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分期辨证论治》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分期辨证论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分期辨证论治》_航波大夫_新浪博客专题论坛《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分期辨证论治》(摘要)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宁波中医院宁波市中医院眼科眼底病专科蔡航波(315010)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以视网膜血管闭塞性循环障碍为主要病理改变特征的致盲性眼病。
有视网膜组织水肿、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出血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眼科检查可见眼部体征有: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斑、硬性渗出、软性渗出(棉絮斑)、水肿、增殖机化变性;视网膜血管硬化、小动脉闭塞及新生血管;局限性或弥漫性黄斑水肿、缺血性黄斑病变;玻璃体出血、增殖等等。
根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复杂的特点,为单纯性和增殖性二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程度分六期。
常并发视网膜新生血管、视网膜玻璃体的反复出血、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造成视功能严重障碍,甚至失明。
现代医学认为:早期病理为选择性毛细血管微血管瘤形成。
高血糖导致血液粘度增大、血液流动的能耗增加、红细胞能供减少,微血管中微血栓形成,反复出血、渗血、纤维化甚至于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
出现眼部视网膜病变时应在治疗原发病糖尿病,控制高血糖、血压、血脂的同时;及时应用眼科血管保护剂及血液屏障稳定剂如导升明、羟苯磺钙片、阿司匹林。
必要时辅以视网膜激光治疗,激光治疗的目的是破坏缺氧的视网膜,减少耗氧量,避免产生新生血管。
增殖性病变严重者还需进行玻璃体视网膜切割手术。
早期诊治具有积极意义。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对毛细血管闭塞即无灌注区的范围、大小可做出定量估计;黄斑病变(水肿、囊样变性、缺血等)的性质、范围、程度作出诊断;对新生血管的部位,活动程度进行精密估计;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疗效评估及预后提供了生物学信息。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可见微血管瘤样高荧光、毛细血管扩张、窗样缺损、视网膜无港灌注区与色素上皮功能失代偿等有助于糖网的早期诊断,以指导治疗和判断疗程。
眼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本病是以眼底微小血管损害为特征的一种糖尿病所引起的严重的、致盲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性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体现。
属于中医“视瞻昏渺”范畴。
多因气虚血滞、阴虚火旺及脾虚湿盛所致,重者痰瘀互结而成顽疾。
【诊断】1糖尿病史,眼前闪光感,视物不清,最终盲无所见。
2 .在非增殖期,眼底见微血管瘤,小片出血,硬性渗出,棉絮斑。
荧光血管造影见毛细血管无灌注区。
上述病变随病情发展不断加重。
3 .在增殖期,眼底出现新生血管,玻璃体出血,纤维增殖,最终导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治疗】控制糖尿病的发展是防治本病的关键,非增殖期患者中医治疗有一定效果,增殖期患者难以取效。
一、辨证论治1气虚血滞眼前闪光,视力下降,眼底视网膜轻度水肿,散在微血管瘤,小片出血及硬性渗出。
伴体虚乏力,舌淡苔薄,脉细涩。
治法:益气和血明目。
方药举例:党参、黄黄、黄精、意及仁、茯苓、泽泻、当归、芍药、蒲黄、牡丹皮各IOgo4 .阴虚火旺视物不清,甚者眼前黑影飘动,眼底视网膜水肿,出血色鲜量多,伴体虚盗汗,口渴咽干,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止血。
方药举例:知母、黄柏、生地黄、山萸肉、泽泻、牡丹皮、车前草、侧柏叶、龟甲、鳖甲各10g。
5 .脾虚湿盛视物不清,眼前黑影飘动,眼底视网膜水肿明显,渗出多,出血少,玻璃体混浊,伴食后腹胀,大便清稀,舌淡苔白微腻,脉濡。
治法:健脾化湿。
方药举例:太子参、意瑟仁、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陈皮各IOg,六一散、牡丹皮、山楂、神曲各5g。
6 .痰瘀互结视物不清,甚至盲无所见,眼底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可见新生血管及纤维增生。
治法:祛瘀化痰明目。
方药举例:陈皮、半夏、茯苓、昆布、赤芍、丹参、红花、蒲黄、山楂各IOg,全蝎6g,牡蛎、石决明各20g。
二、中成药知柏地黄丸每次5g,每日2次。
适用于阴虚火旺。
香砂六君丸每次5g,每日2次。
适用于脾虚湿盛。
糖尿病重症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重症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高血糖长期存在,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其中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诊断及治疗两个方面来介绍糖尿病重症并发症。
诊断部分:1.定期进行血压测量和体格检查对于已经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血压测量和身体检查。
这有助于早期发现和监测相关并发症的进展。
2. 血液检查通过测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等指标可以确诊是否患有2型或其他类型的高血糖。
3.眼底检查通过眼底检查可以观察到视网膜是否受损,如出现黄斑水肿、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微血管新生等情况提示存在视网膜并发症。
4.神经系统检查初步怀疑存在神经系统损伤时,可以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神经生理学检查和相关的血液检测来进一步确认。
治疗部分:1. 血糖控制血糖控制是防止并缓解糖尿病重症并发症的关键。
患者应遵循医生指导的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运动锻炼等方式来保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2.高血压管理高血压是许多并发症如心脏病、肾脏损害的风险因素之一。
患者需要采取药物治疗、限制盐摄入量以及适当减轻体重等措施来管理高血压。
3.视网膜监测与治疗对于已经发生视网膜并发症的患者,可以通过激光治疗和手术等方式来防止进一步视力损失。
4. 足部保健足部溃疡是严重并发症之一,而合理的足部护理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日常关注足部卫生,定期检查足部是否有破损或溃疡,并合理穿戴舒适的鞋袜都是保护足部健康的重要举措。
5. 肾脏保护肾脏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常见且严重的一种。
针对肾脏问题,患者需要定期做尿常规、肾功能评估和B超检查等,合理控制血压和血糖,并按医生建议使用肾脏保护药物。
6.心血管管理心血管疾病是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患者应该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药物治疗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7.神经修复治疗对于神经系统受损较严重的患者,可以尝试一些神经修复治疗方法,如维生素B1和谷胱甘肽等。
(更新版)眼科外科教学查房教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更新版)眼科外科教学查房教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掌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要点。
2. 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
1.2 技能目标1. 学会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临床评估和诊断。
2. 掌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法和技巧。
3. 能够制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策略。
1.3 情感目标1. 增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关爱和责任感。
2. 培养严谨、细致的临床工作态度。
二、教学内容2.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概述1. 定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重要表现之一,是糖尿病病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发病率:在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成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病因和发病机制1. 病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因与糖尿病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密切相关。
2. 发病机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包括微循环障碍、细胞代谢紊乱、细胞外基质改变等。
2.3 临床表现1. 早期表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视力模糊、视物变形等症状。
2. 晚期表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可出现新生血管形成、纤维组织增生、视网膜脱落等严重并发症。
2.4 诊断1. 病史:详细询问糖尿病病史,了解糖尿病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等。
2. 眼科检查:包括视力检查、眼压检查、眼底检查等。
3. 辅助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眼底血管造影等。
2.5 治疗1. 控制血糖:积极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
2.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
3. 激光治疗:对于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激光治疗是挽救视力的重要手段。
4. 手术治疗: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并发症,如视网膜脱落、玻璃体出血等,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2.6 预防1. 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引起一系列典型病变,是一种影响视力甚至致盲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消渴内障”,为“消渴目病”之一,属“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及“血灌瞳神”等内障眼病范畴。
3.诊断3.1诊断要点3.1.1.症状早期眼部多无自觉症状,病久可有不同程度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飞舞,或视物变形,甚至失明。
3.1.2.体征DR的眼底表现包括微动脉瘤、出血、硬性渗出、棉絮斑、静脉串珠状、IRMA、黄斑水肿、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及玻璃体积血等。
3.1.3.并发症DR的并发症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虹膜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
(1)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增殖膜及新生血管膜收缩,是引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
(2)虹膜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DR广泛的视网膜缺血,诱生血管生长因子,刺激虹膜及房角产生新生血管。
虹膜新生血管表现为虹膜表面出现的细小弯曲、不规则血管,多见于瞳孔缘,可向周边发展;房角新生血管阻塞或牵拉小梁网,或出血,影响房水引流,导致眼压升高,形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3.1.4.眼科检查(1)视力:裸眼视力(远近视力)和矫正视力。
(2)眼压(3)裂隙灯显微镜检查(4)眼底检查:散瞳后进行眼底检查。
(5)彩色眼底照相彩色眼底照相发现DR的重复性比其他检查要好,对于记录DR的明显进展和治疗的反应方面是有其价值的。
但在发现黄斑水肿的视网膜增厚及细微的新生血管方面,FFA和OCT更具有优越性。
(6)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眼镜下未见DR眼底表现的患者,FFA检查可出现异常荧光,如微血管瘤样强荧光、毛细血管扩张或渗漏、视网膜血管无灌注区、新生血管及黄斑囊样水肿等。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疗及护理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疗及护理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与糖尿病病程、发病年龄、遗传因素和控制情况有关。
病程越长,发生率越高。
【主要表现】
(1)症状:病变早期,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随着病变发展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飘动及视野缺失等症状,最终可致失明。
(2)体征:检查单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微动脉瘤、视网膜内出血、硬性渗出、视网膜水肿,随病程发展,血管变化更为明显,静脉呈串珠状或腊肠状,动脉变窄,出现棉绒斑等。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主要标志是新生血管形成,可发生在视盘上或其附近,也可在视网膜,主要沿血管弓生长,视网膜大血管附近卷曲的细血管网。
新生血管是引起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视网膜前出血和玻璃体出血。
严重者可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治疗与护理】
(1)单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的治疗:应每年做眼科检查,尽量控制好血糖水平及糖尿病合并症,如高血压、贫血、肾病等。
对有广泛视网膜缺血、增殖前期病变,应积极进行眼科治疗。
可采用局部视网膜光凝或广泛视网膜光凝治疗。
光凝的基本作用,是将缺血区、视网膜中周部需氧量最高的外层视网膜灼伤成瘢痕,使后极部及内层
得到较多氧供应,防止因缺氧而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2)单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后期的治疗:可采用广泛视网膜光凝术,或采用玻璃体手术和眼内光凝等技术,治疗新生血管膜引起的玻璃体出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及对光凝无效的慢性黄斑水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学机制及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学机制及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也是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广义的糖尿病眼病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乳头水肿、糖尿病性玻璃体出血等。
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最严重的糖尿病眼病之一。
本文将围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展开讨论。
一、病理学机制糖尿病有时被称为“血管病”,因为高血糖会导致血管的损伤和孔径变窄,从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的血液供应。
眼睛是身体内血管最密集的组织之一,高血糖引起的血管损伤较为明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早期改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改变为非增生性改变,这个阶段通常没有症状,视网膜中微血管的管壁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血管内外液体的交换增加,此阶段视网膜出血点、黄斑水肿等现象较为罕见。
2. 晚期改变视网膜微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后,导致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增多,并加剧了视网膜周围的缺血状况,这种情况下会引起增生性改变,即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这种新生血管的管壁薄弱、松散,容易破裂出血,或出现虚脱性水肿。
同时,新生血管会向玻璃体内生长,阻碍光线进入眼内,导致视力丧失。
二、治疗方法1. 控制血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最好治疗方法是控制血糖。
充分控制血糖水平可能会减缓或甚至阻止糖尿病的进展,并有可能防止或减轻视网膜病变。
2.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如果出现新生血管或水肿,可以通过激光对受损视网膜进行焊接,以防止血管破裂出血。
激光治疗能够逐渐改善视力,但可能需要多次治疗。
3. 输液治疗目前还有一种治疗方法是通过给予药物进行输液治疗,以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水肿状态。
但是,输液治疗仅适用于病情较轻的糖尿病患者。
4.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糖尿病眼病,手术可能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将玻璃体取出,可能需要植入人工晶体来恢复正常视力。
手术风险较大,需要权衡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风险。
消渴病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病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方案消渴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所导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消渴病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消渴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以视网膜血管闭塞性循环障碍为主要病理改变特征的致盲性眼病。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消渴病史。
(2)不同程度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飞舞,或视物变形。
(3)眼底出血、渗出、水肿、增殖,晚期可致血灌瞳神后部、视衣脱离而致暴盲甚或失明。
(4)可并发乌风内障、青风内障及金花内障等内障眼病。
2.西医诊断标准(1)糖尿病病史:包括糖尿病病程、既往血糖控制水平、用药史等。
(2)眼底检查可见微动脉瘤、出血、硬性渗出、棉絮斑、静脉串珠、黄斑水肿、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及玻璃体积血等。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帮助确诊。
(二)分级标准1.阴虚燥热证:眼底查见微血管瘤、出血、渗出等;兼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或口干舌燥,腰膝酸软,心烦失眠;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2.气阴两虚证:视物模糊或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网膜、黄斑水肿,视网膜渗出、出血等。
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咽干,自汗,五心烦热;舌淡,脉虚无力。
3.肝肾亏虚证:视物模糊或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网膜、水肿、棉绒斑、出血;形体消瘦或虚胖,头晕耳鸣,形寒肢冷,面色萎黄或浮肿,阳痿,夜尿频,量多清长或混如脂膏;舌淡胖,脉沉弱。
4.气虚血瘀证:视物模糊,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网膜新生血管,反复发生大片出血、视网膜增殖膜;兼见胸闷,头晕目眩,肢体麻木;舌暗,有瘀斑,脉弦或细涩。
5.脾虚痰湿证:视物模糊,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视网膜水肿、渗出,网膜新生血管、出血,玻璃体可有灰白增殖条索或与视网膜相牵、视网膜增殖膜;形盛体胖,头身沉重,身体某部位固定刺痛,口唇或肢端紫暗;舌紫有瘀斑,苔厚腻,脉弦滑。
(四)鉴别诊断:1中医鉴别诊断青盲:目系病变为主,色淡、苍白,边界清晰,部分可见筛孔,脉管变细,视衣色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第六期)
女46岁,糖尿病已12年,双眼视力高度不良9个月。乳头面有新生血管,机化膜增生, 下方视网膜牵引性脱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第五期)
男,42岁,患糖尿病13年。右眼视力0.1,左眼眼前手动,眼底有第五期改变,本图 为其左眼底像。玻璃体出血性混浊,眼底朦胧,可见大量新生血管及增殖膜,并有视 网膜深层出血。
黄斑病变
黄 病 斑:后极部黄斑周5.5毫米范围内 变:微血管瘤、出血、渗出 水肿----弥漫性、局限性 缺血区 前膜牵拉 患病率: 占糖网的9---10%
视神经病变
性质:缺血性 部位:筛板或球后供养神经血管 表现:突然发生、视野缺损 视盘水肿、出血 对视力的影响,因缺血程度而不同
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出血
增殖型:
Ⅳ期:新生血管 Ⅴ期:纤维膜增生 Ⅵ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1.期(右眼)毛细血管瘤 1个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第二期)
女,51岁。糖尿病近10年,右眼视力0.5,左眼视力0.9。本图为其右眼底像。有硬性渗 出(蜡样渗出)、微血管瘤及出血斑。乳头颞下方有一片火焰状出血,系小静脉分支阻 塞引起。左眼底亦有类似改变,但未累及黄斑部。
(三)药物治疗
应选用降低血小板高聚集性,增加红细 胞柔韧性(即用纠正血液流变学)的药物。 阿司匹林、山梨醇酶、降脂药等均无效; 乙酰唑胺—对有些黄斑水肿有效,对毛细 血管通透性无改善; 新近研究发现:中药复方丹参滴丸可通过 纠正血液流变性及其成分异常、增强纤溶 活性而改善视网膜微循环、减轻视网膜组 织缺血、缺氧状态,对糖网有良好的防治 作用。
氧弥散 视网膜缺氧 血管生 长因子
内皮缺氧
高渗漏
微血管瘤
NVD NVE
虹膜新生 血管
视网膜 水肿
硬性 渗出物
出血
三.糖网发生的危险因素
1.病程 病程长,发病率高 2.类型
1型:病程超过15年,98%患糖网,其中增殖型56%; 2型:病程超过15年,增殖型4%(不用胰岛素者)
3.高血压 4.血糖控制情况 5.微量蛋白尿
上例荧光造影片 棉绒状斑为低荧光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第四期)
男,42岁。2型糖尿病8年,两眼视力0.8,视神经乳头面有新生血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第四期)
男61岁,糖尿病已8年,双眼视力下降近1年,两眼视力0.2,颞下静脉有新生血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第四期——视网膜前出血)
男,50岁,发现糖尿病已2年。右眼视力0.04,左眼0.3。两眼底均有第四期改变(新 生血管)。右眼有视网膜前出血。
糖网的预后
糖网的自然转归-----病变呈慢性发展趋势
口服降糖药:30—84%发生糖网(20年后) 胰岛素治疗:24---60%发生糖网(20年后) 因此,降糖治疗并不能阻止糖网的产生
谢
谢
四.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及分期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屈光改变 3.白内障:雪花样混浊 4.眼肌:调节力减弱,眼肌麻痹; 颅神经3、5受累 5.虹膜:虹膜炎、虹膜新生血管 6.眼内压: 7.视网膜脂血症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类型及分期
类 型 期别
单纯型 1 2
眼 底 表 现
视网膜有微血管瘤并有小出血点 视网膜”硬性渗出”并有出血斑 (+) 较少,易数 (++),较多, 不易数
3
增殖型 4 5 6
视网膜”软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
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或玻璃体出血 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生 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生和视网膜脱离
(+),较少, 易数
(++),较多, 不易数 (+),较少, 易数 (++),较多,不易数
视网膜病变分型、分期
非增殖型 Ⅰ期:微血管瘤、出血 Ⅱ期:加硬渗 Ⅲ期:加丝棉斑
上例荧光造影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第二期)
女,46岁,发现糖尿病已3年,右眼视力0.9,左眼视力0.1,两眼均有糖尿病视网膜病 变第二期改变,本图系左眼底像,黄斑部受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第三期)
女,50岁,发现糖尿病2年,未经正规治疗,左眼视力0.4,有微血管瘤,出血斑及硬 性渗出,渗出累及黄并发症,约占---70-80% 不同于老年性白内障 晶体混浊后部为主 白内障摘除术后反应重 术后发生新生血管青光眼机率增大
五.糖网的临床治疗
(一) 全身病情控制:
1.控制血糖 2.控制高血压、高血脂 3.治疗糖尿病的其它并发症
(二) 手术:光凝疗法
1.严格选择适应症 2.花费较大、不易普及 3.治疗时间持续长(2周---1月) 4.易出现玻璃体出血 5.易引起或加重黄斑水肿
6(左眼)期增殖性血管病变并发视网膜脱离
5期从乳头部开始明显可见新生血管、形成线圈状或圈形(loop)
棉絮斑是视网膜深部梗塞,提示新生血管形成
微血管瘤(小斑点),视网膜出血(斑点状)及硬性渗出
视盘的新生血管特别易出血并进入玻璃体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致盲或低视力
1.糖尿病黄斑病变 2.糖尿病视神经病变 3.视网膜前出血/和玻璃体出血 4.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5.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6.并发性白内障
糖尿病视网膜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
提 纲
一.糖网的流行病学简介 二.糖网发生的可能机制 三.糖网发生的危险因素 四.糖网的分期及分型 五.糖网的临床治疗
一.糖网的流行病学
21世纪健康的三大杀手
1.心脑血管疾病 2.肿瘤 3.糖尿病
三大致盲眼病
1.白内障
2.老年黄斑变性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网)
糖尿病发病呈逐年增高趋势
糖尿病病程 2— 8年 11—25年 30年以上 30%并发糖网 80%并发糖网 95%并发糖网
糖网患病率每年按8%的速度递增。
二.糖网发生的可能机理
“三高”学说: 毛细血管高通透性、血 液高粘滞性、血小板高聚集性,造成视网膜 缺血、缺氧,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高血糖
细胞间 山梨醇 周细胞 丧失 内皮细 胞肿胀 基底膜 增厚 生长因子 RBC聚集 前小动脉 毛细管阻塞 血流 缺氧 NVD NVE 丝棉斑 无灌注区 氧释放 Ⅷ-vWF 血栓素 血小板 聚集 氧化Hb
视网膜前出血:色红、条状、舟状 量多少不等 玻 璃 体 出 血:突然发生----失明 眼底呈红色 患者可自觉血液流动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增殖膜呈完全或不完全环状 黄斑常受累及 视力损害严重----不能行使信息传递功能 多合并玻璃体出血、视神经萎缩 血管不同程度闭塞
新生血管青光眼
缺血、缺氧----虹膜新生血管 阻塞眼内液外流----青光眼 引起眼痛、失明 疗效差、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