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不宜做中药足浴?做中药足浴的注意事项
中药泡洗的禁忌

中药泡洗的禁忌
中药泡洗时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包括以下几点:
1.孕妇禁用:孕妇在怀孕期间要尽量避免使用中药泡洗,因为有些中药成分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
2.有过敏史的人:对中药或其成分过敏的人应避免使用中药泡洗,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3.患有肝肾疾病的人:中药泡洗有时会对肝肾功能产生影响,所以患有肝肾疾病的人应避免使用中药泡洗。
4.正在进行药物治疗的人:如果正在进行其他药物治疗,尤其是使用西药治疗的人,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以避免中药泡洗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5.穿刺伤口或破损皮肤:中药泡洗的过程中,药物成分可能会直接进入伤口,引起感染或刺激,所以在有创伤或破损皮肤的地方不宜进行中药泡洗。
注意:以上禁忌只是一般情况下的参考,具体是否适合中药泡洗,最好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意见。
产后足浴操作规程及流程图

中药足浴操作规程及流程图一、概念:中药足浴就是利用合适的中药配方熬成中药水来泡脚,其中的有效中药成分在热水的热力帮助下,渗透皮肤,被足部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达到改善体质、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
二、常用处方:艾叶黄芪当归川芎炮姜等三、使用方法:将上述药物溶成药液,加入2000ml温水中,浸泡15-30分钟,每日1-2次。
四、禁忌症:1.妊娠及月经期中的妇女,因为中药足浴可能会刺激到妇女的性腺反射区,从而影响孕妇及胎儿的健康;2.患有各种严重出血疾病及严重贫血患者,如吐血、便血、脑出血、胃出血等;3.肾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肝坏死等各种危重病人;4.一些急性的传染病、急性的中毒、外科急症的患者,如外伤、骨折、烧伤、穿孔、大出血等;5.精神紧张、身体过度疲劳的人,正处于大怒、大悲、大喜之中时;6.足部有严重皮肤疾病者;7.过敏性体质患者。
五、治疗益处:在经过了妊娠、分娩的过程之后,产妇们都已经筋疲力尽,每天的中药泡脚,能够恢复体力,同时也能促进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疲劳。
一般来说,产妇自产后每天晚上用含有补充血气功效的中药进行15-30分钟的泡脚,不仅能改善足部血液循环,消除产后疲劳,还可通过温经通络、祛风除湿、止痛止汗,缓解产妇产后身痛、腹痛、自汗盗汗等症状,促进产妇产后尽早康复,并能缓解产妇紧张、焦虑情绪,使其拥有愉悦的心情和良好的睡眠。
六、操作注意事项:1. 进行中药足浴时注意温度适中(最佳温度在38°C-40°C);2. 中药足浴的时间在15-30分钟为宜,令身体微微汗出;3. 在执行中药泡脚过程中,如果产妇大汗淋漓,应立即停止;4. 宜在饭后30分钟后进行(饭前、饭后30分钟内不宜进行足浴),以免引起虚脱;5. 中药足浴所用外治药物,一般不宜入口,同时,足疗完毕后,擦干双足;6. 中药足浴时,有些药物外用可起泡,或局部皮肤发红、瘙痒;由于足部及下肢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可引起头部急性贫血,出现头晕、目眩。
中药泡脚的注意事项

中药泡脚的注意事项
中药泡脚主要是利用药物通过足底反射区到达五脏六腑,产生促进气血运行,改善毛细血管通畅,通经活络的效果。
中药泡脚应注意:
(1)水温:热水足浴一般要求使用水温度为大于40摄氏度小于人体能承受的***温度(一般在45摄氏度以下,少数可达46摄氏度到48摄氏度)。
(2)太饱太饿时都不宜泡脚:泡脚时,避免在过饱、过饥或进食状态下,因为沐足会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容易出现头晕不适的情况。
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
(3)特殊人群泡脚时间长易致晕厥:身体健康的人泡脚、泡温泉都没问题,但特殊人群要注意。
例如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压、糖尿病、经常头晕的人,都不宜用太热的水泡脚或长时间泡温泉。
因为用热水泡脚或泡温泉后,会导致人体血管扩张,全身血液会由重要脏器流向体表,这必将导致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对于有心脏病、低血压的人群来说,就会增加他们发病的危险。
(4)脚气患者要小心感染:患有脚气的人,病情严重到起疱时,就不宜用热水泡脚,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伤口感染。
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者也不易泡脚。
(5)泡脚不要泡太久:泡脚时间过长的话,会引发出汗、心慌等症状。
所以,每日临睡前泡脚20分钟为佳。
中药泡脚的正确步骤与禁忌

中药泡脚的正确步骤与禁忌泡脚是中医中常用的一种养生方法,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和喜爱。
中药泡脚以其独特的疗效备受推崇,是一种常用的中医疗法之一。
然而,对于泡脚的正确步骤以及禁忌事项却存在一定的误解。
本文将介绍中药泡脚的正确步骤,并列举一些常见的禁忌事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中药泡脚。
一、正确步骤:1.选择适宜的中药材:不同的中药材具有不同的功效,因此在进行中药泡脚之前需要明确自己的需求。
比如,如果要缓解疲劳,可以选择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桂枝、川芎等材料;如果要调节气血,可以选择具有养血活血作用的当归、黄芪等药材。
同时,需要确保所选中药材的质量,避免采用劣质的、不清洁的药材。
2.准备材料:在泡脚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
除了中药材外,还需要准备一个足够宽敞的容器,以容纳泡脚所需的水和中药材。
同时,还需要准备一些热水,用来调整泡脚的温度。
3.煎药:将选好的中药材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水,然后用大火煮沸。
等到水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煎煮约20分钟,使中药材充分溶解,药性充分释放。
4.将煎好的中药汤倒入容器中,等待其冷却至适宜的温度。
泡脚时,可根据个人感受调整泡脚水的温度,一般保持在40-45摄氏度左右。
5.泡脚:将泡脚容器放置在舒适的位置,坐到泡脚容器旁边,用脚尖轻轻触碰水面,确保水温适宜后再将双脚完全浸入水中。
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调整泡脚的时间,一般建议泡脚时间为20-30分钟。
6.泡脚后的护理:泡脚后可以用温毛巾擦拭双脚,再涂抹一些保湿霜或滋润油,有助于保持双脚的滋润和柔软。
二、禁忌事项:1.孕妇禁忌:怀孕期间,由于胎儿和孕妇自身身体状况的特殊性,不宜进行中药泡脚。
中药材的成分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2.心脏病患者禁忌:心脏病患者的身体较为脆弱,中药泡脚可能会加重心脏负荷,导致心脏不适。
因此,心脏病患者应避免进行中药泡脚。
3.酒精中毒者禁忌:酒精中毒者体内可能存在酒精代谢产物,中药泡脚会通过加速血液循环加重肝脏负担,加重中毒症状。
第21章中药足浴法

第21章中药足浴法中药足浴法就是根据辩证选用适用得中草药煎汤制成水剂来泡足,其中得有效中药成分在热水得帮助下,渗透进皮肤,被足部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达到改善体质、调理身体、治疗疾病得一种方法。
一、目标1、缓解患者得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等症状,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
2、温热得药物易从皮肤、腧穴吸收以发挥药物得治疗效果,可疏通经络、调与气血,达到去除邪病得目得。
3、放松肌肉,缓解疲劳、压力,改善睡眠。
二、适应症感冒、失眠、冻疮、关节痛、妇科病、高血压、颈椎病、气管炎、哮喘、肢冷、畏寒、亚健康等有较好得辅助治疗效果。
三、禁忌症1、严重得心脏病患者;脑溢血未治愈者。
2、足部有炎症、外伤、皮肤烫伤。
3、孕妇;出血性疾病、败血病等患者。
4、饱食、饥饿,以及过度疲劳时,饭前、饭后半小时内均不宜泡脚。
5、对温度感应迟钝者。
四、注意事项1、忌水温过高,药液温度在40℃左右,以微微出汗为宜,不可大汗淋漓,以防患者虚脱。
2、忌浸泡时间过长;在热水中久泡,周围血管扩张时间过长,会引起脑部供血不足。
特别就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得人群,血管舒缩代偿能力下降,有诱发中风得危险。
3、操作过程中,应避免患者受寒,以防外邪内侵而致病。
4、泡脚过程中,嘱患者在30min内应饮用温开水300~500ml,以补充体液及增加血容。
量以利于代谢废物得排出,严重心肺疾患得饮水不宜超过150ml,小孩及老人酌减。
五、告知1、足浴时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皮肤。
2、如果出现过敏,及时停药。
3、足浴过程中出现不适应及时通知医生。
六、操作流程中药足浴法评分标准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
中药泡脚注意事项

中药泡脚注意事项中药泡脚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将一些草药材料泡入温水中,让药性渗透到脚部,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中药泡脚有着很多的好处,但是在进行中药泡脚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免造成不良反应或其他问题。
首先,选择合适的中药材料十分重要。
不同的中药材料有着不同的功效,每个人的体质也有所不同,所以在选择中药材料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比如,对于容易感冒的人来说,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祛风散寒作用的中药材料,如荆芥、藁本等。
而对于经常腰酸背痛的人来说,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活血祛湿作用的中药材料,如川芎、当归等。
所以,在选择中药材料时最好咨询医生或中药师,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材料。
其次,泡脚水的温度需要适当。
中药泡脚水的温度适宜在40-45摄氏度之间。
水温过高容易损伤皮肤,导致皮肤干燥和瘙痒,而水温过低则起不到艾灸止痛的作用。
所以,在泡脚前最好用温度计测量水温,以免泡脚水温不合适造成不适。
再次,泡脚的时间需要掌握好。
一般来说,中药泡脚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控制在20-30分钟之间。
过长的泡脚时间容易导致皮肤过敏或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而对于老年人来说,泡脚时间也要适当缩短,避免造成血压升高或其他身体不适的情况。
所以,在泡脚时最好使用计时器或者闹钟,掌握好泡脚的时间。
最后,在泡脚时要注意保暖。
泡脚是一种散寒保健的方法,但是在泡脚过程中容易导致身体其他部位的寒气入体,进而引起感冒或其他疾病。
所以,在泡脚时最好穿上长袜保暖,或者在泡脚的同时使用热水袋,以防止寒气侵入身体。
综上所述,中药泡脚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健疗法,但是在进行中药泡脚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材料,控制好泡脚水的温度和时间,并保持身体的暖和,这样才能更好地享受中药泡脚的好处。
同时,如果在中药泡脚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应当及时停止泡脚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中药足浴须知

中药足浴须知
1.中药足浴水温以38℃-45℃为宜,水温过高有发生大汗、虚脱,甚至烫伤的危险。
2.中药足浴时间以20-40分钟为宜,低血压、高血压、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者要严格控制水温和时间,以免热水久泡导致人体血管扩张,使心脑等重要器官血供相对减少从而缺血缺氧,增加发病危险。
3.避免饥饿时或餐后立即足浴。
饥饿状态下足浴易引起头晕不适或低血糖性休克发生;餐后立即足浴会使消化器官血供相对减少,妨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避免当风足浴,以免引起感冒。
泡脚后注意保暖,待全身热力慢慢下降后,可以轻轻按摩足部,达到舒活筋骨的目的。
5.避免用力搓擦皮肤,以免造成表皮细胞损伤,甚至出血,导致足部感染。
6.糖尿病患者要控制水温,40度为宜,时间20分钟即可,及时用软毛巾擦干皮肤,防止破溃及感染。
如有皮肤破溃或者异常感觉者要及时告知医生。
7.老年患者以及活动不便者,须有家属陪护,防止意外。
8.患者在足浴过程中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足浴,积极采取措施并通知医生。
中医特色疗法操作规范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管理制度1、全部中医技术工作人员必须取得国家执业(助理)资格后方可进行医疗执业。
2、执业技术人员服从医院的统一工作安排,不得私自变更执业岗位。
3、在医疗活动中必须遵守各项医疗法律法规及医疗操作程序,组方用药合理。
4、积极参加各种中医培训,提高业务理论知识,改善中医医疗质量,严防各类医疗事故的发生。
5、中医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必须按照医院有关制度进行,否则取消进修资格。
6对全科事中医药技术人员培训学习,督导中医特色项目服务项目o7、对各类传染病有及时上报的义务,不得瞒报或者不报,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8、有弘扬中医文化的权利,对撰写论文发表的,视其情况给予奖励。
9、对不遵守有关规定的中医工作技术人员要视其情节严重程度给予批评或者严肃处理。
常见中医特色的技术操作规程一保留灌肠的操作流程1、备齐用物,携至病员床旁,向病员解释清楚,以取得合作。
2、嘱病员排便或作大量不保留灌肠。
3、取侧卧位,根据病情定左、右。
裤褪至膝部,臀部移近床沿,垫橡胶单与治疗巾于臀下,并抬高臀部约10厘米(小枕垫于臀下)。
4、抽吸药液,连接肛管、排气、润滑肛管前段,反折肛管;左手分开臀部显露肛门,右手轻轻插肛管入肛门内15厘米左右。
5、抬高注洗器,液面不超过30厘米,放松肛管,让溶液缓缓流入。
6、溶液将流尽时,倒温开水5T0毫升,反折肛管拔出手指包住肛管置弯盘内,然后用手纸在肛门处轻轻按柔。
7、待10-15分钟后,取出水枕、橡胶单与治疗巾,整理床铺、环境、清理用物。
附:1.治疗便秘灌肠方生大黄12g芒硝9g枳实12g厚朴24g2.醒脑开窍灌肠方天麻15g法半夏9g石菖蒲15g胆南星12g竹茹15g黄连9g生大黄9g枳实12g厚朴18g远志15g瓜篓15g水牛角15g3.安脑通脉饮天麻15g天竺黄15g茯苓15g石菖蒲15g姜半夏12g益母草15g三七12g厚朴12g胆南星12g酒大黄9g甘草6g适用于中风病急性期风痰上扰,痰瘀阻络二、耳穴压豆法【目的】耳穴埋籽是采用王不留行籽(或菜籽)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哪些人不宜做中药足浴?做中药足浴的注意事项
导语:中药泡脚就是利用合适的中药配方熬成中药水来泡脚,其中的有效中药成分在热水的热力帮助下,渗透进皮肤,被足部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
中药泡脚就是利用合适的中药配方熬成中药水来泡脚,其中的有效中药成分在热水的热力帮助下,渗透进皮肤,被足部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达到改善体质、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
哪些人不宜做中药足浴?做中药足浴的注意事项
中药足浴的应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泡脚可以减轻疲劳,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去除污垢,使身心舒畅、精神爽快。
加入中药的泡脚不光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还可通过皮肤在温水作用下的强渗透能力,充分吸收中药成分,疏通筋骨关节,改善体内的水分分布和血液循环,起到祛并护肤、美容的作用。
以下7类人不适合做中药足浴:
1、肾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肝坏死等各种危重病人,由于病情很不稳定,对足部反射区的刺激可能会引起强烈反应,使病情复杂化。
2、一些急性的传染并急性的中毒、外科急症的患者,如外伤、骨折、烧伤、穿孔、大出血等,因为可能会贻误治疗最佳时机。
3、正处于大怒、大悲、大喜之中或精神紧张、身体过度疲劳的人。
4、饭前后1小时内进行足浴的人。
由于足浴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肠及内脏血液减少,影响胃肠消化功能。
即饭前足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对消化不利;饭后立即足浴可造成胃肠的血容量减少,影响消化。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