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共30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共30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共30张PPT)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122021/8/122021/8/122021/8/128/12/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12日星期四2021/8/122021/8/122021/8/12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122021/8/122021/8/128/12/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122021/8/12August 12,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122021/8/122021/8/122021/8/12
或“不平0 衡”).乙图中,瘦者平在衡上升过
程做
运动
加速
2、 如图所示:物体A、B都处于静
止状态,它们所受的重力分别是6N
和14N,关于它们的受力情况,下面
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A 物体A受到合力是14N
B 物体B受到重力与拉力的合力为8N
C 物体A受到合力是零
D 物体B受到的拉力与地面的支持
力是8N
2、跨过动滑轮的两段绳子一定要平行 3、弹簧测力计应该匀速拉动。
1、对定滑轮的探究实验
你发现了什么? A、F=G B、可以使作用力的方向改变 C:不省力也不费力 D: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2、对动滑轮的探究实验
你发现了什么?
A:G=2F B:不能使作用力的方向改变 C:省力 D:费距离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2节滑轮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2节滑轮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拉动弹簧测力
(3)实验需要测量哪些量?要测量几组数据?请设 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第七页,共23页。
表格设计
实验序 钩码所受 弹簧测力计 钩码移动 绳自由端移
号 的重力 的示数
距离 动距离(s/m)
(G/N)
(F/N)
(h/m)



第八页,共23页。
合作(hézuò)探究1:定滑轮的特 点
F3
G
F2
F=1/3G
F=1/2G
F=G
F=1/3G
(a)
(b)
(c)
(d)
第二十二页,共23页。
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内容 2、完成本节课练习册习
题(xítí) 3、预习下节课内容
第二十三页,共23页。
F
图(a)
图(b)
4、如上图(b)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zhònɡ wù)的
钩子承受的拉1力00是____N。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5_0 ___
N(动滑轮自重不计)
第二十一页,共23页。
5、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中,图__(_b可) 省一半力,图__最 费 ( c力), (忽略(hūlüè)动滑轮的重和绳子之间的摩擦)
升国旗时,升旗手向下拉绳,国旗却向上 运动(yùndòng),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第一页,共23页。
第二节 滑轮(huálún)及 其应用
第二页,共23页。
定一滑、轮滑和动轮滑轮
小轮
(xiǎo
lún)
凹槽

这些都是滑轮(huálún),请你观察它们的结构吧。 滑轮(huálún):边缘有凹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第十五页,共23页。
滑轮组:动滑轮和定滑轮 组合(zǔhé)在一起叫滑轮 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2节 《滑轮 》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2节 《滑轮 》课件(共31张PPT)

其他斜面
课堂小结
轴不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定滑轮
不省力,也不费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实质:等臂杠杆 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动滑轮 滑 轮
省力,但费距离,且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实质:省力杠杆 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滑轮组
滑轮组
1 F (G G动)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n
绳子自由端的距离 s nh 轮轴与斜面
观察与思考
想一想:还有别的绕线方法吗?
观察与思考
这两种绕线方法有什么不同?
1.绳子的起点
2.拉力的方向 3.拉力的大小 4.移动的距离
观察与思考
利用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可以 怎样绕绳子呢?
观察与思考
F F
讨论:这两种绕线方法有什么不同?
观察与思考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F F
结 论:
1 F (G G动) n
实验与探究
实验数据:
表一 定滑轮
实验次 定滑轮 钩码重 弹簧测 钩码上 绳子自 拉力方 物体移 数 重力/N 力/N 力计示 升高度 由端移 向 动方向 数F/N h/m 动距离 h/m 1 2 0.4 0.4 2 3 2.05 3.1 0.3 0.5 0.3 0.5 向下 向下 向上 向上
3
0.4
课堂训练
1.定滑轮左端绳子下端挂着相同的重物,若在定滑轮右 端的绳子自由端分别沿三个方向用力(如图所示),力
的大小分别为F1、F2、F3,则
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三个力一样大 F3
(D ) F1
F2
2.用滑轮按图甲、乙、丙所示三种不同方式,拉着同一物 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分别是F1、F2、F3,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课件:第12章-第2节 滑 轮(共38张PPT)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课件:第12章-第2节 滑 轮(共38张PPT)

模拟演练:
2. 小明在探究动滑轮的工作特点时,先用弹簧测力计
测出了钩码的重力,然后按如图12-2-4所示装置实验.
他设计了下表,请你帮他完成(不计摩擦和动滑轮
重).
实验序号 第一次 第二次 砝码的 重力/N 测力计的 示数/N 5 砝码上升 的距离/cm 手上拉的 距离/cm 30
10 ________
拉动物体时,忽略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

A. F1=F2<F3

D )
B. F1<F2<F3
C. F1>F2>F3 D. F1=F2=F3
典例精练: 知识点2 动滑轮 【例2】如图12-2-3所示,利用定滑轮、动滑轮匀速向 上提升重物.已知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甲=F乙=50 N.则:
装有一个定滑轮
2. 如图12-2-5所示,古代士兵常用定滑轮把护城河上 的吊桥拉起.使用定滑轮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变动力方向 (填“省力”“省距离”或“改变动力方向”);吊 桥可以看作杠杆,绳子对它的拉力是动力,吊桥的重 力是阻力.在拉起吊桥的过程中,阻力臂__________ 变小
Hale Waihona Puke 10. 如图12-2-12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100
N的物体A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B的示
数为10 N,则拉力F的大小为__________N ,物体A 20
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N. 10
18
15 _________
20
9 _________
40 _________
课后作业
夯实基础 知识点1 定滑轮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 使用定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距离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第十二章 第二节 滑轮(共33页PPT)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第十二章 第二节  滑轮(共33页PPT)

思考题:
滑轮组
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
F=1/2G
F=1/2G
F=1/3G
F
F
F
G
G
G
实验结果: 拉力F的大小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有关。
寻找:F与G之间的关系?
n=4
n=5 F= G
5
F=
1 G 4
1
F=
1 G n
6 段绳子与动滑轮 相连
F =(1/6)G
F
G
F
7 段绳子与动滑轮 相连
F =(1/7)G
G
18 段绳子与 动滑轮相连 F =(1/18)G
F
பைடு நூலகம்
巩固提高
1. 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中,图 b c ______ 可省一半力,图 ______ 最费力, a d 图 ______ 和图 ______ 用力大小一样。
c
a
b
d
2. 如图所示,物体 A 重为 100 N,挂
100 N。人匀 重物的钩子承受的拉力是 _____ 50 N(动滑轮自重、 速拉绳子的力是 _____
组装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使绳自由端拉力F的 方向向下
按图中所给的省力条件,画出各滑轮组绳子穿绕 方法
如图,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式,若不计 滑轮自重与摩擦
按照要求画出图中所示滑轮组的穿绳情况滑轮重 和摩擦不计甲图F=1/4G:,乙图F=1/2G:
例:缠绕滑轮的绳子最大只能承受300牛的拉力。用它 连成如图的滑轮组,能否提升600牛的重物?(已知动 滑轮重20牛,摩擦及绳的质量不计)若不能提升,你 能在不改变原有器材的基础上提升起重物吗?画出装 置图。 解:重物和动滑轮总重 G=600N+20N=620N ,由图中绕法可知所 用拉力至少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12章:第2节 滑轮-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12章:第2节  滑轮-课件(共25张PPT)

斜面和轮轴
轮轴是由轮和轴组成,并且都是 绕固定的轴转动的机械.
轮的半径大于轴的半径,轮和轴 连接在一起,工作时,轮和轴都绕一 个共同的轴转动,并且转速相同.
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斜面和轮轴
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使用斜 面也可以省力,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但同时也就越费距离.
斜面和轮轴
在使用各种简单机械时, 有的可以使移动的距离变短, 有的却要移动更长的距离.你 认为省力或费力,省距离或费 距离,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2节 滑轮
情境导入

长 城
杭 大 运







动滑轮和定滑轮
中心有 轴,周边有 凹槽,可以 绕装在框子 里的轴转动 的轮子叫做 滑轮.
动滑轮和定滑轮
分析比较
按照图甲、乙所示的 方法将重物提起,感觉有 什么不同?
按照图甲所示的方法 将重物提起时,速度比较快,但是感 觉费力气.
使用任何机械,省力的必然费 距离,省距离的必然费力,既省力 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课堂小结
⒈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⒉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要费一 倍的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⒊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 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 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即: 1 F=—G n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 用,把它们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 组成滑轮组.
滑轮组
演示实验
把两个滑轮按照图中 的方法进行绕绳,上面的 滑轮是定滑轮,下面的滑 轮是动滑轮,用弹簧测力 计测量F的大小,与前面 单独使用动滑轮和单独使 用定滑轮时在力的大小、 方向上面有什么不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第2节 滑轮(共35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第2节 滑轮(共35张ppt)

动不能忽略,那么图中的
拉力F应等于多少?
G
1 F (G物 G动 ) 5
4、组装滑轮组
F
F F
F F
G/ G/
F
G
G
G
G
n=2
n=3
n=3
n=4
n=4
n=5
4、组装滑轮组
(1)当承重的绳子段数n为偶数时,绳子的 固定端在定滑轮上; (2)当承重的绳子段数n为奇数时,绳子的
固定端在动滑轮上。
F3
=
G。(填“>”“<”或“=”)
3、右图中的n分别为多少?
(1)n =
F
3 5
; 。
(2)n =
F
判断几段绳子的方法: 只有与动滑轮连接的
那段绳子才算。 ( 1)
( 2)
F拉 F
N
.
G
f
4、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
运动,拉力F的大小等于
F拉
1 F 3 。(绳轮间摩擦不计)
5、 如上图(b)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 钩子承受的拉力是__ 100 N.人匀速拉绳子的
1、画出下面杠杆的力臂:
O
F1 l1
l2 F2
2、如图,OA=AB,请计算出F=___ 0.5 G。
F A O G
B
民工要把钢材、木 料、水泥等运到楼 上通常会怎样做呢?
1、定义: 一周边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
(滑轮实质是个连续转动的杠杆)
问题:利用一只滑轮来提升物体,你有几种方法?
解:
(1)由n=G/F=2000N/600N =3.33; 要取4,如图。 (2)F/=G/n=2000N/4=500N (中,图__可省一半 (b)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二节《滑轮》(共 32张PPT) (1)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二节《滑轮》(共 32张PPT) (1)

应等于多少?
G
F=
1 5 (G+G动
3.使用滑轮组水平拉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
被几股绳子拉住,所用的力就是物体与接触面摩擦力的几分之一。即:来自F=1nf
N F
. T
f
如图所示,拉力F的大小等G于__F=_13_f
四、其他简单机械
1、轮轴
F2 l1 = R O
l2 = r F1
井上的辘轳 实质: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 省力杠杆。
一、滑轮
1.结构 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轮 轴
思考:
用绳和一个滑轮,将货物提到高处,你有什么方法?
二、滑轮的使用方法
1.定滑轮:使用滑轮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1) 使用滑轮时,有什么特点?
物重 G
1N 1.5N 2N
拉力F 大小 方向
1N 向下 1.5N 向下 2N 向下
物体上升 绳端(拉力作 距离h 用点)移动距
V绳=nV物
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练习:
1. 如图所示,物重100N,不计摩擦、绳重及 动滑轮重,求zxxkw 拉力F的大小。
F= —G =50N
2
2.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中:
(1).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 5 。
(2).若动滑轮重G/不计,拉力F是多少?
1
F
F= 5 G
G/
3.若动滑轮重G动不能忽略,那么图中的拉力F
s=3h
n=2
G
F 1 .G 2
S=2h
滑轮组的特点 1.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与物体的重力G之间的关系:
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
F=
1 n
G
不计绳重和摩擦但考虑滑轮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竖直向上
1.2
2
3
竖直向上
1.7
3
4
竖直向上
2.2
G0 G
思考:上表中的数据与所得结论不符,仅是由
于误差造成的吗?
分析:由于滑轮自身具有重力。 此时F= 12(G+G0)
G0=0.4N
特点:使用动滑轮可 以省一半的力,但费 一倍的距离,不改变 力的方向.
公式:F= G+G动
2
S绳=2h物 V绳=2V物
动滑轮下面挂一个20千克的物体A,挂物 体的钩子承受_______牛的力,挂绳子的 钩子承受_________牛的力(动滑轮重不 计)。
如图所示,物体重G=500N,滑轮重10N,
A
F
当物体G匀速上升时,
则挂钩B承受拉力为__________N,
挂钩A承受___________N的拉力,
B
拉力F为_________N,
滑轮被几股绳子拉住,所用的力就是物体与接触面摩擦力的几
分之一。即
F=
1 n
f
N F
. T
f
G
如图所示,拉力F的大小等于_F=__13 _f 。
如图所示:A、B两个滑轮中,A是 ---------滑轮,B是 ---------滑轮,在不考虑滑轮摩擦和重力情况下物体与桌 面的摩擦力为90牛,匀速移动物体,水平力F为----------牛。
三、滑轮组 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
F=
1 2
G
F
F
F=
1 3
G
n=2
n=3
G
实验结果:
G
拉力F的大小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n有关。动滑轮被 几股绳子吊起,所用力就是物重和动滑轮的几分之一
F=G n
= (G物+G动) n
S绳=nh物. n为绳子的段数,省了力就要多移动
距离.
实验表明,使用滑轮组吊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磨擦不计,动滑
L1/
L1
F2
F1 F1/
∵动力臂L1减小 ∴动力F增大
要使动滑轮省一半的力, 必须使绳子沿竖直方向拉
G
滑轮组 定滑轮虽然能改变力的方向,使
我们工作方便,但不能省力;
而动滑轮虽然能省一半力,但 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时经常感 觉不便.
于是人们就把定滑轮和动滑 轮组合起来使用,把它们各自 的优点结合起来,这样就组成 了滑轮组。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中的
甲轮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么滑轮,乙轮是什么
滑轮?,
F
(1)若不计滑轮的重及摩擦已知物体甲
重12N,绳端所用拉力多大?
(2)若实际测得绳端的拉力F/为5N,
则所吊起的物体重G/多大?
(3)物体被吊高0.3m,则绳端向上拉
动多少m?

某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 用200N的拉力在20s内将重 为G=480N的物体匀速提高 h=2m,若不计摩擦和绳重, 求: (1)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 速度和动滑轮重; (2)若再增加150N的重物,
第二节 滑轮
滑轮结构
轮 轴
滑轮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是一种周边有槽,可以绕着装 在框子里的轴转动的轮子。
滑轮的分类
定滑轮:
使用时,滑轮 的轴固定不动
动滑轮:
使用时,滑轮 的轴随物体一 起运动
二、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实验 次数
1
钩码所受的 重力G/N
2
绳子末端 拉动的方向
斜向下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F/N
2
2
2
竖直向下
2
3
3
竖直向下
3
4
4
竖直向下
4
5
5
竖直向下
5
结论: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施力的
一、定滑轮的渊源
l
l
l
l
定滑轮的实质
L2 L1
L2
O
O
F2
F1
L1=L2
F2
L1=L2
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
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 变力的方向.
公式:F=G
S绳=h物 V绳=V物
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F B
A
如图所示,物体A重G=80N,在F=60N拉力下 匀速前进,此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_12_0N_ _N。(滑轮自重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不计)
N
因为
. F T A
F=
1 2
f
f 所以
f=2F=120N
综合分析得:
G 1:竖直方向上有一对平衡力N和G
G=N=80N
2:水平方向上有一对平衡力T和f T=f=120N
方向 的示数F/N
F
1
2
竖直向上
1
2
3
竖直向上
1.5
3
4
竖直向上
2
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
G
但不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
F=
1 2
G
二、动滑轮的渊源
2l l
2l l
动滑轮的实质
· L1
O
L2
L1 =2L2
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实验次 钩码所受的 施力的 弹簧测力计
数 重力G/N
方向 的示数F/N
F
胖者体重为800N,瘦者体重500N,货 物重600N(绳重和摩擦力不计),则 甲图中,静止站立在地面上的胖者受 到向上的绳拉力 N,乙图中,瘦者 会被绳拉离地面,在他被提升的过程 中,手受到的拉力为 N
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三、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实验次 钩码所受的 施力的 弹簧测力计
数 重力G/N
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
F=
1 n
G
思考题:在左中图所示的滑组,
分析:图中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为5
(a)若动滑轮重G/不计,拉力F是多少?
F
F=
1 5
G
G/
(b)若动滑轮重G/不能忽略,那么图中的拉
力F应等于多少?
F=
1 5
(G+G/)
G
2:滑轮组
实验表明,使用滑轮组拉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
第8题图
要使物体匀速上升,作用在 绳子的自由端的拉力为多大。
若绳子自由端向上拉动0.5米,
则物体向上移动________m。
如图所示,物体重180N, 绳重和摩擦不计。在拉力F
的作用下,物体匀速上升了 2m。 (1)不计动滑轮重,求拉 力F; (2)若动滑轮重20N,求 拉力F; (3)绳自由端(F处)上升 的距离。
若拉力F沿斜上方拉,F=
1 2
G吗?
L2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