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知识点: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之美好言

合集下载

中考作文满分攻略六:语言要美

中考作文满分攻略六:语言要美

2019年中考作文满分攻略六:语言要美2019年中考作文满分攻略六:语言要美中考作文,除要符合2019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言文从字顺、具体明确”外,还要符合各地考纲的评分标准,如讲究文采、语言亮丽、语句意蕴丰厚等。

这样,考生的作文才能获得理想的分数。

具体来说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用语贴切,意蕴深远杜甫留下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经典佳话,贾岛也有“推敲”的感人故事,名家写作历来重视词语的雕琢、精心锤炼,力求传神。

生动贴切的词语可以为一个句子增色不少。

中考作文要使语言鲜明生动、新颖脱俗,考生应尽可能选用那些具体、形象、内涵丰富的词语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尤其要重视对动词、形容词的锤炼。

二、活用修辞,精彩纷呈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曾说过:“修辞的作用就在于给平实的语言赋予超凡的表达效果。

”修辞之于语言,犹如华美的服饰之于人。

俗话说:“人靠衣装扮靓。

”文章语言则需要修辞来装饰。

在作文中,善用比喻能让作文生动形象,满篇生辉;善用拟人既可以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又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善用排比能增强语句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使用对偶句式则使语言凝练,形式整齐……如《安塞腰鼓》中就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三、巧借手法,推波助澜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表现手法在文章文采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文章语言因表现手法而内蕴丰富,文章主题因表现手法而不断升华。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渲染和烘托、联想和想象、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欲扬先抑、象征、铺垫、照应等。

如《安塞腰鼓》一文,作者正是通过第一段的铺垫、对比来衬托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热烈的特点,从而表达了对质朴、粗犷、豪迈的安塞人的热情讴歌。

如没有这些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语言带给读者的震撼是不会如此强烈的。

真题再现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自律是什么?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反省。

中考语文写作的六要素

中考语文写作的六要素

中考语文写作的六要素2016中考语文写作的六要素作文在中考语文考题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下面YJBYS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语文写作的六要素,欢迎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一、点好题作文中点题是考场作文避免偏题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

即便是内容有些偏,但只要你点题点得好,也能达到一种扶正的效果。

而一篇文章有一个好的结尾点题,也的确能让读者体会到那种照应之美,同时又能品味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

1。

点题的时机在一篇文章中如何点题,什么时机点题一要看作者对整篇文章的构思,还要看行文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看作者本身的语言组织能力,能否将点题与文章的内容做到有机的结合,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

也并不是想什么时候点题就什么时候点题的。

点得好,相得益彰,点得不好,弄巧成拙。

1)开头点题。

如《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从许许多多文章的开篇点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开篇点题既有开门见山,一下子就把读者引入你所写作的内容中,使你的文章能尽快入题,同时又有一种悬念感,吸引读者怀着迫切心情去读下文,还有一点就是能很快地表明作者写作此文的感情倾向。

开篇点题对考场作文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入题手段。

2)文中点题如《背影》3)结尾点题《背影》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济南的冬天》的结尾:“这就是济南的冬天。

”从上面的这些结尾点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结尾点题既有点题的作用,有时也是点明文章的中心,还能达到照应开头,或者是抒发感情,表达愿望的作用,同时做到结束全文。

考场作文中,一个好的结尾点题,能让阅卷老师一眼看出你的作文主题,还能产生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联想,让人感觉很有品味。

特别是在考场命题作文中,有些考生的作文主题在行文中表达得不太明确突出,扣题不是太紧,有些模糊,这时结尾点题,点示中心,更有一种扶正的效果。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范文一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相信大家都知道,语文作文是中考难免要面对的重要考试科目之一。

而中考语文作文又分为古诗文作文和现代文作文两种,虽然类型有所不同,但是写作六要素却是基本相同的。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中考语文作文的写作六要素。

第一、把握题意。

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出老师所要求的内容,所以我们要认真仔细地阅读题目,把握主题和要求,明确作文题目的基本要求,避免在写作过程中跑题或离题。

第二、确定文体。

中考语文作文一般分为古诗文和现代文两种文体,而这两种文体要求的文笔风格和语言表达方式是不同的,我们要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好文体。

第三、明确结构。

作文有明确的结构,由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而且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写作技巧和特点。

开头要引出主题,中间要展开论述,结尾要做些总结性的概述,所以我们要明确好三个部分的写作重点。

第四、琢磨段落。

文中的每个段落都是由几句话组成的,如何把几句话写好是一个很需要讲究的问题。

我们在组织段落的时候要注意段落首句和结尾,能写好首句和结尾往往意味着写好一篇文章。

第五、妙思辞藻。

作文的语言要准确、恰当、简练、生动。

并且需要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提高文章的表现力。

在运用词语和句子时,我们要注意字词的准确性和对比度,用词简明扼要,句子要清晰明了,这样能够提高文章的表现力。

第六、修饰点睛。

视觉效果是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眼前的排版、格式等都非常重要,可以通过适当修饰点睛、排版、插图等,使作文更加翔实有力。

以上就是中考语文作文的写作六要素,我们在平常的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各个方面,把它们融合在一起,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分析:本文从作文六要素出发,分别讲述了“把握题意”、“确定文体”、“明确结构”、“琢磨段落”、“妙思辞藻”和“修饰点睛”六个方面,让读者一边逐一了解,一边对比区分,颇具可读性,同时用了不少多样化的用词,让读者印象深刻。

)范文二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在中考语文作文中,要想取得高分,就需要了解和掌握作文六要素,这是写好语文作文的基础。

初中作文知识点: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之美好言

初中作文知识点: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之美好言

(五)美好言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无论是文章的主题还是作者的情感,最终都要靠语言来完成表达。

语言除了基本的要求准确、通顺之外,其表现力和感染力也直接决定着文章的质量。

语言是人类千百年来后天的造化,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要掌握一门语言是需要花大力气的,而作文的语言更是经过锤炼的精华,那就更需要我们努力去学习它掌握它。

就初中学生的记叙文语言而言,首先应做到准确、明了、通顺,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达到生动、形象、感染力强。

对于初三中考(微博)总复习的作文训练,我们重点需要训练的是语言的生动、形象和感染力。

语言的表达是多角度的,词语的组合也是极富变化的,你选择的表达角度不同或者说你选择的词语组合不同其表达效果就大不相同。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如文言文《满井游记》,课下有一些对文句的注释,其中有一句“山峦为睛雪所洗”的翻译。

课本上是这样的:“山峦被融化的雪洗干净。

”这的确是翻译得很清楚,学生都能理解,可是,却没有一点美感。

如果我们要加强一下这句的节奏感应该是: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得干干净净。

如果我们要强调一下这句的意象美应该是:山峦被温暖的阳光所融化的晶莹雪水擦洗得清新动人。

这里就是我们中考作文要追求的语言方向。

一句话,要有美感。

那么,怎样才能使你的语言具备一定的美感呢?下面就文章语言的美感提五点建议:1.让你的语言有一种整齐的美。

在我们的视觉美感里,有一种美就是通过整齐来表达的。

中国古典建筑里的对称性就是一种整齐,军队的阅兵也讲究的是一种整齐,它会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力,达到一种美的效果。

反映到文章里也如此,中国古典文章里有一种骈文,也就是一种整齐的句式,虽然现在已经不讲究这种整篇整篇的整齐了,但,如果能在文章中适当地用上一点,也会达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例如,有一位学生的作文里有这样一段话:“阳光依旧灿烂,它不会因为我的心情暗淡而失去它的光泽,天空依旧湛蓝,突然想到,我不能这么悲观,我要向前看。

”分析一下这段语言,它的确不失美感。

初三作文写作方法语言美

初三作文写作方法语言美

初三作文写作方法语言美引言初三作文写作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写作中,既要注重内容的丰富和思想的深刻,也要注重语言的美感和表达的准确性。

本文将探讨一些初三作文写作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语言使作文更加美丽动人。

1. 思路清晰在初三作文写作中,首先要确保思路清晰,构思合理。

要先明确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围绕主题进行思考和组织文章结构。

可以通过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等方式整理和展示思路,使得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更强。

2. 用词准确语言美的一大重要因素是用词准确。

在初三作文中,要注意选择准确、生动、有力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词汇,以免影响作文的质量和准确度。

同时,要注重词语的搭配和运用,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地道和流畅。

例如,可以使用形象、生动的词汇来描述事物和描绘场景,如“鲜艳的花朵绽放在青翠的草地上”、“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整个小镇”。

3. 句子结构多样初三作文写作中,句子结构的多样性也是语言美的重要体现。

要避免过多使用简单句和简单的主谓结构,而是要尝试使用复杂句、并列句、状语从句等来丰富句子结构,使文章更加生动和有趣。

同时,要注意句子之间的连接和转折过渡,使得文章的整体结构紧密有序。

可以使用逻辑连词、转折词等来构建句子之间的联系,使文章的思路更加清晰而有层次感。

4. 措辞精练初三作文写作中,措辞精练也是语言美的重要方面。

要避免冗长的表达和重复的用词,使得文章的表达更加简练、准确。

可以通过精确地选择词语、合理地组织句子结构,以及删减冗余的内容来实现措辞精练。

要在确保内容完整性的基础上,尽量剔除无关紧要的细节,让语言更加简洁有力。

5. 表达情感初三作文写作中,要注重表达情感,使作文更加充满情感和感染力。

可以通过描写细腻的情景、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要避免空洞的陈述和抽象的表达,而是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生动的描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要注重情感的转折和变化,使作文更加丰富多彩。

【中考写作指导】中考作文写作六要素:美好言

【中考写作指导】中考作文写作六要素:美好言

【中考写作指导】中考作文写作六要素:美好言语言是写作的载体,决定一篇作文的质量。

中考作文中,美好的语言更符合考生应有的写作水平,并能更好地展现考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水平。

下面就列举中考作文写作六要素中的一个要素:美好言。

一、美好言的作用美好言是指富有诗意、好听的语言,它有很好的感染力,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产生共情。

在中考作文中,美好言的使用能够增强作文的审美性,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及理解力,并让作文的语言更加优美。

1.恰当使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中考作文中使用美好言的重要途径。

如比喻、拟人、设问、排比等,这些修辞手法能够让文章更有文学感、诗意和韵律,进一步引发读者的共鸣。

在使用修辞手法时要注意恰当选用,不要过于炫技。

示例:春天,显得异常美丽。

它是一个悄然而至、手提一把沉甸甸的大礼包的使者,为大地献上了五彩缤纷的花朵、嫩绿满枝的树叶……一切都以生机盎然的姿态展开。

(比喻手法)2.选择优美的词语语言的魅力在于其中的微小差异。

中考作文中使用优美的词语的占比越多,文章就越容易产生共鸣和品味。

选择优美的词语时要注意与文章内容相贴合,不过分追求华丽的词汇。

我自信地抬头,感受着浓郁的花香和阳光的温暖,好像自己也成了这座花园中一处鲜艳夺目的花朵。

(选词优雅)3.注意语言的韵律望着这洁白如玉的顶峰,我感觉自己已经和它融为一体。

在这无限美好的世界里,我不再是我,而是那山峰,那白云,那溪流。

(句式优秀)1.写景描写描绘自然景色或城市风光时,使用美好言能让文章展现更为动人的效果,更有情感共鸣,令读者能够感受到画面的美丽和真实。

那时的月色,没有金灿灿的醉人,也没有苍白的惆怅,只有孤冷的清辉,在思绪纵横处,轻柔叩响心扉。

(描写月亮)2. 人物描写描写人物时,使用美好言能够展现出人物的美好品质,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人物更加喜爱和敬重。

高远是一个端正朴素,思想开阔的乡村教师。

他用激情浇灌坚守初心的心田,收获的是一片片崭新的希望田。

写作文的六要素是什么(6篇)

写作文的六要素是什么(6篇)

写作文的六要素是什么(6篇)中考语文作文写作的六要素:命题作文是中考语文的重头戏,分数大,发挥空间大。

那么中考语文作文怎么写呢?把握六大要素,帮你写好作文。

(2)准备问题我们都知道第一印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同样,在中考的题目作文(微博)中,一个好的作文题目是一个好的第一印象的敲门砖。

所以花一点时间想一个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的好题目,绝对不是浪费。

好作文题的标准1)言简意赅,就是短小精悍,简单明了,有实践能力。

人们第一眼就觉得不能多说少言,简洁明了。

需要注意的是,简洁性不是以字数来衡量的,而是以单词组合所赋予的意义来判断的。

简洁的题目是用最少的字数给人最清晰的含义和情感倾向。

2)新奇是现代社会追求的一种趋势。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想办法让自己的东西变得新奇,那就是用不同的视角去表达自己的个性思维。

但是,新奇绝不是非传统的,必须是合理的。

应该说,我们说的新鲜感,只是别人想错过的东西,或者只是自己还没有想到的东西,绝不是自己想不出来或者想不到的东西。

3)截题的作文虽然没有明确的主题,但大多是有主题意图的,作者会在写作过程中尽量明确这个主题意图。

这个时候,如果你的作文题能给你的作文主题一些提示或暗示,那当然是最好的。

这样阅卷老师就可以快速把握你作文的主题,给阅卷者一个先入为主的阅卷思路,有利于考试成绩的提高。

即使你的作文在主题上不是很突出,也会和题目的补充相得益彰。

4)大部分的天才阅卷老师都是很有天赋的人,对礼物很敏感,也很看重。

如果能在写作中拟出某种天赋,无疑会带出阅卷老师心中珍藏的美感,让人猜测作者一定也是有某种天赋的人,从而获得高分。

当然,作文的内容也要有一定的文采。

5)有内涵的题目也要有一定的内涵,要耐人寻味。

当然,由于阅卷老师的时间限制,这一点在考场作文阅卷过程中可能会被忽略。

但是真正有内涵的东西,能让那些阅卷高手轻易看出来,还是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题型绘制方法:1.添加所谓的添加,就是在话题或话题中心词之前或之后,或之前和之后,添加一定的词语,形成完整的整体意思。

【中考写作指导】中考作文写作六要素:美好言

【中考写作指导】中考作文写作六要素:美好言

【中考写作指导】中考作文写作六要素:美好言
中考作文是考察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能力以及思维表达的能力的重要题型之一。

在写作中,有六个要素是必不可少的,分别是:主题明确、结构合理、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得体、文采飞扬。

主题明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

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确定写作的方向以及要表达的观点。

只有当主题明确时,才能使文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不至于偏题或者跑题。

结构合理是一篇文章的骨架。

作文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开头、中间和结尾,能够使文章的思路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开头要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兴趣;中间要对主题进行逐一展开;结尾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观点明确是一篇文章的核心。

在作文中,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并通过文字的表达使读者能够理解自己的观点。

观点是表达自己的思想的窗口,只有明确的观点才能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论据充分是一篇文章的依据。

在写作时,不仅要有明确的观点,还要有多个有力的论据去支持观点。

论据应该是真实可信的,可以是自己的经验、观察或是他人的事例等。

通过合理的论据,可以使文章更加可信,更具有说服力。

语言得体是一篇文章的基础。

语言得体是指使用正确准确、简洁明了、通顺连贯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写作中,不应该使用生僻的词汇,也不应该使用太简单的词汇,应该根据文章的主题和受众来选择合适的词语。

文采飞扬是一篇文章的亮点。

在写作中,可以适当地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加文章的艺术感。

比如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有韵味,更加吸引读者的注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作文知识点: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之美好言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美好言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无论是文章的主题还是作者的情感,最终都要靠语言来完成表达。

语言除了基本的要求准确、通顺之外,其表现力和感染力也直接决定着文章的质量。

语言是人类千百年来后天的造化,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要掌握一门语言是需要花大力气的,而作文的语言更是经过锤炼的精华,那就更需要我们努力去学习它掌握它。

就初中学生的记叙文语言而言,首先应做到准确、明了、通顺,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达到生动、形象、感染力强。

对于初三中考总复习的作文训练,我们重点需要训练的是语言的生动、形象和
感染力。

语言的表达是多角度的,词语的组合也是极富变化的,你选择的表达角度不同或者说你选择的词语组合不同其表达效果就大不相同。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如文言文《满井游记》,课下有一些对文句的注释,其中有一句“山峦为睛雪所洗”的翻译。

课本上是这样的:“山峦被融化的雪洗干净。

”这的确是翻译得很清楚,学生都能理解,可是,却没有一点美感。

如果我们要加强一下这句的节奏感应该是: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得干干净净。

如果我们要强调一下这句的意象美应该是:山峦被温暖的阳光所融化的晶莹雪水擦洗得清新动人。

这里就是我们中考作文要追求的语言方向。

一句话,要有美感。

那么,怎样才能使你的语言具备一定的美感呢?
下面就文章语言的美感提五点建议:
1.让你的语言有一种整齐的美。

在我们的视觉美感里,有一种美就是通过整齐来表达的。

中国古典建筑里的对称性就是一种整齐,军队的阅兵也讲究的是一种整齐,它会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力,达到一种美的效果。

反映到文章里也如此,中国古典文章里有一种骈文,也就是一种整齐的句式,虽然现在已经不讲究这种整篇整篇的整齐了,但,如果能在文章中适当地用上一点,也会达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例如,有一位学生的作文里有这样一段话:“阳光依旧灿烂,它不会因为我的心情暗淡而失去它的光泽,天空依旧湛蓝,突然想到,我不能这么悲观,我要向前看。


分析一下这段语言,它的确不失美感。

但,当我们读过之后总是会觉得有一些美中不足的。

是什么呢?就是语言的一种均衡性、对称性。

前面的“阳光依旧灿烂,它不会因为我的心情暗淡而失去它的光泽”与后面的“天空依旧蓝”很
不对称,总让人觉得缺少一点,显得很不整齐。

我们可以修改一下再读:阳光依旧灿烂,它不会因为我的心情沮丧而失去光茫;天空依旧湛蓝,它也不会因为我的情绪暗淡而去黯然神伤。

突然想到,我不应该这么悲观,我要向前看。

这样再读,我们就可以感觉到这段文字均衡得多,节奏感也强了。

也就是让其中的文字有一定的对称性。

2.让你的语言有一种错落的美。

语言的错落就是在文章中你的语言要尽量富于变化,长句、短句、骈句、散句交错使用,使你的文章有较强的节奏感,令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摇曳多姿,极富美感。

我们来看一段本班学生的作文语言:走在炎热的归家之路上,你已经大汗淋漓。

但你仍须背着硕大的背包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走着。

你累、你热、你烦躁……,但,突然,迎面吹来一阵凉风,你凉、你爽、你快乐……飘逸的风
给你送来飘逸的快乐。

这段话虽然写的是一件非常平淡的事,也就只不过是放学回家,背上背着一周来的一些衣物杂件,走在炎热的归家之路上。

可是,读起来却是那样的富于美感。

它的美就在于它的语言的长短交错,排列恰当,而在总体上又不失语言的均衡性,使语言的节奏感极强,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有很多的时候,就整篇文章来看整齐与错落是交叉的,就是整齐中错落,错落中有整齐,那才是一种更理想的表达效果。

3.让你的语言有一种情感的美
感情常常充溢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但是,要把我们心中那真挚的感情表达出来却是要在语言上多加琢磨的。

如学生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有句话精炼地概括了人生的三种情:友情是水,爱情是酒,亲情是血。

显然,其中最珍贵、最浓厚的是亲情,在我看来,亲情是不单只发生在亲人之间,如果友
情到了甘苦与共的境界便升华为亲情。

这段话也是很常规的,当然也很清楚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它就是很平静地告诉我们友情有时也可以与亲情等同。

读者读过之后,可能会颔首称同,但,很难被感动。

如果我们换一种词语选择和语句组合方式,你会有不同的感受。

下面请看:友情是水,爱情是酒,亲情是血。

这不知是谁用如此精炼的语言概括出了人生的三种情。

显然,在人们看来,这其中最珍贵、最浓厚的一定是亲情,“血浓于水”啊!然而,在我看来,这浓于水的血不一定只流淌在一脉相承的亲人间,如果友情也到了甘苦与共的境界又何尝不也是一种血的流淌啊!
这样一改后,我们再读一读,就不仅仅只是告诉你什么,而是感染了你什么,其抒情性与感染力就大大加强了。

4.让你的语言有一种意象的美
所谓意象,就是我们描写时所选择的对象,也指我们在运用比喻、比兴时
所选择的喻体对象。

我们知道,很多写景的文章,总是选择那些具有相当美感的景物加以描写,很自然地使语言产生美感。

但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描写对象很难从视觉上给人什么美感,而这时还只是直白在叙写就会显得很浅露、平实,甚至是粗俗,缺乏美感,如果我们能换一个与之有某种相似之处且有一定美感的意象加以描写,做到言此而意及彼,就会产生一种意象的美,增加语言的美感。

5.让你的语言有一种深刻的美
语言的深刻性主要反映一个人的思想的深刻性,所以,没有一个深刻的思想是不可能有深刻的语言的。

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对身边的人或事,对社会的人或事多加以思考,联系你所学过的各科知识,给出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一个较为正确的评价。

当然一般这都是在自己的平时训练中进行的、积累的。

有很多老一辈的作家都是这方面的典范。

如台湾作家林清玄、刘墉、本土
作家贾平凹等,他们都是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

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当然,使语言美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多用美词,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等等。

总之,只要我们心中想着这些方法,在写作中在适当的位置,自然地运用它们,一定会使我们作文的语言增色不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