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制约河北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与对策

制约河北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摘要河北农民消费水平偏低,而农民消费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
文章深入分析了制约河北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提出了河北农民收入增长的对策。
关键词河北农民收入制约因素对策河北省是一个重要的农业大省,农业人口约占全省人口总数的80%,高于全国农业人口的比重。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整体不断提高,但总体来说农民消费水平偏低,而农民消费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
因此,河北农民收入增长成为河北农村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
推动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它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目标的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河北农民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
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14.06元增长到2009年的5149元,年均增长近13%,总体上保持了增长的势头。
但河北农民的收入相对于江浙和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而言还是比较低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比较大,而且缺乏一个稳定、长效的农民收入增长机制。
一、制约河北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一)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尽管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结构进行了一些调整,但由于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的状况未得到根本的改变,农村第一产业中种植业比重大,使得农民收入结构不合理。
2007年河北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占76.5%,而第一产业中来自于种植业的收入比重最大,种植业已成为农民收入的最主要的来源。
(二)农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滞后河北省一部分旅游相对落后地区比如张家口,对后发赶超缺乏信心,关键原因是在旅游资源观上存在误区。
我国旅游业发展初期,观光几乎是唯一的旅游产品模式,旅游资源指的是奇山异水、古迹名胜等狭义旅游资源。
但是现如今,旅游资源的内涵已发生巨大变化。
凡是能够吸引人们去观赏、体验、品味的、让人赏心悦目、身心愉悦的事物皆是旅游资源。
各选调生面试真题

各省选调生面试真题2016年6月18日陕西省选调生面试题1、解释一下“三农之间的关系。
2、让你考察一个项目的可行性,你该怎么去做3、“说和做”的关系。
2016年1月23日四川选调生面试题1、北方连降积雪,很多环卫工作人辛苦劳动,在街上打扫大街,非常辛苦,有的甚至受伤。
而在美国有个规定,如果有人在门前跌倒,该户人家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此,你有和看法请举例说明你在生活中负责任的事件。
2、有下列事情,要在12-13号内完成,你应该如何安排。
并说明理由。
(1)完成领导的讲话材料,15日前要用;(2)12日下午参加大学生就业交流培训会;(3)去另外一个单位去拿一个材料;另外,要参加单位组织的一个体检。
3 、耶鲁2002届中国籍的毕业生张磊承诺,将向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捐赠8888888美元,这是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捐赠的,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多数网友表示对张磊,为发展先进配备完善的耶鲁大学捐款表示不解,不理解。
甚至有网友情绪激动,指责张磊在中国上了十几年的学,没有中国大学的教育你什么也不是,还有网友认为张磊应该先把捐款投入到中国的教育事业上,对此你怎么看2016年5月9日天津选调生面试真题(上午)四道题,20分钟。
1、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近年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很快,请结合天津的实际情况,谈谈你对创新的看法。
2、演讲题:材料:有一个书法家教学生练字。
一个经常用废旧报纸练字的学生,反映他自己已经跟着书法家学了很长时间,可一直没有大的进步。
书法家就对他说:“你改用最好的纸试试,可能会写得更好。
”那个学生按照他说的去做了。
果然,没过多久,他的字进步很快。
请将由这个材料所想到,自拟标题,作5分钟左右的演讲。
3.你是本单位工作人员,由你筹备一个今年新录用的选调生与本单位工作人员的见面会,请问如何组织4、领导安排你与一位同事共同完成一项工作,但是同事不肯与你合作,最终导致工作任务没有完成,请问你如何向领导汇报此事(下午)1、有人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有人说,权利不用过期作废,对上述两种说法,你怎么看2、演讲题:一艘渔船在海上行驶,突然狂风大作!大家都束手无策,这时候,船长命令船员往船舱里面灌水,大家都不理解,但是还是照做了。
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21 0 0年 6月 第 9卷 第 2期
河北科技师范学 院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H b i oma U iesyo ine& T c nl y Sc l cecs ee N r l nvrt S ec i fc eh o g ( oi ine) o aS
Jn2 1 u .0 0
Ab t a t h r r ag u e f u p u u a a o e si b i rv n e,t e t n fro u ls mr l a oe s sr c :T e e a e a l re n mb ro r l sr r lb r r n He e o i c s l p h r se s r u a b rr a f p l
农村剩余 劳动力转移是 当前影响中国经济社
会 发 展 的重 大 战 略 问题 之 一 , 是 实 现 全 面建 设 也
5450 6 6 公顷, 这种人增地减 的现象导致了河北省 农 村剩 余 劳动 力 的大 量存 在 。截止 到 20 0 8年底 ,
河北省 可 利用 耕地 面 积共 有 59 14O公 顷 , 人 0 O 按
关键 词 : 河北省 ; 农村剩余 劳动力 ; 转移 问题 ; 影响 因素 ; 对策
中图 分 类 号 :3 3 6 F 2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9 ( 0 0 0 - 3 - 17  ̄9 1 2 1 ) 20 20 0 4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p u l l t h e o r y J 两个著 名理论 :
的美国经济学家刘 易斯 ,第一次强调 了现 代工业部 门与传统
二元 结构理 论是刘易 斯( w. AL e wi s ) 提 出的 :大 多发展 中 农 业部 门之 间的差 异 ,把经济增长过程 、城 市化发展水平 同 国家 都存在城 乡二元结构 ,主 要表现为传统农 业部 门的劳 动 农村劳动力转型有机地结合起来。 生产 率远远低 于以现代工业部 门为代表的非农产 业的劳动 生
二、城 市化 与农 村剩余 劳动 力互动分 析
所谓城市化 ,是指农村人 口转化为城镇 人口的过程 。内
省 、和谐 河北 ”的重大战略选择 。所谓新型城镇 化 ,是指 以 涵就 是人类生产和生活 方式由乡村型 向城市 型转 化的历史过 科 学发展 观为指 导 ,以新型工 业化为 动力 ,追求结 构合理 、 程 ,具体表现为乡村 人口向城市人 口转化以 及城 市不断发展
动力转移 问题进行 了分析与研究 ,并提 出促进 农村 剩余 劳动 力转移,加快城市化发展 的若干建议 。
关 键 词 :城 镇 化
城镇 化是现代 化的必 由之路 ,是 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经 可以吸收 更多 的农 业劳动力 。如 此反复 ,农业劳动边 际生产
济结构 、 扩 大国 内需 求的战略重点 , 是 解决农业农村农 民问 率将逐渐与 工业工资水平接近 ,农 业部 门逐步进步 ,二元 结 题 、促进 城乡区域协调 发展 、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 的重 要途 径 构的痕迹逐步 消失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毕。
传统农业 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很 低甚至为零 ,存在着
产率 。传统农业部 门的剩余劳 动生产力 向现 代工业部 门的转 大量的剩余劳动 力 ,因此农村劳动力供 给具有完全弹性 ,那 移 ,不仅可以解 决农业剩余劳 动力的就业和 增加 这部分劳 动 么城市工业部 门可 以获得廉价的 、无 限供给 的劳动力资源 来 力 的收入 ,而且 可以增加现代 工业部 门的产 出和积累 ,从 而 代替资本资源 。将农 业部 门的剩余劳动 力转 移到现代工业部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对策地区发展与关系研究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对策地区发展与关系研究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能否对其实现成功转移是中国农村改革成败的关键,它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完成,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探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了解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地区发展状况,如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与对策、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困境与路径等等,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就业问题的关系,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良性流动意义重大。
目录一、基础篇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演进及启示.pdf1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pdf5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及对策分析.pdf6新形势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176a6395b75d4199a42e.pdf8剖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阶段性特征.pdf10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的微观机制分析.pdf16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决策过程研究赵春雨苏勤李飞.pdf19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及其完善.pdf28后危机时代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pdf29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思考.pdf31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视角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pdf33二、地方篇创新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机制的研究.pdf36对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思考基于江苏某县的调查.pdf39福建沙县夏茂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调查.pdf40关于河北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点思考.pdf44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与对策.pdf45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与对策.pdf48扩大内需背景下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分析.pdf50西北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系统分析与建模.pdf53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困境与路径.pdf60三、关系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pdf6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村劳动力转移.pdf66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pdf70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就业问题研究.pdf72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基层民主的关联影响分析.pdf74浅谈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pdf76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村劳动力转移.pdf78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演进及启示曾思康,尹依灵(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000)(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08)收稿日期:2012-05-06作者简介:曾思康(1964-),男,福建龙海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副教授。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优秀成果目录》的通知【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发文字号】冀人社字[2012]120号【发布部门】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日期】2012.04.25【实施日期】2012.04.2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优秀成果目录》的通知(冀人社字〔2012〕120号)各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有关部门、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有关企事业单位:经专家组评审,2011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优秀成果计91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55项,现将获奖课题目录印发。
按照《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规定,对获得一等奖的,向前5位主研人颁发优秀成果证书;对获得二等奖的,向前3位主研人颁发优秀成果证书;对获得三等奖的,向课题主持人颁发优秀成果证书。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五日附件:2011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优秀成果目录一、2011年度优秀课题(80项)(一)一等奖(9项)1、课题编号:JRS-2011-1034课题名称: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及政策思考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孔德博课题组成员:王建永、冉冉、王铭昭、赵伟莉、刘云、张健2、课题编号:JRS-2011-1099课题名称:河北省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政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课题负责人:邸建红课题组成员:刘占良、丁峰、邓晓燕、吴瑰丽、王晶3、课题编号:JRS-2011-1105课题名称:农村“两后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意向调查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课题负责人:任丽娟课题组成员:刘永涛、王永颜、张会景、杨东静、郭务观、陈占武、周晓欣4、课题编号:JRS-2011-2017课题名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统筹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大学课题负责人:谷彦芳课题组成员:李智军、宋凤轩、封彦霞、付云飞5、课题编号:JRS-2011-3006课题名称:秦皇岛经济发展人才需求预测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秦皇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宋玉林课题组成员:史向前、王剑6、课题编号:JRS-2011-3010课题名称:人才竞争发展机制研究--基于“国家猎头”的视角课题管理单位:邯郸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负责人:程贤文课题组成员:张婷婷、徐圣杰、封会民、陈继凯7、课题编号:JRS-2011-3019课题名称:河北省高校外语师资队伍现状与发展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江书平课题组成员:曹秀芬、张进红、王莹、张铁英、王晓燕8、课题编号:JRS-2011-6022课题名称: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赵君彦课题组成员:李林、李军峰、程亚鹏、张贵军、刘玲璞、张梅、张会敏、刘峥 9、课题编号:JRS-2011-6057课题名称: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基本状况和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负责人:李宏课题组成员:何春晖、樊树鑫、鲁凡(二)二等奖(22项)1、课题编号:JRS-2011-1001课题名称:河北省劳务经济发展现状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课题负责人:张树强课题组成员:刘冲、申耀锋、聂晓博、王静霞2、课题编号:JRS-2011-1025课题名称: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效果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赵宪军课题组成员:马永青、曹丽琴、周曼、陈彦龙、武晓东3、课题编号:JRS-2011-1030课题名称:高校毕业生就业途径之--“公考”的分析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寇福臣课题组成员:刘杨、张明杰、张进红、赵晓鸥、任小坤4、课题编号:JRS-2011-1052课题名称: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与就业竞争力相关性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科技大学课题负责人:梁丽课题组成员:董旭、纪媛、李丽辉、楚静、孙菲菲5、课题编号:JRS-2011-1069课题名称:提升省内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广播电视大学课题负责人:崔静课题组成员:秦建伟、竭红云、朱英群6、课题编号:JRS-2011-1106课题名称:鼓励大学生创业政策及健全创业服务体系研究课题管理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负责人:高素芬课题组成员:杨宪理、张晓琴、郑建民7、课题编号:JRS-2011-2002课题名称:河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课题负责人:张均课题组成员:王强、孟令今、李俊卿、廖小菲、鲍昕8、课题编号:JRS-2011-2019课题名称:社会保障基金风险控制--基于代理理论的视角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大学课题负责人:段洪波课题组成员:邓芳、范新安、孔维伟、白婧、霍培红、邢培焱、姜璐、吴丹9、课题编号:JRS-2011-2036课题名称:新生代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设计思路与制度保障研究课题管理单位: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冀东项目部课题负责人:商如俊课题组成员:王安成、董超、郑文娟、邢竭津、赵红月、郝筱苗10、课题编号:JRS-2011-3001课题名称:河北省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状况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课题负责人:张瑞书课题组成员:张华艳、李柯、张会敏、周向军、陶亚青11、课题编号:JRS-2011-3017课题名称: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机制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武艳艳课题组成员:董靖涛、张建政、乔孟涛、路秀英、崔兴凯12、课题编号:JRS-2011-3020课题名称: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课题负责人:翟广运课题组成员:张国磊、夏鑫、彭艳、王晓燕、张建省、张迪13、课题编号:JRS-2011-3032课题名称:河北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模式创新研究课题管理单位:石家庄学院课题负责人:张学东课题组成员:张立波、郭彦恒、宋杉岐、张红霞、曹月如、李红霞、刘佩 14、课题编号:JRS-2011-3048课题名称:职业技能教育融入高等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管理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课题负责人:石秋香课题组成员:白继海、李建英、王丽影、周哲15、课题编号:JRS-2011-5004课题名称:国有。
河北省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分析与对策

展 滞后 、工资收入 偏低 等 因素制约。本文对此进行 了分析 ,并提 出了相应对策 。
【 键 词 】农 民工 ;就地转移 ;就业 关 【 作者简介 】欧钰娟 ,河北省法制研 究中心经济 师。
要途 径 。
2 较 为 宽裕 的政 策环境 为农 民工 就 近就地 转移 .
创造 了条 件 。近年 来 ,国家对农 村经 济发 展 问题 十 分关 注 ,出台 了一 些 相关 的文件 和政 策 。胡锦 涛 总 书记 在党 的十七 大报 告 中提 出 ,要 以促进 农 民增 收
为核 心 ,发展 乡镇 企业 ,壮大 县域 经济 ,多 渠道转 移农 民就 业 。中共 河 北省 委 书记张 庆黎 同志 在省八 次 党代 会 报 告 中指 出 ,要 改善 农 民 生产 生 活条 件 ,
人 ,其 中就 地就 近 转移 人数 增 加 了 10 0 万人 ,外 出 就 业 人 数 增 加 了 1. 万 人 。随 着外 出务 工 人 员 的 88 大量 “ 回流 ” ,就地 就 近 转移 加 快 ,河 北 农 民工 就 地就 近转 移将会 成 为农 村 富余劳 动力 转移 就业 的主
2 1年 8 02 月
经 济 论 坛
Ec n mi F r m oo c ou
Au .2 2 g 01
总第 5 5 0期
第0 期 8
Ge . 0 No0 n5 5 .8
文/ 欧钰 娟
【 摘 要 】农 村剩余 劳动力就地就近转 移 ,既有利于缩 小城 乡 差距 ,又有利 于解决农村各种社会 问题 ,最
论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三产业 。 向外 转移 主要 是通 过进 城打 工 、 向其他 发 达
河 北省 存在 大量 的农 村 剩余劳 动力 . 这些 人文化 程度 乡镇转移 和 出 国务 工 。 目前 , 民工进 城务 工 主要是 农 不 高 。 培 训 率较 低 . 响并 制 约 着河 北 省经 济 社会 靠 亲 戚朋 友 或 自己 . 组织 的输 出不 足 1% 。 织 化 受 影 决。另外 , 通过推进城 市化进程 向外输 出农村 剩余劳动力, 改革 以政府为 主导
的二元劳动力市场 , 建立统 一有序 、 公平开放 的劳动力市场。 关键词 : 河北省; 农村; 剩余劳动力
中 图分 类 号 : 9 2 C 6 文 献 标 识码 : di0 99. n 6230 (100 5 1 文 章编 号 : 6 2 3 0 ( 0 0 0 _ 0 8 o 2 A o 1 3 / s . 7—3 x. 1. . 5 : .6 js 1 i 9 2 00 1 7 — 3 9 2 1 15 o 3 - O
的可持续 发展 和和 谐社会 的构 建 程 度低 。出 国务工 一般需 要较 高 的文 化程度 。 手续 且
第一 . 农村 剩余 劳动力 数量 过多 。 统计 。 据 河北省 麻烦 , 不确 定性 因素较多 。
20 0 6年人 口约 6 0 8 0万 . 而农 业人 口有 5 2 . 4 22 8万人 , 从事 农业 的劳 动力 有 1 7 .8万人 。由于耕地数 量 的 71 9 二 、 北省农 村存在 大量 剩余劳 动 力的原 因 河
职业 , 清洁工 、 如 建筑 工等 。 留在 农村从 事农业 的农 民 学 种 田 . 提高 了农业 产 出率 。这些 都节 约 了大 量 的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摘要:本文分析了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原因,重点讨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解决途径。
即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和培训水平,通过农村自身的农业产业化和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内部得到解决。
另外,通过推进城市化进程向外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改革以政府为主导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建立统一有序、公平开放的劳动力市场。
关键词: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
一、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农村劳动力供给超过一定区域、一定时期、一定生活水平和技术条件下耕地对劳动力的需求,它是人口和劳动力之间的差额。
目前,河北省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人文化程度不高,受培训率较低,影响并制约着河北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一,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过多。
据统计,河北省2006年人口约6800万,而农业人口有5422.28万人,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有1771.98万人。
由于耕地数量的限制,这些劳动力并未充分就业,如果按隐性失业率20%计算,约有300万人失业,农村还有700万人处于显性失业状态,共有1000万人处于失业状态。
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相当紧迫,已经严重制约了河北省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第二,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
首先,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少。
统计表明,农村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文化程度的占 2.8%、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9.21%、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9.73%、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5.01%、中专文化程度的占2.12%、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占1.12%。
由于文化程度低,外出务工农民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大部分是脏、累、苦、险等职业,如清洁工、建筑工等。
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农民文化程度低,不能很好掌握现代的耕作方式,农业生产率提高速度缓慢。
第三,农村劳动力转移通道不畅。
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两种渠道:一是农村就地转移,二是向外转移。
就地转移主要是通过乡镇企业和农业吸收劳动力。
河北省乡镇企业发展水平不高,吸收能力逐年下降;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不能将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到二、三产业。
向外转移主要是通过进城打工、向其他发达乡镇转移和出国务工。
目前,农民工进城务工主要是靠亲戚朋友或自己,有组织的输出不足10%,组织化程度低。
出国务工一般需要较高的文化程度,且手续麻烦,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二、河北省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原因
第一,农村可耕种土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
随着工业发展,农村工业用地、建筑用地剧增以及环境污染加重,不仅使河北省农业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而且使农业耕地质量下降。
1952—2005年,河北省共减少耕地1600千公顷,年均减少30千公顷。
2005年,河北省可耕种土地面积为6000.6千公顷,人均可耕地面积为0.087公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由于河北省地形复杂,现有的中低产量土地占50%以上。
这一趋势加重了全省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增加。
第二,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
小型农业机械在农村的推广和普及,以及大型农业机械的应用,都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政府培养了大批科技人员指导农民科学种田,提高了农业产出率。
这些都节约了大量的农业从业人员,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闲置。
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
河北省第一产业比重太大,二、三产业发展缓慢。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过多,占全省全部从业人员的43.84%,而GDP产值只占15.5%。
农村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占比超过半数,乡村从业人员中有58%的人从事农业、17%的人从事工业、9%的人从事建筑业、16%的人从事金融和服务等产业。
由于二、三产业集中于城镇,致使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劳动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配比例严重失调,并且农村的第一产业不能充分就业,大量农村劳动力滞留在农村。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一是实行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指围绕农业生产的产、供、销,贸、工、农的一体化,是农业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的重大变革和创新,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其实质是通过市场经济的入股、入社等形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以及国家的宏观调控,把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部门同农业的种植、养殖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互惠互利的农业经济一体化的利益共同体。
河北省各级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开发农村特色产品,深入挖掘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天然优势的农产品,或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特色产品。
做到“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建立一些龙头企业,带动产品深加工,并与农民建立长期契约合同。
例如,河北省遵化市根据“南北两山干鲜果,两川平原猪、菜、菌”的布局,搞好“两带两区”的特色基地,即在南部石灰岩山区重点种植苹果、桃、盘磨柿子和核桃,在北部麻岩山地区重点建设以板栗为主的干果基地;在两川平原建设瘦肉型猪产区、绿色无公害区,促进农业经济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河北省可以根据各市的特点,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如赵州雪梨、深州蜜桃、沧
州金丝小枣,使其成为地方的农业产业支柱。
二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政府要增加农村培训的科技人员和专业人员数量,加大农民培训规模,扩大培训范围,加大对农村资金的投入,以满足农民对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的需求。
建立与农民需求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为农民提供培训项目,包括科学种田、养殖技术、农业机械技术、经营管理、产品营销等。
培训时间最好在农闲时间,培训地点可以选在村委会或乡政府等地方。
培训内容要体现不同地区和不同特色,比如:在平泉县主要培训菌类栽培技术。
培训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培训人员有针对性地对培训结果进行检测,或要求被培训人员向上反馈,然后进行总结评估。
同时,对下一期的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相应调整,以提高培训效果。
这种培训方式不仅会提高整个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也会切实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要继续推行并扩大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实施规模,提高补助标准,提高农民转产转岗的就业能力。
三是完善劳动力市场。
首先,政府在制定劳动就业相关法律法规时,要将农村失业与城市失业的严峻性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考虑,为城市就业者与农村就业者提供统一的就业服务和统一的管理监督,尤其要保证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为农民工的权益提供保障。
其次,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限制,降低就业市场准入标准,允许劳动者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自由地流动。
近年来,石家庄市就颁布了一些硬性条件,解除了对农民工的种种限制。
最后,要制定有利于维护农民工合法利益的法律法规,规范对农民工用工合同的管理,强化劳动监督,制定农民工最低工资制度,维护劳动力市场合理有序。
总之,完备的、成熟的劳动力市场体系能够给广大农民提供完整的、准确的信息,减少农村劳动力的盲目流动,可以规范劳动力交易行为,使用人单位、求职者、中介者三者都明确其法律规范约束下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而且,劳动力市场可以提供有效的咨询、培训、人力资源规划等各项服务,使农村劳动力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
(责任编辑:方涵)
参考文献:
[1] 董原、李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探讨[J].农业经济导刊,2006,(03).
[2] 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北农村统计年鉴2006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 赵保佑.科学构建城乡产业互动和人口同步转移机制[J].学术论坛,2006,(11).
[4] 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统计年鉴2002[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5] 郑功成、黄黎若莲.中国农民工问题:理论判断与政策思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06).
[6] 河北省人民政府.2005河北年鉴[M].石家庄:河北年鉴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