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实验指导书修改版

合集下载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2023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2023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传感器技术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验器材
电阻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
电感式传感器
压电式传感器
磁电式传感器
热电式传感器
光电式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
化学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
三、实验步骤与操作方法
电阻式传感器实验:
(1)将电阻式传感器接入电路,测量其阻值;
(2)改变被测物体的电阻值,观察电路中电压或电流的变化;
(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电阻式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电容式传感器实验:
(1)将电容式传感器接入电路,测量其电容值;
(2)改变被测物体的介电常数,观察电路中电压或电流的变化;
(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电容式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电感式传感器实验:
(1)将电感式传感器接入电路,测量其电感值;
(2)改变被测物体的磁导率,观察电路中电压或电流的变化;
(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电感式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压电式传感器实验:
(1)将压电式传感器接入电路,测量其输出电压;(2)施加压力或振动,观察电路中电压的变化;(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压电式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磁电式传感器实验:
(1)将磁电式传感器接入电路,测量其输出电压;(2)改变磁场强度,观察电路中电压的变化;
(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磁电式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

使用说明实验仪主要由实验工作台、处理电路、信号与显示电路三部分组成。

一、实验仪的传感器配置及布局是:四片金属箔式应变计:位于仪器顶部的实验工作台部分,左边是一副双孔称重传感器,四片金属箔式应变计贴在双孔称重传感器的上下两面,受力工作片分别用符号和表示。

可以分别进行单臂、半桥和全桥的交、直流信号激励实验。

请注意保护双孔悬臂梁上的金属箔式应变计引出线不受损伤。

电容式:由装于圆盘上的一组动片和装于支架上的两组定片组成平行变面积式差动电容,线性范围≥3mm。

电感式(差动变压器):由初级线圈Li和两个次级线圈L。

绕制而成的空心线圈,圆柱形铁氧体铁芯置于线圈中间,测量范围>10mm。

电涡流式:多股漆包线绕制的扁平线圈与金属涡流片组成的传感器,线性范围>1mm。

压电加速度式:位于悬臂梁自由端部,由PZT-5双压电晶片、铜质量块和压簧组成,装在透明外壳中。

磁电式:由一组线圈和动铁(永久磁钢)组成,灵敏度0.4V/m/s。

热电式(热电偶):位于仪器顶部的实验工作台部分,左边还有一副平行悬臂梁,上梁表面安装一支K分度标准热电偶,冷端温度为环境温度。

热敏式:平行悬臂梁的上梁表面还装有玻璃珠状的半导体热敏电阻MF-51,负温度系数,25℃时阻值为8~10K。

光电式传感器装于电机侧旁。

为进行温度实验,左边悬臂梁之间装有电加热器一组,加热电源取自15V直流电源,打开加热开关即能加热,加热温度通常高于环境温度30℃左右,达到热平衡的时间随环境温度高低而不同。

需说明的是置于上梁上表面的温度传感器所感受到的温度与在两片悬臂梁之间电加热器处所测得的温度是不同的。

霍尔式:半导体霍尔片置于两个半环形永久磁钢形成的梯度磁场中,线性范围≥3mm 。

MPX 压阻式:摩托罗拉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差压工作,测压范围0~50KP 。

精度1%。

(CSY10B )湿敏传感器:高分子湿敏电阻,测量范围:0~99%RH 。

气敏传感器:MQ3型,对酒精气敏感,测量范围10-2000PPm ,灵敏度RO/R >5。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修订稿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修订稿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指导教师:陈劲松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 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 基本原理: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其电阻值会发生变化,这就是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金属的电阻表达式为: SlR ρ= (1) 当金属电阻丝受到轴向拉力F 作用时,将伸长l ∆,横截面积相应减小S ∆,电阻率因晶格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ρ∆,故引起电阻值变化R ∆。

对式(1)全微分,并用相对变化量来表示,则有:ρρ∆+∆-∆=∆S S l l R R (2) 式中的l l ∆为电阻丝的轴向应变,用ε表示,常用单位με(1με=1×mm mm610-)。

若径向应变为rr ∆,电阻丝的纵向伸长和横向收缩的关系用泊松比μ表示为)(l l r r ∆-=∆μ,因为S S ∆=2(r r ∆),则(2)式可以写成:llk l l l l l l R R ∆=∆∆∆++=∆++∆=∆02121)()(ρρμρρμ (3) 式(3)为“应变效应”的表达式。

0k 称金属电阻的灵敏系数,从式(3)可见,0k 受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1+μ2),它是材料的几何尺寸变化引起的,另一个是)(ρερ∆,是材料的电阻率ρ随应变引起的(称“压阻效应”)。

对于金属材料而言,以前者为主,则μ210+≈k ,对半导体,0k 值主要是由电阻率相对变化所决定。

实验也表明,在金属丝拉伸比例极限内,电阻相对变化与轴向应变成比例。

通常金属丝的灵敏系数0k =2左右。

用应变片测量受力时,将应变片粘贴于被测对象表面上。

在外力作用下,被测对象表面产生微小机械变形时,应变片敏感栅也随同变形,其电阻值发生相应变化。

通过转换电路转换为相应的电压或电流的变化,根据(3)式,可以得到被测对象的应变值ε,而根据应力应变关系εσE = (4)式中 σ——测试的应力; E ——材料弹性模量。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

传感器特性实验目录传感器特性实验目录 (1)一、基础型实验部分 (3)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3)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 (5)实验三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6)实验四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 (7)实验五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温度影响实验 (8)实验六直流全桥的应用—电子秤实验 (9)实验七交流全桥的应用—振动测量实验 (9)实验八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压力测量实验 (11)* 实验九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差压测量 (13)实验十差动变压器位移性能实验 (14)实验十一激励频率对差动变压器特性的影响 (16)实验十二差动变压器零点残余电压补偿实验(1、2) (17)实验十三差动变压器的应用—振动测量实验 (19)实验十四电容式位移传感器位移测量实验 (21)实验十五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实验 (23)实验十六直流激励时接触式霍尔位移传感器特性实验 (25)实验十七交流激励时霍尔式位移传感器特性实验 (26)实验十八霍尔位移传感器振动测量 (27)实验十九霍尔式位移传感器的应用―电子秤实验 (28)实验二十霍尔转速传感器测速实验 (28)实验二十一磁电式转速传感器测速实验 (29)* 实验二十二用磁电式传感器测量振动实验 (30)实验二十三压电式传感器振动测量实验 (31)实验二十四电涡流传感器位移实验 (32)实验二十五被测体材质对电涡流传感器特性影响实验 (33)实验二十六被测体面积大小对电涡流传感器的特性影响实验 (34)实验二十七电涡流传感器测量振动实验 (35)实验二十八电涡流传感器的应用―电子秤实验 (36)* 实验二十九电涡流转速传感器 (37)实验三十光纤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 (38)实验三十一光纤传感器测量振动实验 (39)实验三十二光纤传感器测量转速实验 (40)实验三十三光电转速传感器的转速测量实验 (41)实验三十四利用光电传感器测转速的其它方案* (43)实验三十五热电偶测温性能实验 (43)实验三十六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实验 (45)实验三十七热电阻测温特性实验 (46)实验三十八集成温度传感器温度特性实验 (48)实验三十九气体流量的测定实验* (51)实验四十气敏(酒精)传感器气体浓度测量实验 (52)实验四十一湿度传感器湿度测量实验 (53)实验四十二移相器实验 (53)实验四十三相敏检波器实验 (55)实验四十四SET传感器特性实验软件操作 (59)二、增强型实验部分 (65)实验一热释电远红外传感器辐射特性 (65)实验二--- 实验五、光电传感器特性实验(光敏电阻、光电池、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 (67)实验六光纤温度传感器实验 (70)实验七光纤压力传感器实验 (71)实验八光栅位移传感器(原理型)实验 (71)实验九增量型光电编码器传感器(原理型)实验 (73)实验十超声测距传感器实验 (74)* 实验十一超声波传感器的运用 (75)实验十二矩传感器原理实验 (75)* 实验十三扭矩传感器的不同形式 (77)实验十四PSD位置传感器位置测量实验 (77)实验十五PSD位置传感器微振动测量实验 (79)* 实验十六PSD位置传感器用于自动定位 (79)实验十七CCD图像传感器线(圆)径测量实验 (79)实验十八J型热电偶温度特性实验 (83)实验十九T型热电偶温度特性实验 (83)实验二十半导体热敏电阻温度特性实验 (83)实验二十一表面无损探伤实验 (83)实验二十二指纹传感器(带控制输出)认知实验 (84)* 实验二十三指纹传感器计算机图像采集实验 (88)* 实验二十四红外辐射温度传感器实验 (88)* 实验二十五颜色识别传感器颜色识别实验 (89)* 实验二十六微波传感器运用实验 (90)* 实验二十七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 (90)* 实验二十八光栅位移传感器(测量型)实验(1) (90)* 实验二十九光栅位移传感器(测量型)实验(2) (91)* 实验三十环境监测实验(另附)一、基础型实验部分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传感器实训指导书

传感器实训指导书

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实训指导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传感器课程类别实训专业模具授课班级10205授课教师胡冯仪《传感器》实训指导书实验一、YL-CG2003型传感器实验台仪器的使用一、电源部分1.总电源空气式带漏电保护开关切换整个实验台的单相220V电源,额定电流最大为3A,安全可靠。

2.指示灯—电源插入电网后即亮,表示实验台已接入电源。

3.AC220输出双路多功能插座可输出220V单相电源,功率不大于300W二、温度控制部分1.温度控制仪面板说明(1)将K型热电偶接入主控箱面板温度中的Ei(+、-)标准值插孔中,合上热源开关。

仪表将首先按A、B、C程序自检2.通过切换开关可控制直流电压表输入端。

当为内接输入位置可测量指示2V-15V直流稳压输出电压。

外接输入分两档0-2V或0-20V。

A、所有数码管及所有指示灯全部点亮,用来检测发光系统是否正常,此时如发现有不能点亮的发光文件,请停止使用该仪表送修。

B、PV窗口显示“TYPE”,SV窗口显示仪表目前所应配输入类型。

C、显示仪表的控制范围,SV窗口显示下限测量控制值,PV窗口显示上限控制值。

(2)仪表进行完以上三步自检后,即投入正常测控状态,上排PV窗口显示测量值,下排SV 窗口设定值。

(3)要想修改设定值,请在正常显示方式下,按一下SET键,PV窗口显示,“SP”,SV窗口显示已设置的值,此时按▲键向上调节设定值,按键▼向下调节设定值。

2.温控仪电源开关—控制整个温控部分电源开或关。

(1)指示灯一亮表示电源部分总电源开关已打开,实验仪在工作。

(2)温控传感器输入插口一通过JK插头与9号温度实验模块E型热电偶连接用。

(3)加热源电源输出端—可提供20V交流5A功率电源。

与9号实验模块电源输入端进行加热温控。

控制温度精度±1℃。

三、数显单元和2V~15V直流电源部分1.直流电压显示为132数字电压表读数V。

2.通过切换开关可控制直流电压表输入端。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

一、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一、实验目的通过实践学习,掌握间接测量人体动脉血压的原理和方法,了解血压测量的意义,要求能较准确地测出人体肱动脉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正常值,了解人体的正常血压及脉压标准。

二、实验原理血压是指血管内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

血压的单位通常用kPa或mmHg来表示。

人体动脉血压通常是用汞柱血压计和听诊进行测量的(也可用弹簧血压计或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汞柱血压计的结构原理如附图1-2-3所示;测量部位通常为右上臂肱(GONG)动脉。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一般没有声音,但如果血液通过狭窄处形成涡流时,便会使血管壁振动而发出声音。

当将空气打入缠于上臂的袖带内使其压力超过收缩压时,则完全阻断了肱动脉内的血流,此时在被压迫的肱动脉远端听不到声音,也触不到桡动脉的搏动。

如徐徐放气,降低袖带内压,当其压力刚低于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血液便断续地冲过受压血管,形成涡流使血管壁振动而发出声音,此时即可在被压的肱动脉远端听到,也可触到桡(RAO)动脉脉搏。

如继续放气,当外加压力等于舒张压时,则血管内血流由断续变成连续,声音便会突然由强变弱或消失。

因此当听到第一声音时的最大外加压力相当于收缩压;而当声音突然由强变弱或消失前最后声响时的外加压力则相当于舒张压。

此法即Korotkoff听诊法。

三、实验对象人体四、实验器材血压套件(水银柱血压计、压力表、听诊器、充气球、气管和联接用三通),电子血压计,胶布。

五、实验步骤与方法1.熟悉血压计构造血压计由检压计、袖带和气囊三部分组成。

检压计是一个标有0~260 mm(或0~300 mm)刻度的玻璃管。

上端通大气,下端和水银储槽相通。

袖带是一个外包布套的长方形橡皮囊,通过橡皮管分别与检压计水银储槽和橡皮球相通。

打气球是一个带有螺丝帽的橄榄球状橡皮囊,螺丝帽的拧紧和放松分别用于充气或放气。

2.测量过程1)受试者脱去右臂衣袖,取坐位,全身放松,右肘关节轻度弯曲,置于实验桌上,使上臂中心部与心脏位置同高,准备测量。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

前言CSY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主要用于各大、中专院校及职业院校开设的“传感器原理与技术”“自动化检测技术”“非电量电测技术”“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机械量电测”等课程的实验教学。

CSY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上采用的大部分传感器虽然是教学传感器(透明结构便于教学),但其结构与线路是工业应用的基础,希望通过实验帮助广大学生加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并在实验的进行过程中,通过信号的拾取,转换,分析,掌握应具有的基本的操作技能与动手能力。

CSY2000与3000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是本公司多年生产传感技术教学实验装置的基础上,为适应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专业需要而设计的新产品。

其优点在于:1、适应不同专业的需要,不同专业可以有不同的菜单,本公司还可以为用户的特殊要求制作模板。

2、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作为信息拾取的工具,传感器发展很快,可以不断补充新型的传感器模板。

3、可以利用实验台的信号源、实验电路、传感器用于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自制装置。

为了让老师、学生尽快熟悉掌握实验台的使用方法,本手册列举了一些实验示范例子,老师、学生通过实验示范例子举一反三可以自己组织开发很多实验顶目。

本手册由于编写时间、水平所限,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热切期望老师与学生们提出宝贵的意见,予以完善,谢谢。

目录CSY-2000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说明书 (5)CSY-3000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说明书 (8)示范实验目录2000系列基本实验举例实验一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11)实验二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 (17)实验三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18)实验四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实验 (20)实验五应变片直流全桥的应用—电子秤实验 (21)实验六应变片温度影响实验 (22)实验七移相器、相敏检波器实验 (23)实验八应变片交流全桥(应变仪)的应用—振动测量实验 (27)实验九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力特性实验 (30)*实验十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应用—压力计实验 (32)实验十一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实验 (32)实验十二激励频率对差动变压器特性影响实验 (37)实验十三差动变压器零点残余电压补偿实验 (38)实验十四差动变压器测位移特性实验 (39)实验十五差动变压器的应用—振动测量实验 (41)实验十六电容式传感器测位移特性实验 (43)实验十七线性霍尔传感器测位移特性实验 (45)实验十八线性霍尔传感器交流激励时位移特性实验 (48)实验十九开关式霍尔传感器测转速实验 (50)实验二十磁电式转速传感器测转速实验 (51)实验二十一压电式传感器测振动实验 (53)实验二十二电涡流传感器测量位移特性实验 (57)实验二十三被测体材质对电涡流传感器特性影响实验 (60)实验二十四被测体面积大小对电涡流传感器特性影响实验 (61)实验二十五电涡流传感器测量振动实验 (62)实验二十六光纤位移传感器测位移特性实验 (63)实验二十七光电传感器测量转速实验 (66)实验二十八光电传感器控制电机转速实验 (67)实验二十九温度源的温度调节控制实验 (75)实验三十 Pt100铂电阻测温特性实验 (79)实验三十一Cu50铜电阻测温特性实验 (85)实验三十二 K热电偶测温特性实验 (86)实验三十三 K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实验 (92)实验三十四 E热电偶测温特性实验 (95)实验三十五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的温度特性实验 (96)实验三十六气敏传感器实验 (99)实验三十七湿度传感器实验 (100)实验三十八数据采集系统实验—静态举例 (102)实验三十九数据采集系统实验—动态举例 (104)3000系列实验(包含2000系列基本实验外,还包含以下实验。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为电阻丝的电阻相对变化值,K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用它来转换被测部位的受力大小及状态,通过电桥原理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对单臂电桥而言,电桥输出电压,U01=EKε/4。

(E为供桥电压)。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每只约20g)、数显表、±15V电源、±4V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步骤:1、根据图(1-1),应变式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

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板左上方的R1、R2、R3、R4标志端。

加热丝也接于模板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加热丝阻值约为50Ω左右。

2、实验模板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①接入模板电源±15V(从主控箱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将实验模板增益调节电位器Rw3顺时针调节到大致中间位置,②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箱面板上数显电压表输入端Vi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完毕关闭主控箱电源。

3、参考图(1-2)接入传感器,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R1(即模板左上方的R1)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它与R5、R6、R7接成直流电桥(R5、R6、R7在模块内已连接好),接好电桥调零电位器Rw1,接上桥路电源±4V(从主控箱引入),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先粗调节Rw1,再细调RW2使数显表显示为零。

4、在传感器托盘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依次增加砝码并读取相应的数显表数值,记下实验结果填入表(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原理》实验指导书电子信息学院传感器原理课程组编2010.2目录2 ………………概述………………………………………………………………第一章3 ……………………………………………………………第二章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4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实验1 …………………………………………6 ………………………………………………金属箔式应变片—交流全桥实验2振幅测量………………………………………………—3 交流全桥的应用8实验实验4 交流全桥的应用—电子称之一 (9)实验 5 差动变压器(互感式)的性能及应用………………………………………10实验6 差动变压器(互感式)的标定(静态位移特性) (13)实验7差动变压器(互感式)的应用——电子秤之二 (14)实验8 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器特性 (15)实验9 电涡流式传感器的静态标定 (16)实验10被测体材料对电涡流传感器特性的影响 (17)实验11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应用-振幅测量 (18)实验12 电涡流传感器的应用—电子秤之三 (19)实验13霍尔式传感器的特性—直流激励 (20)实验14 霍尔传感器的应用—电子秤之四 (22)实验15 压电传感器的动态响应实验 (23)实验16 压电传感器引线电容对电压放大器的影响、电荷放大器………………24实验17 差动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静态及动态特性 (26)实验18 热电偶的原理及现象 (28)实验19 热敏式温度传感器 (30)实验20 热敏电阻测温实验 (31)实验21光电传感器(反射型)测转速实验………………………………………32实验22智能传感器特性实验…………………………………………………………3538…………………………………………………………………………产品说明书附录1第一章概述传感器是机电一体化中各种设备和装置的“感觉器官”,它将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信息量转换成能够被直接检测的信号。

在当今信息社会的时代,如果没有传感器,现代科学技术将无法发展。

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乃至整个现代科学技术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为了适应这一时代发展的需要,全国各大中专院校及各类职业技术学校都相继将传感器教学纳入教学任务,作为电子、电器、测控以及工业自动化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一些电气设备和各种非电量电测传感元件,理解一定的非电量电测技术,学会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仪表,掌握基本的非电量电测方法。

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独立实验的能力,并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

该实验指导书适用于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自动化等其他相关专业。

本指导书由传感器原理课程组编写,可能存在缺点与不足,希望使用指导书的教师与同学积极提出批评与建议,在此表示感谢。

2第二章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一、实验要求1、实验前必须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预习与本实验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写出实验预习报告。

2、进入实验室后应保持安静,不得高声喧哗和打闹,不准抽烟,不准随地吐啖,不准乱抛纸屑杂物,要保持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整齐清洁。

3、实验中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仪器设备,听从实验指导老师安排,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进行实验,严禁抄袭。

4、爱护仪器设备,节约使用材料;实验完毕要整理就位,发现丢失或损坏应立即报告。

不准将任何物品带出室外。

5、必须注意安全,防止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若遇到事故或发生异常现象应立即切断电源,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并保持现场,不得自行处置。

待指导教师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实验。

实验后对实验数据、程序进行充分理解分析,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6、实验完毕,实验结果须经指导教师审阅无误后方可拆线。

经实验室工作人员检查仪器设备、工具、材料后,并清理完本实验台及地面卫生方可离开。

7、实验后要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分析结果,处理数据,绘制曲线及图表等。

二、注意事项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进行实验:①没有按要求完成预习报告者;②实验开始迟到十分钟以上者;③遵守实验规程,不爱护仪器设备又不听批评教育者。

3实验1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一、实验目的: 1.观察了解箔式应变片的结构及粘贴方式。

2.测试应变梁变形的应变输出。

.测试单臂桥、差分桥的输出,并比较两种桥路间的输出关系。

3 综合性二、实验性质:三、实验原理本实验说明箔式应变片及单臂、半桥、全桥直流电桥的原理和工作情况。

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元件。

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当测件(本实验中的悬臂梁)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电桥电路是最常用的非电量电测电路中的一种,当电桥平衡时,桥路对臂电阻乘积相等,、Δ、R4中,电阻的相对变化率分别为ΔR1/R1电桥输出为零,在桥臂四个电阻R1、R2、R3;当二个应变片组成、ΔR4/R4R/R,当使用一个应变片时,其电阻变化率为ΔR2/R2、ΔR3/R3有且差个动对工作,个率化为2ΔR/R;用四应变片组成二电作动差状态工时,则阻变。

R1=R2=R3=R4=R,其电阻变化率为4ΔR/R由此可见,单臂、半桥、全桥电路的灵敏度依次增大。

表、测CSY传感器实验仪、直流稳压电源、差动放大器、电桥、F/V四、所需单元和部件: 350Ω,应变系数:2。

微头、双平行梁、应变片、主副电源、箔式应变片阻值:档,差动放大器增2V/V表打到五、有关旋钮的初始位置:2V直流稳压电源打到±档,F 益打到最大。

六、实验步骤:、地短接。

将差动放大器、负(-)1. 将差动放大器调零: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相连;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到最大位置,Vi /V表的输入插口的输出端与F 表显示为零;关闭主副电源。

/V然后调整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F为调平衡网W1为应变片,r 及R3R12.根据图1接线,、R2、为电桥单元的固定电阻。

R4表显示为V/络。

调节测微头脱离双平行梁,开启主副电源,调节电桥平衡网络中的W1,使F 零。

图14,旋转测微头,使梁分别向上和向下移动,)目测4. 调整测微头使双平行梁处于水平位置( 10每隔0.5mm。

然后关闭主副电源:读一个数,将测得数值填入下表,测量点数不少…位m…电m即取二片,固定电阻换为与R4工作状态相反的另一应变片5. 保持放大器增益不变,将R3V使F /受力方向不同应变片,形成半桥。

调节测微头使梁到水平位置(目测),调节电桥W1 ,同样测得读数,填入下表:表显示表显示为零,重复4过位m…电m…两个固定电阻换成另两片受力应变片,组桥时只保持差动放大器增益不变,将6. R1,R2要掌握对臂应变片的受力方向相同,邻臂应变片的受力方向相反即可,否则相互抵消,没有输表显示零。

重/V同样使出。

接成一个直流全桥,调节测微头使梁到水平位置,调节电桥W1F 过程,将读出数据填入下表:复…位m…电m曲线,比较三种接法的灵敏度。

在同一坐标纸上描出7. V-X 七、注意事项:在更换应变片时应将电源关闭。

1.2. 在实验过程中如有发现电压表发生过载,应将电压量程扩大。

3. 在本实验中只能将放大器接成差动形式,否则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4. 直流稳压电源不能打的过大,以免损坏应变片或造成严重自热效应。

5. 接全桥时请注意区别各片子的工作状态方向。

八、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题:1. 在同一坐标纸上描出V-X曲线,比较三种接法的灵敏度。

2. 选择合适比例,绘出单臂电桥的输出电压U0与其所对应的梁端位移x之间的关系曲线,计算出灵敏度。

3. 在测量数据时,测微头向上和向下移动时,电路的输出有何不同?输入输出关系曲线是否重合?为什么?。

5实验2 金属箔式应变片―交流全桥一、实验目的:1.交流供电的不平衡电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2.了解交流供电的四臂电桥的原理和工作情况。

二、实验性质:验证性三、实验原理ZZ?ZZ,电桥输出为零。

若桥臂阻抗相对图2 为交流全桥的一般形式。

当电桥平衡时,3124?Z/Z? Z/Z? ZZ? Z/Z,变化为则电桥的输出与桥臂阻抗的相对变化。

交流电桥工作422、、3、3141时增大相角差可以提高灵敏度,传感器最好是纯电阻性或纯电抗性的。

交流电桥只有在满足输出电压的实部和虚部均为零的条件下才会平衡。

四、所需单元及部件:音频振荡器、电桥、差动放大器、移相器、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F /V表、双平行梁、应变片、测微头、主副电源、示波器。

五、有关旋钮的初始位置:音频振荡器5KHz,幅度关至最小,F/V表打到20V档,差动放大器增益旋至最大。

六、实验步骤:1.差动放大器调整为零:将差动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F/V表输入端Vi相连,开启主、副电源后调差放的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为零,再将F/V表切换开关置2V档,再细调差放调零旋钮使F/V表显示为零,然后关闭主、副电源。

2.按图2接线,图中R1、R2、R3、R4为应变片;W1、W2、C、r为交流电桥调节平衡网络,电桥交流激励源必须从音频振荡器的LV输出口引入。

图23.用手按住振动梁(双平行梁)的自由端。

旋转测微头使测微头脱离振动梁自由端并远离。

将F/V表的切换开关置20V档,示波器X轴扫描时间切换到0.1-0.5ms(以合适为宜),Y轴CH1或CH2切换开关置5V/div,音频振荡器的频率旋钮置5KHz,幅度旋钮置1/4幅度。

开启主、副电源,调节电桥网络中的W1和W2,使F/V表和示波器显示最小,再把F/V表和示波器Y轴的切换开关分别置2V档和50mv/div,细调W11和W2及差动放大器调零旋钮,使F/V表的显示值最小,示波器的波形大致为一条水平线(F/V表显示值与示波器图形不完全相符时二者兼顾即可)。

再用手按住梁的自由端产生一个大位移。

调节移相器的移相旋钮,使示波器显示全波检波的图形。

放手后,梁复原,示波器图形基本成一条直线。

4.在双平行梁的自由端装上测微头,旋转测微头使F/V表显示为零,以后每转动测微头一 6周即0.5mm,F/V表显示值记录下表:位移X(mm)……)(mv电压V5.实验完毕,关闭主、副电源,所有旋钮置初始位置。

七、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题:根据所得数据,作出V-X曲线,找出线性范围,计算灵敏度S=ΔV/ΔX,并与以前直流全桥实验结果相比较。

7实验3 交流全桥的应用―振幅测量一、实验目的:了解交流激励的金属箔式应变片电桥的应用。

二、实验性质:验证性三、实验原理:当梁受到不同的频率信号激励时,振幅不同,带给应变片的应力不同,电桥输出也不同。

若激励频率和梁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产生谐振,此时电桥输出为最大,根据这一原理可以找出梁的固有频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