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考语文阅读题型及答题策略(五)
中考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满分技巧

中考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满分技巧(内部资一、古诗文阅读与鉴赏诗歌鉴赏题考纲陈述:(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
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
●(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
(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
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010年中考阅读理解型试题简析

② 证 明:由①知 , 3 ) B 4 ) A( ,1 , ( ,3 ,
C( . 2 . 1 )
I jl r }f
、
j
式的发现和应用 ,数 学思想厅 汰的掌握 与模 拟等 ,拟 以分类简 析 ,供同行参考.
一
所以 O C:A =、 l B /:
O = C=、 3 +1 =\ 1 . A B / /0
示概念的本质 禹性 和 内在联 系,帮助学 生理解概念 的内涵和 外
若坐标平 面内的点作如下平 移 :沿 轴方 向平移的数量为 a 延 , 同 时使 学 生 理 解每 个 概 念 的作 用 .主 要应 注 意 两 点 :一 是抓
( 向右为正,向左为 负,平移 j J a 个单位) ,沿 Y 轴方 向平移 的数 住 概念的关键性 的字和词进行讲 解 ;二是 对于容易混淆 的慨 念
21 0 1年
第 3期
J u n lo hn s te t s E u ain o r a f C ie e Mah mai d c t c o
N0 3 2 1 01
c 毒鲁 | l_ l l
。
誊
。毒 ≯ = 。 | 一 一 . :
氡 里 囊 一 式 晖曩攀l _l l_ _ l l l
=、 , /
、
数 学 概 念 的理 解 与 应 用
所 以 四边 形 O B A C是 半行 四边 形 . ( ) 2,3} { , 2} { 5,一 ={ , 0} 3 { + 3 + 一 5 0 .
此类阅读 题往往 是对 某个数 学概念 给 } 一定 的文字说 明, h
要 求 学 生 在 阅 读 的基 础 上 埘 其 本 质 做 描 述 性 的 答 ,进 而做
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要点

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要点现代文阅读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占很大比重,我们应予以充分重视。
其考查目标主要有: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常用的修辞,体会其表达效果;注意从科技作品中领会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区分观点和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三大类文体复习方法的基本要领如下。
一、记叙类文字:比较常见的有散文和小说。
叙事散文结构较松散,因此把握中心是难点。
这类文章阅读的重点是理解“形散神聚”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先理清楚文中讲了哪几件事,再分析这几件事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或者这几件事内在有何共同点,找到了事件与事件之间的焦点就找到了文章的“神”,也就是平时说的中心思想。
写景散文讲究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关键,正确把握文章的“景”与“情”,以及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是复习备考的难点。
小说阅读重点是把握人物形象。
言行随心而生,小说中人物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反应了人物的内心感受,我们要能透过表象看其本质。
记叙类文字的阅读离不开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揣摩与理解,而其写作意图往往由浅层到深层,考生们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要多问几个“还有吗”,要能揣摩到其深层次的内涵。
[盲点指津]记叙类文章阅读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理清文章线索,概括内容大意,整合材料要点;⑵结合语境解释词语、句子含义,或者分析词语、句子的感情色彩以及表达效果;⑶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人物品质;⑷重点句子含义与作用分析;⑸精妙词语、句子和语段赏析;⑹全文结构特点或重点段落作用分析;⑺语言表达特色和写作技巧分析;⑻揣摩作者感情,领悟作者观点;⑼结合实际,谈感受与启示,发表自己观点。
2010年中考精品: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共108张)

❖ 试题回顾
❖ 92年《出师表》 93年《曹刿论战》 94年《愚公(yú ɡōnɡ)》 95年 《核舟记》 96年《生于忧患》、97年《捕蛇》 98年《狼》
❖ 99年《桃花》、2000年《出师表》2001年 《爱莲说》2002年《陋室铭》2003年《曹 刿论战》2004年《五柳先生传》(非课改) 《马说》《课改区》2005年《三峡》2006 年《小石潭记》(课改)岳阳楼记(非课改) 2007年《邹忌讽齐王纳谏》 2008年《醉翁 亭记》2009年《与朱元思书》《爱莲说》
第31页,共108页。
说明文阅读(yuèdú)
❖ 说明方法判断与作用分析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 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 ××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 更有条理性。 ③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 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④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 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⑤作比较:
2010年河北省中考(zhōnɡ kǎo)语文复习
考点展望与备考策略
❖ 第二部分
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复习原则:纵向看近年变化,横向看其它省 市。
❖ 文言文考查内容:常识与默写;文言实词解 释;文言句式翻译(节奏划 分);文章内容理解;与生活 体会的结合;文言文的比较阅 读。
第15页,共108页。
全面 复习,突出重 (quánmiàn) 点
2010年中考语文讲座 2010.3.7
第1页,共108页。
提纲(tígāng)
➢河北省历年中考试题回顾 ➢2009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简析; ➢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复习考点展望与备
考策略; ➢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复习中我们的做法
2010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略有些同学做阅读题时,全凭自己的感觉答题,其实,答阅读题也是有技巧可寻的。
一、看分值答题法: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
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例如:陕西省中考题:目前一般有哪几种消暖雾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们陕西的消雾作业属于其中哪一种?(3分)答案是:3种。
“加热法”、“吸湿法”、“人工搅动混合法”。
文中提到的属于第二种。
二、用原文答题法:<这种最重要>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具体作法是:把所问问题中的关键词句还原到原文中去,再靠船下篙,一般来说,答案就在该关键词句的上下面。
例如:2006年宁德市语文质检考试题:作者所说的“常想一二”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在原文第10段紧靠着问题中关键词“常想一二就是”后面的句子就是本题的答案。
三、两步法阅读题中时常会问到:一句(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做此类题:第一步:我们首先看这个句子(段落)是在文章中的哪个位置,开头?中间?还是结尾?如果是在开头,则有以下几种可能: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果是在中间,则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如果是在结尾,则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第二步:答题格式可固定为在结构上,起到……;在内容上,起到……;(省略号内容再具体到上一步去相对应)答题:结构上作用:开头常设悬念、引领下文、点题、埋伏笔、作铺垫;中间部分: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扣题。
内容上作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背景;议论抒情句常画龙点睛,深化中心。
或者:表现了……态度(观点),抒发(强调)了……思想感情。
2010年中考“文学名著阅读题”题型分析及解题策略

2010年中考“文学名著阅读题”题型分析及解题策略考点解读:新课标要求中学生课外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1.考查对文学作品及作品中的人物、故事的了解。
2.考查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作品、人物、故事、战役、成语等。
3.对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内容、人物思想进行探究、评析。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迁移渗透。
常见题型及答题指南针一、识记辨别题这类题的题型主要是客观题,常见的有选择题、填空题等,主要填写作品、人物、故事或既填人物又填故事等。
解题指南针:①熟悉、了解名著名称、名著中的主要人物、主要故事情节、常见典故等。
②注意辨别,不要把人物与故事交叉起来。
例如“花和尚拔垂杨柳”,“花和尚”到底是谁,要辨别清楚,不要扯上其他人物。
考题1.(2010·长沙市)选出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童年》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母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B.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C.古典名著《水浒》,成功地塑造了“花和尚”武松、“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等人物形象,被金圣叹赞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是著名作家冰心深情歌颂母爱的诗句,她的《繁星》、《春水》以母爱、童真、自然为主题,净化了许多读者的心灵。
解析:该题是对四部文学名著的解说,涉及到内容、主题、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像这种选择题,对知识的考查面广、考点多,可谓一举多得。
要解答好这类题,不仅要对作品的内容进行全面回忆,还要对作品作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只有真正把握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才能对这些“解说”作出正确的判断。
此题的选项C中的绰号与人名不符,即花和尚是鲁智深。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作品阅读常见题型及作答思路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作品阅读常见题型及作答思路现代文阅读专题---文学作品阅读常见题型及作答思路一、专题详解文学作品阅读常见题型及作答思路(一).人物形象型1.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2.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环境、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做答。
3.根据要求组织语言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是什么样的人,这个人怎么样,表现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揭示了什么主旨(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或者主张,主意等含义,也指主要的旨意;中心意思的含义。
)。
(二).环境描写型1.题型:(1)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2.解题思路: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1)烘托人物的心情;(2)烘托周围的气氛;(3)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4)暗示社会环境;(5)暗示或者突出主题,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3.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营造了(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揭示人物心境;……体现人物性格,……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开展做了铺垫,推动了……的情节发展。
(三).故事情节型1.题型:(1)文中写了XX情景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解题思路:(1)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文物服务,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
(2)情节作用:①制造悬念,引人入胜;②前后照应;③侧面衬托、埋下伏笔;④总结上下文,点明题义;⑤线索作用。
(3)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3.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为下文……埋下伏笔;与文中……相照应,反映了……内容,突出了……性格,点名了……主旨。
(四).概括主题内容型1.题型:(1)找出体现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示?谈一谈你的体会);(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中考语文阅读题型及答题策略(五)
第五课时
小说阅读的考点及答题技巧(前面已经涉及的题型本章节不再重复)
一、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一)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
例1:
4.纵观全文,从车夫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8、三轮车夫》
答案:4.勤劳、机智、善良、助人为乐等。
例2:
2.文中“老爹”和陈双喜各是怎样性格的人?
《24、父子》
答案:2.“老爹”:勤劳善良,节俭,爱子,善解人意,教子有方等。
陈双喜:热爱父亲,爱慕虚荣,知错能改。
例3:
4.读了本文,你一定会喜欢姚老师的,请你谈谈对她的评价。
《27、杀手锏》
答案:4.知识丰富,教学本领过硬,热爱(关心)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才能。
(二)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等)
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
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例1:
3.认真品味文中第④段加线句子,说说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
(2分)
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
(2009年湖北襄樊《10、布鞋》)
答案:3.细节描写,“牢牢地、细细地”表现了母亲勤劳(舍得吃苦)、细心、认真、关爱(疼爱、爱护)孩子。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概括人物形象(性格品质)的词语汇集
宽容忠诚真诚诚实谨慎廉洁无私正直慷慨清高勤奋刻苦专心公正严明节俭俭朴节约体贴厚道仁慈和善忍耐团结创新勇敢开朗大方自然乐观热情善良自尊自爱果断宽容亲切镇静朴素憨厚淳朴诚实忠诚诚恳谦虚谦卑虚心果断天真活泼机智坚强顽强(钢铁般的意志)不屈刚毅务实老练有志气有远见有耐心有主见百折不挠威武不屈坚强不屈坚贞不屈宁死不屈不屈不挠意志坚定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坚定不移成熟稳重善解人意风趣幽默积极进取正义正直处事洒脱淡泊名利循规蹈矩热心助人豪放不羁积极负责勇敢正义聪明好学实事求是精明强干足智多谋大智若愚嫉恶如仇愤世嫉俗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心灵手巧心直口快谨小慎微表里如一刚正不阿光明磊落一视同仁大公无私义无反顾正气凛然正直无私执法如山刚正不阿严于律己两袖清风忍辱负重谦虚谨慎廉洁奉公豁达大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舍己为人舍生忘死舍生取义一丝不苟发愤图强自强不息安贫乐道大公无私大义凛然见义勇为超然物外特立独行废寝忘食分秒必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奋不顾身身先士卒与世无争不屈不挠百折不挠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安分守己随遇而安温柔敦厚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知书达礼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和衷共济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同心协力相濡以沫患难与共同甘共苦同舟共济休戚相关休戚与共多才多艺智勇双全神机妙算神通广大文韬武略运筹帷幄足智多谋见机行事明察秋毫随机应变博学多才见多识广高瞻远瞩深思远虑先见之明独具匠心独树一帜持之以恒雷厉风行心胸宽广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沉着冷静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考虑周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为五斗米折腰众人拾柴火焰高同呼吸,共命运
三)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①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出现问题:
①缺要素
②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
原因分析:
①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
②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
这类题的答题方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
第一人称写。
例1:
第⑤段中,“我炫耀似的指给母亲看,她笑了笑,摇了摇头”,请自己的语言分别描写当时情境中“我”和母亲的心理。
(各不超过40个字)
《30、抽打心中的樱桃花》
答案:2.示例:我:看,我的那一棵果实那么多,幸亏我执意保护;哼,你那棵就少多了,后悔了吧?(说的话要符合人物性格)母亲:毕竟是小孩子,不知道樱桃树疯结的后果,过些日子你就会明白了。
(注意潜台词:摇了摇头)
例2:
23.第④段中“妻在厨房看着那堆粗糙的维修工具禁不住落泪”,请你揣摩妻子这时心里想些什么?(2分)
答案:略(说的话要符合人物性格,注意联系上下文)
《25、孩子,你那边有雨》
例3:
3.“王小路看看四周,低下头不说话”,请你揣摩当时王小路的心理。
《27、杀手锏》
答案:3.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我都完全学会(掌握)了,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去听你的课?(注意联系上下文)
4.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
例1:
3.摘取文中的词语,梳理“我”对网络游戏的态度变化过程(均限用两个字)。
→→→
《23、火柴天堂》
答案:3.迷恋厌倦厌恶彻悟。
例2:
4.在父亲寻找打“我”的家伙的过程中,“我”的神情随之发生了哪些变化?(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呆呆地看着
答案:4.吓得半死哭着求饶破涕为笑
4.在父亲寻找打“我”的家伙的过程中,“我”的神情随之发生了哪些变化?(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呆呆地看着
(2008年莆田卷《22、棉花糖》)
例3:
4.根据这篇小说的内容,依次填写出“我”对蚂蚱情感态度变化的词语。
答:→难以想象→→→鞠躬
(2009年湖北恩施州卷《4、向生命鞠躬》)
答案:4.认为它是害虫轻视→难以想象→对蚂蚱求生的毅力感到惊讶→被强烈震撼→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