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煤炭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
煤炭物流的经营模式

煤炭销售物流的经营模式(以山西煤炭集团为例,以供参考):1.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格局不会改变一直以来,中国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中煤炭都占很大比重,2009年煤炭占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份额分别为 77.3%和70.4%;长期来看,以煤为主的格局不会改变。
同时,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煤炭发电和供热等仍具有成本优势。
最近发生的日本地震及核泄漏灾害,使世界各国都在重新审视传统能源特别是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钢铁工业更是以煤炭作为主要原料之一。
因此,煤炭如何能够更为有效地供应仍处于一个高度重要的位置。
2.煤炭生产和消费地的不均衡性需要完善的供应链中国煤炭生产地集中在西北省区,消费地集中在东南省区,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是中国煤炭流向的基本特征,而受铁路运力的客观限制,局部地区常因煤炭流通不畅而导致煤炭供应短缺,这种情况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观。
完善的煤炭供应链将有效缓解局部地区和短时间内的煤炭供求矛盾。
3.保证国家和社会的能源安全需要煤炭供应链国家正在建设煤炭战略储备体系以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需要应对恶劣天气、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的大规模煤炭供应紧张。
完备的煤炭供应链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实现手段。
4.煤炭用户需要以用户为中心的供应链随着技术和管理的提升,煤炭用户需要以用户为中心的煤炭供应链,来适应其个性化、差异化需求。
同时,通过充分利用供应链上的产业资源、资金资源和智力资源,降低其资金运营和煤炭储备成本。
5.煤炭产业自身的提升和转型发展需要供应链建设煤炭产业需要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发展,煤炭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发展煤炭供应链,通过科学配煤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通过高品质的综合性服务来锻造企业品牌,扩大煤炭产业规模,增强核心竞争力。
建设煤炭供应链正是煤炭产业升级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6.国内和国际煤炭市场的融合有利于全球供应链发展中国煤炭进口的大幅增长和海外资源的开发,为全球煤炭供应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煤炭行业调查及市场前景咨询报告

报告导读:本报告从国际煤炭发展、国内煤炭政策环境及发展、研发动态、进出口情况、重点生产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多方面多角度阐述了煤炭市场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对煤炭的发展前景做出了科学的预测,最后对煤炭投资潜力进行了分析。
煤炭行业调查及市场前景咨询报告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查看:前瞻网报告目录版权申明1免责声明1报告目录2图表目录15第一章煤炭行业概述1第一节煤炭的概念1一、煤炭的定义1二、煤炭的形成1三、煤炭的分类1第二节煤炭的作用2第二章煤炭资源概述3第一节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及概况3一、世界煤炭资源的分布3二、世界煤炭资源的管理方式4三、世界煤炭资源的现状及结构分析5第二节中国煤炭资源的分布及概况7一、中国煤炭资源的现状及结构分析7二、中国煤炭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8三、中国的煤炭资源量及其分布9四、中国煤炭资源的特点12五、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的特点12六、我国煤炭资源的煤类和煤质特征14七、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开采条件14八、2010年我国新探明煤炭资源17第三节中国煤炭资源发展策略17一、提高中国煤炭资源保障能力的对策17二、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对策18三、中国急需实施优质煤炭资源储备战略20四、浅谈煤炭资源开发与经济可持续发展20第三章全球煤炭行业发展分22第一节世界煤炭行业发展分析22一、世界煤炭行业发展历程回顾22二、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的地位23三、2010年全球煤炭主要数据发布24四、2010年中国主导全球煤炭生产25五、世界煤炭工业发展趋势26第二节2009-2012年全球煤炭市场分析及展望28一、国际动力煤市场分析28二、国际炼焦煤市场分析28第三节主要国家或地区煤炭行业发展分析29一、2011年美国煤炭行业分析29二、2011年日本煤炭进口量分析31三、2011年南非对亚洲煤炭出口量分析32四、2010年俄罗斯煤炭行业分析32五、2010年印尼煤炭产量分析32六、2011年印度成全球第二大煤炭进口国调查分析33 第四节国外煤炭期货的发展分析33一、国际煤炭期货发展情况分析33二、美国的煤炭期货34第四章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分析35第一节中国煤炭行业发展概述35一、中国煤炭产业六十年发展回顾35二、中国煤炭工业迈入健康发展阶段36三、中国煤炭业发展循环经济潜力巨大36四、煤炭行业发展呈现的新特点37第二节2010-2012年中国煤炭行业分析38一、2011年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分析38二、2012年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分析41三、2013年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展望42第三节煤炭企业经营管理分析44一、资源稀缺下煤炭企业的经营发展分析44二、中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剖析47三、后金融危机时期新形势对国有煤炭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影响分析53四、煤炭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管理的分析56五、煤炭企业的资金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分析61第四节煤炭企业营销策略分析63一、应建立适应市场法则的煤炭营销体系63二、营销环境分析方法及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66三、解析煤炭企业营销的非价格竞争策略66四、亟需注意煤炭营销中的风险防范问题67五、煤炭行业企业营销管理问题的探究70第五节煤炭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73一、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制约依然存在73二、需求增长过快问题凸现74三、行业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75四、煤炭企业管理面临挑战76五、中国煤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77第六节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对策78一、煤炭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78二、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五大措施84三、努力完善煤炭管理体制机制,提高行业管理水平84四、坚持推进科技进步,提高煤炭生产力总体水平88五、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深化煤炭各领域改革89六、科学调控煤炭总量,保障煤炭经济平稳运行90七、切实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增强企业内在发展能力90第七节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安全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92一、十一五时期煤矿安全生产的总体情况92二、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93三、安全生产中面临的挑战94四、继续深化安全生产的机遇与对策95第五章煤炭产业经济运行分析98第一节2010年煤炭产业经济运行分析98一、2010年我国煤炭行业规模统计数据分析98二、2010年我国煤炭行业资本劳动密集度统计数据分析98三、2010年我国煤炭行业产销统计数据分析99四、2010年我国煤炭行业成本费用结构统计数据分析99五、2010年我国煤炭行业盈利情况统计数据分析101六、2010年我国煤炭行业运营绩效统计数据分析101七、2010年我国煤炭行业不同规模企业运行统计数据分析104八、2010年我国煤炭行业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统计数据分析106九、2010年我国煤炭行业重点地区产业运营状况统计数据分析109 第二节2012年煤炭产业经济运行分析112一、2012年煤炭产业供给情况分析112二、2012年煤炭产业需求情况分析112三、2012年煤炭产业价格情况分析112四、2012年煤炭产业运输情况分析113五、2012年煤炭产业库存情况分析113六、2012年煤炭产业进出口情况分析113七、2012年煤炭产业经营情况分析114八、2012年煤炭产业热点研究114九、2012年煤炭产业趋势预测117第三节2010年我国煤炭上市公司运行情况分析118一、经营质量稳步提高118二、赢利水平继续提升119三、经营能力持续改善119四、偿债能力有所增强120五、成长性依然良好120六、投资收益强于大市120第六章2010-2011年我国煤炭产业进出口分析121第一节2011年我国煤炭产品进口分析121第二节2011年我国煤炭产品出口分析121第三节2012年我国煤炭产品进口分析122第四节2012年我国煤炭产品出口分析122第五节2012年我国煤炭贸易平衡情况分析122第七章煤炭行业主要地区分析123第一节山西省123一、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123二、2010年山西省煤炭行业运行情况分析123三、2011年山西省煤炭行业运行分析124四、2012年山西省煤炭行业运行分析124五、十二五山西煤炭业打造新能源基地125第二节河北省125一、2010年河北省煤炭工业运行分析125二、2011年河北省煤炭行业运行分析128三、2012年河北省煤炭行业运行分析129四、《河北省煤炭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130第三节陕西省140一、陕西省煤炭资源简况140二、2010年陕西省煤炭市场情况143三、2011年陕西省煤炭市场分析144四、2012年陕西省煤炭市场分析144五、陕西十二五煤炭产业规划145第四节山东省146一、山东省煤炭资源简介146二、2011年山东省煤炭生产情况148三、2012年山东省煤炭生产情况149四、山东省十二五期间将建设六大煤炭生产基地149 第五节内蒙古150一、2011年内蒙古煤炭工业运行分析150二、2012年内蒙古煤炭工业运行分析150三、2015年内蒙古煤炭产能预测150第六节新疆区151一、2010年新疆煤炭储量情况151二、2010年新疆煤炭产量情况151三、2010年新疆煤炭开发显机遇151四、2011年新疆新增3200亿吨煤炭资源量152五、十二五期间新疆加快淘汰煤炭落后产能153第八章煤炭行业竞争格局分析155第一节行业集中度分析155一、市场集中度分析155二、企业集中度分析155三、区域集中度分析156第二节行业国际竞争力比较156一、生产要素156二、需求条件157三、支援与相关产业157五、政府的作用158第三节煤炭行业内部竞争因素158一、煤炭价格及成本方面的竞争158二、煤炭产品质量竞争159三、煤炭产品品种竞争159四、煤炭促销手段方面的竞争159五、煤炭货源稳定性方面的竞争160第四节2013-2017年煤炭行业竞争格局及趋势160第九章煤炭企业竞争策略分析162第一节中国煤炭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162一、煤炭产品市场竞争力影响要素分析162二、煤炭产品市场竞争力测评164第二节中国煤炭贸易国际竞争优势分析165一、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煤炭贸易国际竞争优势评价指标体系165二、基于熵权的煤炭贸易国际竞争优势综合评价166三、我国煤炭贸易竞争战略制定建议166第三节中国煤炭行业的竞争策略分析167一、加快提升煤炭企业的整体竞争力167二、我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难点分析及对策思考168第十章主要煤炭企业竞争分析171第一节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71一、企业概况171二、2011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71三、2012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72四、2009-2012年企业财务数据分析173五、2012年公司发展展望及策略173第二节大同煤矿集团公司174一、企业概况174二、2011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74三、2012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77四、2009-2012年企业财务数据分析180五、2012年公司发展展望及策略181第三节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181二、2011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82三、2012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82四、2009-2012年企业财务数据分析184五、2012年公司发展展望及策略185第四节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186一、企业概况186二、2011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86三、2012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88四、2009-2012年企业财务数据分析188五、2012年公司发展展望及策略189第五节中平能化集团190一、企业概况190二、2011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91三、2012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91四、2009-2012年企业财务数据分析192五、2012年公司发展展望及策略192第六节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193一、企业概况193二、2011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94三、2012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94四、2009-2012年企业财务数据分析195五、2012年公司发展展望及策略196第七节兖矿集团有限公司197一、企业概况197二、2011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98三、2012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98四、2009-2012年企业财务数据分析199五、2012年公司发展展望及策略199第八节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0一、企业概况200二、2011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201三、2012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201四、2009-2012年企业财务数据分析202五、2012年公司发展展望及策略202第十一章2013-2017年煤炭行业发展与投资环境分析205第一节经济发展环境分析205一、2012年宏观经济运行指标分析205二、2013-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展望207第二节政策法规环境分析210一、中国煤炭行业政策概述210二、中国煤炭进出口政策调整空间分析216三、2011年我国3年内暂停受理煤炭探矿权申请218四、2012年我国煤炭行业主要政策分析219五、资源税改革对煤炭行业的影响226六、煤炭行业十二五产业政策227第三节我国煤炭技术进步发展现状与展望245一、煤炭技术进步得到了长足发展245二、煤炭工业技术进步面临的挑战246三、煤炭工业科技进步的发展目标246四、煤炭科技进步的重点领域247五、十一五煤炭行业30 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48 第四节相关政策法规248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248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254三、煤矿企业煤炭生产许可证年检办法263四、煤炭经营监管办法266五、国家制定小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272第十二章2013-2017年煤炭行业发展趋势预测276第一节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十大态势276一、我国煤炭产业布局正在优化调整之中276二、煤炭行业的战略地位在稳步上升276三、经济发展带动煤炭生产量快速增加277四、市场需求推动煤价高低位转换277五、煤基产业链发展趋同比较明显277六、煤炭大基地建设势头加快278七、煤炭资源争夺战进入了新阶段279八、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不断加强279九、安全管理法制化程度不断提高280十、国家煤炭产业政策调控力度不断加强280第二节中国煤炭市场发展预测280一、未来中国煤炭行业或将以整合为主题280二、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前景预测281三、十二五期间煤炭价格预测281四、2020年我国煤炭需求量预测283第三节煤炭十二五规划相关信息284一、十二五我国煤炭产量规划284二、十二五煤炭企业将减7000家285三、十二五中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285四、十二五中国将建14个大型煤炭基地286五、十二五煤炭将形成12个亿吨级大鳄287第十三章2013-2017年煤炭行业发展战略探讨288第一节推进煤炭企业实现平稳较快持续发展288一、充分认识煤炭产业政策的重要影响288二、正确把握煤炭产业政策的未来取向290三、联系企业实际学好用足政策292四、煤炭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292第二节煤炭企业应对经济危机探讨293一、经济危机对煤炭企业的影响293二、煤炭企业经济危机应对措施294第三节煤炭战略成本管理296一、传统煤炭成本管理的缺陷296二、加强煤炭战略成本管理的现实意义296三、煤炭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措施体系297第四节中国煤炭大集团的组建经验与启示299一、全国煤炭大集团组建的基本情况299二、全国煤炭大集团组建的模式及趋势299三、各煤炭大集团在组建中着力破解的重点问题300四、全国组建煤炭大集团的重要启示301第五节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302一、我国煤炭企业的营销现状302二、我国煤炭企业营销战略的构建与实施303第六节煤炭企业岗位绩效工资制探讨309一、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必要性及总体要求309二、岗位绩效工资制设置及配套规定309三、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实施311四、成效与思考312第七节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路径探析312一、以循环经济模式促进低碳经济发展312二、做好低碳经济基础性工作313三、把节能减排纳入十二五规划313第十四章煤炭行业投资现状分析315第一节2010-2011年煤炭行业投资情况分析315一、2011年煤炭业投资分析315二、2011年煤炭业投资分析315第二节1978-2009年煤炭工业投资分析与对策建议316一、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投资的特点316二、煤炭行业投资面临的困难和问题320三、煤炭工业投资的建议324第十五章2013-2017年煤炭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329第一节2010-2012年煤炭行业景气度分析329一、2012年煤炭行业景气度分析329二、2013年煤炭行业景气度分析329第二节中国煤炭行业投融资综述330一、美国竞相投资中国煤炭业330二、中国煤炭产业投资体制变革回顾331三、煤炭行业的投融资策略建议332第三节中国煤炭工业投资状况334一、2012年煤炭行业投资主体趋向多元化334二、2010年中国煤炭投资趋于理性增长334三、2012年煤炭资源整合催热现代煤化工投资335四、2013年煤炭行业投资机会337第四节2013-2017年煤炭行业投资风险分析338一、小煤矿问题338二、市场需求波动339三、新技术挑战340四、价格变动340五、运输系统341六、法律体系341七、2011年煤炭投资风险隐现341第十六章2013-2017年煤炭行业投资战略研究343第一节煤炭市场发展战略研究343一、市场供求战略343二、抗风险能力战略344三、技术创新战略344四、价格改革战略345五、集团化道路战略347六、可持续发展战略348第二节对我国煤炭品牌的战略思考350一、煤炭企业品牌的重要性350二、煤炭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351三、煤炭企业的品牌战略分析351第三节大型煤炭企业主体产业的投资开发思路353一、煤炭企业主体产业选定的总体思路353二、煤炭及相关产业开发的基本思路353第四节中国煤炭行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探讨354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及特性354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356三、煤炭的清洁利用是煤炭行业具有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357四、物联网技术同样是煤炭行业具有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358五、总结358图表目录图表1:世界煤炭资源分布4图表2:2010年世界能源消费占比24图表3:2010年全球前五大煤炭生产国煤炭产量所占份额分布情况26图表4:2000~2010年全球前五大煤炭生产国煤炭产量年度走势情况26图表5:煤炭企业循环经济一般模式构思52图表6:2010 年1~11 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业规模情况单位:个、万人、亿元98 图表7:2010 年1~11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资本/劳动密集度单位:万元/人,万元/单位98图表8:2010 年1~11 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销情况单位:亿元99图表9:2010 年1~11 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成本费用情况单位:亿元,% 100图表10:2010 年1~11 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成本费用结构101图表11:2010 年1~11 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盈利情况单位:亿元,% 101图表12:2010 年1~11 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成长能力单位:%,百分点102图表13:2010 年1~11 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盈利能力单位:%,百分点102图表14:2010 年1~11 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偿债能力单位:%,百分点,倍103 图表15:2010 年1~11 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经营能力单位:%,百分点,次103图表16:2010 年1~11 月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分企业规模运营状况105图表17:2010 年1~11 月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分经济类型运营状况109图表18:2010 年1~11 月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分省市运营状况单位:亿元,% 111 图表19:我国建成首个2 亿吨级商品煤生产基地114图表20:首个中外合作煤层气开发项目获批115图表21:中煤进出口公司哥伦布拉勘探项目前景看好115图表22:中国电力联姻中煤能源提速煤电联营116图表23:河南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基本完成116图表24:2011年我国煤炭产品进口量及金额121图表25:2011年我国煤炭产品出口量及金额121图表26:2012年我国煤炭产品进口量及金额122图表27:2012年我国煤炭产品出口量及金额122图表28:2012年我国煤炭进出口差额122图表29:2012年我国煤炭企业集中度分析155图表30:2012年我国煤炭行业区域集中度分析156图表31:2009-2012年中国神华集团主要财务数据单位:万元173图表32:中国神华集团SWOT分析173图表33:2009-2012年大同煤业主要财务数据统计单位:万元180图表34:2009-2012年神火股份主要财务数据统计单位:万元184图表35: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SWOT分析185图表36:2009-2012年中煤能源主要财务数据统计单位:万元188图表37:中煤能源集团SWOT分析189图表38:2009-2012年平煤股份主要财务数据统计单位:万元192图表39:2009-2012年西山煤电主要财务数据统计单位:万元195图表40:2009-2012年兖州矿业主要财务数据统计单位:万元199图表41:2009-2012年冀中能源主要财务数据统计单位:万元202图表42: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SWOT分析203图表43:2006-2012年中国GDP及增长情况205图表44:2006-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206图表45:“十二五”我国煤炭产量发展目标285图表46:2010年煤炭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亿元315图表47:2011年煤炭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亿元315图表48:1978-2009年煤炭行业基本建设投资金额316图表49:2004-2011年煤炭开采及洗选行业投资额及增长率亿元335。
《2024年煤炭绿色物流系统构建与优化研究》范文

《煤炭绿色物流系统构建与优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绿色物流逐渐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之一,其物流系统的绿色化、高效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煤炭绿色物流系统的构建与优化,以实现煤炭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二、煤炭绿色物流系统构建的背景与意义煤炭绿色物流系统是指在煤炭物流过程中,以环境保护为核心,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输效率、减少物流成本等方式,实现煤炭的高效、低碳、环保的运输。
其构建的背景主要源于我国煤炭产销量巨大,传统的物流方式造成了较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构建煤炭绿色物流系统的意义在于提高煤炭行业的环保意识,促进绿色物流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煤炭企业的竞争力。
三、煤炭绿色物流系统构建的内容与方法(一)内容煤炭绿色物流系统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化煤炭的运输网络,提高运输效率;二是采用环保的运输工具和设备,减少污染排放;三是加强煤炭物流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四是建立绿色物流标准体系,规范煤炭物流的各个环节。
(二)方法在构建煤炭绿色物流系统时,需要采用多种方法。
首先,通过对煤炭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其次,结合绿色物流的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最后,通过实践验证和持续改进,逐步完善煤炭绿色物流系统。
四、煤炭绿色物流系统的优化策略(一)优化运输网络通过建立合理的运输网络,实现煤炭的快速、高效、低成本运输。
这需要综合考虑煤炭的产地、消费地、运输方式等因素,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和节点。
(二)采用环保的运输工具和设备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的运输工具和设备,如电动车辆、天然气车辆等。
同时,对现有的运输工具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减少污染排放。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建立煤炭物流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交换。
通过信息化管理,提高煤炭物流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降低物流成本。
(四)建立绿色物流标准体系制定煤炭绿色物流的标准和规范,明确各个环节的环保要求和技术标准。
中国煤炭工业“十二五”回顾及“十三五”展望

中国煤炭工业“十二五”回顾及“十三五”展望一、“十二五”发展回顾“十二五”时期是煤炭工业改革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煤炭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促进煤炭工业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以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为主攻方向,深化煤炭市场化改革,依靠创新驱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行业发展取得新成绩1、煤炭供应能力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全国煤矿数量减少,大型煤矿比重增加。
2015年底,全国煤矿数量1.08万处,其中,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1050处,比2010年增加400处,产量比重由58%提高到68%;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型煤矿7000多处,比2010年减少了4000多处,产量比重由21.6%下降到10%左右。
大型现代化煤矿比重不断提高,全国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14个大型基地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2.3%左右,比2010年提高4.3个百分点。
产量超过亿吨的煤炭省区8个,产量比重84.1%,提高了8个百分点。
产业集中度提高。
前4家煤炭企业产量8.68亿吨,占全国的23.6%,比2010年提高1.6个百分点;前8家企业产量13.1亿吨,占全国35.5%,增加了5.4个百分点。
神华、同煤、山东能源、陕煤化、中煤、兖矿、山西焦煤、冀中能源、河南能源等9家企业产量超亿吨,比2010年增加4家,产量14.1亿吨,占全国的38.2%,提高了13个百分点。
产业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
煤炭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以煤为主,电力、现代煤化工、清洁能源生产、新能源开发、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节能环保、金融服务等相关产业横向重组、纵向延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权益装机容量1.5亿千瓦,占全国火电装机容量的1/6左右。
一批大型煤炭企业非煤产业超过60%以上。
2、煤炭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的通知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7.12•【字号】冀政函[2011]112号•【施行日期】2011.07.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的通知(冀政函〔2011〕112号2011年7月12日)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扩权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为确保实现《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现将《河北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要认真履行节能减排工作主管部门的职责,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公安厅、省商务厅、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要明确本领域“十二五”及各年度目标任务,并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如期完成。
省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并结合各自职责,完善具体配套措施。
各设区市要在2011年8月15日前,提出本地贯彻落实的具体方案并报送省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河北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十二五”时期,全省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确保实现约束性目标为核心,更加注重能耗总量控制与标准限额约束,更加注重结构节能减排与工程节能减排,更加注重重点领域突破与整体协调推进,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思想、舆论、组织等手段,使节能减排贯穿于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工作目标是:2015年,全省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降低18%,比2005年降低345%;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128.3万吨和10.1万吨以内,比2010年的142.2万吨和11.6万吨分别减少9.8%和12.7%;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125.5万吨和147.5万吨以内,分别比2010年143.8万吨和171.3万吨减少12.7%和13.9%。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北省以工代赈工程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北省以工代赈工程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3.03.28•【字号】冀发改农经[2013]475号•【施行日期】2013.03.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北省以工代赈工程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冀发改农经〔2013〕475号)有关设区市发展改革委、扩权县(市)发展改革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以工代赈建设“十二五”规划》,我委组织编制了《河北省以工代赈工程建设“十二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同时,据此做好本地以工代赈规划的修订完善和组织实施工作。
附件:《河北省以工代赈工程建设“十二五”规划》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3月28日河北省以工代赈工程建设“十二五”规划序言以工代赈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实施的一项农村扶贫政策,通过修建与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型基础设施工程,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促进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多年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大力支持下,我省通过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在贫困地区新建和恢复了一大批小型基础设施,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被誉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德政工程。
“十二五”时期,是进一步做好农村扶贫攻坚工作,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
为顺利完成“十二五”时期农村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加强对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国家《以工代赈建设“十二五”规划》和《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编制本规划。
规划实施范围主要是我省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兼顾连片特困地区之外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和国家明确的其他贫困地区。
煤炭物流服务供应链链层协同运作模式研究

煤炭物流服务供应链链层协同运作模式研究张志军;袁旭梅【摘要】以北煤南运为背景,以港口煤炭供应链为对象,以物流服务为核心,分析了煤炭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构成及其链层结构,构建了其协同运作模式,并基于河北港口集团秦皇岛睿港煤炭物流有限公司的运作实践,阐述了煤炭物流服务供应链协同运作模式取得的成效。
%Taking northGtoGsouth coal transport as the background,the port coal supply chain as the obj ect,the logistics service as the core,the paper analyzes the structure of coal logisG 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 and its chain layer structure,constructs the collaborative operation mode,and based on the operation practice of Hebei Port Group Qinhuangdao Ruigang Coal LoG gistics Co.,Ltd.,it elaborates the achievements obtained from the collaborative operation mode of the coal 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5页(P18-21,49)【关键词】煤炭物流服务供应链;链层结构;协同运作模式【作者】张志军;袁旭梅【作者单位】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秦皇岛市,066000;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省秦皇岛市,066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9煤炭产地远离消费地的特点形成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送的煤炭运输格局,也为秦皇岛港最终成为我国“北煤南运”大通道的主枢纽港和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奠定了基础。
河北省物流标准化体系构建

河 物 标 化 构 北省 流 准 体系 建
口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振华
个农产品冷链煤炭物流专项规划 , 也是 据可依 , 实现效率最高化 。 目前来说 , 就 还
一
及标准体 系构 建的基本原 理, 出面向开 提
放 的物流标准体 系框架, 为我省标准化 决
策和物流产 业发展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北省 ; 流 ; 河 物 标准 化 中 图分 类 号 : 1 7 文 献标 识 码 : F2 A
、
研 究背 景
流体系 , 即环京津物流聚集带 , 以石家庄 完善, 标准的执行及有关物流标准规范的
在 河 北 省 第 十 一 届 人 民代 表 大 会 第 为 中心 的 冀 中南 和 以唐 山 为 中 心 的 沿 海 系 统 化方 面 还 很 欠缺 。 我们 应 依 据 我 国 及 四次 会 议上 河 北 省 省 长 陈全 国 公 布 了 《 关 两大 冷 链 物流 基 地 , 参考 国 肉类 、 蔬 、 产 品和 河 北省 现 代 物 流 发展 的实 际情 况 , 果 水
一
全 省 物 流业 重 点 专 项规 划 之 一 。 该冷 链 物 需 要 进 一 步 加 强 对 物 流 系 统 各 环 节 标 准
河北省 流规划提 出“ 十二五’ ’ 期间, 全省将全力打 和物流系统的配合性标准 的研究 。
造“ 带 两 基 地 四体 系 ” 农 产 品冷 链 物 已经 制 定 了部 分 物 流 标 准 规 范 , 还 很 不 一 的 但
提要
随着河北省十二五规划的开
展, 作为 第三利润” 源泉的现代物流越 来 越受到政府 以及社会 各界 的重视。 为确保 我省物流业健康 、 科学的发展 , 当务之 急 就是建立和完善 适合我省物 流产业发展 的物流标准化体 系。 本文在分析我省物流 研 究现状的基础 上, 遵循标 准化基本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冀发改服务[2010]1974号河北省煤炭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煤炭物流作为整合煤炭运输、仓储、交易、加工、配送等功能的综合服务体系,对保障能源供应、提高煤炭资源配置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贯彻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培育壮大煤炭物流产业,规范煤炭物流市场秩序,制定此规划。
一、发展条件(一)现有基础1.煤炭物流产业实力不断壮大河北省既是煤炭生产大省,也是煤炭消费和转运大省,煤炭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85%和90.3%。
2009年,全省原煤产量达8495万吨,每年通过与陕晋蒙等地能源合作新增供给近3000万吨。
全省全年煤炭需求量达2.35亿吨,煤炭自给量占1/3左右。
经我省秦皇岛港、唐山港和黄骅港转运下水的煤炭占全国主要港口煤炭转运总量的70%以上,这一比重还将随着我省铁路和港口建设的发展而进一步提高。
煤炭产需的快速增长为煤炭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煤炭物流运作能力逐步增强我省是陕晋蒙等主要煤炭调出地煤炭东运和南下的必经之地,大秦、朔黄两大铁路运煤通道横贯全省,承担着全国65%的煤炭物流陆路运输任务。
2009年,秦皇岛、唐山、黄骅三大港口生产性泊位达到116个,煤炭吞吐量达3.6亿吨,初步形成连接煤炭资源产地和销地,以铁路、高速公路、沿海专用码头等基础设施为骨架,海运、陆运衔接的煤炭运输网络。
近年来,我省涌现出一批大型煤炭物流企业,开滦物流、冀中能源鼎峰物流等煤炭物流企业在全国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积累了丰富的煤炭物流经验和技术,创新了煤炭物流发展模式。
3.煤炭物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煤炭物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逐步形成以煤炭转运为主体,煤炭交易电子化、煤炭储配自动化等新兴业态不断发展的格局。
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编制的环渤海煤炭交易价格指数已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用,成为反映区域煤炭价格变化的“晴雨表”和经济发展的“显示器”。
2009年,全省各类煤炭交易市场达到22个,其中区域性煤炭交易中心6个。
传统煤炭生产企业充分利用原有销售网络,通过主辅分离、功能外置等形式,积极拓展煤炭物流业务,加快整合煤炭生产和销售业务,不断拓展业务范围。
开滦物流公司积极研究煤炭供应链管理,建设国家级数字化煤炭储配基地,开发标准化煤炭产品,为提高煤炭交易效率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问题1.煤炭物流设施相对落后我省煤炭运输主要以铁路为主,受国家现有煤炭发送计划安排和我省地方铁路建设相对滞后的影响,我省煤炭储运能力不强,“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期间煤炭供应紧张状况时有发生。
一些用煤大户专业化物流设施发展滞后,场地存储空间较小,站台较短,运输和翻装机械能力较弱,自动化水平低。
公路运输不仅成本较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煤炭运输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省煤炭物流产业的发展。
2.物流服务功能有待提升我省的煤炭物流优势仍然停留在交通运输环节,处于煤炭物流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庞大的煤炭运输能力并没有对全国煤炭供需平衡和市场交易形成相应的影响力。
煤炭交易方式主要以场外交易为主,煤炭价格形成、交易结算、交割服务、储备配送等增值业务发展滞后,服务功能不够完善,降低了周转效率,煤炭“过境大省”的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煤炭“物流大省”的现实。
3. 煤炭物流市场较为分散作为以大宗原材料为运输和配送对象的煤炭物流,需要由专业化、现代化的煤炭物流企业经营。
目前我省煤炭物流大多由煤炭生产企业或消费企业承担,缺乏整合煤炭物流各环节的大型第三方煤炭物流企业。
煤炭物流企业“散、小、弱”问题突出,中小煤炭经营户缺少完善的煤炭运输手段和方式,难以对煤炭物流各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和一体化运营,不利于煤炭物流效率提高和煤炭物流成本降低。
(三)发展环境1.煤炭物流需求继续呈扩张趋势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难以改变,煤炭需求继续上升,煤炭物流将保持庞大的规模。
目前,我省煤炭可开采量仅38亿吨,受煤质和铁路流向等因素制约,每年省内2000万吨以上产量需调出省外。
经测算,到2015年,全省煤炭消耗量将达2.87亿吨,比2010年增长19.6%;煤炭净缺口2.2亿吨,比2010年增长29.7%,煤炭自给严重不足,约80%需由外省调入。
同时,随着能源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煤炭物流结构将发生深刻变革。
省内依托生产基地的煤炭物流将因煤矿资源整合和托管政策而加速改造和重组,省外购入和过境的煤炭物流为适应大购大销和远购远销而加速扩张和整合。
2.我省煤炭物流优势进一步显现构建高效便捷、快速通达的煤炭物流体系,已成为破解我省能源供应紧张的重要途径,煤炭物流的作用日趋突出。
“十二五”期间,邯黄、桑张、兰丰、张唐、邢和铁路的建成投运,通往我省港口的铁路运力将增加5200万吨以上,将满足每年从陕晋蒙调入2亿多吨煤炭的70%的运能。
我国现有煤炭消费结构粗放,煤炭洗选率低于发达国家20个百分点,迫切需要建立面向不同用户的多层次、专业化煤炭物流服务体系。
我省依托沿海广阔的场存条件和省内优质煤炭资源,可以开发煤炭洗选、储备、配送等业务,能够有效实现煤炭即时供应,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3.政策环境较为宽松随着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河北省《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贯彻落实,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日益完善,包括煤炭物流在内的冀东、冀中南物流通道逐步形成,有利于进一步释放沉淀在生产企业内部的煤炭物流发展潜力,有助于各级各部门运用现代物流理念提升传统煤炭物流业务,构建起以第三方为主体的煤炭物流产业体系。
二、思路与目标(一)总体思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服务全省经济发展、壮大煤炭物流产业为目标,发挥比较优势,坚持政府引导、资源整合、企业运作、择优扶强,着力畅通物流通道,壮大产业载体,培育市场主体,完善服务网络,强化信息支撑,创新发展模式,构建以大型煤炭交易中心为引领、地方性煤炭市场为基础、第三方物流为主导的现代煤炭物流体系,打造我国重要的煤炭资源集散枢纽和加工配送基地。
(二)基本原则——强化优势,提高产业化水平。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眼于从煤炭运输大省向煤炭物流强省转变,加强载体建设,强化支撑能力,创新经营模式,完善服务功能,提升煤炭物流产业化发展水平。
——整合资源,推进集约化经营。
着眼于推进产业集聚,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现有设施资源、经营网络,推进煤炭物流要素向物流集聚区(园区)集中,经营主体向优势企业集中,物流流向向需求大户集中。
——创新模式,推进一体化发展。
着眼增强产业竞争力,着力推动交易模式、业务模式和运作模式创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有效衔接、产供需紧密对接,支持煤炭物流企业与需求大户结成战略联盟。
——抓大放小,实施差别化战略。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实行分类指导,择优扶强,在加强与国家大型煤炭企业合作的同时,狠抓我省煤炭物流的薄弱环节、重点领域和主要企业,引导民用煤炭物流循序发展。
——因地制宜,加快网络化布局。
根据我省产业布局、交通枢纽和居民生活需要,着眼于满足多样化需求,合理布局建设煤炭转运网点,形成通达效率高、覆盖范围广的煤炭物流网络,增强煤炭供应保障能力。
(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现代煤炭物流产业体系,建设一个国家级煤炭交易中心,畅通三大煤炭物流通道,打造九个煤炭储备基地,壮大一批大型煤炭物流企业,转运下水煤炭占全国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全国“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枢纽地位进一步增强,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三、空间布局按照全省“一带两通道”总体物流布局构想,发挥交通区位优势,依托重大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煤炭物流体系,优化空间布局,增强集聚能力,重点建设“一个中心、三大通道、六大枢纽、九大基地”的煤炭物流产业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在全国煤炭产业布局中的战略支撑作用。
(一)一个煤炭交易中心功能定位:发挥国家“北煤南运”战略枢纽优势,依托秦皇岛煤炭交易市场和开滦物流标准化煤炭产品开发,创新煤炭交易模式、以完善交易、交割和服务功能为重点,有效整合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建设国家级煤炭交易中心,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的煤炭交易平台和价格形成中心,发挥在整个煤炭物流产业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发展重点:一是组建全国性现货交易中心,拓展领域,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建设集交易、信息、采购、贸易等功能的煤炭交易中心。
二是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加快信息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为全国煤炭交易客户提供信息查询、抵押融资、电子支付、网上交易、合同采购等服务,探索开展现货连续交易服务。
三是探索建设煤炭期货交割中心,围绕多品种煤炭资源,积极开展远期需求预测、电子交易、期货交易等业务,建立煤炭现货价格指导机制,确立全国煤炭价格形成中心的地位。
四是探索推出能够适应各种产业和不同工艺流程需要的煤炭标准化产品,编制完善煤炭交易价格指数。
(二)三大物流通道立足于强化“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枢纽地位,重点打造冀北、冀中和冀南三大煤炭物流通道,加强通道内重大物流节点建设,实现沿海港口煤码头扩能,推进铁路、高速公路的互通直达,增强煤炭储运功能加强。
1.冀北煤炭物流通道以服务京津、东运南下为重点,以张家口至秦皇岛港、唐山港为走向,以大秦、张唐等铁路和京藏、京新、张承等高速为依托,以唐山港、秦皇岛港为龙头,覆盖张、承、唐、秦、廊和京津等地及其腹地,建设“冀北煤炭物流通道”。
2.冀中煤炭物流通道以服务当地需求、东运南下为重点,以石家庄至沧州黄骅港为走向,以朔黄、石太、石德等铁路和青银、石黄等高速为依托,以黄骅港为龙头,覆盖石、保、衡、沧等地及其腹地,建设“冀中煤炭物流通道”。
3.冀南煤炭物流通道以服务当地需求和东运南下为重点,以邯郸、邢台至黄骅港和山东沿海港口为走向,以邯济、邯黄、邢和等铁路和青兰、邢港等高速为依托,以黄骅港为龙头,覆盖邯、邢、衡、沧、山东等地及其腹地,建设“冀南煤炭物流通道”。
(三)六大煤炭物流枢纽着眼于畅通三大物流通道,进一步完善晋陕蒙煤炭接转集疏和南下东运出海口,充分发挥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建设六大煤炭物流枢纽。
1.石家庄煤炭物流枢纽功能定位:发挥石家庄“东出西联”、“承南接北”中枢区位优势,着力推进集聚发展,形成连接晋煤产地与冀中南地区的煤炭物流枢纽。
发展重点:一是加快推进经营网点集聚式发展。
按照“退路进园、功能集中”的方式,整合西部山前零散煤炭经营网点,优化煤炭市场经营设施,提升环境质量。
二是加快井陉、元氏、平山、鹿泉等煤炭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开展仓储、运输、交易、混配、配送等物流业务,实现集约化发展。
三是积极推进连锁经营,鼓励支持煤炭经营企业开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采购、网上交易等业务,打造晋煤外运第一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