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单元能力训练1(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单元检测(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阅读题(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汉字的魅力优于拼音文字说到汉字,不能不提及世界文明史。
世界的古代文明,可以说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圈,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圈,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等四大文明。
这四大文明之中,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近代文明的源流,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他文化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
国人对此是充满自豪感的,无论是对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对汉字所承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
但是,由于汉字自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缺陷,如撰文用字多、字形复杂、难记、难读,在过去几十年中,汉字的未来与发展前景便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
但肯定的一点是,要想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必须仔细回顾和耐心审视汉字所走过的历程。
写于1988年的《图说汉字的历史》引进出版,该书作者阿辻哲次以“事典”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对汉字发展史上的基本事项进行了简洁却明晰的梳理和叙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现代的汉字发展史,从前印刷时代的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史到汉字印刷的发展史……意在为学习汉字、使用汉字的人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让那些对汉字有成见的人明白:现在就想把拥有四千余年悠久历史、担负着人类文明发展一翼的汉字塞进博物馆里,还为时尚早。
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
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是图形文字,以物的图形为基础而形成文字,例如“山”“川”“日”“月”等。
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国家概念、产业、生活、文化等,也都跨越广阔的版图,从中国中原,传播到东方的朝鲜、日本,南方的越南,用文字连结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文化。
虽然多数国家后来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单元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

单元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赂.秦(lù)草芥.(jiè)病殁.(mò)不省所怙.(ɡū)B.尚飨.(xiǎnɡ) 迩.年(ěr) 罹.难(lí) 日削.月割(xuē) C.诘.问(jí) 矜诩.(xǔ) 告罄.(qìnɡ) 摩肩接踵.(zhǒnɡ) D.桎梏.(ɡù) 酒酣.(hān) 卧榻.(tà) 繁华靡.丽(mí)答案 B解析A.“怙”读hù。
C.“诘”读jié。
D.“靡”读m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凋弊妻孥啮齿雕虫小技B.颠覆伫想羁绊黄梁美梦C.曝晒希冀逸豫瓮牖绳枢D.坟茔陨命日晷卖官鬻爵答案 C解析A.弊—敝。
B.梁—粱。
D.陨—殒。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暴秦之欲无厌.厌:满足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招致C.而临事忽焉丧.之丧:死亡D.而读书者与.之与:许可答案 C解析丧:失去。
4.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句是()A.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B.敛不凭其棺C.虽万乘之公相D.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答案 C解析A.当—倘。
B.敛—殓。
D.少—稍。
5.比较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汝殁以.六月二日②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③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④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答案 C解析①“在”,介词;②“而”,连词;③“被”,介词;④“成为”,动词。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思厥先祖父..B.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C.可谓智力..孤危D.或叩以往事..,一一详述之,意色扬扬,若自矜诩答案 D解析A.祖父: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爷爷。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练习)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21 Word版含解析.doc

[基础巩固层次(A)]1.下列各句中“与”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契丹与.吾约为兄弟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莫能与.之争D.当与.秦相较【解析】B项,动词,给;A、C、D三项均为介词,和。
【答案】 B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一夫夜.呼B.函.梁君臣之首C.仓皇东.出D.负而前.驱【解析】A、C、D三项中的名词“夜”“东”“前”在动词前不是作句子的主语,而是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属于名词作状语;B项中的“函”在此用作动词,意为“用木匣子装”。
【答案】 B3.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充得不对的一项是()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B.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解析】B项,应是“负锦囊而前驱”。
【答案】 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古今异义词语的掌握情况。
古今义相同的一项应为B 项,均为“忧虑辛劳”的意思。
A项,“人事”,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今指有关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C项,“至于”古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相当于“以至于”;今常作另提一事的连词。
D项,“从事”古义泛指一般属官;今指“投身到事业中去”或“按某种方法处理”。
【答案】 B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来)B.抑本其成败之迹.(事迹,事情的始末)C.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D.及凯旋而纳.之(收藏)【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实词的意思。
A项,“原”是动词,推究,推其本源。
【答案】 A[阅读提升层次(B)]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李琪,字台秀。
父縠,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祭十二郎文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

祭十二郎文课后训练一起提高一、基础知识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归取其孥.(nú)殁.死(mò)汴.州(biàn)B.不省所怙.(ɡù)丞相薨.(hōnɡ)嗣.(sì)C.殒.生(yǔn)奴婢.(bēi)窆.不临其穴(biǎn)D.尚飨.(xiǎnɡ)万乘.之公相(chénɡ)颍.水(yǐnɡ)项,“怙”应读“hù”。
C项,“婢”应读“bì”。
D项,“乘”应读“shèng”。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A.乃能衔哀致.(表达)诚曷.(何)其有极B.不省所怙.(依靠) 敛不凭.(临)其棺C.遽.(急、突然)去吾而殁其信然..(真实,确实)邪D.比.(等到)得软脚病抱无涯之戚.(欢乐)项,比:近来。
戚:忧伤。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几何..不从汝而死也B.又可冀其成立..邪C.教吾子与汝子……如此..而已D.未可以为..信也项,古今义相同,这样。
A项,几何:古义,多少(日子),意指过不了多久。
今义,指几何学。
B 项,成立:古义,成长立业。
今义,指(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D项,以为: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B.①⑤/②⑦/③⑥/④/⑧/⑨/⑩C.①⑦/②⑧/③⑤/④⑩/⑥/⑨D.①⑧/②⑥/③⑤⑨/④/⑦/⑩;②⑧人称代词“你的”;③⑤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④⑩人称代词“他(的),他们”;⑥假如;⑨语气助词,表示揣测。
高二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单元测试卷(新人教带答案)

高二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单元测试卷(新人教带答案)高二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单元测试卷(新人教带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赂秦(lù)草芥(jiè)病殁(mò)不省所怙(�括�) B.尚飨(xiǎn��) 迩年(ěr) 罹难(lí) 日削月割(xuē) C.诘问(jí) 矜诩(xǔ) 告罄(qìn��) 摩肩接踵(zhǒn��) D.桎梏(�括�) 酒酣(hān) 卧榻(tà) 繁华靡丽(mí)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凋弊妻孥啮齿雕虫小技 B.颠覆伫想羁绊黄梁美梦 C.曝晒希冀逸豫瓮牖绳枢D.坟茔陨命日晷卖官鬻爵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暴秦之欲无厌厌:满足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招致 C.而临事忽焉丧之丧:死亡 D.而读书者与之与:许可 4.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敛不凭其棺 C.虽万乘之公相D.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 5.比较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汝殁以六月二日②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③而身死人手为天下笑④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思厥先祖父 B.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C.可谓智力孤危 D.或叩以往事,一一详叙之,意色扬扬,若自矜诩二、阅读题(7~10题每小题3分,11题6分,共18分)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7~11题。
颜延之传颜延之,字延年,琅邪临沂人也。
延之少孤贫,居负郭①,室巷甚陋。
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
饮酒不护细行,年三十,犹未婚。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五单元 散而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介词,用 可以知之矣 介词,凭借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4.告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动词,告诉 动词,祷告
而告以成功
动词,报告
栏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5.易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形容词,容易 形容词,轻易
目 链 接
以乱易整,不武 动词,代替
四、古今异义
1.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9.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状__语__后__置__句__(_“_于__”__引出对象作状语,后置)
10.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栏 目
链
_状__语__后__置__句__(“_于__”__引出对象作状语,后置)
接
11.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_省__略__句__(“_还__矢__(_于__)_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古义:_官__名__,__指__一___般__属__官__
今义:指做某项工作
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函.梁君臣之首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用__木_匣子装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订__立_ 盟约
3.抑本.其成败之迹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探__求_ 、考察
接
《春秋》遗旨。”所谓“自撰”,是说这部史书不是奉朝
廷之意,而是私家所撰。欧阳修撰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了
抨击他认为的没有“廉耻”的现象,达到孔子所说的
“《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的目的。
栏 目 链 接
一 、注音
伶.官( línɡ) 契.丹( qì )
锦.囊.( jǐn nánɡ )
仇雠.(chóu ) 勖.勉( xù )
接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5.2.2 Word版含答案

祭十二郎文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取其孥.(nú)形单影只.(zhī)不省.(xǐnɡ)所怙.(hù)子嗣.(sì)B.衔.哀致诚(xián)万乘.之公相(shânɡ)丞相薨.(hōnɡ) 斗斛.(hú)C.其余奴婢.(bì)冀.其成立(jì)兄殁.南方(mò)遽.去(jù)D.令守汝丧.(sànɡ) 长.吾女(zhǎnɡ)辍.汝而就(chuò)尚飨.(xiǎnɡ)项,“丧”应读“sānɡ”。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比.(等到)得软脚病敛不凭.(凭借)其棺B.不省所怙.(依靠)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耳C.抱无涯之戚.(忧伤)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D.远具.(准备)时羞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项,“比”意为“近来”,“凭”意为“临”;B项,“应”意为“应付”;D项,“既”意为“不久、后来”。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按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B.①⑤/②⑦/③⑥/⑧/⑨/④⑩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项,“其”的意义和用法依次为:代词,那、那些/代词,你的/副词,表反问语气/假如/副词,表揣测语气/代词,他、他们。
4.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惟兄嫂是依②何为而在吾侧也③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④其又何尤⑤吾佐董丞相于汴州⑥不知问家人以月日A.①②④/③⑤⑥B.①③⑤/②④⑥C.①②⑤/③④⑥D.①④⑤/②③⑥,③⑤⑥为介词结构后置。
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单元能

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单元能力训练2(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纵囚论欧阳修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
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
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
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
此岂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
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
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
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
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
然此必无之事也。
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
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信义行.于君子 行:推行 B .罪大恶极,诚.小人矣 诚:的确,确实 C .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 知信义者哉 乌:怎么,哪里D .不逆情以干.誉 干:求取,谋求 解析:行:表现,体现答案:A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①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②其囚及期.B .⎩⎪⎨⎪⎧ ①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②是以..君子之难能 C .⎩⎪⎨⎪⎧ ①是上贼.下之情也②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 D .⎩⎪⎨⎪⎧ ①纵而.来归②而.又纵之解析:C .两句的“贼”都是动词,“窥测”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部分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单元能力训练1(人教版选修《中国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题目。
六国论(节选)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向西,以攻
山西
..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盖未..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
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
..自完于其间矣。
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
身.以当秦兵。
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
..于内,以阴助其急。
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六国论(节选)
李桢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逾于秦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兵连祸结,曾无虚岁。
向使有擅(据有)形便(地理形势有利)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窃.怪天下之诸侯 窃:私下
B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咎:过失
C .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摈:排斥,抵御
D .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困:困窘
解析:B.咎:责怪。
答案:B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
彼秦者将何为.哉?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C.⎩⎪⎨⎪⎧ 未可专以.
罪秦也
不赂者以.赂者丧
D.⎩⎪⎨⎪⎧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
之浅
子孙视之.不甚惜
解析:A 项,连词,却,但,表转折。
B 项,动词,作为/动词,成了,作为;C 项,连词,来/介词,因为;D 项,助词,的/代词,它。
答案:A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苏辙和李桢认为六国灭亡原因的是( ) A.⎩⎪⎨⎪⎧ ①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②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B.⎩⎪⎨⎪⎧ ①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②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C.⎩⎪⎨⎪⎧ ①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②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D.⎩⎪⎨⎪⎧ ①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
②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