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种植技术

合集下载

夏天平菇种植管理技术

夏天平菇种植管理技术

夏季高温多湿,是平菇种植的重要季节,也是病虫害的高发期。

为了确保平菇的产量和品质,以下是一些夏天平菇种植管理技术要点。

一、菌种选择1. 选择耐高温、菇形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的品种,如海南2号、春栽1号、何氏200等。

2. 菌种应选择在适宜季节购买的菌种,避免高温季节购买。

二、配料处理1. 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增加石膏用量,有利于提高平菇的产量和品质。

2. 选择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原料,如棉籽壳、玉米芯、锯木屑、稻草、麦草等。

3. 配方一:棉籽皮93%,尿素0.3%~0.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石灰2%~3%。

4. 配方二:玉米芯48%,棉籽皮40%,棉籽饼粉4%~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尿素0.3%~0.5%,石灰2%~3%。

三、堆积发酵1. 将培养料按比例称取,主料和不溶于水的辅料搅拌均匀。

2. 将可溶物质配制成水溶液,逐步加入,混匀。

3. 调节含水量至60%左右,pH值7.5~8。

4. 在向阳地势高燥地方,将培养料加pH9~10石灰水拌料,含水量达65%~70%。

5. 拌匀后按每平方米堆料50公斤,料量少,宜堆成圆形堆,料量大,可堆成长条形堆。

6. 用直径2~3厘米的木棍每隔0.5米距离打一孔洞至底部,以利通气。

四、接种发菌1. 高温季节采用熟料生产,两头接种。

2. 用2040厘米高密度聚乙烯袋装料,常压灭菌8-12小时。

3. 接种料温低于30℃,菌种尽量播撒均匀,盖住料面。

4. 培养室要遮光、通风,通风口钉上纱罩。

5. 井字形排袋或在地面发菌,每层菌袋间平行摆放两根竹杆,根据气温情况,确定层数和每层袋间、各排间的距离。

6. 每天查看料温,料温超过30立即进行倒袋散热。

五、出菇管理1. 码2-3层(中间隔竹片或木板),棒间距2-3厘米,地面垫一层塑料编织袋,袋上放方砖,以确保菇体洁净。

2. 如遇突然高温,应及时向地面或墙壁泼水或散堆降温。

3. 用小刀片把出菇袋两头沿边缘剌开,尽量不剌料面。

平菇种植法

平菇种植法

平菇种植法
平菇(学名: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平菇的种植方法如下:
1. 选址:选择通风良好、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

可以选择室内、室外、温室等种植方式。

2. 培养基制备:平菇培养基可以使用蘑菇菌丝瓶或自制培养基。

常见的培养基包括稻草、麦麸、玉米秸秆等。

将培养基浸泡、蒸煮或消毒处理,使其适合菌丝生长。

3. 菌丝接种:将培养好的平菇菌丝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覆盖一层培养基,保持湿润。

4. 培养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一般来说,平菇需要保持在15-25摄氏度的环境下,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

5. 管理与保养:保持培养基适度湿润,避免干燥或过湿,同时注意通风。

可以每天进行2-3次喷水保持湿润。

6. 遮光与通风:初期可以遮光,待菌丝发育良好后,可以适度开启室外照明或利用自然光照射。

同时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7. 食用菌的采摘:一般在培养开始后的40-50天左右,菌盖完全展开、菌柄呈白色时,即可采摘收获。

上述为一般的平菇种植方法,实际种植中可能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培养基有所差异。

种植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平菇的种植方法

平菇的种植方法

平菇的种植方法平菇,又称香菇,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食用菌,深受人们喜爱。

它的种植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在家庭、农村和城市等不同场所进行种植。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平菇的种植方法。

1. 选择菇种。

首先,要选择优质的平菇菌种。

菌种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后期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应选择外观完整、无病虫害的菌种。

2. 准备菇床。

平菇的种植一般采用菌丝瓶或菌包进行培育,因此需要准备好菇床。

菇床可以选择木制、塑料或者竹编等材料制作,确保床面平整、通风透气。

3. 撒菌丝。

将培育好的平菇菌丝均匀地撒在菇床表面,然后用土壤轻轻覆盖,保持湿润的环境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4. 控制温湿度。

平菇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一般在15-25摄氏度之间,湿度保持在80%左右。

可以通过加湿、通风等方式来控制温湿度。

5. 管理菇床。

在菌丝长出菌盖后,要及时进行适当的通风和喷水保湿,保持菌床的湿润度和通风性,防止病虫害的侵害。

6. 采摘和保养。

平菇的生长周期一般为15-20天,当菌盖展开后即可采摘。

采摘后,要及时清理菌床,保持整洁,为下一轮的生长做好准备。

7. 注意防治病虫害。

在平菇的种植过程中,要定期对菌床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避免对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

总结:平菇的种植方法并不复杂,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技巧和方法,就能够获得丰收的果实。

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定期管理菌床,及时采摘和清理,防治病虫害,才能够获得优质的平菇产量。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平菇种植顺利!。

平菇种植种植技术与管理技术

平菇种植种植技术与管理技术

平菇种植种植技术与管理技术
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种植平菇需要掌握一定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

以下是平菇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的一些要点:
1. 随着技术的发展,大棚种植平菇成为了主流方式,在大棚内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是种植平菇的关键。

2. 平菇的栽培基质主要有秸秆、麦秸、稻草等,这些基质需要经过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菌的传播。

消毒处理可以使用蒸汽、石灰浸泡等方法。

3. 平菇的菌种可以通过培养基培育得到,也可以购买商业菌种。

菌种的选择应该健康、良好的菌丝生长并具有优良的产量和品质。

4. 平菇的种植过程包括菌种接种、菌丝生长、拔菇等几个阶段。

在菌丝生长期,需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5. 平菇的管理包括病虫害防治、适时浇水、适时通风等方面。

病虫害防治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定期巡视和清除病虫害是必要的。

6. 平菇的收获时间一般在菌盖完全展开后进行,及时采摘可以保持产量和品质。

7. 平菇的贮存需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一般宜在5-10摄
氏度的环境中保存。

总的来说,种植平菇需要对温湿度、基质处理、菌种选择、管理和收获等环节进行科学的操作,只有合理掌握这些技术和管理技术,才能获得较好的产量和品质。

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技术平菇(Auriculariapolytricha),又称黑木耳、多毛木耳,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含蛋白质丰富,具有抗衰老、提升免疫力的功效。

由于其营养丰富,鲜味爽口,现在在世界各地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但是由于平菇的生长需要特殊的环境和条件,其种植技术一直令人头疼。

由于近年来在研究上的重视,国内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平菇栽培技术,种植大量的平菇,为我国农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

一、平菇栽培种植条件1、气候条件平菇属于寒带菇类,生长期需要温度在10℃到25℃之间,室内环温20-25℃为宜,过低的温度会导致菇类枯萎,而过高的温度会影响菇类的生长。

平菇还要求有较高的湿度,室内要求湿度在70%-80%为宜。

2、土壤条件平菇偏爱高温、湿度适宜的环境,适合在深层的疏松的沙质壤土中生长,壤土中要有足够的有机质,其pH值在6-7之间。

3、营养物质条件平菇对氮素、磷素、钾素等营养元素有一定的需求,可以进行肥料施用,氮钾肥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可以满足平菇种植的需要。

二、平菇栽培种植方法1、平菇菌种繁殖在平菇栽培过程中,平菇菌种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需要通过繁殖来取得,一般可以采用繁殖平菇种子的方法。

如采用原种子繁殖的方法,可以把准备好的菌种子撒在经过热处理的沙土中,保湿后装入温度控制通风设备,经过2-3周的培养后,可以获得大量的菌种,供种植使用。

2、平菇种植平菇可以采用室外直接种植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室内种植的方法。

室外种植时,选择土壤周围的气温、湿度稳定的地方,在阴凉有着湿润的环境中撒种,经过一定的培养,可以有效的提高菇类的营养成分,增加菇的产量。

室内种植可以采用温室种植的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温度、湿度、光照来控制菇的生长,而且对病虫害等比较容易控制,所以在室内种植得到更丰富的产量。

三、平菇栽培管理1、着色在平菇栽培过程中,应注意着色,如果没有足够的光照,平菇会褐变,口感也会变差,所以要选择足够阳光的地方,为平菇提供充足的光照。

平菇栽培的技术要点

平菇栽培的技术要点

平菇栽培的技术要点平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相对成熟。

下面是平菇栽培的几个技术要点:1. 材料准备:以蘑菇菌丝培养液、过石灰土、麦草或稻草为基础材料。

选择质地细腻、无杂质、无霉变的麦草或稻草,将其晾晒至含水量适中。

过石灰土用于调节基质的酸碱度。

2. 菌床制作:将基础材料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保持适宜含水量。

然后将混合材料填入菌床袋或平菇菇蓬中。

菌床厚度一般约为15-20厘米。

3. 菌种接种:将培养好的平菇菌丝培养液均匀地洒在菌床表面上。

接种量约为每平方米200-300克。

4. 环境条件:平菇生长适宜的环境条件为温度在12-24摄氏度,湿度在75-85%。

因此,在菌床接种后,应控制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可通过加热、通风、喷雾等方法调节。

5. 菌床管理:平菇菌丝发芽后,要进行一定的菌床管理。

首先是保持菌床的湿润度,通过适时喷水或覆盖湿布等方式增加湿度。

其次是适时通风,保持菌床内气体的流通。

另外,也要注意控制菌床的酸碱度,应保持在pH值6-7之间。

6. 收获和保鲜:平菇的生长周期一般为3-4周,菌盖表面出现黑色斑点时即可收获。

将全菌体用刀修整成形,注意保持完整。

为了保持其新鲜度,可将平菇放入塑料袋中,并贮存在低温(0-4摄氏度)、高湿度(90%以上)的环境中。

以上是平菇栽培的一些技术要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平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世界上最常见的食用蘑菇之一,也是中国人民饮食中常见的一种食材。

它的质地鲜美,味道香甜,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被广泛用于各种菜肴和汤料。

由于其品种多样、生长期短、产量高、适应性强等优点,平菇的栽培技术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平菇栽培的相关内容。

一、菌床材料的选择与准备平菇的菌床一般采用稻草或麦草与过石灰土混合制成,稻草含水情况最好为70-75%,麦草含水率则应保持在80-85%,稻草含量在菌床中的比例为15-25%,麦草为75-85%。

平菇的种植方法和技术

平菇的种植方法和技术

平菇的种植方法和技术
平菇是一种受欢迎的蘑菇,其种植方法和技术如下:
1. 种植时间:平菇通常在春季和秋季种植。

春季适合种植菇娘,秋季适合种植金针菇。

种植时间一般在气温达到15°C以上,土壤湿度达到60%左右时进行。

2. 土壤选择:平菇喜欢在肥沃、松软、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

在选择土壤时,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种植蘑菇的经验来选择适合的土壤。

3. 种植方式:平菇的种植方式分为种子繁殖和菌丝繁殖两种方式。

种子繁殖是指将平菇的种子播种到土壤中,然后等待菌丝生长成为蘑菇。

菌丝繁殖是指将平菇的菌丝接种到土壤中,然后等待蘑菇生长成为新的平菇。

4. 种植工具:种植平菇需要一些基本的工具,例如土壤煲、接种箱、剪刀、镊子等。

在种植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工具。

5. 种植管理:在种植平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管理:(1)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2)定期检查土壤的湿度和温度;(3)及时清除杂草;(4)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6. 收获时间:当平菇的生长达到1.5厘米左右时,就可以开始收获。

收获时间一般在种植后的40-50天左右。

收获时,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种植蘑菇的经验来选择适合的时间。

平菇的种植方法和技术是比较简单的,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适合的土壤和种植时间;(2)定期检查土壤的湿度和温度;(3)防止病虫害的发生;(4)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要怎么种植平菇_平菇的栽培技术

要怎么种植平菇_平菇的栽培技术

要怎么种植平菇_平菇的栽培技术平菇是种相当常见的食用菇,那么平菇如何种植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平菇的栽培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平菇的栽培技术概述目前我国栽培平菇的方法很多。

有室内床栽、玉米或大豆与平菇间作、塑料大棚栽培、常温常规生化高温反应熟化及防污双重处理改良培养料免蒸无感染栽培平菇的国际领先技术等。

室内床栽菇房建造可把现有的空房、地下室等,改造为菇房。

有条件的也可以新建菇房。

菇房应坐北朝南,设在地势高、靠近水源、排水方便的地方。

菇房大小以房内栽培面积20平方米为宜。

屋顶、墙壁要厚,门窗安排要合理,有利于保温、保湿、通风和透光。

内墙和地面最好用石灰粉刷,水泥抹光,以便消毒。

另外,可建造简易菇房,即从地面向下1.5—2.0米的半地下式菇房。

为了充分利用菇房空间,还可在菇房内设置床架,进行栽培。

床架南北排列,四周不要靠壁、床架之间留60厘米宽的走道。

上下层床面相距50厘米,下层离地20厘米,取上层不要超过窗户,以免影响光照。

床面宽不超过1米,便于管理。

床面铺木板,竹杆或秸秆帘等。

菇房消毒菇房在使用前要消毒,特别是旧菇房,更要彻底消毒。

以减少杂菌污染和虫害发生。

消毒方法如下:(2)100立方米菇房用甲醛1公斤、高锰酸钾0.5公斤,加热密闭熏蒸24小时。

(3)喷洒5%的石碳酸溶液。

(4)喷洒敌敌畏800倍液。

养料配制木屑、棉籽壳、废棉、稻草、甘蔗渣、玉米芯、玉米秸秆、花生壳、豆秆粉等原料,任用其一种,都可以栽培平菇。

但要获得高产、优质的栽培效果,则应添加适量麸皮、米糠、石膏、过磷酸钙等辅料。

下面是几种常用配方及其配制方法。

(1)棉籽壳99%,石灰1%。

将石灰溶于适量水中,均匀地淋在棉籽壳上,边淋水,边踏踩,边翻拌,直到棉籽壳含水适量均匀为止。

(2)稻草99%、石灰1%。

将稻草铡成长5厘米左右,沉人1%石灰水中浸泡5~6小时,待其吸足水后捞起沥干,即可压模播种。

(3)木屑89%,石灰1%、麦麸10%,干料混合,加水翻拌均匀,至含水量60%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菇种植技术一常用栽培配方代料栽培平菇的原料很多,有棉籽壳、玉米芯、锯木屑、稻草、麦草等,其中以棉籽壳为最好,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

不管选择何种原料,要求培养料必须新鲜、干燥、无霉变。

配方一:棉籽皮93%,尿素0.3%~0.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石灰2%~3%。

配方二:玉米芯48%,棉籽皮40%,棉籽饼粉4%~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尿素0.3%~0.5%,石灰2%~3%。

二配料与发酵按比例称取培养料;将主料和不溶于水的辅料搅拌均匀;将可溶物质配制成水溶液,逐步加入,混匀。

根据培养料物质的性状,调节到合适的含水量。

(注意水分不能一次加完,要分批加,尤其是不能过量。

)1、配料以上各组配方可按料水比1:1.2~1.3加水拌料,调至含水量60%左右和pH值7.5~8。

2、堆积发酵选向阳地势高燥地方,培养料加pH9~10石灰水拌料,含水量达65% ~70%。

拌匀后按每平方米堆料50公斤,料量少,宜堆成圆形堆,有利升温发酵;料量大,可堆成长条形堆。

因麦秸等有弹性应压实,其他应根据情况压实。

然后用直径2~3厘米的木棍每隔0.5米距离打一孔洞至底部,以利通气。

为通气良好,铺料时底部放两根竹杆,上面两侧打孔时与底部竹杆交叉,堆好后撒出底部竹杆,然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使之发酵。

经1~3天料温升至50-60℃,经24小时翻堆一次。

翻堆时要注意将外层料翻入料内,内层翻到外层,上层翻到下层,下层翻到上层,内外上下调整位置,以便保持温度一致,承受压力一致,有利菌丝生长均匀、整齐,再按原法堆好。

当温度再次升至50℃~60℃,经24小时发酵完毕,料发好后质地柔软酥松,用手一拉即断,清香、不酸臭、茶褐色。

三装袋接种(1)塑料袋规格与装料量:气温低时宜用长而宽塑料筒,装料量相对大,装料袋应以宽23厘米,长40-45厘米为宜,装干料0.7~0.8公斤。

(2)菌种量:保证菌丝纯正无杂菌,菌丝生长旺盛,菌龄不可过长,菌种量以15% ~20%。

菌种量大,菌丝生长优势大,栽培容易成功。

两端袋口菌种量宜大,有利菌丝生长取得表面优势,一般装袋接种采用层播,可三层培养料四层菌种。

四发菌管理(1)要控制温度,早春晚秋和冬季温度低,可南北两行并列为一排,每排间留50厘米走道,可堆3~5层,其他季节要单行排列,层数宜少。

温度高也可井字形堆叠3~5层。

(2)控制适宜菌丝生长温度。

在室内或室外畦栽与棚栽都要控制适宜温度,培养室温或畦温为15℃~20℃适宜,且宜低不宜高,料温控制20℃~25℃为好,短时间内不应超过25℃,最高不超过30℃。

较低温度发菌不仅成功率高,也有利于高产。

在适宜温度、湿度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经20~30天菌丝可长满培养料。

(3)培养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不宜过大,初期不超过60%,因为如果空气相对湿度大易发生杂菌,后期可相应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达60%~70%为宜。

(4)培养期间结合温、湿度情况进行通风,每天2~3次,温度高、湿度大时,应增加通风次数和延长时间,堆放数量大也应注意通风。

(5)菌丝体适宜弱光下生长,黑暗条件也可,光线强反而不利于生长。

(6)翻堆并及时检查杂菌,发现有点片状杂菌发生,应予以拣出及时进行防治。

利用注射器注入消毒液或将塑料袋用剪刀(或刀片)剪一小口,用pH10以上的浓石灰水或火碱溶液涂抹,菌袋杂菌发生严重,应淘汰。

(7)培养室一定要保持环境卫生。

五出菇管理(1)催菇要降低温度,增加昼夜温差10℃~20℃为宜,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并加强通风换气,增加光线,从而促进形成子实体原基。

(2)促进幼菇迅速生长,此时控制空气相对湿度为85% ~95%,并供给充足氧气和低浓度CO2的新鲜空气和较强的光线。

(3)子实体发育过程中5个时期的管理:①纽结期:不能往料上喷水,塑料袋上出现白色或黄白色突起有黄豆粒—蚕豆粒大,使塑料膜与料面形成缝隙,进入新鲜空气,使之开口催蕾,有利菌丝纽结现蕾。

②桑椹期(菌蕾期):在纽结上形成小米粒大小突起,促使原基多分化,料面上不能喷水,加强通风换气。

③珊瑚期:原基伸长了,菇蕾布满料面出现菌盖分化,不等长的原基、菌柄,此时料面可以喷水,幼菇最怕风吹失水。

④伸长期:菌柄粗,顶端出现兰灰色、扁球状,可分清菌柄、菌盖。

每天料面喷水3~4次,促使子实体敦实肥厚,以提高单朵重量。

此时必须注意温度、湿度、光线及通风量等几个因素的影响。

⑤成熟期:菌柄停止生长,菌盖加速生长。

初期:盖色深、深灰色、盖半球形、中部隆起、边缘向下;中期:菌盖展开、中间下凹、边缘平展、浅灰色,采收在中期合适;后期:盖边缘上起波浪状、浅白黄灰色,大量散发孢子。

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1、什么时候栽种平菇好?如何获得较高效益?(1)春季栽培用低温型品种,装袋发菌宜早不宜晚,头年装的料袋,发菌可在今年的3-4月份进行,出菇5月底即可结束,用中、高温型品种在二月上旬、中旬开始或可在3月份开始装袋发菌,但不得晚于3月底,可在4-6月份出菇,7月份结束。

(2)夏季栽培,我省北半部采用夏季栽培,南半部只能利用人防、山洞,地下室栽培耐高温型品种,一般场地不宜栽培。

主要原因是盛夏季节气温高,杂菌污染严重。

再者夏季瓜果菜大量上市对平菇销售不利,又不易保存,加之农忙季节又难以管理。

(3)秋季栽培宜迟不宜早,一般在9月中旬开始装袋发菌,掌握在10~11月出菇,我省北部和南部可适当提前和推迟。

(4)冬季栽培应8月下旬开始制种,11月份装袋发菌,此时正好利用新棉籽皮,产品可在淡季鲜销,既满足人们需要又可提高经济效益。

2、有的蘑菇长得菌盖小、薄且皱缩、菌柄长、粗且坚硬这是为什么?这是由于温度高、湿度小、通风不良所引起。

3、有的菇房出现柄细长、盖很小、形似长柄型这是为什么?这是由于揭膜过迟,光照不足而引起的。

4、有的菇房只长菌柄、不长菌盖、成大脚型菇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所致。

5、有的菇房出现大面积幼菇萎缩枯死这是什么原因?因为通气不良,湿度过大或过小所造成。

6、还有的菇房出现菇体生长发育极慢,菌盖表面长有瘤状物或颗粒状突起物,菌盖僵缩,菇质硬化这是为什么?是由于生育期间温度过低,通气不良,光线不足而引起。

7、有的菇房出现,菌盖呈现蓝色,整个菇体如同泼上了蓝墨水,呈蓝色菇,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增温方式不当,生炉火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通风不良或温度过低,造成菇体中毒,产生变色,此时保证培养料湿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前提下,要加强通风换气,控制温度和增加光照,子实体则迅速正常生长。

8、解决各种杂菌的污染已成为目前平菇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1)绿霉菌、绿色木霉,菌丝体初期白色,浅变成淡绿色后变深绿色,此菌是危害平菇生长的大敌,此菌与平菇一样喜在偏酸性基质中生长,遇高温、高湿,空气不新鲜时,此菌很容易产生,有时大面积突然暴发,导致栽培失败。

因此,我们必须保持培养室空气流通,温度、湿度要适宜,以避免发生这种情况。

一旦发生,利用pH10以上浓石灰水或用水碱溶液冲洗涂抹,及时除治,消灭在点片发生期。

(2)分析引起杂菌污染的主要途径一是接种时原料中(棉籽皮和菌种)本身就带杂菌,二是栽培过程中外部杂菌的侵入,因此我们在种植平菇的每个环节中应步步把关,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治早、治小,确保平菇的正常生长达到优质高产。

(3)如何处理杂菌污染问题?栽培平菇一旦发生杂菌污染要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在春季栽培时突然发生大面积污染,首先考虑培养料、配料前本身的污染,如果杂菌在接种块或接种眼周围发生,要考虑菌种不纯,本身带杂菌所引起的污染,在料面上零星出现点状污染要考虑后期杂菌的侵入。

在平菇的发菌和管理中,要随时注意杂菌污染的情况,发现污染,找出原因马上处理,愈早愈好。

当发现料面上点星或小片杂菌时要用pH10以上浓石灰水冲洗涂抹,然后再用灭过菌的刀铲除被污染的料面,再用浓石灰水点涂周围补上新料,点播菌种即可。

并注意在低温、通风、干燥条件下培养。

(4)对害虫的防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对菇蝇防治,首先搞好菇房清洁卫生;栽培完毕及时清除废料,并进行薰蒸消毒。

对菇螨防治,对培养料进行发酵处理或用石灰水浸泡还可诱杀;还可采用骨头汤诱杀,取1~2公斤鲜猪骨加水8~10公斤,煮1~2小时,取汤加糖0.5公斤,水50公斤浸泡麦秸或稻草后铺或撒料面诱杀,效果挺好。

(5)在平菇生料栽培中,如何提高产量,减少杂菌产生,要做到:一要保持环境卫生,栽培场周围不养畜禽,不存放木材,不堆垃圾,更不能乱扔废弃培养料,经常清扫,保持干净,被杂菌污染的栽培物要及时运出去进行深埋。

二要定期轮作换种:利用现有栽培场地,采取轮换使用。

休闲时定期灭菌,保持清洁,所用菌种隔1-2年就应更换,能以不同种类的平菇进行轮作更好。

三要选用优良菌种,抗污染的优良平菇菌种,菌丝洁白浓密,粗壮,爬坡力强,呈棉毛状,分布均匀,日生长量长度1厘米以上。

注意选种工作,有条件自己选育;无条件引进对比,确定接班菌种。

四要选适龄菌种接种,用适龄菌种接种,发菌快、长势旺,比加大接种量能更有效地防御杂菌,低温型平菇选30~40天菌龄的菌种接种为好,中温型平菇则以菌龄25~35天的为好。

五要净化培养原料。

严格选料,使用新鲜、无霉变的培养料。

购料要有计划,自家产的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准备原料尽量做到不余不缺,年年用新料。

对原料要妥善保存,防雨、防潮、防发热,用前要在阳光下翻晒4~5天,栽培前一天,将用料混合。

拌以1%~2%石灰水,成堆,盖塑料薄膜过夜,既可使料吃透水分,还有灭菌作用。

六要科学调配基质。

原料堆闷过夜后,充分搅拌,测试水分和pH值。

水分调到65%左右,pH值生料栽培调至7.5。

生料栽培氮源不足,以豆秸粉或尿素补充,不能加麦麸和玉米面。

七要进行优化管理。

发菌期间避开高温季节。

栽培袋进入培养室后,及时创造最佳生长条件(室温24℃,通气良好,黑暗),促菌丝早发、快长。

菌丝长好后,将室温降至18℃以下,湿度提高到85%~90%。

给予200勒克司以上的散射光照,保持通气良好,同时松开袋口,催蕾出菇,菌菇发生后,反卷袋口,管理过程中勿碰伤子实体,采菇勿带起培养料,将菇根、残片等除净。

9、塑料袋栽培平菇应如何掌握适宜的料水比?塑料袋具有良好保湿性能,拌料时一定要严格掌握好料水比。

春季气温低,空气湿度小,料水比1:1.3~1.4为宜。

秋季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料水比1:1.2~1.3为宜。

冬季栽培料水比以1:1.3~1.4为宜,原则上讲不高于1:1.5也不低于1:1.2。

棉绒长的棉子皮可适当多加一些水,棉绒短的应少加一些水,手握见水珠而不下滴为宜。

装袋时,边装料、边拌料、随时翻动料堆,以防干、湿不匀,影响菌丝生长。

10、如何防止在塑料袋内形成子实体原基?①不能解口过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