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第一单元1-2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祖父的园子》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祖父的园子》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父的园子。
2.通过课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关注。
3.帮助学生了解祖父对园子的感情,理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祖父园子的理解。
2.学会尊重长辈,形成正确的孝敬观念。
三、教学难点1.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对祖父园子的感受。
2.理解并领会课文中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课文《祖父的园子》。
2.视频或图片辅助教学。
3.复印好课文及相关练习。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看一段园艺种植的视频画面,引导他们对祖父的园子有个初步的印象。
(二)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分段解释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
3.学生独立默读课文,理解课文整体内容。
(三)理解课文1.以“祖父的园子”为主题,让学生展开想象,描述自己心目中祖父的园子。
2.小组间互相分享自己对祖父园子的描述,展示学生初步的表达能力。
(四)课文分析1.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回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祖父园子的理解,鼓励他们用心灵手巧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祖父的感慨。
(五)课堂练习1.小组互动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祖父园子的绘画或设计互相展示。
2.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写一篇关于自己对祖父园子的想象文章。
六、板书设计•祖父的园子•孝敬父母•用心灵手巧表达七、课堂总结通过集体备课,学生对祖父的园子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表达培养了语文表达及观察力。
下一步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更多的互动和实践,加深对祖父的园子的理解与感悟,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写作能力。
以上是《祖父的园子》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的教学大纲,希望能够帮助到老师们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五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

五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二篇精读课文,二篇略读课文。
《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我的“长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本组教材将“我爱阅读”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即引导学生开展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与爱读书人交流读书体会;了解图书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选择不同角度说、写读书经历或访谈、辩论等;并紧密结合本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交流读书收获和体会。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一、教材分析: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
《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
《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
《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时,本节课主要围绕“汉语拼音”展开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汉语拼音的组成和运用,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拼音的习惯。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拼音知识的讲解,又有练习题,还有趣味性的小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汉语拼音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运用中,部分学生对拼音的掌握还不够熟练,尤其是一些特殊情况的拼音,如声母、韵母的组合,前后鼻音的区分等。
此外,学生在认读拼音时,容易受方言的影响,对一些拼音的准确性把握不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汉语拼音的基本知识,提高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语拼音的组成和运用。
2.难点:一些特殊情况的拼音,如声母、韵母的组合,前后鼻音的区分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培养。
3.激励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趣味性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拼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汉语拼音的基本知识,如声母、韵母、声调等,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拼音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五年级语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仍然采用“主题式”的单元编排方式。
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自然”,教材围绕这一主题安排了4篇写景散,《中访友》和《草虫的村落》是精读,后面编有思考练习。
《雨》和《索溪峪的“野”》是略读,前编有阅读提示。
它们为我们提供许多关键的信息,教学时我们要注意运用好。
另外,“单元导读”,简要说明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使我们对整组教材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在教学中我们也不可忽视。
本单元四篇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对大自然的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就是本单元在人内涵方面的目标。
除了主题相同,四篇在表达上也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
《中访友》把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
《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
《索溪峪的“野”》,用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
所以,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是本单元的读写训练点,同时也是本册的一个学习重点。
基于以上情况和五年级学生的学情确定如下单元学习目标,我就不读了。
时安排精读各2时,略读各1时,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各2时。
1中访友教材分析《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想象力丰富、充满童心的写景抒情散。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林,探访“中的众朋友”,并且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热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内容比较简单、浅显,对景物的描写繁多和零散,逐一分析就会显得凌乱,还会导致学生思路支离破碎。
所以我认为在处理本时应尽量注意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与充分接触,在细致地体味的同时产生个性化理解。
教学目标有这些,我就不读了。
教学的重难点是感受作者对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揭题首先,出示单元导语,请大家自读,看看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白鹭》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白鹭》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白鹭》故事情节,理解主要道德意义。
2.掌握生字词:神采奕奕、错愕、亲切、轻盈、恍然大悟。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白鹭》故事情节。
2.学习生字词:神采奕奕、错愕、亲切、轻盈、恍然大悟。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辨析及情景理解。
2.提高学生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白鹭》。
2.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 讲解生字词:神采奕奕、错愕、亲切、轻盈、恍然大悟的意思,并组织学生用这些词造句。
2. 学习 - 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跟读,重点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语调和节奏。
- 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互相讨论理解,解决理解上的难点。
3. 拓展 - 通过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引导学生拓展想象力,展示其发散思维能力。
4. 巩固 - 练习课文重点句子,并就句子成分、句式变换等做练习加深印象。
5. 作业布置 - 课后作业为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并要求学生写一份感想,总结当日学习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生字词:神采奕奕、错愕、亲切、轻盈、恍然大悟•重点句子:…•总结提示:用词亮、句型准,深理解文情景。
七、课后反思本课通过生字词讲解、课文导读、生动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旨在激发学生对《白鹭》故事的兴趣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但在互动环节还需更多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和参与。
下节课将更加注重互动形式,让学生更主动参与,确保知识的积极消化和转化。
以上为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白鹭》第2课时教案,希望能够对老师们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提供参考和指导。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目录第一单元说明 (1)1 白鹭(主备人:张焕玉) (2)2 落花生(主备人:张焕玉) (7)3 桂花雨(主备人:张焕玉) (11)4 珍珠鸟(主备人:张焕玉) (16)习作我的心爱之物(主备人:张焕玉) (18)第二单元单元说明 (20)5搭石(主备人:龚美仙) (21)6将相和(主备人:龚美仙) (25)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快(主备人:龚美仙) (30)8冀中的地道战(主备人:龚美仙) (34)习作“漫画”老师(主备人:龚美仙) (37)第三单元单元说明 (39)9猎人海力布(主备人:陈兰春) (40)10 牛郎织女(一)(主备人:陈兰春) (43)11牛郎织女(二)(主备人:陈兰春) (46)习作习作故事(主备人:陈兰春) (49)第四单元单元说明 (51)12古诗三首(主备人:业萍) (52)13少年中国说(主备人:业萍) (58)14 圆明园的毁灭(主备人:业萍) (62)15 小岛(主备人:业萍) (66)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主备人:业萍) (68)16 太阳(主备人:主备人:雷林付) (71)17 松鼠(主备人:雷林付) (74)习作5 介绍一种事物(主备人:雷林付) (79)18 慈母情深(主备人:雷林付) (81)19父爱之舟(主备人:雷林付) (85)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备人:雷林付) (89)习作6 我想对您说(主备人:雷林付) (92)第七单元单元说明 (94)21古诗词三首(主备人:王玉华) (95)22 四季之美(主备人:王玉华) (102)23 鸟的天堂(主备人:王玉华) (105)24* 月迹(主备人:王玉华) (108)习作______即景 (111)第八单元教学初探 (113)25古人谈读书(主备人:廖江慧) (114)26.忆读书(主备人:廖江慧) (118)27.我的“长生果”(主备人:廖江慧) (123)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主备人:廖江慧) (125)习作:推荐一本书(主备人:廖江慧) (128)语文园地八(主备人:廖江慧) (130)第一单元说明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编排的,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集体备课讲稿(一单元)

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讲稿一、活动背景“凝聚集体智慧,细嗅教研芬芳”,改革背景下的集体备课,打造优势学科组,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学术研究平台,促进教师思想碰撞、合作探究,发挥集体智慧,取长补短,总结提炼经验,弥补不足,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次集体备课立足语文要素,关注文体意识,借助“自导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通过活动的巧妙设计,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提升理解的深度。
结合高段课程标准目标要求和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学情,备课组开展如下集体备课。
二、教材解读本单元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结构,人文主题——“一花一鸟总关情”,阅读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表达要素——“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白鹭》《落花生》《桂花雨》,1篇略读课文《珍珠鸟》,1次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1次习作《我的心爱之物》和1个《语文园地》。
教材的编排意在从多角度呈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教学中,我们所做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去细细揣摩作者的这种情感是怎样借助具体事物来抒发的。
1.关注语文要素上升趋势,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全套统编语文教材的语文要素安排,形成了一个螺旋上升的体系,各册、各单元在安排语文要素时,充分考虑了承前启后的定位。
关于“感情”这一阅读要素的落实,在统编版教材中有如下的体现:二上第七单元阅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二下第二单元读句子,形象画面,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上第一单元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上第六单元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四下第一单元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四下第三单元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感情四下第四单元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五上第一单元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五上第四单元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五上第六单元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五下第一单元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六下第三单元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从以上要素的呈现可以看出,语文要素分布的梯度性、实施的整合性、落实的过程性,关注了学习方法,聚焦了能力生长,利于学生学习,也为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落花生》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落花生》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落花生》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许地山的作品。
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这篇课文内容贴近生活,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动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这篇课文作为第一单元第2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花生的品格,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粮食的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是,对于文中一些深刻的道理和情感,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领悟。
此外,学生对于花生的认识可能仅限于日常饮食,对于花生的品格和寓意可能了解不多,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培养热爱生活、珍惜粮食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领悟花生品格的深刻含义,培养相应的情感态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文件2.PPT课件3.生字词卡片4.小组讨论表格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音频文件,让学生跟随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氛围。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许地山及其作品《落花生》。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PPT课件,展示课文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述的家庭活动和花生品格的揭示。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花生的品格及其寓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
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
①你怎样理解“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人情之美。
1.师: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
让我们跟老舍道,走进家古包,去会会家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 —5自然段,边读边想:草原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要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会用哪个词?(板书:热情好客)
3.品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
4.交流讨论。
句1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出示图片体会“襟飘带舞”一一师:瞧,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思考:你怎样理解“洒脱”?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默读课文,感受草原人情之美。
自由读课文2 —5自然段,边读边想
交流讨论。
小组交流讨论。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据。
1.指名轮流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
2 .解答上课开始提出的简单问题。
师:公兀前119年,张骞第一次出使 1 .认真读课文,探西域开辟了这条丝绸之路。
这条路在究问题。
历史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它在沟通 2 .交流体会。
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什么样
的重要价值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
文,在文中找到依据。
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交流体会同学交流搜集到的出示探究问题有关丝绸之路的故问题:丝绸之路在东西放物质文化交事。
流方面具有什么样的价值?
1.认真读课文,探究问题。
2 .交流体会。
句1 : “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齐读课后“资料袋”系在了起,这真是条伟大的路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呀!”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丝绸之路的故事。
么?(因为有了这条路,从此,两过
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
贸易与文化的交流。
)
3 .默读课后“资料袋”。
同学交流搜
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师: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
交流。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齐读课文最后两个恺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自然段
一时,因此古罗马出现了中国丝绸的
热效应。
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