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优秀教案 全册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2024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2024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套【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实验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第二章:化学实验第三章:物质的量第四章: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第五章: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第六章:无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第七章: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第八章:化学反应原理第九章:化学与生活【教学过程】一、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基本原理。

2.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3.教学难点:物质分类的理解化学反应类型的区分4.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讲解:介绍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变化,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第二章:化学实验1.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2.教学重点: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3.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熟练度实验数据的处理4.教学过程:讲解:介绍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及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演示:演示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了解实验过程。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第三章:物质的量1.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理解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2.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的计算3.教学难点: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的关系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4.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讲解:介绍物质的量的定义、单位及计算方法。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第四章: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记忆4.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元素周期律的概念。

2023年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套人教版(5篇)

2023年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套人教版(5篇)

2023年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全套人教版(5篇) 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全套人教版篇1一、教材分析“化学计量在试验中的应用”是以化学根本概念为根底,与试验严密联系,强调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本节教学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乃至今后连续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材内容具有概念比拟多,且抽象又难于理解的特点。

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熟悉引入物质的量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应留意不要随便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二、学情分析对于“物质的量”这个新的“量”和“摩尔”这个新的“单位”,学生是很生疏的,而且也很抽象,但通过学习和生活阅历的积存,他们已经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量”和“单位”,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米、千克等。

可采纳类比方法,类比方法是依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的某些属性上一样,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也一样的一种科学方法。

如物质的量与其他学生熟识的量类比、摩尔与其他国际单位的类比、集合思想的类比等,运用类比思想阐释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意义,能够提高这两个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兼容性,有利于对这两个生疏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熟悉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熟悉摩尔是物质的量的根本单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换算关系;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的思想帮忙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和稳固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培育学生自学的习惯、探究的意识。

(3)体验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熟悉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讨论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培育学生敬重科学的思想。

2019-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 全一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共20套】

2019-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 全一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共20套】

本套资源目录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及物质的转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2节第1课时电解质的电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2节第2课时离子反应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3节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3节第2课时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2节第1课时氯气的性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2节第2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氯离子的检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3节第1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__摩尔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3节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3节第3课时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3章第1节铁及其化合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3章第2节金属材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4章第1节第1课时原子结构核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4章第1节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4章第1节第3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4章第2节第1课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4章第2节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4章第3节化学键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及物质的转化学业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

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全套

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全套

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全套教学内容:第一章物质的结构
第一节原子结构
1.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2. 原子的核式结构
3. 原子的辐射结构
4. 原子的量子结构
教学目标:
1. 理解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2. 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和辐射结构
3. 熟悉原子的量子结构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学习:讲解原子的核式结构和辐射结构
3. 实验:进行原子结构的实验,验证理论知识
4. 拓展:讨论原子的量子结构及其在化学中的意义
5. 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习成果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示范
2. 实验教学结合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4. 练习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工具:
1. 教材
2. 实验仪器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评估:
1.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2. 答题情况
3. 口头回答问题情况
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有足够深入
2. 学生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
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果
编写人: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高中化学必修1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1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1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强化
教学目标:
1. 回顾和强化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提高学生对化学基础概念的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难点:对一些较难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演示、案例分析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备课、复习相关知识点;
2. 学生准备:复习之前的学习内容,准备参与课堂互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者复习一些基础知识点来引导学生进入化学学习状态。

二、复习和讲解(30分钟)
教师对化学基础知识做一个系统性的复习,重点讲解一些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如离子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区别等。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教师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基础概念,如离子化合物的溶解、氧化还原反应等。

四、案例分析(15分钟)
教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化学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五、总结与作业(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参与互动,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多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2023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

2023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

2023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第一章:物质与能量课时安排- 课时1: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课时2: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课时3: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 了解物质的分类及其性质- 掌握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基本概念- 理解物质的变化及其规律教学内容和重点1.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纯物质与混合物的区分- 化学元素与化合物的特点- 各种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2.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及其组成-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化合物的分子式和结构式3.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变化的条件和规律-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写法和平衡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物质分类、组成和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 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展示物质分类、组成和变化的现象。

-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对物质分类、组成和变化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评价与建议-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课堂回答问题、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物质分类、组成和变化的掌握情况。

- 教学建议:重视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和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课时安排- 课时4: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课时5:氧化还原反应- 课时6:物质的量与化学计算教学目标-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平衡- 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化学计算教学内容和重点1.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表示法和平衡法则- 化学方程式的应用和解题方法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和实例分析3. 物质的量与化学计算- 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测定- 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化学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人教版6篇

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人教版6篇

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人教版6篇人教版高中化学教学教案设计篇一实验目的1、通过让学生亲自做钠及化合物性质的实验,使学生加强对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认识。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钠和钾及其化合物。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实验重点1、通过实验巩固对钠及化合物性质的认识。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实验难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初步培养其设计实验和评价实验的能力。

实验用品试管、试管夹、烧杯、胶头滴管、铁架台、酒精灯、药匙、滤纸、粗玻璃管(10mm×10mm),带导管的橡皮塞、铂丝、蓝色钴玻璃、铝箔、火柴、小刀、水槽、镊子、蒸发皿、细长玻璃管、脱脂棉、气球。

钠、na2o2、na2co3、nahco3、cuso45h2o、kcl的固体及溶液、bacl2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形式单人单组实验过程[引入]本章我们主要学习了钠及化合物性质。

本节课我们通过具体的实验来对这些知识加以巩固。

[板书]实验三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师]本节课我们主要进行以下实验内容。

[板书]一、钠的性质。

1、钠与水反应。

2、钠在空气中燃烧。

二、过氧化钠的性质。

1、na2o2与水的反应。

2、na2o2与co2的反应。

三、na2co3与nahco3的性质。

1、nahco3的不稳定性。

2、na2co3、nahco3与酸的反应。

3、na2co3与nahco3的鉴别。

四、用焰色反应检验na+、k+、cu2+。

[提问]1、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试管中为什么不能有气体?2、在nahco3加热分解的实验时,为什么要先将导管移出烧杯,然后再熄灭酒精灯?3、做好焰色反应的关键是什么?[注意]:1、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金属钠。

2、实验中所取钠块不得超过黄豆粒大小。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思考]:1、如果将钠与盐酸溶液反应,钠是置换水中的h,还是置换hcl中的h?2、一开始我们发现na用煤油保存,经过以上一系列的对钠的性质的研究,你能说出为什么吗?4、用盐的固体或溶液做焰色反应的实验时,何者现象更明显?[布置作业]填写好本次的`实验报告,并能熟练地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章节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章节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2019版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目录1.1.1《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物质的分类》主要包括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两个内容。

新课标中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类。

在整个高中化学中,本节课起到很好的承先启后、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对分类法的学习能够对以往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为今后将要学习的更为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奠定重要的基础。

同时学生学习了这种分类方法,打破了以往化学中以“族”的概念来学习化学知识,而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的视角去研究化学,从而使得化学知识更具有生活性。

教学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理解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对胶体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运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推理、分析、归纳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分类,感受到分类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性,能在以后学习生活中中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重难点:1.知道分类方法并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比较,胶体性质课前准备:学生自主预习、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分类的方法1、单一分类法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O3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2、交叉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就是对被分类的对象应用多种不同的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被分类的物质物质类型分类标准3、树状分类法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分类。

被分类的对象的整体与分出类型间的关系以树状陈列式表示。

二、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类的依据(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2)物质分类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人教版A)高中化学优秀教案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安全取用药品的注意事项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小量取用:液体取1~ 2 mL,固体取用量为盖满试管底部。

2.用酒精灯加热的安全注意事项(1)在使用前,要先检查灯里有无酒精。

向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在化学实验中必须注意安全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BD)A在点燃H2、CO、CH4等易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B在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C浓硫酸对皮肤有腐蚀性,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液。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一、选择题1.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答案:D )A.浓硝酸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B.汽油或煤油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C.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中D.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中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答案:D )A.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B.用10 mL量筒量取8.58 mL蒸馏水C.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O2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D.配制一定浓度稀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入水中,边加入边搅拌3.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答案:A )A.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角),外壁干燥后再预热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答案:C )A.把没用完的药品倒回原试剂瓶中保存B.配制稀硫酸时,先在量筒内放好水,再缓缓地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C.用天平称量药品质量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D.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插入试管底部5.下列做法有错误且危险的是(答案:C )A.用钢瓶储运干燥的液氧B.碳酸钠饱和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C.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消除面部色斑D.当不慎在皮肤上沾上少量浓硫酸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6.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意识是重要的科学素养。

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不正确的是(答案:A )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B.将酒精灯熄灭后,再向其中补充酒精至适量C.皮肤上不慎沾上浓硫酸,应先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D.汽油着火时,应立即用沙子扑灭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C )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金属铅B.CO气体有毒,在生有炉火的居室中多放几盆水,可吸收COC.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D.绿色食品是指使用过化肥和农药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二、填空题9.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说法正确的是答案:ABCD (填字母编号)。

A.高锰酸钾加热制备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B.给试管加热时,先给试管均匀加热,然后固定局部加热C.大量碱液流到桌子上,先用稀醋酸溶液中和,后用抹布抹去D.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E.在测定溶液的pH时,先用蒸馏水湿润pH试纸,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试纸中部,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10.指出在使用下列仪器(已经洗涤干净)或用品时的第一步操作:①石蕊试纸(检验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容量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集气瓶(收集氯化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托盘天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②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③检查集气瓶是否干燥④检查游码是否在零刻度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常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有:过滤;蒸发;结晶;洗气瓶洗气;用酸除去杂质;用H2还原CuO以除去Cu中混有的CuO。

1.过滤和蒸发(粗盐的提纯)(1)在进行过滤操作时要注意滤纸要紧贴漏斗;向漏斗中加入溶液时,要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滤纸要低于漏斗边缘;溶液要低于滤纸边缘。

(2)得到的滤液后蒸发所得的滤液。

(3)蒸发操作中的仪器:带铁圈的铁架台、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

(4)热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或遇实验台上冷水引起蒸发皿炸裂,如果确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5)在加热至有大量物质析出时,要改用小火加热;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6)在进行物质检验时,采取的步骤是:先对试样的外观进行观察,确定其颜色、状态、气味等;当试样是固体时,有时需要先将少量试样配成溶液,观察溶解后溶液的颜色、在溶解过程中有无气体产生、有无沉淀生成以及沉淀的颜色等。

固体配成溶液后反应物之间接触充分,溶液间反应比较快。

有些固体溶解后会变成离子,离子间的反应比较快。

Na2SO4+ BaCl2====BaSO4↓+2NaCl通过上述简单的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得到的盐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等。

利用化学方法,我们也可以检验出上述盐中的其他离子。

实际上,在提纯粗盐时,将不溶性杂质过滤后还应进一步除去这些可溶性杂质。

1.化学方法除杂的原则是: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不损耗样品)、易分(容易分离)、易复原(变化后再回到目标物)。

2.除杂的思路:选择那些易与杂质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的物质为试剂,然后再根据“不增”的原则确定加入试剂顺序。

3.为将杂质除尽,所加除杂试剂一般应过量。

在上述试样中所含的Ca2+、Mg2+浓度很小,若生成微溶物,不易将它们除去,因此我们最好选用生成完全不溶物的试剂。

除去Mg2+可选用NaOH溶液;除去Ca2+可选用Na2CO3溶液。

能不能选用KOH溶液,不能,因为选KOH溶液将引入K+杂质。

从上述图表可以看出:在除去Ca 2+、Mg 2+、-24SO 的同时又引入了-23CO 、OH -。

有什么方法将它们除去,继续加入盐酸。

很好,加入盐酸后,可将-23CO 与OH -除去,但又会引入H +。

食盐里混有盐酸,再加些NaOH 中和过量的盐酸。

这好像是在和面:水多了加些面,面多了加些水。

什么时候能正好。

NaCl 溶液呈中性,盐酸呈酸性,所以加入的盐酸只要使溶液呈中性就可以了。

测溶液的pH 。

加入一定量盐酸后不断测溶液的pH一、选择题1.限用一种试剂即可区别Na 2S 、Na 2SO 3、Na 2CO 3三种溶液,应选用(答案:D )A.BaCl 2B.NH 3·H 2OC.AgNO 3D.HCl2.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答案:D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3.某溶液含有较多的Na 2SO 4 和少量的Fe 2(SO 4)3,若用该溶液制取芒硝,可供选择的操作有:①加适量H 2SO 4 溶液;②加金属Na ;③结晶;④加过量NaOH ;⑤加强热脱结晶水;⑥过滤。

正确的操作步骤是(答案:B )A.②⑥③B.④⑥①③C.④⑥③②D.②⑥①③⑤二、填空题5.Cu +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 2+和Cu 。

现有浓硫酸、浓硝酸、稀硫酸、稀硝酸、FeCl 3稀溶液及pH 试纸,而没有其他试剂。

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检验CuO 经氢气还原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碱性氧化物Cu 2O 。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取少量该红色产物放入稀硫酸中(振荡),若溶液变为蓝色,说明产物中有Cu 2O;若溶液不变色,说明产物中无Cu 2O 。

2.蒸馏和萃取我们饮用的自来水是用含氯的消毒剂消毒的。

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出其中含有Cl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中所用的主要仪器有:蒸馏烧瓶——可以用于加热的反应容器,在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温度计——测量温度;冷凝管——用于冷凝气体;牛角管又叫承接器——将蒸馏出的液体转移至锥形瓶中;锥形瓶——用来接收冷凝出的液体。

温度计是测量水蒸气的温度,所以它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下沿。

加入碎瓷片,是为了防止液体暴沸。

蒸馏操作可以分离互溶的液态混合物,利用它们沸点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蒸馏出来的是酒精,因为酒精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先变成蒸气被分离出来。

实验名称:碘的萃取 。

实验目的:用CCl 4从碘水中萃取碘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方法叫做萃取.将萃取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做分液。

分离油、水混合物。

由于两种液体不互溶,所以会产生分层现象,我们可以直接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就行了。

萃取分离物质时,使用分液漏斗。

(1)由于碘在CCl 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加入CCl 4后,大部分的碘会溶解在CCl 4中。

(2)用力振荡是让碘水中溶解的碘充分转移到CCl 4中。

(3)打开玻璃塞使分液漏斗内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等,有利于下层液体的流出。

选择题1.现有三组混合液:①花生油和水 ②乙醇和丁醇 ③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答案:C )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答案:A )A.欲除去溴水中混有的少量碘,加入苯进行萃取B.除去碳酸钠中的少量碳酸氢钠:加热固体C.除去CO 2中的少量SO 2:通过盛有足量饱和NaHCO 3溶液的洗气瓶D.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加入CCl 4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有机层再分离3.下列是除去括号内杂质的有关操作,其中正确的是(答案:D )A.氯化钠(氯化镁)——加硝酸银溶液,过滤B.二氧化碳(氧气)——通过盛有石灰水的洗气瓶C.二氧化碳(氯化氢)——让气体通过盛饱和NaOH 溶液的洗气瓶D.乙醇(乙酸)——加足量的NaOH 溶液,蒸馏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是中学化学三个重要的物理量。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是mol 。

第1课时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它的符号是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