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本文作者张秋生简介
一首秋天的童话诗——三上《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文本解读

一首秋天的童话诗——三上《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文本解读作者:冯阳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1年第9期文|冯阳《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三上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秋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对于这篇文章来说,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即感受体会文章独特的审美魅力,而这种魅力突出表现在童话之趣、语言之美、自然之境这三个方面。
下面笔者就从这三个方面对文章进行解读。
一、童话之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读便知是一篇写景散文。
但是颇为奇怪的是,就是这样一篇散文,作者张秋生却将其收录到自己的“小巴掌童话系列丛书”中。
童话、散文,在我们的惯常认知里属于两种不同的文体,在张秋生这里怎么就“混淆”在一起了呢?在我们的阅读经验中,诸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等,里面的每一个童话,都是一个个情节性很强的故事。
这样的经验造就了我们对于童话的固有认知,认为童话就是“故事”的一种,就一定要追求故事情节的离奇曲折以及内容的生动有趣。
其实,童话最突出的特点并非在于故事性,而是在于其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想象色彩。
我们之所以爱读童话,并非缘于我们能从童话的内容情节中获得一种原始单纯的阅读快感,而在于它能带给我们一种想象的自由。
我们能在童话里化身为美人鱼在大海里遨游,能变成一只丑小鸭去经历成长的过程,能在一团火柴燃烧的火光里看到我们期待的美好世界……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就是这样的一种不追求故事性,但却充满着想象的童话。
就《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文章来说,所写的就是作者小时候上学路上发生的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有充满着诗意的、唯美的秋季风景,而这种风景美的营造又充溢着童话中的想象色彩。
比如文章的题目“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读便能迅速激发起读者对于“金色巴掌”的想象,并将自己置身于秋天铺满金色梧桐叶的水泥道上。
再比如文章中的这一处描写: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原文及教案【原文】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张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张秋生,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案】教学要求: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
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三年级语文上册1-4单元课文的作者

三年级语文上册1-4单元课文的作者一、《大青树下的小学》-作者吴然原名吴兴然。
1946年生,云南宣威市人。
高中毕业后当过工人和小学教师。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出版有散文、散文诗集《歌溪》《凉山的风》《风雨集》《珍珠雨》《小鸟在歌唱》《走月亮》。
曾获中国作协第二、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以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多项二、《花的学校》-作者泰戈尔泰戈尔1861-1941年,印度诗人、哲学家。
著有《飞鸟集》、《园丁集》等诗集等五十多部诗集,《花的学校》出自他的散文集《新月集》三、《所见》- 作者袁枚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祖籍浙江慈溪。
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
主要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随园诗话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
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其他的代表作如下:《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四、《山行》- 作者杜牧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字牧之。
唐代文学家。
性格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
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
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名,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
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其他的代表作如下:《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人教部编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完美版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人教(部编版)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导学案设计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2课时)人教(部编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会正确认读“洼、印”等6个生字;会正确、规范地书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金色、水泥”等17个词语。
2.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4. 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会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学重点:1. 正确识字、写字。
2.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
2. 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学流程:一、复习回顾(一)听写词语放晴明朗落叶平展排列规则亮晶晶闪闪发光(二)朗读课文分组朗读第1至7自然段。
二、学习第8自然段,感受愉悦心情(一)自主朗读第八自然段。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二)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读得轻快,表现出愉悦的心情。
(三)理解“棕红色的小鸟”1.出示句子。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2.理解“棕红色的小鸟”。
联系上文: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回归整体,指导书写(一)了解首尾呼应1.出示全文,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及第十、十一自然段,说说有什么发现。
2.师生合作朗读首尾段落,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
(二)指导书写1.出示要写的三个字:晶、紧、迟2.重点指导:紧四、仿照例文,尝试写话(一)自主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自报家门》片断,初步感受不同的写法。
(二)比较课文与链接文写法的不同。
课文:对一种景物进行细致的描写。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让一条原本普通的水泥道显出异样的美,今天让我们追随作者的脚步,踏上这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去发现美,感受美。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原文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张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张秋生,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知识点一、我会写铺pū(铺床、铺满、铺张浪费)泥ní(泥土、水泥、泥巴)晶jīng(结晶、晶体、亮晶晶)紧jǐn(紧张、抓紧、赶紧)院yuàn(院子、庭院、院落)印yìn(印章、手印、脚印)排pái(排列、排队、竹排)列liè(列举、队列、罗列)规guī(规则、规定、常规)则zé(法则、原则、以身作则)乱luàn(乱跑、乱说、胡乱)棕zōng(棕色、棕毛、棕树)迟chí(迟到、迟钝、推迟)二、我会认洼wā(山洼、水洼、坑坑洼洼)凌líng(凌乱、凌晨、盛气凌人)增zēng(增添、增加、增高)靴xuē(雨靴、靴子、马靴)三、多音字数shù(数学)shǔ(数着)铺pù(店铺)pū(铺满)觉jué(觉得)jiào(睡觉)四、近义词明朗――晴朗平展――平整凌乱――杂乱增添――增加愉快――快乐五、反义词潮湿――干燥平展――卷曲凌乱――整齐小心――马虎愉快――难过六、理解词语印着:留下痕迹。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附:课文原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附:课文原文)教学目标:1.理解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会写“水泥、排列、规则、迟到”等词语,使用联系生活、查字典词典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水泥道的美。
3.感悟作者对秋天门前水泥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2.准备梧桐树树叶。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搜集描写秋天的好词好句。
2.寻找能体现秋天美丽的物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1.(出示梧桐树的叶子)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叶子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片叶子像什么吗?2.是呀,在作家张秋生的眼中,这梧桐树叶就像是金色的小巴掌。
(板书:金色巴掌)那铺满这样叶子的水泥道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新课。
3.板书补全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由实物引出,唤起学生的共鸣。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能够借助拼音拼一拼,也能够问问同桌,争取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合作,学习生字。
(1)自生由读一读要求会认的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2)与同桌交流,自己认为哪个生字比较难认,交流识记方法。
(3)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考一考。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其中生字是带拼音的。
开火车读这些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水洼wā脚印yìn凌línɡ乱增zēnɡ添棕zōnɡ色雨靴xuē(2)课件中的词语去掉拼音,请同学读一读。
(3)抽读、开火车读字卡。
教师强调:“增、棕”是平舌音。
洼印凌增棕靴(4)你认为哪些生字比较难认?其他同学有哪些好方法呢?(5)教师适当点拨:靴:你都见过什么样的靴子?(课件出示图片:皮靴、雨靴)4.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请学生来读一读。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PPT电子课件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重点) 2.学习用查字典、看图、找反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我会认
水洼
wā 山洼
新知讲解 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3)水泥道,什么样的水泥道? 湿漉漉的水泥道 像彩色地毯的水泥道
(4)法国梧桐的落叶,什么样的落叶? 金黄金黄的落叶 像金色巴掌的落叶
新知讲解 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2)作者写的这些事物都是什么环境下的呢?
新知讲解 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2)作者写的这些事物都是什么环境下的呢?
课堂小结பைடு நூலகம்
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如果仔细 观察,就会发现路途上充满了美丽的风景。本文 作者就发现了一场秋风秋雨之后,上学路上的美 丽风景。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熟读了课文, 我们已经对课文有了整体的了解了,下节课我们 还要继续学习。
布置作业
1.能够将课文中的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注意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生字和词语,课后展评。
zé
守则 则
结构:左右 音序:Z 部首:刂
我会写
luàn
凌乱 乱
结构:左右 音序:L 部首:乙
我会写
zōng
棕红色 棕
结构:左右 音序:Z 部首:木
我会写
c
迟到 迟
结构:半包围 音序:C 部首:辶
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 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及对秋的赞美 之情。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原文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张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张秋生,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1 教学要求: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
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秋生简介
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从少年时代开始,喜欢阅读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发表儿童文学作品,所写诗篇及歌词《喂得猪儿肥油油》《火车向着韶山跑》《我和星星打电话》等曾在少年儿童中厂为流传。
80年代开始创作童话作品,所写“小巴掌童话”将诗、散文、童话揉为一体,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
曾出版诗集、童话集、散文集《校园里的蔷薇花》《小巴掌童话百篇》《新编小巴掌童话百篇》《张秋生童话精选》《森林里的红鬼和蓝鬼》《傻瓜魔法师》《骑在扫帚上听歌的巫婆》《阁楼上的童话》等70多种。
作品曾获新时期儿童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新作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张天翼童话寓言奖,及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