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困难人口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城乡贫困人口现状调查报告

城乡贫困人口现状调查报告

城乡贫困人口现状调查报告一、引言贫困问题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社会难题,在中国也不例外。

城乡贫困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解国内城乡贫困人口的现状,本报告通过调查和分析,将全面呈现城乡贫困人口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

二、调查方法1. 调查目标:本次调查的主要目标是了解城乡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生活状况以及脱贫需求。

2. 调查样本:本次调查使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了1000个样本。

3. 调查内容: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贫困人口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就业情况、收入水平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了解。

三、调查结果1. 城乡贫困人口人数和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在我们的样本中,城乡贫困人口中占比最大的是农村贫困人口,占总样本的60%,城镇贫困人口占剩余40%。

这一结果表明,农村贫困问题尤为严重。

2. 贫困人口的年龄结构:根据调查结果,贫困人口的年龄结构相对较为集中。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比最高,占总样本的40%。

其次是18至35岁的青壮年人口,占总样本的35%。

这一数据表明,年龄较大和年龄较小的人群更容易陷入贫困。

3. 贫困人口的教育程度:在样本中,调查发现高中文化及以下的贫困人口占比最高,达到70%。

大学文化及以上的贫困人口仅占30%。

这意味着教育程度与贫困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

4. 贫困人口的就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贫困人口中,失业和农业劳动者所占比例较高。

20%的贫困人口是失业人员,而40%是农业劳动者。

这显示出就业问题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因素之一。

5. 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

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的贫困人口的月收入不足1000元,甚至有近一半的贫困人口月收入不足500元。

这说明贫困人口的经济状况非常脆弱。

四、问题和挑战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城乡贫困问题依然严峻。

以下是我们总结出的一些主要问题和挑战:1. 贫困人口的教育问题:调查发现,教育程度较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晋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的公告

晋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的公告

晋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1.06.17•【字号】•【施行日期】2011.06.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正文晋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的公告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和原省劳动保障厅、财政厅《关于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指导意见》(晋劳社厅发〔2007〕80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在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招用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有关问题的通知》(晋人社厅发〔2009〕18号),进一步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经用人单位申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研究,决定面向全市招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困难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公益性岗位就业。

一、招聘原则本着公开、公平、自愿原则,优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二、用人单位、岗位及人数(一)大学生公益性岗位(343个)三、招聘对象及条件家庭困难、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和企业“4050”失业人员。

(一)困难高校毕业生的范围:1、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2、家庭困难、靠借贷上学的高校毕业生;3、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登记失业一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4、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含高等特教学院全日制本专科残疾人毕业生);5、其他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

(二)“4050”人员范围:女性满40周岁及以上,男性满50周岁及以上的国有、集体企业失业人员。

四、报名时间、地点及提供资料(一)大学生报名人员持户口本、身份证、毕业证、报到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原件和复印件两份,一寸近期彩照3张,到市人才市场报名。

地址:市凤台东街512号联系人:李一磊电话:2069594(二)“4050”失业人员报名人员持户口本、身份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原件和复印件两份、一寸近期彩照3张到市劳动力市场服务大厅报名。

地址:太行南路842号联系人:王刘霞闫海丽电话:2126342(三)报名时间:2011年6月20日—6月30日(四)报名结束后,由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进行岗前培训,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进行资格审查,合格后安排上岗。

关于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帮促工作情况报告1

关于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帮促工作情况报告1

关于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帮促工作情况报告1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帮促工作情况报告一、引言低收入人口是社会中最弱势群体之一,他们在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面临着严重的困境。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改善低收入人口的生活状况,动态监测及帮扶工作成为了社会的重要任务。

本报告将对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及帮扶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的现状1.数据收集:目前动态监测工作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相关研究机构共同收集数据。

这些数据主要包括低收入人口的人数、分布、就业状况、教育水平和生活条件等方面的信息。

2.数据分析:收集到的数据经过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估后,可以对低收入人口的生活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帮扶方案提供依据。

三、低收入人口帮扶工作的现状1.就业培训:为了帮助低收入人口提高就业技能和就业机会,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培训课程。

这些培训课程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等。

2.就业创业:政府通过推出各种创业扶持政策和就业创业载体,鼓励低收入人口自主创业。

此外,一些社会组织也提供创业孵化器、贷款支持等帮助低收入人口实现自立的机会。

3.社会保障:为了保障低收入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政府提供了各种形式的社会救助和保障。

这包括低保、低收入家庭子女教育资助、医疗救助以及住房保障等。

四、问题与挑战1.数据不准确:目前的动态监测工作仍存在数据不准确、缺失和不及时的问题,这影响了决策者对低收入人口的全面了解。

2.帮扶政策不完善:虽然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帮助,但仍然存在一些政策执行不到位、资金不足等问题,使得有些低收入人口无法真正受益。

3.帮扶工作缺乏持续性:由于资源有限和工作压力等原因,部分帮扶工作只是短期的、表面的帮助,缺乏可持续性。

五、建议1.加强数据收集和分析:相关部门应加强低收入人口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总户数和常住人口数量(按性别)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总户数和常住人口数量(按性别)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总户数和常住人口数量(按性别)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引言本报告针对晋城市城区总户数和常住人口数量(按性别)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晋城市城区总户数和常住人口数量(按性别)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晋城市城区总户数和常住人口数量(按性别)提供重要参考。

晋城市城区总户数和常住人口数量(按性别)数据专题报告对关键因素人口总户数,常住人口总数量,男性常住人口数量,女性常住人口数量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展开了深入研究。

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此报告需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

相信晋城市城区总户数和常住人口数量(按性别)数据专题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第一节晋城市城区总户数和常住人口数量(按性别)现状 (1)第二节晋城市城区人口总户数指标分析 (3)一、晋城市城区人口总户数现状统计 (3)二、全省人口总户数现状统计 (3)三、晋城市城区人口总户数占全省人口总户数比重统计 (3)四、晋城市城区人口总户数(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晋城市城区人口总户数(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省人口总户数(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省人口总户数(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晋城市城区人口总户数同全省人口总户数(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晋城市城区常住人口总数量指标分析 (7)一、晋城市城区常住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7)二、全省常住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晋城市城区常住人口总数量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晋城市城区常住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晋城市城区常住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省常住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省常住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晋城市城区常住人口总数量同全省常住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晋城市城区男性常住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11)一、晋城市城区男性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11)二、全省男性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11)三、晋城市城区男性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男性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11)四、晋城市城区男性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2)五、晋城市城区男性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2)六、全省男性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3)七、全省男性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3)八、晋城市城区男性常住人口数量同全省男性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14 第五节晋城市城区女性常住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15)一、晋城市城区女性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15)二、全省女性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15)三、晋城市城区女性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女性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15)四、晋城市城区女性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6)五、晋城市城区女性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6)六、全省女性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7)七、全省女性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7)八、晋城市城区女性常住人口数量同全省女性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18图表目录表1:晋城市城区总户数和常住人口数量(按性别)现状统计表 (1)表2:晋城市城区人口总户数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人口总户数现状统计表 (3)表4:晋城市城区人口总户数占全省人口总户数比重统计表 (3)表5:晋城市城区人口总户数(2017-2019)统计表 (4)表6:晋城市城区人口总户数(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人口总户数(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省人口总户数(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晋城市城区人口总户数同全省人口总户数(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晋城市城区常住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常住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晋城市城区常住人口总数量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晋城市城区常住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8)表14:晋城市城区常住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常住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省常住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晋城市城区常住人口总数量同全省常住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晋城市城区常住人口总数量同全省常住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晋城市城区男性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省男性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晋城市城区男性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男性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11)表21:晋城市城区男性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2)表22:晋城市城区男性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省男性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3)表24:全省男性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晋城市城区男性常住人口数量同全省男性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晋城市城区女性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省女性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8:晋城市城区女性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女性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15)表29:晋城市城区女性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6)表30:晋城市城区女性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省女性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7)表32:全省女性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晋城市城区女性常住人口数量同全省女性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第一节晋城市城区总户数和常住人口数量(按性别)现状晋城市城区总户数和常住人口数量(按性别)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9年):表1:晋城市城区总户数和常住人口数量(按性别)现状统计表注:1. 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2. 本报告总户数为公安年报数。

关于社区走访困难群众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社区走访困难群众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社区走访困难群众调研报告范文社区地处XX市XX区北郊城乡结合部处,总面积0.62平方公里,共辖12家企事业单位,56个楼群院落,1239户3867人。

20**年4月28日任康寿路社区党总支书记以来,以“五百”、“十进十送”活动为平台,迈过居民家“门槛”,倾听居民“心坎”言,全面了解困难群众的家庭基本情况、当前和今后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等内容。

一、基本情况辖区困难人群主要有下岗职工、老党员、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等。

从走访的115户贫困家庭中筛选出86户,38名贫困党员按困难程度分别给予、、不同等次标准进行了临时救助。

辖区内空巢老人、大病患者、残疾人、孤儿、“两癌”患者、单亲母亲等49人,与社区干部、共驻共建单位结成帮扶对子,长期开展帮扶活动。

二、困难原因分析1、因企业倒闭、改制,失去工作而致困。

失业职工中年龄偏大,所谓40、50人员,缺少专门技能,再就业难度大,自谋职业门路窄、办法少,家庭收入减少,生活捉襟见肘,需要提供生活保障,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2、因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致困。

辖区内高龄老人年龄都在80周岁以上,80%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慢性胃炎、风湿病等疾病,有的基本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3、因重大疾病致贫、返贫。

因家庭成员患癌症、糖尿病、尿毒症等重大疾病,为支付高额医疗费用而倾家荡产,导致家庭急剧贫困,沦为新的贫困一族。

4、因残疾而贫。

社区现有残疾人45人,其中30%左右的残疾人有一定的劳动能力,有不少残疾人一点劳动能力也没有,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家人的照顾。

有的夫妇都是残疾人,双方都有缺陷。

5、因其它原因致贫。

这些家庭因突如其来的车祸、工伤等天灾人祸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造成了家庭贫困。

三.保障情况及存在不足虽然困难家庭都享受城镇低保,但由于低保资金不足,相关制度还不甚完善,与困难群众的期望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1、困难群体收入不足。

由于弱势群体的劳动能力、素质偏低等原因,他们很难找到合式的工作来增加自已的收入,加上水电气价格及主要农副产品价格在上涨,低保在生活资料价格上涨后把这部分增加抵消殆尽,以低保人群为代表的低收入者的生活压力进一步增大。

人口调查报告范文4篇

人口调查报告范文4篇

人口调查报告范文4篇一、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是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人口形势发生了变化,需要建立能够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机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全面推行计划生育30年来,我国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使生育水平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也就是说,进入新世纪,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从降低生育水平转移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上来,由于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群众生育意愿与国家生育政策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低生育水平面临差较大的反弹压力。

同时,妇女总和生育率已经接近更替水平,下降的空间非常小。

而人口基数比较大,即使是在严格执行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下,未来十几年全国人口每年仍将以1000万的速度递增,人口过多仍是我国长期面临的首要问题。

伴随着低生育水平的到来,相继发生了一系列新的人口问题,流动人口日益增多,离岗职工日薄西山日趋复杂,未婚青年怀孕甚至非法生育时有发生,老龄人口日渐增长,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等等,为此,必须建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的新机制。

(二)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九九二年,党的xx大确立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这种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势头影响到各行业、各地区、各部门,当然也会影响人口再生产的整个过程。

随着社会、政治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管理机制,对短期内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效果突出,但对长时期稳定低生育水平还需要探索;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得心应手,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则不很适应。

因此,必须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中,对现行的管理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估机制实施综合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工作机制。

困难群体需求情况汇报

困难群体需求情况汇报

困难群体需求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我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了解到,我国存在着一些困难群体,他们在生活、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困难和挑战。

以下是我汇报的困难群体需求情况:首先,贫困家庭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困难群体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有相当数量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们的生活十分困难。

这些家庭面临的最紧迫需求是解决温饱问题,提供基本生活和教育资源。

此外,他们也需要一些培训机会和就业机会来摆脱贫困。

其次,农民工也是需要关注的困难群体。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从事低端劳动力工作。

他们面临的困难是薪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和缺乏社会保障。

因此,他们需要更加合理和公平的劳动法规保障,提高薪酬水平,并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以应对退休、医疗等问题。

第三,残疾人群体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困难群体。

残疾人在生活中面临着很多困难,比如教育和就业机会的缺乏,交通和环境的不便利,以及社会的歧视和偏见。

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残疾人友好设施和服务,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教育、就业和生活条件。

第四,老年人群体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困难群体。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还不完善,老年人缺乏养老设施和社区的支持。

此外,老年人还面临着医疗保健的压力和孤独感的问题,急需社会关怀和支持。

在这些困难群体的需求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供基本的救助和资助,确保他们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二是加强教育机会的平等,提供贫困家庭和残疾人更多的教育资源;三是加大扶贫力度,提供贫困家庭和农民工更多的培训和就业机会;四是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设施和社区支持。

综上所述,困难群体的需求情况是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作为相关部门,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这些困难群体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确保他们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促进社会的公平与进步。

谢谢!。

困难群体调研报告(三篇)

困难群体调研报告(三篇)

困难群体调研报告(三篇)困难群体调研报告1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当前全社会对民生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就业、上学、求医等一些重点、难点、热点的社会民生问题明显缓解,改善民生的各项措施开始显现实效。

但民生问题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解决的,它受到一定经济水平和社会__的制约。

在具体工作中,也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

现就陶庄镇困难群体的民生情况作以下调研报告。

一、困难群体基本情况陶庄镇困难群体,主要包括五保户、低保对象、孤儿、特困残疾家庭、特困优抚对象、低保边缘户、大病医疗救助对象等。

其中:前四类人群已纳入定期社会救助范围。

截止今年9月底,我镇定期社会救助人数达到429人,约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

5℅。

(一)困难群体的成因从掌握的情况综合来看,困难群体成因主要有六种因素:(举例)一是失业致贫;二是家庭缺乏收入来源致贫;三是大病致贫;四是年老体衰等生理原因致贫;五是重残致贫;六是其他非正常原因致贫,如婚变、超生、__、服刑等。

如:__发展产生一些遗留问题。

一是土地征用建设用地大幅增加,无地农民越来越多,土地管理和土地征用引发了一系列矛盾。

安置途径单一,采取一次性发放安置补助费方式,一些被征地农民处于“失地、失业、失保”的境地;征地补偿较低,大多数没有建立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__;有些征地补偿不能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二是企业改制问题。

其中包括经济体制__引发的企业重组、兼并、破产后资产处理和职工安置问题,企业改制中引发的职工利益保护,拖欠工资、工龄买断引发的矛盾,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二)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已得到了保障,但其在社会的生存和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其心理上仍然承受着巨大压力。

一是生活难。

基本生活低于最低生活保障,靠低保金过日子,这部分人绝大多数年龄在40-50岁,“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生活压力很大。

有些农民在城市缺乏保障,缺乏生存的本领,生活非常艰难。

二是就业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城市困难人口调查报告">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从20XX年4月1日至5月30日,我市近万名党员干部,深入全市84个乡(镇、街办)、2334个村(居)委,对城乡困难群众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并结合调查摸底对现有城乡低保对象进行了普遍复核,主要情况如下:一、调查结果及综合情况分析全市现有城乡困难人口共62893户、11400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1%。

其中:农村困难人口48541户、81468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5.0%;城市困难人口14352户、32540人,占城镇人口总数的6.1%。

按照绝对困难和一般困难人口划分,全市共有绝对困难人口14711户、23047人,占困难人口总数的20%。

其中:农村12041户、18504人,占农村困难人口的22.7%;城市2670户、4543人,占城市困难人口的14%。

全市共有一般困难人口48182户、90961人,占困难人口总数的80%。

其中:农村36500户、62964人,占农村困难人口的77.3%;城市11682户、27997人,占城市困难人口的86%。

城乡困难人口调查统计表县市区农村城市绝对困难人数一般困难人数合计绝对困难人数一般困难人数合计人数占农业人口比例(%) 人数占农业人口比例(%) 城区393 2279 2672 4.3 776 9409 10185 3.7 泽州519414053 19247 4.3 52 2958 3010 6.1 高平4440 13954 191284.7 1132 4257 5389 7.4 阳城2707 13201 13879 4.4521 5086 5607 8.3 陵川3121 13703 16824 7.4 545 43284873 17.0 沁水2649 7212 9718 5.9 1517 1959 34768.3 合计18504 64402 81468 5.0 4543 27997 32540 6.1综合分析城乡困难人口的现状,主要有四个特征:1、贫困人口总体规模变化不大。

20XX年、20XX年,我市曾先后两次对全市农村贫困人口进行过粗略排查,当时的排查结果分别是7.9万和8.1万人。

这次调查为8.2万人,与 20XX年相比,增幅为 1.2%,贫困人口总体规模变化不大。

这次调查贫困人口略有增加,主要一是因为贫困人口构成是动态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部分农村家庭因病、因子女上学、因突发事故等原因使本不稳定的生活受到打击,造成致贫返贫;二是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农民打工就业渠道变窄,收入锐减,造成部分家庭生活困难。

在贫困人口分布方面,陵川县贫困面达到7.4%,沁水也达到6%,而其他县区基本都在5%以下。

全市5.1%的贫困面,相对全省而言居中偏下,比较符合我市实际。

2、现有制度对贫困人口救助效果比较明显。

十六大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强力推进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我市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日趋完善,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据统计,20XX年底,我市的城乡困难群众有9.5万人已享受了城乡低保救助,0.5万余人享受了五保供养待遇,累计11万余人次得到了城乡医疗方面的救助。

这些制度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下岗失业、因病因残、因灾因祸等城乡困难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缓解了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等问题,对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结合这次调查,对已享受现有救助制度的对象进行了复核,根据保障对象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的原则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低保扩面的要求,在一部分人退出低保的同时,将有一部分人被新纳入低保、五保范围,从而使我市的社会救助工作惠及人数更多,基础更扎实,保障更有效。

3、农村贫困人口自我脱贫能力弱化。

一些贫困群众之所以长期陷入困境,处于不救不活、不救难活的状态,根本原因就是因老弱病残造成丧失劳动能力,自我脱贫能力严重弱化。

突出表现在两类人员身上:一是年老体弱人员。

全市现有孤老孤儿5552人,占农村贫困人口的 6.7%;农村贫困家庭中65岁以上老人21667人,占农村贫困人口的26%。

这些困难人员既无劳动能力也无其他经济收入,孤老和孤儿也没有赡抚养人,其他老人的家庭成员大部分自身难顾,无力履行赡抚养义务。

二是因病因残致贫家庭。

全市现有久病无劳动能力人员17603人,占农村贫困人口的21%;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8449人,占农村贫困人口的10%。

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农村,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一人不幸患重病(有的家庭甚至是多人病残),整个家庭将会面临沉重的经济压力。

因无钱治病,这些家庭的患病成员大部分是小病拖、大病扛,有的常年卧病不起,其他成员也深受其累,无法从事生产劳动,久而久之,加剧了家庭的贫困程度,甚至出现贫困代际转移的问题。

陵川县平城镇扬寨村民焦宝宝,现年46岁,一家四口人,其本人和17岁的女儿都是残疾,基本上丧失了劳动能力,13岁的儿子还患有肾结石病,全家仅靠妻子一人种地维持生活,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全家人虽然按最高标准享受了低保待遇,但也只能对其困境起到缓解作用,不能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农村困难家庭中无劳动能力人员情况表类别“三无”人员重残久病无劳动能力65岁以上老人子女上大学单亲户人数5552 8449 17603 21667 1849 9170占贫困人口比例6.7%10%21.3%26%2.2%18%4、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势在必行。

这次调查确定的11.5万城乡困难人口,有将近一半是因为家庭缺乏劳动力、因突发变故或遭受自然灾害、因子女上大学或单亲家庭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暂时性困难的,这类家庭有一定的自救能力,只要政府和社会实施及时救助,帮助渡过眼前难关就可以使他们缓解或摆脱困难状态,重新走向正常生活。

例如一个家庭有2名以上子女上大学,政府和社会只要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和扶持适当就业,就可使一个家庭彻底摆脱贫困。

又如一个人突然患急病或遭遇事故后,只要给予应急救济,就可缓解他们的困难。

因此,建立和完善临时性救助制度很有必要,不但能为急需帮助的困难人口雪中送炭,而且有利于降低和减少救助成本。

二、调查摸底工作的积极效应与不足这次调查摸底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摸清了国际金融危机下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1、党委政府重视,把调查活动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各级党委政府都把这次调查工作与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加强领导,有力地推动了调查工作的开展。

今年3月,市委书记张茂才同志主持召开了全市城乡困难群众调查摸底工作座谈会议,并在有关会议上多次强调和安排调查工作。

市长王茂设多次深入乡村,督促了解调查工作开展情况。

市委常委、副市长赵学梅多次到基层研究解决调查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民政局牵头制定了《晋城市城乡困难群众调查摸底工作实施方案》,对调查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调查范围和内容、调查时间和方法步骤,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市、县(市、区)两级都建立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城乡困难群众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调查摸底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调查工作开始前,市、县两级先后召开了动员会议,明确了各级各部门在调查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保证了调查工作层层有人抓、有人负责。

调查摸底实施过程中,市、县两级调查领导小组对基层的组织实施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及时协调解决调查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市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总结推广了部分县、乡镇和村委开展调查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对基层调查摸底工作起到了示范指导作用。

2、党员干部广泛参与,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这次调查工作的实施主体是县乡级政府,各县(市、区)组织近万名党员干部开展了“进万家门、察万户情、暖万人心”的活动,既保证了调查工作顺利进行,也使党员干部受到了教育,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增加。

从4月1日至11日,各县(市、区)和所属乡(镇、街办)、村(居)委层层发动,共抽调20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8000多名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组成了2300多个调查小组,用3-5天的时间集中进行动员培训,讲清了调查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明确了调查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建立了乡(镇、街办)干部分片包村、村(居)委干部包户到人的工作责任制。

并按照“组织准备、调查实施、总结汇总”三个阶段,逐日做出计划安排,制作成调查工作流程图表,印发调查成员人手一份,统一了调查工作的时间和进度。

在此基础上,从4月11日开始,近万名党员干部深入村庄窝铺和街道社区,全面展开了对城乡困难群众的调查摸底工作。

为及时掌握调查摸底工作的进展情况,加强对调查工作的协调指导,有的县和乡镇政府还建立了调查工作定期分析会议制度,要求包村党员干部都要建立调查工作笔记,乡镇党委政府领导每周组织听取一次汇报、查看一次调查笔记,集中研究解决调查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保证了调查摸底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些机关党员干部深有体会地说:这次调查工作,使我们对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今后,我们不仅要做“锦上添花”的工作,更要做好“雪中送炭”的事情,多为困难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才能对得起一个党员干部的良知。

许多困难群众在调查过程中也深受感动,对调查工作给予了赞誉。

陵川县平城镇东街村民王满富身患直肠癌,两次手术下来不仅将几万元积蓄花了个精光,还欠了不少外债,两个上高中的儿子面临辍学。

这次调查把他们家确定为特殊困难对象给予救助,使王满富深受感动。

3、强化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促进了基层民主建设。

为保证调查工作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各县(市、区)和基层组织都尝试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既增强了调查工作的公正性,也对基层民主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是公开政策规定。

各县(市、区)都把这次调查摸底的目的意义和政策规定印制成宣传资料,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在街头巷尾张贴,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二是把好“四个关口”:民主评议关。

民主评议会议必须由村支两委全体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评议结果必须超过参会人员的半数以上同意方为有效。

有的村支委还采取了“实名制”投票评议的办法,较好地防止了个别参会人员不负责任乱拉选票等问题;入户调查关。

必须由乡镇干部、村支委干部和村民代表三人以上共同入户查看,共同签字以示负责;张榜公示关。

评议结果必须在村(居)务栏内公示5日以上,根据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调查复议;复核审查关。

乡镇党委政府召开评审会议,听取包村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对上报对象逐村逐户评审把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