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数控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数控机床轴类课程设计

数控机床轴类课程设计

数控机床轴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数控机床轴类零件的基本知识,包括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功能及应用范围。

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数控编程语言进行轴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3. 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安全操作规程,掌握轴类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CAM软件进行轴类零件的设计与模拟加工。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轴类零件的数控编程,并进行实际加工操作。

3. 学生能够分析轴类零件加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控机床轴类零件加工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责任感。

3. 培养学生遵守工艺纪律、安全生产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控机床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欲望,但对实际操作经验尚不足。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轴类零件概述:介绍轴类零件的概念、分类及应用,使学生了解轴类零件在数控加工中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轴类零件概述2. 轴类零件结构设计:讲解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轴类零件设计能力。

教材章节:第二章 轴类零件结构设计3. 数控编程基础:教授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编程方法和编程技巧,为学生编写轴类零件数控程序奠定基础。

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控编程基础4. 数控加工工艺:分析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包括刀具选择、加工参数设置等,提高学生对加工过程的控制能力。

机床数控技术第三版课程设计

机床数控技术第三版课程设计

机床数控技术第三版课程设计1. 设计背景本课程设计是机床数控技术第三版的课程设计项目,旨在通过学生对数控工具机刀具路径规划与数控简单加工程序的编制,从而提高学生对机床数控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设计目标1.掌握工具路径规划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方法。

3.实现针对不同零件的数控加工。

3. 设计内容3.1 实验环境1.本实验使用的数控工具机为CNC3020雕刻机。

2.软件环境:Mach 3 CNC控制软件以及AutoCAD 2014(或以上版本)。

3.2 实验步骤1.选择一种标准工件进行零件图的准备和3D模型的建立。

在AutoCAD中完成设计,并将模型导出为STL文件。

2.在Mach 3中完成设备的配置,包括控制器驱动程序、设备密码和连接方式等。

3.设计并编写相应的G代码程序,其中包括垂直下刀和水平下刀两个方向的切削程序。

完成程序后,使用Mach 3进行验证。

4.使用CNC3020雕刻机进行数控加工实验。

3.3 实验要求1.设计完成后,请按照设计格式和标准进行文档输出。

2.实验结果包括数控加工后的工件图和相应的G代码程序。

3.实验时间为1周。

4. 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需具备一定的AutoCAD及Mach 3的使用技能。

C3020雕刻机工作时请注意安全,切勿将人体及其他物品靠近刀具区域。

3.加工完成后,请不要关闭设备电源及软件。

5. 评分细则1.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合理性以及程序的完整性等均需要考虑,满分为100分。

2.设计内容的完成度,评分范围为0-30分。

3.代码和文档的格式、规范性等方面,评分范围为0-20分。

6. 实验成果提交打包需要提交的实验内容,包括文档、G代码程序以及数控加工后的工件图,将其压缩成一个文件。

最后将文件提交到指定邮箱中。

7. 实验总结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业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次课程设计通过CNC3020雕刻机进行数控加工实验,使学生在学习中直接体验到数控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引言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引言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引言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2. 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知识,如编程语言、程序结构及其功能;3. 了解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4. 熟悉数控机床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操作数控机床,进行简单的零件加工;2. 能够阅读并理解数控程序,进行基本的程序编辑和修改;3. 能够分析数控机床的故障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数控加工工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控机床及制造业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遵守操作规程的好习惯;4.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职业素养。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素养。

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的学习成果展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数控机床概述- 数控机床的定义、分类及其应用领域- 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2.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 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及主要部件功能3. 数控编程基础- 编程语言及程序结构- 常用数控指令及其功能- 数控编程实例分析4. 数控机床操作与加工- 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及功能键- 数控机床的启动、停止及紧急停止操作- 简单零件的数控加工操作5. 数控机床的安全与维护- 数控机床安全操作规程- 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保养- 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6.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数控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 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编写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数控车床横向和纵向进给系统设计(全套图纸)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数控车床横向和纵向进给系统设计(全套图纸)

2纵向进给系统的设计计算 (2)2.1主切削力及其切削分力计算 (3)2.2导轨摩擦力的计算 (3)2.3计算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轴向负载力 (3)2.4确定进给传动链的传动比i和传动级数 (3)2.5滚珠丝杠的动载荷计算与直径估算 (4)2.6滚珠丝杠螺母副承载能力校核 (5)2.7计算机械传动的刚度 (6)2.8驱动电机的选型与计算 (7)2.9机械传动系统的动态分析 (9)2.10机械传动系统的误差计算与分析 (10)2.11确定滚珠丝杠螺母副的精度等级和规格型号 (10)3进给系统的结构设计 (11)3.1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设计 (11)总结与体会 (12)致谢词 (12)参考文献 (13)1数控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在完成数控机床及金属切削机床的结构课程学习之后,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数控机床传动系统的设计,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同时巩固《金属切削机床》课程的部分知识。

全套图纸,加1538937061.运用所学理论及知识,进行数控机床部分机械结构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2.掌握数控机床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3.掌握设计的基本技能,具备查阅和运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4.基本掌握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

2纵向进给系统的设计计算设计参数如下:工作台工作台质量 kg m T 600= 最大加工受力N F W 1500= 快进速度s m v f /2.0max =工作台导轨摩擦力 N F R 5.2= 工作行程m s W 7.0=减速机构丝杠螺母机构(图2),已知数据如下:图2 丝杠螺母机构轴承轴向刚度 800/L K N m µ=丝杠螺母刚度 800/M K N m µ=螺母支座刚度 1000/TMK N mµ=丝杠传动效率 0.9sp η=丝杠长度 0.5sp L m=丝杠轴承、丝杠螺母摩擦力矩, 2.5R sp M N m =g轴承平均间距 1550L mm =导程10sp h mm = 最大转速常数 60000A = 支承方式 双推—双推 伺服电机电机转子惯量320.0510M J kg m −=×g2.1主切削力及其切削分力计算取机床的机械效率0.8η=,/1w z F F =,/0.35c z F F =,/0.2v z F F =则有 1500z w F kF N N ==工作台横向进给方向载荷c F 和工作台垂直进给方向载荷v F 为0.350.351500525c z F F N N ==×= 0.20.21500300v z F F N N ==×=2.2导轨摩擦力的计算导轨受到垂向切削分力300v F N =,纵向切削分力c F =525N ,移动部件的全部质量(包括机床夹具和工件的质量)m=600kg ,查表得镶条紧固力2000g f N =,取0.15(3002000300525)=×+++468.75N =计算在不切削状态下的导轨摩擦力0F µ和0F 0()0.15(3002000)345g F W f N µµ=+=×+= 00()0.2(3002000)460g F W f N µ=+=×+=2.3计算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轴向负载力计算最大轴向负载力max a Fmax (300468.75)768.75a y F F F N N µ=+=+= 计算最小轴向负载力min a F min 0345a F F N µ==2.4确定进给传动链的传动比i 和传动级数取步进电动机的步距角 1.5α=°,滚珠丝杠的基本导程010L mm =,进给传动链的脉冲当量0.004/p mm P δ=,则有0 1.51010.423603600.004p L i αδ×===× 根据结构需要,确定各传动齿轮的齿数分别为120z =、2208z =,模数m=2,齿宽b=20mm 。

数控加工课程设计目的要求

数控加工课程设计目的要求

数控加工课程设计目的要求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控加工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2. 使学生理解数控编程的基本原理,掌握数控机床坐标系、程序结构和常用指令。

3. 帮助学生了解数控加工工艺过程,掌握加工参数的设定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控编程软件进行编程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简单零件的数控程序编制。

2. 提高学生操作数控机床的技能,能安全、规范地完成数控加工操作。

3. 培养学生运用数控加工工艺知识,解决实际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制造业,增强对数控加工技术的兴趣和认识。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树立安全生产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教学为辅。

学生特点:学生为中职或高职一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但对数控加工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今后从事数控加工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数控加工基本概念:数控机床的分类、组成及工作原理。

2. 数控编程基础:数控机床坐标系、程序结构、编程规则及常用指令。

3. 数控加工工艺:加工参数设定、加工路径规划、刀具选择及切削用量计算。

4. 数控编程软件应用:运用编程软件进行零件程序的编制与模拟。

5. 数控机床操作:安全操作规程、机床操作界面、基本操作步骤及加工过程控制。

6. 数控加工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加工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数控加工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学习。

第二周:数控编程基础,坐标系、程序结构及编程规则。

机床数控技术课程设计

机床数控技术课程设计

机床数控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机床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 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能够阅读并理解数控加工程序;3. 了解数控机床的安全操作规程,熟悉数控机床的维护与保养知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数控编程软件进行简单零件的编程与加工;2. 学会使用数控机床进行实际操作,具备独立完成简单零件加工的能力;3. 能够分析和解决数控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基本的故障排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床数控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其沟通与协作能力;3. 引导学生认识到机床数控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机床数控技术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其成为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上所述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 数控机床基础- 章节一:机床数控技术概述- 数控机床的定义与发展- 数控机床的组成与分类-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 章节二:数控编程基础- 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 数控编程的坐标系- 数控编程的指令系统2. 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实践- 章节三:数控机床操作- 数控机床的安全操作规程- 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 数控机床的启停与运行- 章节四:数控编程软件应用- 编程软件的操作界面与功能- 简单零件的编程实例- 编程与加工过程的模拟3. 数控机床维护与故障排查- 章节五:数控机床的维护与保养- 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 数控机床的定期保养- 常用维护工具与设备- 章节六:故障分析与排除- 数控机床常见故障类型- 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实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根据教学大纲进行,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机床数控技术相关知识,并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数控课程设计(摇杆)

数控课程设计(摇杆)

数控课程设计(摇杆)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摇杆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了解其在数控技术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数控机床进行摇杆的加工操作,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故障排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数控技术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摇杆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掌握摇杆的加工操作技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同时,学生将培养对数控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摇杆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摇杆的加工操作技巧以及摇杆在数控技术中的应用。

首先,将介绍摇杆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包括摇杆的定义、分类和功能,以及摇杆的构造和参数。

接着,将讲解摇杆的加工操作技巧,包括摇杆的加工工艺、加工参数的选择以及加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最后,将介绍摇杆在数控技术中的应用,包括摇杆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案例和摇杆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前景。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首先,将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摇杆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加工操作技巧以及应用案例。

同时,将通过讨论法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其次,将通过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摇杆在数控技术中的应用案例,加深学生对摇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最后,将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摇杆的加工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以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首先,将使用教材和参考书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源,提供摇杆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加工操作技巧以及应用案例的详细介绍。

斯沃fanuc数控课程设计

斯沃fanuc数控课程设计

斯沃fanuc数控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斯沃fanuc数控系统的基本操作流程;2. 学生能够识别并运用数控编程中的G代码和M代码;3. 学生能够掌握数控加工中常见的刀具选择、切削参数设定等基本知识;4. 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安全操作规程及维护保养常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斯沃fanuc数控系统进行简单零件的编程与加工;2. 学生能够通过调整切削参数,提高数控加工的精度和效率;3. 学生能够运用数控编程软件进行模拟加工,并解决实际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其在数控加工过程中能够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养成遵守操作规程、爱护设备的良好习惯。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斯沃fanuc数控系统的实际应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安全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输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和实施,使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斯沃fanuc数控系统概述- 系统结构及功能特点- 数控机床的分类及适用范围2. 数控编程基础- G代码、M代码的功能及应用- 数控编程的基本步骤及方法3. 数控加工工艺- 刀具选择、切削参数设定- 工件的装夹与定位4. 斯沃fanuc数控系统操作- 系统界面及功能键操作- 程序输入、编辑与运行5. 数控编程软件应用- 软件界面及功能介绍- 模拟加工与实际加工的对比分析6. 数控机床安全操作与维护- 安全操作规程- 机床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结合课本章节进行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熟练操作斯沃fanuc数控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前言 (2)2 零件的数控工艺分析 (3)2.1零件图的分析 (3)2.2确定数控加工工艺 (3)2.3刀具和切削用量的选择 (4)2.4零件的装夹及夹具的选择 (5)3 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 (6)3.1程序原点的设置 (6)3.2对刀方法和设置 (6)3.3数值计算 (6)3.4编制程序 (6)4 仿真过程和结果 (8)4.1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简介 (8)4.2仿真过程 (9)4.3仿真结果 (15)5 总结 (17)6 致谢 (18)参考文献 (19)1 前言数控编程是从零件图纸到获得数控加工程序的全过程。

它的主要任务是计算加工走刀中的刀位点(cutterlocationpoint简称CL点)。

刀位点一般取为刀具轴线与刀具表面的交点,多轴加工中还要给出刀轴矢量。

在普通机床上加工零件时,首先应由工艺人员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制定零件加工的工艺规程,包括机床、刀具、定位夹紧方法及切削用量等工艺参数。

同样,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时,也必需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制定工艺规程,同时要将工艺参数、几何图形数据等,按规定的信息格式记录在控制介质上,将此控制介质上的信息输入到数控机床的数控装置,由数控装置控制机床完成零件的全部加工。

我们将从零件图样到制作数控机床的控制介质并校核的全部过程称为数控加工的程序编制,简称数控编程。

数控编程是数控加工的重要步骤。

理想的加工程序不仅应保证加工出符合图样要求的合格零件,同时应能使数控机床的功能得到合理的利用与充分的发挥,以使数控机床能安全可靠及高效地工作。

数控编程是目前CAD/CAPP/CAM系统中最能明显发挥效益的环节之一,其在实现设计加工自动化、提高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缩短产品研制周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诸如航空工业、汽车工业等领域有着大量的应用。

由于生产实际的强烈需求,国内外都对数控编程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数控编程课程设计是我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数控方向学生在学习完本科大纲要求的“数控编程”“工艺设计”及数控仿真系统加工软件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编程,并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中进行仿真,使我们熟悉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编程流程。

当然,由于水平有限,在设计中难免有很多纰漏,恳请老师指正。

2 零件的数控工艺分析2.1 零件图的分析该零件表面由圆柱、圆锥以及圆球表面组成,如图1。

其中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如图所示。

零件材料为45钢,热处理调质硬度220-250HBS,为了便于装夹,坯件左端应预先留出夹持部分,所以毛坯件选φ32mm的棒料,长度为100mm。

图1 零件图2.2 确定数控加工工艺以φ32mm外圆及右中心孔为工艺基准,用三爪自定义卡盘夹持φ32mm外圆,用机床尾座顶尖顶住右中心孔。

工步顺序:1)自右向左经行外轮廓面加工:粗车——车R5mm圆弧——倒角——切削螺纹外圆——倒角——倒角——车φ20mm外圆——车锥面—-车φ24mm外圆;2)切槽;3)车螺纹;表1 零件的加工工序卡数控加工工序卡零件图号零件名称文件编号第页NC 01 轴工序号工序名称材料车轮廓45加工车间设备型号主程序名子程序名加工原点00077 G50刀具半径补偿刀具长度补偿工装工步号工步内容夹具刀具1 车外圆三爪卡盘T012 切断零件三爪卡盘T023 车螺纹三爪卡盘T03 工艺员张菁麟校对张菁麟审定批准根据要求,选用三把刀具,1号刀具车外圆,2号刀具切槽,3号刀具车螺纹。

表2刀具选择及参数刀号刀具名称规格用途T01 外圆车刀45°车端面、外轮廓T02 切断刀宽4mm 切断零件T03 螺纹车刀螺距1.5 车螺纹2.4 零件的装夹及夹具的选择装夹方案可知坯件轴线和左端端面为定位基准,左端采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紧即可,如图2所示。

图2 三爪自定心卡盘夹具图3 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3.1 程序原点的设置程序原点是指程序中的坐标原点,即在数控加工时,刀具相对于工件运动的起点。

本次加工中以右端球面的表面中心O点为基准建立坐标系,坐标原点为O。

3.2 对刀方法和设置采用G50设定工件坐标系时的对刀方法:毛坯为φ32mm的棒料,欲加工最大直径为φ24mm,总长为58.95-59.05mm的零件。

编程时采用程序段G54 T0101设定工件坐标系,工件坐标系原点O设在以右端球心O点。

加工时采用的1号刀具为45°硬质合金机夹偏刀,并作为基准刀具;2号刀具为硬质合金机夹切断刀(如图3所示)。

基准刀具刀尖点的起始点为P。

图3 刀具示意图以上操作步骤完成了基准刀具的对刀。

此时,若执行程序段G54 T0101后,则CRT屏幕上的绝对坐标值处显示基准刀具刀尖在工作坐标系的位置。

3.3 数值计算起刀点坐标(0,0);3.4 编制程序O0077;N010 T0101N020 G00 X40 Z20 S450 M03N030 G71 U1 W1 R10N040 G71 P50 Q180 U0.6 W0.3 D5 F0.3N050 G00 X0 F0.1 S750 N060 G01 Z0N070 G03 X10 Z-5 R5N080 G01 X14N090 X16 W-1.0N100 Z-18N110 X14 W-1.0N120 Z-24N130 X18N140 X20 W-1.0N150 Z-29N160 G02 X20 Z-44 R10 N170 G01 X24 Z-54N180 Z-59N190 G70 P50 Q180N200 G00 X40 Z20N210 S320N220 T0202N230 G00 X30 Z-24N240 G75 R0.5N250 G75 X10 P1000 F0.1 N260 G00 X40N270 Z20N280 T0303N290 G00 X16 Z-3N300 G92 X15.1 Z-20 F2 N310 X14.5N320 X13.9N330 X13.5N340 X13.4N350 G00 X40 Z20N360 M05N370 M304 仿真过程和结果4.1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简介上海宇龙软件工程有限公司的《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是一个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于数控加工操作技能培训和考核的仿真软件。

该软件经历了五年多时间、三十多万人的大量使用,已经成为较成熟的数控仿真软件。

本软件产品正在为我国当前紧缺的数控操作技术人员的培养作出有目共睹的贡献。

本软件具备对数控机床操作全过程和加工运行全环境仿真的功能。

可以进行数控编程的教学,能够完成整个加工操作过程的教学。

使原来需要在数控设备上才能完成的大部分教学功能可以在这个虚拟制造环境中实现。

由于大部分的实训活动可以在本仿真系统中实现,使用本仿真软件将大大减少在数控机床设备上的资金投入,从而可以加快当前紧缺数控加工操作技术人员的培训速度。

由于使用仿真软件,也大大减少工件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从而可以降低培训成本。

由于仿真软件不存在安全问题,学员可以大胆地、独立地进行学习和练习。

本软件中不仅具有对学员编制的数控程序进行自动检测、具体指出错误原因的功能,还具有在真实设备上无法实现的三维测量功能。

这些功能使得学员可以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测加工零件几何形状的精度,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

4.2 仿真过程图4 数控加工仿真选择机床示意图图5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界面图6 机床回零图7 安装零件示意图图8 控制零件移动示意图图9 导入程序示意图图10 输入数控程序前后的CRT界面图11 装刀具示意图图12 安装刀具后的机床图13 对刀示意图图14 程序O0009的输入图15 加工准备图4.3 仿真结果图16 最后仿真结果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数控车床系统进行程序指令编写以及应用,使自己进一步熟悉了工艺编制过程及数控基本编程指令基本意义。

从以上编写的程序,我们可以了解到数控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熟悉了数控编程的步骤和方法,基本上掌握了数控车削零件加工编程,使自己加深了数控指令的应用和重要性。

而且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基本达到了对已修课程熟悉并加深了基础知识的练习与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达到了大学教育的目的。

通过这次实践机会,我熟悉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且学会利用图书资料及网络材料查询自己需要的知识,总体上提高了设计能力。

本次设计是在赵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她学识渊博、工作务实、积极进取的勇气和魄力、以及对学生从严要求的治学态度都深深感染了我,值得我终身学习。

她无私的奉献精神是我毕生学习和追求的目标。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老师的教诲必将激励我不断奋发向上。

同时也要感谢与我相关的课题组的同学,他们在设计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他们的讨论时常使我豁然开朗,他们给了我很多很好的设计建议,使我的设计加快了进程。

在此向所有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深深的谢意!参考文献[1] 王爱玲.现代数控编程技术及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2] 王绍俊.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1[3] 艾兴,肖诗纲.切削用量简明手册(第三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 王先逵.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 顾京.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李真峰. 数控加工工艺[M].上海交通出版社,2004[7] 史明. 机械加工切削数据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师汉民.金属切削理论及其应用新探[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12[9] 高建国,刘锦武.参数编程在梯形螺纹车削加工中的应用[J].电气技术与自动化,1672-545X(2007)11-0068-02[10]刘武,张文博.数控仿真系统[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1] 张平亮.数控加工工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2] 万智.数控车零件加工工艺设计及程序编制[D].南京:南京工程学院,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