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车逻镇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10.5 物体的浮与沉(第2课时)课后作业(无答案) 苏科版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0.5《物体的浮与沉》课件

本题中西瓜皮的重力不变,在水中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下沉后
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重力,所以F浮1>F浮2。
五、 物体的浮与沉
类型二
例3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小张看到鸡蛋浮在盐水面上,如图10-5-4甲所示,
他沿杯壁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 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 )
五、 物体的浮与沉
[解析] A 土豆原来能悬浮在水中,说明土豆受到的重力 与浮力相等,即G=F浮;将几枚大头针完全插入土豆中后,土 豆受到的重力会变大,而浮力不变,所以,重力会大于浮力, 则插入大头针的土豆会下沉。
[点评] 本题考查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难点在于要理解将
几枚大头针完全插入土豆后土豆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但重力 变大。
(如图10-5-5所示)。若甲的体积比乙小,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甲的质量比乙大 B.甲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C.甲的密度比乙大 D.乙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五、 物体的浮与沉
[解析] B 甲漂浮,乙沉在水底,并且甲的体积比乙小, 故甲排开水的体积较小,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甲受到的浮力 小于乙受到的浮力;又因为甲漂浮,其重力等于浮力,乙沉底 ,其重力大于浮力,因此乙的质量大于甲的质量,故A、D选项
五、 物体的浮与沉
分析与论证:从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松
手后只受两个力的作用,即重力和浮力,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两个力的大小。实验中,铁块下沉,说 明铁块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图10-5-2甲);实验2中,装满水 的塑料袋不动,说明它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图乙);实验3中, 木块上浮,说明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当木块露出水面, 由于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所受浮力变小,当浮力等于重力时, 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如图丙、丁所示。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5物体的浮与沉

10.5物体的浮与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根据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
(2)知道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或重力的大小可控制物体上浮或下沉(3)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方法和过程】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浮沉现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沉条件在技术上应用的事例,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浮沉现象及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难点】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进行受力分析,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课前准备乒乓球、清水、盐水、橡皮泥、鸡蛋、密度计、长筒玻璃杯两个注射器,输液管,气球,石头。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为什么乒乓球会浮在水面,而小石块却沉入水底,物体的浮沉由什么条件决定?二、新课教学(一)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分别让三只同样大的装了黄沙的药瓶浸没在大量筒的水中,一只下沉,一只悬浮,一只上浮直至漂浮:这四种浮沉状态的特点。
:让鸡蛋像潜艇一样浮沉:正常的鸡蛋在水中是上浮还是下沉?怎样让鸡蛋漂浮呢?:把一只鸡蛋轻放入浓盐水中,使鸡蛋处于漂浮状态,然后缓缓倒入清水,鸡蛋慢慢变为悬浮,继续加入清水,鸡蛋下沉。
如再加一些盐粒,鸡蛋以慢慢上浮。
:(1)鸡蛋在盐水中受到哪两个力的作用?(2)鸡蛋处于不同状态是由于哪个力发生了变化?:F浮<G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就会下沉F浮=G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就会悬浮F浮>G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就会上浮:鸡蛋在悬浮和漂浮两种状态下,浮力都等于重力,那么这两种状态的不同之处是什么?: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漂浮是物体浮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
把铜块和木块浸没在水中,铜块沉入水底,木块漂浮在水面上。
通过查阅密度表,你发现铜的密度,水的密度和木块的密度有什么关系?铜块下沉F浮<G重ρ水× g × V排< m ×gm=ρ物×V物所以ρ水×g× V排<ρ物×g ×V物两边同时处以gρ水×V排<ρ物×V物因为此时浸没,V排= V物所以ρ水<ρ物:满载的轮船由内河驶入大海,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改变?船会上浮一些还是下沉一些?(二)浮沉条件在技术上的应用:如何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呢:增减排水的体积以改变浮力(轮船、鱼)及增减自身的重力两种方法都可实现浮沉。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5物体的浮与沉》

五、物体的浮与沉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可能出现的状态.通过探究了解控制物体浮沉的方法,并能用控制变量法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进一步建立理性的推论。
通过探究,了解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上浮直至漂浮的动态过程,并通过交流与合作总结出物体的浮沉规律。
结合二力平衡条件,对物体的悬浮条件和漂浮条件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阅读“潜水艇的浮与沉”,了解物体浮沉条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并激发爱国主义的激情和努力学习、科技强国的思想。
一、引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木块、树叶能够漂浮在水面上,铁块、铜块会沉到水底,但是用钢铁做的轮船却能够漂浮在水面上,钢铁的潜水艇却能够在水中自由的上浮和下潜呢?物体的浮与沉究竟是由什么因素来决定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节:物体的浮与沉。
二、新课部分1、活动 10.10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教师:请同学们推测这些物体当它们放入水中后会是怎样的状态。
(物品有橡皮泥、苹果、蜡烛、小玻璃瓶等)学生:进行推测。
教师:进行演示后提问。
用怎样的方法可以使原来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使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下去呢?学生:讨论后进行实验。
(要求在操作时进行语言表达)学生1:将橡皮泥捏成空心状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学生演示时教师追问:在捏成空心状的过程中,橡皮泥有哪个物理量发生的变化?哪个物理量没有变化?学生答:体积变大了,而重力没有变化。
教师此时指出橡皮泥体积在变大后可以排开更多的水,即增大了V排,也就增大了浮力。
学生2:在小瓶中不断加入水会使小瓶沉入水底。
学生在演示时教师追问:在加水的过程中,小瓶的哪个物理量发生了变化?学生答:小瓶的重力增加了,而在浸没的过程中浮力没有变化。
教师:综合起来看,在这些方法中分别改变了哪些力的大小?是怎样改变的?学生:改变了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浮力。
2、小结:同学们都采用了哪些有效的方法使物体上浮或下沉(1)改变重力(2)改变浮力:改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3、信息快递: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和浮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 10.5 物体的浮与沉(第2课时)学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10.5 物体的浮与沉(第2课时)学案(新版)苏科版10、5物体的浮与沉第2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1、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浮沉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制作“密度计”、“孔明灯”和“浮沉子”的小实验,在活动中应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资源的使用〗密度计潜艇模型多媒体〖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判断物体浮沉的另一种方法。
根据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我们还可以推导出另一种判断浮沉的方法。
对实心的物体而言:G物=mg=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F 浮= G排= 对于浸没的物体而言:V物 V排利用浮沉条件的关系可推导,若悬浮根据F浮=G物,可得ρ物ρ液[ 总结] 上浮:F浮 G物;V排 V物;ρ物ρ液物体的浮沉条件下沉:F浮 G物;V排 V物;ρ物ρ液漂浮:F浮 G物;V排 V物;ρ物ρ液悬浮:F浮 G物;V排 V物;ρ物ρ液当物体上浮,最后静止时物体处于状态。
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有关系G物 F浮。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1、海水的密度比河水的密度大,所以轮船从河里开到海里时,船体将_____一些,船所受的浮力_________。
2、一艘轮船排水量为2500t,船的自重是106 N,此时船上的货物重为______N;当它的载重增大时,船受到的浮力______。
而浮力变化的数值_____载重变化的数(填“大于”或“等于”或叫于”)3 、把质量为50克,体积为60厘米3的物体投入水中,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少?投入酒精中呢?4、体积是200cm3的木块浮在水面上时,恰好有一半体积没在水中,则此木块的重力为___,木块的密度是_____。
〖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探究P10614〖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五节物体的浮与沉(第2课时)课件(新版)苏科版

合作互学 交流助学
例5.一个不规则的实心物体,质量55g,放入装满纯 水的烧杯中,沉入底部,排开0.5N的水.然后向烧杯中 加盐并搅拌,直到物体悬浮为止。(g=10N/kg)求: (1)物体在纯水中所受的浮力; (2)物体的体积; (3)物体悬浮时盐水的密度。
大一些,以使测量结果更精确?
合作互学 交流助学
自制简易的密度计
如图1 利用一根吸管制作一个简易密度计: (1)在吸管的 下端 (选填“上端”或“下端”)塞入
一些铜丝作为配重,并用石蜡将吸管的下端封闭起
来.这样做的为目了的让饮料吸管能竖直漂浮在液体中
是
。
(2)密度计放入液体中,沉到容器底,不好测量液体
第十章第五节 物体的浮与沉(第二课时)
情景导学
1.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 重 力和 浮 力的 作用,物体的浮沉是由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决定的。
2. 当F浮>G时,物体会 上浮 ,最终 漂浮 ,此时 F浮= G 。 当F浮 =G时,物体会 悬浮 与液体中。 当F浮<G时,物体会 下沉 ,最终 沉底 。
还是变小?请说明理由.
总结提学
1.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
(1)若ρ物<ρ液 ,物体 (2)若ρ物>ρ液 ,物体 (3)若ρ物=ρ液 ,物体
,最终将
;
,最终将
;
,最终将
。
2. 比较漂浮与悬浮的异同
合作互学 交流助学
密度计
作用:测量液体密度 原理:漂浮 F浮=G物 刻度特点: (1)刻度不均匀 (2)从上到下越来越大
合作互学 交流助学
综合实践活动:制作简易的密度计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5物体的浮与沉》

10.5 物体的浮与沉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物体浸在液体中可能出现的状态。
2、通过探究了解控制物体浮沉的方法,并能用控制变量法对实验现象作合理的分析。
3、结合二力平衡条件,对物体的悬浮和漂浮条件进行深入探讨。
三、【自主学习】:1、漂浮。
2、悬浮。
3、当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就要;当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就要;当重力等于浮力时,物体就会或;四、【合作探究】:1.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活动10.12猜测)上浮的物体有:下沉的物体有:思考:怎样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 怎样使上浮的物体沉下去? 讨论:你们认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阅读课本理解漂浮、悬浮、上浮(1)自学课本(2)汇报小结3、理解物体浮沉条件思考、讨论:怎样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 怎样使上浮的物体沉下去?这说明什么问题?小结:(1)排液体积不娈,减小重力。
(2)重力不娈,增大排液重力。
(3)增大液体密度4、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了解物体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如潜水艇。
五、【达标巩固】:1、2007年12月22日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的“南海一号”被成功打捞出水。
在打捞过程中潜水员多次下潜勘查,当潜水员浸没海水后继续下潜的过程中,其所受浮力的大小,压强的大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金属箔是由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的。
小红取一片金属箔做成中空的筒,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发现它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她再将此金属箔揉成团放入水中,金属箔沉入水底。
比较前后两种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箔漂浮时受到的重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重力小B.金属箔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浮力大C.金属箔沉底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D.金属箔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与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相等3、小刚同学为了比较两种液体密度,将同一物块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不同的液体中。
如图3所示,物块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而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杯液体密度比乙杯液体密度小 B.甲杯液体密度跟乙杯液体密度一样大C.物块在甲杯中受到浮力比乙杯中小D.物块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比乙杯中大4、某课外活动小组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将重为100g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盆中,有90g水溢出,则()A.物块会浮在水面上B.物块会悬浮在水中C.物块会沉入盆底D.不能据此判断出物块的沉浮A.装钢材时受到的浮力大B.装木材时受到的浮力大C.两次受到的浮力一样大D.无法比较两次浮力大小7.如图所示,资料1:在海轮上,常画有几条“吃水线”。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五、物体的浮与沉教案

10.5物体的浮与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观察物体上浮、下沉、悬浮的现象,寻找使物体浮与沉的方法。
(2)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对浮沉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浮沉原理的应用,让学生体验生活、物理、社会的紧密联系。
(2)通过制作与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1.重点:(1)观察物体的浮与沉现象,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2.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教具准备】泡沫塑料、密封的小玻璃瓶(及配重)、橡皮泥、硬币、蜡烛、苹果等,smart课件。
【教学过程】处于平衡状态的两种情况漂浮:物体静止在液面上,有部分体积露出液面(是物体在液体表面的平衡状态)悬浮: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是物体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物体的浮沉条件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在松手的瞬间,只受到浮力和重力,那么,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思考:当浮力和重力满足什么关系时,物体会对应处于什么状态?2.通过受力分析来分析物体的浮与沉(1)说明:假设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当浮力和重力满足下列关系时各处于什么样的状态?(2)物体的浮沉条件可以归纳为:当物体浸没时:如G<F浮,则物体上浮。
(最终漂浮)如G>F浮,则物体下沉。
(最终沉底)如G=F浮,则物体悬浮。
3.用浮沉条件解释“活动10.12”中所采用的方法插入Flash“物体的浮与沉”附上浮至漂浮过程中的受力图附下沉和沉底受力图教学反思:由于浮力问题贴近生活,但是又要在大量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浮沉条件,这突出了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但是由于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不强,导致在新课中,探究过程过长,影响了教学进度。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八年级下物理 第十章 10.4 浮力(第2课时)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高邮市车逻初中八年级(下)物理教案复备栏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有关浮力的问题;2.通过实验探究,会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固体的密度。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过程一、预习交流:二、互动突破:(一)活动10.11 探究浮力的大小1.实验设计:只要测出物体所受的大小和物体排开的液体的,并进行比较。
2.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请按课本P93所示进行实验,将测得的数据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金属块的重力G物/N空桶的重力G桶/N金属块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物′/N装有水的桶的重力G桶′/N3.分析与归纳:复备栏(1)根据上表数据可以算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 N,排开水的重力为 N。
(2)试一试:比较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大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4.归纳小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即F浮=G排。
推导:F浮=G排= = 。
(二)典型例题例1 小李同学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和实心金属块的密度,他先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上金属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将金属块浸没在盛满该液体的溢水杯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溢出液体在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
则(取g=I0N/kg)(1)从溢水杯溢出的液体体积为 cm3;(2)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少kg/m3?(3)实心金属块的密度为多少kg/m3?例2 弹簧测力计下挂一石块,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9N,把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4N,则该石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石块的体积是多少?石块的密度是多少?想一想:如何运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密度大于水的固体的密度?写出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密度表达式、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器材:;实验步骤:(1);(2)。
密度表达式:;实验注意事项:。
例3 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未浸入水)如图甲,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随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的深度变化情况,求:(g取10N/kg)(1)圆柱体受的最大浮力;(2)圆柱体的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第五节物体的浮与沉(第2课时)
班级姓名
1.小明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杯盐水中,盐水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鸡蛋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ρ甲>ρ乙 F甲>F乙B.ρ甲<ρ乙 F甲<F乙
C.ρ甲>ρ乙 F甲=F乙D.ρ甲<ρ乙 F甲=F乙
2.分别用木头、铜、铁制成甲、乙、丙三个小球,将它们放入水中,
三个小球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甲小球一定是空心的B.乙小球一定是空心的
C.丙小球一定是空心的D.三个小球都是实心的
3.如图所示,苹果漂浮在水面,而梨子却沉到水底,这是因为()
A.苹果受到的浮力较大B.苹果的体积较大
C.梨子受到的重力较大D.梨子的密度较大
4.把重5N,体积为6×10-4m3的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上浮,F浮=6N B.物体沉在水底,F浮=6N
C.物体漂浮,F浮=5N D.物体悬浮,F浮=5N
5.某潜水艇在海面下隐蔽跟踪某个目标,有时要上浮或下潜,但都未露出水面,若要下潜时所受重力为G1,浮力为F1;上浮时所受重力为G2,浮力为F2,则()
A.F1<F2,G1=G2B.F1>F2,G1=G2
C.F1=F2,G1>G2D.F1<F2,G1>G2
6.2013年5月31日,我区首艘千吨级维权执法专用海监船“中国海监1118”号在梧州顺利下水,这将增强海监队伍在北部湾海域的执法能力.当海监船从河里驶入海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船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B.船体下沉一些
C.船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D.船体上浮一些
7.我国农民常用盐水浸泡法来选种,如图所示.在浓度适宜的盐水中,饱满的种子沉在底部是因为,干瘪、虫蛀的种子浮在液
面上是因为。
8.“辽宁舰”满载排水量为67500t(排水量指航母排开水的质量),该航
母满载时所受浮力为 N ,在舰载战机从航母上起飞升空后,航母所受浮力将 (增大/减小/不变)。
(g=10N/kg )
9.在传统节日,许多地方的人会燃放孔明灯祈福(1)孔明灯上升时,灯
罩内的气体密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灯罩
外的空气密度。
(2)请解释孔明灯上升的主要物理原因。
10.小明同学将一只苹果放入水中,苹果在水里处于悬浮状态,则此苹果的密度为
kg/m 3.小明从水中取出苹果,分成一个大块和一个小片(如图所示),再将小片放入水中,发现小片沉入水底,据此现象可以推断:若将大块浸没水中,松手后大块将会 ( 上浮/悬浮/下沉),大块的密度 小片的密度( 大于/小于/等于)。
11.非非和柚柚利用吸管,细铁丝和石蜡各制作了一支简易密度计,非非的密度计的质量为
10g ,放入液体中,漂浮在液面上,如图甲,密度计受到的浮力 N ,排开的液体重
力 N ,柚柚的密度计放入液体中,沉到容器底,不好测量液
体密度,如图乙,请提出一种改进方
法 。
(g 取10N/kg )
12.小明发现妈妈在腌制萝卜块时,新鲜的萝卜块在盐水中是漂浮的,浸泡几天后,原来漂
浮的萝卜块又沉在了容器底。
他与几位同学对这一现象进行探究,提出如下猜想:猜想1:可能是由于水的蒸发,盐水密度增大,导致萝卜块下沉;
猜想2:可能是浸泡几天后,萝卜块质量变大,导致萝卜块下沉;
猜想3:可能是浸泡几天后,萝卜块体积变小,导致萝卜块下沉.
经过一番讨论后,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的原因是 。
接着他们就猜想2和猜想3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取三块新鲜的萝卜块,编上编号
A 、
B 、
C ,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②配制一大杯盐水;③将三块萝卜块放在盐水中,起初处于漂浮状态.几天后,发现萝卜块沉底后将其捞出擦干,分别测出其质量和第十
题
图
第十一题
图
体积,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分析表格实验数据可
知:(1)猜想2是 ( 正确/错误)的。
(2)有同学认为猜3是
正确的,他认为萝卜块
体积变小,浮力变小,
导致萝卜块下沉.但也
有同学认为这种分析错 误的,理由是 。
(3)综合分析上表数据,导致萝卜块下沉的原因是 。
13. 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用橡皮泥进行“造船”比赛活动.要求每个学生用一块质量为
60g 、密度为1.5×l03kg/m 3
的橡皮泥造一艘小船,然后把图钉或者螺母、沙粒等当做 “货物”装进去,看谁的小船装载的“货物”最多,最后是小华同学造的小船以装载 了100g 的“货物”获胜,求:(g 取10N/kg )(1)这块橡皮泥直接放入水中所受到的浮力(2)小华“造”的小船装载100g 货物时受到的浮力
教师评价 批改日期 萝卜块编号 质量/g 体积/cm 3 放入盐水前 放入盐水后 放入盐水前 放入盐水后 A 63.6 58.2 54.8 48.5 B 47.3 42.5 42.2 35.4 C 79.3 69.8 70.8 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