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

名校联盟·2024年下学期高二入学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鲁迅和沈从文都出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他们都怀着爱国之心和救国之愿,将自己的全副心灵投向了广袤的乡村大地。
知识者的理性让鲁迅自觉肩负起改造传统文化,使之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重任,对于大众启蒙的自觉承担成了他从事小说创作的最重要的立足点。
在《阿Q 正传》《故乡》《祝福》《风波》《孔乙己》《药》等小说中,鲁迅选择了乡土农民的生活为描写对象,他把对民族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的焦虑,落实在对鲁镇、未庄等社会的剖析描写中,一方面忠实记录了生活在贫困凋敝的乡村中的农民的悲惨命运,另一方面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了乡土中国沉重的封建意识。
对于乡村世界,他既有清醒的认识又有冷静的批判,他更关心的是农民不能真正认识自身的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提出了农民如何突破旧的精神枷锁、获得新的理性认识的命题,表现出他冷峻的思想革命意识和启蒙精神。
而沈从文乡土抒情小说的出现,则在描绘乡土人物与场景上带给人们耳目一新之感。
这些作品所展示的中国遥远边地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与人物剪影显得别具一格。
作品中表现出对于乡村生活极为温柔的眷恋和对于地方风俗充满温馨的欣赏与陶醉,本色质朴,读起来津津有味。
他总是以全副笔力赞颂美好的自然、生命的力量和纯洁朴实的人性。
《边城》中渡船老人的勤劳、善良、敦厚,凡一切传统美德都不缺少;有头有脸有身份的船总顺顺,大气豪迈,正直公平,扶贫救困,很受茶峒人的敬重;顺顺的两个儿子,皆结实如虎、豪勇爽直,与人搏斗敢挺身而出,吃苦出力也不畏缩;翠翠更是沈从文向往的优美人性与人情的化身,隽秀的山水和古朴的民风,造就了翠翠清澈透明的性格。
部编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31道小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题10分,依据平时作业完成情况(6分)以及卷面情况(4分)赋分。
二、本大题共两道大题,6道小题,共17分。
(一)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字形都没有问题的一项是()A. 市侩.( kuài) 烟销云散己所不欲,勿失于人B. 应.届( yìng) 毋庸置疑口慧而实不至C. 粗犷.(guǎng) 融会贯通防民之口甚于防川D. 旌.旗(shēng) 叱诧风云文武之道,一张一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字形都没有问题的一项”,这是考查汉字的读音和字形。
考生应结合字义和字形辨析。
A项,烟销云散——烟消云散;勿失于人——勿施于人。
B项,应(yīng)届;口慧而实不至——口惠而实不至。
D项,旌(jīng)旗;叱诧风云——叱咤风云;一张一驰——一张一弛。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B. 细菌的活动范围极广,无所不至....。
C. 新的高中语文教材经过改头换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受学生欢迎。
D. 在这些有口皆碑....的铁的事实面前,犯罪嫌疑人沮丧地低下头。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
A项,“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
与句中“生活”重复。
使用错误。
B项,“无所不至”,意思是说,如果害怕失去已经得到的地位,那就没有什么事做不出来。
后用以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也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
本句用的是最后一个意思。
使用正确。
C项,“改头换面”,指表面上改变一下,实质上跟原来的一样。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作业与测评:1.2.1 诗两首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优案11.读准字音①彷徨()②篱墙()③榆阴()④颓圮() ⑤漫溯() ⑥长篙()⑦青荇() ⑧斑斓() ⑨笙箫()答案①pánɡ huánɡ②lí③yīn④tuí pǐ⑤sù⑥ɡāo⑦xìnɡ⑧bān lán⑨shēnɡ2.词语辨用(1)寂寥·寂寞老人独自生活在这座巨大而的空房子里,内心无比。
(2)彷徨·徜徉书籍不仅是我寂寞时的良伴、苦闷时的挚友,而且是我无助时的灯塔,它让我在知识的大道上。
(3)沉淀·积淀就像在杯子里只有下茶叶才能使茶水有滋味一样,你只有经验,充实人生,才能成为有修养的人。
(4)斑斓·灿烂徐志摩为中国现代新诗留下了的一页,如同的玛瑙,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答案(1)寂寥寂寞(2)彷徨徜徉(3)沉淀积淀(4)灿烂斑斓解析(1)“寂寥”和“寂寞”的适用对象不同。
寂寥:寂静空旷,没有声音;多指周围环境。
寂寞:冷清孤单,清静;又形容孤独无助。
多指人心里感觉。
(2)“彷徨”和“徜徉”都有“走”的意思,不同的是走的心态不同。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哪个方向去。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3)“沉淀”和“积淀”都有“沉下来,积聚”的意思,但二者的意义和适用范围不同。
沉淀:①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②从溶液中析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③比喻凝聚,积累。
“沉淀”可用于抽象事物,也可用于具体事物。
积淀:①积累沉淀;②所积累下来的事物。
“积淀”多形容文化、知识、经验、素质等抽象事物。
(4)二者都有“非常好看”的意思,但强调的侧重点不同。
“斑斓”指灿烂多彩,专指色彩。
“灿烂”指明亮华丽的样子,也形容文辞华美或事业辉煌、美好。
3.成语辨析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纵观TPP成员国,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都与中国有着数额巨大的国际贸易,TPP有可能使中国原本富有竞争力的外贸产品黯然神伤。
2019-2020学年秋学期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三)-含详细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
(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3分)A.丘壑(hè)凹凸(āo)粘污(diàn)B.论语(lùn)应和(huò)嘹亮(liáo)C.水澡(zǎo) 虐杀(nüè)瑟缩(sè)D.犄角(jī)柳絮(xù)陛下(bì)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伴侣)B.年与时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C.撒盐空中差可拟。
(大体)D.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陪衬,使明显突出)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雷锋的钉子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B.我们在作文中,应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
C.思想内容是否健康,应是衡量好作品的重要标准。
D.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和倾听着企业家的报告。
4.学校学生会准备成立一个爱心志愿者服务团队,旨在服务校园,服务社会。
请你为这个团队取一个简洁而富有创意、含蓄深刻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4分)示例:春风送暖理由:春风送暖,既指我们的志愿者团队成立在春天学雷锋活动期间,又指我们的志愿者将像春风一样把爱心与温暖送给大家。
(1)团队名:(2)理由:5.改写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之与前面的句子形成一副对联。
(3分)原句:山间炊烟袅袅,如丝如缕;江中的片片帆影,像一首诗,又像一幅画。
山间炊烟袅袅,如丝如缕;,。
6.写出下列寓言的寓意。
(4分)狗衔着一块肉过河,望见自己在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外一只狗衔着一块更大的肉。
他于是放下自己这块肉,冲过去抢那块。
结果,两块肉都没有了。
那一块没捞到,因为本来就没有,这一块也被河水冲走了。
寓意:7.默写。
(7分)(1)我寄愁心与明月,。
(2)潮平两岸阔,。
(3)乡书何处达?。
(4)何当共剪西窗烛, 。
新编(职高)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

绥棱县职业技术学校普高试卷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民间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复杂的文化心理和深厚的思想意识,维系着社会的和谐运行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文化上的表达,民间文化融于一个民族全体成员的日常生活中,凝聚着民族的情感,承载着文化的血脉,彰显着国家的软实力,自然也是民族精神最集中的表达方式。
我们的品格智慧来自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做事的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我们文化生存环境的熏染。
民间文化是附着于每个国民身上的,一旦民间文化迷失,必然会导致国家的“礼崩乐坏”和民心涣散。
②弘扬民间文化就是诠释一个国家的形象。
对民间文化的自卑,认为农业文明不能适应工业文明,以至于在一段历史时期几乎摧毁了一个民族自身的文化认同。
文化的复兴、国家的强盛,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文化认同。
中国几千年不散不败,这个凝聚力不是靠经济的力量,因为我们曾经落后过;也不是靠军事的力量,因为我们曾经被侵略过。
中国历尽艰难而弥坚,靠的就是文化的凝聚力。
就拿几千年民间文化孕育出的春节来说,这个强大的“磁场”可以在一个晚上将地球上所有的华人凝聚在一个“团聚”的信念上,而这种凝聚力又可以世世代代相传而不变。
仅此一点就可以打消那种对民间文化强大作用的疑虑。
③优秀的民间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文化闪烁出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文化传统,渗透在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既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整体文化的个性,又体现了中华文化对整个人类所作的贡献,也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重要方面。
目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推动“木版年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想这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走上世界舞台,走进世界文化史册的具体行动,对于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影响力和传播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教部编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 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语文试题 第1页(共14页) 语文试题 第2页(共14页)绝密★启用前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八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准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道小题。
2.本学科考试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骈.死(pi án ) 和煦 拾.级(sh è) 混然一体B .腈.纶(j īng ) 呻吟 污秽.(hu ì) 胜气凌人C .羞.愧(xi ū)砾石门楣.(m éi ) 接踵而至D .槽枥.(l ì) 迁徙哂.笑(sh ēn ) 莫衷一是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他生活底子厚实,知识渊博,写起文章来一挥而就....。
B .他是学校的长跑冠军,但与专业的短跑运动员相比,还是显得相形见绌....。
C .目前我国农村家庭普通本科毕业生失业率已高达30.5%,为了中国农村的发展,请某些用人单位摘掉有色眼镜,一视同仁....,给来自农村的学子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D .哥斯达黎加队从有三支世界冠军队的死亡之组脱颖而出,成为世界杯历史上的史诗级黑马,还真令人有鹤立鸡群....的感觉!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2分)A .随着该市博物馆的投入使用,使市民在节假日有了新的去处。
B .实践证明,能否坚持体育锻炼对提高同学们的体育成绩很有成效。
C .湘潭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我爱莲城”的活动,得到市民很多的响应。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有答案)(加精)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八年级语文试卷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题前,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指定的位置写上学校、班别、姓名、座位号与试室号。
3.答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
答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
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卡。
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松柏有本性。
(2。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分)(3!(4)飞来山上千寻塔,(王安石《登飞来峰》)(5(王维《终南别业》)2.根据拼音写出句子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4分)(1)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ɡuǎnɡ mào wú yín ()的宇宙。
(2)我们不能总想着要过一种hún húnè è ()却又舒舒服服的日子。
(3)江南的雪,可是滋润měi yàn()之至了。
(4)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wān yán()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3.下列句子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
(咫尺)B.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终于)C.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稠密..,而且声调忧郁。
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B.家风似玉,连城之璧,家风若字,翰墨留香。
C.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D.我从小就喜欢吃梨啊、苹果啊、香蕉啊……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班会,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
B.《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且带领我们重温了很多经典诗词。
C.经过讨论,我们一致认为,这场围棋比赛输赢的关键是参赛者良好的心态。
D.为了杜绝校园欺凌事件不发生,学校加强了安保室的监督力度。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不管出租车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欧美不仅在核能、海洋能等方面对中国设置多重障碍,而且在中国研发这类能源时,还往往借口以“用于军事”为名,制约中国的发展。
D.国庆长假期间,出现了路上车满为患、车祸频发,景区人满为患、人败景致等问题,因此有人呼吁,将十月定为国庆月,让各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假期。
4.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水浒传》中李逵想把母亲接到梁山泊,路遇李鬼打劫,因李鬼假称有老母无人奉养而放他生路,但最后李逵还是杀死了随后又图谋作恶的李鬼。
B.格列佛在小人国喝了掺安眠药的酒,大睡后被小人们捆绑,用滑车把他运到了京都。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保尔的成长经历,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被誉为“生活教科书”。
D.在《范爱农》一文中,范爱农和鲁迅是同乡,都在法国留过学,但在对秋瑾等人被杀要不要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时,他们的意见是不一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市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材料二国民阅读率调查课题组负责人徐升国认为,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数字阅读的影响。
他说,在近些年的调查中发现一个明显的趋势,手机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在未成年人中日趋普及,纸质图书阅读率因此下降,他认为在数字化阅读流行的时代,纸质阅读依然很重要,纸质图书对于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专注力,都具有数字化阅读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儿童过早接触手机等数字媒介容易受到娱乐化内容和碎片化思维的影响。
(《中国教育报》2019年04月22日)材料三记者通过采访多个大学生QQ群后发现,00后大学生喜爱“听阅读”的不少,约占六成以上。
多所高校的00后大学生均表示,学校图书馆公众号或网络上都有听书板块或听书频道,历史文学、科幻小说、名人传记等应有尽有,“听阅读”已成为他们喜爱的一种阅读方式。
在不少00后大学生看来,“听阅读”很有趣,“朗读者磁性的声音、抑扬顿挫的声调,以及各种配乐,都非常能调动听者的想象力。
”重庆工商大学大一学生陈瑞华说,“听阅读”有很多辅助想象的手段,比如《三国演义》的朗诵里,配有很多古乐。
“‘听阅读'还很方便,不需要携带书籍,而且相比电子在线阅读,无需做‘低头族’,眼睛不会疲劳。
”重庆交通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大一学生廖雪说,“‘听阅读'让大家可以利用很多碎片时间读书,比如坐车、排队、跑步、逛街等时候,好像随身带了一个海量的图书馆。
”“让声音、音乐、情感等元素创造一个别样的阅读氛围,‘听阅读’正好契合了当代大学生对阅读的需求,让大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从而享受阅读、坚持阅读.”重庆大学图书馆馆长杨新涯表示。
(《重庆日报》2019年04月22日)材料四虽然数字阅读也有文字或文本,但与翻纸质书相比,却是不一样的阅读活动。
错字连篇的资讯、哗众取宠的“标题党”、20分钟读完一套经典、“投你所好式”的互联网推送……这些东西“食”多了,便不愿接受稍微复杂点的理论,导致思维逐渐苍白。
甚至早上听什么音乐、晚上先玩什么游戏,都让技术代替自己思考,甘愿时间被分割,同时在碎片化的信息里,削弱自己的判断力和思考力。
翻纸质书要求专注、持续,进入一本书就像踏上一趟有始有终的旅程。
譬如阅读小说,阅读过程中,读者始终处于孤独状态,与之私会的只有不在场甚至已经去世的作者;而网上点击,无论“浏览”还是“冲浪“抑或“听书”,基本上都处于断裂、跳跃、悦己、分散状态,从一点跳到另一点,多由超级链接而非文本内的叙述来带动;在功能上,数字阅读也常常是针对问题而作,锁定问题,在搜索器中快速搜罗数据,继而进行过滤、评估、重组等,但百度等搜索工具却将每一位读者视为潜在的广告埋单人,令人烦不胜烦;数字阅读也注重互动交流,譬如加入论坛、社群等,但人性的弱点使我们只愿停留在自己选择的悦己领域。
(选自赵柒斤《新阅读时代,如何提升孩子纸书阅读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的数据表明,我国有听书习惯的未成年人人数要比有听书习惯的成年人略多一些。
B.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纸质图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有利于未成年人阅读能力的培养。
C.“听阅读”的声音、音乐、情感等元素创造一个别样的阅读氛围,这能调动听者的想象力。
D.同样是阅读小说,纸质小说读者的阅读过程是孤独的,数字化小说的读者就可以互动交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城市阅读指数排在前十位的城市可以看出,经济越是发达的地方,人们的阅读意识就越高。
B.纸质阅读的读者比例下降,是因为更多的人喜欢数字化阅读,近十年来,数字化阅读人数逐年增多。
C.“听阅读”有诸多好处,能满足人们对阅读的需求,让人体验到阅读的快乐,终将会取代纸质阅读。
D.虽然纸质阅读好处更多,可还是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数字化阅读方式,这是由人性的弱点造成的。
3.纸质阅读和数字化阅读各有何特点?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说明。
【答案】1.A2.B3.纸质阅读:①能够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阅读习惯及专注力。
②能够让读者专注、持续阅读,阅读过程没有广告等干扰。
数字化阅读:①有很多辅助想象的手段,有别样的阅读氛围。
②方便,能更好地利用碎片时间。
③使人的思维苍白,削弱判断力和思考力。
④容易受到干扰,缺少对文本的关注与交流。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解读图表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以及图表中相对应的信息,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及图表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A项,“有听书习惯的未成年人人数要比有听书习惯的成年人略多一些”不正确。
由材料一图表可以看出,有听书习惯的未成年人的比例略高,但未必是人数多。
故选A。
2.试题分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
A项,“通过城市阅读指数排在前十位的城市可以看出,……”错误。
由材料一图表可以看出,阅读指数前十位的城市,并不是我国经济发展前十名的城市,故不能得出后面的结论。
C项,“终将会取代纸质阅读方式”说法过于肯定,原文没有依据,且材料二提到“国民阅读率调查课题组负责人徐升国认为……纸质阅读依然很重要”。
D项,“这是由人性的弱点造成的”错误。
原文说的是“数字阅读也注重互动交流,譬如加入论坛、社群等,但人性的弱点使我们只愿停留在自己选择的悦己领域”,并不是说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数字化阅读方式是“由人性的弱点造成的”。
故选B。
3.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再通读材料,根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区间,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
此题要求答出纸质阅读和数字化阅读各有何特点,考生可分别概括。
纸质阅读的特点,相关信息集中在材料二和材料四,由材料二“纸质图书对于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专注力,都具有数字化阅读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可概括出能够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阅读习惯及专注力;由材料四“翻纸质书要求专注、持续,进入一本书就像踏上一趟有始有终的旅程”可概括出能够让读者专注、持续阅读;由材料四“百度等搜索工具却将每一位读者视为潜在的广告埋单人,令人烦不胜烦”,可概括出在阅读过程没有广告等干扰等。
数字化阅读的特点,相关信息在材料三和材料四。
由材料三“‘听阅读’有很多辅助想象的手段”“让声音、音乐、情感等元素创造一个别样的阅读氛围”,可概括出有很多辅助想象的手段,有别样的阅读氛围;由材料三“‘听阅读'让大家可以利用很多碎片时间读书,比如坐车、排队、跑步、逛街等时候”,可概括出方便,能更好地利用碎片时间;由材料四“不愿接受稍微复杂点的理论,导致思维逐渐苍白”,“让技术代替自己思考,甘愿时间被分割”,“在碎片化的信息里,削弱自己的判断力和思考力”等信息,可概括出数字化阅读能够使人的思维苍白,削弱判断力和思考力;由材料四“百度等搜索工具却将每一位读者视为潜在的广告埋单人,令人烦不胜烦”,可概括出数字化阅读容易受到干扰;由材料四“数字阅读也注重互动交流……但人性的弱点使我们只愿停留在自己选择的悦己领域”,可概括出数字化阅读缺少对文本的关注与交流。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6月11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社科院语言所修订的《新华字典》App上线。
《新华字典》自20世纪50年代出版以来,伴随了几代人的启蒙教育,身上附着了不少的时代痕迹和文化意义,该App一上线便赢得了网友的关注。
可网友发现,免费版一天只能查两个字,想要继续使用,就得付费40元。
而纸质版的《新华字典》在某电商平台上的售价仅为19.9元。
事实上,付费很正常,尤其是对于《新华字典》这样的经典权威工具书来说,再加上邀请著名播音员李瑞英朗读,也算有诚意。
但在今天的互联网领域里,这样的付费模式却显得过于“20世纪”。
工具类软件的收费模式有两种:付费或免费后以增值服务收费。
前一种是用户直接付费下载,想要走通付费模式就必须拥有“护城河”,比如Photoshop等,在技术上的无可替代保证了用户的付费可能。
而对于其他工具类软件来说,通行的途径是“基本功能免费,高级功能收费”,比如让免费用户享受基本的查询功能,而如果需要去除广告、使用更多附加便利功能则需要额外付费。
从商业逻辑上说,这是先用免费保证基本用户数,再从免费用户中定位出付费人群收取费用。
《新华字典》固然权威,但在随手“百度一下”就能查询字词意义的时代,它已经丧失了最大优势。
现在这个每天免费查询两个字的设定更显得没诚意,既不能满足日常需求,也不能让人激起付费欲望。
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模式是用户导向,先满足用户需求,再来建立付费模型。
但《新华字典》App如今的模式却只考虑了自己如何收费,而没有考虑花费流量下载的用户能得到什么。
要求网友下载一个App再付费40元查询网络上遍地免费的内容,如果为现在的《新华字典》App总结一个模式,那就是传说中的“信仰充值”。
信仰充值指的是网友在面对明明可以免费获取的内容时,依然出于热爱、志趣认同等原因选择付费。
而《新华字典》App似乎还没到那一步。
从互联网产品的角度出发,《新华字典》App完全可以凭借权威和专业走免费流量和广告的模式,或者是提供更多有创意的附加价值,甚至是向教育和咨询延伸等,这一切的前提是用户需求至上。
但如今过度短视的付费模式使得这款App陷入尴尬:免费的部分不被网友认可,付费的部分没办法为用户提供价值。
《新华字典》App的开发原本是一个不错的尝试,但开发者首先要学会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思维,先为用户创造价值,再来为自己创造利润,这种理念恰恰与传统、权威和垄断背道而驰。
学会扭转思维拥抱用户,这是拥抱互联网的第一课。
1.下列不属于...“《新华字典》App陷入困境”的原因的一项是()A.该App难以体现附着在伴随几代人启蒙教育的《新华字典》上的时代痕迹和文化意义。
B.该App每天只能免费查询两个字的设定不能满足人们日常之需且无法激起付费欲望。
C.该App的产品模式只考虑自己如何收费,很少考虑消费者付费之后下载能得到什么。
D.该App目前不具备这种付费模型——大众出于热爱、志趣认同等原因的“信仰充值”。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新华字典》是经典权威工具书,再加上邀请播音员李瑞英来朗读,《新华字典》App收费在今天实属正常。
B.“基本功能免费,高级功能收费”是工具类软件通行的收费模式,需软件自身技术上的无可替代来保证用户的付费可能。
C.凭借自身的权威和专业,加上提供有创意的附加价值付费模式也许能使《新华字典》App走出目前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