维和物理方法是凝结在物理知识后面的灵魂。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和表达,本来就是一个科学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

如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是:“建立物理图景——-建立模型——-数学处理”其中每一个步骤,都是一种物理方法的具本应用。

只有逐步掌握思维和方法,才能克服困难学好物理。

调查中发现,有42.8%的同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造成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除了智力因素,基础的不足等,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养成的不需要去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

习惯有好坏之分。

比如,学生把大量时间化在题海上机械重复,思维只停留在表层,缺乏深入思考,而物理恰需要深入思考,只有对概念规律贯通领会,才能举一反三。

又如,有很多同学认为预复习是浪费时间,调查发现43%的同学仅凭兴致偶尔预习一下,至于课后,很多人认为作业就是复习。

调查还发现,很少有同学自觉在上课记笔记,老师强调则偶尔动一下笔。

物理学习是在特定的物理情境中,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培养物理思维,掌握方法,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的一个过程。

而物理思维和方法等,又是以物理知识为载体,隐藏在物理知识后面的,所以学习习惯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因此,第一轮复习要注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勤思考;老师要注意备教法,备学法,备学情,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建立物理图景——-建立模型——-数学处理”边审题边画草图的习惯。

高中物理实验总复习

高中物理实验总复习

高中物理——物理实验总复习知识结构:方法指导: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力是物理学科的重要能力,物理高考历来重视考查实验能力。

一、基本实验的复习要应对各类实验试题,包括高层次的实验试题,唯一正确的方法是把要求必做的学生实验真正做懂、做会,特别是在实验原理上要认真钻研,对每一个实验步骤都要问个为什么,即不但要记住怎样做,更应该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对基本的实验,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1)实验原理中学要求必做的实验可以分为4个类型:练习型、测量型、验证型、探索型.对每一种类型都要把原理弄清楚.应特别注意的问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不需要选择第一个间距等于2mm的纸带.这个实验的正确实验步骤是先闭合电源开关,启动打点计时器,待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稳定后,再释放重锤,使它自由落下,同时纸带打出一系列点迹.按这种方法操作,在未释放纸带前,打点计时器已经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但都打在同一点上,这就是第一点.由于开始释放的时刻是不确定的,从开始释放到打第二个点的时间一定小于0.02s,但具体时间不确定,因此第一点与第二点的距离只能知道一定小于2mm(如果这段时间恰等于0.02s,则这段位移s=gt2/2=(10×0.022/2)m=2×10-3m=2mm),但不能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也不需要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不论第一点与第二点的间距是否等于2mm,它都是从打第一点处开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因此只要测量出第一点O与后面某一点P间的距离h,再测出打P点时的速度v,如果:gh≈( ),就算验证了这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2)实验仪器要求掌握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天平、停表(秒表)、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仪)、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

对于使用新教材的省市,还要加上示波器等。

对这些仪器,都要弄清其原理、会正确使用它们,包括测量仪器的正确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实验复习目标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高中物理实验复习目标1.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在此实验中要求会正确使用弹簧秤。

2.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要求知道打点计时器的构造,会处理纸带上的数据。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要求会正确使用刻度尺,会用逐差法(或图象法)求物体的加速度,会求物体的瞬时速度。

4.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掌握控制实验的条件,会分析实验误差来源。

5.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会正确使用碰撞实验仪器,会用平均位置确定落点以减小偶然误差,掌握验证关系式:。

6.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会正确描绘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并能根据轨迹和平抛运动规律计算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会处理纸带上的数据,会根据纸带上起始两点的间距合理地选择纸带。

8.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会正确使用秒表,掌握单摆周期公式,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

9.用描迹法画出电场平面上的等势线。

掌握实验原理,会正确使用仪器。

10.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要求会正确使用螺旋测微器,在用伏安法测量电阻值R时会采用适当电路(外接法或内接法)以减小误差。

11.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会正确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会根据测量数据画出伏安曲线得到测量结果。

12.练习用多用表测电阻。

会正确使用多用表,知道多用表的中值电阻。

13.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掌握实验原理。

14.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知道实验方法,会用量角器或数学用表计算n值。

15.用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

要求掌握正确使用游标卡尺的方法,并知道正确观察日光衍射现象的方法。

16.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17.多用电表探测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18.练习使用示波器。

19.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秤、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多用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

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

高考物理实验复习要点一.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1.目的: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2.器材:方木板一个、白纸一张、弹簧秤两个、橡皮条一根、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

3.主要测量:a.用两个测力计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绳的结点到达某点O。

结点O的位置。

记录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

两测力计所示拉力的方向。

b.用一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点。

记录:弹簧秤的拉力大小F及方向。

4.作图:刻度尺、三角板5.减小误差的方法:a.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准零点。

b .方木板应水平放置。

c .弹簧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并与木板平行.d .两个分力和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e .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两条细线方向的两点要尽可能远些.f .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取600---1200为宜. 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构造:见教材。

2.操作要点:接50HZ ,4---6伏的交流电 S 1 S 2 S 3 S 4正确标取记:在纸带中间部分选5个点 。

T 。

T 。

T 。

T 。

3.重点:纸带的分析 0 1 2 3 4 a .判断物体运动情况:在误差范围内:如果S 1=S 2=S 3=……,则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S 1=?S 2=?S 3= …….=常数, 则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b .测定加速度:公式法: 先求?S ,再由?S= aT 2求加速度。

图象法: 作v —t 图,求a=直线的斜率c .测定即时速度: V 1=(S 1+S 2)/2T V 2=(S 2+S 3)/2T 三.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原理::?S=aT 2 2.实验条件:a .合力恒定,细线与木板是平行的。

b .接50HZ ,4—6伏交流电。

3.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低压交流电源、小车、细绳、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钩码、导线、两根导线。

4.主要测量:选择纸带,标出记数点,测出每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S 1、S 2、S 3 。

图中O 是任一点。

5. 数据处理: 0 1 2 3 4 56 根据测出的S 1、S 2、S 3……. 。

S 1 。

S 2 。

S 3 。

S 4 。

S 5 。

S 6 。

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出加速度:S 4—S 1=3a 1T 2 , S 5—S 2=3a 2T 2 , S 6—S 3=3a 3T 2 a =(a 1+a 2+a 3)/3=(S 4+S 5+S 6— S 1—S 2—S 3)/9T 2即时速度:(同上) 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原理:平衡摩擦力:适当垫高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使小车刚好匀速下滑。

用细绳将砂桶(质量为m)和小车连成一个整体,连接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整体:mg=(M+m )a 小车:T=Ma=Mm mg1当m 《M 时, 即小车的合外力近似为砂和砂桶的重力mg 。

2.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纸带、复写纸、导线、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天平、砂和砂桶、小车、若干砝码。

3.实验条件:a .平衡摩擦力:把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不受牵引力时,小车刚好沿斜轨匀速下滑。

本实验全过程不必再平衡摩擦力。

b .只有小车和码砝的质量之和(M )远远大于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时,小车的合力才近似等于砂和砂桶的重力mg.4.主要测量量:小车的质量(包括砝码)M 砂和砂桶的总持量m.纸带上相邻计数点间的位移S 1、S 2、S 3 5.数据处理:逐差法求加速度:(同上)6.实验结果分析:图线法:M 一定时,a —F 图线;F 一定时,a —M1图线。

7.易错点: ab c 五.动量守恒的验证:1. 原理:两小球在水平方向发生正碰,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

m 1v 1=m 1v 1/+m 2v 2/本实验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验证上式成立。

两小球碰撞后均作平抛运动,用水平射程间接表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OP-----m 1以v 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OM----m 1以v 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O ‘N-----m 2以V 2’ 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验证的表达式:m 1OP=m 1OM+m 2O /N 2. 实验仪器:斜槽、重锤、白纸、复写纸、米尺、入射小球、被碰小球、游标卡尺、刻度尺、圆规、天平。

3. 实验条件:a .入射小球的质量m 1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m 2(m 1 > m 2)b .入射球半径等于被碰球半径c .入射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

d .斜槽未端的切线方向水平e .两球碰撞时,球心等高或在同一水平线上 4.主要测量量:a .用天平测两球质量m 1、m 2b .用游标卡尺测两球的直径,并计算半径。

c .水平射程: 5.易错易混步骤:a .用游标卡尺测两球直径。

b .调节轨道末端切线水平,两球球心等高。

c .m 2的水平射程:d .落点位置的确定:围绕10次落点画一个最小的圆把所有落点围在里面,圆心就是落点的平均位置。

六.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1.实验原理:aF F用一定的方法描出平抛小球在空中的轨迹曲线,再根据轨迹上某些点的位置坐标,由h=221gt 求出t ,再由x=v 0t 求v 0,并求v 0的平均值。

2.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图钉,未端水平的斜槽,小球,刻度尺,附有小孔的卡片,重锤线。

3.实验条件:a . 固定白纸的木板要竖直。

b . 斜槽未端的切线水平,在白纸上准确记下槽口位置。

c .小球每次从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

七.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原理: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h=mv2/2 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验证上式成立。

2.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重锤,米尺,铁架台,烧瓶夹、低压交流电源、导线。

3.实验条件:a .打点计时器应该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b .在手释放纸带的瞬间,打点计时器刚好打下一个点子,纸带上最初两点间的距离约为2毫米。

4.测量的量:a .从起始点到某一研究点之间的距离,就是重锤下落的高度h ,则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mgh 1;测多个点到起始点的高h 1、h 2、h 3、h 4(各点到起始点的距离要远一些好)b .不必测重锤的质量5.误差分析:由于重锤克服阻力作切,所以动能增加量略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 6.易错点:a . 选择纸带的条件:打点清淅;第1、2两点距离约为2毫米。

b . 打点计时器应竖直固定,纸带应竖直。

c . 实验操作关键:先合上电源,再松开纸带。

d .为减小误差,重锤应适当大一些。

八.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a .实验目的: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b .实验原理:g=224T Lc .实验器材:长约1m 的细线、小铁球、铁架台、米尺、游标卡尺、秒表。

d .易错点:a . 小球摆动时,最大偏角应小于50。

b . 小球应在竖直面内振动。

c . 计算单摆振动次数时,应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d . 摆长应为悬点到球心的距离。

即:L=摆线长+摆球的半径。

九.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1)实验原理:本实验是利用导电纸上形成的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来做实验的。

因此实验中与6V 直流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电极相当于正电荷;与6V 直流电源负极相连接的电极相当于负电荷。

(2)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复写纸、导电纸、图订、圆柱形电极两个、探针两个、灵敏电流表、电池、电键、导线。

(3)易错点:1.从下到上依次铺放白纸、复写纸、导电纸。

2.只能用灵敏电流计,不能用安培表。

十.测定金属的电阻率:1. 电路连接方式是安培表外接法,而不是内接法。

2. 测L 时应测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有效长度。

3. 闭合开关前,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置于正确位置。

4. 多次测量U 、I ,先计算R ,再求R 平均值。

5.电流不宜过大,否则电阻率要变化,安培表一般选0—安挡。

一.用伏特表和安培表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电路图:安培表和滑动变阻器串联后与伏特表并联。

1.测量误差:?、r 测量值均小于真实值。

2.安培表一般选0-档,伏特表一般选0-3伏档。

3.电流不能过大,一般小于。

4.误差:电动势的测量值?测和内电阻的测量值r 测均小于真实值。

十二.练习使用万用表电表测电阻:1. 选择合适的倍率档后,先电阻调零,再红、黑表笔并接在待测电阻两端,进行测量。

2. 每次换档必须重新电阻调零。

3. 选择合适的倍率档,使指针在中值电阻附近时误差较小。

4. 测电阻时要把选择开关置于“?” 档。

5. 不能用两手同时握住两表笔金属部分测电阻。

6. 测电阻前,必须把待测电阻同其它电路断开。

7. 测完电阻,要拔出表笔,并把选择开关置于“OFF ”档或交流电压最高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