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和微创治疗操作规范的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近年来,国内外腰椎学术会议针对腰椎管狭窄症手术适应证、方式及疗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及探讨,形成了一些初步的临床指导意见。

其中,北美脊柱协会于2011年制定的腰椎管狭窄症诊治指南获得了较为广泛的认同。

在国内,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学术年会(COA)、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北京学术年会(BOA)等会议针对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亦达成了部分专家共识,但缺乏较为系统的阐述。

现通过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合作,形成了本腰椎管狭窄症诊疗规范的专家共识,在此与广大同道分享。

一、定义腰椎管狭窄症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腰椎椎管或椎间孔狭窄,进而引起腰椎神经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出现以臀部或下肢疼痛、神经源性跛行、伴或不伴腰痛症状的一组综合征。

二、症状早在1954年就有学者指出,间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狭窄症的典型体征,目前对于该症状的认识进一步深入,认为除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外,部分患者可表现为特殊体位下的神经源性跛行症状,部分患者上述症状可于前倾、前屈、蹲位缓解,过伸位加重。

患者可伴有腰背部疼痛及下肢放射痛,多以固定的脊神经分布区为主,可伴有感觉异常,如麻木、酸胀、针刺感、肢体发凉等。

部分狭窄较重的患者可出现二便异常或障碍,较少发展为失禁表现。

可出现足部背伸无力或不能,也可有足趾无力表现。

三、体征症状多、体征少,是该病的典型特点。

患者骨科专科查体往往无明确的阳性体征。

部分患者可出现腰部过伸试验阳性。

有些学者尝试让患者在走步机上进行步行耐量试验,以此判断相对狭窄程度。

部分患者可出现肌力、腱反射、感觉异常。

四、影像学X线可见腰椎前凸减小,可合并侧弯或滑脱,椎间隙塌陷,骨赘形成,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

CT、MRI和腰椎管造影是重要的诊断工具。

CT及MRI上可见黄韧带、关节突增生,病变椎体上、下缘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根或硬膜囊,病变椎间盘突出压迫同节段硬膜囊、单侧或双侧神经根。

MRI上还可见腰椎曲度改变,病变椎间盘信号减低,退变节段上、下终板信号改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2020)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2020)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2020)•指南与规范•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脊柱源性疼痛学组共识一、前言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 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病人身心健康。

虽然国内外已有LDH诊疗相关的指南或共识发表[1~4],但临床上尚缺少一个系统介绍LDH 诊疗的指南或共识。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脊柱源性疼痛学组专门组织本领域专家,通过查阅文献、征求建议,反复讨论形成《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

临床医师在参照专家共识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对LDH 病人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化诊疗管理策略。

二、定义LDH 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后,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单独或者连同纤维环、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综合征。

三、流行病学LDH 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成年人。

至少95% 的LDH 发生于L4-5 和L5-S1[5]。

国外相关研究显示LDH 发病率大约2% ~3%,而35 岁以上的男性发病率约4.8%,女性约2.5% [6]。

四、病因1. 退行性改变 2. 损伤 3. 腰骶先天异常 4. 遗传因素 5. 其它因素五、发病机制1. 椎间盘退变 2. 机械应力损伤 3. 免疫炎症 4. 细胞外基质代谢失衡六、临床表现(见表1)1. 症状(1)腰痛:腰痛常为首发症状。

疼痛一般在腰骶部,大多为酸胀痛,可放射到臀部,反复发作,久坐、久站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

(2)下肢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站立、行走、打喷嚏或咳嗽时症状加重,卧床休息可缓解,严重者可伴相应神经分布区域感觉异常或麻木。

(3)马尾神经症状:中央型椎间盘巨大突出、脱垂或游离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双下肢及会阴部疼痛、感觉减退或麻木,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

2. 体征(1)一般体征:腰椎侧凸,跛行。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疗法

龙源期刊网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疗法作者:徐栋华来源:《保健与生活》2010年第01期现代医学发展迅速,微创外科越来越引人注目。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规手术治疗,越来越多地被介入疗法所取代。

所谓介入,即指放射线(X线)和超声波成像学器械及技术的介入,主要是指X线。

X线过去主要用于透视和摄片检查,现应用于治疗过程中的引导和监控,使手术定位准确、操作安全,损伤减少,患者痛苦减轻,效果增强。

过去的常规腰椎间盘切除术,是在全身或半身麻醉下,医生切开皮肤、肌肉,打开椎管,切除突出的椎间盘。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具有腰腿痛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保守治疗都可以缓解疼痛。

常用的保守治疗,包括卧硬床、戴腰围、牵引、推拿、理疗、应用药物等。

保守治疗对部分患者可能无效,此时可以选择介入治疗,有CT引导下药物注射术、经皮激光椎间盘切除术、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臭氧注射术、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等多种。

CT引导下药物注射术:腰椎间盘突出症处于腰腿痛急性期,可在C臂机或CT引导下进行药物注射治疗。

治疗时,患者在C臂机或CT机监控下,医生将一根比头发丝粗一些的穿刺针刺入椎间孔的外侧,然后推入药物。

药物一般为消炎、止痛、活血、营养神经和改善炎性环境等作用的药物混合,通过椎间孔到达突出的椎间盘及炎性的神经根旁,可明显缓解疼痛症状。

经皮激光椎间盘切除术:也是在C臂机或CT监控下,利用导入激光的光、热、压力等效应能,使膨出的髓核汽化,水分迅速蒸发,蛋白质溶解汽化。

调整至最佳照射条件后,只有髓核汽化而周围没有损伤,有效地降低了椎间盘内的压力,从而缓解了对神经根及椎间盘周围痛觉感受器的刺激。

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与经皮激光椎间盘切除术相似,在C臂机或CT监控下,将带针芯的穿刺针刺入椎间盘的中后1/3处。

正侧位透视确定进针位置正确后,依次旋入各组套管针,最粗套管针送至纤维环内0.3厘米左右并固定,其余拔出。

沿此通道送入环锯,切割纤维环,再用髓核钳夹碎并取出髓核组织,最后放入髓核切除器,接通负压吸引器,切割、抽吸髓核组织。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大体分为三大类2探讨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大体分为三大类2探讨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大体分为三大类22009-12-19 16:45:44| 分类:医学知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大体分为三大类一、非手术治疗之中包括:1、卧床休息2、药物治疗3、牵引疗法4、物理治疗5、推拿治疗6、针炙治疗7、封闭疗法8、小针刀疗法二、手术治疗中包括1、常规开放性手术(包括: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经腹椎间盘手术)2、椎间盘镜微创手术3、经皮穿刺切吸术三、介入治疗中包括:1、胶原酶化学溶解疗法2、臭氧注射疗法3、超低温消融治疗现将目前最常用的各种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中,包括治疗性药物和缓解症状类药物。

由于腰椎间盘的特殊结构决定很多一般药物难有治疗作用,因此一般中西药物也只有止痛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为主,达不到根治腰突症的目的。

“姚氏通络活血胶囊”是由科学的组方经现代先进提纯工艺制成的纯中药,独创的“髓核中药溶解疗法”能轻易浸透过软骨终板,直达病灶,使椎间盘髓核脱水萎缩,溶解髓核而达到治疗作用,这是姚氏与其他一般缓解症状类药物的不同之处。

由于腰椎间盘内血液供应先天不足,椎间盘纤维环更是基本无血液供应,椎间盘内营养以上下软骨板的渗透为主,所以一般药物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无治疗作用,只能达到消炎止痛的暂时性效果。

药物分为内服药和外用药两种,内服药常用中药,而一般的西药只用来止痛;外用药,即外用的膏药,敷剂、喷剂、擦剂等;外用药的作用一般用来止痛,并且常见过敏现象。

二、牵引治疗我们都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以突出物的大小分为膨出、突出和脱出三种类型。

以临床症状的轻重分急性期和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第一次发病时,一般的医院均建议病人首先使用牵引治疗,牵引主要以机械的力度牵拉椎间隙,而减轻椎间盘的内压,使突出物对神经的压迫稍减轻,从理论来讲是比较正确的,但临床的治疗效果的确不太理想。

这主要是由于牵引的力度因人而异,难以撑握;另一个是适应症的选择难以准确区分;再者是病人的配合问题。

椎间盘病变微创介入治疗

椎间盘病变微创介入治疗

臭氧椎间盘造影及疼痛诱发试验
臭氧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病变
氧化
消除炎症 缓解疼痛
抗炎镇痛
皱缩髓核 脱水减压
髓核糖蛋白
破坏髓核 组织细胞

操 作 方 法
一般均采用后外侧径路
穿刺到达椎间盘的中心或中后1/3交界处
严格的无菌操作
穿刺针经“安全三角”进入病变椎间盘
使用穿刺针口径20-21G。
目前尚无诊断的金标准,一般认为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下腰痛症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6个月。 持续下腰痛在坐位时加重,没有根性症状。 间盘造影阳性或MR表现典型的单节段间盘低信号、纤维环后部出现高信号区。
椎间盘造影
是诊断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最可靠手段。
椎间盘造影阳性:
在椎间盘造影时诱发、复制下腰部疼 痛,并且椎间盘造影显示纤维环撕裂。
测 试
先给予50 Hz感觉功能测定(通过电压或电流),记录病人出现腰部疼痛、酸胀或发热、沉重等感觉时电压或电流值; 再给于2 Hz行运动功能测定,测试中特别注意患者有无下肢的异常感觉,根据测试电压确定射频电凝温度: 0.7v给予电凝温度60,3分钟、两个周期; 0.7-1.25v给予电凝温度65,3分钟、两个周期; 1.25v给予电凝温度70,3分钟、两个周期。
胶原酶是一种主要溶解胶原蛋白的酶,能有效地溶解髓核和纤维环中Ⅰ型和Ⅱ型胶原。与人体组织渗透压相等的胶原酶溶液不破坏组织细胞和神经细胞,对血红蛋白、乳酪蛋白、硫酸角质素等蛋白无损害,能在正常的生理环境下和酸碱度下分解胶原纤维,使其降解为相关的氨基酸并被血浆所吸收。
美国FDA于1981年批准了胶原酶Ⅲ期临床试验。1983年在西德召开的胶原酶溶解术国际学术会议上,报道了双盲法的临床研究结果,治疗效果达到80%以上。

2021版: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1版: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1版: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摘要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LLIF)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腰椎退行性疾患的治疗,但其具有一定的学习曲线,且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把握不准会带来不良后果,目前国内尚缺乏有关LLIF的专家共识。

为规范LLIF在国内腰椎各类疾病中的应用,推动该技术的稳步发展,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牵头,通过改良Delphi调查研究法制定了LLIF专家共识,以供业界参考。

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由Capener[1]于1954年首次报道并应用于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其后,Larson等[2]于1976年将该术式改良并广泛地应用于腰椎疾患的手术治疗。

2006年,Ozgur等[3]首次应用L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LLIF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腰椎退行性疾患的治疗,在获得满意手术效果的同时,该项技术具有出血量少、植骨面积大和融合率高等优点。

但由于LLIF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而且部分医生对该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把握不足,导致在围手术期的评估与处理、并发症防治及术后随访等诸多方面存在争议,对LLIF的稳步推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目前LLIF的应用在国内尚无相关专家共识。

为规范LLIF在国内腰椎各类疾病中的应用,推动该技术的稳步发展,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牵头,通过改良Delphi调查研究法[4]进行LLIF专家共识的制定。

本共识由工作组详细查阅中英文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后,制定共识所用的调查问卷,并邀请以腰椎学组委员为主的国内65位脊柱外科专家共同参与了此次问卷调查。

调查研究过程先后经过三轮问卷调查及会议讨论,按照Delphi调查研究法对问卷中获得70%(含)以上专家同意的条目纳入共识范畴,并以此为依据起草了本共识,以供广大同道参考。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和微创治疗操作规范的专家共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和微创治疗操作规范的专家共识

万方数据
空坐丝堑堂苤查垫!堡芏!旦箜!!鲞篁!塑堡生!』垦!尘!!,』!!!!堡!!!!:!!!:!!:盟!:! 工作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滕皋 军、何仕诚、郭金和);济南军区总医院影像科(孙钢);苏州 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倪才方、朱晓黎);上海市第六人 民医院放射科(吴春根);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殷世武) 参考文献
腰椎问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必须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及 影像检查。临床症状主要有:下腰痛及背痛、坐骨神经痛、马 尾神经受压症状、肌肉萎缩和(或)瘫痪、问歇性跛行、肢体 麻木或发凉等,其中坐骨神经痛为常见的症状。临床体征包 括:特殊步态、脊柱侧凸畸形、压痛点、腰部活动受限、下肢肌 肉萎缩及肌力下降、感觉改变,以及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 验、屈颈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仰卧挺腹试验、趾伸屈试验 阳性等,其中,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和感觉改变最有价值。必 备的影像检查方法包括cT和MRI,备选检查有腰椎x线 片、椎间盘造影及骨盆x线片;术前电生理检查包括肌电图 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有助于腰椎问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和 术后疗效评价,但不作为常规检查。 二、介入和微创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机制 PLD的机制是机械性减压,通过纤维环开窗和切割抽取 髓核组织2个过程而实现”。2一…;cN应用化学药物溶解髓核 组织,从而降低突出髓核的压力,但盘内注射胶原酶盘可导
(percutaneous lumbar diskectomy,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致纤维环的溶解,使椎问盘形成“发面馒头”样改变,增加压 迫症状,故目前已禁止行包容性椎问盘突出的盘内注 射¨‘2‘4’15‘1 6I;PLDD采用激光物理气化椎间盘内髓核组织,达 到椎间盘内减压心’4,”。1 8I;射频消融术则产热致椎间盘髓核 变性、固缩,达到椎间盘内减压,且局部加热毁损病变区域的 窦椎神经末梢,从而达到止痛的作用”’4。;臭氧(O,)具有强 氧化作用,使髓核体积缩小、固缩,达到椎问盘内减压、解除 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具有局部消炎和止痛作用¨’”“。 三、介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设施要求 1.X线影像设备及操作机房:配有高清晰度影像增强器 的c形臂x线机为必备条件,注射臭氧亦可在cT导向下操 作,但所有操作机房须达到无菌手术操作要求。 2.器械要求:鉴于目前用于临床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 的器械较多,且各有所长,难以强求统一,但术中所有需进入 椎问盘内的针管必须达到高温高压灭菌要求。 四、适应证与禁忌证¨也4托”。201 1.适应证:(1)有神经根受压症状和体征阳性,主要包 括腰腿痛、下肢神经感觉障碍及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CT 和MRI检查证实腰椎问盘为包容性突出,且其病变平面与

最新专家共识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与康复管理指南(2022年)

最新专家共识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与康复管理指南(2022年)

最新专家共识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与康复管理指南(2022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患者趋向于年轻化。

目前国内外仍缺乏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管理的相关规范与指南。

本指南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分型、诊断、治疗、康复五个维度入手,坚持预防为主、规范诊疗、快速康复的原则,旨在提供规范标准的临床管理方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本指南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和推荐强度参照建议、评估、发展和评价的分级系统进行分级,证据等级分为高、中、低、极低4级;推荐强度分为3级,自1级向3级强度递减。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腰椎间盘突出指腰椎间盘部分组织局部性移位超过椎间盘的正常边缘,突出的组织可以是软骨终板、纤维环、髓核,或是它们的任意组合,但并不一定引起临床症状。

当突出的腰椎间盘组织导致对应的神经支配区域出现无力、麻木、疼痛及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时,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诊断须区分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利用CT或MRI即可判断,但不足以诊断临床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诊断名词,指在腰椎间盘退变、损伤的病理学基础上发生椎间盘局限性突出,压迫和(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出现腰痛、神经根性疼痛、下肢麻木无力、下肢放射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

详见:腰椎间盘突出症推荐意见1:综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判断,当影像学和神经定位相符时,即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做出诊断(推荐强度:1级,证据等级:高)。

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推荐意见2: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用MacNab分型明确病变的病理学实质,MSU分型评估病变程度和位置。

分型应结合考虑腰椎间盘病变和神经及神经通道的关系,有助于诊疗方案的制定(推荐强度:2级,证据等级:中)。

详见:腰椎间盘突出MSU分级分区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推荐意见3:对于轻症或因个体情况不能实行手术的患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推荐强度:2级,证据等级: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空坐丝堑堂苤查垫!堡芏!旦箜!!鲞篁!塑堡生!』垦!尘!!,』!!!!堡!!!!:!!!:!!:盟!:! 工作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滕皋 军、何仕诚、郭金和);济南军区总医院影像科(孙钢);苏州 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倪才方、朱晓黎);上海市第六人 民医院放射科(吴春根);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殷世武) 参考文献
在6个月以上。
3.盘内注射+盘外注射术:即联合应用上述2种方法。 4.PLDD的操作规范n’4,”_18]:腰椎问盘穿刺方法同 PLD,穿刺成功后,拔出针芯,插入400 nm光导纤维,并保持 光导纤维超出穿刺针顶端0.5 cm,应小于1.0 em,用三通管 将光纤固定在穿刺针上后,实施激光消融。存治疗过程中可 看到轻微烟雾冒出针管并闻及焦味,建议L1~12、L2~L3、 ”一M、IJ5~Sl椎问盘用1
腰椎问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必须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及 影像检查。临床症状主要有:下腰痛及背痛、坐骨神经痛、马 尾神经受压症状、肌肉萎缩和(或)瘫痪、问歇性跛行、肢体 麻木或发凉等,其中坐骨神经痛为常见的症状。临床体征包 括:特殊步态、脊柱侧凸畸形、压痛点、腰部活动受限、下肢肌 肉萎缩及肌力下降、感觉改变,以及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 验、屈颈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仰卧挺腹试验、趾伸屈试验 阳性等,其中,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和感觉改变最有价值。必 备的影像检查方法包括cT和MRI,备选检查有腰椎x线 片、椎间盘造影及骨盆x线片;术前电生理检查包括肌电图 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有助于腰椎问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和 术后疗效评价,但不作为常规检查。 二、介入和微创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机制 PLD的机制是机械性减压,通过纤维环开窗和切割抽取 髓核组织2个过程而实现”。2一…;cN应用化学药物溶解髓核 组织,从而降低突出髓核的压力,但盘内注射胶原酶盘可导
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J,M~【.5用2
000 J。
5.经皮腰椎间盘臭氧消融术的操作规范H。’”…:按注 射部位不同分为盘内注射和盘外注射。盘内注射臭氧的穿 刺方法同CN,采用20~22 G穿刺针,腰椎问盘穿刺成功后, 向盘内注入常用浓度为30~40汕∥ml的03气体10 ml,退 针至椎问孔后缘,再注射浓度为25¨g/m1的O,气体10—
症,1985年Onik发明了自动椎间盘摘除器,20世纪90年代 以后PLD在我国发展迅速,相关技术已Et趋成熟。1五”“J。目 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其他介入和微创治疗尚包括经皮椎间 盘化学溶解术(chemonucleolysis,CN),经皮椎问盘激光消融 术(pereutaneous
laser disk

临床症状与体征相一致,并排除了禁忌证;(3)保守治疗(卧 床休息、牵引、理疗等)4~6周无效,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疼痛 剧烈者在诊断明确并排除禁忌证后,则可不经过保守治疗而 直接行介入和微创治疗。 2.相对适应证:(1)突出的髓核组织过多,压迫硬膜囊 约50%;(2)椎问盘广泛退行性变,及椎问隙明显狭窄; (3)有介入和微创治疗史,疗效不佳者;(4)外科椎间盘切除 术后复发者;(5)黄韧带钙化;(6)有马尾神经压迫症状。 3.禁忌证:(1)后纵韧带破裂,突出的髓核组织游离于 椎管内;(2)椎问盘钙化,且钙化量超过突出椎间盘的50%; (3)合并严重椎管骨性狭窄或黄韧带肥厚;(4)椎体滑脱 Ⅱ度以上;(5)穿刺通路周围感染或椎体结核;(6)严重出血 倾向;(7)精神病或神经官能症患者;(8)严重心脑血管 疾病。 五、手术操作规范 (一)围手术期处理担-4屯”。0。 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红细胞沉降率、出凝血 时间、心电图、胸部x线片等。术前预防使用抗生素不作为
200 U。 15
ml。盘外注射臭氧的穿刺多在CT导向下经关节突内侧入
路,当穿刺针头端进入突出物内,并排除累及硬膜囊,则可向 突出物内注入浓度为30~40斗g/m1的0,气体10 ml,cT复 查显示臭氧在突出物内及椎管内扩散后即可拔针,必要时可 联合盘内注射。 (三)术后处理‘1’2"・“驯 术后6 h内监测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停监 测。术后建议相对卧床休息2~4周。术后症状较重者可使 用地塞米松和甘露醇,但不是常规措施。 六、并发症及其处理口。2’4。12,“‘20] 介入和微创治疗的相关并发症较少,主要有血管损伤、 神经损伤及感染等。未见死亡的报道。 1.血管损伤:小血管损伤或静脉损伤无需特殊处理,大 血管损伤则需急诊外科处理或行动脉栓塞止血。术中大血 管损伤为非正常并发症,应完全避免。椎间盘软骨板损伤出 血相对多见,发生率为1%~2%,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2.神经根损伤:罕见,应用全麻或腰麻时可发生,用局 麻可避免,一旦发生应请神经科医师处置。 3.椎问盘感染:发生率为0.02%~0.60%,一般低于 0.50%,高于这一数值应严格检查无菌措施是否合乎要求。 治疗常规包括:绝对卧床休息;使用抗牛素;再次经皮穿刺抗 生素冲洗或放置引流管;椎间盘感染严重,上述处理难以控 制者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4.马尾神经压迫综合征:少见,可能为术中椎管内出血 压迫所致,表现为大小便功能障碍。可采取保守治疗,必要 时行外科处理。 5.异位输尿管或结肠穿孔:罕见,术前仔细阅读CT和 (或)MRI片可避免,一旦发生应立即请外科会诊,根据情况 及时处理。 七、临床疗效评估‘1-8,13,15-20] 临床随访应包括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检查,与术前进行对 照并做记录,随访时问定为术后1、3、6、12个月为佳,远期随 访则以1年为期限。国际上多采用MacNab腰腿痛手术评 价标准(MacNab criteria)、疼痛分级法(visual
decompression,PLDD),经皮椎问
盘臭氧消融术(O,)及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等n。2’48‘”。]。这 些治疗方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基本操作及疗效评价相似,关 键技术是经皮椎问盘穿刺。为规范椎问盘突出症的介入和 微创治疗,使之能进一步安全、有效、持续地发展,特制定了 本规范化操作专家共识。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1五4
analogue scs.|e,
VAS)评分进行疼痛疗效评价。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 准为:(1)显效:恢复工作能力;偶有腰痛或腿痛;对止痛药 无依赖性;体能活动良好;尢神经根损伤体征。(2)有效:工 作能力基本恢复;间隙性轻度腰痛或放射痛;对止痛药无依 赖性;体能活动良好;无神经根损伤体征。(3)元效:无工作 能力;继续疼痛;不能停止使用止痛药;体能活动受限;神经 根损伤体征阳性。 1年有效率应在75%~95%之间,一般不低于70%,低 于70%时应检查其原因,包括是否过分扩大适应证、操作是 否规范等。影像随访方法包括cT和MRl,对病史较短、年龄 较轻或突出程度较轻的患者意义较大,但对多数患者而言, 影像表现与介入和微创治疗的疗效不成正比。介入和微创 治疗后影像改变多在3个月以后才出现,因此,影像随访应
DOI:10.3760/cma.j.issn.1005-1201.2014.01.004
常规措施,值得重视的是尽管椎问盘介入手术为清洁手术, 术后发生感染不常见,但常规备皮消毒有时不能完全消除表 皮下的微生物,一旦术后出现椎问盘感染则较难处理,常见 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故美国
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厅临床医学科技专项资助项目(B12013029) 通信作者:滕皋军,210009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 科,Email:gjteng@vip.sink(30111
万方数据
生堡筮盈堂盘查!鱼!!至!旦箜堡鲞釜!塑鱼i!』垦!ii!!:』!!!!翌垫!!:!!!:堡:堕!:j 介入放射学会和欧洲介入放射学会都认为需要积极预防性 使用抗生素。术前1 h可使用镇静剂。 手术医师在术前应向患者与家属详细解释治疗机制、目 的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书内 容主要包括:术中神经、血管损伤;术后疗效不佳或无效,甚 至加重,必要时外科于术;术后椎间盘感染;术中心脑血管意 外;手术操作失败。 (二)手术操作规范 1.PLD的操作规范B‘4…:推荐的安全入路为经腰椎问盘 侧后方穿刺进针法,具体为:(1)穿刺点定位:术前在CT或 MRI上测量穿刺参数而确定皮肤穿刺点是安全、快捷地进行 PLD术的重要措施,这对L5一s1椎间盘穿刺尤为重要; (2)手术体位:可采用侧卧位或俯卧位,俯卧位患者较舒适, 且x线曝光量较小,侧卧位则可保证避免大血管的损伤并 可沿椎间盘倾斜角度进入椎间盘中央;(3)麻醉:在x线透 视监视下用1%一2%利多卡因行穿刺途径局部浸润麻醉, 麻醉深度至上关节突后缘为止,这是避免损伤神经根的最有 效手段;(4)穿刺针进入椎问盘后必须正侧位双向透视予以 证实,随后逐级交换置入扩张套管;(5)用环锯行纤维环“开 窗”,开窗可能改变髓核的突出方向,并在PLD术后持续减 压;(6)若使用自动椎间盘摘除器,应最大范围进行扇形切 割抽吸;(7)PLD术结束前评估髓核摘除量,髓核组织常规 送病理检查;(8)行【J5一S1椎问盘PLD术时,为了避开髂翼 和骶骨横突的阻挡,可采用特殊体位法、Onik弧形穿刺系统 或髂翼钻孑L法。 2.CN的操作规范。1’“‘16 J:化学髓核溶解术多用胶原酶, 按注射部位不同分为盘内注射和盘外注射。盘内注射仅用 于非包容性突出,穿刺方法同PLD,穿刺针应穿人椎间盘中 心或靠近突出的椎问盘内,胶原酶常用剂量400~600 U,注 射速度应缓慢。盘外注射术采用20~21 c穿刺针,可采用 侧后方入路或小关节内侧缘人路,针尖应位于硬膜外腔间 隙。沿穿刺针内注入2~3 ml空气,如无阻力,即为硬膜外 腔;可用硬膜外腔造影证实针头是否位于硬膜外腔而排除将 胶原酶注人蛛网膜下腔内的可能;推荐应用硬膜外麻醉试验 确定是否有硬膜囊损伤。证实穿刺针位置准确无误,缓慢注 射生理盐水3~5 ml+胶原酶1
(percutaneous lumbar diskectomy,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致纤维环的溶解,使椎问盘形成“发面馒头”样改变,增加压 迫症状,故目前已禁止行包容性椎问盘突出的盘内注 射¨‘2‘4’15‘1 6I;PLDD采用激光物理气化椎间盘内髓核组织,达 到椎间盘内减压心’4,”。1 8I;射频消融术则产热致椎间盘髓核 变性、固缩,达到椎间盘内减压,且局部加热毁损病变区域的 窦椎神经末梢,从而达到止痛的作用”’4。;臭氧(O,)具有强 氧化作用,使髓核体积缩小、固缩,达到椎问盘内减压、解除 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具有局部消炎和止痛作用¨’”“。 三、介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设施要求 1.X线影像设备及操作机房:配有高清晰度影像增强器 的c形臂x线机为必备条件,注射臭氧亦可在cT导向下操 作,但所有操作机房须达到无菌手术操作要求。 2.器械要求:鉴于目前用于临床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 的器械较多,且各有所长,难以强求统一,但术中所有需进入 椎问盘内的针管必须达到高温高压灭菌要求。 四、适应证与禁忌证¨也4托”。201 1.适应证:(1)有神经根受压症状和体征阳性,主要包 括腰腿痛、下肢神经感觉障碍及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CT 和MRI检查证实腰椎问盘为包容性突出,且其病变平面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