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1、前言1.1 课程性质《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为其学习公交客车技术课程打下基础。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本课程的具体设计是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背景,共包括动力蓄电池与储能装置、能量管理系统、电动机驱动与控制系统、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等5个学习模块。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以上学习主题的需要循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构成;掌握新能源的种类及特性;知道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掌握其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并达到以下具体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能掌握新燃料汽车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的结构工作原理能认识到燃气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它们常见故障、日常维护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条件等综合分析进行,积极贯彻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形成5.1 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以任务引领型工作项目为载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项目活动组织编写内容。
项目活动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3)教材应图文并茂,循序渐进,讲解清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城市燃气概况的认识。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在本标准基础上有所拓展,将城市燃气的新发展、新成果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在教材编写中要突出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法,以适应燃气行业发展的需^<。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大专和五年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相关汽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教高〔2000〕2号《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为指导,依据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教学要求而制订。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5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32课时,实践课时为20课时。
本课程的总学分为3学分。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基础知识,对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动汽车能源管理和回收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有整体的了解。
三、内容标准第一章绪论1.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4.教学内容第一节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2.新能源汽车的分类第二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1.石油短缺2.环境污染3.气候变暖第三节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1.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2.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3.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第二章新能源汽车类型1.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类型。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开课系:交通工程学院适用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学时:36学分:2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根据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制订了本教学大纲,本课程主要讲授: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醇类燃料汽车,生物柴油汽车,二甲醚汽车,氢气汽车,由于条件限制,学习主要以理论为主。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在本专业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的任务是: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新能源汽车结构及组成原理、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新能源汽车维护。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运用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体要求如下:1.要求学生认识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2.要求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3.要求学生掌握电动汽车基础知识,电动汽车用蓄电池、电动汽车用电机。
4.要求学生掌握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生物柴油汽车,二甲醚汽车,氢气汽车,电动汽车基础,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原理、驱动布置形式及关键技术。
5.要求学生掌握各类新能源汽车的特点与相关技术。
6.要求学生掌握部分新能源汽车维护知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新能源汽车概述教学要求1.了解新能源;2.了解新能源在汽车上的应用;3.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教学内容1.新能源汽车概述;2.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第二章纯电动汽车教学要求1.掌握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类及应用特点;2.掌握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布置形式3.掌握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和影响因素4. 了解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纯电动汽车经济性评价指标及行驶能耗6.掌握纯电动汽车的维护教学内容1.纯电动汽车概述、;2.纯电动汽车结构原理;3.典型纯电动汽车分析、4.纯电动汽车充电技术5.纯电动汽车的维护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混合动力汽车教学要求1.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特点及相关技术;2.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原理与结构3. 了解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能量回收4.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维护教学内容1.混合动力汽车概述;2.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工作原理3.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系统第四章天然气汽车教学要求1.了解天然气汽车的类型、特点及应用;2.熟悉天然气汽车主要类型、应用和结构;3.认识天然气汽车的优点;4. 了解天然气汽车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形式;教学内容1.天然气汽车概述;2.天然气汽车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第五章液化石油气汽车教学要求1.了解液化石油汽车的结构;2.掌握液化石油汽车主要参数;3.会识读不同汽车的标记;4.了解液化石油气专用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5.了解液化石油气汽车维护教学内容1.液化石油气汽车概述;2.液化石油气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第六章醇类燃料汽车教学要求1.了解醇类燃料汽车的特点、分类和应用;2.理解醇类燃料汽车性质特点、结构与工作原理;3.理解醇类燃料汽车维护教学内容1.醇类燃料汽车概述、2.醇类燃料汽车结构、工作原理、应用及维护第七章其他新能源汽车教学要求1.了解其他新能源的组成、类型及特点;2.掌握其他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参数;3. 了解其他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形式教学内容1.生物柴油汽车2.二甲醚汽车3.氢气汽车;四、学时分配建议五、学习质量标准1、学生对所授内容能够正确理解,熟练掌握课程内容,尤其是难点和重点,学习质量优秀2、学生对所授内容能够理解,对课程内容思路清晰,重点明确,学习质量良好3、学生对所授内容能够基本理解,对课程内容基本掌握,但可能不太全面,其学习质量中等。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1、前言1.1 课程性质《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为其学习公交客车技术课程打下基础。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本课程的具体设计是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背景,共包括动力蓄电池与储能装置、能量管理系统、电动机驱动与控制系统、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等5个学习模块。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以上学习主题的需要循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
1.新能源汽车概述1.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简要说明我国的能源紧缺●说出汽车尾气排放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2.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与分类●了解能源的概念与特点●掌握能源的分类23.新能源汽车的分类与结构特点●说出新能源汽车的分类●掌握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特点●掌握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结构●了解其他新能源汽车42.动力蓄电池与储能装置1.电能存储装置●说出电能储存装置的种类●了解电能储存装置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能储存装置的性能指标42. 动力电池的分类和充电●列举动力电池的分类●掌握电动汽车的充电23.动力电池●说出三种动力电池的区别●掌握动力锂电池的特点43.新能源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1.纯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掌握蓄电池的管理系统●掌握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了解电源转换装置2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源管理系统●掌握串并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能源管理系统23.公交车能源管理系统●描述公交车能源管理系统●掌握客车的能源管理系统的分布44.新能源汽车电动机驱动与控制系统1. 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说明电动机的分类及各部件的名称●掌握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特点●了解轮毂电动机42.电动机驱动模块常见故障及排除●了解普锐斯的驱动电机的检查项目复述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25.纯电动汽车1、纯电动汽车的组成与结构原理●了解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组成●描述其电动汽车的组成部件●掌握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22.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了解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掌握电动机控制技术●掌握能量管理技术46.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与特点●掌握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掌握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42. 典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介绍●了解雪佛兰沃蓝达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描述比亚迪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3.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串联式的结构与工作原理4●掌握并联式结构与工作原理●描述混联式结构与工作原理4.丰田普锐斯的动力组成●了解普锐斯的动力组12成●掌握普锐斯的驱动电机总课时604、教学活动参考设计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条件等综合分析进行,积极贯彻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形成“做学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适用专业:汽车运用技术开设学期: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学时:32学分:2一、课程性质及作用《新能源汽车》面向汽车维修企业机电维修岗位,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拓展课程;它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强化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燃料特性,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汽车发展的方向,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项目任务的工作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程项目课程体系。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以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典型产品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
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三、课程目标1.认知目标(1)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种类;(2)掌握新能源汽车燃料的特性;(3)掌握动力电池与能量存储的工作原理;(4)掌握新能源汽车的驱动技术;(4)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检测方法。
新能源汽车2.能力目标(1)能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2)具有自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3)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4)具有小组团结、协作能力。
3.素质目标(1)能够从个案中找到共性,总结规律,积累经验;(2)能够举一反三,检修不同车辆;(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拓展模块课程、职业考证模块课程二、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新能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使学员掌握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核心技能。
2.课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新能源汽车维护保养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熟悉新能源汽车的总体构造,了解各系统的工作原理。
本课程在专业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本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开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培养、尊重个体差异、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注重素质教育。
这些理念共同构成了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教学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程项目课程体系。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以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课程教学整体设计以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培养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和岗位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实施项目化教学。
经过新能源汽车制造与售后企业、高校的合作研讨,同时参考新能源汽车职业资格标准、新能源汽车技术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内容,归纳出适合学生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的教学项目:新能源汽车维护保养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熟悉新能源汽车的总体构造,了解各系统的工作原理等多个方面。
课程以典型案例,依据认知规律与职业成长规律,依托专项技能和工作任务对教学内容进一步整合、序化,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初级到中级”的职业成长规律。
【2024版】《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电动车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动车技术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对新能源汽车的机械构造和电子控制系统的构造和性能进行了解和掌握,并掌握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柴油机车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区别。
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和维修的一般知识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初步学会动手检测、调试、和维修纯新能源汽车的常见故障,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今后参加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针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习原理、掌握基本操作程序、完成整车故障诊断和检测的程序来进行,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完成对新能源汽车故障的诊断和检测能力的培养。
主要任务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构造与各部件功用与工作原理、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柴油机车、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区别、新能源汽车的常见故障类型及其故障原因、新能源汽车的常见故障的检测和维修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结构与相关部件的工作原理。
(2)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3)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4)掌握新能源汽车能量传递路线的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5)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2.能力目标(1)挑选和使用所需工具,独立拆装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部件:电池、电机、控制电脑、发电机、动力和控制线束等。
(2)能够说明电池和电机等部件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其各自的性能影响参数和各自的影响结果。
(3)清晰梳理电动汽车的动力线路和控制线路,并能单独完成线束的拆卸、清理、检查和重新安装。
(4)根据新能源汽车不同工况下的动力传输路线,能对其中能量的转换过程进行测试,完成对新能源汽车正确充电操作。
(5)能对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常见故障进行测试与维修。
(6)独立完成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故障检测与维修。
最新《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表1 新能源汽车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新能源汽车 开课部门 汽车工程系 适用专业 ********8 课程编码 ******* 开课学期 第五学期 学时/学分 36/2先修课程 《汽车概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汽车底盘技术》后续课程 毕业实习编制人 董昊轩 审定人 *****二、课程性质《新能源汽车》是一门能力拓展课。
它的作用和任务是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电动汽车的基本概念、类型、结构原理和工作特性,了解电动汽车的基本设计方法,为做好毕业实习报告以及今后从事汽车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概况、电动汽车类型、电动汽车主要组成部分、电动汽车电机、蓄电池、电动汽车维修与包养等内容,同时介绍了国家现行的有关管理法规和政策,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是从事汽车行业人员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学习和参考的实用教程和资料。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和国内相关政策;掌握电动汽车的基本原理与结构;了解电动汽车常用的动力电池的基本原理与结构、工作特性;了解电动汽车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的功能;了解电动汽车常用驱动电机的基本结构原理与驱动特性;掌握电动汽车的行驶性能的基本计算方法;了解电动汽车保养和维护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课程学习,主要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技术以及优势。
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促进职业意识的形成,为学生毕业后择业提供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本课程建议学时36学时。
其中理论20学时,实践16学时。
四、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知识;2.熟悉新能源纯电动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3. 熟练掌握新能源混合动力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4. 新能源汽车电子故障分级与诊断知识;5. 熟练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维修知识。
(二)能力目标1.有较强的自学能力;2.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新成就 ;3.掌握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4.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与管理岗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类别:专业课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先修课程:电工电子基础,汽车构造,底盘机械系统检修、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后续课程: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汽车综合故障诊断总学时:144学分:二、课程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主要知识点是全面系统地介绍新能源汽车新技术。
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系统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重点介绍额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等。
对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甲醇燃料汽车、乙醇燃料汽车、二甲醚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特点、发展现状及趋势也进行了介绍。
本课程授予学生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等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原理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对于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时数分配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新能源汽车概述(一)新能源定义与分类主要内容: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重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难点:新能源汽车的分类方法。
基本要求:1.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分类方法。
3.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主要内容:1.全球背景下的能源危机。
2.大气环流与环境污染。
3.新能源汽车的优点。
4.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重点:能源危机。
环境污染。
难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基本要求:1.了解全球背景下的能源危机。
2.了解大气环流与环境污染。
3.掌握新能源汽车的优点。
4.掌握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第三章电动汽车基础(一)电动汽车蓄电池主要内容:1.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分类。
2.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性能指标。
3.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
4.铅酸蓄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工作原理、充放电特性和充电方法。
5.镍氢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镍氢电池的工作原理、充放电特性和充电方法。
6.锂离子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工作原理,充放电特性和充电方法。
7.燃料电池的发展动态、分类、结构和特点。
8.了解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碱性燃料电池、磷酸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微生物燃料电池和再生型燃料电池的性能特点。
9.了解太阳能电池的分类、特点、发电原理、伏安特性。
重点:铅酸蓄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镍氢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锂离子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
燃料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燃料电池系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难点: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和充电方法。
镍氢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和充电方法。
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和充电方法。
基本要求:1.掌握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分类,要求,性能指标。
2.掌握铅酸蓄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工作原理、充放电特性和充电方法。
3.掌握镍氢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工作原理、充放电特性和充电方法。
4.理解掌握镍氢电池的SOC估计方法。
5.掌握锂离子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工作原理、充放电特性和充电方法。
6.掌握燃料电池的发展动态、分类、结构和特点。
12.了解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碱性燃料电池、磷酸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微生物燃料电池和再生型燃料电池的性能特点。
(二)电动汽车用电动机主要内容:1.电动机的分类和额定指标,电动汽车对电动机的要求。
2.直流电动机的分类、结构和特点、工作原理、基本方程和运行特性。
3.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分类、结构和特点、工作原理、数学模型、控制。
4.异步电动机的分类、结构和特点、工作原理、数学模型、控制。
5.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分类、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数学模型、控制。
6.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分类、结构和特点、工作原理、数学模型、控制。
重点: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基本方程和运行特性;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分类、结构和特点;异步电动机的分类、结构和特点;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分类、结构和特点。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分类、结构和特点。
难点: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数学模型;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数学模型;开关磁阻电动机的控制。
基本要求:1.了解电动机的分类和额定指标,电动汽车对电动机的要求。
2.掌握直流电动机的分类、结构和特点、工作原理、基本方程和运行特性。
3.掌握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分类、结构和特点、工作原理。
4.了解异步电动机的分类、结构和特点。
5.掌握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分类、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数学模型。
6.了解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分类、结构和特点、工作原理。
第三章纯电动汽车主要内容:1.纯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参数设计。
2.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
3.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4.纯电动汽车经济性评价指标及行驶能耗。
5.纯电动汽车车载数据采集系统。
重点:纯电动汽车的分类、组成和原理;电动机参数设计。
传动系传动比设计;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模型;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纯电动汽车能耗经济性评价指标。
难点: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布置形式;纯电动汽车的特点和关键技术;电池组容量设计;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影响因素;电池管理系统的硬件实现和软件实现;纯电动汽车的能量利用率。
基本要求:1.了解纯电动汽车的分类、组成、原理、特点和关键技术。
2.掌握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布置形式。
3.了解纯电动汽车传动系统设计实例和性能仿真。
4.掌握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影响因素。
5.了解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
6.掌握对电池管理系统的硬件实现和软件实现。
7.了解纯电动汽车能耗经济性评价指标、能量利用率和能耗。
8.了解车载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第四章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主要内容:1.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设计。
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3.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
重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分类、组成与原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工作模式。
难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和关键技术;动力分配装置;整车仿真模型;控制策略;仿真实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的实现;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模糊逻辑能量管理策略。
基本要求:1.了解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分类、组成与原理。
2.掌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和关键技术。
3.了解发动机、电动机、储能装置、动力分配装置的功用、组成、种类、工作原理和要求。
4.了解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和工作模式。
5.了解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
6.掌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模糊逻辑能量管理策略。
第五章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主要内容: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类型和特点。
2.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对燃料电池的基本要求和关键技术。
3.燃料电池发动机、辅助动力源、DC/DC变换器、驱动电动机、动力电控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4.驱动电动机、传动系传动比5.燃料电池和辅助动力源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重点: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类型和特点;燃料电池发动机;辅助动力源;驱动电动机;传动系传动比。
难点: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对燃料电池的基本要求和关键技术;DC/DC变换器;驱动电动机;动力电控系统;燃料电池;辅助动力源。
基本要求:1.了解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类型和特点。
2.掌握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对燃料电池的基本要求和关键技术。
3.了解燃料电池发动机、辅助动力源、DC/DC变换器、驱动电动机、动力电控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5.了解驱动电动机、传动系传动比6.燃料电池和辅助动力源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第六章其他新能源汽车主要内容:1.天然气汽车的分类、特点、结构、原理、发展现状和趋势。
2.液化石油气汽车的特点、结构、原理、发展现状与趋势。
3.甲醇燃料汽车的定义、特点、发展现状与趋势。
4.乙醇燃料汽车的特点、发展现状与趋势。
5.二甲醚燃料汽车的特点、发展现状与趋势。
6.氢燃料汽车的特点。
重点:天然气汽车的分类和特点;液化石油气汽车的特点、结构和原理;甲醇燃料汽车的定义与特点;乙醇燃料汽车的特点;二甲醚燃料汽车的特点;氢燃料汽车的特点;太阳能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难点:天然气汽车的结构、原理、现状、趋势;液化石油气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甲醇燃料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乙醇燃料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二甲醚燃料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氢燃料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太阳能汽车的、现状、趋势。
基本要求:1.掌握天然气汽车的分类、特点、结构、原理、发展现状和趋势。
2.掌握液化石油气汽车的特点、结构、原理、发展现状与趋势。
3.了解甲醇燃料汽车的定义、特点、发展现状与趋势。
4.了解乙醇燃料汽车的特点、发展现状与趋势。
5.了解二甲醚燃料汽车的特点、发展现状与趋势。
6.了解氢燃料汽车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讲课法)讨论教学法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教材:《新能源汽车》机械工业出版社付铁军编著 2014参考书目:[1]孙逢春,电动汽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2]王艾萌新能源汽车新型电机的设计及弱磁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七、课程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与期终成绩:平时成绩占30%,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讨论等;期终成绩占70%。
2.综合考核成绩的计算: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100%。
执笔:李凤芹修订:张文编制单位:汽车工程学院日期:2017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