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_赵航

合集下载

糖尿病性心肌病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糖尿病性心肌病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离子 内环境改变影响心肌功能的机 制与降低 N c “交换 a -a
酶 、 a 一T C “ A P酶活性 及 抑制 肌浆 网 回升钙 浓度 有关 。在 1
D M性心 肌病相关形态特征及功能异常。除此之外 , O 产 RS
物增加 可放 大高糖血症 中蛋 白激酶 c活性 , 增加葡萄糖获取 信息 , 致使糖基化终产物增 加 , 过醇糖还原 酶途径 增加 葡 通 萄糖量 , 进而 引发 D 性 心肌病 的并发症 。研 究证 实 , 1 M 在
2 发病 机 制
酶 高表达可改变线粒体 功能 、 形态及 心肌细胞 功能 , 同时也
存在如还原型辅酶 H 、 氧化物 酶及 随黄嘌呤 氧化酶 系活性 增加而伴发一氧化氮合 成酶活性 下降 的非 线粒体来 源 R S O 产物 的证据 , 心脏抗 氧化屏 障作用仍 然存有争议 。R S产 但 O
研究显示 , 各种心血管并发症如大 中动脉和冠状动脉粥 样 硬化增加均 与糖尿病 ( M) D 有关 , 而微血 管病变 ( 除视 网
膜 和肾脏 病变 外 ) 可 引起 心 脏结 构 和功 能 病理 性改 变 。 也
17 9 2年 R be 等 …将这种 D 患者在无冠心病和高血压情 ul r M 况下发生 的心室功能 紊乱定 义为 D 性 心肌病 。现将近年 M 来D M性 心肌病 发病机制 的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山东 医药 2 1 年第 5 卷第 4 01 1 3期
糖 尿病 性 心肌 病 发病 机制 的实 验 研 究进 展
武 琦。 吕祥威 , 姚艳敏 , 徐彤彤
( 桂林 医学院 附属 医院 , 西桂 林 5 10 ) 广 400
关键词 : 心肌病 , 糖尿病性 ; 发病机制 ; 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 : 5 72 R 8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22 6 ( 0 1 4 -140 10 -6 X 2 1 ) 30 1 -2 酶 、 yndn R ao i e受体 蛋白下调 及未磷 酸化类受 磷蛋 白增加 有 关 。2型 D d d M d/ b模型 鼠心肌细胞钙外流 减少 , 浆网钙 肌 泵途径 、 yndn R ao i e受体 表达 下调 , 通过 N c 2 钙 a 一a 交换 体 外流增加 。此外 , 心脏 表达肌浆 网钙 泵和 N .a a c 交换 酶 下调 已在 1型和 2型 D 中被证实 。Tot M rs等 发现 过度表 达肌浆 网钙泵的转基 因小 鼠可避免链 脲佐菌 素导致 的心脏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_赵一楠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_赵一楠



本 文 就 糖 竭

T2 DM

和 MS 与 心 脏舒 张 功 能 受 损 增 加 心 脏衰 竭 的 风
综 述 险有 关



DC M
的 概 念 2

DCM

的 特异 性 表现


系 列 生 理或代 谢 异 常 包 括
, ,

DC M
是 在 糖代 谢 异 常 及 微 血 管 病 变 基 础 上 引 发 心 肌 主 神 经 病 变 微 循 环 功 能 障 碍 代 谢 或 能 量 改 变 以 及 晚 期
i i
li t
y Pr e v o us s t u d


es
ha v e fo c us e d o n t h e

yo
c ar

e s i o n o f ca r d i ov a sc u l a r

I n re c e nt ye a r s
i i

y s6 2 6

@a


yu n



om
ns o f d i a b e t e s
T he
【S u m mary 】
D ab e
i i
tic
ca r d o m y o p a

hy

s o n e o
t h e


o rt a n t c om


D a be t

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和诊疗进展

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和诊疗进展

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和诊疗进展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的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

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糖尿病心肌病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和诊疗进展。

一、发病机制1. 高血糖引起的氧化应激和炎症研究表明,高血糖状态下产生的氧化应激和炎症是糖尿病心肌病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高血糖会诱导心肌细胞产生过多的氧化应激物质,如活性氧(ROS)和活性氮(RNS),导致细胞内氧化应激程度增加。

氧化应激进一步导致炎症的发生,促进心肌细胞凋亡和纤维化,最终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

2. 糖化终产物的沉积糖尿病患者体内糖化终产物的沉积是糖尿病心肌病发生的另一个重要机制。

糖化终产物是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下产生的物质,在心肌中沉积会导致细胞外基质的增加和蛋白质的交联,进而引起心肌纤维化和肥大。

3. 肌细胞内钙调节异常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心肌细胞内钙调节异常是糖尿病心肌病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长期高血糖状态下,心肌细胞内Ca2+的清除能力下降,使得细胞内Ca2+积聚过多,导致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异常。

4. 脂质代谢异常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质代谢异常,如高脂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等。

这些异常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心肌细胞内脂质代谢紊乱,促进心肌纤维化和肥大。

二、诊疗进展1. 诊断糖尿病心肌病的诊断通常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临床表现:表现为进行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肌肥厚或扩张等。

(2)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收缩功能下降,心肌肥厚或扩张,可能并发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反流。

(3)磁共振成像:显示心肌纤维化、肥厚、扩张和心脏功能异常。

(4)心肌组织活检:显示心肌纤维化和炎症。

2. 治疗目前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血糖:积极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重要手段。

(2)抗氧化和抗炎治疗:可以应用抗氧化剂和抗炎药物来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防止心肌结构和功能的恶化。

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和诊疗进展

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和诊疗进展

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和诊疗进展糖尿病心肌病是指由于糖尿病引发的心肌病变。

其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老化等。

高血糖是糖尿病心肌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血糖可导致心肌细胞代谢的紊乱,影响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和心肌收缩功能,进而引起心脏肥大与心肌纤维化。

高血糖还可以通过促进心肌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增加,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和心肌组织的破坏。

胰岛素抵抗也是糖尿病心肌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代谢调节激素,它能够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维持心肌细胞的能量供应。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的存在,胰岛素在心肌细胞中的作用受到损害,导致心肌能量代谢紊乱,心肌细胞的功能下降。

炎症反应在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慢性炎症状态,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加,可以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病变。

氧化应激是糖尿病心肌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及其他代谢紊乱的存在,氧化应激增加,导致氧自由基生成增加,进而引起心肌组织的氧化损伤和结构功能的损害。

老化是糖尿病心肌病的常见机制。

糖尿病诱导的心肌老化主要表现为心肌细胞功能下降、心肌纤维化增加和心肌组织结构的改变。

诊疗进展方面,糖尿病心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心肌病理变化的检测,包括心肌组织病理检查、心肌超声检查、射血分数测定等。

近年来,鉴于糖尿病心肌病的机制复杂,诊疗方法也应相应提高。

目前,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改善心肌能量代谢、降低炎症反应、减少氧化应激、控制血糖和保护心肌细胞等。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包括降糖药物、降脂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饮食和运动也是糖尿病心肌病的重要治疗方向。

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诊疗进展方面,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和减少氧化应激等。

未来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糖尿病心肌病病理机制研究

糖尿病心肌病病理机制研究

糖尿病心肌病病理机制研究
糖尿病心肌病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的心肌疾病,是目前临床上非常普遍的疾病。

该病主要表现为心脏功能损害,包括心肌纤维的结构变化、心肌细胞的凋亡、心肌肥大等,最终导致心功能下降。

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包括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自噬紊乱等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

首先,细胞凋亡是糖尿病心肌病的一个重要机制。

糖尿病时血糖升高,导致细胞内环境的紊乱,引发细胞凋亡。

在心肌细胞中,由于高血糖诱导细胞内钙离子流入加强,导致线粒体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引发线粒体逆向运动,加重了糖尿病心肌细胞凋亡程度。

其次,氧化应激是糖尿病心肌病的另一个机制。

由于高血糖导致氧自由基生成增加,导致氧化应激,这些自由基可直接或间接地损伤心肌细胞中的蛋白质、脂质和DNA,导致心肌功能受损,从而引发糖尿病心肌病。

此外,内质网应激也参与了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

内质网在细胞内的作用是合成和折叠蛋白质,但在高血糖情况下,蛋白质合成增加,导致内质网的负担加重,此时,内质网耗尽了反应物和功能酶,无法完成蛋白质合成工作,细胞启动内质网应激应答机制,从而导致内质网应激。

最后,自噬紊乱也是糖尿病心肌病的一个机制。

糖尿病时,自噬功能受到抑制,导致蛋白质、脂质等废弃物体内积聚,从而影响心脏功能,这种状态下,细胞常常处于“背靠背”的状态,更加容易发生凋亡。

总之,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包括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自噬紊乱等,这些变化都会引发心肌功能损害,导致心功能下降。

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些机制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进展

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进展

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进展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系统梳理近年来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 DCM)的发病机制及其药物干预研究的前沿进展,以期为临床防治策略的优化与新型治疗手段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依据。

DCM作为糖尿病患者特有的心脏病变,表现为心功能异常,即使在不存在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下亦可发生,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

文章将深入剖析DCM的发病机制,聚焦于以下几个核心环节:(1)代谢紊乱,包括高血糖环境下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失衡、糖脂代谢异常以及氧化应激加剧(2)微血管病变,探讨糖尿病所致的心脏微血管结构与功能障碍对心肌血供的影响(3)自主神经病变,阐明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在DCM发病中的角色(4)炎症与纤维化,解析炎性细胞因子网络、免疫细胞活化及心肌纤维化进程对心肌结构与功能的破坏作用(5)遗传与表观遗传因素,探讨基因突变、基因表达调控异常以及非编码RNA等在DCM易感性与进展中的影响。

针对上述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本文将详述近年来药物干预研究的突破与趋势。

这涵盖了从改善代谢紊乱的传统抗糖尿病药物(如胰岛素增敏剂、降糖药等)、针对特定病理途径的靶向治疗(如抗氧化剂、抗纤维化药物、抗炎药物等),到新兴的生物制剂(如抗体药物、细胞疗法等)以及基于新药研发平台的候选药物。

特别关注的是,随着精准医疗理念的发展,个体化治疗策略、基于生物标志物的分层管理以及多靶点联合干预等创新模式在DCM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文中还将探讨中医药在DCM防治中的独特贡献,包括复方制剂、单味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试验中的疗效评价。

同时,针对现有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挑战,如发病机制的深层次解析、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发现、疗效预测模型的构建以及新型药物的安全性与耐受性评估,本文将提出前瞻性的研究方向与策略建议。

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糖尿病心肌病是一种特异性心肌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与糖代谢、脂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多种细胞因子、蛋白、酶等作用有关,是目前临床心血管疾病研究热点之一,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标签:糖尿病;糖尿病心肌病;机制;代谢障碍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因患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从而引起血糖增高为主要特点的代谢性疾病。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临床上的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于并发症,70%以上死于心血管系统疾病,是非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病死率的2-3倍[1]。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es Cardiomyopathy,DCM)属于特异性心肌病。

1972年,Rubler[2]等发现许多的DM患者无显着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却发生了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从而提出了DCM的概念。

目前DCM的概念为排除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酒精中毒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后,由糖尿病导致的心脏微血管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引起的心脏病[3]。

其发病机制复杂,是目前临床心血管疾病研究热点之一,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代谢紊乱1.1脂肪酸代谢异常DM患者因胰岛素分泌减少及胰岛素抵抗,使心肌利用葡萄糖发生障碍,对脂肪细胞抑制减弱,脂肪酸β-氧化增多,在心肌细胞内聚集了大量的三酰甘油及游离脂肪酸等脂滴颗粒,明显抑制了心肌细胞内酶的活性,使Ca2+在肌浆网中异常分布,导致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

高脂血症能直接引起或促进DCM 的发展,导致心肌细胞收缩力下降和舒张充盈速度延缓。

因为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增加,但不能被LDL受体识别,使有剧毒的氧化LDL在心脏内淤积,使心肌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心室僵硬度增加[4]。

1.2 葡萄糖代谢异常DM患者心肌细胞内存在糖酵解与葡萄糖有氧氧化异常,因为葡萄糖转运体1和葡萄糖转运体4(glucose transporter,GLUT1和GLUT 4)活性下降,葡萄糖转运异常,从而导致线粒体三羧酸循环中数个关键酶活性表达下降,葡萄糖有氧代谢障碍,心肌细胞活动所需能量供应不足,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受损。

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者:王胜红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7期摘要: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由糖尿病所引起的心脏微血管病变、心肌代谢障碍和心肌纤维化等所致的心肌广泛结构异常,最终引起左心室肥厚、舒张期和(或)收缩期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状态。

目前的研究表明,部分糖尿病患者出现的心力衰竭由DCM所致。

本文将对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近年来,糖尿病发病人数迅速增多, 200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高达3亿。

最新研究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高达9240万,而糖尿病前期患者甚至高达1.48亿,形势十分严峻[1]。

1974年Hamby等学者首先提出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的概念﹕由糖尿病引起的心脏微血管病变、心肌代谢紊乱和心肌纤维化等所致的心肌广泛结构异常,最终引起左心室肥厚、舒张期和(或)收缩期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状态。

目前的研究表明,部分糖尿病患者出现的心力衰竭由DCM所致[2]。

一、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一)、高血糖是糖尿病心肌能量代谢异常的启动因素,糖尿病心肌在糖酵解和糖有氧氧化两个环节都存在明显的缺陷,从而导致心肌代谢的底物发生异常变化。

糖尿病时,胰岛素抵抗或不足,心肌细胞由于葡萄糖转运体(Glut-4)数量减少、糖磷酸化速度减慢及丙酮酸氧化减少等原因导致心肌组织中葡萄糖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过程发生障碍,进入心肌分解产能的葡萄糖流量减少,心肌细胞糖代谢低下,导致心脏功能障碍。

Iribarren等[3]研究证明,心脏舒张功能受损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有关,主要机制是晚期糖化终末产物与胶原等大分子物质结合聚集,刺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释放,增加心肌细胞炎性反应。

(二)、脂质代谢异常导致高脂血症是糖尿病的显著特征之一,血脂水平已成为DCM早期心功能改变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游离脂肪酸代谢障碍促进DCM 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 金 项 目 :哈 尔 滨 市 科 技 创 新 人 才 研 究 专 项 资 金 项 目 ) ( 0 1 2 R F X X S 0 5 0 2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 作者单位 : : 吴秀萍 , E m a i l J e n n 0 1 3 5@q . c o m 通信作者 : y q
的心肌脂质累积被 称 为 心 肌 脂 肪 变 性 , 导致心肌细 胞凋亡 、 心肌纤维 化 、 左 心 室 肥 大、 舒张充盈和收缩 功能受损 。 这 种 脂 毒 性 并 不 是 由 三 酰 甘 油 累 积 引 起, 而是由 脂 质 中 介 产 物 , 如 神 经 酰 胺、 二 酰 甘 油、
7] 。糖尿病心肌 酰 基 肉 碱 等 引 起[ 长链 脂 酰 辅 酶 A、
2+ 的缓冲 钙交换进入线粒体基质 , 使线粒体成为 C a 2 2+ 1] 。糖尿病动 的 超 负 荷[ 器, 阻止细胞质基质 C a
佳的氧化还 原 环 境 下 , 在高 O S 产 生 才 是 最 少 的, R 度还原或者高度氧化的环 境 下 , O S 积 累 过 多。在 R 还原的细胞环境下 , 呼吸链缓慢的电子流动有利于 超氧化物的 产 生 , 而 在 氧 化 的 细 胞 环 境 中, O S清 R
1 9] 。 经系统活性 受 损 , 与 糖 尿 病 心 肌 病 的 进 展 有 关[
。心脏中 R O S的主
要来源是线粒体呼 吸 链 、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 氧化酶 和 解 偶 联 的 内 皮 型 一 氧 苷酸磷酸 ( D P H) NA 。单胺 氧 化 酶 A 和 B 也 能 促 进 化氮合酶 ( NO S) e [ ] 1 1 0 1 - 。 O S 产生 R 研究表明 , 线粒 体 内 膜 电 位 升 高 超 过 正 常 水 平 时, 线粒体内膜电位下降导致细胞 O S 产生过 多 , R 器R 促进 R O S 的清除能力受 损 , O S积累
3 钙调节异常 2+ 和 心肌 细 胞 收 缩 高 度 依 赖 细 胞 内 的 C a 2+ 。 AT P C a 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肌质网主要由 ( ) 介导 。 P 依赖的肌质网钙 AT P 酶2 a S E R C A 2 a AT 在 1 型和 2 型糖尿 病 中 , 心功能障碍与肌质网介导 的钙调 节 异 常 有 关 。S 其与钙 E R C A 2 a 表 达 降 低、 的亲和力下 降 、 其 抑 制 蛋 白 受 磷 蛋 白 增 多, 均可造
7] 。 过度 的形式或转化成其他有害脂质中间物累积 [
死亡 。R O S 也能 够 使 线 粒 体 内 膜 通 透 性 孔 道 对 钙
2+ ) 敏 感, 离子 ( 导 致 钙 超 载, 进一步加剧膜通透 a C
性 。 糖尿病 患 者 和 动 物 模 型 心 肌 线 粒 体 的 膜 通 透
1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制线粒体内膜通透性孔道 性孔道更 加 敏 感 [ 1 7] 。 的开放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
[7] 。敲 除 心 肌 细 胞 成S E R C A 2 a 泵 活 性 降 低1 [8] , 在 E R C A 2 a基 因 的 小 鼠 出 现 左 心 室 功 能 障 碍 1 S
病啮齿类 动 物 心 肌 内 的 神 经 酰 胺 和 二 酰 甘 油 水 平 增加 , 与心功能障 碍 有 关 。 抑 制 丝 氨 酸 棕 榈 酰 转 移 酶可降低 心 肌 组 织 神 经 酰 胺 水 平 和 棕 榈 酸 盐 氧 化 率, 恢复葡萄糖氧化率和心功能
3] , 其中 C 运到心肌细 胞 中 发 挥 重 要 作 用 [ D 3 6的作
, 而这些动物模型并没有血管功能障
碍或动脉 粥 样 硬 化 。 这 表 明 心 功 能 受 损 是 心 肌 对 糖尿病的 特 异 性 反 应 。 糖 尿 病 心 肌 病 发 生 和 发 展 的相关因素涉及以下多个方面 。 1 心肌代谢障碍 心脏是全身需 要 能 量 最 高 的 器 官 之 一 , 它必须 保证心脏收缩功能和 不断产生三 磷 酸 腺 苷 ( P) AT 离子稳态 。 葡 萄 糖 和 脂 肪 酸 是 心 肌 的 两 大 主 要 能 源物质 。 正 常 情 况 下 , 能量供给中脂肪酸氧化占 只有 少 部 分 来 自 循 环 中 的 葡 萄 糖 。 在 0% ~8 0% , 6 糖尿病心 肌 病 中 , 葡 萄 糖 氧 化 利 用 率 进 一 步 降 低, 脂肪酸摄取量增多 , 氧化率提高 。 1 葡萄糖代谢异常 1. 是介导葡萄糖从血 葡萄糖转 运 体 4( L UT 4) G 浆向心肌细胞膜转 运 的 蛋 白 , 在心肌细胞中广泛表 达 。 正常情 况 下 , 心肌 G L UT 4 表 达 水 平 较 高。 基 础状态下 G L UT 4 绝大多数定位于心肌细胞中的储
2] 2 。糖尿病时体内 R 脏中存在线粒体解偶联 [ O S升
大和心肌 纤 维 化 的 心 肌 组 织 中 表 达 增 加 。 糖 尿 病 动物模型 中 氧 化 还 原 和 一 氧 化 氮 产 生 之 间 发 生 解 偶联 , 会导致超氧化物产生和氧化应激
[ 1 4]

同 R O S 能够导致糖尿病心 肌 线 粒 体 结 构 损 伤 , 时通过诱 导 粒 体 内 膜 通 透 性 孔 道 的 开 放 进 一 步 损 害线粒体功能 。 正 常 情 况 下 , 线粒体通过电子转移 产生跨膜 的 电 化 学 梯 度 , 在 AT P合酶的作用下产 。 生 AT 线 P 为了保持 膜 电 位 和 产 生 AT P 的 能 力, 粒体内膜 几 乎 是 不 通 透 离 子 的 。 膜 通 透 性 孔 道 对 糖尿病时 体 内 R 膜通 O S 十分敏感 , O S 产 生 过 多, R 透性孔道开放 , 导致膜电 位 去极 化, 引 起 AT P合酶 生 产 者” 逆向转运 , 使 线 粒 体 从 AT 转 变 为 AT P“ P [ 1 5] “ 迅 速 耗 尽 了 细 胞 能 量, 消费者 ” , 导致心肌细胞
[ 2] 1 -
存囊泡内 , 在 胰 岛 素 诱 导 下 可 迅 速 转 移 至 细 胞 膜, 通过增加 细 胞 膜 上 G L UT 4的数量易化葡萄糖转 运 。 研究表 明 , L UT 4在糖尿病大鼠模型心肌细 G 胞中表达下 调 , 葡 萄 糖 的 跨 膜 转 运 减 少, 影响了心 肌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 , 导致糖尿病心肌病 。 2 脂肪酸代谢异常 1. 糖尿病心肌病 中 葡 萄 糖 氧 化 利 用 率 下 降 , 同时 、 脂肪酸氧 化 速 率 加 快 。 脂 肪 酸 转 运 蛋 白 ( AT P) F 和C 脂肪酸结合蛋 白 ( A B P) D 3 6在介导脂肪酸转 F
[3] 。 NA 除能力 受 损 , 导致 R O S累积 1 D P H 氧化酶 在糖尿病伴有心肌肥 是心肌细胞主要的 R O S 来源 ,
物模型的心肌细胞 质 基 质 中 的 钠 离 子 水 平 升 高 , 提
2+ 的吸收障碍 。 示可能存在线粒体 C a
4 线粒体解偶联 解偶联是指氧 化 反 应 正 常 进 行 , 但不能进行磷 酸化而不能产生 AT P。 糖尿病时心肌耗氧量 增 加 , 心肌能量产生效率 降 低 , 与线粒体解偶联和解偶联 有 关。 在 糖 尿 病 啮 齿 类 动 物 模 型 的 心 蛋白 ( C P) U
,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 . 0 1 6 年 1 月第 4 3 卷第 1 期 n t J C a r d i o v a s c D i s J a n u a r 2 0 1 6,V o l . 4 3,N o 1 I y
·1 7·
的摄取远 远 超 过 机 体 利 用 能 力 。 脂 肪 酸 摄 取 和 利 用间的不 平 衡 导 致 心 肌 细 胞 中 脂 肪 酸 以 三 酰 甘 油
[ 8]

2 氧化应激 产生过多和内皮抗氧化屏障失 活性氧 ( O S) R 衡导致了氧 化 应 激 的 产 生 。 研 究 表 明 , 1型糖尿病 和 2 型糖尿 病 中 R 增加的 R O S 的 产 生 均 增 加, O S 加速了糖尿 病 心 肌 病 的 进 展
[ 9]
链脲 佐 菌 素 ( 导致的糖尿病模型中过表达 T Z) S E R C A 2 a可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 。 S 研究发现 , 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交感神
用占 5 0% 。 敲 除 C D 3 6基因后脂肪酸吸收受到抑 制, 可保护心脏免受 年 龄 和 饮 食 导 致 的 心 肌 脂 肪 酸
] 5 4 - 。C 积累和 心 功 能 障 碍 [ D 3 6的小分子抑制剂可
阻止 脂 肪 酸 结 合 C 减 少 脂 肪 酸 的 摄 取。 用 D 3 6, C D 3 6 抑制 剂 如 A P 5 0 5 5或 A P 5 2 5 8干预糖尿病大 鼠 3 周 ,空 腹 和 餐 后 血 糖 水 平 降 低 了 2 0% ~ [ 6] 脂肪酸在长链脂酰辅酶 A 2 5% 。 一旦进入细 胞 , 的作 用 下 在 胞 浆 中 迅 速 转 化 成 脂 酰 合成酶 ( C S L) A 辅酶 A。 随后脂肪酸 有 3 个 主 要 去 路 : 直接运输到 线粒体氧化 、 酯化成 三 酰 甘 油 暂 时 储 存 在 细 胞 质 脂 滴中 、 运输到细胞 核 供 基 因 转 录 的 活 化 。 脂 肪 酸 进 入线 粒 体 氧 化 供 能 需 要 限 速 酶 肉 碱 酯 酰 转 移 酶 ( P T) 1 的协助 。 核过氧化物酶 体 增 殖 物 激 活 受 体 C ( 能够促进 P AR) P - α是 一 个 重 要 的 核 转 录 因 子 , P T 1、 F AT P 1、 C D 3 6 等脂肪酸利 用 相 关 基 因 表 达 。 C 另外 , 除了促进脂肪酸的吸 收 和 氧 化 , P AR P - α也 能 的表达 , 够通过增加丙酮酸脱氢酶激酶 4( 抑 D K 4) P 制葡萄糖氧化 。 3 过多脂质积累 1. 虽然 糖 尿 病 动 物 模 型 心 肌 中 脂 肪 酸 氧 化 率 ( 增高 , 但 是 心 肌 内 的 脂 质 累 积 过 多, 脂肪酸 AO)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