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栽培教案

合集下载

茶树栽培与制茶实验教学大纲

茶树栽培与制茶实验教学大纲

茶树栽培与制茶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茶树栽培与制茶
课程编号:0901509503
课程总学时:32
实验学时数:16
课程总学分:2
实验学分:1
开设实验项目数:5
一、实验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茶树的形态特征、茶类外形特点、茶树繁殖方法、茶叶加工和审评方法。

二、实验项目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注:1、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操作、综合、设计、研究。

2、实验要求:指必做、选做。

3、8学时以上(不含8学时)实践环节需单独设置大纲。

三、实验考核方式与标准
以实验报告为主,结合课堂提问。

四、实验教材与参考书。

茶树栽培教学设计方案

茶树栽培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茶树的生长习性、繁殖方法、栽培技术及茶叶加工过程。

2. 能力目标:掌握茶树栽培的基本技能,能够独立进行茶树种植、管理及茶叶加工。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茶树的生长习性2. 茶树的繁殖方法3. 茶树的栽培技术4. 茶叶加工过程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茶文化的历史及茶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茶树的生长习性教师讲解茶树的生长环境、气候条件、土壤要求等,使学生了解茶树的生长习性。

3. 讲解茶树的繁殖方法教师介绍茶树的扦插、嫁接、种子繁殖等方法,让学生了解茶树的繁殖技术。

4. 讲解茶树的栽培技术教师讲解茶树的种植时间、密度、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使学生掌握茶树栽培的基本技能。

5.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茶树品种进行种植。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茶树种植、管理及茶叶加工。

3)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种植经验,撰写种植报告。

6. 茶叶加工过程教师讲解茶叶的采摘、杀青、揉捻、干燥等加工过程,让学生了解茶叶加工的基本步骤。

7. 总结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种植、管理及茶叶加工过程进行评价,总结教学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种植、管理及茶叶加工过程中的操作技能。

3. 撰写报告:评价学生撰写种植报告的质量。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茶树栽培学》2. 多媒体课件:茶树生长习性、繁殖方法、栽培技术及茶叶加工过程等。

3. 实践基地:提供茶树种植、管理及茶叶加工的场地和设备。

4. 教学参考资料:茶树栽培相关书籍、网络资源等。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茶树栽培技术二、课程基本情况:(一)课程性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二)适用专业: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三)适用对象:专科(四)学时:32(五)教材:茶树栽培学(第四版),骆耀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10月(六)考核形式:闭卷考试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茶树栽培、茶区分布及其自然条件,掌握茶树栽培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其内容包括茶树生物学特性、茶树繁殖、•新茶园建立和低产茶茶园改造以及栽培管理技术。

教学基本方法:采取课堂讲授、电化教学、实训、教学实习相结合。

讲课32学时侧重讲授茶树选种和良种繁育、新茶园建设、茶园土壤管理与施肥、茶园灌溉、茶树修剪、茶叶采摘、茶树病虫害防治、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方面:了解目前我国茶树栽培的发展简史与概况,掌握茶树生物学基础与适生环境、品种与繁育、茶园建设与土壤管理、树冠培养、茶园安全生产、茶叶采摘与茶叶可持续发展等教学理论。

能力目标方面:通过实践掌握茶树繁殖、除草、施肥、土壤管理、修剪、采摘等技能。

道德目标方面:树立学生学农、爱农、务农的良好专业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大胆质疑与勤奋实践的科学精神。

四、学时分配和课程内容第一章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本章计划课时为2教学目标:1、了解茶树栽培发展简史。

2、了解中国茶区分布。

3、了解世界茶区分布及主要产茶国的生产概况。

4、通过本节课学习了解我国茶树栽培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对茶树栽培技术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学农热情,树立努力学习的决心。

教学重点:茶树栽培发展简史:1、茶树发现、利用起始时期;2、茶树栽培的扩大时期;3、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4、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

教学难点:国内茶区如何借鉴国外茶树栽培成功经验。

教学内容:第一章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第一节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一、茶树栽培的起始时期;二、茶树栽培的扩大时期;三、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四、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

茶叶种植教案教案

茶叶种植教案教案

茶叶种植教案教案
茶叶种植教案
介绍
本教案旨在教授茶叶种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帮助学生了解茶叶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技术。

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
- 了解茶叶的生长环境和种植需求
- 掌握茶叶的种植方法和技巧
- 熟悉茶叶的收获和加工过程
- 理解茶叶品质评估和包装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茶叶的生长环境和种植需求
- 茶叶的适宜生长环境
- 茶树的生长需求:阳光、温度、湿度等
第二节:茶叶的种植方法和技巧
- 茶叶的繁殖方式:播种、插条、嫁接等
- 茶园的规划和管理
- 茶叶的灌溉和施肥技巧
第三节:茶叶的收获和加工过程
- 茶叶的采摘时间和方法
- 茶叶的加工工艺:炒青、揉捻、烘干等
第四节:茶叶品质评估和包装方法
- 茶叶品质的评估标准:外形、色泽、气味、口感等- 茶叶的包装和保鲜方法
教学活动
- 观察茶叶的生长环境并记录数据
- 实地考察茶园并研究茶叶种植技术
- 分组进行茶叶加工实验
- 参与茶叶品质评估比赛
教学评估
- 学生观察记录茶叶生长环境的数据报告- 茶叶加工实验报告
- 茶叶品质评估比赛成绩
参考资料
- "茶叶种植与加工技术手册"
- "茶叶生产与加工指南"。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第一篇: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 茶树栽培技术二、课程基本情况:(一)课程性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二)适用专业: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三)适用对象:专科(四)学时:32(五)教材:茶树栽培学(第四版),骆耀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10月(六)考核形式:闭卷考试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茶树栽培、茶区分布及其自然条件,掌握茶树栽培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其内容包括茶树生物学特性、茶树繁殖、•新茶园建立和低产茶茶园改造以及栽培管理技术。

教学基本方法:采取课堂讲授、电化教学、实训、教学实习相结合。

讲课32学时侧重讲授茶树选种和良种繁育、新茶园建设、茶园土壤管理与施肥、茶园灌溉、茶树修剪、茶叶采摘、茶树病虫害防治、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方面:了解目前我国茶树栽培的发展简史与概况,掌握茶树生物学基础与适生环境、品种与繁育、茶园建设与土壤管理、树冠培养、茶园安全生产、茶叶采摘与茶叶可持续发展等教学理论。

能力目标方面:通过实践掌握茶树繁殖、除草、施肥、土壤管理、修剪、采摘等技能。

道德目标方面:树立学生学农、爱农、务农的良好专业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大胆质疑与勤奋实践的科学精神。

四、学时分配和课程内容第一章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本章计划课时为2 教学目标:1、了解茶树栽培发展简史。

2、了解中国茶区分布。

3、了解世界茶区分布及主要产茶国的生产概况。

4、通过本节课学习了解我国茶树栽培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对茶树栽培技术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学农热情,树立努力学习的决心。

教学重点:茶树栽培发展简史:1、茶树发现、利用起始时期;2、茶树栽培的扩大时期;3、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4、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

教学难点:国内茶区如何借鉴国外茶树栽培成功经验。

教学内容:第一章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第一节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一、茶树栽培的起始时期;二、茶树栽培的扩大时期;三、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四、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

《茶树栽培学》教学大纲

《茶树栽培学》教学大纲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2013年3月林乐全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茶树栽培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茶树栽培学是研究茶树生长发育规律、高产优质高效栽培茶树综合技术的应用科学,是茶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茶树栽培学的任务是:简要介绍我国茶叶生产发展史、茶树栽培科学发展史及其现状;系统阐述茶树生物学特征特性和栽培原理;分述基本栽培技术措施的作用、依据、要领及操作方法;系统介绍茶叶无公害栽培的要点与注意事项;综合阐述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实现的基本条件和途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阐述、指导和推广茶树栽培种植技术和从事其相应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茶树的根、茎、叶、花、果和种子的基本形态。

2、掌握茶树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或习性)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它们在茶树不同类型(或变种)、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栽培条件下的某些差异性。

4、掌握茶树正常生育和高产优质所需的主要生态条件,认识茶树与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5、了解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条件与途径。

(二)能力培养目标1.1、掌握茶树常规栽培技术即茶树繁殖技术、新茶园规划与建设技术、茶园耕锄技术、茶园施肥技术、茶园灌溉技术、茶园保水技术、茶树修剪技术、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茶树保护技术和茶叶采收技术等的制定依据、适度的标志(或标准)和执行的技术要点。

2、掌握茶园测产技术。

3、掌握茶树短穗扦插繁殖、茶树修剪、茶园耕作、施肥和茶叶采收等具体操作技术。

4、初步具有利用掌握的茶树栽培原理及各种栽培技术,实现以及发展茶树的无公害生产。

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表章次名称教学时数其中理论教学实验与实训机动第一章概述 4 4第二章茶树的生育特性与环境条件12 6 3+3第三章茶树栽培品种与繁殖10 6 2+2第四章茶园土壤管理与施肥20 12 4+4第五章茶园病虫害防治24 12 6+6第六章茶叶加工技术与贮藏保鲜12 4 4+4机动14 4 5+5总计96 48 48四、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我国茶叶的生产概况第二节发展茶叶生产的意义第三节世界茶叶的生产现状第四节我国茶树栽培发展成果(一)基本内容2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茶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茶叶的功能、茶树栽培的历史经验;传播史;茶业现状、特点;茶树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学习要求。

茶树栽培课程设计

茶树栽培课程设计

茶树栽培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茶树的基本生长习性和对环境的要求。

2. 学生能够掌握茶树栽培的基本技术和注意事项。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茶叶的种类及对应的茶树栽培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茶树栽培实践操作。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判断茶树生长状况,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3. 学生能够收集和整理茶树栽培的相关资料,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劳动、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

2. 增强学生对我国茶文化的自豪感,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实践、积极探索的精神。

本课程针对的是具有一定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初中生,课程性质为实践性、探究性。

在分析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茶树栽培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我国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茶树的生长习性与环境要求-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茶树对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的要求2. 茶树栽培技术- 茶树的繁殖方法- 茶树的种植与管理- 病虫害防治与茶园生态环境保护3. 茶叶的种类及栽培特点- 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茶叶的种类- 不同茶叶对茶树栽培的要求和特点4. 茶树栽培实践操作- 茶树的种植实践- 茶园管理与茶叶采摘实践- 茶叶制作过程的简单了解5. 茶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 我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茶树栽培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茶文化的传承与现代茶园建设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与教材章节相对应。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茶树栽培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关注茶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向学生传授茶树栽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茶树栽培技术 课程标准(一)

茶树栽培技术 课程标准(一)

茶树栽培技术课程标准(一)茶树栽培技术课程标准1.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针对茶树产业实际生产情况,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培养茶树栽培技术人才的一门专业课程。

该课程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实用性强等特点,旨在培养学生全面掌握茶树栽培的技术和方法,使其成为高素质的茶叶生产管理人才。

2. 课程目标本课程在建立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训、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掌握茶树栽培关键技术,了解茶树栽培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掌握茶树栽培生产的主要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技术研究能力,能够适应茶树生产管理的岗位要求,具有从事高素质茶叶生产管理工作的能力。

3.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茶树栽培技术概论、茶树生态环境、茶树育种与选良、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茶园土壤改良、茶树栽培技术与管理等内容。

(1) 茶树栽培技术概论介绍茶树栽培的基本概念、茶树栽培的历史和现状,茶树栽培的基本技术,茶树栽培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等。

(2) 茶树生态环境介绍茶树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与种植条件,包括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环境因素,并讲解如何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因素选择适合的茶树品种。

(3) 茶树育种与选良介绍茶树育种的基本概念、茶树杂交育种技术、茶树遗传和基因工程技术等相关知识,并讲解如何根据茶树的性状选良、选优。

(4) 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介绍茶树常见的病虫害并讲解其危害及防治方法,包括传统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技术手段。

(5) 茶园土壤改良介绍茶园土壤的化学、物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讲解如何通过改善土壤肥力、调整土壤酸碱度等方法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

(6) 茶树栽培技术与管理介绍茶树的栽培技术,讲解如何适时进行修剪,科学施肥、浇水等。

还讲解如何制定茶叶生产计划、进行采收、加工等茶叶生产管理技术。

4. 课程考核本课程采用考查、测验、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形式进行考核。

其中,测验的成绩占40%以上;实习和毕业设计成绩占60%以上。

要求学生考核成绩的平均分不低于60分,毕业论文成绩不低于7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茶树栽培》
授课教师:黄伟玉
教学目标:1、了解茶树的种植方式有哪些?
2、茶园的管理有哪些内容?
教学重难点:茶树的种植方式有哪些。

教具准备:图片,PPT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茶叶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鲜叶质量和制茶技术是否合理。

选择适宜的品种、适宜的生态环境,进行科学种植、科学管理及合理采摘时提高鲜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二、茶树生育的基本规律
1、茶树的总发育周期
2、茶树的年发育周期
三、茶树生长的环境条件
1、气候条件
2、土壤条件
3、地形条件
四、新茶园的建设
1、园址选择与开垦
2、茶树种植
3、播种和移载
五、茶园管理
施肥、耕锄、修剪、水分保持、病虫害的防治
六、拓展提升
1、茶树的种植方式有哪些?
2、茶园的管理有哪些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