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案
《秋天的怀念》教案8篇

《秋天的怀念》教案8篇《秋天的怀念》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
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领会母爱的无私、伟大。
教学准备史铁生的相关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
2、检查预习,初步解题:(1)课文是在怀念谁?(2)预习了课文你知道作者是怎么样的人?3、简介作者,激情导入。
本文作者史铁生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
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
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
当他发现母亲病情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愧疚写下了《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
4、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1、自读要求(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自学。
没有解决的问题存疑,在全班交流。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2、检查生字读音。
指导以下生字的书写:躁豌3、讨论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么样的人?三、再读课文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母亲关心我的哪几件事?2、交流:“母亲”对“我”的关心主要体现在四件小事上:(1)“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2)母亲重病缠身时,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四、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词语。
秋天的怀念教案6篇

秋天的怀念教案6篇教案1:秋天的怀念——秋天的色彩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描述和比较,使学生了解秋天的色彩特点;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3. 培养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秋天的色彩,如红叶、黄叶、橙色的果实等;2. 彩色铅笔、彩色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秋天的色彩特点。
2. 观察与描述:让学生仔细观察秋天的色彩,描述所见到的颜色和形状。
3. 比较与归纳: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季节的颜色,归纳出秋天的色彩特点。
4. 创作:让学生使用彩色铅笔、彩色纸等材料,自由创作表达对秋天色彩的怀念之情。
5. 展示与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对秋天色彩的感受和怀念之情。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加深对秋天色彩的认识和怀念之情。
教案2:秋天的怀念——秋天的收获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描述和讨论,使学生了解秋天的收获;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3. 培养学生对秋天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秋天的收获,如丰收的农田、果园等;2. 彩色铅笔、彩色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收获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秋天的收获特点。
2. 观察与描述:让学生仔细观察秋天的收获,描述所见到的农田、果园等的景象。
3. 讨论与分享:引导学生讨论秋天的收获对人们的意义,分享自己对秋天收获的感激之情。
4. 创作:让学生使用彩色铅笔、彩色纸等材料,自由创作表达对秋天收获的怀念之情。
5. 展示与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对秋天收获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加深对秋天收获的认识和怀念之情。
教案3:秋天的怀念——秋天的变化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描述和比较,使学生了解秋天的变化;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3. 培养学生对秋天变化的欣赏和怀念之情。
《秋天的怀念》教案(7篇)

《秋天的怀念》教案(7篇)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
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朗读设计的评价和指导;探寻作者写作意旨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背影》中我们体会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今天我们学习《秋天的怀念》,同学们自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怀念的是什么?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根据课文内容,推断作者遭遇(二)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
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秋天的怀念教案(4篇)

秋天的怀念教案(4篇)《秋天的怀念》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理解本课的生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指导法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母亲是那么亲切的字眼儿,提起母亲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谁愿意说说自己的母亲?(学生答)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再次感受博大的母爱吧!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
二、学习新课:1、看到文章的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理顺问题,归纳问题)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2、自由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3、再读课文,完成任务。
(1)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同坐合作,学习本课的字词。
4、教师检查并指导。
(1)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注音、扩词。
(2)絮与紧(3)捶chui 脾pi5、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比一比谁读得流利,正确。
6、再读课文思考:你感受到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7、用多种形式读课文。
(1)同坐合作读课文。
(2)全班交流读课文。
三、实践练习:1、读拼音,写词语。
bo li jue bie jian nan dong shi( ) ( ) ( ) ( )fu gai dao nian jie mei za huai( ) ( ) ( ) ( )四、小结: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作业:1、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及我对母亲的一片真情。
2、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内心的情感。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及我对母亲的一片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内心的情感。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法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史铁生的母亲离开他已经几十年了,这么多年他一直是思念着子的母亲,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吧!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二、新课:1、自由地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味道下面样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故事2、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1)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一自然段,母亲的一句话却深刻的刻在我的心底说的是那句话?娘俩儿指的是谁?(2)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是怎样不好好活了母亲才说出这样的话?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秋天的怀念》教案(精选3篇)

《秋天的怀念》教案(精选3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会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和“好好活儿”所代表的生命的意义。
2、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内心。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内心。
【教学难点】领会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和“好好活儿”所代表的生命的意义。
【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1、质疑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秋天的怀念》,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自由述说)预设:谁怀念秋天?(板书:史铁生)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秋天吗?除过秋天,还怀念什么?2、问题梳理从课题质疑入手并对提出的问题梳理,是语文学习的常用方法。
二、第一次看花1、通过预习,课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或知道了什么?预设:课文内容和情感两个方面。
小结:同学们关注到了本课的两个主要人物——(生)儿子、母亲。
板书:儿子母亲这是怎样的一个儿子?你能从文中拎出一个词吗?(瘫痪、暴怒无常)板书:暴怒无常2、儿子的暴怒无常都表现在哪里?请从第一段中找找,画出这样的句子。
预设: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3、补充,深入人物内心21岁,生如初阳,却双腿瘫痪!如此的噩运,谁能承受?!史铁生后来曾写过一篇长文章,记录21岁时的命运重创,文章的名字是《我二十一岁那年》,谁与老师轮流读读:课件出示(配乐)那时(十九年前)我还能走,走得艰难,走的让人伤心就是了。
当时我有过一个决心:要么好。
要么死,一定不再这样走出来。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通用10篇)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通用10篇)《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通用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领悟文中蕴涵着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的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涵的丰富情感。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课前让学生朗读古诗《游子吟》)师:刚才同学们朗读的《游子吟》)是一首赞美什么的古诗?生:师:关于母爱,古今中外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这篇课文,再一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标标画画。
三、解决疑问,感受母爱的伟大1、师:读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生:2、师:母爱是伟大的,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现出来呢?(这个环节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找,让学生去读,从读中感受。
其中由powerpoint展示其中两个句子,重点指导朗读)(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2)“‘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饲养的那些花都死了。
”(3)“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4)“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5)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还不停地絮絮叨叨地说着……(6)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3、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理解题目这篇课文写的母亲,赞扬的是母爱的伟大,为什么题目不是“我的母亲”而是“秋天的怀念”?4、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四、拓展延伸这篇课文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体现母爱的伟大。
《秋天的怀念》教学教案(15篇)

《秋天的思念》教学教案(15篇)《秋天的思念》教学教案篇1【教案背景】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第一专题节选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对学生是一次很好的关于感恩、母爱、珍爱生命等方面的教育。
学生被史铁生的故事感动,也被他的精神所震撼,更深深鄙视这位宏大的母亲。
于是我趁热打铁,选取了这篇《秋天的思念》,期望让学生再次承受宏大母爱的熏陶感染,承受“爱”的教育,并感悟生命。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史铁生通过对几件寻常的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血脉深情,歌颂了宏大而无私的母爱。
可是这份母爱绝不仅仅只是母亲对我的操劳和宽容,更难得的是母亲用自己的行动乃至生命教会了我如何对待人生,“好好活”这三个字字字千钧!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当拥有的人生态度,是文本的意义所在,所以在教学文本时要以这句话为把手,让学生通过沟通,悉心体会。
【教学方法】1.运用课件、音乐营造情境2.组织争辩探究主题【重点难点】理解“母爱”的内涵,获得“自己”的思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呈现“教学目标”1.通过把握大事理解“母爱”的厚重。
2.通过反复品读感受“好好活”的内涵。
3.通过领悟文本获得“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一、导入课文山一般稳健的儿子,那是母亲多大的傲慢!可是她的儿子却在二十岁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从今她不仅要静静保藏起自己的病痛,还要静静担当起儿子残疾和消沉给自己的打击。
可是她不能放弃,不能埋怨,甚至不能流泪!她用自己的坚韧、坚忍,用自己的心智甚至生命教会了儿子该怎样好好活下去!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今日就让我们和史铁生一起来思念这位宏大的母亲!二、材料搜集(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能表达史铁生精神意志的资料,并选取最为典型的加以记录和摘抄。
)教师选取这样两段出示PPT:1.史铁生如是说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不要埋怨生活赐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埋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
大海假设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假设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丽,人生假设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学设计(优秀8篇)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学设计(优秀8篇)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优秀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等。
本课教学贯彻以读为本,综合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力图体现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特色。
语文课程要体现新课改精神,由课内到课外,开拓学生的语言思维,老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努力尊重学生的观点。
必须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去品味语言文字,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才能收获对文本个性化的体验。
教学背景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是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激发珍惜读书机会的情怀,是我们教师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圈划朗读为基本立足点,抓住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并在朗读中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和升华,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绪。
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作品。
它讲述了一个患病的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瘫痪的儿子,并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
本文通过对生活中细小的事情的细致描写,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潜心会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准备1.查阅作家史铁生的资料;熟读课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朗读导入、入情入境1、朗读《合欢树》片段。
2、引入:介绍史铁生生平。
【设计意图】:由课外语段导入,使学生进入情境。
二、自主阅读,初尝母爱1、自由朗读,思考:既然是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要在秋天怀念?为什么要怀念?生: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母亲,在秋天怀念是因为母亲在秋天去世,母亲在生前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所以在母亲死后我怀念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的怀念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
作家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双腿瘫痪后的几件平常小事,由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母爱的内涵。
课文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与怀念,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课文语言平实含蓄,情感真挚细腻。
二、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随文批注,抓住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研读感悟,体会母亲的形象。
初步领悟文章两条线索交叉描写的表达特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研读文本,从中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那份毫不张扬的母爱。
2、教学难点: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体会“好好活”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作家史铁生的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
齐读,你觉得该怎样地读?(深情地读)
2、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本文的作者是史铁生,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3、师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这份秋天的怀念。
出示自学提示: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写了什么?文中几次提到了去看“菊花”?
2、交流反馈。
板书我母亲
菊花
按照三次看菊花把课文分成三个层次。
三、研读文本,感悟母爱
1、走进母亲
师:母亲是怎样关心照顾“我”的?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动作、神态、语言的语句,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交流汇报。
出示母亲的三句话:
(1)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3)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自由读,说说感受。
三次省略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出示选择:表示语意未尽;表示话未说完;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母亲为什么会对我有那么多的牵挂呢?让我们在此走进课文读读。
2、走进作者
再次速读课文,找找作者当时是怎样的情况的句子,交流感受。
3、此时的我们能感受母亲的至死都放不下的那份牵挂了吗?
引读课文。
男生读作者的情况,女生读母亲的句子。
4、同学们,看,文章就是从我和母亲两条线索交叉着来描写的,这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
板书:两条线索
5、又是一年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出示第7段句子: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指名读,你读出了什么?
欣赏菊花图片,师简述:瞧,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贵,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开得如此烂漫。
此时作者眼中看到的还仅仅是菊花吗?这欣然怒放的菊花就仿佛是?有感情朗读。
练笔:静静地看着眼前怒放的菊花,我的心中思绪万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名交流3生。
6、此时的我终于懂得了,出示课文句子: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齐读句子。
此时的省略号还是话未说完吗?(不是,是表示语意未尽)
作者还想说些什么?
再读句子。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学到这里,我们再来读读课题《秋天的怀念》,此时你有什么理解?
2、总结:是啊,是母亲那热烈而深沉的爱使我走出了人生的低谷,走过了坎坷的,
作业布置:
(1)摘抄文中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阅读史铁生的作品《我和地坛》。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我————- 母亲两条线索
菊花触景生情
省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