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按朝代整理)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历史年表朝代顺序

中国古代历史年表朝代顺序

中国古代历史年表朝代顺序中国古代历史朝代顺序如下(从最早到最近):1.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2.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3. 周朝-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东周-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4.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5. 汉朝-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注:此处应为公元前206年灭秦后刘邦称帝,公元前202年开始西汉纪元)-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王莽篡位建立的短命王朝)-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6. 三国时期- 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蜀(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吴(公元229年—公元280年)7. 晋朝-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8.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括南朝宋、齐、梁、陈和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9.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10.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11.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60年)12. 宋朝-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13. 辽朝(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14. 金朝(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15.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16.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17. 清朝(公元1616年—公元1912年)以上是中国古代至近现代主要朝代的更迭顺序,供参考。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年表(完整版)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年表(完整版)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年表(完整版)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

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采取封建制的政权。

公元前770年,西周灭亡,东周开始,成为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秦始皇被称为“中国第一位君主”。

公元前206年,西汉建立,持续四个多世纪。

公元9年,王莽篡位,新莽开始,但不久后被起义军推翻。

公元25年,东汉恢复,持续到220年。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标志着东汉末年的混乱局势。

公元220年,三国时代开始,分为魏、蜀、吴三个国家。

公元280年,西晋统一中国,持续约50年。

公元317年,东晋建立,标志着南北朝时期的开始。

公元420年,南朝宋建立,为南朝时期的第一个朝代。

公元439年,南朝齐建立,成为南朝时期的重要朝代之一。

公元479年,南朝梁建立,南朝时期的鼎盛时期之一。

公元502年,南朝陈建立,是南朝时期最后一个朝代。

公元550年,南朝陈被北朝陈灭亡,南朝时期结束。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结束南北朝时期,恢复中国的统一。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大、最繁荣的朝代之一。

公元907年,后梁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南宋也在其后期建立,统治中国长达319年。

公元1271年,元朝建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公元1644年,清朝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国。

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伴随着辛亥革命的成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以上是中国历史朝代的顺序表和年表,从夏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经众多朝代的兴衰更迭。

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特征,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历史朝代的顺序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每个朝代的起承转合,掌握历史演变的脉络。

(完整版)中国古代史表

(完整版)中国古代史表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1949-1952底
措施:没收官僚资本,稳定市场物价统一全国财政经济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953-1956
过渡时期路线1953,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三大改造1953-1956底,,第一步宪法1954.9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956.9-1976.10
曲折的探索
土地革命时期
(1927-1937)
三大武装起义(南昌1927.8.1、秋收1927.9.9、广州1927.12),八七会议1927.8.7,工农武装割据(井冈山根据地、根据地建设、反围剿斗争),九一八事变1931.9.18,长征1934-193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
1956-1966
新政协会议1949.9,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1949.10.1,开国大典1949.10.1
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10.1-1956.8
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
追歼残余,西藏和平解放1950夏
巩固政权的斗争
1949.10-1953
抗美援朝1950.10-1953.7,土地改革1950-1953,镇压反革命1950-1953,三反、五反运动1950.10-1952.3,
元世祖忽必烈、郭守敬、黄道婆、马可·波罗
明朝
1368—1644年
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燕王朱棣)、明思宗朱由检
清朝
鸦战以前
1644—1840年
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
两半社会
鸦光绪帝、宣统帝
中华民国
1912—1949年
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

中国古代史时间轴大事年表

中国古代史时间轴大事年表

中国古代史时间轴大事年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古代历史悠久而丰富,经历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变革。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我们可以通过制作一份中国古代史时间轴大事年表来梳理和了解这些重要事件。

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中国古代史时间轴大事年表。

1. 先秦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夏商周三代的建立和灭亡;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七雄,秦统一六国。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公元220年-280年:三国时期;公元265年-589年:南北朝时期。

5. 宋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1912年)公元960年-1279年:宋代;公元1279年-1368年:元代;公元1368年-1644年:明代;公元1644年-1912年:清代。

第二篇示例:中国古代历史是世界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涵盖了从远古时期直到清朝统治时期的漫长历史。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中国经历了众多重要的事件和转折点,塑造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本文将通过时间轴的方式,为大家展示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些重要大事年表。

1. 公元前2100年:夏朝建立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王朝,传说是由大禹创建的。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史前时代的终结,开始了中国的历史时期。

2. 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有实际考古证据的王朝。

商朝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影响,发展了青铜器文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3. 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周朝统治者实行封建制度,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6. 公元220年: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魏、蜀、吴三国相争,最终魏国统一中国,开创了晋朝的时代。

中 国朝代顺序完整表归纳整理完整版

中 国朝代顺序完整表归纳整理完整版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归纳整理完整版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国家,其朝代的更迭见证了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下面为大家呈现一份较为完整的中国朝代顺序表,并对每个朝代做简要介绍。

夏朝(约前 2070 年约前 1600 年)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一般认为夏朝共传 14 代,17 后(夏朝统治者在位称“后”),延续约 471 年。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

商朝(约前 1600 年前 1046 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分别是“先商”、“早商”、“晚商”,前后相传 17 世 31 王,延续 500 余年。

商朝的青铜铸造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甲骨文的出现也为研究当时的社会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周朝(前 1046 年前 256 年)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前 1046 年前 771 年)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

东周(前 770 年前 256 年)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周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朝代,共传 32代 37 王,享国共计 790 年。

在周朝,分封制和宗法制得以完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朝(前 221 年前 207 年)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嬴政先后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

但由于秦朝的暴政,导致其在短短十几年后就灭亡。

汉朝(前 202 年 220 年)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中间有新朝和更始帝时期的短暂中断。

西汉(前 202 年 8 年)由刘邦建立,定都长安。

东汉(25 年 220 年)由刘秀建立,定都洛阳。

汉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文化统一,科技发达,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圈正式成立。

中国古代史时间轴大事年表

中国古代史时间轴大事年表

中国古代史时间轴大事年表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大禹治水,建立夏朝- 公元前2000年:夏桀暴虐,被商汤推翻- 公元前1600年:夏朝灭亡,商朝正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 公元前1300年:商朝国力达到鼎盛时期- 公元前1046年:商朝被周文王所灭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约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文王建立西周-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东周开始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770年:春秋时期开始- 公元前475年: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结束战国时期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等,统一币制- 公元前206年:秦朝被楚汉之争推翻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西汉- 公元前141年:平定党锢之乱- 公元9年:王莽篡位,西汉灭亡东汉(25年-220年)- 25年:刘秀建立东汉- 184年:黄巾起义爆发- 220年:曹操灭东汉,三国时期开始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 220年:曹魏正式建立,三国鼎立- 265年:晋朝建立- 589年:隋朝统一中国,南北朝结束隋唐时期(581年-907年)- 581年:隋朝建立- 618年:唐朝建立- 907年: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宋朝(960年-1279年)- 960年:宋朝建立- 1127年:金国攻破开封,南宋建立- 1279年:元朝灭宋,结束南宋明朝(1368年-1644年)-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1421年:明成祖永乐大典-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亡清朝(1644年-1912年)- 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 1796年:乾隆皇帝去世- 1912年:辛亥革命,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以上是中国古代史时间轴大事年表的主要内容,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时期。

中国古代史朝代更替表

中国古代史朝代更替表

中国古代史朝代更替表中国古代史朝代更替表:夏朝(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炎帝、伯夷、叔齐、尧、舜、禹商朝(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武丁、太康、太甲、仲商、微商、利商、外商周朝(公元前1046-公元前256年):周文王、周武王、周襄王、周昭王、周桓王、周平王秦朝(公元前221-公元206年):秦始皇、嬴政汉朝(公元前206-公元220年):汉高祖、刘邦、汉景帝、汉武帝、汉明帝、汉宣帝、汉献帝、汉章帝、汉景帝、汉恒帝、汉世宗、汉光武帝、汉玄宗、汉孝文帝、汉文帝、汉贞观帝、汉武后帝、汉少帝、汉灵帝三国时期(公元220-公元280年):曹魏: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彰;蜀汉:刘备、刘禅、刘琦;吴国:孙权、孙策、孙亮、孙峻西晋(公元265-公元317年):司马炎、司马炽、司马衷东晋(公元317-公元420年):司马睿、司马懿、司马晋、司马师、司马昱、司马绍南北朝(公元386-公元589年):南朝:宋朝:司马炎、司马淳于、司马曜;梁朝:梁武帝、梁惠帝;齐朝:齐高祖、齐顺帝;北朝:北魏:献文帝、文帝、废帝、太宗、慕容垂、慕容玄;北周:文明帝、明帝、恭帝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隋炀帝、隋煜帝唐朝(公元618-公元907年):唐高祖、唐太宗、唐中宗、唐睿宗、唐代宗、唐德宗、唐钦宗、唐武宗、唐宣宗、唐穆宗、唐肃宗、唐代宗五代十国(公元907-公元960年):五代:晋朝:政宗、穆宗;汉朝:太始皇帝、明元帝、武成帝;蜀汉:孝文帝、宣宗、建宗、章宗;吴越:吴王太祖、吴王太宗;南梁:明孝帝;十国:闽国:宋太祖、宋中宗;潮国:文宗、宋明帝、宋宗室、宋钦宗;梁国:明帝;吴国:明皇帝、宋宗室;徽国:怀宗、思宗;越国:越王;陈国:萃宗;零陵国:零陵王宋清帝;桂国:少帝;南海国:岭南王;南齐国:崇祯帝宋代(公元960-公元1279年):宋太祖、宋仁宗、宋中宗、宋穆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度宗、宋光宗、宋欣宗、宋钦宗、宋祐宗、宋炳宗、宋元宗金朝(公元1115-公元1234年):金太祖、金太宗、金高宗、金恭帝元朝(公元1271-公元1368年):元太祖、元世祖、元宣宗、元绍宗、元英宗、元泰宗、元显宗、元宝宗、元欣宗明朝(公元1368-公元1644年):太祖、成祖、仁宗、英宗、泰宗、熙宗、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清朝(公元1644-公元1912年):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嘉庆、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图文解析)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图文解析)
以前我们可能以这样的方式大概记住中国历史朝代具体的可能不是很了解包括夏商之前我们也不是很了解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图文解析)
乐喜荟 2019-06-02 22:15:21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以前我们可能以这样的方式大概记住中国历史朝代,具体的可能不是很了解,包括夏商之前我们也不是很了解。下面我们图片的形式来了解一下中国历史的朝代。
中国历史朝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原始时代(新石器时代)(~前2070)经济:农业:刀耕火种纺织:纺织技术萌芽原料:麻、葛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冶炼:黄河流域,小件铜器(小工具、生活用具),使用金属器具陶瓷:山东蛋壳黑陶,釉陶,原始青瓷商业:早期交换政治:出现城禅让制贫富分化产生文化:文字:刻画符号(文字起源)绘画:陶器图形、壁画·夏(前2070~前1600)政治:启继禹禅让制→世袭制“家天下”始传贤→传子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商(前1600~前1046)都:朝歌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纺织: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文物:玉蚕甲骨文:祭祀蚕神冶炼:铸铜生产规模大,青铜器为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政治:祭祀:奴隶为祭祀祖先神灵之“人牲”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宗族为政治实体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政治事务占卜决策文化:文字:甲骨文(较成熟的文字)金文(商周)·西周(前1046~前771)都:镐京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纺织:国有六职,纺织业地位重要商业:交易频繁,币需数增,流通骨铜贝政治:制度:宗法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分封制:同姓王族:召公之子:燕(蓟),姬周公长子伯禽:鲁(曲阜),姬晋:后三分为韩(郑)赵(邯郸)魏(梁),姬功臣:姜尚:齐先代贵族:亲周商旧贵族微子:宋(商丘)特点: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文化:文学:《诗经》·东周(前770~前256)[此处泛指春秋战国]经济:农业:铁犁牛耕(黄河中下游地区)文化:火药:具有有关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和硝石的知识春秋(前770~前476)经济:冶炼:中国最早人工冶炼铁器文化:儒:孔子:“仁”、“礼”、“德治”、敬鬼神而远之“有教无类”,培养六艺,注重全面发展创儒家学派,以六经为基本文献道: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转化是无条件的,“弱者道之用”,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小国寡民”战国(前476~221)经济:土地制度:商鞅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水利:李冰都江堰(川)郑国郑国渠(关中,汜水和洛水)冶炼:淬火的钢件商业都会:出现市井(商业区)政策:商鞅变法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政治:行政单位: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文化:儒:孟子:“仁政”“君轻民贵”为早期民本思想之基础。

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精华,丰富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天行有常”(天人关系)“制天命而用之”(人道有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道:庄子:“道”为最高原则,“道”无所不在“齐物”: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法:形成重“法”、重“术”(驾驭群臣的统治之术)、重“势”(权势)的不同学派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秦统一全国起到重大作用汉代,其法治思想被儒学体系吸收,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李悝:“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国家田租收入用严刑确立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奖励耕战,重农抑商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加强中央集权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墨:结成的学术团体纪律严密推崇夏朝的政治,学习大禹刻苦俭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兼相爱、交相利”,与儒家区别等级名分、重义轻利的主张针锋相对墨子:非攻、尚贤、尚同、非乐等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指南针:出现“司南”文学:楚辞,屈原代表·秦(前221~前206)经济:市:商品必明码标价政策:统一度量衡(长度、容量、重量)统一货币,通行半两钱政府对经济生活的控制全面而具体(秦律)政治:开疆拓土拓北方:击匈奴、收河套、修长城、筑直道:北部边防辟南方:征岭南、置郡县:岭南归入中央王朝关系的开端修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补充军需服西南:五尺道、任官吏: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意义:扩大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郡县制:采纳李斯建议,确立郡县制,分郡县(道)乡里亭官员:郡守(行政)、郡尉(兵事)、监御史(监察)道:少数民族聚居地乡、里:地方基层行政机构亭:地方治安、公文传递特点:中央垂直管理,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意义: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相:宰相、丞相或职务相当的高级官员,帝的政治助手)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九卿地位相当中尉:京畿治安将作少府:宫廷工程修建意义:减少决策失误文化:焚书坑儒书写材料:(秦汉)竹木简牍和丝织品文字:小篆:创始,比划圆匀,图案美,李斯隶书:创始,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汉(前206~220)经济:农业:牛耕普及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增曲柄锄:中耕大镰:收获耧车:播种水利:“井渠”:关中地区生产组织形式:田庄:种植,养殖,采集,酿造,纺织,冶炼纺织:技术相当发达冶炼:始用煤炭为燃料供风形式: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鼓风→畜力鼓风→水力鼓风商业:社会交往活动中最活跃的人群之一市:专门的管理机构市中央设亭楼,四面建门、墙,管理严格长安设九市商业都会:都市因商业集中而繁荣文化:书写工具:蔡伦创纸火药:《神农本草经》: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为火药发明准备条件文字:隶书:成熟通行(汉魏)楷书:称为正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草书:形成绘画:(先秦两汉)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西汉(前206~9)经济:农业:南方依然刀耕火种政策: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武帝)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以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盐铁官营制度商人应入市籍,不得为官(宋时破)商人赋税加倍政治:行政单位:汉初郡国并行制,后为州郡县武帝时监察:御史大夫十三州部刺史:监察地方官员司隶校尉:监察京师及周边地区意义:国家政权巩固,防止地方分裂势力发展中朝: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官僚机构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选官制度:察举制文化:思想:(武帝)董仲舒: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及时“更化”政策天人感应:君受命于天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创建太学,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书写工具:已发明了纸,帛、竹、木、纸并行使用文学: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借物抒怀,意境深沉(武帝)赋的创作走向全盛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新(9~25)经济:商业都会:长安和“五都”设“五均”官,控制市场物价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河南南阳)、成都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形成东汉(25~220)经济:农业:一牛挽犁翻车出现水利:王景黄河治理冶炼:南阳太守杜诗创水排陶瓷:瓷器正式出现文化:赋:班固、张衡大赋渐少,小赋兴起·三国(220~280)经济:农业:翻车马钧改造文化:绘画:(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国画”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晋(265~420)文化:文字:行书:盛行,工整清晰,飞洒活泼,王羲之西晋(265~317)东晋(317~420)文化:火药:葛洪《抱朴子·仙药》提到“火药”文字:草书:成熟,奔放跃动,最能体现情感,王羲之·南北朝(420~589)经济:土地制度:北魏(至唐前期):均田制(“土地国有制”)冶炼:灌钢法市:城镇稍远、交通便利处自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草市尉”行政管理政治:(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封闭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隋(581~618)经济:水利:(隋唐五代)立井水车(北方,提水灌溉)高转筒车(长江,引低水灌高田)政治:选官制度:科举制: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追求公平公正,具有合理性·唐(618~907)经济:农业:曲辕犁纺织: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纺织作坊兴起陶瓷: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越青瓷河北邢白瓷江西景德镇白瓷四川大邑的白瓷长沙铜官窑创釉下彩绘(青花瓷属之),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唐宋)瓷器乃“海丝路”(瓷路)的重要商品商业:“俞大娘航船”陆路商运十分发达,客舍、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兴隆市:草市于水运便处,富户聚居于此,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商业都会:洛阳市场规模远超长安扬州“雄富冠天下”杭湖成为物产繁富、商业发达的都会政治:官僚:中书省门下省设政事堂: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初,三省最高长官皆宰相后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权有所分散尚书: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监察: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行政单位:道、州、县文化:思想: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反对佛教和道教,宣称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提出儒家的“道统”思想李翱:必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书写工具:传入阿拉伯,后入欧洲火药:(末至宋初)始用火药箭,随后出现火炮印刷:《金刚经》世界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文字:欧颜柳创欧颜柳楷体怀素、张旭之狂草绘画:王维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诗:李白:“诗仙”,杰出浪漫主义诗人,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杜甫:“诗圣”,其诗作为“诗史”臻于化境的严整格律、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五代十国(907~960)·宋(960~1279)经济:农业:戽斗(灌溉)普及水利:水转翻车(风力,引低水灌高田)纺织:棉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当时的丝织工艺水平也有了新的提高陶瓷: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商业:(宋元)海外商运发展市:突破时空限制空:不再被封闭在规定墙垣内,而散于宅屋之间街店铺鳞次栉比,形成繁荣商业街城郊和乡村也出现市商业活动不受官吏直接监管草市已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商业都会:都市商业繁盛政治:二府三司中书门下:长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枢密院:军事,长官为枢密使三司: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曾实行以三省长官并为宰相的体制监察: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御史台(作用不突出)行政单位:路、州、县文化:火药:发明家唐福把制作的火箭、火球和火蒺藜献给宋朝廷戏曲: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词:(出现于唐代)宋代文学的标志(宋元)出现话本体裁北宋(960~1127)经济:明确记载以煤为燃料冶铁文化:思想:理学:北宋五子开创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周敦颐:“理”生万物张载:开创“气学”,唯物主义代表二程: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孔颜之乐:得高度主体自由,极大精神满足指南针:《武经总要》:指南鱼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指南针制作技术《萍洲可谈》:航船在海上航行的情形,阴天靠之辨别方向火药:石普用制作的火球、火箭为宋真宗表演《武经总要》介绍了多种火药武器印刷: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用胶泥制作活字排印文字:苏黄米蔡之行书词:柳永:市井风光入词,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苏轼:打破诗与词的界限,使词走向社会人生,其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南宋(1127~1279)文化:理学:朱熹:理学集大成者,誉为一代儒学宗师总结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理”是本源区分教育的“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强调学习应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强调获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道掌握在儒家手里,故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集《四书》心学:其出现标志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陆九渊:心学开创者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为本心即天理(以体验予以印证)“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要将其剥除指南针:《事林广记》:民间流行的指南装置——木刻的指南鱼和指南龟《梦粱录》亦有记载(宋元)由海路传入阿拉伯再入欧洲火药:(宋元)由阿拉伯传至世界词:李清照: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辛弃疾: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元(1271~1368)政治:监察:御史台,重案移交处,监察御史复按;御史纠举官吏可先斩后奏行政单位:省(十个)路府州县腹里:中书省直辖,大都周边地区藏川青部分地区:宣政院管辖节制:重大民政事务必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呈报枢密院若无中央诏旨不得更改赋税征收制度、调动军队定期觐见皇帝,向皇述职省官互迁土司制度:西南地区文化:印刷:王祯创木活字,发明转轮排字盘由波斯传到西方文字:赵孟頫创赵体(楷)曲:广义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并兴盛于元明时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性,诗体的一次解放杂剧:融合宋金各种表演艺术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即北曲“瓦肆”、“勾栏”:杂剧及其他各种技艺固定的演出场所关汉卿:揭露黑暗现实、讴歌反抗精神《感天动地窦娥冤》一剧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小说:章回形式的长篇白话小说出现·明(1368~1644)经济:水利:(明清)风力水车纺织: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纺织业发达的地区(江南)出现了自由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纺织手工作坊或工场中集中众多雇工,拥有众多织机商业:(明清)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会馆商帮出现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政策:海禁: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商到中进行贸易维护“朝贡”贸易体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