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与高血压间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运动对血压的影响实验报告

运动对血压的影响实验报告

运动对血压的影响实验报告运动对血压的影响实验报告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为了探究运动对血压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以期找到一种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方法来降低血压。

实验设计:我们招募了30名健康的年轻人作为实验对象,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运动组和对照组。

运动组的参与者每周进行三次为期60分钟的有氧运动,包括慢跑、游泳和骑自行车等。

对照组的参与者则保持正常的生活方式,不进行额外的运动。

实验过程: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对所有参与者进行了详细的健康检查,包括测量血压、脉搏和体重等指标。

然后,运动组的参与者按照预定计划进行了8周的运动训练,每周三次,每次60分钟。

对照组的参与者则继续保持正常的生活方式,不进行额外的运动。

实验结果:经过8周的实验,我们重新测量了所有参与者的血压和其他相关指标。

结果显示,运动组的参与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而对照组的参与者的血压没有明显变化。

具体来说,运动组的平均收缩压从实验前的130 mmHg降至115 mmHg,平均舒张压从实验前的85 mmHg降至75 mmHg。

而对照组的血压变化不大。

讨论:通过这项实验,我们得出了运动对血压有明显影响的结论。

运动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压,特别是收缩压和舒张压。

这是因为运动可以增加心脏的泵血能力,改善血管的弹性,并促进血液循环。

此外,运动还可以帮助减轻体重、降低血脂和改善心血管健康,从而进一步降低血压。

结论:在这项实验中,我们证实了运动对血压的积极影响。

因此,我们建议人们每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以维持健康的血压水平。

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的人群,运动也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与药物治疗相结合,以更好地控制血压。

总结:通过这项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运动对血压的影响。

这项研究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且无副作用的方法来降低血压。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这项实验的局限性,例如样本量较小、实验时间较短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规模、延长实验时间,以获得更加准确和全面的结果。

公卫执业医师-93-2_真题-无答案

公卫执业医师-93-2_真题-无答案

公卫执业医师-93-2(总分50,考试时间90分钟)A1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 某病的续发率是指A.(接触者中发病人数/接触者总人数)×100%B.(同等身份的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同等身份人数)×100%C.(一个潜伏期内接触者中的发病人数/易感接触者总人数)×100%D.(一个潜伏期内接触者中的患病人数/易感接触者总人数)×100%E.(接触者中的患病人数/接触者总人数)×100%2. 在分析流行病学研究中,下列哪项是暴露的最确切含义A.暴露是指一个发病因素B.暴露是指多个危险因素C.暴露是指研究对象具有某种疑为与患病与否可能有关的特征或曾受到某种疑为与患病与否可能有关的因子的影响D.暴露是指接触了危险因素E.暴露是指感染了病原体3. 为了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情况,开展普查工作最适合于A.患病率高的疾病B.患病率低的疾病C.不易发现的隐性疾病D.病死率较高的疾病E.检查方法操作技术复杂的病种4. 下列哪一个不是流行病学的特征A.预防为主 B.治疗为主C.对比 D.概率论E.以分布为起点5. 对暴发性肝炎评价临床抢救效果时最恰当的指标应是A.死亡率 B.发病率C.患病率 D.病死率E.罹患率6. 发病率通常不用来表示A.病程短的急性病的调查B.各种疾病的暴发调查C.各种疾病流行时的调查D.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调查E.突发卫生事件时的疾病调查7. 一项食盐量与高血压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经分析后获如下数据:X2= 12.26,P=0.01,OR=3.4,正确的研究结论是A.高盐组患高血压病可能性明显大于低盐组B.高盐组高血压痛患病率明显大于低盐组C.高盐组患高血压病可能性明显小于低盐组D.高盐组高血压病发病率明显大于低盐组E.低盐组高血压病发病率明显大于高盐组8. OR值是哪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评价暴露与疾病关系的指标A.临床试验B.回顾性队列研究C.病例对照研究D.前瞻性队列研究E.社区试验9. 下列哪种联系是病因研究所寻找的A.统计学联系 B.虚假联系C.间接联系 D.直接联系E.因果联系10. 关于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灵敏度愈高,误诊率愈低B.灵敏度愈高,漏诊率愈低C.特异度愈高,漏诊率愈低D.特异度愈高,误诊率愈高E.灵敏度愈高,预测值愈高11. 患病率通常用来表示A.病程短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B.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C.病程短的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D.暴发疾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E.流行疾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12. 为提高筛检试验的灵敏度,对几个独立试验可以A.串联使用B.并联使用C.先串联后并联使用D.要求每个试验的假阳性率低E.要求每个试验的特异度低13. 对于一种严重的致死性疾病,在评价某种新的疗法的效果时,最恰当的指标是A.发病率 B.患病率C.病死率 D.死亡率E.罹患率14. 评价疫苗接种效果的主要内容为A.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B.接种的安全性C.接种的临床效果D.接种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E.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和免疫学效果15. 灵敏度是指A.试验检出阴性的人数占无病者总数的比例B.试验检出阳性的人数占有病者总数的比例C.筛检阴性者中真正成为非病人的可能性D.筛检方法能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地判为阳性的能力E.试验检出阳性的人数占无病者总数的比例16. 在筛检实验中,漏诊率又称为A.假阳性率 B.假阴性率C.阳性预测值 D.阴性预测值E.约登指数17. 病例对照研究的性质是A.回顾性研究 B.前瞻性研究C.描述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E.干预性研究18. 下列有关现代流行病学叙述正确的是A.流行病学的研究范畴是疾病B.流行病学研究的角度是个人或人群C.流行病学从疾病或健康事件的分布出发D.流行病学用观察的研究方法揭示健康事件的人群特征E.流行病学是一门控制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科学19. 为研究肺癌的病因,将肺癌病例与非肺癌对照按年龄、性别、职业进行配比,然后对两组观察对象的吸烟情况进行调查,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研究A.描述性研究 B.现况研究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E.实验研究20. 病因研究中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以下哪条不正确A.验证法 B.求同法C.求异法 D.排除法E.共变法21. 罹患率适用于A.慢性病B.疾病的长期流行C.较小范围或短期流行D.某病的隐性感染E.以上都不对22. 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A.传染源、宿主、传播途径B.传染源、传播途径、机体C.传染源、传播途径、环境D.传染源、传播途径、自然环境E.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23. 发病率与患病率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因而常易混淆,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A.两者均为测量疾病频率的指标B.计算患病率时,其分子应为某特定时期或特定时点内患有某病的所有患者 C.计算患病率时,其分子不应包括在研究期间或时点之前已经发病的病例 D.发病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的发生频率E.计算发病率和患病率时,选择公倍数K值的原则相同24.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可分为A.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理论性研究和预防性研究B.描述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和临床试验C.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D.现况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干预实验E.横断面研究、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和实验性研究25. 病例对照研究之所以需要对照是因为A.某些研究因素在两组可比B.可追踪观察以确定是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C.可增加样本量,以达到统计学要求D.可以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某因素暴露率的差别,从而有助于进一步研究 E.以对照组的暴露作为人群暴露的估计26. 队列研究属于A.实验性研究 B.描述性研究C.分析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E.相关性研究27. 流行病学三角模型包含的三大因素是A.宿主、环境和遗传B.机体、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C.病因、宿主和环境D.遗传、宿主和环境E.患者、家属和社会28. 现况调查对象的选择原则是A.从人群中选择有某病与无某病者B.从人群中选择暴露与非暴露某因素者C.从医院和人群中随机抽样选择患某病的人D.从人群中随机抽样选择部分人群E.从人群中随机抽样选择部分健康人群29. 使用一种新疗法可使某病的康复人数增加,则会发生A.该病的发病率减少B.该病的发病率增加C.该病的患病率减少D.该病的患病率增加E.只减少发病率不减少患病率30. 对于共源性暴发A.不能用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B.从流行曲线的尾部向前倒推二个常见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C.可从流行曲线的前部向前倒推一个最长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D.可从发病高峰倒推一个常见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E.从发病高峰倒推一个最短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31. 在那种情况下,某病的患病率与发病率比值将增大A.病死率高 B.该病病程短C.该病病程长 D.暴露时间长E.该病发病率高32. 某病的流行曲线只有一个高峰,所有病例都集中在该病常见潜伏期这个时间段内,则可断定此暴发为A.连续传播性流行 B.同源暴发C.混合型暴发 D.多次暴露E.持续暴露33. 在判断因果联系的标准中,存在剂量一反应关系表明A.联系的强度不明显B.随着暴露剂量增加(或降低),联系强度也随之增大(或降低)C.疾病的患病率高D.疾病的发病率高E.因果之间的联系存在许多偏倚34.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特征是A.群体特征B.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C.对比的特征D.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特征E.社会医学和预防为主的特征35. 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对象应当是A.病例组选择怀疑患某种疾病的人,对照组选择未患该种疾病的人B.病例组为确定患某种疾病的人,对照组为怀疑患该种疾病的人C.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未确定患某种疾病D.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是患某种疾病的人E.病例组应是确定患某种疾病的人,对照组是不患该种疾病的人36. 直接影响筛检试验阳性预测值的是A.发病率 B.患病率C.死亡率 D.生存率E.罹患率37. 关于病因观,错误的是A.传染病的病因是单一的B.病因来源于环境和宿主C.流行病学三角模型包括病因、宿主和环境D.病因网络模型有利于病因探索E.有果必有因38. 2002年11月至2003年6月初,我国发生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流行,SARS病死率是根据以下哪些数据计算出的A.全部患病者中死亡病例数占总人口的比例B.患该病的死亡者占同期暴露人口数C.全部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D.全部确诊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E.该病的全部死亡病例占该期的平均人口数的比例39.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过头会造成A.降低研究效率B.提高研究效率C.对研究效率无影响D.无法估算暴露因素的作用E.高估暴露因素的作用40. 流行病学中的偏倚可以分为A.住院偏倚、测量偏倚、混杂偏倚B.住院偏倚、测量偏倚、信息偏倚C.选择偏倚、混杂偏倚、信息偏倚D.测量偏倚、混杂偏倚、回忆偏倚E.混杂偏倚、住院偏倚、回忆偏倚41. 因果推断中的必要条件A.因先于果B.关联强度大C.关联可重复出现D.存在剂量反应关系E.病因和疾病分布一致42. 下列哪种疾病适合做大规模的筛检A.原位子宫颈癌B.乙型肝炎感染C.艾滋病D.流行性感冒E.麻疹43. 罹患率的计算公式是A.(观察期间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B.(一年内新发病例数/同年暴露人口数)×100%C.(观察期间新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D.(观察期间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00%E.(观察期间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0%44. 在大于70岁的人中,虽然冠心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加大而增高,但该病的患病率下降,这种现象的最好解释是A.大于70岁的冠心病患者病程较短B.大于70岁的冠心病患者病程较长C.大于70岁的冠心病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措施D.大于70岁的冠心病的病死率降低E.大于70岁的冠心病的发病减少A2型题每一道考题是以一个小案例出现的,其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流行病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观点是什么?答案:群体的观点2.疫情统计图运用的是哪种流行病学方法?答案:描述性流行病学3.流行病学最鲜活的实践性特征是答案:预防为主4.流行病学区别于其他医学学科最重要的特色是答案:群体的观点5.流行病学在疫情控制中主要任务为寻找传染源,发现传播途径,发现原始宿主,中间宿主,对病人和疑似病人来进行隔离,同时保护健康人群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对于“流行病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答案:流行病学研究主要是对传染病研究2.关于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最大区别是答案: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3.在流行病学中,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是答案:疾病,伤害,健康4.在流行病学中,研究方法分为答案:实验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5.在国内外,现在广泛接受的流行病学定义是答案: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6.下列关于流行病学研究的选项,哪项是正确的?答案: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7.关于循证医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答案:循证医学实践将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因此惟一强调的是证据8.循证医学就是答案:最佳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价值的有机结合第二章测试1.疾病的三间分布是答案:时间、地区、人群2.表示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是答案: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3.对疾病进行时间、人群和地区分布的综合描述,最典型的研究方法是答案:移民流行病学4.甲乙两地年龄标化死亡率相等,而甲地粗死亡率低,原因是答案:甲地老年人比重低于乙地5.为了正确反映慢性疾病各年龄死亡趋势,可用答案:出生队列分析6.平均人口数的计算方法是答案:(期初人口数+期末人口数)/27.满足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的条件是答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和病程都相当稳定8.下列哪项关于病死率的论述是正确的答案:其余选项都正确9.下列哪个因素对传染病年龄分布影响最大答案:免疫水平的高低10.研究一种传染病在一个家庭或集体宿舍内的传染力的大小时,使用的指标是答案:续发率11.下列哪条不是续发率的用途?答案:病因不明疾病的病因调查12.出生队列研究是答案: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视为一个队列13.周期性的正确解释是答案:疾病依规律性的时间间隔发生流行14.伤残调整寿命年是指答案: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15.描述人群的疾病发病状况的指标有答案:患病率;发病率;感染率;续发率16.疾病的时间分布变化形式可分为答案:短期波动;季节性;长期趋势;周期性17.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有答案:掌握疾病流行规律和特点;获得与病因假设有关的资料;获得与流行因素有关的资料;可为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信息18.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包括答案:外来的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且发病率与当地居民相似;迁出该地区的居民,该病的发病率下降;该病在当地居民中发病率均高,且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也可发生类似疾病;在其他地区的人群该病发病率低,甚至不发病第三章测试1.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为答案: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2.病因网络模型的主要优点是答案:涉及的因素清晰具体且系统性强3.病因研究的主要推理方法包括答案:假设演绎法和Mill准则4.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成立,则答案:假设可能成立5.不同国家的学者在不同时间对本国人群作研究,均得出高盐饮食引起高血压,由此支持高盐饮食是影响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这一推理运用了判定标准中的答案:关联的可重复性6.幽门螺杆菌结合部位在胃窦细胞,它可随胃窦细胞进入十二脂肠引起炎症、削弱粘膜,使其易于遭受酸的损伤,由此支持幽门螺杆菌是十二批肠溃疡的发病原因,这一推理运用了因果判断标准中的答案:关联的合理性7.如发现非乙肝病毒感染者不发生肝癌,则支持乙肝病毒是发生肝癌的影响因素,这一推理运用的是答案:同异并用法8.流行病学三角包含的因素是答案:宿主、环境和病因9.因调查对象有意掩盖某些信息而导致的偏倚为答案:报告偏倚10.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说的三类偏倚指的是答案: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11.设某研究因素为E,所研究的疾病为D,某外来因素为F,F和E与D之间分别存在独立的关联,E与D之间存在一般相关关系,该外来因素引起的偏倚为答案:混杂偏倚12.对于选择偏倚的控制原则有答案:尽量取得研究对象的合作,提高应答率;采用多种对照;严格选入标准l准则包括答案:求异法;排除法求同法;同异共用法;共变法14.因果推断的Hill标准包括答案:剂量-反应关系;关联的合理性;关联的时序性;关联的强度;关联的特异性第四章测试1.普查妇女乳腺癌时测量乳腺结节的频率指标应选用答案:患病率2.关于描述性研究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答案:现况调查可描述疾病的分布特点,其结果可提供某病的病因线索3.关于现况调查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答案:单纯随机抽样所得代表性最好4.适用于抽样调查的情况是答案:欲知道某地一定时间内某病的患病情况5.随机抽样的目的是答案:减少样本的偏性6.生态学研究中严重影响研究结果真实性的问题是答案:生态学谬误偏倚7.以下关于描述性研究错误的是答案:设置对照8.流行病学主要的研究方法中不包括下列哪一种?答案:个例分析9.下列哪种研究方法不属于描述性研究答案:病例-对照研究10.随机抽样方法不包括答案:便利抽样11.研究某种药物对某病的治疗效果时,试验对象应该是答案:患病人群中有代表性的样本12.拟调查某地人群高血压的现患率,可采用何种研究方法答案:现况研究13.下列哪项不是抽样调查的优点答案:适宜于少见病的研究14.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是答案:抽样必须随机化;样本必须足够大第五章测试1.队列研究最大的优点是答案:验证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联能力较强2.分层分析常用于控制什么偏倚答案:混杂偏倚3.队列研究的研究对象应选择答案:在非病例中选择有、无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两个组4.评估某研究因素与某疾病之间的关联强度的最好衡量指标是答案:相对危险度5.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相比较,下列哪项特点不正确答案:二者均可以计算发病密度6.开展队列研究时,下列哪项不应作为队列人群的选择条件答案:年龄较大者7.队列研究在资料收集过程中易出现的偏倚答案:失访偏倚8.下列哪一项是队列研究的缺点答案:不适用于少见病的病因研究9.队列研究属于哪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答案:分析流行病学10.队列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答案:观察并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情况及其差别,检验病因假说11.相对危险度是指答案: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12.一项膀胱癌与吸烟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发现男性吸烟者膀胱癌发病率48.0/10万,不吸烟者为25.4/10万,其相对危险度为答案:1.8913.下列哪种方法最能降低队列研究中因失访所致的选择偏倚答案:对失访与未失访者的特征做比较分析,并尽可能从各种途径了解失访与未失访者的结局并比较14.队列研究的质量控制措施一般应包括答案:制定详细的调查员手册,并严格执行;选择严谨、科学、诚实、可靠的调查员;对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15.关于队列研究中的失访,说法正确的是答案:应尽可能调查和记录研究对象失访的原因;应尽可能减少失访;应设法估计失访可能导致的影响的大小16.有关混杂偏倚的控制,说法正确的是答案:在设计时,应尽可能将主要的混杂因素进行配比;在设计时,即可对两组研究对象的选择做某些限制,以保证两组样本的同质性;分层分析是分析和控制混杂的最好方法;标准化法可用来控制混杂17.关于前瞻性和回顾性队列研究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答案:回顾性队列研究的观察方向是从“因”到“果”;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观察方向是从“因”到“果”18.队列研究中有关暴露的叙述正确的是答案: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指具有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第六章测试1.以下哪项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特点答案:可通过两组间发病率的比值计算OR值2.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下列那种人不能作为肺癌病人的对照答案:肺结核病人3.某人研究新生儿湿疹的病因,选择200例确诊的新生儿湿疹病例,和同期同医院确诊的没有湿疹的新生儿200例,然后调查产妇的分娩卡片,了解产前及产时各种暴露情况。

运动与高血压

运动与高血压

运动与高血压有氧运动作为高血压的辅助治疗方式已被医学界采用多年,其效果也得到了较多的证实。

而最近运动医学界正在开展有关间歇训练法与心血管疾病和健康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笔者将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

1 运动训练对血压的影响1.1 有氧耐力运动对血压的影响有氧运动能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这方面的研究大多数采用有大量肌群参与的长时间的动力性运动,如健走、慢跑、游泳、舞蹈、自行车以及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如气功、太极拳、太极剑等[1]。

有学者研究表明,I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3个月后,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下降(P<0.05),同时躯体症状明显改善(P<0.05)[2]。

朱立新[3]通过对55例青年高血压患者采用有氧运动并且运动强度达到靶心率(次/min)=170(180)-年龄(岁)、每周运动5次、每次持续30min,研究表明对青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有计划的运动干预,在降低血压、提高血压控制率、改善自身健康状况方面有明显效果。

李宁榕等[4]通过对55例轻中度EH患者进行12周有氧运动干预研究发现有氧运动有益于降压、提高生活质量。

何友平、柴凤云等[5-6]研究表明太极拳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有明显的降低血压作用,太极拳的运动特性对大脑皮层以良好的刺激,调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能力,提高血浆一氧化氮浓度,促进一氧化氮的合成与释放,增加血液循环系统功能[7]。

研究人员观察骑车,健走,太极,游泳等项目对血压的影响,发现这些项目的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人群和正常人的血压都有良好影响[8]。

1.2 间歇运动对血压的影响“间歇训练法”即:间歇运动,是20世纪40年代,德国人Gaish在Pirca的理论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

这种练习方法一直被用来锻炼运动员的心血管功能及其机体的耐酸能力,刘向辉等[9]研究认为长期的间歇运动可诱导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垂体中叶素及其受体系统的高水平表达,很可能是高血压降血压效应的重要的调控机制之一。

科学的体育运动对高血压影响的研究

科学的体育运动对高血压影响的研究
血 压分类 正常 收缩 压 ( 压 ) 上 <l0 mHg 2m 舒 张压 ( 压 ) 下 及<0 8 mmHg
练功两周左右后见效 。
2 太极拳 :适用于各期高血压患者。太极拳对 防治高血 .
压有显 著作用 。据北 京地区调查 ,长期练 习太极拳 的 5 -9 O8 岁老人 ,其血压平 均值为 1418 . 3 ./08毫米汞 柱。明显低于 同 年龄组 的普通老人 ( 5 . 8 . 145 27毫米汞柱 ) / 。 高血压者打太极拳有三大好处 :
第一 ,太极拳动 作柔和 ,全身肌 肉放 松能使 血管放松 , 促 进血压下降。 运动 疗法 降低 血压 的作 用机 理 第 二 ,打太极拳时用意念 引导 动作 ,思 想集 中 ,心境 宁 ()长期 神经过度 紧张或情绪激 动 ,导致支 配心血管 系 静 , 1 有助于消除精神紧张 因素对人体 的刺激 , 有利血 压下 降。 统 的中枢神经调 节发生问题而发生高血压病 。坚持运动 ,可 第 三 ,太极拳包含着平衡性与协调性 的动作 , 助于改 有 调整大脑皮层 的兴奋 与抑 制过程及 改善机体主要系统 的神经 善 高血 压患者动作的平衡性和协调性 。太极拳种类繁 多 ,有 调节功能 ,使高血压病患 者情 绪安 定 ,心情舒畅 ,使工作和 繁有简 ,可根据 每人状况 自己选择 。 生 活中的紧张、焦虑 和激 动得 以缓解 ,使全身处于紧张状态 3 .步行 :步行可按每分钟 7 0~9 0步开始 ,约每小时步 的小动脉得 以舒张 ,从而促使血压下降 。 行 3 4 m 的速度 ,持续 l k 0分钟 。主要适用 于无运 动习惯 () 2 长期 坚持运动疗法 的高血压 患者 ,通过全身 肌 肉运 的高血 压病 患者作为一种适应性锻炼过程 。以后可逐渐加快 动 ,可使肌 肉血管纤维逐渐增大增粗 , 冠状 动脉 的侧 枝血管 步速或在坡地上行走 。国内应用医疗步行 ( 平地行走加上下 增多 ,血流量增加 ,管腔增大 ,管壁 弹性增 强 ,降低 毛细血 小 山坡 )治疗高血压取得较好疗效 。 管 、微动脉及小动脉 的张力 ,调节血液循环 ,这 些改变均有 其方法举例如下 : 利于血压下降 ;运动还能产生某些化学 物质 ,能促使 血管扩 ( ) 10m 平路 。 1m n 1: 60 用 5 i 走完 80 中途休息 3 n 0m, mi; 张 ,血液循 环加快 ,并 有利于血 液中胆 固醇等物质 的清除 , ( ) 20m平路 , 1mn 2 : 00 用 8 i走完 10m, 00 中途休息 3~ m n; 使血管保持应有的弹性 ,因此可有效延缓和治疗动脉硬化 的 5 i 发生和发展 ,防止 高血压病 的加重 。 ( ) 2 0 m路程 ,中有两段各长 10 斜 度 5~ l 3 : 00 0 m, O度 ( )长期 坚持运动可调整 自主神经功能 ,降低交感神 经 的短坡 ,用 2 3 0~2 分钟步行 10m,休息 3—5 5 00 分钟 ,继 的兴奋性 ,改善血管的反应性 ,引起外周血管的扩张 和血压 续用 7~8 钟 , 分 走完 50 0m平路 , 息 3 休 分钟然后用 2 0~ 下降。减 轻应 激反应 ,稳定情绪 ,抑制心身紧张 ,消 除焦虑 3 0分钟上 山,中间可适 当休息 。 山后体息 5~ 1 上 0分钟 , 然

中老年人不同运动强度体育活动水平与血压的关系

中老年人不同运动强度体育活动水平与血压的关系
现代康复 !""# 年 #! 月 第 $ 卷 第 #! 期 %& ’()* +( ,-./0/1- 1/& *2 3(4 (5.( ) !""#2 6&0 7 $2 8&7 #!
中老年人不同运动强度体育活动水平与血压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系
·!9 · ·论著·
廖八根 #,熊 锡 !,罗兴华 (# #7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广东 广州 $#""9@;!7 广州市东山区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P)(BB/&* -*-0JB/B B,&M(’ 1,-1 <= M-B )(0-1(’ 1& 5/’’0( &) -.&N( /*1(*B/1J -41/N/1J 2 -*’ <= -0B& 1& 0&M() /*1(*B/1J -41/N/1J7 <’(/#3)&’(
,/P,() /*1(*B/1J -41/N/1J 2 0&M() <=7
!7 A 不同运动强度水平与血压 TL(-)5-* 相关分析:T<= 与 RZ‘
F、%RF、%ZF 相关系数及 A 值分别为 C "7 #!2 "7 !#;"7 !"2 "7 "$E
C "7 !>2 "7 "!。3<= 与 RZF、%RF、%ZF 分别为 C "7 !"2 "7 ">E C
"7 #>2 "7 #@E C "7 !?2 "7 "#。考虑部分人有不同强度活动水平,用倒 退法多元回归分析(分别以 T<=、3<=、为应变量,皆以 RZF、%RF、

运动强度与成人高血压患者C反应蛋白的关系

运动强度与成人高血压患者C反应蛋白的关系

论著·临床辅助检查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34卷第14期原发性高血压的进程是一种炎性反应性疾病的过程;C 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参与炎症的重要急性期蛋白,在炎症与高血压的关联中研究最多,大量研究结果支持hs-CRP 是高血压的独立预测因子[1,2];同时充分肯定运动明显降低血清超敏hs-CRP 水平及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给高血压个体带来益处[3]。

本研究探讨运动强度与成人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 浓度的关系,为运动强度的制定提供试验依据。

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成人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年龄20~60周岁,且用药后血压控制在<140/90mmHg;②县城所在地、乐里镇辖区内居民;③入选前,试验对象运动量未达到中小运动量标准(每天运动<30min,每次运动心率的提高很少>20%)[4];④主观上自愿接受试验规定的运动强度。

排除标准:①运动高血压;②肝、肾功能不全;③慢性炎症和免疫功能低下;④不能耐受试验规定运动量的其他疾病;⑤自动退出试验的其他情况。

共选入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其中男47例,女25例。

方法:第1年中小运动量,每周从事轻到中等强度运动≥2.5h,运动的标准是锻炼时心跳加速,心率增加>20%并可能出汗,但运动时心率应在<70%最大心率(210-年龄),以患者能耐受且不感到疲劳为宜[4]。

试验前测量血清hs-CRP 浓度,以后第3个月、第6个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8.14.073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

合同号:Z2016002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强度与成人高血压患者血清C 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年龄20~60周岁,且用药后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平时运动未达中小运动量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2例,试验前测量血清hs-CRP 浓度。

不同运动强度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比较

不同运动强度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比较

不同运动强度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比较在运动方面,人们经常听到高血压患者需要进行适量的运动来控制血压。

然而,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运动强度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是不同的。

本文将就不同运动强度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进行比较。

1. 低强度运动低强度运动是指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相对较低的一类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等。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低强度运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低强度运动不会过度激活心血管系统,可以保持血压的稳定。

同时,低强度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锻炼作用,可以增加心脏的泵血能力,改善心血管功能。

此外,低强度运动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

2. 中等强度运动中等强度运动是指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适中的一类运动,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等。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中等强度运动也是一种较为合适的选择。

中等强度运动能够增加心脏输出量,提高心肺功能。

此外,中等强度运动还可以减轻体重、降低血脂、改善脂代谢,从而降低血压。

但是,高血压患者在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需注意呼吸平稳,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升高。

3. 高强度运动高强度运动是指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较大、强度较高的一类运动,如慢跑、游泳、跳高等。

高强度运动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高强度运动会明显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荷,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尤其是容易引发运动性高血压。

因此,高血压患者在选择高强度运动时需要谨慎,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总结起来,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低强度和中等强度的运动更适宜。

这两种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刺激较小,可以起到锻炼和改善心血管功能的作用。

然而,在进行任何运动前,高血压患者应咨询医生的建议,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

此外,适量的运动配合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控,对于控制高血压病情有着积极的影响。

总之,不同运动强度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是有差异的。

低强度和中等强度运动对于控制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是有益的选择,而高强度运动需要慎重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HOU Yu n—p i n g , MENG Q i a n g , L I U S u—c h u n, CO NG B i n

Z i b o C e n t e r f o r D i s e a s e C o n t r o l 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 , Z i b o , S h a n d o n g 2 5 5 0 2 6 , C h i n a
素l o g i s t i c回 归 分 析 显示 , 体育锻炼与高血压病存在负相关 ( O R=0 . 8 6 , 9 5 %C I : 0 . 6 8— 0 . 9 7 ) 。 限制 性 立 方 样 条 模 型 分 析显示 , 每 周 锻 炼 次 数 及 每 次 锻 炼 时 间均 与 高 血 压 病 之 间 呈 非 线 性 剂 量 一反 应 关 系 ( 非 线性检验 , P<0 . 0 5 ) 。 结 论
随着 体 育 锻 炼 频 率 和 时 间 的增 加 , 高 血 压 发 病 风 险 逐 渐 降低 。
关键词 : 体育锻炼 ; 高 血压 ; 限 制 性 立 方 样 条
中图分类号 : R 1 8 1 . 3 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8 5 0 7 ( 2 0 1 6 ) 2 1 —3 9 3 6— 0 4
周云平, 孟强, 刘素春 , 丛斌
淄博 市 疾 病 预 防控 制 中心 地 方 病 慢 性 病 防 制 所 , 山 东 淄博 2 5 5 0 2 6
摘要 : 目的
探 讨 体 育 锻炼 强度 与 高 血 压 之 间 的剂 量 一反 应 关 系 。 方 法 采 用 多 阶 段 分 层 随 机 整 群 抽 样 的方 法 , 于
As s o c i a t i o n be t we e n p hy s i c a l a c t i v i t y a nd hy p e r t e ns i o n: a d o s e— — r e s po n s e a na l y s i s
2 0 1 4年 3至 6月 , 在淄博市张店区 l 8— 6 9岁 人 群 进 行 问 卷 调 查 和 体 格 测 量 。采 用 l o g i s t i c回 归 模 型 和 限 制 性 立 方 样 条 模型 , 分 析 体 育 锻 炼 频 率 和 时 间 与 高 血 压 的 剂 量 反 应 关 系 。结 果 单 因素 分 析 结 果 显 示 , 参 加 体 育 锻 炼 与 高 血 压 之 问 存在相关关系 ( O R= 0 . 6 7 , 9 5 %C / : 0 . 5 5— 0 . 8 3 ) ; 调整年 龄、 性别 、 婚姻 状况 、 教 育水 平 、 吸烟 、 饮酒及 体质指数 后 , 多 因
J un e 2 01 4 wi t h c l u s t e r s a mpl i ng me t h od i n Zi b o,Ch i na .Ea c h pa r t i c i p a n t r e c e i v e d a f a c e— t o— f a c e i n t e r v i e w wi t h t he s t a nd a r d i z e d q ue s t i o n na i r e a n d p h y s i c a l e x a mi n a t i o n. Lo g i s t i c r e g r e s s i o n mo d e l r e s t ic r t e d c u bi c s pl i n e wa s e mp l o y e d t o e s t i ma t e t h e do s e—r e s po n s e r e l a t i o n o f ph y s i c a l a c t i v i t y t o t he r i s k o f h y p e r t e ns i o n .R e s ul t s Un i v a r i a t e l o g i s t i c r e g r e s s i o n a n a l ys i s
A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T o e s t i ma t e t h e d o s e— r e s p o n s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p h y s i c a l a c t i v i t y a n d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b a s e d o n r e s t r i c t e d c u b i c s p l i n e me t h o d . Me t h o d s U n d e r mu l t i s t a g e r a n d o m s a mp l i n g , s u b j e c t s w e r e r a n d o ml y s e l e c t e d f r o m Ma r c h t o

3 9 3 6・
现 代 预 防 医学 2 0 1 6年 第 4 3 卷第 2 1期 Mo d e r n P r e v e n t i v e Me d i c i n e , 2 0 1 6 , V o 1 . 4 3 , N O . 2 1
健康与社会行为 ・
体 育 锻 炼 与 高血 压 间关 联 强 度 的 剂 量 一反 应 关 系研 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