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标准

建筑结构设计标准一、引言建筑结构设计标准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在使用寿命内能够承载各种荷载,保证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规范性文件。
本文将从设计载荷、结构材料、结构形式、设计方法等方面,对建筑结构设计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二、设计载荷2.1 建筑荷载建筑荷载主要包括自重荷载、人员荷载、家具设备荷载、风载荷、雪载荷、地震荷载等。
建筑结构设计师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高度、地理位置等因素合理确定荷载标准,并确保建筑结构能够承受合理的荷载。
2.2 地基荷载地基荷载是指建筑物通过地基传递到地下的荷载。
建筑结构设计师需要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地下水位等信息,合理确定地基荷载标准,以确保建筑物在地基上稳定安全。
三、结构材料3.1 钢材钢材作为常用的建筑结构材料,应符合国家钢材品质标准,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及抗震性能、抗腐蚀性能和耐久性等特点。
3.2 混凝土混凝土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材料,应符合国家混凝土品质标准,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渗性能,同时要考虑混凝土与钢材的搭配使用,以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3.3 砖材砖材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结构材料,应符合国家砖材品质标准,具有合理的强度和抗震性能,能够承受相应的荷载。
四、结构形式4.1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目前建筑领域广泛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其具有简单、刚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
在设计框架结构时,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高度等因素,合理确定梁柱的尺寸和间距,以确保结构稳定。
4.2 钢结构钢结构具有重量轻、刚性好、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大跨度和高层建筑。
在设计钢结构时,应根据荷载大小、结构形式和钢材性能等因素,合理确定钢材的截面尺寸和连接方式。
4.3 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时,应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和使用要求,合理确定混凝土的配比和施工工艺,确保结构的稳定和耐久。
五、设计方法5.1 弹性设计方法弹性设计方法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之一,适用于一般建筑物和静力荷载作用下的结构。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关系到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美观性等方面。
然而,由于设计师的技术水平、经验、素质等方面的不足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就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介绍。
一、存在的问题1. 结构设计不合理,容易导致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影响。
2. 结构材料的选用不合理,导致成本过高或者使用寿命不长。
3. 结构缺乏耐久性,使得建筑物容易受到自然灾害、老化等因素的破坏。
4. 结构设计与建筑外形的不协调,导致建筑物外观效果欠佳。
二、解决措施1. 加强设计师的专业知识和素质。
建筑师应该接受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避免由于设计师自身的技术不足而导致不合理的结构设计。
2. 合理选材。
选用合适的材料,确保它们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同时,在质量上要求高,杜绝因贪图小便宜而使用劣质材料的情况。
3. 提高结构设计的耐久性。
建筑物的结构要有足够的耐久性,以保证建筑物在使用寿命期间,稳定可靠。
加强建筑物的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4. 在结构设计时将外观美化考虑在内。
建筑结构的设计不能忽视外观美化效果,应该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外观效果,区别处理建筑主体结构和装饰效果,使其协调统一。
总之,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师应始终坚持以安全、稳定为出发点,注重技术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同时充分考虑建筑的美观性,为建筑带来更好的品质和价值。
建筑结构设计范文示例与优化建议

建筑结构设计范文示例与优化建议建筑结构设计是保证建筑物稳定性与耐久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建筑结构设计范例,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优化设计过程。
一、建筑结构设计范例示例1. 设计范例一:房屋结构设计设计目标:保证房屋结构稳定,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设计过程:1)确定设计载荷:根据建筑用途和规模确定房屋的设计载荷,包括荷载、地震力、风力等。
2)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根据房屋的使用功能和室内布局选择适合的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3)设计结构材料:根据房屋的荷载要求和设计寿命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
4)进行结构分析和计算:使用结构分析软件进行房屋结构的受力分析和核算,保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满足要求。
5)进行构件设计:根据结构分析结果,确定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细节设计,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可施工性。
6)进行施工图设计:绘制出详细的施工图纸,标明各构件的布置与连接方式,便于施工过程中的实施。
2. 设计范例二:大型桥梁结构设计设计目标:确保桥梁结构安全舒适,满足大跨度、大荷载的要求。
设计过程:1)进行交通和地质勘测:考虑桥梁所处的交通条件和地质状况,确定设计参数,如设计荷载、地基承载能力等。
2)选择桥梁结构类型:根据跨度和荷载要求选择适合的桥梁结构类型,如梁桥、拱桥、斜拉桥等。
3)进行结构分析:对桥梁结构进行动力、静力和地震响应等分析,确定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进行构件设计:根据结构分析结果设计桥梁各构件,保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满足要求。
5)进行施工图设计:绘制桥梁施工图纸,明确每个构件的尺寸和配筋方式,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准确实施。
二、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建议1. 采用先进的结构分析软件:利用现代化的结构分析软件进行结构的受力分析和计算,可以提高设计的精确性和效率。
2. 结构材料选用优化: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如高强度钢材、高性能混凝土等,可以提高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3. 结构体系优化:针对不同建筑用途和功能,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如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等,可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建筑结构设计要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建筑结构设计要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1. 引言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常常会面临一些难点和挑战,这些问题需要经过分析和解决。
本文将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要点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 要点难点分析2.1 结构安全性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是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种荷载的影响,如地震荷载、风荷载、雪荷载等。
同时,还需要对结构材料的选取、结构形式的确定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2 结构经济性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经济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设计师需要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结构材料的使用量,减少建筑成本。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结构的施工性和维护性,以降低后期的维护成本。
2.3 结构可行性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到结构的可行性。
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功能需求和使用要求,确定合适的结构形式。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结构的施工技术和工艺,以确保结构的可行性。
3. 解决措施针对以上要点难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3.1 加强结构计算与分析通过精确的结构计算与分析,可以全面评估结构的受力性能和稳定性,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设计师可以借助现代结构计算软件进行大规模的计算和分析,以得到准确的结构设计方案。
3.2 优化结构形式与材料选择结构形式和材料的选择对于结构安全和经济性具有重要影响。
设计师可以通过优化结构形式,选择适当的结构材料,以达到结构承载能力最优化和建筑成本最低化的目标。
3.3 引入新技术与新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正逐渐渗透到建筑结构设计领域。
设计师可以考虑引入新技术和新材料,如钢结构、玻璃纤维等,以提高结构的性能和可行性。
4. 总结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要点难点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项挑战,但通过深入的分析和合理的解决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加强计算与分析,优化结构形式与材料选择,并积极引入新技术和新材料,以提高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
(完整版)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完整版)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本文档旨在提供建筑结构设计的规范和指导,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可靠。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设计准则和要求:
1. 结构设计原则
- 根据建筑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和气候特点,设计师应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和材料。
- 结构设计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建筑法规和标准。
- 结构设计应符合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要求。
- 结构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荷载和地震等自然力的影响。
2. 结构材料要求
- 结构材料应符合国家和地方建筑标准的要求,并具备相应的强度和耐久性。
- 钢筋混凝土应采用符合规范的标准配筋和混凝土配比。
- 钢结构应采用符合标准的钢材,并进行必要的防腐处理。
- 木材结构应选择符合标准的防腐木材,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 其他结构材料也应符合相应的建筑标准和规范要求。
3. 设计荷载和安全系数
- 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功能确定相应的设计荷载,并按照规范计算。
- 结构设计应采用适当的安全系数,以确保结构在正常使用及极限状态下的安全性。
4. 结构施工和监测要求
- 结构施工应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确保施工质量。
- 结构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 完工后的结构应进行验收,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
本文档提供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但具体的设计和施工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进行,以确保建筑物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注意:本文档内容为一般建议,具体应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建筑结构基本设计原则

建筑结构基本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安全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首要原则。
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要求能够满足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运行,并能承受各种荷载和力的作用而不发生严重的破坏和倒塌。
2.稳定性原则: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是指在各种外力的作用下,结构能够保持平衡和稳定,并能承受扭矩、剪力和轴向力等作用。
稳定性原则要求结构具备适当的刚度和强度,能够满足正常使用和临时荷载情况下的稳定性要求。
3.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是指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最少的材料和工程量,实现结构的经济性设计。
经济性设计既涉及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也涉及结构形式的选择和布置。
结构设计中的材料和工程量应尽可能合理,经济性最佳。
4.适用性原则:适用性原则是指建筑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的功能和形式的要求,设计出适用于特定场所的结构形式和结构系统。
结构设计应符合建筑的使用要求,满足建筑物的功能性能和空间展示要求。
5.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要求建筑结构设计应考虑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力求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选择可再生材料、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等,以减少能耗和碳排放。
6.美观性原则:美观性原则是指建筑结构应具备良好的外观和建筑空间的美学感受。
建筑结构的设计应符合建筑的整体意图和风格,能够与环境和谐相融。
通过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材料的运用,提高建筑物的美观性和艺术性。
7.耐久性原则:耐久性原则要求建筑结构能够经受住时间和自然环境的考验,保持结构的稳定和功能的正常运行。
通过正确选择材料、做好防水、防腐、防火等措施,确保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8.施工性原则:施工性原则要求结构设计应符合施工的可行性和实际操作要求。
结构形式和布置不应过于复杂,施工难度要适度。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简化工程流程,提高施工效率。
9.可维护性原则:可维护性原则要求建筑结构应具备方便维护和修缮的条件。
通过设计合理的结构形式和连接方式,能够方便维护和更换损坏部件,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建筑构造设计知识点总结

建筑构造设计知识点总结一、基础知识点1.建筑结构类型建筑结构可以分为框架结构、壳体结构、悬挑结构等。
框架结构采用柱、梁和楼板的组合,适用于多层建筑。
壳体结构以厚度较大的壳体作为主要承载结构,适用于大跨度建筑。
悬挑结构是指将结构的一部分悬挑出去,适用于需要营造轻盈感的建筑。
2.力学原理建筑结构设计需要遵循力学原理,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
静力学主要涉及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平衡问题,包括力的平衡和力的传递。
动力学则关注建筑物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响应,包括振动和承载能力等。
3.荷载与荷载组合荷载是指作用在建筑结构上的力,包括永久荷载(如建筑物自重)、可变荷载(如人员、设备等)和特殊荷载(如地震、风荷载)。
荷载组合是指不同荷载的组合情况,通过计算得出对结构产生最不利影响的组合方式。
4.结构体系结构体系是指建筑物中各个结构元素之间的组织形式。
常见的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桁架结构、悬挑结构等。
选择适合的结构体系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5.构造材料常见的构造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木材和砖石材料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和施工特点,在结构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二、常见设计要点1.强度设计强度设计是指建筑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性能。
通过计算结构的受力状态及应力分布,确定结构构件的尺寸和材料,以满足结构的强度要求。
2.刚度设计刚度设计是指建筑结构的变形和挠度控制。
通过控制结构的刚度,避免结构发生过大的变形和挠度,从而保证建筑的使用安全和舒适性。
3.抗震设计抗震设计是指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
通过采取抗震措施,如设置抗震支撑和减震器等,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4.防火设计防火设计是指建筑结构对火灾的抵抗能力。
通过选择防火材料和设置防火分隔等手段,尽量减少火灾对建筑物的损害。
5.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是指建筑结构的施工过程。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施工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质量。
三、示例应用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承载能力、抗震性能和变形控制等。
毕业设计-建筑结构设计

永久荷载
包括结构自重、土压力、 预应力等长期作用在结构 上的荷载。
可变荷载
如楼面活荷载、风荷载、 雪荷载等,随时间变化且 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
偶然荷载
地震、爆炸、撞击等偶然 事件产生的荷载,设计时 需考虑其发生的概率及影 响。
结构安全性与稳定性
结构安全性
指结构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条件下 ,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作用和 变形而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结构稳定性
指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保持其 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对于建筑结构 而言,稳定性是确保建筑物在各种条 件下不发生倒塌或破坏的关键因素。
03
建筑结构设计流程
前期准备与规划
确定设计任务
明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地理位置、 荷载要求等设计条件。
收集资料
制定设计计划
根据设计任务和收集的资料,制定详 细的设计计划,包括设计步骤、时间 节点等。
新型材料与施工技术
高性能混凝土
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提高建 筑结构的承载力和耐久性,减少 结构自重和变形。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应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等 新型材料,增强建筑结构的抗震、 抗风和耐腐蚀性能。
装配式施工技术
运用装配式施工技术,实现建筑 结构的快速、高效和环保施工, 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结构优化与轻量化
在满足建筑功能和使用安全的前提下, 如何实现结构的优化和轻量化是当前 结构设计的重要挑战。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如何实现绿色、 低碳、可持续的建筑结构设计成为当 前的重要议题。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数字化与智能化设计
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
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实现建筑结构设计的数字化、智能化,提 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建筑结构设计
5.1设计依据
●《福建省延平区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200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J37--2005);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11--2002);
●《福建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FJYD-201-2005;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2010年1月份建设工程材料信息价》;
●其它有关的国家、地方标准和规定。
5.2建筑使用性质与要求
新建生产用房及库房建筑共计206m2,为二层框架结构;新建简易遮阴棚,为轻钢结构,建筑面积共计9240m2。
本项目建设地经技术人员现场踏勘,基础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约120Kpa,能满足工程建设要求。
该资料仅作为本工程初步设计参考,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根据总图布置要求进行工程地质详细勘查,提供满足施工图设计的工程地质资料。
延平区一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基本风压为0.50KN/m2。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抗震分组为第二组。
5.3建筑结构设计
5.3.1新建生产用房及库房
为了方便基地的日常生产管理,新建1栋生产用房及库房,总
建筑面积为206 m2,生产用房及库房采用框架结构,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墙体为190厚承重空心砖;屋顶为钢筋混凝土平屋面。
一层地面采用200mm厚碎石垫层,100mm厚素混凝土垫层,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二层地面采用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内墙抹乳胶漆,外墙水泥砂浆抹面;天棚石灰砂浆普通抹灰;屋面20mm水泥砂浆找平,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采用胶合板门、铝合金窗。
5.3.2简易塑料大棚
采用埋地式素砼基础,规格30×30×50cm,钢式连栋单层结构,跨宽4m、开间4m、高2.0m,设计4连栋,建筑面积共计9240m2;钢管主体立柱采用直径φ32.5*2.5镀锌钢管,横梁采用直径φ32.5*2.5镀锌钢管,棚面覆盖材料选用聚烯烃树脂作原料的遮阳网,遮阳覆盖85%,宽8m,长按实际需求裁剪,每隔1.67m采用8#铁丝牵拉。
延平区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表5-1 土建工程一览表
1
6电气设计
6.1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林业、建筑等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6.2设计范围
本工程设计范围包括:本工程为生产用房及库房206m2, 属三类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1)供电工程;(2)生产用房及库房电气照明系统;(3)接地系统。
6.3电源
(1)生产用房及库房按三级负荷供电,电源电压为380/220V。
(2)10KV电源由距生产用房及库房1.5km的西山村变电站10KV 一回路供电,架空引到生产用房及库房附近杆上变压器,经变压器降压为380/220V,由低压配电柜供给生产用房及库房各设备用,低压配电柜设总计量。
6.4供电工程
(1)10KV架空线路采用钢芯铝绞线,采用水泥杆,电杆档距约40m。
每根钢芯铝绞线设单独吊线。
(2)架空线路的导线与地面的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不小于65.m。
导线跨越建筑物垂直距离(最大计算弧垂)不小于3m。
6.5电气照明
(1)生产用房及库房设配电箱AL,其电源采用绝缘电线通过架空引自生产用房及库房附近的杆上变压器,配电箱挂墙暗装,底边距地1.4m。
(2)各配电箱均底边距地1.5m暗装,暗装开关距地1.4m,插座距地0.3m。
做法详904D702-1《常用低压配电设备安装》。
(3)各照明设备、插座、插座箱、空调等分别由各配电箱分路配电,各支线均采用BV-450/750V导线,穿阻燃PVC管敷设。
(4)各房间根据功能要求,设置相应的照度,灯具均匀布置。
所配的光源均为节能型光源(要求灯具的功率因素达到0.9以上)。
(5)生产用房及库房灯具采用普通荧光灯具,过道采用普通吸顶灯具。
灯具所配的光源均为节能型光源,详照明平面图及设备材料清单。
灯具安装做法详96D702-2 《常用灯具安装》。
6.6接地保护
引入电源配电箱应设浪涌保护器。
防雷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等的接地共用接地网。
在生产用房及库房东侧墙外1m处埋设角钢垂直接地体,接地体埋深1.0m,间距5.0m。
接地体间采用扁钢作为水平连接线,它们之间连接一律焊接,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若实测接地电阻达不到此值,应沿图箭头方向增设接地装置,达到满足要求为止。
低压配电接地系统采用TN-S接地型式。
在建筑物电源进出处设总等电位箱,敷设钢管及建筑物的金属构件等导电体均用接地线接向等电位联结端子箱作总等电位联结。
I类灯具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可靠接地。
低于2.4m的灯具或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应接地。
三相四极插座的线盒内应留有PE线,以便
就近接至用电设备外壳。
7给排水设计
7.1设计依据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林业及建筑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本地气象资料。
7.2设计范围
新建生产用房及库房的给排水设计、繁育基地灌溉工程设计。
7.3给水设计
(1)水源:生产用房及库房用水由引自西山村自来水厂,引接管管径为DN25,供水压力约0.2MPa。
(2)水质要求
生产用房及库房用水达到用水达到日常生活用水标准。
(2)用水量
生产用房及库房最高日用水量为 1.2m3/d,日最高时用水量为0.18 m3/d。
(3)生产用水工艺流程如下
引水坝→山顶蓄水池→灌溉管道→示范基地。
7.4排水设计
(1)生产用房及库房内的废水直接排往就近的山洪沟;
(2)生产用房及库房屋面雨水由雨水管排至雨水沟,就近排入山洪沟。
(3)繁育基地整地、开带时视不同情况开设简易排水沟排水。
7.5管材
(1)生产用房及库房引水管采用钢塑给水管,螺纹连接。
(2)建筑排水管采用UPVC排水管,粘接。
7.6其他
(1)安装必须遵循有关给排水规范,新型管材相关技术规程;
(2)管道支吊架必须按不同管材相关规程要求设置,并参详03s402,暗装排水竖管检查口处须设检修孔。
(3)灌溉工程详见3.5.3与3.5.4。
7.7灌溉工程设计
供水工程包括供水管道和蓄水池,供水管道采用DN75PVC管从西山溪引接至新建蓄水池。
新建蓄水池1座,蓄水池直径为10m,高3m,容量为200m3,结构:池底为C15埋石砼,底板50cm,垫层为砂砾石垫层10cm;池壁为M7.5浆砌块石,壁厚60cm,内壁为M5砂浆抹面2cm;壁顶C20钢筋混凝土圈梁厚20cm;配套相应的相应的进出水管、爬梯、阀门等。
改建道路工程设计
(1)设计原则
道路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道路设计以满足交通运输、农机行驶、林区生产管理的要求为原则。
(2)改建作业道路现状
作业道路位于西山村村02、03、04大班,作业道路总长1.0km,路面平均宽度3.5m,局部路段无边沟排水,造成路面水土流失,路面坑洼。
(3)改建道路设计
路面高出地面20cm,路基素土夯实,路面结构为泥结石层厚10cm,填方地段不设排水沟,挖方地段边沟为梯形断面土沟,底宽0.30m,深0.30m,内外边坡率为1:1,边沟水一般依靠路线纵坡将水引入低处,并排入河沟中。
(4)改建道路工程数量
改建作业道路1.0km。
改建作业道路工程量详见表3-3。
表3-3 改建道路工程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