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程十发的介绍
国画大师程十发祖居(游上海51)

国画大师程十发祖居(游上海51)枫泾镇和平街151号是著名的中国国画大师程十发先生(1921.4——2007.7)祖上的居住地,其父程欣木、祖父程子美、曾祖父程思斋均居住此地,世代行医,在乡邻中声望很高。
程十发父亲结婚后迁居松江行医,因而程十发诞生在松江城。
中医世家的传统文化背景及积德行善的品德造就了艺术大师程十发的高风亮节,也造就了他艺术上的杰出成就,生前曾任上海市美协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等职。
庆幸的是程十发祖居历经沧桑,仍然保存,政府出资修缮后供人参观,对继承和发展地方文化发挥着积极有益的作用。
程十发祖居房程十发祖居厅堂祖居里的程十发照片程十发国画作品程十发国画作品程十发在《小言两句》中写道:“我的老家是枫泾,父亲为了行医迁到了松江,但无形中哺育我成长的正是吴越文化。
”程十发祖居楼房程十发祖居房祖居房厅堂枫泾老屋是程十发孩童时随母常来的地方。
图中桌子为程十发少年时的画桌。
程十发祖居一角程十发故乡枫泾程十发重返故居留影程十发的童年岁月和青年时代在松江度过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是程十发创作的高峰期。
“文革”结束后,程十发迎来了创作的春天,积极参与文化交流,获得多项荣誉。
程十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反映云南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程十发作品集游在上海▶月湖美术馆“绘画日记”(游上海41)▶瞻仰嘉兴南湖红船(游上海42)▶南湖往事影像定格(游上海43)▶南湖革命纪念馆(游上海44)▶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枫泾(游上海45)▶江南水乡婚俗馆(游上海46)▶跨度百年的婚证(游上海47)▶百年婚照见变化(游上海48)▶张慈中:中国书籍装帧第一人(游上海49)▶百年“丁蹄”沧桑史(游上海50)20192011642。
程十髮的艺术生涯

程十髮的艺术生涯1921年3月,程十髮出生在一个世代行医的乡村医生家庭。
父亲程欣木婚后,在松江开设中医诊所,程十髮就出生在那里。
母亲丁织勤是嘉善西塘人,和枫泾相隔不远。
家庭的环境对幼年时的程十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乃至影响了他的整个艺术人生。
启蒙程十髮的也只是极为普通的人物和画册,仅《芥子园画谱》而已,即使能见到唯一的一张任伯年的画,也是石印上色的。
而这非常平凡而普通的画册却萌动了他的绘画潜能。
除了家庭内部环境之外,社会的外部环境-江南的水乡文化,也使程十髮从中吸取了艺术生命的养分,直到他后来的连环画和中国画创作中,都鲜明地反映出了江南水乡的特色。
程十髮从出生到18岁来上海读书,一直生活在松江,日后他对松江的评述,也见证了土生土长的他对江南水乡文化的怀念。
1983年程十髮曾这样自述:“松江的环境也有一些特殊的意义。
我住在这条小街上,有许多的手工业作坊,有用土法印彩的土布作坊、染坊,还有刻神像的店,还有水印木刻糊纸牌的店铺子,还有用脚踏的车床车一些木器玩具、用具等属原始的手工艺品店。
这条小街上民间艺术的东西很多,小时候我就在这个环境里长大。
”江南水乡的乡土艺术孕育了程十髮的绘画艺术,程十髮的作品中处处呈现出江南风味。
《芥子园画谱》是初级教材,水乡文化是素质培育,从中看出来程十髮还是以自学为主,直到他18岁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才开始接受正规的系统教育。
程十髮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以后,没有钱交学费,只能从好几家亲戚中借凑而成,是名符其实的“贫困生”。
到了上海美专后,程十髮开始了全新的学习。
教授他的老师是吴昌硕的入室弟子王个簃先生,以及李仲乾、汪声远、顾坤伯诸先生。
王个簃就因为古文出色而被吴昌硕聘为家庭教师,而王个簃也对程十髮的古文知识十分称道。
在学校里程十髮就显露出他另类的绘画思维,他不肯循规蹈矩地学习,虽然有违于王个簃的教学方法,因为他对吴昌硕的绘画是一成不变的容不得丝毫变化,即使如此,王个簃还是对程十髮这个学生十分地宽容和认可。
程十发水墨写意人物画的笔墨意境与时代追求

2 0 世纪 的 中 国艺 术家 ,也 正是 在 与家 国 同 南 边 陲采风 写 生 基础 上 ,通 过 对 连环 画 、
呼 吸共 命运 的 过程 中 ,演绎 了 各 自的艺 术 插 图 、年 画及 宣 传 画的 大量 创 作 实践 ,将 人生 。这 是历 史赋 予 他们 的人 生底 色 ,也 陈 洪绶 、任伯 年 一 路的 画法 ,发 展为 散 锋 是历 史 给他 们 出 的一 道难 题 。他们 用 以应 简 笔 的水 墨写 意 人物 画 新 风格 ,从而 与 那 对历 史 的作 为 ,即是 他们 这 一 代人 书写 历 个 时期 以结构 素 描 为基 础发 展 起 来的 水 墨 文
画师 。长期任上海画院院长 ,此后 ,艺术视野不断 拓展 ,在人物 、花乌方面独树一帜 、在连环画 、年
程十发水墨写意人物画的
画 、插画 、插图等方面均有一定造诣
一
、
家国 命运 与 个体 人生
画 及前 苏联 契 斯 恰科 夫 素描 教 学体 系 影 响
2 0 世 纪的 中 国艺 术史 ,是 一部 与 时代 下 的 中国 画坛 ,出现 一 边倒 的 形 势下 ,程 政治 与 家 国命 运紧 密 关联 的 艺 术发 展 史 十 发 以对 传统 写 意绘 画 笔法 的 坚 守 ,在 云
界 ,增 长 学 识 ,保 证 了 内 心 的 自
由 。他 既没 有 受 到 当I  ̄ 1 , - B 1 , - 肇 的西 画
诱 惑 ,也 没 有 泥守 美 专 老r J m  ̄ i ] 5 0 程
式 。比 如 ,他 虽 然 是 王 个 移 的 学 生 ,但直 到 毕 业 ,也 仍 不 以画 得像
艺 术 家 ,也 可 能 因此 而未 能 让 自 己的才 情 守 ,承 前启 后 团结 并 影响 了 以上 海 中 国
源远流长

源远流长著名国画大师程十发,系江苏省松江人氏(现为上海市松江区),青年时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学生,解放后为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员,后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直至现在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
但他怎么会和西泠印社联系起来的,说起来正是源远流长,我作为儿子,从父母处了解了不少祖辈的故事,现让我细述,程十发是怎样和西泠印社攀上亲戚关系的,其中也不乏许多不为人知的趣闻。
1938年杭州姑娘张金?(21岁)考入上海美术学校国画系,师从吴昌硕得意弟子王个?m先生。
程十发恰为同班同学,程十发时年18岁。
母亲张金?才貌双全,且又十分敬佩程潼(十发)的刻苦勤奋,天长日久,两人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爱,终于在1940年毕业后结为夫妻。
母张金?,其父张均字子成,曾做过杭州惠新女中教务长,又曾为杭州小车桥监狱教诲师,古文精深。
其弟张坚,字子固,为我母亲之亲叔。
毕业於浙江医科专科学校医疗科(系浙江医科大学前身),曾担任过陆军第一师医疗处医生,又曾担任武林绸缎厂厂医,也做过中文中学校医。
但他除医业之外偏爱书画、篆刻。
在20多岁就成了第一批西泠印社的社员,而且张坚的书法至今还留在西泠印社往四照阁上山的石梯旁,书写二字“横碧”,署名为子固,为后人刻石于此。
张坚的好友中有郑午昌、叶品山、楼辛壶及王福庵诸位大师,他们均和张坚相交甚欢。
张坚虽本人从医,但自己身体极差,后患上肺病,当年称为痨病,无药可医,挑个空气清新处,在西泠印社石阶旁的厢房内养病(现为出售印泥、书画的销售部),时年30岁。
程十发和张金?结婚后,自然成了张坚的侄女婿。
程十发的岳父张均曾亲笔在程十发为张金?拍摄的摄影集上留言,称赞摄影技术为“巧夺天工阿潼(即程十发)之妙术,此册文章阿潼之成绩也,潼为美术名手方家也,与?同窗。
”题字年为庚辰年,程十发刚刚20岁,可见其岳丈慧眼识英雄了。
张坚在西泠印社养病期间,和山同上的楼外楼酒家洪老板兄弟俩十分要好,洪姓兄弟二人虽然开着饭店,但品性十分高雅,且每年冬天下大雪,兄弟俩会在店门口用雪塑造观音像和十八罗汉像,颇为传神,为地方上称道争相观看,而且每年都会在杭州照相馆、二我轩照相馆和活佛照相馆来拍照留影,当时楼外楼酒家楼上都悬挂二人的雪塑佛像照相。
海上著名人物画家程十发早年学山水,毕业于...

海上著名人物画家程十发早年学山水,毕业于...
海上著名人物画家程十发早年学山水,毕业于上海美专国画系,师从山水画家汪声远,曾下功夫临仿王蒙、倪瓒、董其昌等名家作品,图一是他27岁时(1948年)所作仿王蒙山水,笔墨繁而不乱,构图满而不臃,结构密而不塞,可见其早年深厚的功力。
画上题款中人物,程潼,程十发名;守,仁,即胡守仁,当时任中山大学教授;章振淦,程十发戏友,当时程十发喜昆曲。
这幅画于2013年北京都市联盟拍卖公司拍卖成交52.64万元。
图二:1946年25岁时作。
图三:1948年27岁时作。
图四:1949年28岁时作。
画谭新钞北黄胄,南程十发

画谭新钞北黄胄,南程十发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曾是上海美专学习国画(老师王个簃)出身的青年程十发,适时把个人兴趣转移到新社会提倡的年画、连环画(实则宣传画)上来。
不久,他得解放区来的版画家吕蒙相助,进入吕蒙当领导的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任专职创作员,画年画、连环画和书籍插画。
程十发脚踏实地,忘我工作,相继创作了水墨和彩墨连环画《画皮》《召树屯和喃诺娜》《亚比与山罗》等。
从1953年开始,应用白描手法为英文版《儒林外史》创作了别具一格的插图,于1959年莱比锡国际书籍装帧展获得银奖。
这套插图,至今已经成为一代经典。
包括他几度为《红楼梦》插图画红楼人物,都不如这《儒林外史》的插图耐看。
程十发的连环画创作数量大,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的《阿Q正传一O八图》《胆剑篇》等。
而军队画家黄胄在北京,也不止一次为文学书籍插图。
当年的“三红一创”,黄胄1961年受命为长篇小说《红旗谱》画插图,三个月内,精心画了两套国画插图,一套人物肖像给中国青年出版社用,另一套更复杂而带有情节性的,给了人民文学出版社。
但是,“给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那一套一直也没有出版,至今画稿在什么地方也不清楚了”(郑闻慧)。
程十发《儒林外史》经典插画程十发,1921~2007年;黄胄,1925~1997年。
显然,黄胄比程十发小些,而程十发在黄胄身后,比黄胄又多画了十年。
尽管如此,京沪两地,一南一北,他俩属于同时代人,而两人具有可比性,比较一下颇有意味。
黄胄似乎是天才型的,程十发属于大器晚成。
他或许没有黄胄曾经的大红大紫,但他作画像做学问一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相对平静、舒缓中登上了艺术高峰。
黄胄《洪荒风雪》俩人在国画的主题绘画方面各有力作。
1953年,程十发创作了《歌颂美丽的祖国歌颂伟大的毛主席》墨笔年画;1956年又有彩色年画《歌颂祖国的春天》。
黄胄1955年从西藏回来,创作了《洪荒风雪》,1957年在布拉格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获得金奖。
海派人物书画大师程十发和连环画的情缘

海派人物书画大师程十发和连环画的情缘著名中国画大师程十发拍摄于1977年程十发(1921年4月10日——2007年7月18日)籍贯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人。
194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
解放后,1952年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当时叫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参加上海画院的筹备工作,并任画师。
此后,长期任上海画院院长。
姜维朴先生在“新中国连环画60年”书中写道:“程十发这位美术大师在50年代到60年代,创作了40余部连环画,为中国奉献了一部部风格新颖、富于民族特色的传世佳作,以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连环画艺术为中国人物画开拓了新的领域,注入新的生命力;又以深厚扎实的中国画的功力和素养推动连环画实现重大革新和发展。
长期以来,程十发总不忘连环画事业的伟大意义,一再高呼连环画是产生美术人才的大学校,绝不像有的人虽出自连环画‘门庭’,但成名后就不认家门了,生怕连环画会贬损其身份。
半个世纪以来,十发同志一直把重视连环画奉为‘顽固’的美学观而长期坚持,令人感佩!”程十发大师是一位不断创新,永不止步的画家,他在奋笔创作的同时,抓紧时间充实自己的艺术底蕴,提高艺术素养,不断向古今中外优秀艺术学习,从而拓宽艺术创作的道路,攀登更高的艺术峰巅。
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初期,正是连环画加快步伐进行改革之时,同时又尽快增加品种和数量。
程十发先生当时创作了大量的连环画作品,他画的连环画题材也是广泛的,1954年的《列宁的故事》、1955年表现前苏联和平建设的《时间啊!前进》、《葡萄熟了的时候》反映农村新气象,洋溢着一片生机的一些作品。
进入50年代后期,中国连环画艺术已经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新局面。
有远见卓识的连环画作者,又为提高艺术质量,寻求创新而施展才华,程十发就是走在前列的有成就的画家。
1955年,程十发以传统的水墨写意技法创作《画皮》连环画,标志着程十发的个人风格的成熟。
其后《儒林外史》、《孔乙己》、《胆剑篇》等名作先后出版,《胆剑篇》这几部连环画,是程十发连环画艺术的高峰,也是中国画人物画海派与中国连环画相结合而产生的传统经典之作。
程十发:劫灰何足惧,笔墨是长春

程十发:劫灰何足惧,笔墨是长春7月17日,海派绘画大师程十发伴着他最喜欢的《小河淌水》的乐声,掩上了86年的漫长人生画卷。
他留下了独一无二的“程家样”艺术。
同时,痛苦磨难所赋予他的智慧、豁达、幽默,以及坚强与隐忍,宽容与慈悲……构成了他具有强烈的人格魅力的一生,正如他曾写过的诗句一样——劫灰何足惧,笔墨是长春!“一程十发”程十发,原名程潼,“五四”运动后两年出生于古邑松江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
小时候,他最感兴趣的,是父亲欣木公房中雕花窗上一幅石印的海派大家任伯年的花鸟画。
这张印制粗糙却形象生动的画,大大丰富了程潼的艺术视野,也促使他拿起了画笔,从涂鸦嬉戏到对父亲收藏字画的临摹。
生前回忆起这段时光,先生总是心存留恋:“我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无形间孕育我的,正是吴越文化。
”程潼9岁时,父亲突染重病,撒手人寰。
原本小康的生活立时陷入困顿。
母亲丁织勤从此挑起了家庭的担子,凭一张祖传的医方,为农民治病,农人们时常送些自养的芦花鸡以为酬谢。
多年之后,当大家夸奖程老画鸡特别生动时,先生深情地说道:“我1/ 6小时候唯一的玩具,便是后院的那群芦花鸡啊!”1938年,18岁的程潼进入了由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深造。
在学校中,年轻的程潼从不循规蹈矩地临摹一家一派,而是各取所长为他所用,画出自家面貌。
书法篆刻老师李仲乾先生为他取了“十发”的字。
“十发”取自《说文》:“一程十发”。
“发”是古代最小的计量单位,李先生借此希望程潼永保谦虚的求艺态度。
在校期间,程十发与同窗、来自杭州的名门闺秀张金恋爱,不久结婚。
毕业后,他在上海南京路举办了生平第一次画展,结果观者寥寥,一张画也没有卖掉。
卖画为生的梦想破灭了,程十发回到故乡松江,从此开始了长达5年的失业之路。
在极其窘困的生活面前,他没有放弃绘画艺术,借来了许多古画印刷品,重新临摹学习。
面对丈夫如此执著的求艺精神,张金主动放弃良好的绘画基础,从此甘心治理家务,相夫教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程十发的介绍
程十发(1921-2007),中国海派书画大师,上海松江人。
名潼,斋名曾用步鲸楼、不教一日闲过斋,后称三釜书屋、修竹远山楼。
幼年即接触中国字画,但给他印象之深莫过民间艺术。
194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
1942年在上海大新公司举办个人画展,1949年后从事美术普及工作,1952年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1956年参加上海画院的筹备工作,并任画师。
长期任上海画院院长,是一位成就斐然、中外盛誉的艺术家。
山水画笔墨已颇具功力。
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以连环画、插图影响于画坛。
此后,艺术视野不断拓展,“取古今中外法而化之”,在人物、花鸟方面独树一帜。
在连环画、年画、插画、插图等方面均有造诣。
工书法,得力于秦汉木简及怀素狂草,善将草、篆、隶结为一体。
他的画早年受陈老莲影响,以至后来青藤、八大山人、石涛、新罗山人的画风也给他启示,他的特殊表现方法,给美带来了隽永的趣味。
晚年,画家多作花鸟画,笔法、墨法更趋灵动,色彩明艳,构成新颖。
连环画代表作品有:《列宁在一九一八》、《列宁的故事》、《胆剑篇》、《画皮》、《老孙归社》、《孔乙己》等。
《儒林外史》插图获1959年莱比锡国际书籍装帧展览银质奖。
《孔乙己》荣获首届全国连环画绘画评奖二等奖。
程十发多才多艺又勤奋多产,很早就形成自己独特的画风。
他的作品,笔墨洒脱精湛,气韵生动,抒情而浪漫。
在人物、花鸟、山水画三大门类中,他善于通贯其中融为一体,具有纵横挥洒,浑厚、古朴、生机盎然的艺术效果。
即使是书法艺术,同样显示了奇突、清丽的艺术特色。
曾到云南德宏等地体验生活,创作不少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
擅人物、山水、花鸟,取法于梁楷,贯休、陈洪绶、任伯年诸家,并吸收民间艺术之营养,融会贯通,在实践中总结出表现现代生活的绘画技巧,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作品《丽人行》根据唐代大诗人杜甫同名诗而作,但取“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句意,重点塑造了几位青年女子游春、惜春、恋春的爱美之心和天清气爽的舒朗心境。
在中国传统人物题材中,钟馗是程十发百画不厌的一个。
他曾经说:“钟馗就是我。
”不过,他笔下的钟馗与其他画家的钟馗不同:善良、幽默、机灵、闲淡、毫无怒威之气。
画册有《程十发近作选》、《程十发花鸟习作选》、《程十发作品展》(日本版)等。
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
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中国画院院长。
2007年7月17日18点58分,著名国画大师程十发先生因心力衰竭抢救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
1921年生于上海松江。
1941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毕业。
1952年任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
1956年参加筹备上海中国画院并聘为画师。
1957年国画《歌唱祖国的春天》获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
1959年《儒林外史》插图获莱比锡国际书籍装帧展览银质奖、中国华东地区书籍装帧展览一等奖。
1960年连环画《画皮》获全国连环画评选二等奖。
1979年《西湖民间故事》插图获全国图书装帧展览荣誉奖状。
《程十发花鸟习作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0年于日本东京、大阪举行个人画展。
1981年《程十发近作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程十发书画》1-9集(杭州西泠印社)出版。
1984年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
1986年被列入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所编《世界名人录》。
1989年聘为全国七届美展中国画评委。
1991年获全国先进文化工作者称号。
《程十发全家画展》在上海美术馆举行。
1993年获第二届上海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
1994年香港《名家翰墨》杂志48期出版“程十发特集”。
1995年先后于澳门市政厅、上海美术馆举办《程十发作品回顾展》。
1996年将家藏122件古字画捐献给国家。
《程十发画集》(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8年赴加拿大同加总理克雷蒂安共同为“二十世纪中国当代画展”主持闭幕式。
在嘉德四季第3期拍卖会上,其40开册页《召树屯和喃婼娜》曾以1100万元成交,创下其个人作品拍卖最高纪录,同时也创造了连环画原稿拍卖的最高纪录。
他出生于中国景物明媚、文风颇盛的一个江南小城松江,家里三代人都是一悬壶济世的中医师,尤其到了父亲一代,更是雅好书画艺术,家里的墙上壁间,经常挂满各种艺术作品,由于这样的家庭“优雅气氛”,使得年少的程十发很早就喜欢上美术。
可是,他的艺术道路并非一帆风顺,18岁那年,他靠一批亲友的协助,才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求学,他聪慧早熟,从小就对绘画的墨守成规无法接受,他的看法和做法,在当时很引起学院派保守人士的反感,老师骂他,有时还拒绝批改他的作业,如此紧张的师生关系,确实是很少见的。
好不容易才挨到毕业,日子却没有因此而变得轻松愉快起来,他的那类“离经叛道”的作品,一幅也卖不出去,生活所逼,为了养家活口,最后他毅然放下手中的画笔,转行当了钱庄职员,更不幸的事,肺病悄悄侵入体内,使他在贫病交加之余,辞掉工作在家中疗养,通过画“小人书”、连环画来赚取家用,一直到后来进了上海美术出版社当专业画家,情况才告好转。
程十发创作了不少影响深远的连环图,他说:“这类艺术,绝对可以做到通俗而不庸俗,古代的佛、道、宗教画,水准极高,晚年的任伯年就为买客的会客厅画了不少较俗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