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视觉在种子自动分选系统中的应用_卢卓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自动化中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农场主以及大型农业企业更轻松地管理种植、收获、贮存等工作,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
一、种植管理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和农场主更好地管理作物的生长状况和健康情况。
通过使用无人机和其他机器人,可以对田地进行全面扫描和监测,以及对作物进行自动化的监控和分析。
例如,通过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图像识别,可以分析影像中的植物类型、植物高度、叶片数量等信息,以便自动化的调整植物的种植密度。
二、收获管理计算机视觉技术还可以用于农产品的收获管理,以节约时间和提高效率。
通过使用自动化的机器人和机械收获设备,可以将收获过程完全自动化,并根据收获场地的大小和植物类型进行自动化调整。
例如,一些大型果园可以使用机器人来自动化收获果实,以便更快速、更准确地完成收获工作。
三、贮存管理计算机视觉技术还可以用于农产品的贮存管理。
通过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存储设备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并确保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其他参数符合最佳要求。
例如,可以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来检测储存箱内的空间和位置,以便更方便地存储和检索作物。
四、品质检测计算机视觉技术还可以在农业领域中用于品质检测。
通过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果实、蔬菜和其他农产品进行扫描和分析,可以快速检测和排除品质问题,并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
例如,可以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来检测水果的成熟度和美观程度,以便将高品质的水果交付给客户。
总之,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可以提高作物的生产效率和品质,并减少农业生产的人力和时间成本,从而使农业生产更加有效。
虽然计算机视觉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前景将变得更加广阔。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方法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方法概述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计算机视觉技术利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等算法,能够从采集到的图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特征,进而用于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
本文将从农田管理、植物识别、病虫害监测和智能化农机等方面介绍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方法。
一、农田管理农田管理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工作,而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提供有效且实时的农田信息。
例如,通过无人机以及其他图像采集设备,能够对农田进行高精度的测量和影像拍摄,得到地块形状、地势、土壤质量等数据。
利用这些数据,可以进行精确的土壤施肥和灌溉管理,避免过量使用农药或化肥,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
二、植物识别植物识别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而传统的人工识别方式受到时间和人力成本的限制。
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通过对植物图像的分析和处理,实现快速且准确的植物识别。
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可以训练模型来自动识别不同作物的品种、生长阶段和病虫害情况。
这样可以帮助农民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控制植物病虫害的发生。
三、病虫害监测病虫害是农田中常见的问题,对作物的种植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病虫害监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采集植物图像并利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算法,可以自动识别作物叶片上的异常。
这种异常包括颜色变化、凋落和病斑等信息,从而对潜在的病虫害做出早期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这样可以避免损失并节省农民的时间和劳动力成本。
四、智能化农机计算机视觉技术也被应用于智能化农机中,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的精细播种和收割。
通过采集地块的图像,并采用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使农机自动识别并定位农作物的种植行、间距和生长情况,从而实现精准播种和收割。
这种智能化农机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结论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方法多种多样,并且正在不断发展中。
AI计算机视觉在农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精准种植与智能决策

AI计算机视觉在农业自动化中的应用精准种植与智能决策AI计算机视觉在农业自动化中的应用:精准种植与智能决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AI)的应用正在渗透到各个领域,农业也不例外。
AI计算机视觉技术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应用方式,正在为现代农业的自动化进程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讨论AI计算机视觉在农业中的精准种植与智能决策方面的应用。
一、精准种植1.1 作物识别定位AI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图像识别和定位算法,能够准确地辨别出农田中的不同作物,识别作物类型、种植密度和生长情况等信息。
传统农业中,农民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巡视农田,而现在借助AI计算机视觉技术,农民可以通过智能设备远程监测农田,并根据作物的情况调整种植策略。
1.2 施肥与灌溉控制AI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结合传感器和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农田土壤的湿度和肥力情况,并根据作物的需求进行精确的施肥和灌溉。
通过准确控制灌溉和施肥量,既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又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1.3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AI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通过识别农田中的病虫害,并进行智能化的防治。
传统上,农民通过观察和触摸的方式来判断作物是否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而现在,AI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实时地监测农田中的病虫害情况,并根据数据库中的知识,提供准确的防治建议。
二、智能决策2.1 作物生长预测AI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对农田中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结合气象数据等多种信息,可以预测出作物的生长趋势。
这些预测结果对于农民来说非常有价值,可以帮助他们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如合理安排收获时间、进行适时采摘等。
2.2 病虫害预警通过对农田中病虫害的监测和分析,AI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提前预警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和程度。
农民可以根据这些预警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损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3 市场需求预测AI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通过对市场的调研和分析,预测出不同农产品的市场需求趋势。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自动化中的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是指通过电脑视觉技术,对图像或视频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对物体、人物、颜色、形态、动态等要素的自动识别和分析,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一项高科技。
农业自动化是指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和计算机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自动化,比如种植、施肥、浇水、管理、采摘等,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精准、可持续。
对于农业自动化,计算机视觉技术也有广泛应用,下面就来介绍几个例子:1.智能农田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农田进行无人机或机器人巡视,实时采集土地的图像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过对土地的颜色、光泽、湿度、植物生长情况等指标的识别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土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了科学施肥、合理用水、提高农作物产能的目的。
2.果树采摘机器人: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果树上的水果进行识别和分析,并控制机器人进行采摘。
在过程中,利用视觉反馈系统将采摘过程的图像和数据实时监测,调节机器人的运动轨迹,确保采摘效率和质量。
3.智能灌溉系统: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识别土地植被覆盖情况、监测气象信息、分析土壤水分含量等指标,控制滴灌管进行自动喷洒,实现科学浇水。
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实时反馈喷洒效果,控制水利用效率,并减少能耗和化肥使用等资源消耗。
4.病虫害检测: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农田进行巡查,监测病虫害的情况并进行识别,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过程中,通过相机采集农作物的图像,对病虫害进行识别和分类,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病虫害进行更准确的预测,实现智能化病虫害管理。
综上所述,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自动化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展现了无限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智能化和绿色种植中的应用技巧与注意事项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智能化和绿色种植中的应用技巧与注意事项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行业也逐渐迎来了智能化和绿色种植的时代。
而计算机视觉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手段,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智能化和绿色种植中。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技巧以及注意事项。
农业智能化中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和农业从业者更好地监测和管理农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
首先,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用于农田的遥感监测。
通过无人机或卫星图像的获取和处理,可以准确地获取农田的信息,包括土壤质量、水分状况以及植被覆盖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农民进行合理的施肥和灌溉,提高农作物的生长质量和减少资源的浪费。
其次,计算机视觉技术也可以用于农田的病虫害监测和防治。
通过对农田图像的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到有害生物的存在,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这样可以避免大面积的病虫害传播,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另外,计算机视觉技术还可以用于农田的作物识别和分类。
通过对作物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准确判断作物的种类和生长状态。
这对于农民的决策和管理非常重要。
例如,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来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和收割时间,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于农业智能化和绿色种植时,也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
首先,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具。
例如,选择像素高的高清相机或无人机拍摄图像可以更好地保留作物的细节信息。
同时,合适的图像处理软件和算法也非常重要,可以提高图像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其次,需要充分考虑实际的农田环境和条件。
例如,农田中可能存在光线不足、作物受阻和雨雪天气等情况。
对于这些特殊情况,可以采用增强的计算机视觉技术来提高图像处理的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在农田中布置合适的摄像机位置和角度,以获得更好的图像信息。
另外,数据的收集和管理也是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重要环节。
农民和农业从业者应建立起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及时收集和保存计算机视觉技术所获取的图像数据。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应用解析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应用解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各个行业,其中农业领域也不例外。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创新应用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使得农业领域得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作物质量,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并分析其带来的益处和挑战。
首先,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种植过程中的应用为农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通过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农民可以实时监测和识别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例如,利用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计算机可以识别土壤中的杂草并进行自动除草。
此外,计算机视觉技术还可以用于自动化灌溉系统,根据植物的生长状态和需水量进行智能化的水量调节。
这些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还降低了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从而实现了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
另外,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应用还包括产品质量的检测和品质控制。
通过使用高分辨率的图像传感器和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农业生产链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被精确检测和控制,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例如,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异物和病虫害,并自动剔除不合格产品。
此外,通过分析农产品的外观、大小等特征,计算机视觉技术还能够对产品进行分类和分级,实现个性化生产和营销。
然而,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农业生产环境的复杂性,图像采集和处理过程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例如,光照不均匀、遮挡物和不同植物间的干扰都会对图像质量产生影响,从而降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
此外,农业领域的传感器和设备设施较为有限,导致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效率不高。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研究人员正在致力于改进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算法和硬件设施。
例如,深度学习算法的引入使得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图像识别和分类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通过建立大规模的图像数据库和训练深度神经网络,计算机视觉系统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和分类复杂的农业图像。
计算机视觉在农业自动化的应用

计算机视觉在农业自动化的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视觉技术正逐渐成为农业自动化领域的重要力量。
农业作为人类生存的基础产业,其生产方式和效率一直备受关注。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出现,为农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变革。
计算机视觉,简单来说,就是让计算机能够像人类一样“看”和“理解”图像或视频。
在农业中,这一技术有着广泛而多样的应用。
首先,在农作物的种植环节,计算机视觉可以用于精准播种。
通过对农田的图像分析,了解土壤的质地、肥力等信息,从而确定最佳的播种密度和位置,避免种子的浪费,提高出苗率和幼苗的生长质量。
在农作物的生长监测方面,计算机视觉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往,农民们需要亲自到田间地头,通过肉眼观察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判断是否有病虫害、缺水缺肥等问题。
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误判。
而现在,借助安装在农田中的摄像头和计算机视觉系统,可以实时采集农作物的图像,并对这些图像进行分析。
比如,通过分析叶片的颜色、形状和纹理,可以判断农作物是否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如果叶片出现斑点、发黄或者卷曲等异常情况,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农民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同时,计算机视觉还可以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态势,包括植株的高度、茎粗、叶面积等参数,为合理施肥、浇水提供科学依据。
在农业灌溉方面,计算机视觉也能大显身手。
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是根据经验或者定时定量进行,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或者灌溉不足。
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对土壤的湿度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分析土壤表面的颜色和纹理,判断土壤的含水量,从而实现精准灌溉。
只有在土壤缺水时才进行灌溉,而且灌溉的水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精确控制,既节约了水资源,又保证了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在农产品的采摘环节,计算机视觉同样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对于一些成熟度不一致的水果和蔬菜,如草莓、西红柿等,传统的采摘方式往往需要大量人工进行挑选,效率低下且成本较高。
而计算机视觉系统可以通过识别果实的颜色、形状和大小等特征,判断其成熟度,从而实现自动化采摘。
计算机视觉在农业自动化的应用

计算机视觉在农业自动化的应用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寻求创新和改进的方法,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计算机视觉技术逐渐在农业领域崭露头角,为农业自动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变革。
计算机视觉,简单来说,就是让计算机像人类的眼睛一样“看”世界,并通过对图像或视频的分析和理解,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在农业中,这一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且多样。
在农作物种植方面,计算机视觉可以用于精准播种。
通过安装在播种设备上的摄像头和图像分析系统,实时监测土壤的状况,包括土壤的肥力、湿度和质地等,从而精确地确定播种的位置和密度,避免浪费种子和资源。
在农作物生长监测环节,计算机视觉更是大显身手。
它可以定期获取农作物的图像,分析其生长状态,比如植株的高度、叶片的颜色和形状、果实的大小和数量等。
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农民及时发现病虫害的早期迹象,或者判断农作物是否缺乏某些营养元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精准施肥、浇水和喷洒农药。
在农产品采摘方面,计算机视觉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一些需要人工采摘的水果和蔬菜,如草莓、西红柿等,计算机视觉系统可以识别果实的成熟度,准确判断采摘的最佳时机,提高采摘的效率和品质。
同时,还能对采摘后的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筛选出有缺陷的产品,确保上市的农产品都符合质量标准。
在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操作中,计算机视觉同样不可或缺。
例如,无人驾驶的拖拉机可以依靠摄像头和视觉算法,识别农田的边界和障碍物,自主规划行驶路线,实现精准耕地、播种和收割等作业,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不仅如此,计算机视觉还能用于农产品的分类和分级。
在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通过对农产品外观、形状、颜色等特征的分析,将其按照不同的等级和规格进行分类,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然而,要实现计算机视觉在农业自动化中的广泛应用,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环境因素的影响。
农业生产环境复杂多变,光照、天气、灰尘等都会对图像采集和分析造成干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61 -
2008 年 1 月
农机化研究
第1期
的控制器选用可编程控制器 PLC,采用气动吹离方 式等。试验结果显示,总的分级合格率达到了 90% 以上,处理速度达 20 粒/s 左右。吴继华、刘燕德、 欧 阳 爱 国 [19]( 2005)研 究 了 一 种 基 于 机 器 视 觉 技 术 的快速低成本实时检测杂交水稻种子品种新系统和 方法。该系统包括自动上料机构、光照箱、图像采 集卡、CCD 摄像头和自动下料机构等硬件以及图像 处理及品种识别软件组成。通过此系统识别 100 粒 种 子 的 时 间 为 5s,品 种 的 识 别 率 分 别 达 到 了 :先 农 5 号 为 99.99%,金 优 桂 为 99.93%,优 166 为 98.89%, 先农 3 号为 78.82%,中优 463 为 86.65%。
收稿日期:2007-03-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468002,30560064) 作者简介:卢 卓(1981-),男,湖南祁阳人,硕士研究生,(E-
mail)zhuozhuo0918@。 通 讯 作 者 : 刘 燕 德 ( 1967-), 女 , 江 西 泰 和 人 , 教 授 , 博 士 ,( E-
种子自动检测分选系统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 组成,其中软件部分主要包括图像处理及品种识别 检测软件。硬件部分如图 1 所示。
图像采集卡 排种机
摄像头 光源 输送装置 下料斗
步进电机
图 1 种子自动分选系统
硬 件 主 要 由 5 大 组 成 部 分 :一 是 种 子 落 料 机 构 。 如排种机及辅助装置,通过落料机构可以将大量的 种子规则散布到输送机构的传送带上。二是种子输 送机构。包括传送带、电动机、传送滚子等,起输 送物料的作用。三是图像采集和处理系统。主要包 括光源、摄像头、图像采集卡、计算机等。其主要 功能是采集由输送机构输送来的农作物种子图像, 并将其图像信息传递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进行判 断识别和检测,并发出检测结果信息。四是分级机 构。包括各种机械式、电动式或气动式分级装置, 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作用下将种子按预期的目的进行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检测分选系统及功能
传 统 的 种 子 检 测 分 级 主 要 以 清 选 为 主 [1], 如 气 流清选、筛选、窝眼筒分选、比重清选、摩擦分离 器分选等,都是单一地针对种子大小、质量、颜色 的不同去除杂渣、碎裂和病粒;而种子品质有多方 面的含义,还包括分子生物信息、生长活力信息、 胚乳信息等。因此,传统的机械分级手段已不能满 足现代农业的要求。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随着机 器视觉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上许多研究人员利用 该技术在农业生产自动化领域中开展了许多方面的 研究,尤其在需要重复、单调地依靠视觉获取信息 的场合,可以做到快速、准确、无损等人工无法比 拟的效果。其在农产品分级和检测方面也得到了广
4 展望及设想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在以 后的研究中,一方面应该大力研制集成农作物种子 检测算法的硬件与检测仪器,并提高处理速度。与 国外相比,国内起步较晚,现有的研究成果距实际 应用还存在着有一定的距离,且主要停留在检测算 法和静态图象处理的水平上,而动态下的实时精选 分 级 装 置 尚 不 完 善 ,目 前 还 没 有 商 业 化 的 检 测 仪 器 , 国外的检测仪器不能完全适用我国的多种农作物类 型。另一方面要研究用于实际生产线的技术,开发 快速、可靠、高自动化、低成本的种子检测分选设 备及生产线,实现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进行种子动态 在线检测、识别与分级,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提 高我国种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3 国内研究进展
宋韬等[13]人(1996)应用机器视觉技术选择并 获得了 11 个玉米粒形态参数,采用 BP 冲量算法建 立了一个 3 层前馈神经元网络,实现了在任意放置 玉米粒的情况下都能在线自动识别出完好玉米与破 损玉米,对 175 粒完整玉米以及 175 粒破损玉米的 识 别 试 验 显 示 , 正 确 率 为 93%。 成 芳 、 应 义 斌 [14] (2003)根据机器视觉检测杂交水稻种子质量的要 求,对单粒、静态稻种图像进行霉变分析识别,比 较了提取颜色特征的 3 种方法,研究了基于颜色特 征的稻种霉变检测法。经试验验证,该算法对正常 稻种,轻度霉变稻种,严重霉变稻种的检测准确率 分别为 92%,95%,83%。黄星奕[15](2004)对基于 机器视觉的稻谷品种的识别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 了将图像的颜色特征和形状特征相结合进行识别的 方法,通过贝叶斯决策方法设计识别分类器,识别 的正确率达到 83.3%以上。凌云、李伟[16](2005) 以稻米、小麦和玉米为检测对象,研究了一套动态 外观品质检测系统。该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 成,系统硬件由计算机、CCD 摄像机、进料机构、 驱动机构、出料机构和光源系统等几部分组成。在 采集谷物籽粒图像时,实现了自动进样,动态采集 谷物籽粒正反两面图像和自动回收样品的功能,方 便了用户使用,能够对标准米、垩白米、破损米和 异型米进行分类,对标准麦、破损麦和异种麦进行 分类,还能够对标准玉米、破损玉米和异种玉米进 行 分 类 。 成 芳 [17]( 2005) 应 用 机 器 视 觉 对 稻 种 质 量 无 损 检 测 进 行 系 统 研 究 ,开 发 了 基 于 Matlab 平 台 的 图像分析系统,提出了针对稻种质量检测的专用图 像 预 处 理 方 法 ,以 实 现 稻 种 尺 寸 ,形 态 和 颜 色 共 23 个基本特征参数的提取,并用 K-W 检测进行单特征 分析,图形考察特征值分布,直接选择特征或经主 成分分析选择最优特征组合。对于稻种常见缺陷如 芽谷、霉变和裂颖,开发了高精度的识别算法。蔡 卫国 [18](2005)研制 了 一套 种 子精 选分 级 系统 ,该 系统采用类似水果检测分级装置中通常采用的传送 带作为输送方式,并在传送带上预制孔穴,用来精 确 定 位 ;采 用 基 于 机 器 视 觉 的 图 像 采 集 和 处 理 系 统 , 用传感器对被检测的种子位置进行实时跟踪。系统
[1] 李 自 华 ,柯 保 康 .农 业 机 械 学 [M].北 京 :中 国 农 业 出 版社,1999:231-253.
[2] 应义斌 ,傅宾忠,蒋亦元 ,等.机器视觉技术 在农业 生 产 自 动 化 中 的 应 用 [J].农 业 工 程 学 报 ,1999,15 (3):199-203.
[3] 刘燕德,应义斌,成 芳.机器视觉技术在种子纯度 检 验 中 的 应 用 [J].农 业 机 械 学 报 ,2003,34(5):22 -25.
态与颜色来判断破损率;另一个是近红外传感器, 用 于 检 测 含 水 率 、 蛋 白 质 含 量 。 Hong-Sun Yun, Won-ok Lee 等 [12]( 2003)运 用 机 器 视 觉 对 大 米 外 观 品质进行分级,将大米分为精米、碎米、垩白米, 整 个 系 统 的 运 行 速 度 为 每 2s 分 类 200 个 样 品 ,分 级 精度超过 98.9%。
认为种子的动态在线检测应用前景广阔。同时,指出了当今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今后研究的进一
步展望。
关键词:农业工程;机器视觉;应用;种子;自动分选
中 图 分 类 号 :S223.1+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3─ 188X(2008)01─ 0160─ 03
0 引言
农作物种子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种 植业的成败,而种子检验分选是确保种子质量的重 要环节。我国农作物种类繁多,品种各异,其种子 特性如大小、质量、形状、颜色等差异也非常大。 为此,对种子分选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各种分选方 法也应运而生。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运算速度的不 断提高和机器视觉技术在农业工程领域的广泛应 用,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并结合图像处理技术、自动 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来实现种子质量动态检测和自 动分选的方法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160 -
2008 年 1 月
农机化研究
第1期
分级。五是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控制器 PLC、传感 器、电磁阀、继电器、变频器、空气压缩机和其他 辅 助 元 件 等 ,功 能 是 实 现 整 个 检 测 分 级 系 统 的 自 动 、 准确地运行。
分选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大量种子通过落料机 构规则分散到传送机构的输送带上,随着输送带的 运动送入到图像采集和处理系统;通过计算机进行 图像处理,编制品种识别软件判定种子的质量或种 类,并输出检测结果信息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发 出指令来控制相应的分选执行机构动作,将农作物 种子按要求进行分选。
2 国外研究进展
在利用机器视觉进行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和 自动分级的研究方面,国外起步比较早,无论是检 测算法和静态图像处理方面的研究还是动态在线检 测与自动分级装置和仪器研制方面都取得了很多的 成 果 。早 在 1985 年 就 有 学 者 进 行 了 谷 物 籽 粒 形 态 识 别方面的研究,目前已经有商品化的仪器。例如, 瑞典 Foss 公司的 1625 型自动谷物品质分析仪,日 本 株 式 会 社 Kett 科 学 研 究 所 的 米 谷 粒 判 别 器 等 。近 几年,针对种子的自动检测分级技术进行了大量的 探索性研究。Liao K.等[4]人(1994)根据玉米粒的 颜 色 和 表 面 缺 陷 进 行 实 时 分 级 ,每 秒 处 理 12 个 玉 米 粒。Ni B 等[5]人(1997)设计建立了对玉米籽粒进 行自动识别和分级的机器视觉系统,对整粒和破损 粒成功地进行了鉴别,成功率达 90%以上。Ng H F 等 [6]人 ( 1998) 建 立 了 一 套 视 觉 系 统 用 于 测 定 玉 米 的 机 械 损 伤 和 发 霉 损 失 ,具 有 很 高 的 精 度 和 一 致 性 , 总体偏差在 5%以内。Pearsor T C.等[7](1998)用 机器视觉系统自动检验污染黄曲霉的阿月浑子,分 选 达 到 163kg/( channel·h)的 商 业 速 度 ,一 次 可 检验出 97.8%的无污染果。Tao Y 等人[8](1998)提供 了一种有效的在线自动标定多照相机检查系统的闭 环搜索方法,适用于大型视觉系统以确保检验精度 的一致性。Wan Y N 等[9]人(1999)研制的谷物分 级系统,通过六盘式送料机构,将种子送入检测视 场 ,CCD 采 集 系 统 统 一 采 集 24 粒 ,通 过 分 类 系 统 识 别、比较,共分 6 级,由 PLC 控制高压气体将谷物 吹入分级通过,最后进入集料箱,系统处理速度为 0.045s/粒 ,检 测 健 康 谷 物 的 合 格 率 为 97%。Shahin and Symons 等[10]人(2002)基于颜色和纹理特征对 小扁豆进行分级,并建立了在线分级系统。 Shuso.Kawamura 等 [11]人( 2003)研 究 了 干 燥 后 的 谷 物自动检测系统,该系统有两个视频采集输入:一 是计算机视觉采集,主要是通过检测谷物的外观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