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施工)

合集下载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一) 箍筋简化计算方法:
度量方式:内空尺寸 箍筋下料长度=内空尺寸(a+b)*2+26.5d
计算方法: 箍筋度量尺寸:内空尺寸 (a、b);弯钩平直长度 10d。
箍筋轴心(下料)长度:(a1+b1)*2+3L1+2L2+20d
其中: a1=a-1.25d*2 b1=b-1.25d*2 L1=3.14*3.5d/4=2.749d L2=3.14*3.5d*135/360=4.123d 得箍筋轴心(下料)长度: (a+b-5d)*2+3*2.749d+2*4.123d+20d
轴心(下料)长度:40d+3L+2*a2+a1
其中: a1=b+100-tan(22.5)*2d*2=b+100-1.657d a2=(h-d)/sin(45)-tan(22.5)*2.5d*2 =1.414h-3.485d *5d*45/360=1.963d 轴心(下料)长度: 40d+3*1.963d+2(1.414h-3.485d)+ (b+100-1.657d) =2.828h+b+100+31.373d
度量方式:外包尺寸
下料长度=外包尺寸 a+3. 25d 为便于施工,弯钩平直段应有 3d
下料长度修正=外包尺寸 a+3. 5d
计算方法:度量尺寸:外包长度 a;直钩外包长度 5d
轴心(下料)长度:a1+a2+L
其中: a1=a-1d-1.25d a2=5d-1d-1.25d=2.75d L=3.14*3.5d*90/360=2.749d
轴心(下料)长度: a-2.25d+2.75d+2.749d =a+3.249d =a+3.25d

练习——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练习——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外包尺寸+端头弯钩长度-量度差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钢筋弯曲量度差值钢筋弯曲角度30 45 60 90 135量度差值0.35 d 0.5d 0.85d 2d 2.5d箍筋调正值箍筋直径4-5 6 8 10-12量外包尺寸40 50 60 70量内包尺寸80 100 120 150-1701.钢筋配料单的编制(1)编制钢筋配料单之前必须熟悉图纸,把结构施工图中钢筋的品种、规格列成钢筋明细表,并读出钢筋设计尺寸。

(2)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

(3)根据钢筋下料长度填写和编写钢筋配料单,汇总编制钢筋配料单。

在配料单中,要反映出工程名称,钢筋编号,钢筋简图和尺寸,钢筋直径、数量、下料长度、质量等。

(4)填写钢筋料牌根据钢筋配料单,将每一编号的钢筋制作一块料牌,作为钢筋加工的依据,见图5-24所示。

2.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原则及规定(1)钢筋长度结构施工图中所指钢筋长度是钢筋外缘之间的长度,即外包尺寸,这是施工中量度钢筋长度的基本依据。

(2)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表5-11的环境类别和设计使用年限进行设计。

混凝土保护层是指受力钢筋外缘至混凝土构件表面的距离,其作用是保护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不受锈蚀。

无设计要求时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2)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一般用水泥砂浆垫块或塑料卡垫在钢筋与模板之间来控制。

塑料卡的形状有塑料垫块和塑料环圈两种。

塑料垫块用于水平构件,塑料环圈用于垂直构件。

表2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3)弯曲量度差值钢筋长度的度量方法系指外包尺寸,因此钢筋弯曲以后,存在一个量度差值,在计算下料长度时必须加以扣除。

根据理论推理和实践经验,列于表3。

表3 钢筋弯曲量度差值(4)钢筋弯钩增加值弯钩形式最常用的是半圆弯钩,即180°弯钩。

钢筋下料尺寸计算

钢筋下料尺寸计算

钢筋下料尺寸计算一样钢筋下料按外包尺寸进行,没有内包尺寸,叫内皮尺寸;概念按字面明白得就ok了,拿箍筋来明白得!计算方式: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爱惜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钢筋弯曲角度 30° 45° 60°90°135°钢筋弯曲调整值2d弯钩增加长度:一样半圆弯钩为,直弯钩为,斜弯钩为箍筋直径 6 8 10~12箍筋调整值50 60 70箍筋箍筋: (gu jin) ties用来知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一起工作,另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梁内各类钢筋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

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外包宽度=b-2c+2d;外包长度=h-2c+2d;b×h=构件横截面宽×高;c——纵向钢筋的爱惜层厚度;d——箍筋直径。

2.计算实例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爱惜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250-2×25+2×6=212(mm)外包长度=h-2c+2d=500-2×25+2×6=462(mm)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2*(212+462)+110=1458(mm)≈1460(mm)(抗震箍)箍筋形式利用结构箍筋弯钩不直段长度lp 箍筋直径hpb235级 hrb335级 crb550级6 8 10 12 8 10 12 5 67 890°/90°一样结构 lp≥5d 5d30 40 50 60 50 60 70 30 30 40 40135°/135°抗震结构 lp≥110 140 180 220 160 200 240 90 110 130 15抗震结构中箍筋长度的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工配料单
构件名称
钢筋 编号 计算简图 直径 钢筋级别 下料长度 (m) 根数
某跨钢筋混 凝土梁
THE END
钢筋下料和弯曲
授课教师:火东存
铁工教研室
钢筋弯曲需注意以下要点:
1、钢筋弯曲应在常温下进行,不允许加热弯曲,也不得采用锤 击弯折。 2、钢筋弯折点不得有裂纹,弯曲形状不应在平面上发生翘曲。
手工弯制(少量及小直径钢筋的弯制) 钢筋弯曲的方法:
机械弯制(制梁场)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直钢筋下料长度=直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 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
例题:在某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现在取一跨钢筋混凝土梁
L-1,其配筋均按Ⅰ级钢筋考虑,如下图所示。试计算该
梁钢筋的下料长度,给出钢筋配料单。
梁两端的保护层厚度取10mm,上下保护层厚度取25mm。
1 Φ18 2 1 4 2 Φ10 2 500 400
450
2
2 Φ 18
1 1
Φ6 @ 200 6000
中间直段长=6000 -10×2 -390×2 -400×2 =4400mm 钢筋下料长度= 外包尺寸+ 端部弯钩-量度差值( 45°/180 ° ) =[2×(390 +564)+ 4400]+(6.25 ×18)×2-(0.55×18)×4 =(1908 + 4400)+225-39.6=6493.4mm
1 Φ 18
1 Φ 18
解:
(1)①号钢筋为2Φ18,下料长度为:
5980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保护层厚度+末端弯钩增加长度
= 6000-10×2 + (6.25×18)×2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钢筋箍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钢筋箍筋下料长度计算

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 =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180度弯勾=6.25d90度弯勾=3。

5d45度弯勾=4。

9d再咸去度量差:30度时取0。

3d\ 45度0。

5d\60度1d\90度2d\ 135度3d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盘\梁的纵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图那就要参考03G101-1B了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6d弯勾长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25保护层)*2/箍筋间距+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外包宽度=b—2c+2d;外包长度=h-2c+2d;b×h=构件横截面宽×高;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d——箍筋直径。

箍筋调整值见表1。

2.计算实例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250—2×25+2×6=212(mm)外包长度=h-2c+2d=500-22×25+2×6=462(mm)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2(212+462)+110=1458(mm)≈1460(mm)(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1: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50(调整值)=1350(mm)(非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2: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1300(mm)梁柱箍筋的下料,在施工现场,如果给钢筋工一个总长=2b+2h-8c+26。

5d的公式,钢筋工不是太欢迎;如果将梁的已知保护层直接代入公式,使表达方式简单一些,钢筋工就容易记住。

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一、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上述公式中,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钢筋搭接长度都可以通过结构施工图纸、《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6G101图集得到准确的数据,而弯钩增加长度需要结合我们前面讲的“弯曲处内皮缩短,外包尺寸伸长,而中心线尺寸不变”按照16G101图集的规定进行计算。

首先确定弯弧内直径D和弯钩平直段长度(钢筋直径为d)。

对于光圆钢筋,末端为混凝土保护层,内径D一般取2.5d,弯钩平直段取3d,如下图所示(180度半圆弯钩):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其弯钩增加长度为6.25d。

如下图所示:同样的,当弯钩角度为90度(直弯钩)和135度(斜弯钩)时,也可以计算出弯钩增加长度分别为3.5d和4.5d。

对于335Mpa级、400Mpa级带肋钢筋,如果没有特别的图示说明,其锚固长度就是足够的,不用考虑弯钩增加长度,一般也不用考虑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直接考虑锚固长度即可。

如果需要做弯钩时,一般做135度或90度弯钩,内径D一般不小于4d,弯钩平直段要符合设计要求,由此也可计算出其弯钩增加长度。

如下图所示:计算出了弯钩增加长度,就可以很容易的算出直钢筋的下料长度了。

二、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对于弯起钢筋下料计算公式,钢筋搭接长度同样可以通过图纸、规范和图集进行确定,弯钩增加长度前面已经介绍过其计算方法,关键需要理解的就是前面三项: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这其实还是根据我们前面介绍的钢筋弯曲的特点来确定的。

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就是钢筋的外包长度,弯曲调整值就是钢筋弯曲处外包长度与轴线长度之间的差值,两者之差就是弯曲后钢筋的中轴线长度,也就是下料长度。

如下图所示:而弯曲调整值可以根据不同的弯曲角度进行取值。

一般来说,可以按下表取值:搞清了公式中每一项的具体内容,就可以得到整个弯起钢筋的下料长度了。

钢筋下料全套计算公式及实例.doc

钢筋下料全套计算公式及实例.doc

钢筋下料全套计算公式及实例预算类 2010-05-18 16:11:44 阅读84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Ln是指净长)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lae是指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Hc是指保护层厚度)。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G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N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施工)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施工)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施工)一般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1.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2.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折量度差值)+弯钩增加长度3. 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弯折量度差值)或=箍筋周长+箍筋长度调整值4. 曲线钢筋下料长度=钢筋长度计算值+弯钩增加长度曲线钢筋:环形钢筋、螺旋钢筋、抛物线钢筋等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mm)一个Ⅰ(Ⅱ)级钢筋弯钩增加长度(钢筋直径d)钢筋弯曲量度差值表4 (我们统一采用)箍筋弯钩增加长度计算箍筋弯钩形式——结构抗震时,一般为135°/135°或90°/135°;结构非抗震时为:90°/90°或90°/180 °箍筋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非抗震结构为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为箍筋直径的10倍,且不小于75mm。

一个箍筋弯钩增加长度表(Ⅰ级钢筋,直径d)注:由于一般结构均抗震,箍筋弯钩形式多为135°/ 135°即为箍筋弯钩的一般默认形式箍筋调整值钢筋的锚固长度钢筋的锚固长度,是指各种构件相互交接处彼此的钢筋应互相锚固的长度。

设计图有明确规定的,钢筋的锚固长度按图计算;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则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

GB50010—2002规范规定:(1)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普通钢筋La=a(fy / ft)d预应力钢筋 La=a(fpy / ft)d式中 fy fpy —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40时,按C40取值;d —钢筋直径; a —钢筋的外形系数(光面钢筋a取0.16,带肋钢筋a取0.14)。

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 / mm2)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 / mm2)注:当符合下列条件时,计算的锚固长度应进行修正:1、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钢筋的直径大于25mm时,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1;2、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的环氧树脂涂层钢筋,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25;3、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钢筋在锚固区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钢筋直径的3倍且配有箍筋时,其锚固长度可应乘以修正系数0.8;4、经上述修正后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按公式计算锚固长度的0.7倍,且不应小于250mm;5、纵向受压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0.7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施工)一般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1.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2.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折量度差值)+弯钩增加长度3. 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弯折量度差值)或=箍筋周长+箍筋长度调整值4. 曲线钢筋下料长度=钢筋长度计算值+弯钩增加长度曲线钢筋:环形钢筋、螺旋钢筋、抛物线钢筋等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mm)一般受力筋弯钩增加长度计算表一个Ⅰ(Ⅱ)级钢筋弯钩增加长度(钢筋直径d)弯起钢筋弯起部分增加长度表表中的h为板厚或梁高减去板或梁两端保护层后的高度钢筋量度差计算可整理成如下表格钢筋量度差表表1(钢筋直径d)钢筋弯曲量度差值表2钢筋弯曲量度差值表3钢筋弯曲量度差值表4 (我们统一采用)箍筋弯钩增加长度计算箍筋弯钩形式——结构抗震时,一般为135°/135°或90°/135°;结构非抗震时为:90°/90°或90°/180 °箍筋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非抗震结构为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为箍筋直径的10倍,且不小于75mm。

一个箍筋弯钩增加长度表(Ⅰ级钢筋,直径d)注:由于一般结构均抗震,箍筋弯钩形式多为135°/ 135°即为箍筋弯钩的一般默认形式箍筋调整值钢筋的锚固长度钢筋的锚固长度,是指各种构件相互交接处彼此的钢筋应互相锚固的长度。

设计图有明确规定的,钢筋的锚固长度按图计算;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则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

GB50010—2002规范规定:(1)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普通钢筋La=a(fy / ft)d预应力钢筋 La=a(fpy / ft)d式中 fy fpy —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40时,按C40取值;d —钢筋直径; a —钢筋的外形系数(光面钢筋a取0.16,带肋钢筋a取0.14)。

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 / mm2)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 / mm2)注:当符合下列条件时,计算的锚固长度应进行修正:1、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钢筋的直径大于25mm时,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1;2、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的环氧树脂涂层钢筋,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25;3、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钢筋在锚固区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钢筋直径的3倍且配有箍筋时,其锚固长度可应乘以修正系数0.8;4、经上述修正后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按公式计算锚固长度的0.7倍,且不应小于250mm;5、纵向受压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0.7倍。

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L a E应按下列公式计算:一、二级抗震等级:L a E=1.15La三级抗震等级: L a E=1.05La四级抗震等级: L a E=La(2)圈梁、构造柱钢筋锚固长度圈梁、构造柱钢筋锚固长度应按《建筑抗震结构详图》GJBT—465,97G329(三)(四)有关规定执行。

La的有关规定钢筋施工配料计算实例【例1】某建筑物简支梁配筋如图所示,试计算钢筋下料长度。

钢筋保护层取2 5mm。

(梁编号为L1共10根)2.计算钢筋下料长度①号钢筋下料长度(下主筋25)(6240+2×200-2×25)-2×2×25+2×6.25×25=6802(mm)总长侧面长保护层 90°弯曲量度差表2为2d 弯钩②号钢筋下料长度(架立筋12)6240-2×25+2×6.25×12=6340(mm)③号弯起钢筋下料长度25上直段钢筋长度240+50+500-25=765(mm)斜段钢筋长度(500-2×25)×1.414=636(mm)中间直段长度6240-2×(240+50+500+450)=3760(mm)下料长度(765+636)×2+3760-4×0.5×25+2×6.25×25(表2按45°4个 0.5d)=6824(mm)④号钢筋下料长度计算为6824mm。

⑤号箍筋下料长度 6宽度200-2×25+2×6=162(mm)高度500-2×25+2×6=462(mm)下料长度为(162+462)×2+50=1298(mm)钢筋配料单正确进行箍筋下料长度的计算(下载参考)箍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是钢筋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很多资料对其作了介绍,但基本上都是按旧施工规范的规定进行计算的,与现行的施工规范不相符,应进行修改。

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及《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1995)的有关规定,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了验证,其计算方法介绍如下。

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外包宽度=b-2c+2d;外包长度=h-2c+2d;b×h=构件横截面宽×高;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d——箍筋直径。

箍筋调整值见表1。

2.计算实例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250-2×25+2×6=212(mm)外包长度=h-2c+2d=500-22×25+2×6=462(mm)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2(212+462)+110=1458(mm)≈1460(mm)(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1: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50(调整值)=1350(mm)(非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2: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1300(mm)基于中心线长度的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方法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几何形状和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等条件进行计算。

1、提到钢筋下料计算,一般都会涉及“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这两个概念。

一般特殊角度的“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或教科书上都有,但是非特殊角度,譬如70°、80°的“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在现成的文献内查不到。

2、各相关文献上的“弯曲调整值”或“量度差值”取弯曲直径=2.5d演绎得到的。

现如今的纵向钢筋弯曲成型的弯曲直径也不仅仅限于2.5d,已经有12d,1 6d等各种不同弯曲直径的要求,现有文献上很少考虑这种变化了的要求。

3、钢筋在弯曲成型时,外侧表面纤维受拉伸长,内侧表面纤维受压缩短,钢筋中心线的长度保持不变。

4、电脑的应用和AutoCAD业已在业界普及,专业计算器的编程计算功能也日益强大。

鉴于上述几点因素,我们认为依据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用AutoCAD或徒手绘制一些简单的计算辅助图形,直接进行基于中心线长度的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可以有效指导钢筋下料。

180°弯钩增加6.25d的推导现行规范规定,Ⅰ级钢的弯心直径是2.5d钢筋中心线半圆的半径就是2.5d/2+d/2=1.75d ?半圆周长为1.75dπ=5.498d取5.5d 平直段为3d所以180度弯钩增加的展开长度为8.5d-2.25d=6.25d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外包尺寸+端头弯钩长度-量度差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钢筋弯曲量度差值钢筋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 量度差值 0.35 d 0.5d 0.85d 2d 2.5d箍筋调整值箍筋量度 4-5 6 8 10-12量外包尺寸 40 50 60 70量内包尺寸 80 100 120 150-170论施工下料和钢筋预算的区别(下载)如果软件想做到钢筋下料,我想至少应该先有一个实体钢筋三维图,然后在这个三维图上点取钢筋的接头点,用程序来判断接头点位置是否合理等,最后才是按三维图来出简图。

钢筋计算长度有预算长度与下料长度之分。

预算长度指的是钢筋工程量的计算长度,而下料长度指的是钢筋施工备料配制的计算尺寸,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都说的是同一构件的同一钢筋实体,下料长度可由预算长度调整计算而来。

其主要区别在于内涵不同、精度不同。

从内涵上说,预算长度按设计图示尺寸计算,它包括设计已规定的搭接长度,对设计未规定的搭接长度不计算(设计未规定的搭接长度考虑在定额损耗量里,清单计价则考虑在价格组成里)不过实际操作时都按定尺长度计算搭接长度。

而下料长度,则是根据施工进料的定尺情况、实际采用的钢筋连接方式并按照施工规范对钢筋接头数量、位置等具体规定要求考虑全部搭接在内的计算长度(相对定额消耗量只不包括制作损耗)。

举个例子:柱、墙竖向构件基础插筋、上下层间钢筋的搭接,封闭圈梁纵筋以及圆形箍筋、焊接封闭箍筋的首尾搭接,均视为设计规定的搭接,要计算在工程量内。

对钢筋定尺(或既有长度)相对构件布筋长度较短而产生的钢筋搭接属于设计未规定的搭接,清单工程量里不计算,像50m 长的筏形基础,一根钢筋中间需要多少搭接接头,施工下料却要根据构件钢筋受力情况统统考虑。

从精度上讲,预算长度按图示尺寸计算,即构件几何尺寸、钢筋保护层厚度和弯曲调整值,并不考虑所读出的图示尺寸与钢筋制作的实际尺寸之间的量度差值,下料长度对这些都全要考虑。

比如一个矩形箍筋,预算长度只考虑构件截宽、截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及两个135°弯钩,不考虑那三个90°直弯。

下料长度则都要考虑。

讨论这个问题的目的,既是为了准确计算钢筋工程量用以确定造价,也是为了相应算出符合实际的下料长度,以期指导施工。

施工下料有几个关键因素:它的可操作性,规范化,优化下料。

能用于施工下料的钢筋软件一定可以用来做预算,反之则不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