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获得教养的途径课时提升作业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2《获得教养的途径》写作指导苏教版必修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苏教版]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写作指导1.求学之道板块:这一板块的重点是自主学习与从师而学,它们都是一个人获得教养的有效途径。
对之对应的写作话题是“学习的路径与教养的形成”,可从《劝学》与《师说》的任一角度进行写作,只要最后的结论指向是“获得教养”即可,如“不耻下问与教养之道”、“终日而思与须臾所学”、“从何师而学”等等。
2.经典的力量板块:这一板块的重点是阅读经典的重要性。
在获得教养的路途上,阅读经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尽管阅读经典不一定获得教养,但要获得教养必须要阅读经典。
读书、读怎样的书,如何去读书,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与之对应的中心话题就是“阅读经典”。
有关读书的故事、经典带给自己的思考、对经典作品中的人物或事件的评述等都可以写作。
写作建议:针对这次作文训练,所选题材应以议论文的写作为主。
下面就议论文的写作提以下建议:(1)论点要鲜明。
比较下列两个论点:A论中国之教育;论课堂上的学生主动权;论素质教育下的作业布置……B论学习;谈谈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小议中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小议利用有效资源打造你的学习环境;…………所以针对以上论点,切入点小的好挖掘,也好展开论述。
(2)结构层次要清楚。
议论文的结构相对好把握,一般简单的:论点:………[是什么]论证过程:………[为什么]这里可以分层论证:并列式,从各个不同角度阐述;递进式,可以是从小到大,由表入里;结论:强调论点,并提出解决方法[怎么做](3)论证方式:例证,尽量用名人轶事或时事,而不要有“有一个人怎么怎么样”这类表述。
引用论证,要注意贴切。
正反对比论证喻证,可以学习《劝学》《师说》中的论证方法。
论证方式尽量多样化;(4)议论文的语言首先要表达清楚,言简意赅,最忌在论证过程中,尤其在例证时,出现过多描述性文字。
做到这一点后,再尽量让文章有气势,用一些修辞,如排比,反问,设问等。
内容总结(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苏教版]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写作指导1.求学之道板块:这一板块的重点是自主学习与从师而学,它们都是一个人获得教养的有效途径(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苏教版]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写作指导1.求学之道板块:这一板块的重点是自主学习与从师而学,它们都是一个人获得教养的有效途径(3)议论文的结构相对好把握,一般简单的:论点:。
苏教版语文高一语文学案2.2《获得教养的途径》苏教版必修1

《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把握主旨,深入思考、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二】预习内容1、重点词语:教(jiào)养、狭隘(ài)、共振、沉溺(nì)、丰盈、息息相通、慰藉(jiè)、望洋兴叹、积累(lěi)——罪行累累(lěi)——果实累累(léi)——累(léi)赘——劳累(lèi)戕(qiāng)害、痴迷、气象万千、象牙海岸、宝藏(zàng) 举一反三、不计其数(shù)——数(shǔ)典忘祖——数(shuò)见不鲜瞬(shùn)间——刹(chà)那——霎(shà)时2、资料链接作者介绍:赫尔曼•黑塞(HermannHesse,1877-1962)德国作家。
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
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一八九一至一八九九年这一段独立谋生时期读遍了祖父和父亲的丰富藏书和他当学徒的书店里的新旧文学和哲学书籍。
黑塞自称那几年的学习“较之正规学堂学习收获更大”。
黑塞十三岁便已决心当诗人,二十一岁的黑塞自费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浪漫主义之歌》,接着又发表了散文集《午夜后一小时》,却都未获得公众承认。
直至一九零四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问世,一下子轰动德国。
一九零四年,黑塞和出身瑞士书香门第的玛利亚•贝诺利结婚,婚后移居在瑞士农村的巴登湖畔,专事写作。
一九零四——一九一四年是黑塞创作的鼎盛时期,其中长篇小说《在轮下》(1906年)、《盖特露德》(1910年)、《罗斯哈尔特》(1914年)、《克诺尔普》(1915年)都是作者早期重要作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墨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醉心于尼采哲学,求助于印度佛教和中国的老庄哲学,并对荣格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
这时期的长篇小说有《克努尔普》(1916)、《德米尔》(1919)、《席特哈尔塔》(1922)、《荒原狼》(1927)和《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1930)等。
高中语文2.1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案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智贤中学高中语文 2.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案苏教版必修1课题?获得教养的途径?学习目的1.学生通过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学生讨论阅读经典作用,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重点学生通过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难点学生讨论阅读经典作用,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学生讨论为主,老师适当引导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流程活动记录复备栏一、介绍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德国作家。
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
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1891年,他通过“邦试〞,考入毛尔布隆神学校。
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半年后逃离学校。
这期间他游历许多城市,从事过多种职业。
在比拟广泛地承受东西方文化熏陶之后,1904年,墨塞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一举成名,从此成为专业作家。
这一年他在玛丽结婚,移居巴登湖畔,埋头写作,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在轮下?。
这一时期的创作以浪漫主义诗歌、田园诗风格的抒情小说和漂泊汉小说为主,作品洋溢着对童年和乡土的思念之情,充满对广阔自然和人类的爱,同时也表现了青年人的精神苦闷与追求。
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
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展挖掘探究,无畏而老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
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问题讨论:1、黑塞在本文表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2、本文阐述“获得教养的途径——读书〞这一主题的整体思路是怎样展开的?第一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第10课 获得教养的途径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1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第10课获得教养的途径同步训练苏教版必修1(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5分)A.跋.涉(bá)狭隘.(ài)熟悉.(xī) 要挟.(xiá)B.闲暇.(xiá) 斑斓.(lán)慰藉.(jiè) 麻痹.(pì)C.戕.害(qiānɡ) 符箓(lù)钥匙.(chí) 恢宏.(hónɡ)D.遐迩.(ěr) 斑驳.(bó)锁钥.(yuè) 孤僻.(pì)解析A项挟xié。
B项痹bì。
C项匙shi。
答案 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5分)A.闲瑕遐迩锁钥怪癖B.孤僻癖好斑斓慰籍C.沉溺沉缅缅怀跋涉D.戕害斑驳斑斓骁勇解析A项瑕—暇。
B项籍—藉。
C项缅—湎。
答案 D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5分)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
B.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
C.我们总发现多数儿童很快就把会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
D.在数千年来汗牛充栋....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
解析D项“汗牛充栋”不能修饰“语言”。
答案 D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5分) A.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
B.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
C.他们为新学会的字母而骄傲,继而又克服困难,读懂一句诗或一句格言,又读懂第一则故事,第一篇童话。
D.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解析A项“心灵”后“的”多余。
高中语文 专题2 获得教养的途径 经典的力量 获得教养的途径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1

经典的力量获得教养的途径一、语言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要.挟/紧要.关头假.设/久假.不归堤.坝/提.心吊胆B.隐藏./珍奇宝藏.栅.栏/春意阑珊.纤.毫/纤.夫拉船C.箴.言/缄.默无语蠕.动/耳濡.目染咀嚼./咬文嚼.字D.湍.急/惴.惴不安请教./教.唱歌曲籍.没/声名狼藉.解析:B A项,yāo/yào,jiǎ,dī/tí;B项,cáng/zàng,zhà/shān,xiān/ qiàn ;C项,zhēn/jiān,rú,jué/jiáo,D项,tuān/zhuì,jiào/jiāo,j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蓬勃迁徙老骥伏枥无耻斓言B.提纲跋涉刻苦自励声名狼籍C.戕害脉搏目不暇接麻痹大意D.时髦狭隘闻名遐迩自怨自哎解析:C A项,斓—谰;B项,籍—藉;D项,哎—艾。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些落马的贪官,曾经占用大量社会公共资源,开百万豪车,住千万别墅,一饭千金,却从不资....助任何公益事业。
②正是这些变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极度疲惫。
③雍正执政十三年,那么多的政务都要他一个人处理,使他心劳日拙....,幸好云飞收入稳定,不致衣食无着。
④这个城市很是繁盛,百业齐全,但米珠薪桂....,让我们在啼笑中感知⑤老舍先生的《茶馆》聚国事家事、世态人情于一室,句句如探骊得珠....着民众的无奈以及时代的黑暗。
⑥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雨恨云愁,心情糟透了。
....A.③④⑥B.①③⑥C.①②⑤D.②④⑤解析:B ①一饭千金: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
不合语境,使用不当。
②胼手胝足: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使用正确。
高中语文 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 专题写作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1

专题写作导学案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一)猩猩,兽之好酒者也。
大麓之人设以醇尊陈之饮器,大小具列焉,织草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
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
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
已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勿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大者饮,又骂而去之。
如是者数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逐大爵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嬉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
大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根据上面的材料,提炼中心论点。
【写作指导】第一步,阅读全文,弄清大意。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猩猩面对山里人的诱骗,由清醒理智,对设圈套的人的反感、厌恶,到后来到底禁不住酒的诱惑,终于喝得越来越多以致酩酊大醉,最后落入山里人的圈套而导致全军覆没。
第二步,舍次留主,抓住关键。
猩猩们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卒不免于死”。
是什么原因使猩猩们“就挚而死”呢?文中结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贪为之也”。
第三步,分析推导,提炼观点。
导致猩猩死的原因,是它们经不起考验和诱惑,好酒贪杯,本性难改。
尽管猩猩们开始时头脑清醒理智,曾经与诱惑抗争,但是它们的防范不是善始善终,不能坚持到底,因缺乏毅力而以失败告终。
依上述诸多“原因”可提炼以下观点:①贪婪=自取灭亡②要克服自身的缺陷③要立场坚不动摇④要有毅力持之以恒(二) 美国康乃尔大学做过一次有名的实验,他们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
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用尽全力,跃出势必使它葬身的滚烫的油锅,跳到锅外安然逃生。
过了30分钟,实验人员用同样大小的铁锅,在锅里放了大半锅冷水,然后把那只刚刚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到锅里,在锅底用炭火慢慢地烧着。
开始,青蛙很惬意,等到它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使它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一切已经为时已晚,它浑身乏力瘫软,呆呆地躺在水里坐以待毙,这只可怜的青蛙就这样葬身于锅底。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练习(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练习(2)经典的力量一、双基提要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字(1)狭隘.()戕.害()斑斓.()咒.语()时髦.()(2)沉()nì慰()jièchī()迷麻()bì消()qiǎn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丰盈彻悟恢宏望洋兴叹气象万千无足轻重3.依次填入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最终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②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③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读杰作。
A.逐渐戕害必须B.逐步戕害必须C.逐渐妨害必需D.逐步妨害必需4.下列名句与作者配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
(王安石)B.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C.(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黑塞)D.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也要泛览。
(鲁迅)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她身着一袭绿色长裙,溶入音乐起舞,用形体语言,行云流水....般勾勒出江南春光无限好的意境。
B.在这次打击赌博的行动中,该市几百名公安干警倾巢出动....,一举端掉了十几个窝点,缴获了一大批赌具赌资。
C.新组建的这支足球队训练抓得很紧,但上场对垒到底怎样,还不得而知,我们将刮目..相看..。
D.声名不论大小,都是靠诚实的劳动、创造实绩获得的。
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正是由于这个观点的改变,不仅使“国力牌名袜”在上海市场一鸣惊人,而且影响了上海人对袜品的消费观念,推动了上海袜品行业的革命。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6+获得教养的途径+Word版含答案.doc

课时分层作业(六)获得教养的途径一、基础运用层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两会”期间,代表们认真________涉及民生和公平的问题,纷纷建言献策。
有人说“两会”是一面镜子,它能折射出百姓的情怀、代表的职责和领导人的民心。
②由中国最大的民间环保团体“自然之友”评出的十大绿色读物之一《绿镜头:大自然的昨天与今天》,用照片和文字娓娓讲述了自然与人类的故事,作者的_________比较独特,文章很有新意。
③在各大城市的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种种没有________的行为日益减少,这说明广大公民的自身素质在不断提高。
A.研究视界修养B.研究视点教养C.研读视界教养D.研读视点修养B[研读:指钻研阅读;研究:指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也指考虑或商讨(意见、问题)等。
视界:指视野和眼界,强调的是视力所及的范围;视点:指观察或分析事物的着眼点。
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也指教育培养;修养: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也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
根据句意可知B项为正确答案。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51532043】①几年的刻苦学习和勤奋练习,让他的手关节都有些变形了,他对此却不以为然....,认为“一个人想要学好一门技术,不吃苦是学不出来的”。
②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③岳州古城墙巍然矗立在洞庭湖畔,与洞庭湖气象万千....的恢宏气势、博大空旷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④在出口受阻,消费提振不济的环境下,2018年要稳增长,只能靠扩大投资,而房地产投资又在全社会投资领域有着无足轻重....的地位。
⑤各国纷纷把信息安全提到国家战略高度,信息安全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国防安全息息相通....。
⑥省委、省政府强调,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要不计成本、全力施救,同时彻查原因、举一反三....,坚决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获得教养的途径课时提升作业苏教版必修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跋.涉(bá) 僵.死(jiānɡ)丰盈.(yínɡ) 沉溺.(nì)B.赤裸.(luǒ) 麻痹.(pì)慰藉.(jiâ) 敞.开(chǎnɡ)C.戕.害(qiānɡ) 咖.啡(kā)时髦.(máo) 钥.匙(yuâ)D.痴.迷(chī) 魅.力(mâi)符箓.(lù) 宝藏.(cánɡ)【解析】选A。
B项,“痹”应读bì;C项,“钥”应读yào;D项,“藏”应读zànɡ。
(1)你知道“钥匙”中的“匙”有几个读音吗?请写一写并组词:_____________(2)你能写出“僵”的两个形近字吗?请写一写并组词: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hí(汤匙)、shi(钥匙)(2)(边)疆、缰(绳)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欣悦接触呈现似懂非懂B.斑谰锦缎彻悟举一反三C.瞬间殿宇消遣不计其数D.闲暇狭隘辉煌广大恢宏【解析】选B。
谰—斓。
3.(2014·温州高一检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打破了社团间的联系,使人们历经艰辛学到的手艺变得无足轻重....。
B.限于银行贷款的高门槛,企业自身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先天不足,银行贷款很难获得,而民间借款却又存在利息偏高,这样企业只能望洋兴叹....。
C.在流派纷呈、气象万千....的世界艺术之都,在繁荣鼎盛、华彩绚丽的世界服饰中心,杨学宁如饥似渴地体验着、感受着、思索着、创作着。
D.在边区的革命实践中,刘志丹、习仲勋、谢子长始终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间,以一种甘为小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的态度,与群众息息相通....,患难与共。
【解析】选D。
“息息相通”形容关系密切。
此处强调同甘共苦,患难与共,所以应该用“休戚相关”。
“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4.(2014·杭州高一检测)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4年3月8日,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说,出现大面积空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是污染物排放量大造成的。
B.从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到今天的车轮上的城市,中国让更多人开上了汽车,这是发展;而让更多人享受便捷、安全的交通,则是文明的指向。
C.湖南率先启用和研发社会科学成果评奖信息系统和成果鉴定信息系统,实现网上申报和网上函评,这一举措能进一步保证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
D.孙总介绍,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步走,“嫦娥”三号是我国首个在地球以外天体实施软着陆的航天器,将实现探月工程二期“落”的工程。
【解析】选B。
A项,句式杂糅,“原因是”与“造成的”句式杂糅,应去掉“造成的”;C项,语序不当,应将“启用”与“研发”对调;D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目标”。
【规律方法】句式杂糅四类型1.表原因杂糅:原因是……造成(引起、诱发、作怪),由于……结果,之所以……的原因,“关键在于……”与“……决定性作用”“……的原因(起因)”与“由……诱发(所致)”。
2.表目的杂糅:把……达到,供……之便,防止……不再……。
3.表条件杂糅:需要……不可,非……才行,“根据……状况”与“从……状况出发”。
4.表意图杂糅:从……为出发点,本着……为原则。
5.(2014·连云港高一检测)用“我们”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能改变原意。
书籍将人类自身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局限揭示给我们,而且毫不保留地将人的痛苦、幸福、愉悦、悲伤、烦恼、绝望、矛盾等种种复杂的心理启示给我们。
我们【解析】所谓“重组”是指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改变陈述对象而对句子进行重新组合。
首先要弄清作为重组句子开头的词语在原句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弄清原句内部的逻辑关系。
重组后各个成分结构关系及句子叙述角度发生变化,但原句逻辑关系及语意不能改变。
本题中“我们”在原句中是宾语,重组后变成主语,要注意如何进行转换。
参考答案:(我们)从书籍中了解到人类自身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局限,而且受到有关人的痛苦、幸福、愉悦、悲伤、烦恼、绝望、矛盾等种种复杂的心理的启示。
【规律方法】句子重组四步骤步骤一:认真审题,明白题干中的提示、要求、限制等;步骤二:分析原句,明白句子内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步骤三:认真重组,注意保留相关信息,准确表达意思;步骤四:回头检查,看一看重组后的句子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贯通顺畅,信息有无遗漏。
6.(2014·南京高一检测)请用三个词语概括下列语段是从哪三个角度阐发“教养”的。
教养指的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追求教养主要不是为了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是为了增强和扩展自我意识,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获得教养就必须研读世界文学,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点题妙笔】1.审题。
题干要求概括语段是从哪三个角度阐发“教养”的,强调的是“角度”。
2.分析语段的层次。
文段共有三句话,首句介绍什么是教养——即教养的概念,次句介绍追求教养的目的,第三句介绍如何获得教养。
3.用三个词语概括,强调的是用“词语”,不可用短语或句子。
答:【解析】根据“指的是”“为了”“研读”“掌握”可概括出题干要求的三个角度即概念、目的、途径。
答案:概念目的途径一、阅读文章“每一年,我们都看见成千上万的儿童走进学校……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完成1~4题。
1.这段文字在内容上可分为两个层次,试做划分并概括层意。
答:(1)(2)答案:(1)从开头到“令人幸福神往”。
层意:只有少数人能成为读书家。
(2)从“最初,他们把这个世界”到段末。
层意:读书能将人带入美妙的境地。
2.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只有少数人能成为读书家的?有什么作用?答:【解析】作者将多数人的阅读与少数人的阅读进行对比,目的是要证明为获得教养而学习并由此进入精神愉悦境界的只是少数。
答案:对比论证。
作者将多数人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与少数人能深入书的世界,不断有新的发现进行对比,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精神的愉悦,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然而能达到这种境界的只是少数。
3.从修辞角度看,“最初,他们把这个世界当成一所小小的美丽幼儿园……都等待着新的召唤和复苏”中“他们”将书的世界比喻成什么?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解析】题干已经将比喻的本体说出,要求找出喻体,另外要求答出比喻的表达效果。
比喻的效果一般是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答案:将书的世界比喻成幼儿园、大公园、城市和国家、原始密林等美好的事物。
表达效果: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生动形象,活泼传神,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有什么内涵?答:【解析】理解句子的内涵要先判断句子的类型。
若是修辞句,要揭示修辞背后的与主旨相联系的内容;若是主旨句,直接联系文章主旨即可。
此句是比喻句,找出“路”“新的广阔的原野”的本体“阅读”“探索的世界”就能分析其内涵了。
答案: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真正的阅读者为获得教养而进行的阅读是一种愉快的精神旅行,我们的世界是探索不尽的,我们的追求也是无止境的。
二、阅读下文,完成5~8题。
书拿起一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赏鉴的了。
那眼睛看来最舒服的黄色毛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
它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思索、感叹,更不需提起它的内含的真或美了。
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
“飙”是三条狗的风:在秋高草枯的旷野上,天上是一片青,地上是一片赭,猎犬风一般快速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追去,听到枯草飒索的响,如秋风卷过去一般。
“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阳下了山,对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
等到了竹篱柴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门还未闭,一声喊齐拥而入,让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
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父兄,做个不打不成交的亲家。
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朱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
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现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倾一世的文人,那时候你便可以让幻想驰骋于这朱红的方块之中,构成许多缥缈的空中楼阁。
还有那些朱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严,你可以就它们的姿态,以及它们的位置,悬想出读这本书的人是一个少年,还是老人;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还是老成持重的儒者。
你也能借此揣摩出这主人公的命运:他的书何以流散到了人间?是子孙不肖,将他舍弃了;是遭兵逃反,被一班庸奴偷窃出了他的藏书楼;还是运气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将它售卖了,来填偿债务,或是支持家庭?书的旧主人是这样,我呢?我这书的新主人呢?他当时对着雕花的端砚,拿起新发的朱笔,在清淡的炉香气息中,圈点这本他心爱的书。
那时候,他是绝对想不到这本书的未来命运,他自己的未来命运,是个怎样的结局;正如这现在读着这本书的我,不能知道我未来的命运将要如何一般。
更进一层,让我们来想象那作书人的命运:他的悲哀,他的失望,无一不自然地流露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
让我们读的时候,时而跟着他啼哭,时而为他扼腕叹息。
要是,不幸上再加上不幸,遇到秦始皇或是董卓,将他一生心血呕成的文章,一把火烧为乌有;或是像《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传》一般的命运,被浅见者标作禁书,那更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啊!只说书这件东西,它是再与世无争也没有的了,也都要受这种厄运的摧残。
至于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他们的遭际更是不言而喻了。
试想含意未申的文人,他们在不得意时,有的采樵,有的放牛,不仅无异于庸人,并且受尽家人或主子的轻蔑与凌辱;然而他们天生性格倔强,世俗越对他白眼,他却越有精神。
他们有的把柴挑在背后,拿书在手里读;有的骑在牛背上,将书挂在牛角上读;有的在蚊声如雷的夏夜,囊了萤照着书读;有的在寒风冻指的冬夜,拿了书映着雪读。
然而时光是不等人的,等到他们学问已成的时候,眼睛是早已花了,头发是早已白了,只是在他们的额头上新添加了一些深而长的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