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县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历史)
2015年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I版)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外…………○…………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内…………○…………装…………○…………订…………○…………线…………○…………绝密★启用前2015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全国卷2】文科综合 历史部分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考试时间:50分钟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I 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题型注释)24.魏征的直谏,备受封建文人推崇,无论是其“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还是其“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治国理念;无论是其“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哲人睿思,还是其“创业难,守成尤难”的至理名言,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深刻的启示。
材料中魏征的直谏( )A .对保持唐代吏治的廉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B .避免了皇帝决策的失误C .正直的大臣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D .与君权形成了分立对峙的局面 25.司马光《训俭示康》:“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材料反映的本质是( ) A.宋代商品经济活跃 B.商品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裕 C.宋代人生活十分腐化 D.社会分化现象十分严重26.不仅仅在三元里,在两次鸦片战争中,都有众多的中国民众为英军以及后来的英法联军服务,他们为这些“夷人”提供后勤,刺探情报、引路,甚至直接参与作战。
高考化学复习崇明县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 (2).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崇明县2015年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化学(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相对原子质量:H-1 Be-9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I-127第I卷(共6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A.氯化氢B.碳酸氢钠C.一水合氨D.二氧化硫2、下列分离方法中,和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A.萃取B.纸上层析C.过滤D.蒸馏3、16O、18O是氧元素的两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O和18O的物理性质相同、化学性质不相同B.通过化学反应可实现16O与18O之间相互转化C.16O和18O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方式不相同D.16O和18O能形成三种化学性质相同的氧分子4、关于羟基的说法正确的是O-B.1mol羟基共有9mol电子A.羟基可以电离成H+和2C.与氢氧根离子是类别异构D.羟基只存在于分子晶体中5、下列有关侯氏制碱法的描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条件下,碳酸氢钠难溶于水B.氨气和二氧化碳均来自合成氨工厂C.侯氏制碱法实现了对氨气循环利用D.生产时,应先通二氧化碳再通氨气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6、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Si >Na >OB .热稳定性:HF >HCl >H 2SC .碱性:CsOH >KOH >NaOHD .失电子能力:K >Na >Mg7、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一段时间后,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则集气瓶内气体是 ①CO 、O 2 ②C12、CH 4 ③NO 2、O 2 ④N 2、H 2 A .①② B .②④C .②③D .③④8、下列物质的制备线索中,不符合工业生产实际的是A .NH 32O −−−→催化剂NO 22O H O−−−−→、HNO 3 B .浓缩海水2Cl−−−→Br 2−−−−→鼓入热空气Br 2(粗产品)−−−→精制Br 2C .MnO 2HCl−−−→浓加热Cl 22Ca (OH)−−−−→漂白粉 D .石油−−−→裂解乙烯−−−→催化剂加热聚乙烯 9、某一兴趣小组准备在实验室中制H 2,装置如图所示。
8a海市六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上海市六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
”古代雅典的这一制度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2.“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列,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
”这项“原则”A.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利和平等C.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D.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3.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4.《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5.《唐书•百官志》云:“自开元以后,常以(宰相)领他职……故时方用兵,则为节度使;时崇餳学,则为大学士;时急财用,则为盐铁转运使。
2015级高三历史第二次检测答案

2015级高三第二次检测历史参考答案2.A【解析】察举制确立于汉武帝时期,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与题干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
材料“叔孙通担任奉常后便请于高帝”表明官员的任用权还是在皇帝手中的,故B项错误。
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的,而材料反映汉初官员的任用存在俱损俱荣的依附关系,这就背离了选拔、任命的原则,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完善,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休养生息方面的信息,故D项错误。
3.C4.D【解析】“连年轮差御史,贪官未见止息,民困未见全苏,盗贼未见消弭,地方未见安堵,往返迎送,糜费徒多”表明巡按御史制度导致吏治腐败和社会矛盾,故清廷的措施意在缓解吏治腐败引发的社会矛盾,故D正确;A、B材料无法体现;将中央监察地方的权力交给总督、巡抚,使得中央对地方最高官员的监察处于制度性缺失的状态,不利于中央集权,C错误。
5.C【解析】本题重在注意时间信息。
184-589年正处于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战乱故而经济发展指数下降。
589-754,960-1279恰恰是隋唐和宋元时期,因为此时是大一统和中央集权,故而经济发展稳中有升。
故C项符合题意。
耕作工具、商品经济和土地兼并等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所以答案选C。
6.B7.A【解析】题干中“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指的是政府对正规市场的管理,与商业经济有一定的关联,故B项排除;“贝锦斐成,濯色江波”指的是蜀人织锦濯锦江中则锦色鲜艳,濯于他水,则锦色暗淡,也就是阐释了织锦的技术,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故A项正确;“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阐释了商人经营范围广,长安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故C项排除;“苛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户室”指的是明朝时期,广州成为国际大都市,远洋贸易方面,除了传统的南洋和印度洋航线外,还开通了美洲和西欧航线,故D项排除。
【解析】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州郡县地方官员应该要求治理下的民众利用手中的农具垦荒,发展农业生产,对好逸恶劳者要严厉处罚。
上海市崇明区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等级模拟考试试题

上海市崇明区届高三历史第二次等级模拟考试一试题(含分析)考生注意:. 考试时间分钟,试卷满分分。
. 所一定做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分)(每题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文化的传承皆有脉络可循。
中国儒家思想,其源流能够追忆到.原始同等思想.西周早期封邦建国看法.周公礼治思想.春秋战国追功逐利看法【答案】【分析】【详解】儒家思想的源流能够追忆到周公制礼作乐, 正确选项为;原始同等的思想成为墨家的理论源流,选项错误;西周封邦建国的看法,政治上表现为分封制,与儒家思想没关,选项错误;春秋战国追赶功利的看法,与法家思想有关,选项与题意不符。
. 秦代达成一致的时间大概位于下边年代标尺中的地点是....【答案】【分析】【详解】秦代达成一致的时间是公元前年,即公元前第三个世纪的第年,选项正确;选项对应的时间大体在公元前年左右,选项对应的时间大体在公元前年,选项对应的时间大体在公元前年,选项,,均错误。
【点睛】公元纪年法是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要工具,掌握公元纪年的详细方法有助于更为清楚. 以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期间的部分行政地区图,当时管理地区的机构是.尚书省.中书省.宣政院.枢密院【答案】【分析】【详解】从图中“行省”“多数”字样,能够判断出该图是元代期间部分行政区划图,元代推行行省制,中书省既领六部,又直辖“腹里”,统治今日河北、山西、内蒙、以及黄河以北的豫地等,据此可知管理地区的机构是中书省,选项正确;尚书省没有直接收理地方行政,宣政院在元代管理佛教和吐蕃事务,枢密院掌管军事,选项均与题意不符。
【点睛】此题考察元代行省制度,依据图中重点信息,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 霍布斯以为,人们经过契约把自己的权益转让给一个人(或一群人),由这个人(或这群人)代理履行权益。
这一主张在当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否认君权神授.主张主权在民.宣扬自由同等.批评君主专制【答案】【分析】【详解】依据题干的资料可知,资料所指的是社会契约论。
历史高考模拟题-高中历史题及答案-上海市崇明县2016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崇明县2015学年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历史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75分)1-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被古希腊人称为“Mesopotamia”的古代文明区域,其遗址遗迹主要位于今天的A.印度B.埃及C.希腊D.伊拉克2.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文明结构的扩大和强化,古代世界分散的点状文明逐渐发展为较大范围的区域文明或文化圈。
其中由东向西排列正确的是A.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基督教文明B.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C.基督教文明/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D.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3.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相当于中国的A.商朝时期B.西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4.英国、法国、西班牙以及意大利是经济发达、独立自主的欧洲国家。
在历史上这些国家曾共同受到某一帝国的统治,这个帝国是A.罗马帝国B.阿拉伯帝国C.拜占庭帝国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5.中世纪后期,德意志汉萨同盟大多数成员都采用的《律贝克法》第一条明确规定:“每个城市都要加强防御海盗和其他破坏者,以使航海商人自由进行贸易。
”此处所谓“其他破坏者”主要包括A.国王B.农奴C.领主D.市民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雄伟壮丽的阿房宫被项羽军队焚毁。
但考古发掘表明,阿房宫并未建成更没有遭受大规模焚烧。
由此可见A.考古发现比古人的记述更为真实B.史事的真实性需要考古的确证C.考古发掘是还原史事的重要手段D.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7.下列中国古代官职或机构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①御史台②刺史③内阁④军机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8.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其运输方式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它们的起点分别是A.洛阳、明州B.长安、泉州C.长安、广州D.洛阳、泉州9.文人政治与积贫积弱现象共生共存的朝代是A.秦朝B.汉朝C.宋朝D.明朝10.“国家初制,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若特颁诏旨,由南书房翰林院视草”采取此种统治措施的是A.同治帝B.康熙帝C.雍正帝D.道光帝11.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公元前3世纪晚期秦朝建立B.民国二十六年全面抗战开始C.乾隆五十年时乾隆皇帝50岁D.1898年是干支纪年的戊戌年12.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
历史高考模拟题-高中历史题及答案-上海市长宁、嘉定区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上海市长宁、嘉定区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某同学想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情况,他可以查阅( )A.《荷马史诗》 B.《历史》 C.《摩诃婆罗多》 D.《吉尔伽美什》【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吉尔伽美什》。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学创作十分丰富,其中最著名的是目前人类历史上已知的最古老的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是一部关于苏美尔三大英雄之一的吉尔迦美什的赞歌。
D项正确。
2.促使我国境内远古居民定居生活的最重要因素是( )A.原始农业的发展 B.掌握建造房屋的技术C.自然环境的变化 D.贫富贵贱分化的出现【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原始农业的发展。
原始农业的发展使我国远古居民的生活由迁徙、游牧走向定居,其中种植业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A项正确。
B、C、D三项不是决定性因素。
3.学者黄中业指出,“分封”一词源于《左传》,指的是周初“封建亲戚,以屏宗周。
”分封一词的“分”字,是说受封的诸侯国是由西周中央王朝分出去的……。
“封建”一词的“建”,是说由周王室派出的受封者所建立的是国家。
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 ) A.诸侯国与中央是松散的联盟关系 B.诸侯国与周王室之间毫无关系C.是由殷人后裔和姬姓贵族建立的 D.诸侯国成为了周王室的臣属地【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分封制。
根据材料中诸侯国是由“周王室派出的受封者”建立的和分封的目的是“以屏宗周”两点信息可知: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是周王室的臣属地,故D项正确。
虽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但周王室与诸侯还保持着君臣隶属关系,诸侯要定期朝见周天子,纳贡称臣。
诸侯在政治上并非处于独立地位。
所以ABC三项不正确。
4.有位思想家提出:“国弱民强,民强国弱。
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下列现象与该思想有着直接关系的是( )A.仁者爱人,兄友弟恭 B.实力竞争,追功逐利C.反对浪费,反对战争 D.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法家思想。
崇明二模答案(终稿)16.4

崇明县2015学年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高三政治(加试)答案(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90分,每题3分。
每题只能选一个选项。
)二、简答题(31题8分,32题14分,33题10分,共32分)31.(1)提高效率(效能),简政放权,优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
(3分)(2)实事求是就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分)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建设创新政府的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旧观念、旧思想和旧理论的束缚,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新情况,敢于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勇于变革和创新,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并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3分)32.(1)答案示例:维护司法公正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分)有利于依法打击和惩罚极少数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维护司法的权威性和法律的尊严,在全社会树立对法律的信仰,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3分)有利于维护和实现社会安定有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分)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分)(言之有理亦可得分)(2)人生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方面。
人生的社会价值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人生的自我价值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二者相互联系,但相对而言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
(2分)周欣她二十年如一日,奋斗在重大刑事案件审判第一线,参审逾千刑事案无一错案,这体现了她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是其社会价值的体现,是第一位的;对于她优秀的工作业绩,国家、社会给与她各项荣誉称号体现出社会对他的尊重,这是她自我价值的体现。
(3分)33.(1)图表反映了“十二五”期间的前四年我国粗钢产量逐年增加,2015年粗钢产量出现近30年来首次下降(1分)。
我国的产能规模整体呈放缓的扩大趋势,但产能利用率处于下滑态势(1分),且低于国际通用水平,产能过剩不断扩大(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明县2015年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高三历史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75分)1-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古代各文明区域中,长期以宗教为依据严重阻隔不同阶层社会成员之间流动的是A.东亚地区B.南亚地区C.西亚地区D.西欧地区2、与东方“泱泱大国、王权至尊”相比,西方文明在源头上则表现为“小国寡民、君民共治”的特点。
西方的这一现象集中表现在A.希腊古典时代B.罗马帝国时代C.中世纪的欧洲D.15世纪的英法3、11世纪前后,西欧封建制度渐次形成,依据史实,下面表格中的①②应该是西欧封建社会领主庄园①二元政治神学文化②A.封建等级;分裂割据B.君主等级;民族国家C.城市自治;君主专制D.君主专制;封建割据4、以下是某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三家的评价。
下列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①关注人生,留下的是生活态度:真实、自由、宽容②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③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A.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B.①法家②道家③儒家C.①道家②儒家③法家D.①道家②法家③儒家5、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这里“矫前世之弊”主要是指A.废除分封制B.采取郡国并行制C.加强皇帝制D.实行三公九卿制6、学术界有一个观点,衡量政治优劣的标准,主要看能否处理、协调好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核心是平衡。
根据这一标准,中国古代最好的时期及制度是A.清朝——军机处B.隋唐——三省六部制C.秦汉——郡县制D.明朝——内阁制7、以下选项中,对宋神宗时王安石的变法,评价较为中肯的是A.外患入侵,靖康之变B.国势大振,联金灭辽C.稍有成效,未动根本D.国势日衰,一蹶不振高三历史共8页第1页8、康熙晚年曾有“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的感悟,从中可以折射出A.中西方文化分歧巨大B.中西方差距开始拉大C.恐惧并戒备西方国家D.中国的国力急速衰退9、“郑樵有史识而未有史学,曾巩具史学而不惧史法,刘知几得史法而不得史意,此余《文史通义》所为作也。
”这说明作者还主张A.学术研究应当“经世致用”B.历史学家“三长”说C.要进行一场“史界革命”D.治史当“有资于治道”10、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
此种情况直接得益于A.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B.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C.人文学者传播文明的需要D.大学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11、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对1550-1650年的这一段历史是这样描述的:“从未存在过商人、投机者和暴发户来说如此持久、如此可贵的一个良机。
”导致这一“良机”出现的是A.新航路开辟B.工业革命C.宗教改革D.垄断组织12、既反对神学、宗教和教会,又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一位启蒙思想家是A.洛克B.伏尔泰C.霍布斯D.卢梭13、“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下面属于美国1787年宪法政府“控制自己”的措施是①联邦制下各州拥有一定独立性②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衡③规定联邦地位高于各州④废除黑人奴隶制A.①③B.①④C.②③D.①②14、马克垚认为“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这里的“创新”主要指A.第一次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B.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C.确立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政体典范D.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民主共和国15、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历史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三百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
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B.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16、“160多年前,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外表不十分起眼、只有23页厚的小册子——《》。
它不是一本学术著作,而是一份党纲……”这段解说词中的空白处应填入A.《1781年宪法》B.《社会契约论》C.《论法的精神》D.《共产党宣言》高三历史共8页第2页高三历史 共8页 第3页17、下图是19世纪中期的德意志漫画《货车过如此狭窄的邦都得将货卸上卸下》,这表明当时德意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 .交通工具落后加剧国家贫困B .四分五裂局面阻碍经济发展C .道路宽度不一带来交通不便D .各地之间经济交流日益加强18、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在我看来,晚清历史的本质就是西方把中国拖入它们的世界体系的过程。
西方有个世界体系,我们有一个天下体系,或者叫朝贡体系。
”东西方这两“体系”的本质区别是 A .殖民扩张与闭关锁国 B .商品经济与小农经济C .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D .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19、如下图所示,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年),据此判断下图所列四个国家从左至右依次是A .英国 德国 美国 中国B .德国 英国 美国 中国C .美国 中国 德国 英国D .英国 中国 美国 德国20、据统计,在清末72家民族工业企业中,上海38家,广州8家,福州4家。
上海自1849年至1911年,各类各级新式学校有259所;各类中外文报刊达60多种。
材料可以表明 A .租界推动了上海市政现代化进程 B .上海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贸易金融中心C .租界对上海社会发展的双重影响D .上海走在近代经济文化现代化的前列21、有学者认为:“科举制度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基本理念。
”科举制具有“永久生命力的”的理念是A .分科考试B .学优则仕C .公平竞争D .以德治国22、鲁迅:“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关系对应错误的是A.鸦片战争——开眼开世界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体西用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D.甲午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23、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历史的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那么,中国的抗战所取得“历史的进步”是指A.提高国际地位B.直追世界强国C.改变社会性质D.消除国共矛盾24、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一个议员在农村发表演说,刚讲一半,许多农民就向他扔烂水果,以示反对。
议员不慌不忙,一边抹掉脏东西,一边说:“我或许不怎么知道农民的难处,但你们必须承认,我还是有办法应付过剩的农民产品问题的。
”其直接有效的应付办法是A.以工代赈B.调整劳资关系C.刺激出口D.大规模销毁农产品25、“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进政治生活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
”这是哪一政策的宣传A.马歇尔计划B.成立北约组织C.杜鲁门主义D.发动朝鲜战争26、“它对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主要是美英两个国家为维护战后自身利益而进行斗争、达成妥协的结果,带有明显的西方金融霸权主义的色彩。
”“它”指的是A.雅尔塔体系B.布雷顿森林体系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欧洲经济共同体27、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左”倾思想的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开始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8、2011年8月5日,《爱尔兰时报》在评价某组织时说,它“正面临一个十字路口,一条道路通向政治影响深远的进一步融合,另一条通往无序瓦解的暗谷。
如果半个世纪的融合以突然解体告终,欧洲经济和政治版图将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荡。
”这个组织指的是A.北约B.华约C.欧共体D.欧盟高三历史共8页第4页的共同特征。
右图中既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通商口岸,又是我国1984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④⑤⑥30、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限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
由“界限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B.苏联解体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O、l、1、3分。
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武王灭商以后,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从材料看,西周分封这些人的主要目的是A.构成对殷人的合围之势提高王权B.开发国家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C.安抚旧贵族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D.联系旧贵族与周天子的血缘关系32、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论民主在美国》中说:“战士之后便是立法者。
战士志在破坏,立法者专于建设,但两者都有功劳。
”他表达的主旨是A.创建民主国家需要破坏与立新B.创建民主国家必须舍得一刀切C.创建民主国家需要破坏旧制度D.建立法制才能创建民主国家3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对此理解比较合理的是①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②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③后一个“不公正”正是由于前一个“不公正”所引起的④西方对中国不公正的目的是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的需要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②④高三历史共8页第5页34、下表是摘自《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部分内容,其共同之处在于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条件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提供条件C.中国开始主动进入了资本主义市场D.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段性需求35、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
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A.全球化促进了国际局势缓和以及国家之间的联系B.全球化的趋势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C.国家之间的对抗日趋激烈使人类面临恐慌和焦虑D.全球化趋势对于各国既是发展机遇也是严峻挑战二、非选择题(共75分)36、罗马法系材料一:“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做伪证的,投于塔尔佩欧岩下摔死。
”——“十二铜表法”材料二: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
——“万民法”材料三:“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