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畸形的发生及防治

合集下载

畸形平菇的产生及预防

畸形平菇的产生及预防

畸形平菇的产生及预防气候多变,温、湿不易控制,如管理不当,容易产生畸形菇,影响商品的质量和产量,畸形菇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又有怎么样的防治办法呢?小编在这里谈点粗浅看法平菇生理性病害不需要用药物进行治疗,也不会传染扩散,只要有针对性的改善菇房环境,较轻的生理性病害会逐渐恢复正常,畸形、变色是最常见的平菇生理性病害的症状。

将平菇出菇期生理性病害进行了整理分析,每一种都有相应的症状、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大部分病害没有相应图片,大家根据描述也很容易识别。

一、瘤盖菇菌盖表面出现瘤状或颗粒状突起,这是由于菇体发育时温度过低(4度~6度)发育时间过长,菌盖内外细胞生长失调而造成的,预防方法:是要根据不同品种加温、保湿、控制好适宜温度,一般不宜低于10度。

二、鳞片或空心菇这是由于菇房内的空气湿度低(小于85%),使子实体生长缓慢造成的,预防办法:在子实体生长期,要将空气湿度调控在85%~95%。

三、蓝色菇主要是由于菇房内用煤、木炭等燃烧增温,造成的菇体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毒刺激菇体内成分改变,产生变色反应。

预防办法:改用日光或电热线加热增温。

四、黄色菇这是因子实体受到直射光的照射,严重的甚至会使子实体表面硬化,品质变差。

预防措施,要避免直射光照射菇体,增加菇房的保湿性能。

五、花边菇子实体长大后,菌盖边缘参差不齐,大多成波浪形或花边形,此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1.棚内外温差过大或过小造成。

2.子实体受气候(雾霾)或低温刺激的正常生理反应。

遇到此类现象不需治疗,气温合适后下潮菇自然会消失。

六、花球状平菇平菇原基发生后,完全失去平菇子实体的正常形态,而呈不规则的团块组织,外观与花球相似,将这些花球状的平菇采摘后,第二潮的出菇仍不成形,如朵小、长不大就卷边、菌盖发脆。

主要原因是:1.拌料时加了对平菇极为敏感或毒性较大的农药。

2.菌丝发菌过程中,菇场内或菌袋上喷洒了敌敌畏、速灭杀丁、除虫菊酯等烈性杀虫农药。

以上都是平菇菌丝受到农药中毒后的表现,头朝菇中毒最严重,下潮后畸形会逐渐减轻,但不能消失,所以提醒菇农朋友们在选择农药的时候要选对平菇伤害小的产品,谨慎小心按正确使用方法使用。

蘑菇畸形原因及预防

蘑菇畸形原因及预防

蘑菇畸形原因及预防汇报人:2023-12-10•蘑菇畸形的原因•预防蘑菇畸形的方法•蘑菇畸形对产量的影响目录•蘑菇畸形对食用安全的影响•蘑菇畸形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蘑菇畸形预防的未来趋势01蘑菇畸形的原因品种抗病性品种抗病性差在种植蘑菇时,如果选择的品种抗病性较差,那么在生长过程中就很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从而导致蘑菇畸形。

品种退化长时间使用同一品种的蘑菇进行种植,可能会导致品种退化,从而使蘑菇的抗病性和产量下降,甚至出现畸形。

品种不适宜当地环境有时候,从外地引进的品种可能不适宜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从而产生畸形。

重金属污染如果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如铜、锌、铅等,这些重金属可能会在蘑菇中积累,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畸形。

有机物污染如果土壤中存在过多的有机物,特别是那些未经充分腐熟的有机物,它们就可能会在蘑菇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畸形。

化学物质污染有些化学物质,如农药、化肥等,如果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可能会污染土壤,从而影响蘑菇的生长,导致畸形。

土壤污染在蘑菇生长过程中,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从而产生畸形。

温度异常湿度过高或过低也可能会影响蘑菇的正常生长,从而产生畸形。

湿度不当光照是蘑菇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如果光照不足或过强,都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从而产生畸形。

光照不足或过强气候变化病原菌是导致蘑菇畸形的主要病害之一。

在蘑菇生长过程中,如果受到病原菌的侵袭,就可能会出现畸形。

病原菌感染一些害虫可能会咬伤或蛀食蘑菇,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导致畸形。

虫害影响病虫害影响02预防蘑菇畸形的方法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是预防蘑菇畸形的重要措施。

详细描述在选择蘑菇品种时,应优先考虑具有较强抗病性的品种。

这些品种通常具有更强的抵抗力,能够减少受到病害侵袭的风险。

此外,抗病性强的品种还可以提高蘑菇的产量和质量,为种植者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改善土壤质量总结词通过改善土壤质量,可以降低蘑菇畸形的发生率。

平菇畸形症怎么治

平菇畸形症怎么治

2023-11-09•了解平菇畸形症•防治策略•解决方案•预防措施•平菇畸形症的治疗案例目录01了解平菇畸形症平菇畸形症是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平菇的形态、大小、色泽等方面出现异常的现象。

平菇畸形症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柄粗盖小:平菇的柄粗大,而盖子小而扁平,有时还伴有盖边卷曲。

柄细盖大:平菇的柄细小,而盖子大而扁平,有时盖边会向上翻卷。

柄粗盖厚:平菇的柄粗大,而盖子厚实,但不扁平。

畸形开裂:平菇的盖子表面会出现开裂现象,导致形态异常。

定义与类型平菇畸形症的症状和表现主要取决于其类型。

柄粗盖小和柄细盖大的畸形症会导致平菇的商品价值降低,难以销售。

畸形开裂则会使平菇的食用价值降低,甚至无法食用。

症状与表现原因分析环境不适:如温度过高、湿度过低、通风不良等。

营养不足:如缺乏某些必需的营养元素或营养成分比例失调。

品种问题:某些品种的平菇容易发生畸形症。

病菌感染:某些病原菌的感染会导致平菇生长发育异常。

平菇畸形症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02防治策略与非食用菌类进行轮作,以减少土壤中的菌类残留和病害传播。

合理轮作选用优良菌种加强栽培管理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平菇品种。

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通风和光照条件,控制栽培环境的卫生质量。

03农业防治0201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平菇病害,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等。

使用生物农药通过添加某些营养物质或诱导剂,提高平菇菌丝对病原菌的抗性。

增强菌丝抗性生物防治预防为主在平菇栽培过程中,定期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预防性喷洒,以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科学用药根据病害种类和病情轻重,选择适宜的化学药剂及其浓度,并注意使用方法和安全间隔期,避免产生药害和残留问题。

化学防治03解决方案控制温度和湿度总结词平菇畸形症的发生往往与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关。

控制温度和湿度是预防和治疗平菇畸形症的重要措施。

详细描述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于平菇的生长至关重要。

在出菇阶段,温度应控制在15-25℃,湿度维持在80%-90%之间。

平菇畸形菇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

平菇畸形菇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

平菇畸形菇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畸形菇是平菇生产中较为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严重影响平菇的产量和质量,甚至完全丧失商品价值。

这种病害主要是管理不当造成的,少数是由菌种退化、变异、病毒感染所致。

具体介绍如下:球形或烧瓶形:平菇菌柄呈球形或烧瓶形,表面不平或扭曲成波浪状,菌盖不能形成,只有很小的一点或有明显的冰凌状条纹。

这是病毒浸染所致,可用病毒k、病毒a和消菌灵等喷雾或涂抹防治。

花椰菜形:平菇子实体原基不断增大,小柄强烈分叉,形成如同花椰菜状的半球形。

这是栽培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空气湿度接近饱和所致,应加强通风,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和空气湿度。

珊瑚形:平菇菌柄不长粗或不形成菌盖且继续重复分叉,结果形成珊瑚状,颜色为花白色。

这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和光照太弱所致,应加强通风,改善光照条件。

豆芽菜形:平菇菌柄细长,菌盖极小或无菌盖。

这是菌盖形成时温度太低且持续时间过长所致,应在菌盖形成期增温保暖。

粗柄:平菇菌柄粗长呈水肿状,菌盖畸形,很小或没有。

这是平菇子实体分化期遇高温、光照偏强和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物质代谢受干扰,引起菌柄疯长所致,应通风降温,改善光照条件。

菇体皱缩干枯:平菇生长瘦弱,子实体呈黄白色或淡黄褐色,菇体从上往下萎缩干枯。

这是培养料缺水或空气湿度过小所致,应及时给培养料补水。

形状不规则:平菇原基形成后,不分化形成菌柄和菌盖,而长成不规则的菌块,后期菌盖扭曲开裂并露出菌肉。

这是敌敌畏、速灭杀丁等农药用量过多所致,应少用或不用农药。

高脚菇:菌盖小,分化较差,菇柄较长。

发生的原因是在原基形成并分化期,由于菇房缺氧,光照不足,同时温度偏高,影响了菌盖的正常分化和发育。

防治方法:加强通风,调节光照和温度。

瘤盖菇:菌盖表现主要是边缘有许多颗粒状突起、色浅、菇盖僵硬,生长迟缓。

严重时菇盖分化较差,形状不规则。

原因是菇体发育温度过低,持续时间较长,致使内外层细胞生长失调。

防治方法:调节菇房温度,在平菇生长最低温界限以上,并有一定温差,促进菇体生长、发育、分化。

畸形菇常见种类与防治

畸形菇常见种类与防治

在蘑菇的栽培过程中,过度施肥会导致营养过剩,从而增加畸形菇的
风险。因此,需要合理控制施肥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过度施肥。
05
畸形菇的鉴别与食用安全
畸形菇的鉴别方法
形态异常
颜色异常
质地异常
气味异常
畸形菇的形状往往与正常蘑菇不 同,可能存在不规则的形状或异 常的外观。例如,蘑菇伞可能存 在裂痕或皱褶,或者菌柄可能粗 细不均。
详细描述
裂褶菌通常在秋季在阔叶树或针叶树的腐木上群生或丛生, 有时可沿树基蔓延至根部。该菌可药用,与灵芝一起被用于 治疗鼻咽癌、食道癌等癌症,但也有报道称其具有强烈的毒 性,易导致呕吐、腹泻等症状。
鬼伞
总结词
鬼伞是一种常见的畸形菇,子实体小型至大型,菌盖直径2-15cm,质薄而 脆,表面光滑或具细绒毛,边缘清晰,呈波浪状或瓣裂,裂片窄长。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某地畸形菇对当地生态的影响及防治建议
影响分析
畸形菇的发生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主要 表现在影响食用菌的品质和产量,增加菇农的经济负担 。同时,由于畸形菇的发生可能与环境污染有关,因此 还可能对当地土壤和水质造成潜在威胁。
防治建议
针对当地畸形菇发生的情况,提出以下防治建议:1)加 强菇房管理,保持清洁卫生;2)选用抗性品种;3)改 善栽培环境,加强水肥管理;4)定期对菇房进行消毒处 理;5)加强食用菌病虫害防治;6)加强环境监测和管 理,保护生态环境。
避免连续高温期
在夏季连续高温时期,应避免蘑菇等食用菌的连续栽培,以减少 畸形菇的发生。
配合气候条件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各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合理安排栽培季节 ,以降低畸形菇的风险。
错峰生产
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特点,可以采取错峰生产的方式,选择在非 高峰期进行栽培,以减少畸形菇的产出。

畸形菇产生原因与防控措施

畸形菇产生原因与防控措施

菌菇生产2020.09畸形菇产生原因与防控措施孙成洋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菇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较易长成畸形菇,如平菇的菜花形“块菌”,金针菇多分支的小菇“针尖菇”,香菇原基畸形,蘑菇、球盖菇、猴头菇、真姬菇等都易出现菇蕾菇体畸形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减少了菇农的收入。

1畸形菇产生原因食用菌栽培中出现的畸形菇大多是管理不当造成的,少数是由菌种退化、变异和病毒感染所致。

1)菇棚设计不合理,以致空气不流通,严重缺氧,致使菇体发生畸形。

如高脚菇、菜花菇、针尖菇等。

2)覆土营养及水分含量不适,过高过低均不利。

如地雷菇、空心菇等。

3)先天性营养缺陷遥配方缺乏营养,培养基酸败,袋内水分蒸发等易造成畸形菇。

如萎缩菇。

4)忽视疏蕾。

菇蕾太密而未疏蕾,以致出菇时菇体互相拥挤,出现畸形。

如早熟菇。

5)不同品种食用菌同棚栽培易出现畸形菇。

如高脚菇。

6)病毒浸染导致形成畸形菇。

如球形或烧瓶形菇。

7)子实体生长期管理不善。

菇体生长期间温、光、气、湿调节不当,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较易长成畸形菇。

如瘤盖菇、珊瑚孙成洋,山东省新泰市禹村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邮编271200;马燕芹,新泰市楼德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收稿日期:2020-08-02马燕芹菇尧粗柄菇。

2防控措施为科学有效地防治畸形菇产生,在确保菌种优良的前提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合理设计栽培场所。

食用菌栽培场所分室内菇房和野外菇棚。

常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空气不流通,易发生畸形。

理想的菇棚应坐北朝南或坐西向东。

房棚不宜太大,一般长方形的棚室每棚以容5000~7000袋为宜。

通风口应设在长方向两旁下方,每隔1m开1个通风口,横向两旁的通风口要等平,菇棚两端门膜应能开闭,棚顶用无滴膜加草帘或遮阳网覆盖。

2)细致覆土。

覆土材料过粗,土质偏硬,覆土较厚,覆土层表层含水较少,而其下部及基料的温湿条件又适合子实体发生和生长,易在料表或覆土层中下层分化形成子实体,然后钻出土面形成畸形菇。

平菇畸形菇的形成与防治和治疗

平菇畸形菇的形成与防治和治疗

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平菇畸形菇的形成•平菇畸形菇的防治•平菇畸形菇的治疗•平菇畸形菇的预防措施平菇畸形菇的形成低温高温温度异常湿度低在平菇菌丝生长阶段,湿度低于60%时,容易产生畸形菇,表现为菌盖小、柄长,颜色正常或稍淡。

湿度高在平菇菌丝生长阶段,湿度高于90%时,容易产生畸形菇,表现为菌盖大、柄短,颜色暗淡。

湿度异常通风不足通风过度通风不良在平菇菌丝生长阶段,光照弱时,容易产生畸形菇,表现为菌盖小、柄长,颜色正常或稍淡。

光照强在平菇菌丝生长阶段,光照强时,容易产生畸形菇,表现为菌盖大、柄短,颜色暗淡。

光照弱光照不足VS养分不足平菇畸形菇的防治总结词平菇在生长过程中对温度有较高的要求,若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畸形菇的形成。

因此,必须合理控制温度。

要点一要点二详细描述平菇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度的需求有所不同。

在菌丝生长阶段,最适宜的温度为25℃左右;而在出菇阶段,最适宜的温度应在10-20℃之间。

如果温度过高,会导致菌盖变厚、菌柄变粗,形成畸形菇;如果温度过低,则会导致菌盖和菌柄的发育不平衡,也会形成畸形菇。

因此,必须根据平菇的生长阶段合理调节温度。

温度控制湿度控制总结词湿度也是平菇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湿度过低,会导致菌盖干燥、菌柄细长,形成畸形菇;如果湿度过高,则会导致菌盖水肿、菌柄短小,同样形成畸形菇。

因此,必须合理控制湿度。

详细描述平菇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宜的湿度。

在菌丝生长阶段,湿度应保持在60%-70%之间;而在出菇阶段,湿度应保持在80%-90%之间。

如果湿度过低,可以通过喷水来增加湿度;如果湿度过高,则可以通过加强通风来降低湿度。

通风管理总结词详细描述总结词光照也是平菇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光照过强或过弱,都会影响平菇的正常生长,形成畸形菇。

因此,必须合理调节光照。

详细描述平菇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宜的光照。

在菌丝生长阶段,光照应保持在200-300勒克斯之间;而在出菇阶段,光照应保持在500-1000勒克斯之间。

平菇病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平菇病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青霉菌为弱寄生菌,可寄生或腐生于多种有机质上,健壮正 常食用菌一般不易受侵染。只有当培养料酸性过强,含水量低,空 气干燥以及菇蕾丛生,水分和养分供应不足,幼菇生长衰弱的情 况下,或残留在菇床的菇根未及时清除时才有利于发病。 1.3 防治方法
拌料时加入干料重 1%的生石灰,适量打水,调节好培养料的 含水量及酸碱度。采完第一潮菇后喷洒 2%的石灰水上清液,使培 养料保持弱碱性。
2.3 防治方法 防止菇房高温、高湿和床面积水。子实体成熟后及时采收,及
时防治菇蝇、菇蚊等害虫。温度较高时喷水后注意加强通风。
3 平菇细菌性腐烂病
细菌性腐烂为平菇重要病害。部分地区发生。多见于温室或 坑道栽培。重时明显影响平菇生产。 3.1 发病症状
高温、高湿,病斑扩展迅速,终致菌盖或菌柄呈黄色水渍状 腐烂,散发出恶臭气味。 3.2 发病规律
4 平菇病毒病
4.1 发病症状 染病菇床在菌丝体生长阶段无明显病变,出菇后症状明显。
在子实体原基形成后,染病子实体表现出多种畸形,常见类型有: 淤菌柄膨大型。菇柄膨大呈近球形或泡状或烧瓶形,不形成菌盖 或只形成很小菌盖,或只在近球形子实体顶面保留菌盖的痕迹, 后期产生裂缝,露出白色菌肉。于盖柄畸变形。菌柄变扁和弯曲, 表面凹凸不平,或有瘤状突起,菌盖变小,畸形,具深的缺刻,呈歪 曲波浪状。盂盖柄斑纹型。菌盖和菌柄上出现明显水渍状条纹或 条斑,菌盖皱褶,子实体明显瘦小。 4.2 发病规律
平菇病毒粒子存在于菌丝细胞内,主要通过菌丝传播。使用 带有病毒的菌种是发病的主要条件。此外,带有病毒的平菇孢子 降落到菇床上也可引起发病。 4.3 防治方法
播种后用地膜或旧报纸覆盖床面,防止带毒孢子降落到培养 料中,覆土前,每 5~6 天喷洒一次 0.5%福尔马林溶液。生产前菇 房彻底消毒。生产结束后及时清除废料,床架及用具彻底消毒灭 菌。可用 1%碳酸钠与 2%五氯酚钠混合液涂刷后,再用 5%福尔马 林溶液喷洒菇房的墙壁、地面及床架,亦可用硫磺熏蒸消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I 。 - 凶 。 }
9 。 。 螗 。 。 。 。 : j 。 e 。 鞋
妇 。 瞄 。 } — 。 鲁。 自 — 凶 }。 。 凶} 。 。 k。 。 9 盘 ・ ・ 盘
害壮苗 ;高温 闷棚杀菌 ;清洁 田园 ,及时清除病株 、 病枝 、病叶 、病果等 ,降低病 虫源数量 ;精细管理 ,
低 田间产 卵量 ,减少 害虫 基数 ,控制害虫为害蔬菜 ,
特灵6 0 0 倍液 ,每 隔5~ 7 天喷 1 次 ,连喷2 ~3 次 ,虫害 主要有 白粉虱 、蚜虫 、红蜘蛛 、蓟马 、茶黄蟥和J J = 【 f i 青 虫等 。白粉虱 、蚜虫 会传播 病毒病 ,应及 早防治 ,药 剂 可选 用 1 0 %蚜虱净或 1 0 %一遍净 2 0 0 0 —3 0 0 0 倍液喷
小菇体上 ,使菇组织 吸水 ,影 响呼吸及代谢而停止生
= 、瘤盖菇
菌盖 表 现 ,主要 是边 缘 有许 多 颗粒 状 突起 、色 浅 ,菇盖僵硬 ,生长迟缓 ,严重时菇盖分化较差 ,形 长 ,致使 内外层 细胞 生长失调。防治方法 :调节菇房 温度在平菇生长最低 温界限以上 ,并有一定温差 ,促
雾 。红 蜘蛛 、茶 黄螨 、蓟 马可选用 1 . 8 %爱 福 丁乳油
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农 药。
2 0 0 0 倍或 l %杀虫素3 0 0 0  ̄液喷雾防治。烟青虫应存幼
3 . 化 学防治 。小尖椒秋延后设施栽培 主要病 害有
要病害 ,发病初期可用2 0 %病毒a 5 0 0 —7 0 嘴 液喷雾 ,
畸形菇是平 菇生产 中较 为常 见的生理性病害 ,严 含有其他有 害气体 :如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燃煤释放 重影 响平 菇的产量和质量 ,甚至完全丧失商 品价值 。
这 种病 害 主要 是管 理不 当造 成 的 , 少 数 是 由菌种 退化 、变异 、病 毒感 染 所致 。畸形菇 主要类型有 :
隔7 天1 次 ,连喷2~3 次 ,或 1 . 5 %植病 灵乳 油 l 0 0 0~

龄期喷 药防治 ,可用5 %抑太保 2 0 0 0 倍 液 、1 0 %灭扫利
重于植株上部的幼嫩部位 ,每隔5 ~7 天喷药 1 次 ,连喷
2 ~ 3 次 。V
病毒病 、疫病 、炭疽病等 。病毒病是整个生长期 的主 2 0 0 0 倍液或5 %锐劲特2 0 0 0~ 3 0 0 0 倍液喷雾 ,喷药应着
进菇体生 长、发育 、分化。 三、菜花菇 菇形象菜花 ,多分枝 ,初 期原基呈蛋形 ,膨大 、
长 死亡 。干 缩状 是 因为空 气相 对 湿度较 小 ,通 风过
强 ,风直接吹在菇体 上 ,使 平菇失水而死亡 . . 或者培 养基营养失调 ,形 成大量 原基后 ,有部分迅速乍长 , 在8 0 %~ 8 5 %之间 ,不要向幼小菇体上喷水 ,不 x l 直 接吹在菇体上 。合理配 比培养料 成分。
期 间菇床或菇房 喷洒了高浓度的农药 ,尤其是 “ 敌敌 畏 ”,幼菇极敏 感最 易引起 这种病害。 也可能是菇房

例 ,添加氮源 。V ( 摘自 中国农业推 广 网 )
出 ・ 啦 ・ ・ 韭 ・ 睡・ ・ } 出 啦 ・ 妇- ・ 9 啦 g - : }・ 9 ・ 啦 ・ 垂 j — -
改善菜地 环境等 。
2 . 物理防 治。定植 时采用银 灰色地膜覆盖 ,或插
传染 。疫病 以预防为 主 ,可 用2 5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5 0 0 倍液 、6 4 %杀毒矾5 0 0 倍 液或7 2 %杜邦克露6 0 0 ~8 0 0
倍液 ,7 l 0 天喷1 次 ,并结 合灌根连续防治2 ~3 次。
五 、珊瑚菇 原基分化不正常 、松散 、多细小分支 ,形状象珊 瑚 原 因是原基发生 时 ,严 重通风不 良,光照极弱 ,
状 不规 则 ,原 因是菇 体 发育温 度过 低 ,持续 时 间较 其余 由于营养供应不 足而停 滞。防治方法 :控制湿度
隆起 、不分化 。后期有 多分枝 。原因是 出菇前或 出菇 氮 源欠 缺 。防治 方法 :加 强通 风 和光 照 渊节 碳 氮 比
菇 体 初期 正 常 ,在 膨大 期 即泛
黄 、水 肿 状 或 干 缩 状 ,而 停 止 生 长 ,最后 变软 腐烂 。水 肿状 原 是 湿度 过大 或有 较 多的 水直接 喷 在幼
期 ,菇 房缺 氧 ,光 照不 足 ,同时 温 度 偏 高 ,影 响 了菌 盖 的正常 分化 和
发育 。防治方法 :加强通风 ,调节光 照和温度 。

二氧化硫等 。防治方 法 :菇房慎用农药 ,使用时浓度 不可 过高 。 尤其 出菇期 绝 对不 允许
使用 敌敌 畏 ,加强 通 风换 气 、排 f l 5 有害气体。

高脚菇
四、萎缩 菇
菌 盖 小 , 分 化 较 差 , 菇 柄 较
长 。 发 生 的 原 是 原 基 形 成 及 分 化
1 5 0 0 倍液 喷雾 ,受害严重的植株应拔除并 消毁 ,以免
( 摘自 ( ( 中国农业信息 网 )
炭疽病可用5 0 %炭疽福美可湿性粉Ns o o 俯液或2 5 %炭
小竹片并 吊银灰色膜 条以避蚜 ,或在大棚 内悬挂黄色 粘虫板 ,以粘住蚜虫 、白粉虱 ;采用防虫 网覆盖 ,以 阻 隔害虫 侵 入棚 内为 害 和产 卵 ;或 利用 频 振式 杀虫 灯 、性引诱剂等诱杀夜 蛾科 害虫 ,从而杀灭成虫 ,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