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整理终极版
历会考知识点总结

历会考知识点总结古代史知识点总结:1. 三皇五帝:根据中国古代传统神话传说,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的先民君主,其间包括轩辕黄帝、颛顼帝、尧、舜、禹等几位。
2. 夏、商、周三代: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大朝代,分别是夏朝、商朝和周朝。
其中,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周朝是中国史书上开篇的一个重要朝代。
3. 春秋战国时期:古代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大量诸侯国,社会动荡不安,形成了大量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思想学派。
4. 秦朝统一六国: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通过统一六国,废除了封建制度,实行郡县制,推行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一系列措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
近代史知识点总结:1. 明清时期: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明朝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期。
2.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与英国之间的一次重要冲突,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这场战争导致了中国的领土被迫割让、签署了不平等条约,并开放了一系列贸易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3.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中国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意义上的政治变革。
4.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一场重要冲突,这场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史知识点总结:1. 新中国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标志着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
2. 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措施,包括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等。
3.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运动,其目的是纠正“资产阶级法权”,推行无产阶级专政,但实际上却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混乱。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全部整理一览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全部整理一览中国古代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涵盖了广泛的时期、事件和人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国古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概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夏、商、周三代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
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传说中的大禹是夏的开国君主,夏代的主要贡献是治水和建立了初步的政治制度。
商代是夏代的后继者,商朝的王朝制度更加完善,商代的最大贡献是青铜器的制作和商业的发展。
周代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时期,周朝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为基础,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周代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封建社会的基本框架。
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政治格局相对分散,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和争夺。
春秋时期的《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战国时期的《战国策》是一部记载诸侯国政治争斗的重要史书。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如孔子、墨子、老子、孟子等人,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还修建了万里长城。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汉朝的最大贡献是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汉朝还开创了科举制度,使得社会上升的途径更加公平。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分裂时期,三国魏、蜀、吴之间争夺天下,最终魏国取得了胜利。
两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南北分裂的时期,南朝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北隋、北唐七个朝代。
五、隋唐宋元明清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隋朝统一了南北朝,隋文帝修建了大运河,隋炀帝修建了万里长城。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繁荣的一个朝代,唐朝的最大贡献是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唐朝诗人杜甫、李白等人的诗作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高三历史古代史知识点全

高三历史古代史知识点全古代史是历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人类社会从旧石器时代到近代之间的历史演进。
对于高三历史学生来说,掌握古代史的知识点对于应对高考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你整理古代史的知识点,以帮助你更好地备考。
一、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阶段,大约从300万年前至公元前10000年左右。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人类从狩猎采集生活方式过渡到农业生产方式。
1. 旧石器时代的发展阶段:旧石器时代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人类活动方式和文化特点都有所不同。
2. 旧石器时代的出土文化遗址:洞穴壁画、石器工具、人类骨骼等都是研究旧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和文物。
二、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旧石器时代之后的一个重要阶段,大约从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左右。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人类开始使用更先进的石器工具,并逐渐发展出农业生产。
1. 新石器时代的典型文化:新石器时代有很多典型的文化,如中国的仰韶文化、印度的印度河文化、埃及的纳卡达文化等。
2. 农业的兴起与发展:新石器时代是人类农业生产的起点,人类开始驯化植物、饲养动物,并建立了定居的村落。
三、古代文明的形成古代文明的形成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各个地区的古代文明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1. 一流古代文明的兴起: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河文明、古中国文明等都是古代文明的代表。
2. 社会制度的演进:从氏族制到城邦制、从奴隶制到封建制,人类社会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3. 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古代文明的发展伴随着科技与文化的进步,例如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宏伟建筑、印度的梵文等。
四、古代帝国的崛起古代帝国的崛起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帝国政权的建立使得政治权力更加集中,国家更具统一性。
1. 古代帝国的代表:罗马帝国、大汉帝国、秦帝国等是古代帝国的典型代表。
2. 帝国的政治制度:帝国的政治制度通常是由一个君主统治,规模庞大,辖区广泛,例如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凯撒大帝。
历史总知识点总结归纳

历史总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世界史知识点总结归纳1. 古代史古代史主要分为史前史和文明史两个部分。
史前史是指人类出现到书写出现之前的历史阶段。
文明史是指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的历史阶段。
古代史重要事件包括:尼安德特人和智人的角力、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兴起、埃及古文明的发展、希腊和罗马的兴衰、中国古代四大文明的形成、印度的王陵和耶稣的诞生等。
2. 中世纪史中世纪史是指公元476年罗马帝国覆灭到1453年拜占庭帝国覆灭期间的历史阶段。
中世纪史重要事件包括:查士丁尼帝国的兴起、阿拉伯帝国的盛世、十字军东征和回归、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蒙古帝国的兴起和覆灭等。
3. 近代史近代史是指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20世纪的世界两次大战期间的历史阶段。
近代史重要事件包括:文艺复兴的兴起、科学革命的发展、殖民主义的全面兴起、工业革命的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等。
4. 现代史现代史是指20世纪以后的历史阶段。
现代史重要事件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时期、世界各国的独立和解放运动、科技革命的发展、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恐怖主义的蔓延等。
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1.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的最早历史时期,主要包括三个朝代的历史:夏朝、商朝和周朝。
夏商周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尧舜禹的治水、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盛、周朝的分封制度、西周和东周的兴衰等。
2.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的封建时代,主要包括两个朝代的历史:秦朝和汉朝。
秦汉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秦始皇统一中国、秦朝的灭亡、汉初的新政、汉武帝的兴盛、匈奴的侵扰、五胡乱中国等。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主要包括四个朝代的历史:魏朝、晋朝、南朝和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三国演义的战乱、南北朝的纷争、北魏的建立、隋朝的统一等。
4. 唐宋元明清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的封建时代的后期,主要包括五个朝代的历史:唐朝、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
高中中国古代历史内容整理

高中中国古代历史内容整理中国古代历史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长卷,涵盖了辽阔的时间跨度和丰富多彩的社会变迁。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事件进行整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段历史。
一、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夏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传说中的“三代”之一。
尽管夏朝的真实性有争议,但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的开始,以及鼎盛的王朝之兴起。
二、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以商汤和太甲为代表。
商朝是一个奴隶社会,商王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同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三、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西周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封建王朝,以周武王和周文王为首。
西周建立了分封制度,使得各地方领主能够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周朝的文化和礼仪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春秋战国(约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动荡和战争频繁的时期。
各个诸侯国在这个时期争霸割据,形成了七雄争霸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国思想史上重要的时期,诞生了儒家、道家、法家等不同的学派和思想。
五、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以秦始皇为首。
秦朝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包括统一文字和货币,修筑万里长城等。
同时,秦始皇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文化整合,统一了尺度和货币等。
六、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以刘邦和光武帝刘秀为代表。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巅峰时期,融合了诸多民族和文化,也开创了中国古代史上的黄金时代。
七、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以魏、蜀、吴三个国家的鼎立为特点。
三国时期发生了许多著名的战争和人物,如赤壁之战、刘备、关羽、张飞等。
历史全教材知识点总结

历史全教材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1.灭吕、项籍之争:秦朝灭亡后,吕后与项羽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失败,刘邦建立汉朝。
2.汉朝的建立与扩张:刘邦消灭楚汉之争,建立了汉朝,不久后,汉朝开始向南北扩张。
3.西汉时期的风俗文化:西汉时期的风俗文化受到了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有了一些独特的发展。
4.“黄帝之弟子”:出现在西汉时期的混元道家,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流信仰。
5.东汉时期的政治与文化:东汉时期出现了地震,黄河决口等自然灾害,导致社会动荡,政治腐败。
6.三国时期的兴衰:东汉王朝灭亡后,中国分裂成了魏、蜀、吴三个国家,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7.第一个统一的王朝:晋朝统一了魏、蜀、吴三国,成为了社会上层的统治者。
8.《孙子兵法》:晋代孙武所著,至今影响深远,成为了军事家的经典。
二、中世纪史1.蛮唐:唐朝强盛时期,遭到了蛮族“进攻”与“渗透”,造成了社会的巨大动荡。
2.腐败的唐朝:唐朝的政治腐败和经济危机,造成了唐朝的灭亡。
3.建立宋朝:赵匡胤发动了“剪除魏保义义”,建立了宋朝。
4.北宋文化: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化思想家。
5.南宋文化:南宋时期受到金朝的压迫,文人墨客以忧国忧民为主题,诗歌成为了当时的主要文学形式。
6.蒙族的入侵:金朝、元朝统治者为蒙族,他们的入侵和统治给中国带来了动荡和痛苦。
7.元朝政治:元朝实行蒙古族和汉族的分治政策,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8.元朝文化:元朝受到西方的文化影响,官方汉文化消失,传入了西元文化。
三、近代史1.明朝的建立:明朝建立了从元朝统治者手中夺取了统治权。
2.明朝的政治:明朝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解决了当时严峻的国家问题。
3.明朝文化:明朝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灿烂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
4.清朝的建立:清朝入侵中国,建立了清朝,中国一度沦为清朝的附属国。
5.清朝政治:清朝政权得到加强,社会恢复了稳定。
6.近代西方的入侵: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动荡,促进了社会的变革。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通史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通史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与区别2. 古代文明的起源- 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文明 - 各文明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3. 古典文明的发展- 希腊城邦制度与希腊哲学-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兴衰- 汉朝的统一与丝绸之路的开通4. 宗教与文化的传播-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起源与扩散- 文化交流与融合,如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二、中世纪历史1. 欧洲的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教会的权力与影响-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与影响2. 亚洲的帝国与文化- 唐宋变革与科举制度- 伊斯兰帝国的扩张与文化成就- 蒙古帝国的兴起与全球影响3.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的起源、特点与代表人物 - 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与结果- 科学革命的萌芽与发展三、近现代历史1.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的开辟- 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与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全球扩张2. 民族国家的形成- 欧洲国家的统一与民族主义的兴起 - 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 亚洲、非洲国家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3. 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与后果 -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与结果4. 冷战与全球格局的变化- 冷战的起源、过程与结束- 殖民体系的解体与新国家的诞生- 全球化的发展与国际合作的加强四、当代历史1. 信息时代的来临- 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发展- 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新经济时代的特征与挑战2. 全球化与国际政治-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问题- 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3. 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多元文化的兴起与交流- 社会运动与公民权利的发展- 教育、科技与文化的创新总结高中历史课程旨在通过对古代至当代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思辨能力和全球视野。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全书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全书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与影响2. 古代文明- 古埃及的法老制度与金字塔建造- 美索不达米亚的城邦文明与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特点- 古代中国的夏、商、周三代及其制度3. 希腊与罗马- 希腊城邦制度与斯巴达、雅典的比较- 希腊哲学与文化(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兴衰- 罗马法的基本原则与影响4. 宗教与文化-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起源与发展- 宗教对古代社会的影响二、中世纪历史1. 封建社会- 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与特点- 日本封建社会与武士道精神2. 教会与王权- 教皇与国王的权力斗争-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过程与影响3. 科学与艺术- 中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代表人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三、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与影响-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与新教的产生2. 地理大发现- 探索新航路的动因与影响- 哥伦布、麦哲伦等探险家的成就3.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的主张(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启蒙运动对民主政治与科学发展的贡献4.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过程与影响- 社会结构的变化与工人运动的兴起5. 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帝国主义的扩张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四、现代历史1. 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与结果-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过程与影响2. 社会主义运动-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中国的诞生3. 冷战与后冷战时代- 冷战的形成、过程与结束- 后冷战时代的国际政治与经济格局4. 全球化与信息时代- 全球化的趋势与挑战- 信息革命与互联网的发展五、中国历史1. 古代中国- 秦朝的统一与法家思想- 汉朝的兴衰与丝绸之路的开通2. 中世纪中国- 隋唐的盛世与科举制度- 宋元明清的变迁与对外交流3. 近现代中国-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觉醒- 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与新中国的成立4.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与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六、世界历史大事记- 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与影响七、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 历史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历史思维的培养与应用- 历史考试的策略与技巧结语历史是人类文明的记忆,是理解现在与未来的钥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体:宋初效法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相互唱和的近体诗的一种诗风。
语言特点通俗易懂。
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代表人物:王禹偁、徐铉、李昉等。
晚唐体: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种诗体。
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题材狭窄。
西昆体: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
西昆体在艺术上追摹李商隐,所作之诗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
西昆体诗如同泥雕木刻之美人,只讲形式语言美,无法反映诗人真感情。
缺点:1.是个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2.是个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柳永词的特点:1.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
(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漏;柳永词中的世俗女子大胆主动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陈心中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渴望)2.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3.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
4.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5.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大胆革新,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
6.表现手法上运用铺叙和白描。
7.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自创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
8.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发展柳永对词作出的贡献3.曲折精巧的构思,表现了对多彩人生的眷恋之情和与之相伴的伤感。
试叙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出而为一大变(即柳咏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北宋词至柳永出现了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制和推动慢词艺术的发展是柳永对词特殊的贡献。
1.因柳永大量地创作慢词,宋词乃始由小令阶段渐进入慢词时期。
为长调慢曲作词,柳永属第一人,他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
2.柳永慢词多用新调,小令是为旧声(清乐)而写的,慢词是为新声(俗乐)而写的。
柳永的创体之功是基于他的创调,宋词中有100 多个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二.对题材的开拓1.他写了许多描写都市繁华生活的词,写都市风貌,都市生活风俗与反映尽享太平的市民思想为主。
如《望海潮》歌咏杭州的山水风物,反映了宋代社会太平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及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这在词的题材方面是一大开拓。
2.歌妓词,写与歌妓来往,这些词虽不乏秦楼楚馆的放荡和情欲的赤裸裸宣泄,更多带有才子佳人恋爱的情调而求灵与肉的统一。
柳永的笔下充分表现对歌女们的温柔多情的理解和大胆表现她们的情感,这种写法,开了市民文学的先声。
三.以赋为词:柳永把赋体笔法引进词里来,增加了词的叙事因素,将铺排式的叙事与白描式的写景结合起来。
如《雨霖铃》创造了情景递近的铺叙模式,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安排,传达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四.雅俗并存:1.“俗”的方面:柳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他能将有趣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一种很平民化的表述风格。
如《佳人》“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
”言情道爱,表现的很浅尽,如《小镇西》“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
”柳词的“俗”还表现在题材内容方面,他写了许多描写城市生活的词和歌妓词。
如《望海潮》等。
2.“雅”的方面:一是以赋为词,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安排,传达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二是羁旅行役词,以男性口吻写离愁,所写的辽阔的山河,多了一分自然雄浑的力量,扩大了词境的容量。
欧阳修为什么会成为领袖:●政治地位高“参知政事”是副丞相,官场中名声高,品德高尚,善于提拔人才。
●提出了一套富于调和性,包容性的文学变革主张(试问革新运动追求平淡自然流畅)●对文和道的看法合理,主张文道合一,文道并重。
儒家之道与社会现实相连。
文章必须具有文学性●写出了一批具有革新精神的文学作品苏轼诗歌的特点(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情思内蕴深厚,较强的艺术兼容性)1.以批判现实为主题,并对封建社会由来已久的弊端、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2.以极其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喻出深刻道理。
3.体现他对沉浮荣辱冷静、旷达的人生态度4.诗歌艺术技巧娴熟。
比喻生动新奇,用典稳妥精当,对仗精工活泼等。
5.诗歌风格主张兼收并蓄,刚柔并济。
(《游金山寺》清雄的风格。
描写细致,层次分明,又笔势骞腾,兴象超妙。
惆怅的心情与潇洒的风度融于一体,且流露出豪迈之气,典型地体现了苏轼的风格特征。
)苏轼在诗歌方面的成就苏轼对词的发展作出的贡献1.诗词一体的词学观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2.“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使词的美学品味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
“自成一家”内涵: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是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3.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
(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讲传统的变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男性化的豪情之词,讲传统上之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4.词中加入对人生思考。
通过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
进一步使词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题有分离走向同一。
5.扩展了词的时空场景。
进一步用词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6.“以诗为词”的手法,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
大量运用题序和典故丰富和深化了词的审美内涵,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
也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
7.拓展了词的新风格,奔放豪迈、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新风格。
黄庭坚的诗歌(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1.文人气和书卷气特别浓厚,诗中的人文意象格外密集2.诗中鲜明的艺术个性。
整个诗歌创作贯彻了求新求变的精神,创造了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黄诗不论长短,意思多层次,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黄诗运用修辞手段,善于出奇制胜;重视炼字造句,务去陈言,力撰硬语;黄诗声律奇峭,句中音节打破常规,律诗中多用拗句3.“山谷体”4.晚年诗歌特点:礽有一股兀傲之气,意境清新,语言流畅,具有平淡之美。
黄庭坚的诗论:一.主张诗歌要有所寄托,要批判现实。
二.认同“文以载道”的观点三.强调诗歌应抒写性情,应以道德修养为其根本四.反对讪谤怒骂黄庭坚的诗歌艺术主张:主张循序渐进:第一步要多读前人的作品,从中汲取艺术营养,力求熟练地掌握炼字、造句、谋篇等写技巧。
第二步再力求打破技巧的束缚而进入“不烦绳削而自合”的境界,并争取超越前人而自成一家。
江西诗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李清照词1.“别是一家”的词论。
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
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2.在创作上,生动展示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
3.清丽自然的语言和优雅淡美的意境。
运用大自然景色表达内心情感。
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1.语言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
(绿肥红瘦。
人比黄花瘦)2.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试叙“易安体”的艺术特点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
二.“易安体”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
三.“易安体”倜傥有丈夫气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
她以女性的身份真挚大胆地表现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丰富生动地抒写自我的情感世界,不仅比“男子作闺音”更为真切自然,而且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格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陆游诗歌的特点和成就1.抗敌复国为主题。
更多是自抒报国壮志和忧国深思的作品。
2.以生活情景为诗歌题材,体现闲情逸趣。
3.年轻时有过一段不幸的爱情生活,也有一些苦闷爱情诗。
4.诗风雄浑豪健,气势奔放,境界壮阔。
兼李白豪放飘逸与杜甫沉郁顿挫为一炉,而又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
(陆游性格豪放,胸怀壮志)5.陆游最擅长的诗体是七言诗。
其中七律对仗工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至雕琢;七绝笔致流转,情韵深长。
6.善于凭借幻境、梦境来表达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7.缺点:有些诗字句诗意重复出现,成就:1.继承爱国主题的同时,把这种传统高扬道前无古人的高度。
2.七律对仗工整杨万里杨万里的诗兴是在自然风物和日常生活的情趣上面。
杨万里是位理学家,理学思想增进了他对平凡事物中蕴含的哲理的思考,使诗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富于情理。
诚斋体:1.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2.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身在客观事物上;要素之二是杨万里作诗想象奇特,用浅近明白语言和和流畅直致的章法,近于口语。
(丰富新颖的想象;自然活泼的语言)范成大:由于是地方官,周知四方风土人情,诗中反映的生活面比较广阔。
范成大诗的语言自然清新,风格温润委婉,只有少数作品风格峭拔范成大诗中价值最高的是使金诗和田园诗:范成大成奉命使金,致使他描写中原的诗由于他亲临其境过,感触深刻,描写格外真切,在当时的爱国主题的诗歌中独树一帜。
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这组诗最为著名。
共60首七言绝句,每12首为一组,分咏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的田园生活范成大成功地实现了对传统题材的改造,是田园诗成为名副其实的反映农村生活之诗。
中兴四大家辛弃疾对词境的拓展1.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
辛词注重从人物的行为活动中展现抒情人物的心态感情和个性形象。
2.对词的心灵世界的拓展。
深度开掘出词体利用表现复杂心态的潜在功能。
3.用剪影式的手法、平常清新的语言素描出一幅幅平凡而又新鲜的乡村风景画和人物速写图,表现了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
这是对词境另一层面的拓展。
辛词的艺术成就1.意象的转换:抒情意象的军事化。
2.“以文为词”更新了词的表现手法,用经用史空前地扩大丰富了词的语汇。
3.风格多样:刚柔并济和亦庄亦谐。
辛派词人辛派词人,是指南宋时期,受辛弃疾的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诗词流派,其成员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
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豪放词风,意象宏大肆意、风格雄豪悲壮、意境慷慨激昂,以抗敌爱国、感抚时事为主要创作内容,使词更进一步散文化、议论化,但不如辛词蕴藉。
永嘉四灵:大约在宋光宗绍熙年间,永嘉地区四位诗人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
元杂剧的体制特点:(一)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有的再加一个“楔子”;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
(二)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下的一套曲词演唱,不相重复,而且一韵到底。
(三)演员角色可分末、旦、净三类。
末分正末、副末、外末、小末等;旦分正旦、副旦、贴旦、搽旦、小旦等。
(四)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
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元杂剧的剧本构成唱:按一定的宫调和曲牌写成的,是剧本的主要成分,剧作家要精通音乐和声腔;白:唱词中穿插的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