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栽培学实验指导

合集下载

茶树试验的操作技术

茶树试验的操作技术

茶树试验的操作技术茶树的实验其实就是茶树的种植,但是他比茶树的种植还要严格,有很多方面需要操作人员的记录、要注意变量的变化程度等。

认真做好茶树试验地的规划、开垦、种植、耕作、施肥、修剪、采摘等工作,对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十分重要。

严格执行试验计划,除供试因子外,其他各项工作和操作技术都力求一致,以求试验得出准确结果。

1、开垦与施肥试验地开垦与施肥是茶树田间试验的开始,除供试因子外,开垦的深度与质量、基肥的种类与数量都要做到一致。

施肥上,无论基肥或追肥要求按标准数量施得匀。

有机肥要充分腐熟。

在操作上要按规定认真执行。

施用化肥和其他矿物质肥料,以有效成分含量来计算。

施肥时,先将称好的小区肥料,按试验的田间布置图,分发到各小区的地头,经复核后施下。

肥料数量少的可掺入湿润的土壤或细砂后再匀施。

若试验地面积大的,可将茶行划成若干段,将肥料相应地分成若干份,以求施匀。

2、直播和移栽茶树种植是茶树田间试验的重要工作之一,种植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茶园的齐苗与壮苗。

用于茶园的播种材料要采用粒选,事先作好发芽试验,根据试验要求正确计算播种量,茶树出苗后,要做好间苗、定苗工作。

茶树苗期娇嫩易受伤害,要切实做好茶苗护理。

用移栽来布置试验地,首先要备足茶苗,起苗和搬运时严防品种混杂。

3、试验园管理上的注意事项①田间管理措施要严格按试验计划执行,一般的管理和操作,要符合本茶区的生产实际。

如果脱离当前、当地的水平太远,即使试验成功也无法在大面积上应用。

②茶树田间试验是用改变一个栽培因素,来研究该因素对茶叶产量、质量的效应。

因此,除了规定的处理项目外,其他技术措施及操作质量都力求均匀一致,尽量减少差异性。

③一个试验的田间管理或特定的技术措施,要在短期内尽快完成,同一天内完成全部工作最好,难于完成的必须集中先完成一个或几个重复。

④每个试验确定专人负责,认真做好调查、观察、记载、取样等工作,建立试验档案。

茶园管理措施,都要及时记录,试验区都要插牌标记。

茶树栽培实训报告

茶树栽培实训报告

茶树栽培实训报告1. 背景茶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文化影响力。

茶树栽培是生产高质量茶叶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实训报告旨在介绍茶树栽培的相关内容,包括分析茶树生长环境、茶树品种选择、施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以期提供相关实践经验和建议。

2. 分析2.1 茶树生长环境分析茶树适宜生长于海拔800-1500米、年均气温15-25摄氏度、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的地区。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注意土壤条件,茶树对酸性土壤较为适应,并且需要保持良好的排水性。

2.2 茶树品种选择分析不同品种的茶叶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应性。

常见的茶树品种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在选择品种时,应考虑市场需求、种植地区的气候条件以及自身的技术实力等因素。

2.3 施肥管理分析茶树对养分的需求较高,适当的施肥可以提高茶树的生长和产量。

通常采用有机肥和矿质肥结合的施肥方式,以保证茶树吸收到充足的养分。

2.4 病虫害防治分析茶树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影响产量和品质。

常见的病虫害有红蜘蛛、茶青虫、茶毒蛾等。

采取定期巡查、喷洒农药以及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对茶树的危害。

3. 结果3.1 茶树生长环境结果经过对种植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调查,确定适合种植茶树的地点,并做好排水设施以保证良好的生长环境。

3.2 茶树品种选择结果结合市场需求和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茶树品种进行种植,以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3.3 施肥管理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计划,确保茶树养分供应充足,促进生长和提高产量。

3.4 病虫害防治结果采取定期巡查和喷洒农药等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证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4. 建议4.1 种植地点选择建议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综合考虑气候条件、土壤质量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合种植茶树的地区,并做好排水设施以确保良好的生长环境。

4.2 茶树品种选择建议在选择茶树品种时,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气候条件进行选择,并结合自身技术实力进行考虑。

茶树栽培实训报告

茶树栽培实训报告

茶树栽培实训报告一、引言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保健价值和广泛的市场需求。

茶树栽培实训是培养学生茶叶生产技术的重要环节,通过实地操作和实践,使学生掌握茶树栽培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本报告将对茶树栽培实训的过程、目标和效果进行详细描述。

二、实训过程1. 实训前准备在实训开始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相关的准备工作。

包括调查了解栽培茶树的土壤要求、气候条件和水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并进行了相关的学习和培训,为实训打下了基础。

2. 实训目标茶树栽培实训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茶树栽培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包括茶树的育苗、移栽、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实地操作和实践,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茶树栽培的全过程,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调整。

3. 实训内容茶树栽培实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茶树的育苗:选择优质种苗,合理进行播种、移栽和管理,确保苗期生长良好。

(2)茶树的修剪:根据茶树的生长特点和产量需求,进行适当的修剪和造型,促进分枝、增加叶面积,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3)茶树的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茶树生长的需要,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施肥时间,保证茶树的养分供应,提高茶叶的品质。

(4)茶树的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和处理茶树的病虫害问题,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保证茶叶的生长健康和品质安全。

4. 实训效果通过茶树栽培实训,我们取得了以下的效果:(1)掌握了茶树栽培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对茶树的生长习性和需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培养了实地操作和实践的能力,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3)增强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共同完成了茶树栽培实训任务。

(4)提高了茶叶产量和质量,通过合理的管理和调整,茶树的生长状况良好,茶叶的品质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结论茶树栽培实训是培养学生茶叶生产技术的重要环节,通过实地操作和实践,使学生掌握茶树栽培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茶树栽培与制茶实验教学大纲

茶树栽培与制茶实验教学大纲

茶树栽培与制茶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茶树栽培与制茶
课程编号:0901509503
课程总学时:32
实验学时数:16
课程总学分:2
实验学分:1
开设实验项目数:5
一、实验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茶树的形态特征、茶类外形特点、茶树繁殖方法、茶叶加工和审评方法。

二、实验项目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注:1、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操作、综合、设计、研究。

2、实验要求:指必做、选做。

3、8学时以上(不含8学时)实践环节需单独设置大纲。

三、实验考核方式与标准
以实验报告为主,结合课堂提问。

四、实验教材与参考书。

茶树育种学实验指导 茶树育种学(Tea plant breeding) 教学课件

茶树育种学实验指导 茶树育种学(Tea plant breeding) 教学课件

茶树育种学实验指导实验一:中国茶树优良品种的识别一、目的中国茶树品种丰富多彩,其中有许多高产优质良种,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这些优良品种各具有不同的特征特性,通过多它们的识别,要求认识当前推广的主要茶树品种的优良性状,并初步掌握识别茶树良种主要特征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茶树优良品种的许多经济性状都可通过如植株形态、分枝状况、芽叶特点、适制性能、产量情况和生物学特性等表现出来,而这些我们均可用计数、称重、化学分析和比较记述的方法加以鉴别与区分它们的不同品种或类型,因此,认识良种是为了更好地选用良种和提高良种,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三、材料及用具1、材料选用校内生产茶园或品种园主要良种10~20个。

2、用具钢卷尺、粗天平、记载板、铅笔、调查表。

四、方法与步骤每2人为一组,在生产茶园内选2个品种各有代表性的植株各1株和在品种园内选3个品种各有代表性的植株各1株进行观察,并按规定的项目和标准进行记载(附表)。

五、作业1、填写调查表。

撰写实验报告。

2、比较各品种主要性状的异同点。

3、提出各调查品种的适制性,并说明理由。

附一:茶园品种示意图(由上往下看,由上往下数)右边1~5行福云6号;第6行金萱和龙井长叶;第7行福云6号;8~12行金萱。

左边第1行仁化白毫和台湾单选;第2行华农1号;第3行华农1号和黄枝香;第4行华农2号;第5行黄叶单枞、黄枝香和红柄单枞;第黄淡和白叶单枞;第7行红柄单枞;第8行黄淡和凤凰单枞;第9行华农2号和华农1号;第10行资源圃。

附二:资源圃品种示意图(由上往下看,由里往外、由左向右数)第一行:勐海大叶6株;台湾长叶11株;佛手8株;福云6号3株;桃仁10株;台湾黄叶9株;政和大白茶12株;迎春10株;黄叶水仙9株。

第二行:小叶水仙12株;毛蟹12株;悅茗香12株;大叶水仙12株;铁观音12株;越南种12株;英红9号11株。

第三行:排旗种6株;笔架山茶6株;台湾种6株;锅孟种6株;无名杂种6株;连南白茶5株;宛田种6株;云大单株株;龙脊种3株;六洞种5株;云南大叶5株;凌云无性4株;掸部种5株;大瑶种5株;台湾种4株;开山种5株;凤凰水仙6株。

茶树栽培学实习报告

茶树栽培学实习报告

茶树栽培学实习报告茶树栽培学实习报告「篇一」一、实习目的掌握营养土的配制方法、电热温床的制作技术以及种子的播种措施。

二、实习时间地点地点:贵州大学教学实习基地(菜园)。

时间:20xx年12月21日和12月22日三、实习工具、用品和材料锄头、铁锹、地膜、不同蔬菜种子、电热线、电热控温仪、电工工具、肥料等四、实习内容20xx年12月21日营养土的配制方法和蔬菜种子的播种,20xx年12月22日电热温床的制作技术及播种。

具体内容如下:1、营养土的配制营养土材料营养土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进行配制,基本材料是菜园土、腐熟有机肥、灰粪等。

菜园土是配制培养土的主要成分,一般应占30-50%。

但园土可传染病害,如猝倒病、立枯病,茄科的早疫病、绵疫病,瓜类的枯萎病、炭疽病等。

故选用园土时一般不要使用同科蔬菜地的土壤,以种过豆类、葱蒜类蔬菜的土壤为好。

选用其它园土时,一定要铲除表土,掘取心土。

园土最好在8月高温时掘取,经充分烤晒后,打碎、过筛,筛好的园土应贮藏于室内或用薄膜覆盖,保持干燥状态备用。

无公害育苗要求不能用菜园土调制,而用大田土。

有机肥料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因材而用,可以是猪粪渣、垃圾、河泥、厩肥、草木灰、人粪尿等,其含量应占培养土的20-30%。

所有有机肥必须经过充分腐熟后才可用。

炭化谷壳或草木灰其含量可占培养土的20-30%。

谷壳炭化应适度,一般应使谷壳完全烧透,但以基本保持原形为准。

人畜粪尿一般浇泼在园土中,让土壤吸收。

也可在园土、垃圾、栏粪等堆积时,将人畜粪尿浇泼在其中,一起堆置发酵。

营养土中还要加入占营养土总重2-3%的过磷酸钙,增加钙和磷的含量。

播种床菜园土:有机肥:砻糠灰=5:1-2∶4-3;菜园土:河塘泥:有机肥:砻糠灰=4∶2∶3∶1;菜园土:煤渣:有机肥=1∶1∶1。

移苗床(营养钵)菜园土:有机肥:碧糠灰=5∶2-3∶3-2;菜园土:垃圾:砻糠灰=6∶3∶1(加进口复肥、过磷酸钙各0.5%);菜园土:猪牛粪:砻糠灰=4∶5∶1;菜园土:牛马粪:稻壳=1∶1∶1(黄瓜、辣椒)。

茶树栽培实训报告

茶树栽培实训报告

茶树栽培实训报告一、引言茶树(Camellia sinensis)是一种多年生常绿乔木植物,是中国传统的重要农作物之一。

茶树栽培实训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茶树栽培技术,并提升茶叶产量和质量。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茶树栽培的相关知识和实践经验。

二、茶树栽培的基本要求茶树栽培需要以下几个基本要求:2.1 土壤要求茶树适宜生长在酸性土壤,土壤pH值应在4.5~6.5之间。

土壤应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同时保持一定的湿度。

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进行栽培效果较好。

2.2 气候要求茶树适宜生长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25摄氏度之间。

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对茶树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茶树也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以促进光合作用和茶叶的养分积累。

2.3 栽培技术要点茶树栽培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技术要点:2.3.1 茶树育苗栽培茶树的首要任务是进行茶树苗的育苗工作。

茶树苗可以通过种子繁殖或无性繁殖的方式获得。

种子繁殖适用于野生茶树的栽培,无性繁殖适用于品种改良和大规模栽培。

种子或无性繁殖获得的茶苗需要在合适的温室条件下进行苗床育苗。

2.3.2 圃地选择茶树的栽培需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地块。

选择地理位置适宜、土壤条件良好的地点进行茶树种植。

同时,要确保茶树种植地的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导致茶树病害的发生。

2.3.3 茶树的移栽和整形修剪茶树苗生长到一定程度后,需要进行移栽工作。

移栽时要注意保持茶树的根系完整,并将其移植到事先准备好的种植田地中。

同时,还需要进行整形修剪,促进茶树的分枝,形成良好的树形。

2.3.4 施肥管理茶树的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供应。

根据土壤质量和茶树生长的需求,合理施肥可以促进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产量。

施肥一般分为基肥和追肥两个阶段,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和施肥量。

2.4 病虫害防治茶树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这会对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

常见的病虫害有茶毛虫、红蜘蛛、霜霉病等。

为了保证茶树的健康生长,需要采取预防和治理措施,如合理使用杀虫剂、控制病虫的传播等。

茶树栽培学实验指导

茶树栽培学实验指导

茶树栽培学实验一茶树叶片的外部形态观察一、目的:茶树是叶用植物,因此了解叶片的外形及其特征对于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生育规律和识别真假茶都有一定意义。

二、材料与用具不同叶片形态的腊叶标本,不同叶尖形态的腊叶标本、鲜成叶、幼嫩叶、放大镜、绘图用具等。

二、说明:1.锯齿:叶缘有锯齿,锯齿顶端有一个圆锥体,由许多腺细胞组成,能分泌胶质,在幼嫩时锯齿上还有排水孔,具有排水作用。

排水孔因叶片的发育和气孔的出现而消失,残留下棕褐色的斑痕,在放大镜下是一种棕色突起,形似老鹰嘴。

2.茸毛:叶片背面,具有银白色的茸毛,嫩叶比老叶多,因此茸毛多少往往是品质良好的特征。

茸毛是长形的细胞,细胞壁厚,它的基部大多变曲成为直角形,卧伏在叶背面上,尖端指向叶尖。

3.叶脉:叶脉是茶树分类的依据之一,主脉明显,在叶片的中央部位,主脉两边分出8-15对(少数在5-7对)侧脉。

主脉在叶正面呈凹痕,在叶背面呈突起状。

侧脉末端伸展到叶缘约2/3处,即向上弯曲,呈弧形与上一条侧脉相连接,主侧脉构成明显的封闭状的网状结构。

由侧脉再分出细脉,细脉向叶缘伸展到锯齿部位的小腺体里。

4.叶尖:叶尖的形状各有不同,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四种:圆头、钝头、渐尖和急尖。

此外,叶尖尖端略有凹陷。

5.叶片形状:以叶的长与宽之比来划分:圆形:长宽比在2.0一下;椭圆形:长宽比为2.0~2.5;长椭圆形:长宽比为2.6~3.0;披针形:长宽比在3.0以上。

6.叶片大小:叶片大小是茶树品种分类的标准之一,以叶面积(叶长×叶宽×0.7)大小来划分,我国分级标准为:特大叶:叶面积大于60cm2;大叶:叶面积在40~60cm2之间;中叶:叶面积在20~40cm2之间;小叶:叶面积小于20cm2。

四、方法步骤:取新鲜成叶一片,用放大镜在其边缘观察锯齿着生情况,观察细脉等延伸到锯齿中的情况,再观察侧脉的分布状态、特征、侧脉对数等。

另外取幼嫩鲜叶一片,置于70-80℃热水中浸10-15min,注意手捏要轻,取出后用手斜撕,在撕破口处留有白色的下表皮,用放大镜观察茸毛的着生状态,分别取叶形、叶尖的腊叶标本,观察其形态,并区别其不同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树栽培学实验一茶树叶片的外部形态观察一、目的:茶树是叶用植物,因此了解叶片的外形及其特征对于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生育规律和识别真假茶都有一定意义。

二、材料与用具不同叶片形态的腊叶标本,不同叶尖形态的腊叶标本、鲜成叶、幼嫩叶、放大镜、绘图用具等。

二、说明:1.锯齿:叶缘有锯齿,锯齿顶端有一个圆锥体,由许多腺细胞组成,能分泌胶质,在幼嫩时锯齿上还有排水孔,具有排水作用。

排水孔因叶片的发育和气孔的出现而消失,残留下棕褐色的斑痕,在放大镜下是一种棕色突起,形似老鹰嘴。

2.茸毛:叶片背面,具有银白色的茸毛,嫩叶比老叶多,因此茸毛多少往往是品质良好的特征。

茸毛是长形的细胞,细胞壁厚,它的基部大多变曲成为直角形,卧伏在叶背面上,尖端指向叶尖。

3.叶脉:叶脉是茶树分类的依据之一,主脉明显,在叶片的中央部位,主脉两边分出8-15对(少数在5-7对)侧脉。

主脉在叶正面呈凹痕,在叶背面呈突起状。

侧脉末端伸展到叶缘约2/3处,即向上弯曲,呈弧形与上一条侧脉相连接,主侧脉构成明显的封闭状的网状结构。

由侧脉再分出细脉,细脉向叶缘伸展到锯齿部位的小腺体里。

4.叶尖:叶尖的形状各有不同,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四种:圆头、钝头、渐尖和急尖。

此外,叶尖尖端略有凹陷。

5.叶片形状:以叶的长与宽之比来划分:圆形:长宽比在2.0一下;椭圆形:长宽比为2.0~2.5;长椭圆形:长宽比为2.6~3.0;披针形:长宽比在3.0以上。

6.叶片大小:叶片大小是茶树品种分类的标准之一,以叶面积(叶长×叶宽×0.7)大小来划分,我国分级标准为:特大叶:叶面积大于60cm2;大叶:叶面积在40~60cm2之间;中叶:叶面积在20~40cm2之间;小叶:叶面积小于20cm2。

四、方法步骤:取新鲜成叶一片,用放大镜在其边缘观察锯齿着生情况,观察细脉等延伸到锯齿中的情况,再观察侧脉的分布状态、特征、侧脉对数等。

另外取幼嫩鲜叶一片,置于70-80℃热水中浸10-15min,注意手捏要轻,取出后用手斜撕,在撕破口处留有白色的下表皮,用放大镜观察茸毛的着生状态,分别取叶形、叶尖的腊叶标本,观察其形态,并区别其不同点。

五、报告内容:1.绘茶树叶片叶形图,并简述其形态特征。

2.取3个品种茶树叶片各5-10张观察,将结果填入表中。

不同品种叶片植物学特征记载表实验二茶树分枝习性观测及分析一、目的意义:分枝是植物有机体最古老和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分枝导向植物有机体地上部器官吸收表面的强烈分枝,形成最充分的利用周围环境中的物质的能力。

茶树可采的芽叶数量和芽叶重量的构成茶叶产量的主要因子。

叶面积状况,叶子和枝条的质量,分枝数目,采摘面的大小及根系的生长和吸收机能,则是左右芽叶数量和芽叶重量的重要因素。

了解茶树枝条的特性和分枝规律,目的在于通过人为的修剪、采摘等措施来改变枝条见的高产和优质。

通过本实验,要求了解茶树分枝的形式和层次的基本情况,为修剪,采摘打下理论基础。

二、材料及用具:不同类型的茶苗。

茶树﹑钢卷尺﹑测微尺直角器等。

三﹑方法与步骤:每两人为一组进行调查。

1、茶树分枝形式及其特点:单枝分轴:取自然生长幼年茶树或由根颈抽出的徒长枝。

观察明显的主干,短小的侧枝,主茎顶端继续不断向上生长等特点。

合枝分轴:取大茶树枝条,观察主干顶端下边的腋芽代替顶芽继续生长,使枝干偏斜,短面弯曲,树冠呈现开张状态等特点.2、自然生长下不同年龄茶树的分枝形式:茶树分枝的层次性:取油年龄茶树观察分枝层次。

自然生长茶树每年积累一层,到8年生左右基本固定.茶树分枝的形态:茶树枝条的粗细、长短、数目随年龄面增长,皮色由青-红-棕褐-灰褐.随年龄增长皮孔增大而形成裂纹.观测第一层分枝与最上层分枝的粗细,长短和数目的变化。

3、采剪条件与分枝:茶树分枝的长度、粗度、密度和角度随剪采及管理水平有很大差异,一般未经修剪的茶树分枝稀疏不壮,树冠另乱,采摘面小;经修剪和茶树分枝多而粗壮,枝条粗度随着高度有节奏的逐渐变细、树冠大而浓密、采摘面大。

取经修剪茶树与未经修剪茶树各一株,观察在一般采摘条件下分枝的差异及对树冠形成的影响,并观察比较强壮生产枝与节结枝(鸡爪枝)的形态特点.4、茶树品种与分枝:茶树品种与分枝关系密切.一般乔木及半乔木型茶树有明显主干,分枝部位较高,而灌木型茶树无明显主干,分枝部位低,不同品种分枝角度、节间长短、枝条色泽、枝条上叶片的着生都有相当差异。

取毛蟹,铁观音,黄旦,福鼎大各茶各一株,详细比较各品种的分枝部位,数目,分枝角度等分枝习性上的差异,并将结果填入作业表中。

四、作业与思考题1、作业: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不同品种分枝上的差异,并提出相应的剪采技术。

2、思考题:茶树由单轴分枝转变为合轴分枝的原因何在?茶树分枝习性观察记载实验三茶树的生殖器官形态观察一、目的了解茶树花、果实、种子的性状及其生育的关系。

二、材料与用具茶花及其着生枝条,茶果、茶籽、解剖器、米尺、放大镜、显微镜、绘图用具等。

三、方法与观察内容:1.取着生茶花的枝条,仔细观察茶花的着生部位在。

2.取发育正常,完全开放的茶花5-10朵按下列内容仔细观测:(1)茶花有、、和等四部分组成,所以称为完全花。

(2)花冠一般色,少数也有色或色。

花冠大小在之间,平均。

(3)萼片数在片之间,多数为片,平均片;花瓣数在片之间,一般为片,平均片。

(4)雄蕊有和组成,雄蕊基部与花瓣。

花药与花丝成字形。

(5)雌蕊为雌蕊,有、和组成。

子房位,子房上(有无)茸毛。

柱头一般裂,雌蕊比雄蕊(高或低)。

3.取发育正常、成熟的茶果5-10枚,认真观察:(1)茶果是果,成熟时呈色。

茶果一般有至室。

呈形、形、形、形或形,常见的有室,呈形或形。

每室着生个胚珠。

(2)剥开果壳,茶籽外种壳呈色,再剥开种壳,内种皮呈色,子也色(3)剥开茶籽,观察子叶和胚,区别胚芽、胚茎和胚根,绘图并标明各部分。

实验四茶树植物学的田间观察记载一、目的:茶树植物学的田间观察方法是进行茶树栽培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观察掌握茶树生态的基本方法,在实践中很有作用。

本实验主要是掌握茶树树冠部分常用的几种植物学田间观察记载方法。

二、说明:茶树栽培试验研究常用的植物学田间观察记载方法有:茶树营养生长期的物候学观察、茶树生长势的观察、鲜叶机械组成分析、茶树生殖生长的观察、根系生长观察等等。

了解这些生态特点和活动规律,就可预测产量和品质的大概,并为采取适当的农业技术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茶树一年中生命活动的现象,与一年中季节气候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一般称为物候期,所以在观察以上内容的同时还须进行气候测定。

三、材料和用具记载表,干湿球温度表,方框(一平方市尺),钢卷尺,台平称,标签,尺,放大镜。

四、内容和方法:(一)茶树营养生长期的物候学观察:1、春季营养芽萌发期自芽开始膨大至鳞片展开,芽体向上伸长为新梢萌发期;鱼叶展开到驻芽开始形成为新梢伸长期,驻芽开始形成,为新梢开始进入成熟期,各期规定标准如下:萌发初期:鳞片开展达10-15%;萌发盛期:鳞片开展达50%以上;伸长初期:鱼叶展开达10-15%以上;伸长盛期:真叶展开3-4叶达50%以上;成熟始期:新梢形成驻芽达10-15%。

观察方法: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在试验区的处理中均匀地随机选取3-5点,在每点上选取一定面积树冠(1平方市尺),在方框内观察营养芽、鱼叶及真叶开展情况及其数量,平均后计各占地百分率,确定当时茶树处于何种营养生长期,详记附表1、2,每隔2-3天观察一次,观察时间规定在上午8-11时。

2.各轮新梢再发期:各轮新梢经过采摘留下地小桩上最下1-2个腋芽为观察对象,同时以夏茶前为观察地开始,并记录前轮地采摘时期。

3.冬季休眠期:最后一批新梢停止生育达50%以上,便作为进入冬眠期。

4.茶树行间温、湿度地测定:用干湿球温度表置于茶树行间,距离茶树10cm,距离地面高度相当于茶树高度的1/2处,不同生育期及不同天气类型进行几次不定期观察,每次观察2个点,取其平均值。

(二)茶树生长势的观察:茶树生长势包括:a、单株或单丛茶树高度与树冠幅度;b、树冠分枝层次,密度与当年新梢伸育情况。

1.丛高:从每个小区中以对角线,任意选取10丛茶树,由每丛根颈处测量至树冠面上枝条最多的顶端高度,求其平均值,如果树冠不整齐,枝条参差不一,一最高枝条和一般枝条测量10枝平均。

(见附表3)2.丛幅:树冠幅度一侧枝最多的两边,测量其直径,如为条栽测量两行间的一个方向,如为丛植测量两个方向交叉,量高度的同时测量丛幅,求其平均值。

(见附表3)3.骨干枝在测量幅度同时测量每丛茶树骨干枝数及骨干直径,然后10丛茶树平均之。

4.生长枝(小桩):选3-5个观察点,用方框放在树冠表面,测定生长枝数量(以采摘面可见的为标准)。

5.新梢生长情况:在采摘前测量。

在每个小区中,随意选取5-10丛茶树,以方框放在树冠面上,统计冠内新梢数量(以树冠面上可见的为准)并测量各种新梢的长度和着生叶数,新梢长度测量方法是由老叶叶腋处量起到芽的基部,以及各种新梢的重量(重量的测定每种新梢采5个自老叶叶腋处采下)。

(见附表4)(三)鲜叶产量由于采摘方法不同有很大差异,每一试验最好从开始到终由1个人或一个组按照标准进行采摘,在同一个上午采完,以减少误差。

采后立即进行芽叶组成分析,从大量采叶中任意取样10处。

每处取样约50克,拌和后从中称出20-25克,分析芽叶情况,重复一次,详细按表5、6记录。

五、实验步骤:由于实验时间拉长,故可根据实验时间安排按下列组合内容进行:1.春茶时间可进行一下观察:a、茶树营养生长期的观察及茶树行间温、湿度的测定;b、茶树生长势的观察;c、鲜叶产量记载及分析。

2.夏茶时可进行一下观察:a、各轮新梢再发期的观察;b、茶树生长势的观察;c、鲜叶产量记载及分析。

3.秋季时可以进行一下观察:a、休眠期的观察;b、茶树生长势的观察。

六、报告内容:1.各种记载、分析表;2.根据各观察项目阐述茶树生长情况。

附表1 营养芽萌发期观察记载表附表2 营养芽萌发期分析表(略)注:骨干枝离地面20-30cm部位分枝粗壮的枝条测量附表4 茶树新梢伸长情况观察记载表单位:枝、厘米附表5 鲜叶采摘情况与产量记载表实验五茶树修剪技术一、实验目的观察了解茶树生长发育特点,根据其生理功能,生育规律掌握茶树不同时期的修剪技术、并为茶园改造提供技术依据。

二、材料与用具不同时期和类型茶树、修枝剪等。

三、操作要点茶树的定型修剪;茶树的轻修剪;茶树的重修剪、台刈等。

四、报告内容:1.各种修剪的技术要点;2.根据各修剪特点制定全年修剪计划。

实验六茶树短穗扦插技术一、目的意义:无论是发展新茶园或换种改植茶园,均需要茶树良种苗木,短穗扦插是目前茶树苗木繁殖的主要方法,它不仅能保持良种固有性状和特性,提供优质苗木,而且繁殖率及土地利用率较高,便于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