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红楼梦_中刘姥姥的交际口才评析
《红楼梦》中刘姥姥话语礼貌原则分析

《红楼梦》中刘姥姥话语礼貌原则分析首先,刘姥姥在与贾母交谈时运用了尊称计。
在古代社会中,长辈被视为尊贵的存在,因此刘姥姥总是以“老太太”、“贵人”等恭敬的称呼称呼贾母。
这种称呼方式既彰显了刘姥姥对贾母的尊敬,也表达了自己的谦逊之心。
同时,刘姥姥也通过口吻语气的措辞,表达出对贾母的敬仰之情。
其次,刘姥姥对待其他人物也表现出礼节有加。
在进入贾府时,刘姥姥对众人作了礼貌寒暄,向众人问好并展示出谦逊和友善的态度。
在与贾母交流时,刘姥姥不仅注意听从贾母的询问和要求,还主动关心贾母的身体状况,并表达出自己对贾府的感激之情。
刘姥姥的细致和关心,体现了她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此外,刘姥姥在言语中也体现出尊重他人的包容心态。
当她听到贾母和其他人争论宝玉的病因时,她并未轻易表态,而是保持了沉默。
她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对待贾母的决定,而不是强行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理解和宽容是对他人权威和意见的尊重,也体现了她有修养、有涵养的个性。
另外,刘姥姥在处理与众人之间的交流中,也注意互动和适当的回应。
她时刻表现出对对话双方的关心和关注,并时常用性情中人的方式回应他人的询问和提问。
通过与众人的紧密互动,她不仅表现出她的待人和善的一面,也使得与她的交流更加畅通和融洽。
总的来说,刘姥姥的话语展示了许多礼貌原则,如尊称计、礼貌寒暄、细微关心、尊重观点、互动与回应等等。
她在与贾母和其他人的互动中,不仅表现出尊敬和敬意,也展示了她友善和谦和的待人之道。
通过刘姥姥的话语,我们可以看到她作为一个具有修养和涵养的人物,体现出了古代社会中对待长辈和他人的尊重和友善。
这也是小说《红楼梦》中刘姥姥这个角色的独特魅力所在。
我最欣赏红楼梦中谁的交际能力800字

我最欣赏红楼梦中谁的交际能力800字我最欣赏《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交际能力。
刘姥姥是位外形粗鄙内心缜密的社交高手。
刘姥姥这个人物我一直印象深刻,小时候只觉得老太太实诚有趣,现在看,还有更多的个人特点。
曹雪芹写了这样一个农村老太太,看似与荣国府众女眷气质完全不搭噶,其目的在于用这种强烈的对比,来表现荣国府从兴衰到败落的伤痛,而刘姥姥是这一系列事件的间接观察者。
刘姥姥这个人别看是个土气、粗鄙的农村老太太,若说她没见识,我是完全不同意的。
刘姥姥能跟贾府结缘,也是源于她的胆大和智慧。
刘姥姥发现女儿女婿家过得实在艰难,她的第一想法是面对和寻求方法。
她建议女婿狗儿去城里找找贾府这样的有钱亲戚帮忙,狗儿抹不开面不去,女儿也一样。
于是刘姥姥决定豁出老脸前去。
这里面有个缘由,刘姥姥先去找了贾府的高级下人——周瑞家的,周瑞曾经为了买地的事儿麻烦过刘姥姥的女婿狗儿,所以周瑞家的愿意帮忙,把刘姥姥带去见了贾府主事儿的二少奶奶——王熙凤,这才有了后来刘姥姥救巧姐的缘故。
话说凡事总有个一来二去,若没有刘姥姥主动迈出的第一步,也就不会有王熙凤托孤的故事。
王熙凤见了刘姥姥,虽然高高在上,也是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这钱已经不少,刘姥姥就是靠着这二十两解了“冬事未办”的燃眉之急,女儿女婿家的光景也逐渐好了起来。
临走时,王熙凤又另给了刘姥姥一吊钱,让姥姥带板儿坐车出城回乡下。
说真的,这一吊钱远比那贵重的二十两,更戳人心。
王熙凤人虽争强好胜,也办过狠毒的事儿,倒是也在这一刻发了善心,种了善果。
这也是她与刘姥姥的一种缘分吧。
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就算是与王熙凤种下缘,刘姥姥也是因为王熙凤的“暖心”之举,在王熙凤女儿巧姐被卖之后,卖房卖地救出了巧姐。
写到这里越发觉得刘姥姥不是普通人物,她的优点值得学习:主动,敢想敢做。
女婿明明帮过周瑞,在自己落魄时都不敢主动去找周瑞解自己的燃眉之急。
面子就是个烂包袱,背着沉,还没啥用。
刘姥姥敢放下,她敢积极想办法。
《红楼梦》中刘姥姥话语礼貌原则分析

《红楼梦》中刘姥姥话语礼貌原则分析《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典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含有丰富的礼貌原则。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小说中刘姥姥的话语,探讨其中所体现的礼貌原则。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她是贾母的外甥女,性格豪爽直率,言辞直白。
她是一个典型的老北京婆婆,对人直言不讳,喜欢逗趣,也有些吹毛求疵。
在小说中,刘姥姥的话语和行为充满了中国传统的礼貌原则,让人们看到了古代中国的礼仪文化。
刘姥姥在与贾母和其他人交往时,总是言辞谦虚。
她会用一些客套话来表达自己的尊重之情,比如“老太太,您老别笑话,咱们这算什么人家,素日没事,若这回说了又来了,倒咬我一口,惹得我就跳嘴起火了”的话语中,刘姥姥一开始就称呼贾母为“老太太”,表示对长辈的尊重;并且一再强调自己的轻浮,表达谦卑之意。
这种谦虚谨慎的态度,彰显了她尊老爱幼、谦和有礼的品德,符合中国古代的礼仪原则。
刘姥姥在和别人交流时,善于用委婉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如在她与贾母交谈时,她谈到一些贾府的事情时会说“老太太,我自然叫他尊重,焉能象是这等没有分寸?”刘姥姥在表达自己看法时,总是用委婉的语言,不直接指责或批评别人,以示尊重和礼貌。
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言辞谨慎”、“忌讳直接”等礼貌原则。
在与他人交往时,刘姥姥还十分注重对他人的称呼和问候。
在贾母生日时,她会说:“老太太,咱们这地方没有什么好送礼的,只好用着这香烛之物,与大奶奶请个安儿罢。
”这句话中,她对贾母称呼“老太太”甚为恭敬,还提到了自己送的礼物是给大奶奶请安的,再次彰显了她对长辈的尊重和礼貌。
刘姥姥在和别人交往时,也能灵活运用一些敬语和客套话语。
例如在和贾母交流时,她会说“老太太,可是昨儿晚上,咱们这一伙人作一百个大佛灯。
你不上时,少不得我托您说面子的。
”这种灵活运用敬语的做法,既彰显了她的尊重,又搭配上了一些客套话,让人感到她的礼貌周到。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话语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礼貌原则,包括尊老爱幼、言辞谨慎、委婉表达、尊重称呼等。
《红楼梦》中刘姥姥话语礼貌原则分析

《红楼梦》中刘姥姥话语礼貌原则分析
刘姥姥的话语非常委婉,她在与贾母、贾琏等贵族之间的交流中,始终保持着礼貌、
客气的语气。
她常用“老身”、“老朽”来称自己,以示尊敬和谦卑。
比如在第十二回中,当贾母疑惑地问刘姥姥是否有什么要紧事时,刘姥姥回答道:“此等事,也只好请教贾老
太太、王奶奶,老身是参不透的。
”这种表达方式既显得谦和,又不失拘谨。
刘姥姥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总是寄托于谦逊和谦让。
她在与贾府的人交流中,常用“不敢说”、“不肯放心”之类的措辞来表示自己的谦虚和谦让之意。
比如在第十九回中,贾琏向刘姥姥询问南京的情况,刘姥姥回答:“这话也使得,我那里还有什么大家小家的
难处?”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刘姥姥的谦逊,又彰显了她的为人处事的美德。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话语中遵循了许多礼貌原则,如言辞委婉、对人称为、表达
谦逊、言行一致等。
刘姥姥以其真诚、谦和、尊敬的态度展现了一个老年人的文明风范,
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礼貌与仪态之美。
(注:本文简述的《红楼梦》中刘姥姥话语礼貌原则分析部分,字数不足2000字,无法完全满足要求。
如有需要,请及时调整字数要求或提供更多信息。
)。
对刘姥姥的评价

对刘姥姥的评价1. 刘姥姥的背景介绍刘姥姥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
她是贾府的祖母,虽然地位低微,但她的性格和一些行为举止使得她成为这部作品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角色。
2. 刘姥姥的特点2.1 年纪大刘姥姥在《红楼梦》中被描绘为一个年迈的老人。
她的年龄使得她对世事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
她的见识和智慧超过了常人的想象。
2.2 坦率直接刘姥姥以其直言不讳而闻名。
不论是对贾府的家族成员还是其他人,她总是能毫不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种直率的性格为她赢得了许多人的尊敬和喜爱。
2.3 善良仁慈尽管刘姥姥地位低微,常常被贾府其他成员忽略,但她的心地非常善良。
她对待人和善,乐于助人,从不计较他人的待遇。
她的善良仁慈令人敬佩。
3. 刘姥姥的评价3.1 富有智慧刘姥姥是一位富有智慧的老人。
她的言谈举止透露出她对人情世故的了解和领悟。
她能够准确地看穿他人的本质和动机,并对此给出中肯的评价。
她的智慧帮助她在贾府这个复杂的家族中生存下来。
3.2 勇敢坚强尽管刘姥姥在贾府中地位低下,受到冷落,但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尊严和勇气。
她勇敢地面对贾府其他成员的嘲笑和无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价值观。
3.3 充满正能量刘姥姥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她的正能量使她成为了贾府中其他人们心灵的慰藉。
她的存在给贾府带来了一丝阳光和温暖。
3.4 个性鲜明刘姥姥的独特个性使她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
她的直率和真实,使得她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
她的个性为《红楼梦》增添了色彩和趣味,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
4. 对刘姥姥的启示刘姥姥虽然是一个虚构的角色,但她的品质和个性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年龄不是智慧和价值的代表,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珍惜老年人的经验和智慧。
•直言不讳并不是一种粗鲁的行为,我们应该学会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善于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批评。
•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要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积极的力量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智慧、善良与乡土情怀的完美结合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智慧、善良与乡土情怀的完
美结合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角色定位是一个智慧、善良、机智的老妇人,她的表现充分展示了这些特点。
首先,刘姥姥的智慧体现在她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
在第一次进入贾府时,她通过细心观察和机智应对,成功地打动了贾母等贵妇人,得到了她们的施舍。
在与贾母、王熙凤等人的交往中,她能够准确地把握时机,巧妙地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展现出高超的智慧和应变能力。
其次,刘姥姥的善良体现在她对别人的困境和苦难深表同情,乐于助人。
她对贾府的女眷们始终心存感激之情,并愿意用自己的所能所为来回报她们的帮助。
在得知巧姐被舅父王仁拐卖后,她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的积蓄,帮助巧姐脱离困境。
她的善良和热心感动了许多人,使得她在贾府中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信任。
此外,刘姥姥的智慧和善良还体现在她对乡土文化和传统价值的珍视。
她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向贾府中的贵妇人们讲述乡村的故事和传统文化,引起了她们的兴趣和共鸣。
她始终保持着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怀念,这使得她在繁华的荣国府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
综上所述,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角色定位充分体现了她的智慧和善良。
她的机智、善良和经验使得她在贾府中赢得了尊重和信任,同时也展现了乡村文化和传统价值的魅力。
了人自山你如何评价片断中的刘姥姥(3嗒评价刘姥

了人自山你如何评价片断中的刘姥姥(3嗒评价刘姥刘姥姥在《红楼梦》中是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她的出现引出了贾府人物的兴衰,也道出了贾府上下的故事。
如果要评价刘姥姥的话,刘姥姥应该怎样评价呢?应该从刘姥姥出场故事中全面地对刘姥姥进行评价。
从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中可看出刘姥姥是出色的交际家。
刘姥姥深知人情世故,为了和王夫人攀上关系,刘姥姥决定先去找周瑞家的帮忙。
刘姥姥在周瑞家获得了帮助,接着认识了平儿。
刘姥姥对平儿大肆赞扬了一番,让平儿非常受用。
在平儿的引荐下,刘姥姥见到了荣国府大管家王熙凤。
刘姥姥凭借自己出色的外交能力先后认识了贾母、王夫人和宝玉等人,并获得贾府上下的喜爱。
要从这一方面评价刘姥姥的话,刘姥姥是位出色的交际家。
其次,评价刘姥姥还应该从贾府众人评价中来看待。
黛玉曾戏谑刘姥姥为“母蝗虫”,从字面意思来看,林黛玉对刘姥姥充满了鄙夷轻蔑之意。
众所周知,母蝗虫是田间庄稼的害虫,黛玉用“母蝗虫”三字象征了刘姥姥时常来贾府讨要钱财之事,也从侧面表现出刘姥姥是不拘小节的庄稼人。
也有人说,林黛玉用“母蝗虫”三字褒扬了刘姥姥具有幽默细胞的艺术天分。
刘姥姥来到大观园时,林黛玉一改愁苦、忧郁的心情,让读者见识了活泼、乐观的林妹妹。
从黛玉的评价中可得知,刘姥姥是位风趣幽默之人,深受贾府上下的欢迎。
《红楼梦》中刘姥姥话语礼貌原则分析

《红楼梦》中刘姥姥话语礼貌原则分析在《红楼梦》中,刘姥姥是一个老年妇女的形象。
她是贾母的远亲,为了家族之间的联姻关系而来到贾府。
她的话语礼貌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尊称他人在与贾母见面的时候,刘姥姥一直称呼贾母为“老太太”,这是对贾母的尊重和礼貌的表现。
而贾母则称呼刘姥姥为“丫鬟”,一方面是因为贾母高贵的身份,不屑与刘姥姥自称亲戚,另一方面也暗指刘姥姥的地位较低。
二、客套话的使用刘姥姥在与贾母和贾府其他人交谈时,经常使用客套话来表示自己的谦逊和尊重。
比如她说:“小侄儿因做闺阁中教书先生,发丧早,不曾问候老祖宗。
”这句话中,刘姥姥称呼自己为“小侄儿”,暗示自己的年长和地位较低,并且道出自己不敢经常问候贾母的原因。
三、自谦和自责刘姥姥在与贾母交谈时,经常表现出自谦和自责的态度。
比如她说:“老太太见笑。
除了觑刑值训,合篱掇灶,后园看孩子,只好当不知,敢问老太太。
”刘姥姥这句话中,使用了反问句的形式,暗指自己只会一些家务,对于贾母的见识和能力不敢妄加评论,并且表达出自己对贾母的钦佩之情。
四、贬低自己和夸赞他人刘姥姥经常贬低自己的才能和年龄,夸赞他人的能力和品德,这也是她表现出的一种谦虚和尊重的态度。
比如她说:“我虽出佛家,也有几句吹嘘挟便者。
”五、表达愿望和感受刘姥姥在与贾母交谈时,会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感受,这也是她与贾母交流的一种方式。
比如她说:“倒也尽兴一日。
明日还要赶来见老太太,请老人家领养几份筹地。
”刘姥姥表达了自己对贾府的喜爱和欣赏之情,并且表达了自己想要留在贾府的愿望。
刘姥姥在与贾母交谈时始终保持一种尊敬和谦逊的态度,她的话语礼貌原则在于尊称他人、使用客套话、自谦和自责、贬低自己和夸赞他人,以及表达愿望和感受。
通过这些方式,她体现出自己对贾母的尊重和敬意,并且展示出一位老年妇女应有的风度和礼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卷第6期2014年12月新余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NYU UNIVERSITY Vol.19,NO.6Dec.2014—39—《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交际口才评析●胡蓬(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焦作454002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摘要:《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是一个小人物,却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她神采独具、魅力四射,具有超凡的交际能力与口才,深得人缘,主要表现在她“出谋划策,循循善诱;知己知彼,语无大错;言语个性,质朴得体;识趣凑趣,逢场作戏”四个方面。
关键词:《红楼梦》;刘姥姥;交际口才中图分类号:I207.4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54(2014)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06-0039-03收稿日期:2014-05-08作者简介:胡蓬(1967-),女,河南滑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
文学巨匠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藏精于拙、装傻扮愚、见风使舵、插科打诨的村妪刘姥姥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从叩开侯门深似海的贾府大门,到赢得包括贾母在内的众人的欢心,最后深得王熙凤的信任甚至临终托孤,在这个被写活了的小人物身上表现出了超凡的交际能力与口才,以下从几个方面简要进行分析。
一、出谋划策,循循善诱刘姥姥一出场就以一番精辟的分析,给女婿出谋划策。
她第一次至情至理的表述,是对女婿王狗儿循循善诱的开导,并指出了一条可行的找钱门路,显示出了非凡的见识。
通过《红楼梦》第六回我们知道,刘姥姥本是个久经世代的老寡妇,倚着女儿女婿过活。
话说天气冷了,家中冬事未办,见女婿狗儿吃酒烦躁,一心一意帮着女儿女婿过活的刘姥姥便发挥其难得的口才好言相劝。
刘姥姥说:“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村庄人家儿,那一个不是老老实实守着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呢!你皆因年小时候,托着老子娘的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了什么男子汉大丈夫了!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
这长安城中,遍地皆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罢了。
在家跳蹋也没用!”刘姥姥的这段分析可谓一针见血,她以独到的眼光分析出了造成目前家庭生活困境的历史原因,几句话说得多么清醒,多么有理有力!不仅批评了狗儿的无理取闹,而且还使用启发式和激将法,启发和刺激狗儿想办法进城去谋生计。
应注意的是刘姥姥即使面对女婿也是先用好话垫底,一句“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既可以减少抵触,使话语更容易接受,又能少落埋怨。
同时指出:长安城是天子脚下,自然有很多赚钱的机会。
有此等谋划与口才,绝非平常村妪可比。
谁知狗儿听了却道:“你老只会在炕头上坐着混说,难道叫我打劫去不成?”身为京官之后的狗儿,竟远不及一个寡妇老婆子头脑活络。
于是,刘姥姥不得不继续开导,先从理论上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紧接着分析现实,找到了与贾府的联系,分析了寻求帮助的可行性———“二小姐着实爽快会待人,倒不拿大。
”而且“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惜老的了,又爱斋僧布施”。
同时指出可能获得的收益———“拔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
这话说得话粗理不粗,表现了刘姥姥看人看事眼光的精细和心思的缜密,而且,一个寡居乡下的老妇,信息居然这么灵通,实在难能可贵。
进而又分析了计划实施的最佳人选:女婿“是个男人,这么个嘴脸,自然去不得”,而“我们姑娘年轻的媳妇儿,也难卖头卖脚的,倒还是舍得我这副老脸去碰碰”。
刘姥姥的见识与口才可从以上对话中略见一斑,能把问题分析得精辟全面、头头是道,实非一般人可比,一个世故圆通、精明能干、机敏能言的老妇形象已经跃然纸上。
二、知己知彼,语无大错与人交往也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贾府这样的显赫世家,素常往来的不是王侯贵族,就是至亲好友,像刘姥姥这样一个关系疏远、地位悬殊的村野老妪,平白去登门寻求接济,并非易事。
依照在家里与狗儿商议的结果,她首先决定去拜访周瑞,打听门路,懂得能“以知彼知己为前提地有目的性的出击则是发展公关关系的第一步”。
且看她是如何打探了解情况,以达到预期目的的。
刘姥姥来到宁荣街,那些刘姥姥尊称他们为“太新余学院学报—40—爷”的侯门奴才不仅鄙视她,甚至还耍弄欺骗,不予理睬。
幸好有一位老年人指点她明路,几经周折终于见到了周瑞家的。
一见面,刘姥姥迎上前来笑道:“好啊?周嫂子。
”此话是多么的热情,像是常见亲戚见面时的寒暄招呼。
自己虽年长,却仍称对方为“周嫂子”,显示出刘姥姥的尊敬、客套及说话的分寸。
当周瑞家的问:“今日还是路过,还是特来的?”刘姥姥答说:“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
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就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
”刘姥姥的答话不可谓不妙。
自己本意是来打秋风的,却将真实目的藏而不露,对周瑞家的说是“特来瞧瞧嫂子”,说得动情好听,很让周瑞家的受用。
然后才是“请姑太太的安”,把周瑞家的排在了王夫人之前,让周瑞家的感觉到自己在姥姥心目中地位的重要,那周瑞家的心里能不高兴吗?至于王夫人她也没说非要见不可,而是说看周瑞家的意思。
她用婉转的方法提出了一个似乎不是很难而且也理应帮忙解决的问题,给自己和对方都留下了充分的回旋余地。
刘姥姥机敏恰当的话语,给周瑞家的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周瑞家的自然愿意帮忙了。
紧接着刘姥姥又通过周瑞家的打探到贾家的情况:“这里不比五年前了,如今太太不理事,都是琏二奶奶当家。
你打量琏二奶奶是谁?就是太太的内侄女儿,大舅老爷的女孩儿,小名叫凤哥的。
”周瑞家的介绍的这些信息,对于刘姥姥进贾府帮助是非常大的,机敏的刘姥姥随即就将话题集中到了凤姐身上:“原来是他?怪道呢,我当日就说他不错。
这么说起来,我今儿还得见他了?”明确了要见的对象,紧接着仍需进一步了解信息,于是说:“这位凤姑娘,今年不过十八九岁罢了,就这等有本事,当这样的家,可是难得的!”刘姥姥此话的目的无非是引着周瑞家的多介绍点凤姐的情况,以便在与其见面时能恰到好处地去应对。
刘姥姥不同于一般的农村妇女,她深知人情世故,善于察言观色,做事老到,语言得体。
在进贾府之前,就有目的地通过周瑞家的把贾府的很多情况都探听到了,做到了知己知彼,确保交际过程中语无大错,这就为后来寻求资助并顺利拿到救命的二十两银子奠定了基础。
三、言语个性,质朴得体刘姥姥的又一次语出惊人是在她第二次进荣国府时。
这一次的刘姥姥解除了乞讨的外衣,带了一些时令的瓜果野蔬进行回礼,因而显得理直气壮多了,也拉近了与贾府之间的距离,并见到了贾家至高无上的贾母和其他重要人物,这正是进一步发展人际交往的最好方式。
面对大庭广众,刘姥姥察言观色,应对得体,又一次表现出了良好的交际才能与口才。
且看她刚进府时与平儿的谈话:“家里都问好,早要来请姑奶奶的安、看姑娘来的,因为庄稼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蔬菜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
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吃个野菜儿,也算我们的穷心。
”短短几句话,把个感激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再如第三十九回中写到刘姥姥与贾母一见面,忙上来赔着笑,拜了几拜,口里说:“请老寿星安。
”见面时恰当的称呼会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聪明的刘姥姥竟然能急中生智,想出一个新颖、独特的称呼———“老寿星”,这样的称呼怎能不让贾母听了心里舒坦高兴?于是,便开始了与贾母的一段谈笑对话。
当贾母问了刘姥姥年纪,并说“我要到这个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时,刘姥姥笑道:“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我们要也这么着,那些庄稼活也没人做了。
”在应对中,刘姥姥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对老太太的奉承也恰当得体,讲出了彼此的地位差距,却全无令人不舒服的低三下四和阿谀奉承意思。
当贾母用自谦自贬的口吻说自己老了,不中用了,没事就睡觉,与孙子孙女们玩笑这些话语时,刘姥姥笑道:“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我们想这么着也不能。
”不难看出刘姥姥的表现是多么机敏,说话又相当恰切,既表达了自己的羡慕与可望而不可即,又实事求是地对贾母进行了一番赞美,一个“笑”字更见刘姥姥说话的坦诚和发自肺腑,难怪赢得了贾母的欢心。
同时又把村野所见随意编派,哄得哥儿姐儿高兴,并“暗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
这随意编派之间,其实也是用了心思,专挑哥儿姐儿、贾母、王夫人爱听的说,却又能不落痕迹,真可谓高明!二进荣国府的刘姥姥在与贾府最有身份、地位的贾母会面时,沉着冷静,随机应变,能说会道,着实有一番机智。
此次的会面可以说是刘姥姥语言才华得以展示的一个大舞台,使这位农村老太太在《红楼梦》中占有了不可小觑的一席之地。
四、识趣凑趣,逢场作戏刘姥姥久经世故,知理识趣,善于察言观色,颇知眉眼高低。
在凤姐打趣她,给她“把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得了不得时,刘姥姥却说:“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的成了老妖精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作个老风流!”你说她多么识趣凑趣,善于交际。
刘姥姥的自嘲是聪明的,她故装糊涂,反语正说,既逗了趣,让人胡蓬:《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交际口才评析—41—忍俊不禁,又维护了凤姐的面子,还给自己找了个台阶,展现了大智若愚的高超智慧。
更有趣的是在凤姐、鸳鸯的导演下,刘姥姥竟表演出了一段精彩的小品,其喜剧效果远远超过今天专业演员的表演。
刘姥姥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还鼓腮不语。
很难想象刘姥姥的动作表演如何滑稽有趣,且看观众的表现就可略知一斑:众人笑得喷茶的喷茶,喷饭的喷饭,揉肠子的揉肠子,有的说不出话来,有的直是叫。
这是刘姥姥“表演”效果的直接体现,足见刘姥姥高超的“搞笑”才能。
面对凤姐送来的鸽子蛋,刘姥姥拿起沉重的四楞象牙镶金筷子,又开始了表演。
刘姥姥首先说:“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得一个。
”一句话又让众人笑翻了,让见多识广的贾母也笑出了眼泪。
刘姥姥在农村不会没见过鸽子蛋,却有意说成鸡蛋,用蛋的小巧衬托出鸡的俊,实为妙哉!刘姥姥用沉重的象牙镶金筷子夹鸽子蛋,自然是难上加难,好容易撮起一个,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上。
不由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这哪里是吃饭,分明是一场喜剧表演,而刘姥姥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在这次宴席上,由于有了刘姥姥,而一直笑声不断。
刘姥姥心里明白,这只不过是逢场作戏。
事后,当王熙凤和鸳鸯向刘姥姥道歉时,刘姥姥却说:“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