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语文版

合集下载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4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4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 20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pdf 语文版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 20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pdf 语文版

三 、 布 置 1.背诵课文第一段。 作业 2.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 、 复 习 1.检查背诵。 导入 2.听写重点字词。 指名男女生背 诵比赛。 1.齐读课文。
二 、 赏 析 1.齐读课文。 课文 2.第一段中,妻、妾、客说话大意 都相同,但表述及语气上有何细 微不同,可否找出?
让学生 学会从课文
6
5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艺术和宽广的胸襟的重 要性,深受启发。
1.背诵课文。 五 、 布 置 2.总结本文的重点字词。 作业 3.完成“思考与练习”二、三题。
积累文 言知识,夯 实基础。
板书 邹忌 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妻→私→宫妇左右 妾→畏→朝廷之臣 客→有求→四境之内 受蔽 类比推理 受蔽(甚矣)
1.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 讨论总结,充分发表 结,让学生 可能正 确认识 自己和 客观事物 意见。 的。 2.作为领导,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 脑, 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 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 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 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 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3.作为领导,要有闻过则喜,从谏 如流的胸襟和气度。作为中学生 我们也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建 议,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4.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 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 住恰当的时机,便于别人接受采 纳。忠言不一定非要逆耳,良药 不一定非要苦口。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用设喻 四、课堂 小结 说理的方式委婉地讽谏齐王, 使齐王 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既让我 们了解了这一对明君贤臣, 又让我们 集思广益, 充分发表自 己的意见, 培养学生多 角度分析问 题,培养学 生 的 自 信 心。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0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新版)语文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文字易懂,语句流畅,人物生动,故事性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

文章结构严谨,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宜于在为人处事、交际修养等方面启迪学生心智,是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道德情操熏陶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3.理解本文结构的精妙和语言的内在深意。

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讨论。

2.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3.以问题研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2.认识语言艺术在创建和谐人际关系及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设想(一)设计理念教学过程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建立以探究、理解、亲身实践、分享与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培养和发展创造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本文的教学思路基本上可分为:谈话导入——资料助读——阅读感知——理解文意——问题探究——品味结构——课文总结——自编自演。

(二)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2. 以小喻大的设喻方法。

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三)教学方法1.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体味情感。

2.讨论点拨法,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时数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看过《封神榜》的同学肯定知道,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挖心致死——比干。

历史上因直谏而遭不幸的,不胜枚举:屈原放逐,伍子胥被夫差赐死,司马迁遭宫刑蒙辱。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通用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通用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通用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通用5篇本文主题为《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通用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精选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精选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准确地朗读课文,力求读出人物语气和故事特定情境。

2、利用课文注释,疏通文意,了解“私、修、间”等14个常用词语的用法,归纳义项,掌握几个特殊句式。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课前准备:1、自渎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2、搜集资料,了解邹忌及齐王其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方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讲谏的大臣是不成的。

但中国有句古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出于对国家尽责,对国君尽忠的赤诚之心,劝国君改正过失,冒死进谏,但大多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

这类的例子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呢?(学生从正、反两方面举例)忠心耿耿的志士仁人一片丹心令人感动,他们的命运令人惋惜,同时也引起我们的反思,“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进忠言的故事,看主人公是如何做的,结果又是怎样?(板书:课题)二、解题1、思考: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

明确: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

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方法。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语文版

20.邹忌讽齐王纳谏学习目标1.了解《战国策》的有关常识。

2.学习设喻说理的技巧,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

3.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并作归纳,了解特殊句式。

4.体会古代谋士讽谏的技巧及古代明君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导语设计1:封建社会里,皇权威严,不可侵犯。

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此惨遭杀身之祸。

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原放逐,司马迁受宫刑之辱等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而且能使齐威王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让齐国走向了强盛。

导语设计2: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圣君、贤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稳定,国泰民安。

战国时期的邹忌也是齐威王的一面镜子,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文言文知识归纳(1)重点词语解释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2、徐公何能及君也(及:比得上)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满;虽:即使)(2)通假字1、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3)多义词1、朝:皆朝于齐(朝拜)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朝济而夕设版焉(早晨)2、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3、诚: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诚意,真心)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确实)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表假设)4、善: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善良,善事)择其善者而从之(好)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王曰:善(可以)5、间: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中间力拉崩倒之(夹杂)(4)词类活用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作状,当面)2、朝服衣冠(朝:名作状,在早上;衣:名作动,穿)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意动,以……为美)4、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动,使……听闻)5、王之蔽甚矣(蔽:形作名,被蒙蔽的事情)(5)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土地方圆;今义:表地点)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侍从,近臣;今:表方位)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第二日;今:今天的下一天)2《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6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6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6篇本文将介绍《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的优秀六篇,这些教案以其独特的教学设计和内容丰富性而脱颖而出。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精选14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精选14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精选14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1教学目标:1、进一步落实本文的字词句,把握易读错的字,理解重点字词。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3、通过探讨本文记叙的故事、人物形象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引导同学初步学会委婉劝告别人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育同学委婉劝告别人的力量。

教学方法:练习法、朗读法、争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词句(一)读准易错的字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二)理解标题中的“讽”、“谏”两个字意思1、讽,这里是动词,讽,这里是动词,讽谏,用示意、比方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2、谏,这里是名词,指批判意见。

(三)巩固其它字词(1)修(2)尺(3)明日(4)美我(5)地方千里(6)王之蔽甚矣(7)面刺(8)虽欲言(9)皆朝于齐(四)翻译以下各句: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再读课文,感知文意(一)提问:结合本文,说一说怎样朗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朗读课文三、整体把握课文1、你能讲一讲本文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吗?2、邹忌是怎样胜利说服齐王的?3、争论:邹忌和齐王分别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四、拓展延长提问:邹忌的劝告方式对我们今日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五、学一学劝告语境1:初春天气,时冷时热,假如你要劝你的母亲多穿件衣服,你该怎么说?你的母亲要劝你,又该怎么说?语境2:小英时不时的在看男同学写给自己的信,假如你是母亲,你将如何与女儿谈话?语境3:齐景公酷爱打猎,特别喜爱捉野兔的老鹰。

烛邹不当心,让一只老鹰逃走了。

景公大发雷霆,命令将烛邹推出去斩首。

晏子走上公堂,怎样进谏才救得了烛邹?六、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学常识。

(2)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和虚词及特殊句式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2)理解并学习运用设喻说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古代谋士讽谏的技巧古代君主虚心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重点】(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理解并学习运用设喻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学习运用设喻说理的方法。

【教学方法】1.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由故事背景导入课文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

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作为“士”的这一阶层人物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活跃起来。

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

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

所以他们争相延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今天我们来学习《战国策》中的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参照注释⑴明确:邹忌是齐国人名。

讽:是讽谏的意思,即用暗示、比喻之类方法委婉地规劝。

纳是接受、采纳。

谏是臣子向国君提建议。

全题合起来就是邹忌委婉地规劝齐王采纳臣民的意见。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

劝说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修订法律,监督官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

后与田忌不和,迫使奔楚。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文学常识《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作者已不可考。

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

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

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245年。

《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摆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五、整体感知、翻译课文(一)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1.听课文朗读录音,标注重点字读音。

(1)读准字音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2)读出语句的停顿:邹忌/修/八尺有余。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王之蔽/甚矣!今齐/地/方千里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

要求正确、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3.翻译课文(1)学生自主翻译课文,圈出不会翻译的字词句。

(2)小组讨论探究疑难字词。

(3)齐读一、二段,注意以下重点字词和句式①孰:通“熟”,仔细私:偏爱朝服衣冠:早晨朝zháo:朝见②词类活用:A.名作状:[朝]服衣冠[暮]寝而思之B.名作动:朝服衣冠:穿戴C.形容词意动用法:美我者:以……为美。

③古今异义词尺——古;约合现在的23.1厘米今:约33.3厘米。

窥——古:照今:偷偷地看寝——古:躺而不睡今:睡觉地方——古:土地方圆今:地点、处所④特殊句式:A.固定句式: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谁,哪个孰与:相当于“与……孰”,“……与……相比,谁更”B.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者……也”表判断C.否定句宾语前置:忌不自信——忌不信自D.省略句:客从外不来,与坐谈于是入朝见威王[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

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4)学习最后两节的字词、句式[面]刺:当面指责谤讥:(古今异义词)古:指责,劝谏,中性词今:诽谤,讥讽,贬义词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使动用法。

时时而间进:jiàn 间或断断续续地期年:满一年。

朝于齐:朝见介宾后置句:战胜于朝廷。

[译文]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4.复述课文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六、合作探究1.概括文章每段内容。

第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

(进谏的缘起)第二段:邹忌以亲身经历设喻,讽谏齐威王除弊纳谏。

(进谏的内容)第三段:齐威王纳谏除弊及其政治成效。

(纳谏的举措及结果)2.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3.邹忌的妻、妾、客是怎样评价邹忌与徐公之美的?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易毋庸置疑。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

”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

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

(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4.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明确: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5.邹忌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邹忌并没陶醉于这些溢美之词,而是通过比较、思考,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即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

由此,他进一步悟出民治国的道理,即要放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都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

6.齐读第二段,思考:邹忌是怎样分析“王之蔽”的?邹忌先从自己生活小事说起,引出“人可能受蒙蔽”这处话题。

继而,话锋转到齐王身上,从“宫妇左右……莫不有求于王”三方面指出“王之弊甚矣”。

7.从中可以看出邹忌这个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贴切自然,入情入理,让人听得心悦诚服。

另外,在语言上,排比句的使用营造了一种步步进逼的,一环紧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有力的阐明了“王之蔽甚矣”的论点。

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

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8.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么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1)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滂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如此不计较提意见的方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也正是邹忌敢于进谏的原因。

(2)臣民进谏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令初下,群臣进涑,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闻之;期牛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

这三变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

(3)结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自主分析,概括邹忌、齐威王的形象。

在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归纳人物性格。

邹忌:敢于劝谏、善于劝谏、不偏听偏信、有责任感、有自知之明、有远见卓识……齐王:从谏如流、广开言路、善于听取正确意见、善于治国、勇于改革……七、拓展延伸1.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结合课文和你知道的事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示例】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名言,他善于纳谏,虚心接受魏征的建议,而有“贞观之治”。

我们也应该听取别人好的意见,不断地完善自己。

2.邹忌的劝谏技巧对于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示例】在现代社会中,推荐自己、了解别人非常重要,而这些又离不开口语表达能力。

所以,我们要学习邹忌的劝谏技巧,劝说别人时要注意方式,言语要把握分寸,态度要礼貌诚恳、不卑不亢,这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八、总结整理(一)词类活用1.形容词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2.形容词作动词私我也(“偏爱”)3.名词作状语面刺(当面)4.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二)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国君旁边的近臣)3.邹忌讽齐王纳谏(委婉劝说)4.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出)(三)特殊句式1.忌不自信(宾语前置)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4.王之蔽甚矣(被动句)九、课后作业1.将文中重点字词的翻译总结到笔记本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