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养生法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作文立意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作文立意读书这件事儿,在我看来,那可是人生一大乐事。
有人喜欢小说里的跌宕情节,有人痴迷于诗歌中的浪漫情怀,而我呢,却在“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中找到了别样的趣味。
啥叫“刚日读经,柔日读史”?这说法老祖宗早就有啦。
简单来说,就是精力旺盛、精神饱满的日子读儒家经典,心绪宁静、情绪平和的日子读史书。
起初听到这个,我也就那么一听,没太往心里去。
可后来的一段经历,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其中的妙处。
记得有那么一段时间,工作上的压力像山一样压过来,各种麻烦事儿搅得我心烦意乱。
那阵子,每天都像是在打仗,整个人紧绷得像根快要断掉的弦。
某天,又是被工作折磨得焦头烂额的一天,回到家,我瘫在沙发上,感觉自己都快被掏空了。
就在这时,我瞥见了书架上那本落了些灰尘的。
想着反正也没啥事儿可干,干脆拿起来翻翻。
这一翻,可就像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读着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句子,我那颗烦躁的心居然慢慢平静了下来。
那些简洁而深刻的道理,仿佛是一位智者在我耳边轻轻低语,告诉我别急,别慌。
我读着孔子关于“仁”的论述,想象着他老人家温和而坚定的眼神,心里头好像有了一股力量。
越读越觉得有意思,那些曾经觉得枯燥的字句,此时却像一道道清泉,流淌在我干涸的心田。
比如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前也就是知道个大概意思,可在那个烦躁的晚上,我突然就明白了,这不仅仅是一句话,而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啊!自己不愿意的事情,就别强加给别人,多简单的道理,可我们在生活中又常常忽略。
我就想到工作中,有时候自己对同事的不满,是不是因为我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了他们呢?这么一想,心里的怨气顿时消了不少。
那几天,只要工作压力一大,我就翻开读上几段。
还别说,真管用!我不再像之前那样容易发脾气,处理问题也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智。
可光有“刚日读经”还不够,“柔日读史”的滋味也得尝尝。
有个周末,外面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天气阴沉沉的,人的心情也容易跟着低落。
许倬云:重建师生关系

许倬云:重建师生关系作者:张弘来源:《小康》2008年第12期师生之间,应该以道义相结合,以学问相切磋。
现在,国内都在高唱素质教育,通识教育。
这里有一个误解,人们往往把通识理解为博学。
其实不是。
通识是教你能够贯通知识。
让知识打进你的心灵,培育出具有知识,也具有反省能力的人。
近年来,师生关系紧张一直是社会热门话题。
年初“杨帆门”闹得沸沸扬扬;10月份,又发生了包括政法大学学生刺死老师程春明在内的三起弒师案。
在当下的大学体制之下,老师与学生关系的疏离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
那么,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在哪里?师生关系应当如何重建?适逢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教授的《问学记》、《观世变》出版,本刊记者采访了许倬云教授。
过去的师生关系《小康》:从孔子开始,老师对于学生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
东方的孔子,西方的柏拉图与学生是什么性质的关系?许倬云:孔子、柏拉图与学生的师生关系很类似,那时没有学校,没有注册,没有名分,纯粹是因为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知识和品行的佩服,跟着他去学习、思考,学习辨别是非。
对他整体人格的钦佩远远大于知识的传授,换言之,古代所谓解惑,授业,现在只剩下授业,解惑已经很薄了,更不用说传道。
过去,师道有经师、人师,经师是纯粹把经学的学问当作知识传授,人师是做人的原则、风范。
在古代,人师重于经师。
《小康》:孔子之后,比如书院、私塾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许倬云:中国的书院其实不多。
今天,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还可以看到一个课程表,学生要学习什么东西。
他学习经典,学习思考,用经典来思考,找寻人生道路。
其目的不在于获得谋生的技能。
因此,其课程表是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经是经典,史是从历史中学习教训,学习群体的、个人的经验。
把一个一个的人,作为镜鉴,不犯同样的错误。
这种时候,书院的老师通常有一位山长,指导学生功课,他本身也是楷模。
书院里面有游学的学生,也有请来讲学的大学者。
朱熹讲学时,几百人听,门口水池的水被马喝干了。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高中作文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高中作文
哎呀呀,大家都知道“刚日读经,柔日读史”这句话吧!这可真是句有意思的话呀!
咱就先说说这“刚日读经”。
嘿,你想想,经那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结晶啊!就像那闪闪发光的宝石,里面藏着好多好多的道理呢!在那些个精神头特别足的日子,咱就得好好去钻研钻研这些经,去吸收里面的智慧,让自己变得更厉害呀!就好像给自己的脑子充电一样,电充满了,那做事不就更带劲啦!我就经常在感觉自己很有干劲的时候去读经,哎呀,真的能学到好多东西呢!
然后呢,再讲讲这“柔日读史”。
史是什么呀?那是过去发生的事儿呀!就跟听故事似的,但这故事可不一样,这里面有好多经验教训呢!在那些心情比较平静、柔和的时候,去读这些历史,就好像在跟过去的人聊天一样。
哇,原来他们那时候是这样做的呀,那咱是不是能从中学到点啥呢?就像在走一条前人走过的路,咱能少踩好多坑呢!我有时候就会在安静的下午,捧着一本史书,津津有味地读着,感觉自己好像穿越了一样呢!
读经让我们变得有深度,读史让我们变得有见识,这两者结合起来,那咱不就无敌啦!所以呀,咱可得记住这句话,该读经的时候读经,该读史的时候读史,这样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呀!难道不是吗?。
曾国藩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刚柔并济作文

曾国藩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刚柔并济作文本篇作文采用“五感法”的写作方式书写而成,“五感法”是一种通过描述这五种感受来写作文的方法,通过多种感官把景物的人和物的美好表现出来,本篇作文围绕“曾国藩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刚柔并济作文”为标题,把这五种感觉运用在作文中,作文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欢迎大家编辑和下载。
"刚柔并济,乃君子之风。
"曾国藩的"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如同一把双刃剑,刚柔相济,铸就了他刚柔并济的人格风范。
视觉:在清晨的微光中,曾国藩执起经书,眼眸中透着刚毅与沉着。
经文一字一句叩击着他的心扉,勾勒出道德的准则与做人的底线。
日落西山时,他捧起史书,目光如炬审视着历史的兴衰变幻,汲取着治国平天下的智慧。
听觉:经书的诵读声在屋内回荡,铿锵有力,如擂鼓般振奋人心。
史书的低语穿透时空的阻隔,诉说着时代的风云变幻,时而扼腕叹息,时而心潮澎湃。
嗅觉:书卷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那是知识的气息,沁人心脾。
仿佛置身于古朴的书斋,与先贤对话,与古训共鸣。
触觉:经书的纸张摸起来略微粗糙,却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史书的封面历经岁月的洗礼,散发着厚重的历史感。
它们在曾国藩的手中摩挲,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不朽的故事。
脑海:曾国藩的脑海中,经义与史识交织,刚柔之间形成微妙的平衡。
经义如刚刀,锋利无匹,斩断贪婪与私欲;史识如柔水,包容万象,滋养仁爱与悲悯。
刚柔并济,在曾国藩的思想中融会贯通,形成了一代名臣的独特风骨。
曾国藩的"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不仅仅是读书的方法,更是一种处世哲学。
刚柔相济,刚而不暴,柔而不弱。
既有勇猛精进的魄力,又有包容宽大的胸怀。
这种刚柔并济的精神,正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作文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作文
你们知道什么是“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吗?这可有意思啦!
有一天,我和小伙伴们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就讨论起了这个话题。
我好奇地问:“啥是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呀?”小明马上接过话头:“哎呀,这都不知道!刚日就是比较有精神、有力气的时候,柔日就是比较安静、平和的时候呗。
”我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啊!那为啥要这么分呢?”
这时,一旁的老师听到了我们的对话,笑着走过来给我们解释。
老师说:“就像我们吃饭要搭配不同的菜一样,读书也需要有不同的选择呀。
刚日读经,可以让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培养我们的品德和智慧;柔日读史呢,可以让我们了解过去的故事,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变得更加聪明呢。
”我忍不住感叹:“哇,读书还有这么多讲究呢!”
我又想了想,这就好像我们玩游戏,有时候玩激烈的游戏能让我们兴奋起来,有时候玩安静的游戏能让我们放松心情,这不是一样的道理吗?经就像是激烈的游戏,能给我们力量;史就像是安静的游戏,能让我们思考。
从那以后,我也试着按照“刚日读经,柔日读史”的方法去读书。
在我精神饱满的时候,我就会拿起经典的书籍,认真地读起来,感受那些伟大的思想;在我心情比较平静的时候,我就会翻开历史书,沉浸在过去的故事里,仿佛自己也穿越了一样。
我发现,这样读书真的很有趣,也让我收获了很多。
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也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我觉得读书就像是给自己的大脑吃美食,不同的书就是不同的口味,我们要学会搭配着吃,才能让自己的大脑更健康、更聪明。
所以呀,同学们,我们都要记住“刚日读经,柔日读史”,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中最棒的事情之一!别再只是一味地玩啦,读书也超有意思的,不是吗?。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出自哪里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出自哪里
”有酒学仙.无酒学佛;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的大致意思是:有酒喝的时候过过仙人般潇洒的生活,没酒喝的时候就象佛一样六根清净,修身养性;当自己浮躁不安,不能平静的时候,就去读些经书,以平心乱,当自己郁闷无奈的时候可以看些有关历史方面的书籍用以振
奋人心。
前两句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要学着收放自如,后两句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要尝试着用各种方法调节自己。
前后两段话出自不同两个人的手笔,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洒脱有致,既有养生之道,又有乐生之情,而要是换个角度看这段话,我们沿用前两句话享受生活,沿用后两句话严谨工作。
"春读经,夏读史,秋读诸子,冬读集" 寻出处清代的文人张潮
的著作《幽梦影》。
原文是: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是什么意思? 经,指四书五经;肴馔,指鱼肉之类的荤菜;醯是醋,醢是肉酱,借指调味品。
总起来的意思是读书既是生活所必需,又极有味
宋代李淑《邯郸书目》里的吧。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刚与柔主题作文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刚与柔主题作文《刚日读经》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有一种说法叫“刚日读经”。
什么是刚日呢?就是那些让我们觉得充满力量、精神饱满的日子。
比如说,当阳光特别灿烂,我们跑啊跳啊都不觉得累的时候,就是刚日。
在这样的日子里,读经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就像《论语》,里面有孔子和他学生们的好多智慧的话。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要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会很快乐。
还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让我们知道,身边的小伙伴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读经能让我们变得更有智慧,更有勇气,就像充满电的小一样,有满满的能量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柔日读史》小朋友们,今天来和大家说一说“柔日读史”。
那什么是柔日呢?就是当我们心情很平静,很放松,想要安静思考的时候。
比如下雨天,我们坐在窗前,听着滴答滴答的雨声,这就是柔日啦。
在柔日里,我们可以读历史故事。
像三国的故事,里面有聪明的诸葛亮,勇敢的关羽。
还有唐朝的故事,知道了好多厉害的皇帝和大臣。
《刚日读经》小朋友们,我要跟你们讲讲“刚日读经”哟。
比如说,你早上起来,感觉自己浑身是劲儿,这就是刚日。
在这样的日子里,咱们来读经。
经里面有好多宝贵的东西。
像《孟子》里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这告诉我们,想要做大事,就得能吃苦,能受累。
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意思是要尊敬自己家的老人,也要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家的小孩,也要爱护别人家的小孩。
读了这些,我们就能变得更强大,更厉害!《柔日读史》小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柔日读史。
当你周末在家,外面风轻轻吹,你安安静静的,这就是柔日啦。
这时候读历史可有意思啦。
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故事,他多厉害呀,把那么多国家都统一起来了。
还有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他为了保护国家,打了好多胜仗。
读历史能让我们知道好多以前的事情,是不是很有趣呀?。
刚日读经 柔日读史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曾国藩家书》:九弟归去之后,予定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之法。
读经常懒散不沉着。
读《后汉书》,现已丹笔点过八本;虽全不记忆,而较之去年读《前汉书》,领会较深。
曾文正笔下“刚日”,“柔日”,据《礼记正义》解释:刚,奇日也。
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为刚也。
乙、丁、己、辛、癸五偶为柔也。
曾文正未就刚日柔日与读经读史之关系作说明,后人倒是有不少附会,比如南怀瑾:亢阳激扬,刚也;卑幽忧昧,柔也。
经主常,史主变。
故刚日读经,理气养生也;柔日读史,生情造意也。
有生有息,合乎天理,何乐而不为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养生法
作者:佳山
来源:《中老年健康》2017年第05期
“有酒学仙,无酒学佛;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是清代史学家、汉学家钱大昕撰写的一副对联。
但并非其独创,而是引用了前人的古语,联在一起。
一、有酒学仙,无酒学佛
“有酒学仙,无酒学佛”的来历,最早源自宋代辛弃疾的《卜算子·饮酒成病》:
一个去学仙,一个去学佛。
仙饮千杯醉似泥,皮骨如金石。
不饮便康强,佛寿须千百。
八十余年入涅槃,且进杯中物。
到明朝,有位陈继儒,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他编写了《小窗幽记》,内容均为格言警句类小品文,分十二卷,其卷十一曰:“酒能乱性,佛家戒之。
酒能养气,仙家饮之。
余于无酒时学佛,有酒时学仙。
”
这两句大意是:作为世间人要学着收放自如,既要拿得起也能放得下。
不喝酒的时候要以佛为榜样勤修戒定慧,六根清净,修身养性;须喝酒的时候应当放开羁绊,如仙人般潇洒的生活。
清人张索懿曾写对联:“左壁观书,右壁观史;有酒学仙,无酒学佛。
”
二、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曾国藩家书》载:“予定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之法。
读经常懒散不沉着。
读《后汉书》,现已丹笔点过八本;虽全不记忆,而较之去年读《前汉书》,领会较深。
”
刚日,就是指情绪比较高亢的阶段;柔日,是指情绪比较平缓甚至郁闷的阶段。
经,讲的是万物恒常之理,使人立场坚定,方向持正;而史,是过去的人实践成败的总记录,强调的是在特定的时世,出于种种目的进行的各种活动的经验和教训,使人知道要实现某种理想所要经历的艰难。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所表达的意思是:刚日读经,理气养生也;柔日读史,生情造意也。
有生有息,合乎天理,何乐而不为!是以修身为立足点而强调综合平衡。
具体来说,这句话有三层意思:
一是无日不读书。
刚为阳,柔为阴,甲、丙、戊、庚、壬五奇(数)为(阳)刚,乙、丁、己、辛、癸五偶(数)为(阴)柔,也就是说的单双日。
二是指时日相宜。
柔日读史,读史以明志;刚日读经,读经以养性。
清代的张潮在《幽梦影》中也说:“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
三是说心情相吻。
当自己浮躁不安,不能平静的时候,就去读些经书,以平心乱,当自己郁闷无奈的时候可以看些有关历史方面的书籍用以振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