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住院患者抗生素应用的对照观察
某院住院部抗生素应用情况调查研究

抗生素是临床中应用率较高的药物,其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
要 的作用 ,但是如 应用不合理 ,不仅达 不到预期 的治疗 效果 ,可能导 致 耐药菌 的产 生及不 良反应的 发生 等川,因此对 于抗生素 的应用应 引 起重视 。本文 中我们就 我院住 院部抗生 素应用情况进行调 查研究 ,现 将结果总结 报道如 下。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临床资料 选取2 1年6 00 月至2 1年5 0 1 月我院住 院部 的10 张用 药处方为研究 20 对象 ,其 中普外科2 1 ,骨科28 2张 0 张,妇 产科19 ,儿科 13 ,内 9张 8张 科 16 ,其 他科室2 3 7张 1 张;感染性疾病 用药6 5 ,非感染性 疾病用 2张 药55 7 张。
杂志 , 1, () 2—2 . 2 02 7: 384 0 6 8
[】 黄 富运 微 型 钢板 内 固定治疗 掌 指骨 骨折 5例疗 效 观察 [ - 4 7 J 右江 】
医学 , 1, () 5-5 . 2 03 3: 1 3 0 8 3 3
[] 邱海胜, 5 林嘉豪, 吕建敏. 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骨折1例[] J_ 8
临床 骨科 杂志 , 1, (1: 3-12 2 01 1) 1013. 0 1 1 [] 李 伟, 强 , 晓 霞 . 钢 丝 指夹 板 治疗 闭合性 掌 骨 、 指骨 6 梁志 蔡 石膏
并发症较少、达到较多的解剖愈合数、临床愈合时间缩短、T AM评分
的优 良率也较高 ,总体的治疗效果较好 。 综上 所述 ,随着骨 科生物力学 和组织形态学 的发展 ,微型 外固定 架逐渐应用在 临床上 ,操作简 单、治疗效果 较好 、并发症较少 , 终 最 改善 患者 预后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参 考 文献 [] 孙秋 成 . 钢板 治疗 掌指骨 骨 折的疗 效 分析 [ . 外科 学杂 1 微型 J河南 ]
普外科围手术期60例患者抗生素临床应用观察

深 静脉 营 养 管拔 管 后 均 作培 养 , 2例 呈 阳性 , 有 阳性 率 为 1 % , O 置 管 时 间分 别 为 1 、3 、 l 、1 d 平 均 为 2 d, 5 7 1 , 5 3 阳性 菌 均为 单 一耐 药菌 种 , 别为 溶 血性 葡萄 球 菌 、酵 母菌 、 金黄 色 葡 萄球 菌 、 阴 分
均耐药, 包括 氦 苄 青霉 素 、优 力新 头 孢 唑 肟 , 头孢 噻 肟 钠 , 力 西 欣, 头孢 替唑 , 丙 沙星 和 灭 滴 灵等 等 。 环 胆 汁培 养组 2 0例 , 8例 , 1 男 女 2例 , 年龄 2 ~7 9 8岁 。术 前 诊
断 均 为 急 性 胆 囊 炎 胆 石 症 、急 性 胆 管 炎 胆 总 管 结 石 、阻 塞 性 黄
药 。为预 防 和 减 少 耐 药 菌株 的 产 生 , 们 必 须 反 对过 多应 用 或 滥 我
但近 年 来 , 多临 床 外 科医 生过 分依 赖 抗 生素 来 防冶 感 染 , 许 从 而 过 多甚 至 滥 用抗 生 素 , 致 临 床 上 耐 药 菌种 越 来 越 多 , 至 为 导 甚
M ED1 AL 1RE ATM ENT C
药 物 与 临 床
普外 科 围手 术期 6 患 者 抗 生 素 临 床 应 用 观 察 0例
王 华
( 阳市 第一 人 民 医院 外科 贵 州贵 阳 5 0 0 ) 贵 5 0 2
【 摘要 】 目的 探讨 普 外科 围手 术期如 何 更合 理地 应 用抗 生素 。方法 对 我院 6 0例病 例进行 回 顾性 分析 。结果 外科 使 用抗 生素
多重 耐 药 , 据统 计 , 般 国 家住 院 患 者 使用 抗 生 素约 为 3 %, 国 一 0 美 为 2 %, 我 国达 6 %~8 % 滥 用 抗生 素 情况 相 当严 重 。故临 床 0 而 7 0 t, 上 一 定 要 严 格 掌 握 应 用指 征 , 理 应 用 抗 生 素 。 合
抗菌药物的不同用药时间及方法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观察

抗菌药物的不同用药时间及方法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9-12-11T14:28:53.6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32期作者:任毅[导读] 目的:观察抗菌药物在普外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
(贵州省清镇市中医医院外科贵州安顺 561400)【摘要】目的:观察抗菌药物在普外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83例患者,按照用药时间、联合用药的不同进行分组,对比分析不同指标下患者的抗生素药物使用情况以及切口感染发生率。
结果:术中使用抗生素药物所达到的切口感染预防效果优于术后1~2天用药,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普外科手术围术期内为患者提供抗菌药物,能够达到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
具体用药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和用药需求,合理用药防止出现药物滥用情况。
【关键词】抗菌药物;抗生素;切口感染;普外手术【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2-0117-02普外科手术当中,切口感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类型。
手术环境中的术前准备、患者状况、医师水平和手术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切口的恢复,如果其中存在不利因素,则有可能导致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会影响最终手术效果,不利于患者预后[1]。
本文就对抗菌药物在普外科手术中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进行观察,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患者中,接受普外手术治疗的483例患者,分组后给予不同的普外手术抗感染处理。
全部患者中,男性245例,女性228例。
年龄(15~78)岁,平均(45.07±1.55)岁。
外伤手术患者86例、颈部手术64例、腹部手术201例、血管手术56例、软组织手术33例、肿块手术27例、其他手术16例,全部患者在手术围术期,均使用过不同类型的抗生素,且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1)按照手术围术期抗生素使用的时间,将全部患者进行分组。
普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类药物应用与分析

普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类药物应用与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
方法对我院普外科患者抗生素的应用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抗生素不仅能杀灭细菌,且对支原体、衣原体、霉菌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结论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切口的感染,增加手术的安全性,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普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与分析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直至康复,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时间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在外科细菌感染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围手术期抗生素是最常用的药物,先期使用能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有效防止术后感染,若不能合理使用会给患者增加经济上的负担还会带来不良反应,也会导致医院感染中耐药菌的滋生和患者菌群失调造成的二重感染。
本文对我院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进行调查分析。
1临床资料调查我院2006年5月~7月外科手术98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3岁,平均年龄45.5岁,患者围手术期药物的选择和应用情况。
普外科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及耐药状况根据资料,普外科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15%~19%左右,三者合计占全部病原菌的50%以上,其它常见的是肠杆菌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不动杆菌、肠球菌和克雷伯菌属,总的说革兰阴性杆菌约占60%~65%,革兰阴性球菌约占30%~35%,其余是真菌,不同种类的外科感染病原菌也不同。
细菌耐药与滥用抗生素有很大的关系,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为84%~87%,肠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以及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以达到或接近100%[2]。
2结果抗生素是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属)的代谢产物,分子量较低,低浓度时能杀灭或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
抗生素包括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抗生素。
抗生素的应用:被调查的98例患者均使用抗生素,其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患者76例,占77.6%;治疗性用药22例,占22.4%;术前及术中无一例使用抗生素;术后100%使用抗生素。
手术室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手术室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目的:手术室术前采用预防性抗生素现存的问题和处理对策。
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7月期间手术室收治的30例术前采用抗生素药物患者为例,全部患者手术类型为二类根据院感要求,30例二类手术患者术前30min内需采用抗生素治疗,对患者术前使用抗生素的实际状况进行逐利观察与追踪。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及时使用药物为93.33%,对照组患者术前及时明确运用药物为53.33%,观察组更优越;观察组术前及时使用抗生素药物后,术中未见和抗生素药物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术后恢复状况较好,术后未见切口感染;对照组患者因各类因素尚未准确使用抗生素,术后1例患者发生了切口感染。
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预防采用抗生素认知与学习药物知识,并进行抗生素标准使用过程的制定,并积极合作交流,有利于提升药物的合理运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术前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存在问题;对策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in operation room before opera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22 - July 2022 operating room were analyzed during the period of 30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antibiotic drugs, for example, all sense of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typeaccording to the second class for school requirements, 30 min 30second surgery patients preoperative domestic use antibiotic treatment, the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e antibiotics profit-seeking observation and actual status of the tracking. Results: The rate of timely use of drug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33%, and the rate of timely and clear use of drug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53.3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re was no adverse reaction to antibiotic drugs duringoperation, and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was good, and no incision infection was observed after opera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due to various factors, antibiotics were not used accurately, and 1 patient developed incision infection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s: Nurses inthe operating room recognize and learn drug knowledge about preventive use of antibiotics, formulate the standard use process of antibiotics, and actively cooperate and communicate, which are conducive toimproving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and worthy of promotion.Key words: Operating room; Preoperative prophylaxis; Antibiotic use; Have a problem; countermeasures手术部位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关键举措,按照《外科手术部位预防感染和控制指南》对于手术室预防使用抗生素具有明确的方法要求,预防感染使用抗生素的时间为皮肤切开前期的0.5-1h之内,手术用时>3h、出血量>1500mL的时候,应该再次追加抗生素使用剂量,为了掌握手术室术前使用抗生素的实际状况以及相关因素,分析科学性处理对策,确保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1]。
普外手术中抗生素的使用对切口感染预防的效果

普外手术中抗生素的使用对切口感染预防的效果目的:通过对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研究,研究分析在普外科手术中怎样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才能提高对于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
方法:分析观察使用不同的抗生素、使用不同的给药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使用抗生素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情况。
结果:二、三联使用抗生素比一联使用抗生素感染率更高,在手术前、手术后使用抗生素比在手术中使用抗生素感染率更高。
结论:对于普外科的手术而言,预防手术切口感染要严格掌握各种抗生素的适应症、抗生素的最佳使用时间和最好的用药方式,做到合理用药,以达到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
标签:抗生素;手术切口感染;预防在普外科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手术切口的感染,传统抗的生素使用方法是在术前使用以及为二、三联使用以预防手术切口的感染。
但是,在普外手术中,手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率依然很高。
为了减少切口感染,对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加以改进,改为在手术中给予抗生素及一联使用,与以往传统的在手术后用药及二、三联使用方法相比,可以明显地降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现对结果报道如下。
对本院既往的普外科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查找与普外手术有关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方法,分析探讨抗生素使用的时间、方法与普外手术中手术切口感染的关系。
1 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随机选用的抗生素为: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哌酮、头孢唑林钠和硝基咪唑等。
使用时间分别为手术前、手术中(在手术前麻醉诱导期使用,如果手术时间超出3小时则需使用第二组,从此后不再使用抗生素)和手术后(在手术前的2天开始使用抗生素,方法为2次/天,在手术中不适用抗生素,手术完成后继续使用抗生素5天,方法为1次/天)。
所有的抗生素的使用方法为在100ml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
手术切口感染与否的标准按照前卫生部医政司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切口局部有红、肿、热、痛,筋膜组织以上部位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或者在拆除缝合线后局部组织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无论是否有细菌学证据,均为手术切口感染。
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了解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现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抽取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5日我院146例普外科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46例患者住院手术患者全部应用抗菌药,涉及7大类45个品种.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临床抗菌药物管理的重要内容,要提高合理使用水平,加强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
标签: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普外科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时抗菌药物管理的重要内容,为达到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目的。
提高使用药物水平,为了提供抗菌药物应用的准确信息,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减少抗菌药物滥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为了使抗菌药物应用更加合理,笔者通过手术预约登记了解2010 年7月1日至2011年8月5日手术病人,并观察手术病人在围手术期(即手术前期、手术期、手术后期)治疗全过程,记录通过静脉、肌注和口服方式及使用抗菌药物名称情况。
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患者情况146例患者中,男86例,女60例;最大年龄88岁,最小年龄15岁;平均年龄53岁,平均住院天数14.7天。
2观察方法及结果2.1观察手术病人在围手术期(即手术前期,手术期,手术后期)治疗全过程,记录通过静脉、肌注和口服方式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不同麻醉形式病人在围手术期中用药情况不同。
局麻病人手术前期预防性用药率最高14、6%;全麻病人手术期用药率最高56、2%;各种麻醉病人手术后期预防性用药92、3% ~100%,具体标准见表13结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围手术期用抗菌药预防和控制感染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已得到大家的公认[1]。
近年来我院重视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规范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并定期进行监测,促进围手术期合理用药。
链霉素胶囊治疗不适当抗生素使用引起的感染的观察

链霉素胶囊治疗不适当抗生素使用引起的感染的观察引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不适当的使用已导致了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
而链霉素胶囊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较低的耐药发展风险,不仅可以有效治疗不适当抗生素使用引起的感染,还能减少对其他抗生素的依赖。
本观察旨在评估链霉素胶囊作为治疗不适当抗生素使用引起的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本观察选取了100名不适当使用抗生素导致感染的患者,其中50人接受链霉素胶囊治疗,另外50人接受其他抗生素治疗作为对照组。
我们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等来评估链霉素胶囊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链霉素胶囊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迅速,发热、咳嗽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组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血沉等指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而对照组中有少数患者出现了耐药性增加的情况。
在安全性方面,链霉素胶囊的不良反应率低,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且多数患者症状轻微或可自行缓解。
讨论:链霉素胶囊作为治疗不适当抗生素使用导致的感染的一线抗生素,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它可以有效控制病原菌的生长和扩散,同时减少其他抗生素的使用。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充分认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滥用。
对于患者来说,遵循医生的建议,严格按照治疗方案规定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并且完成整个疗程非常重要。
结论:链霉素胶囊作为治疗不适当抗生素使用引起的感染的一种选择,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对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等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才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最佳方式。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宣传和教育,促使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更加合理的应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人们的健康,并阻止抗生素耐药性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