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病虫害防治实践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茶叶作物病虫害防治控制茶树红蜘蛛的最佳实践

茶叶作物病虫害防治控制茶树红蜘蛛的最佳实践

茶叶作物病虫害防治控制茶树红蜘蛛的最佳实践茶叶作物病虫害防治:控制茶树红蜘蛛的最佳实践茶叶是世界上广泛种植和消费的重要农作物之一。

然而,茶叶作物在生长期间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其中茶树红蜘蛛是茶叶农业生产中最常见的害虫之一。

本文将介绍控制茶树红蜘蛛的最佳实践,帮助农户和茶叶种植者保护茶叶作物的生长与产量。

一、了解茶树红蜘蛛茶树红蜘蛛(scientific name)是一种微小的蜘蛛类虫害,正常情况下难以被肉眼观察到。

它以吸食茶树叶片的细胞液为生,长期以来一直是茶叶产业的主要威胁之一。

茶树红蜘蛛的侵袭会导致茶树叶片黄化、脱落,严重影响茶叶生长与品质。

二、预防为主的控制方法茶树红蜘蛛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结合适当的控制措施。

下面是几个预防茶树红蜘蛛的方法:1. 清洁田间环境:及时清除茶园中的杂草和枯萎叶片,减少虫害的滋生环境。

2. 保持适宜的湿度:茶树红蜘蛛在干燥的环境下滋生速度加快,因此合理保持茶园的湿度,如定时喷洒水雾等,可有效减少其滋生。

3. 异步耕作:通过合理进行异步耕作,避免茶树连续生长,减少虫害的传播。

三、化学防治方法如果茶园出现茶树红蜘蛛等害虫的侵袭,可以考虑采用化学防治方法来控制虫害。

下面是几个常用的化学防治方法:1. 使用合适的农药:选择安全、低毒的农药,并按照说明进行正确的使用。

常用的农药包括X、Y和Z等。

2. 喷洒时间与频率:根据茶树红蜘蛛的生命周期和发展规律,选择在虫害活动高峰期进行喷洒,以增加灭虫效果。

同时,注意喷洒的频率,一般来说,隔7-10天喷洒一次农药较为合适。

3. 适度轮换农药:茶树红蜘蛛存在较强的抗药性,使用同一种农药的时间过长容易导致抗药性增强。

因此,应适度轮换农药,不断改变农药的种类和使用方式。

四、生物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是一种可持续性的虫害控制手段,对环境友好且不会对茶叶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1. 使用天敌:一些昆虫和螨类被认为是茶树红蜘蛛的天敌,如瓢虫和捕食性螨类。

《茶树害虫防治学》教学大纲

《茶树害虫防治学》教学大纲

《茶树害虫防治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主要茶树病虫的发生规律、防治措施、测报方法及综合防治技术,为指导茶树生产和病虫害防治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一)理论教学内容绪论讲述树茶树害虫防治学的任务、内容,昆虫纲的特征。

第一章昆虫的外部形态与功能1.昆虫的头部讲述头部的基本构造,触角、眼、口器等附器及功能。

2.昆虫的胸部讲述胸部的基本构造,足、翅等附器与功能。

3.昆虫的腹部讲述腹部的基本构造和外生殖器。

第二章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1.昆虫的内部器官与位置2.昆虫的体壁讲述体壁的基本构造、特性以及与化学防治的关系。

3.昆虫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的结构与功能。

4.昆虫的激素讲述内激素、外激素的种类和功能。

第三章昆虫的生物学1.昆虫的生殖方式:讲述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卵胎生和幼体生殖、多胚生殖。

2.昆虫的发育和变态:讲述昆虫个体的发育、变态类型、内激素对发育和变态的控制。

3.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讲述世代、年生活史、休眠、滞育。

4.昆虫的行为习性:讲述趋性、食性、群集性、迁移性、假死性,拟态与保护色第四章昆虫的分类1.概述:讲述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2.昆虫纲的分目:讲述昆虫纲的分类体系3.茶树昆虫重要目科分类:讲述直翅目、等翅目、缨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脉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蜱螨目等目及其重要科的特征第五章病虫害防治原理与方法1.讲述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法、化学防治法2.农药基础知识第六章无公害茶叶生产及害虫种群演替1.讲述无公害茶叶生产、茶叶农药残留量控制、昆虫群落结构与特性、2.种群演替及其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第七章刺吸式口器害虫1.了解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发生、为害和防治特点。

2.介绍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绿盲蝽、蚧类、螨类害虫的为害症状、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主要习性和防治方法。

茶专《茶树病虫害防治》实验课件

茶专《茶树病虫害防治》实验课件

坏死-粉状物
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 RSV) ,纤细病毒属(Tenuuivirus)。
水稻条纹叶枯病(一)
水稻条纹叶枯病(二)
Rice stripe virus
坏死、畸形-无病症
有性态为玉蜀黍赤霉子囊菌亚门赤霉属,无性态为禾谷镰孢,半知菌亚门镰孢属。
小麦赤霉病(一)
小麦赤霉病(二)
棉花枯萎病原物为尖镰孢萎蔫专化型 半知菌亚门镰孢属。
图6-1 棉花枯萎病菌 1.小型分生孢子梗;2.大型分生孢子梗; 3.大型孢子; 4小型孢子
图6-2 1.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2.干燥时分生孢 子着生状; 3.湿度大十分生孢子着生状(假头状着生) 4.膨胀菌丝; 5.厚垣孢子; 6.拟菌核
黄萎病: 大丽轮枝菌半 知菌亚门 棉花黄萎病菌
图3-3 玉米丝黑穗病菌 (示冬孢子及冬孢子萌发)
丝黑穗病原为孢堆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孢堆黑粉菌属 瘤黑粉病原为玉米瘤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
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条锈病菌:条形柄锈菌 秆锈病菌:禾柄锈菌 柄锈菌 三种病菌均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
叶锈病菌:隐匿
病原为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
(二)病征类型
絮状物:观察茄绵疫病标本,病部有无蜘蛛网状或絮状物。 霉层:观察稻瘟病等标本。 霜霉:观察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标本,叶背面有无霜霉状产生? 白粉:观察瓜类白粉病标本,白粉状物着生在何部? 黑粉:观察麦类黑穗病。 锈病:观察麦类锈病或豇豆锈病标本。 颗粒状物:取茶轮斑病或黑痣标本观察,病部有无黑色小颗粒 状物? 菌核和菌素:观察紫纹羽病、毛发病、线腐病等标本,注意菌 核的形态、色泽、大小。 菌脓:植物病原细菌产生的脓状粘液。

茶树病虫害防治教学大纲1

茶树病虫害防治教学大纲1

《茶树病虫害防治》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茶树病虫害防治Prevention and cure to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tea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98[理论课68+实验课(24+6),不含实习实训学时]二、课程性质和任务茶树病虫害防治包括茶树病理学与茶树昆虫学两部分。

茶树病理学是研究茶树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断、预测预报方法以及病害的防治原理和措施的科学;茶树昆虫学是研究茶树害虫及天敌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害虫的危害特点及预测预报方法及其有效地进行综合防治技术的科学。

该课程是茶叶专业的必修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害和昆虫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危害茶树的主要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调查统计和预测预报方法,以及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的原理和方法,为发展茶叶生产,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本课程计划9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68学时,实验课(24+6)学时,实习实训1周共30学时。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科学,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理论知识讲透的基础上,要重视实验、实习。

在教学方式上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外成立学生兴趣小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内容上要考虑到病虫害防治学的特点和茶学专业面较窄的实际,力求联系农作物、果树、蔬菜等多种作物,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来提高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教材的掌握上,要求以南方茶区茶树病虫害为主讲内容,结合南方茶区(特别是福建茶区)实际重点讲解。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昆虫学和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知识。

2.辨别常见的茶树病虫害种类,掌握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3.掌握茶树主要病虫害调查统计和预测预报方法。

4.掌握茶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1.要求学生了解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和植物病害的一些诊断方法。

2.了解茶树病虫害与环境条件的关系,造成猖獗的主要因素;了解非侵染性病害发生原因的基本知识。

茶病虫害防治范文精简版

茶病虫害防治范文精简版

茶病虫害防治茶病虫害防治1. 引言2. 茶病害分类及防治2.1 茶灰斑病茶灰斑病是茶叶生产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也是最容易引起大面积损害的病害之一。

茶灰斑病的防治主要包括:- 清除病残茶树枝叶,以减少病菌的存活环境;-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如苯醚甲环唑等;- 加强茶园管理,提高茶树的抗病能力。

2.2 茶红蜘蛛茶红蜘蛛是常见的茶叶害虫之一,它以叶片为食,会导致茶叶色泽不佳和产量下降。

茶红蜘蛛的防治方法包括:- 定期喷洒杀虫剂,如氧氟虫腈;- 保持茶园通风透光,防止虫害的滋生;- 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释放天敌或使用有益昆虫。

2.3 茶叶烟斑病茶叶烟斑病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茶叶病害,其症状为茶叶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黑色斑点。

茶叶烟斑病的防治措施包括:- 及时修剪茶树,减少受感染的茶叶数量;- 使用合适的农药喷洒,如三唑鲜;- 加强茶树的营养管理,提高抗病能力。

3. 茶叶虫害分类及防治3.1 茶小绿叶蝉茶小绿叶蝉是一种常见的茶叶害虫,其幼虫以茶树的嫩叶为食,会导致叶片凋萎和产量下降。

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方法包括:- 定期使用杀虫剂喷洒,如敌百虫;- 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释放寄生蜂;- 合理修剪茶树,增强通风透光。

3.2 茶蚜虫茶蚜虫是茶园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会吸食茶树的汁液,导致茶叶变黄、卷曲和枯萎。

茶蚜虫的防治方法包括:- 使用特效杀虫剂喷洒,如咪鲜胺;- 合理灭蚜周期,选择合适的防治时期;- 提高茶园管理水平,保持茶树的生长健康。

3.3 茶青叶蜂茶青叶蜂是茶叶害虫中的一种,它以茶树嫩叶为食,会导致叶片卷曲和褪绿。

茶青叶蜂的防治方法包括:- 定期喷洒杀虫剂,如百菌清;- 增加茶叶采摘频率,减少虫害的发生;- 使用黏虫板等工具监测茶园内害虫数量。

4. 结论。

《茶树病虫害防治》课程标准

《茶树病虫害防治》课程标准

《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计划学时:72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专业: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制订人:热作系制订时间:2012年5月审定人: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组修订时间及次数:2010年11月10 日第3 次修订修订人: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组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是为茶叶生产技术专业开设的专业课。

课程内容主要讲述茶叶病害的概况、症状特点,病原特征、发生流行规律,综合防治措施与策略;害虫的为害症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综合防治措施与策略。

利用实验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识别病害和害虫的能力。

通过分析各种病害、害虫的发生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病虫害防治学的基本原理,去思考综合防治在生态农业、无公害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课程特色本课程是茶叶生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而设立的专业课,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课程。

教材内容包括茶叶病害、茶叶虫害两大部分;前部分除介绍病害、虫害、农药、植保机械的基础知识,后部分着重讲授茶树病虫害种类、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本课程突出实用性和技术性,必须加强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教学,通过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

三、知识能力培养目标(一)基本知识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茶叶病虫害防治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研究茶叶病虫害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运用这些方法和技能去研究具体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

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一些热带作物,每种作物又有多种病虫害。

因此,要选择有代表性的重要病虫害,讲深讲透,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用茶叶病虫害防治学的基本原理,去思考综合防治在生态农业、无公害生产和农业可持续生产中如何运用。

(三)自学能力除了要求学生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课、研读教材外,还要求学生课外多到图书馆阅读有关参考资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到生产第一线进行实地学习和考察,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学会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

茶叶防虫培训计划

茶叶防虫培训计划

茶叶防虫培训计划茶园是茶叶生长的地方,茶园中肯定少不了害虫,害虫的危害对茶园的生产、品质和资源的利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不仅造成茶叶产量的损失,还容易造成劳动力浪费、农药用量增加等问题,所以茶叶的防虫工作对于茶园的健康发展和茶叶的优质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加强茶叶防虫工作,提高茶园的防虫管理水平,制定茶叶防虫培训计划,对茶园的农户进行茶叶防虫技术的培训。

目的是使大家能够在茶叶生产中更好的控制害虫,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减轻茶园的安全隐患,促进茶叶生产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部分:茶叶害虫及其特点茶叶在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害虫主要有茶小翅食茶蚜、茶园鳞虫、茶树夜蛾、茶小绿叶蝉等。

这些害虫在不同的生长期会给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品质带来不同的危害。

例如茶小翅食茶蚜主要以茶树嫩叶为食,它们吸食植物汁液造成叶片发短、卷曲甚至枯萎,严重影响茶树的养分吸收导致减产。

而茶园鳞虫是茶树上一种重要的蚜虫害虫,以各种茶树为寄主,性成熟时羽化,逐渐变为雌雄,危害茶树的荷叶、树叶和侧芽等嫩叶,严重时会造成植株生长缓慢,导致叶片受损。

茶树夜蛾是茶树上的一种重要食叶性害虫,以茶树叶为主要的寄主。

卵在叶背上产卵,杂食多种植物叶片,以卵、若虫、蛹、成虫四个发育期存在,并在茶园中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第二部分:害虫防治技术为了更好的控制害虫,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需要掌握害虫防治的技术。

针对茶叶生产中常见的害虫,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其中主要包括:1.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选择合适的化学农药,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损害茶树和环境。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寄生生物等进行生物防治,比如可以用益瓢虫捕食茶小翅,或者引入茶树金龟子、绒毛盲蝽等天敌来控制害虫。

3. 生态调控: 通过建立起完整的生态系统,引入或培育一些对害虫有天敌、天敌,如蜻蜓、瓢虫、蜘蛛等。

4. 合理的耕作管理:对茶园进行合理的管理、耕作,清除病虫害时的枝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茶叶病虫防治PPT学习教案

茶叶病虫防治PPT学习教案
3糖醋诱杀:利用利用茶园内鳞翅目成虫的趋化 性,应用糖醋盆诱杀。
4人工捕杀:对发生较轻、危害中心明显及有假 死性的害虫,采用人工捕杀,减轻危害。
5提倡鸡茶共生技术:通过在茶园圈养一定数量 的鸡能有效减轻茶园虫害的发生。
第13页/共47页
14
四、生物防治
在自然界,天敌对害虫的控制 作用是长期存在的。当然,并 不是各种天敌都能够控制害虫 在经济为害损失水平之下。但 是充分发挥并利用天敌对害虫 的自然控制效能则是害虫生态 调控的重要措施之一。
肥,适量追肥,配合使用叶面肥
秋冬季节,茶树处于休眠状态,茶园可进行 翻耕施肥。基肥应以农家肥、沤肥、堆肥、 枯饼等有机肥为主,适当补充磷钾肥。氮肥 的施用量应根据茶园的产量予以确定,以补 足因采叶而损耗的氮素量为标准,过多使用 会造成氮素过量而有利吸汁性害虫的发生。
1月份亩用40%N、P、K复混肥或腐熟的油枯 150公斤进行沟施;3月至9月,每采一批鲜叶 后用1%的尿素加1500倍液壮丰优复混微肥进 行叶面喷施;9月底至10月上旬,亩用腐熟油 枯或N、P、K复混肥150公斤沟施。
(2)、适时合理密植
适时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及定植方式,一般可采用单行 条植法,行距15米,丛距0.33米,亩用苗4000株(3株为1 丛),根系带土移栽,适当深埋(埋没根颈处为适度), 舒展根系,适当压紧,从而可使植株发育良好,生长健 壮,抗病虫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尽早丰产。
第7页/共47页
8
(3)、平衡施肥。 通过测土配方等技术进行合理施肥,重施基
第17页/共47页
18
2、生物防治的优点 (1)持久性
由于生物防治是利用知的物体, 一经施入田间后,能逐步适应 田间的生态条件,成为生态系 中的一个成员。只要条件合适, 它们就可以长期起作用,经久 不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树病虫害防治实践教学大纲
(茶学专业用)
一、性质、地位、任务
茶树病虫害防治实践教学是茶树病虫害防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茶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本位,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又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茶树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及保存的基本技术。

2.了解茶树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的基本技术。

3.掌握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基本方法。

4.熟悉茶树病、虫害的基本调查方法。

5.掌握茶树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时间分配与进程
茶树病虫害防治实践教学共1周,按30学时计算,实验教学30学时(理论教学中安排),总计66学。

实践教学以技能训练形式为主,分2个学期完成,以生产季节为主线,保证一个生产循环。

具体教学进程见教学计划的《茶树专业实践教学时间分配与进程表》。

综合实训一、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及保存
[学时]6学时
[目的]学习与掌握采集、制作和保存昆虫标本的方法,并通过采集标本,熟悉当地常见害虫和天敌昆虫的形态、为害特征和发生情况。

[内容]昆虫标本采集用具;昆虫标本的采集方法:采集昆虫标本可根据各种昆虫习性选用搜索法、诱集法、击落法、网捕法等;昆虫根本的制作:采得的昆虫,应按用途不同及时制成标本;玻片标本制作法。

综合实训二、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学时]6学时
[目的]学习采集和制作植物病害标本的方法。

通过采集,能识别当地茶树主要病害种类及其症状特征和发生情况。

[内容]病害标本的采集:采集方法茶病种类很多,各种病害标本的采集方法各有不同。

一个合格的标本,必须具有植物受害部位及各时期比较明显的典型症状,尽可能有病征(病原物)存在;病害标本的制作:病害标本干制法,病害标本液浸法,玻片标本制作法;病害标本的保存。

综合实训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
[学时]6学时
[目的]学习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法,为开展防治研究和开展防治示范工作打下基础。

[内容]药效试验种类:药品种比较试验,农药不同剂型比较试验,农药使用方法试验,药害试验;试验步骤及方案。

综合实训四、茶树病虫害调查
[学时]6学时
[目的]病虫害调查是病虫害研究、防治、测报、产量损失估算的基础,必须掌握田问调查的取样方法,调查记载项目及资料整理计算方法,产量损失的估算办法。

[内容]病虫害田间调查必须采甩取样方法进行,通常采用简单随机取样法,具体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单对角线取样法、双对角线取样法、棋盘式取样法、分行取样法、分行分段取样法及“Z”字取样法等;田间调查统计的单位因病虫种类、为害暑期而蒸发量,茶树常用单位有:①植株或一部分。

除全株外,可以植株某一部分,如枝、叶、牙、花蕾果实等,甚至以叶片上的单位面积或枝条上的单位长度作为调查统计单位。

②面积或长度。

如调查1m2或1m内的受害程度及害虫数量。

此外还有用时间,器械(容器、虫网等)或容积、重量作单位的(茶树少用此单位)。

综合实训五、茶树病虫害预测预报
[学时]6学时
[目的]病虫害防治必须事先掌握情况,有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才能取得主动。

病虫害预测预报就是提早查清病虫发生情况,对其发展趋势作出估计,以便控制或消灭其为害。

本实验要求初步掌握预测预报工作的方法。

[内容]病虫的出现及其为害都是与一定的环境条件有关的,出现的时期、发生的数量、为害的轻重都与环境因子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预测预报就是以因果关系为主要基础,根据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现状去推断其发展趋向和结果。

预测预报的基本工作是调查。

测报种类有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以及扩散蔓延预测。

四、说明
1.茶树病虫害防治实践教学大纲是根据我校茶树专业教学计划制定的,适用于茶树专业实践教学。

2.茶树病虫害实践教学大纲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结合理论教学,以技能为单位,相对独立地安排实践内容,自成体系。

3.执行本大纲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本实践课程的季节性很强,应尽量把教学内容安排在最适合季节,以获得最佳效果。

(2)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要求)是相对刚性的,而具体的载体可以是灵活的,以保证专业实践教学整体质量。

(3)各项专业技能训练的时间,可在规定学期内灵活安排。

4.本大纲的教学内容中,不包括专业劳动和社会调查两项内容。

5.本大纲内容具体实施方法可参阅《茶树病虫害防治实验实习指导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