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doc第一课时
《草原》——第一课时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了哪里的景色吗?板书:16、草原二、看图说感受1、你们看,这就是美丽的大草原。
播放草原的风光美图──老师简单解说。
(并播放音乐短片《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2、草原给你怎样的感觉?大、绿……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你们想知道我国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吗?2、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要求: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注意把生字读准。
四、检查自学情况1、那个同学有信心读准生字词?(出示生字词)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景美人美五、学习第一段,领略草原之美1、老舍先生初到内蒙古大草原,看到美丽的景色,还与内蒙古人民欢聚一堂,由衷写下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诗句。
(出示句子投影)2、课文哪一部分写了草原的美景呢?谁想读读这一段?要求:边听读边画出描写草原的美的句子。
3、自由读:“那里的天比边处的天……轻轻留入云际。
”4、在这段话里,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的特点来写?按什么顺序写?板书:空气…………(清鲜)天天空…………(明朗)小丘平地……(一碧千里)地羊群…………(白色的大花)5、小结:不愧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不但能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了自己初到草原所看到的景物特点,还用优美的文笔写出了草原的美。
你认为哪些句子写的特别美?美在哪?6、小组交流、汇报(相机出示句子──品读句子):“在天底下……并不茫茫。
”理解“一碧千里”、“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小丘也是绿的。
”理解这个比喻句,这是“静态”描写。
“羊群一会儿……白色的大花。
”理解这个比喻句,这是动态描写。
“那些小丘的线条……轻轻流入云际。
”理解“翠色裕流”,“渲染”与“勾勒”的区别。
7、小结:作者笔下光辉,一会儿把草原写成一幅画,一会儿把草原的“动”写出来,动静结合,真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加深体会草原之美。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整理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整理《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凹凸的关键所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保藏。
教养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体会描写草原风景美、人情美的语句。
2、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育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培育喜爱祖国的情感,增加民族团结意识。
2、熟悉爱护草原资源,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
进展目标: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并能把阅读中的理解和感受说出来。
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风景美和人情美所构成的草原风情画。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带情入境。
2、同学们有到过或者见过大草原吗?草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过度:今日,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领会草原漂亮、迷人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看看在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速读课文,思索: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状况?板:风景美人情美过度:草原的风光和人情都这么美妙,那么就构成了一幅草原风情画。
板:草原风情画3、默读课文,对全文质疑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过度: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在写草原美景的同时,还2、自由读,边读边划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3、同学汇报。
4、找出句子,抓对比。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开心。
”,“这种境界,既使人赞叹,又叫人舒适,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秀丽的小诗。
”(1)指导朗读。
(2)理解“高歌”和“低吟”两种不同的情调。
(3)理解“秀丽”,为什么他要吟这么一首诗?5、者先是想高歌,后来又想低吟一首秀丽的小诗,为什么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呢?假如把这两个抒情的句子调换一下位置,让他先“低吟”,后来他越看草原越兴奋,然后“高歌”,行不行?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表达情感的方式。
1.草原(第一课时)

shào(稍息)
注意加点字的 读音!
我看到大哥哥们正在练习稍. (shào)息的动作,其中有 个大哥哥在做的时候总比别人稍. (shāo)微慢了一点儿。
多音字:辨析
稍
读shāo的时候,是“略微”的意思。如:稍许。 读shào的时候,意思是“[稍息]军事或体操的口 令,命令队伍从立正姿势变为休息的姿势”的。
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第1自然段: 草原美景 第2自然段: 喜迎远客 第3自然段: 友好相见 第4自然段: 盛情款待 第5自然段: 依依惜别
运用:婴儿嘹亮的啼哭声,让马不停蹄奔进医院的叔叔高 兴不已,嘴里念念有词:“谢天谢地,赶上儿子出生了!”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这时. 候,鄂温克族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
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多音字
稍 shāo(稍微)(稍许)(稍纵即逝)
【翠色欲流】 【渲染】 【洒脱】 【迂回】 【羞涩】 【勾勒】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涂染画 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回旋,环绕。 行动自然,无拘无束。 用线条画出轮廓。 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词语解释
A.拘束
B.洒脱
1.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
huí wèi
回味
lè qù mù dì dì sǎ tuō yī shɑnɡ cǎi hónɡ
乐趣 目的地 洒脱 衣裳 彩虹
mǎ tí rè hū hū lǐ mào jū shù jǔ bēi
马蹄 热乎乎 礼貌 拘束 举杯
ɡǎn rén huì xīn wēi xiào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春天到了,草原绿了。
风吹过,小草像一片片绿色的海洋,翻腾着,一浪高过一浪。
看草原,大家都说好。
大家都说,在羊肠小道上看草原,好像站在大海边上,任眼前的草浪涌过来。
天的边塞草是淡淡的黄色,地的边塞草是密密麻麻的绿色,真是奇诡呀!妈妈带我去游草原,爸爸说,这一定要带刚刚种下的柳树、桦树苗。
路边的人家,门前都种上了桦树和柳树。
那叫一丛一丛的绿,是大风拂过来的。
大风整日的拂过大山大岗。
嘿!你快来看,风把妈妈的长发吹成大卷,也把大山大岗的沙子吹成一阵一阵的飞了起来。
砰砰!像枪声一样。
人们在一片砂泽地上被紧紧地包围着。
我轻轻地走进一片绿中,要到草地上心之大地观看,作一首意境诗。
我看着天边下起了雨,赶紧从妈妈的携中拿出一把瓦伞,撑在我爸爸的放下来飘起又放下来的一片高高的大桦树下。
我看着天边下起了雨,赶紧拉着妈妈的手,跑到妈妈的房子里躲雨。
可我等呀等,雨越下越大,一滴一滴地掉在妈妈们的头上玩儿着。
妈妈说:“喂、宝贝,你不要害怕,整天陪着我玩儿,有什么事都不要怕。
记住:你是勇敢的。
”我真像一颗小草原上的小百灵鸟。
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草原》,掌握本文的大意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情景启发法(2)释义导入法二、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情感。
2. 学习掌握课文重点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2.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听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 分组讨论,探究课文情感。
5. 展示,评价优秀作品。
6. 评价优秀作品。
7. 总结,课后作业。
4. 课堂延伸本课主要教授“状物诗”的创作方法。
鼓励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事物,以其特点为核心,抒发自己的感情。
可以选择校园中的一角,通过对这个地方的描写,抒发情感。
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春天到了,草原绿了。
风吹过,小草像一片片绿色的海洋,翻腾着,一浪高过一浪。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体会描写草原风景美、人情美的语句。
2、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育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认识保护草原资源,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
发展目标: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并能把阅读中的理解和感受说出来。
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风景美和人情美所构成的草原风情画。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带情入境。
2、同学们有到过或者见过大草原吗?草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过度: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板:风景美人情美过度:草原的风光和人情都这么美好,那么就构成了一幅草原风情画。
板:草原风情画3、默读课文,对全文质疑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过度: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作者在写草原美景的同时,还2、自由读,边读边划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3、学生汇报。
4、找出句子,抓对比。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指导朗读。
(2)理解“高歌”和“低吟”两种不同的情调。
(3)理解“奇丽”,为什么他要吟这么一首诗?5、者先是想高歌,后来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为什么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呢?如果把这两个抒情的句子调换一下位置,让他先“低吟”,后来他越看草原越高兴,然后“高歌”,行不行?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草原》第一课时说课稿(精选3篇)

《草原》第一课时说课稿(精选3篇)《草原》第一课时说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草原》第一课时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草原》第一课时说课稿1一、说教材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
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二、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自读感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弄清本文的思想内容。
感受草原自然风光。
2、技能目标:让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品味积累优美的语言。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感悟,感受草原的自然风光,体会草原的美。
2、教学难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四、说教法与学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我通过抓住明线、紧扣暗线的做法,牢牢掣住情字这个关键,把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升华民族精神的教育融为一体。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美景,动听音乐想象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再现场景等多种形式,唤起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拓展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美的意境,最终水到渠成,轻松地突破了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并大胆鼓励学生质疑,巧妙引导,资料铺垫,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实现整个教学目标。
五、教具准备课件。
《草原》第一课时说课稿(精选3篇)

《草原》第一课时说课稿(精选3篇)《草原》第一课时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原》第一课时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草原》第一课时说课稿1一、说教材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
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二、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自读感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弄清本文的思想内容。
感受草原自然风光。
2、技能目标:让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品味积累优美的语言。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感悟,感受草原的自然风光,体会草原的美。
2、教学难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四、说教法与学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我通过抓住明线、紧扣暗线的做法,牢牢掣住情字这个关键,把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升华民族精神的教育融为一体。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美景,动听音乐想象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再现场景等多种形式,唤起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拓展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美的意境,最终水到渠成,轻松地突破了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并大胆鼓励学生质疑,巧妙引导,资料铺垫,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实现整个教学目标。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
学情分析学生到过内蒙古大草原的不多甚至没有,但是通过很多草原歌曲以及影视作品等,会对内蒙古大草原有一定的了解,也很感兴趣。
因而,本课的学习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建议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有关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也可搜集古今文人描写内蒙古大草原的诗词等,加深对内蒙古大草原的感性认识。
2.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练的诗句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上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
3.本文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要加强有感情地朗读的指导。
4.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式,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
5.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后,教师可相机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西部,如搜集资料,访问老师、家长,与西部地区的小学生建立联系等。
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优美的句子。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
课题
1.草原①
课型
预习展示课
班级
五年级(3)班
组名
姓名
主备人
赵晓兰
审核人
教导处
使用时间
学稿编号
01
【学习目标】
1、我会认“渲、勒”等4个生字,会写“襟、貌、渲”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2自然段。
3、我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结构化预习导向】
初读课文,画出文中你不认识的生字,并查工具书注音,给课后生字表中的字注音,画出它在文中的词语读读,并识记。
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查工具书理解,找出重点句子,并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说说课文的内容。
【独学探究】---初读文本预习反馈
1.我能规范书写课后的生字和新词。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无边的()迂回的()静寂的()
()的空气()绿毯()的歌声
3.这篇文章按照顺序,通过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描写了草原美,赞美了草原人民美。
【对学互促】—同伴促读交流体会
1、自由读课文,对子交流画出生字、新词。
反思与策略
2、借助课文中的注音或工具书,读准字音,识记字形,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一碧千里”“勾勒”“渲染”“翠色欲流”“境界”等词语。
【群学探究】—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草原”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检测练习】—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一、选择音节
a、mēng b、méng c、měng
内蒙()启蒙()蒙()眬蒙( )混
瞎蒙()蒙()受蒙()蔽蒙( )骗
a、lù b、lòu
暴露()露()脸露()面揭露()露()水披露()
二、补充词语
一()千里()()欲流()飘()舞忽()忽()
一()百()()()欲生()()起舞若()若()
【拓展链接】—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我能简要说说课文主要讲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
【相关链接】
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