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检测新版济南版

合集下载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8、游泳时的体会:刚下水时,如果水超 过胸部,你会感到呼吸有些吃力,原因 是: 由于水的压力影响了胸廓的扩大 。
请你当法官!
肺是人的呼吸器官,但人在出生 之前,是不用肺呼吸的,所以, 肺中就没有气体,是“实心”的, 有一对夫妇被指控犯有溺杀女婴 的罪名,但他们却矢口否认,说 女婴生下来就已经死了。
学习目标
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特 点及功能。(重点)
2.阐述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重点) 3.理解呼吸运动和肺与外界气体交换 的原理(难点)
呼吸系统的组成
1.呼吸系统是由哪
些器官组成的?为 什么说肺是最主要 的呼吸器官? 2.为什么用鼻呼吸
3
2
4 5 6
1
比用口呼吸好?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1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澄清的石灰水变 浑浊,说明吹出的气体中__增多了.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2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进入人体后,最终到达 ___. A肺 B血液 C心脏 D细胞 3外界空气进入体内细胞,需经过___ 细胞. A3层 B4层 C5层 D6层
Bye-bye
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
(主要是肋间外肌和膈肌) 的收缩和舒张而引起的。
1、与胸廓节律性变化有关的肌肉是(D )
A、胸肌
C、膈肌
B、肋间外肌
D、肋间外肌和膈肌
2、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合起来叫 呼吸运动 __________。
4、人在平静状态时,完成吸气动作需要: ★A肋间外肌收缩,膈肌收缩
B肋间外肌舒张,膈肌舒张
C肋间外肌收缩,膈肌舒张 D肋间外肌舒张,膈肌收缩 5、肺的通气是通过什么实现的( ): A气体扩散 ★B呼吸运动 C膈肌收缩 D肺的扩张
6、平静吸气结束的一瞬间,肺内气压: A高于外界大气压 B低于外界大气压 ★C等于外界大气压 D无法确定

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说课稿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说课稿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一些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首先,我会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呼吸过程,并记录下来。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呼吸频率和深度,了解自己的呼吸状况。其次,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讨论呼吸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最后,我会安排一个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呼吸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说课稿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的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这部分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七年级下册的教学阶段,是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学习的重要部分。主要知识点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过程以及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提问他们是否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知识。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可以了解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加深理解。最后,我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为他们解答。通过这种方式,我可以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清晰的理解,并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学生对气体交换的微观过程理解困难,以及对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难以理解。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将提供具体的实例和实验来解释和加深学生的理解,并鼓励学生提问和积极参与讨论。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成绩来评估教学效果。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掌握不足,我将采取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如调整教学方法,提供更多的辅导和练习机会,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总之,我将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022-2022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3.2.1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课件(2)(新版)济南版

2022-2022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3.2.1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课件(2)(新版)济南版
第一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第二课时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①阐明气体交换的原理。(重点) ②概述肺泡内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重点、难点)
能力目标 :
通过实验“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培养学生活 学活用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 人体进行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和二氧 化碳的含量有什么变化呢?
背景知识
氧气:常温下是一种无色 无味的气体,支持呼吸和 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复燃。有助燃的作用。
空气的成分图
二氧化碳: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 的气体,它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其最常见的性质是使石灰水变浑浊, 而且二氧化碳越浓,石灰水变浑浊 的现象越明显。
【分组实验】
• 收集气体,验证气体,得出结论
方案一









【分组实验】
• 收集气体,验证气体,得出结论
方案二
改变收集气体的方式
方案三
【现象分析】
• 甲、丙两个集气瓶内石灰水变化有何不同?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 乙、丁两集气瓶中的细木条燃烧现象有何 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2/2/162022/2/16Wednes day, February 16, 2022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2/2/162022/2/162022/2/162/16/2022 6:23:30 A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2/2/162022/2/162022/2/16Feb-2216-Feb-22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鼓励学生关注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等,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结合生活实际,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低碳出行、植树造林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邀请学生分享在运动、登山等活动中,呼吸急促、气喘吁吁的经历,引发学生对呼吸现象的关注。
2.实践探究和拓展阅读类作业,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讨论类作业,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教师将针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盲点,提高学习效果。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P34-35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重点考察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及气体交换过程。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呼吸系统的结构图,标注各器官的名称和功能。
2.实践探究: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模拟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观察气体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扩散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并解释以下现象:为什么在高海拔地区,人们容易感到呼吸困难?如何缓解这种现象?
3.拓展阅读: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哮喘、肺气肿等)的成因、症状和预防措施,整理成一份科普小报。
-阅读一篇关于生物医学研究的文章,了解科学家们在呼吸系统领域取得的新进展。
4.思考与讨论: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如何保护呼吸系统健康,从生活习惯、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建议。
-小组内讨论:为什么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要注重呼吸技巧的运用?如何通过呼吸训练提高运动表现?
5.视频观看:
-观看一段关于呼吸系统知识的科普视频,进一步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拓展知识视野。

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2.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并撰写一篇短文,探讨空气质量对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保护呼吸系统,提高生活质量。
3.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的交换原理。要求实验方案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收集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了解其病因、症状和预防措施,整理成一份健康小贴士,与同学们分享。
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以及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2.掌握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3.能够描述呼吸全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以及呼吸肌的作用。
(1)肺的通气是如何实现的?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如何进行的?
(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哪些?
(4)组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生对气体交换知识的掌握程度。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小组合作表现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
(2)总结性评价:通过测试、实验报告等,了解学生对气体交换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教学效果。
4.教学拓展:
(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探讨空气质量对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介绍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讲解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的交换原理,引导学生掌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3.讲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让学生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交换过程。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2.概述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3.概述呼吸运动的过程【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2.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呼吸运动的过程【教学难点】呼吸运动的过程课前准备1.肺泡的结构模型2.肋间肌舒缩引起肋骨和胸骨运动的模型3.膈肌运动引起胸廓容积变化的模型4.呼吸运动电动模型5.PPT课件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注意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组织各学习小组之间的学习成果展示,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适时点拨,并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解。

PPT 课件展示:分析与讨论比较图片分析:北欧人的鼻子形状与赤道附近人的鼻子形状有差异?为什么会出现这差异?观察图片,小组讨论,组织学生交流体验的感受: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

演示呼吸运动电动模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肋骨位置变化、胸廓的大小变化,同时引导学生思考:1.什么是呼吸运动?2.围成胸廓的骨和骨骼肌分别有哪些?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交流,然后通过PPT课件展示呼吸运动与胸廓的关系,归纳总结什么是呼吸运动,围成胸廓的骨和骨骼肌。

并提出问题:1.是哪些结构引起了胸廓的扩大和缩小呢?2.是胸廓的变化引起了呼吸,还是呼吸引起了胸廓的变化呢?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学生的结论可先不做评价,充分让学生对问题进行争论,然后通过模型进行探究。

模型演示1、肋骨的运动(1)请一位学生说出模型的各结构分别代表什么?(2)演示模型。

(3)指导学生演示模型并测量“脊柱”到“胸骨”的距离。

分析与讨论:描述肋间肌舒张和收缩时肋骨和胸骨的运动方向,分析这种运动将引起胸廓容积怎样的变化?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各小组的测量数据,对讨论问题的见解。

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呼吸系统的基本概念。呼吸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呼吸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维持生命活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和呼吸肌的作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呼吸系统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学生可以进行一个小实验,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环境下的气体交换效率(如高海拔环境、室内外环境等);
-鼓励学生思考呼吸系统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探讨如何减少空气污染,保护呼吸系统的健康。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人体的呼吸作用》、《呼吸系统的保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
-视频资源:《人体的呼吸过程》、《呼吸系统的功能与保健》等。
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标题:“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呼吸系统”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是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气体交换的原理。

生物《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案(济南版七年级下)

生物《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案(济南版七年级下)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复习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掌握肺泡与血液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2、知道呼吸运动与胸廓变化的关系.;3、概述肺泡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重点】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呼吸道的作用.;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3、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难点】1、呼吸运动;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复习过程】(一)呼吸系统的组成:要点梳理: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列纲要:典例解析:1、下列均为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其中主要的器官是( ) A 、鼻腔 B 、肺 C 、支气管 D 、气管2、右图是呼吸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通过[ ]_________, 有的人边吃东西边说笑,吞食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的入口, 食物进入[ ]_________,就会引起剧烈咳嗽。

(2)、既是呼吸的通道又是发音的器官的是[ ]__________. (3)对吸入气体有过滤,湿润和温暖作用的结构是 .(4)痰是由[ ] 和[ ] 内表面的粘膜所分泌的粘液,以及被粘液粘着的灰尘和细菌等组成.(5)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是[ ] ,它的壁由 上皮细胞构成,外面有 围绕着 ,适于 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6)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 层细胞膜. (二)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知识梳理: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呼吸 运动肋间肌、膈肌胸 廓肺肺容积肺内气压气流方向吸气 呼气典例解析:(2007临沂中考)如图所示装置为模拟呼吸系统某结构运动的示意图, 箭头代表运动方向,请根据该图回答有关问题: 图中2代表呼吸系统的________,该结构前后径、左右 径的变化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图中3代表呼吸系统的______,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是_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知识点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1.呼吸系统的组成
知识点二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2.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平静状态下,呼吸运动的过程可概括如下: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使胸腔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内的气压就低于大气压,于是气体被吸入。

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使胸腔体积缩小,肺随之回缩,肺内的气压增大, 高于大气压,于是气体被排出。

知识点三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3.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它们都是通过扩散作用完成的:
①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和血液之间,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从而使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多, 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②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组织细胞和血液之间。

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从而使组织细胞所需要的氧气
得到不断补充,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及时运走。

4.人体内的呼吸过程包括: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四个环节。

知识点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1.(2017·浙江台州中考)为减少病人疼痛,手术前通常给病人麻醉,有一种气体麻醉剂通过盖着口鼻的面罩传输给病人。

下列哪个系统不参与麻醉过程? (B)
A.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
C.循环系统
D.神经系统
2.(2013·山东威海中考)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B)
A.鼻腔和肺
B.呼吸道和肺
C.气管和肺
D.呼吸道和气管
知识点二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3.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B)
①温度升高②水分增加③氧气含量增加④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导学号16244042下图表示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D)
A.甲表示呼气
B.乙表示吸气
C.①代表的器官能使到达②的气体变得清洁
D.处于乙时,③表示的结构处于舒张状态
5.如图是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体的变化曲线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A.曲线AB段表示吸气,膈肌为收缩状态
B.曲线AB段表示呼气,膈肌为舒张状态
C.曲线BC段表示吸气,胸腔容积变大
D.呼气结束点为B点,此时肺内外气压相等
知识点三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6.血液流经下列哪个部位后氧气浓度会升高?(D)
A.全身血管
B.小肠处的毛细血管
C.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
D.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7.导学号16244043
(2013·湖北天门中考)如图是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A.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B.Ⅰ和Ⅱ的进出,依赖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C.气体分子A和B的进出都是通过扩散作用来完成
D.气体分子B进入血液最少需要穿过两层细胞膜
1.导学号16244044(2017·山东青岛中考)通常情况下,人体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原因是(A)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湿润
③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④嗅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刺激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导学号16244045(2016·四川南充中考)如图表示某人在平静和运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
A.曲线A为平静状态
B.曲线A的呼吸频率较高
C.曲线B状态时,呼吸深度较小
D.曲线B状态时,气体交换率较低
3.导学号16244046
(2017·浙江丽水中考)如图是模拟人体膈的升降与呼吸关系的装置,有关描述正确的是(B)
A.装置中编号3模拟肺
B.装置中编号4模拟横膈膜
C.手向下拉4,小气球2变小
D.手向下拉4,模拟的是呼气过程
4.如图是人体肺部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图中1和2分别是毛细血管和支气管分支末端
B.图中3是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C.图中4处氧气进入肺泡,使血管内氧气浓度升高
D.图中4处的两种管壁均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气体交换
5.下列关于肺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肺泡数量多
B.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C.痰是在肺泡内形成的
D.肺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6.导学号16244047如图为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的模式图,①~②为相关气体,A~B为相关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过程所示的为肺泡里的气体交换,B过程所示的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2)物质②是二氧化碳,①是氧气。

(3)通过A过程后,血管里氧气的浓度升高。

1.(2016·山东青岛中考)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B)
A.气管和支气管中对痰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是腺细胞和纤毛
B.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C.呼吸系统的组成是呼吸道和肺
D.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
2.导学号16244048(2016·湖南株洲中考)如图是模拟膈肌运动的装置,下列描述错误的是(B)
A.②模拟肺,④模拟膈
B.甲模拟吸气过程,此时①内气压小于②内气压
C.乙模拟呼气过程,此时膈肌舒张
D.这个实验说明吸气、呼气与膈的运动有关
3.(2017·湖南邵阳中考)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内,需要经过几层细胞?(B)
A.一层
B.二层
C.三层
D.四层
4.(2017·安徽桐城中考)如图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A、B是两种不同的气体,①②是两种不同的液体。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
A.①和②的成分完全相同
B.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
C.据图判断此血管为小动脉
D.组织细胞中B的浓度低于②处的
导学号16244049(2016·湖南湘潭中考)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和下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中数据可知,呼出气体中的氧气比吸入气体中的少。

(2)按如图装置及操作说明进行实验,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吸入气体中的多”,实验者向乙瓶呼气的过程中,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3)实验中通入甲瓶的是空气,通入乙瓶的是呼出的气体。

实验现象: 乙瓶中石灰水浑浊程度大。

实验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实验分析:呼出气体中较多的二氧化碳最终来自细胞中的线粒体(填写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