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类分析答案
第三章案例分析答案

案例分析:(1)对承包商保留条款,业主可以在招标文件,或合同条件中规定不接受任何保留条款,则承包商保留说明无效。
否则业主应在定标前与承包商就投标书中的保留条款进行具体商谈,做出确认或否认。
不然会引起合同执行过程中的争执。
(2)对单价合同,业主是可以对报价单中数字计算错误进行修正的,而且在招标文件中应规定业主的修正权,并要求承包商对修正后的价格的认可。
但对固定总价合同,一般不能修正,因为总价优先,业主是确认总价。
(3)当双方对合同的范围和条款的理解明显存在不一致时,业主应在中标函发出前进行澄清,而不能留在中标后商谈。
如果先发出中标函,再谈修改方案或合同条件,承包商要价就会较高,业主十分被动。
而在中标函发出前进行商谈,一般承包商为了中标比较容易接受业主的要求。
可能本工程比较紧急,业主急于签订合同,实施项目,所以没来得及与承包商在签订合同前进行认真的澄清和合同谈判。
问题和看法:1、承包商的投标文件的解释权是否优先于中标通知书?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各国对合同关系生效的规定不太一样。
象有些国家,规定是必须签合同了才算,而有些国家则是发出中标通知书就开始,而这对中标通知书还是按投标文件哪个更优先是有影响的。
------需注意本案例中未提到合同一事,可见是从中标通知书发出后即说明两者发生合同关系了的。
我国虽然也有要约在承诺生效后合同成立的规定(合同法第25条),但我国口头合同是不受保护的,所以只能适用合同法第32条规定,以合同书的签字盖章为依据。
----另外如果上述案例在我国,抛开合同书不论,就要约而说,业主发出要约邀请,然后承包商响应了,并向业主发出要约。
如果业主仅是按承包商的要约内容做出承诺,没有任何问题,但业主的承诺中一旦对要约中的实质性内容做出更改,这时其实已是业主向承包商提出了新要约,如果承包商不反对,则视为同意了。
(如果是法定招标的项目,以上程序不适用)。
----但这是按我国合同法解释的,不知案例当地的合同法是如何规定的,不得而知。
第三章计算机软件 试题及答案分析

第 3 章计算机软件一.选择题分析【例l 】下列关于计算机软件的发展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高级语言程序出现在计算机软件发展的初期( B ) “软件危机”的出现是因为计算机硬件发展严重滞后( C )利用“软件工程”理念与方法可以编制高效高质的软件( D ) 上个世纪70 年代为充分利用系统资源,产生了操作系统分析:高级语言出现在计算机软件发展的第二阶段,初期主要使用的是低级语言编制程序,故A 错;软件危机是指软件的复杂程度迅速提高,研制周期变长,正确性难以保证,可靠性问题尤为突出,与硬件的发展是没有关联的,故B 也错;计算机操作系统是在上个世纪60 年代,D 错。
答案:C【例2 】下面哪一组是系统软件?————。
( A ) DOS 和MIS ( B ) WPS 和UNIX ( C ) DOS 和UNIX ( D ) UNIX 和Word分析:系统软件主要包括四大类: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辅助诊断测试类程序。
DOS 和UNIX是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MIS 是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应用软件;WPS 和Word 是字处理软件,也是应用软件。
答案:C【例3 】下列关于系统软件的4 条叙述中,正确的一条是_________。
( A )系统软件与具体应用领域无关( B )系统软件与具体硬件逻辑功能无关( C )系统软件是在应用软件基础上开发的( D )系统软件并不具体提供人机界面分析:系统软件是开发和运行应用软件的平台,是为高效使用和管理计算机而提供的软件,故A 对,而C 错;它的设计需要考虑一定的硬件功能,故B 也错:另外,一般的系统软件都提供人机界面,例如操作系统,故D 也错。
答案: A【例4 】下列应用软件中____属于网络通信软件。
( A ) Wbrd ( B ) Excel ( C ) Outlook Express ( D ) FrontPage分析:A 属于字处理软件;B 属于电子表格软件;D 属于网页制作软件;C 属于网络通信软件,主要用于电子邮件。
无机及分析化学-分析化学 第3章

基准物质应具备的条件:
1. 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包括结晶水); 2. 纯度高(99.9 % 以上); (比如加热干燥时不分解, 3. 性质稳定;
称量时不吸湿, 不吸收空气中的 CO2 , 不被空气所氧化。)
若测定时称取试样 0.5580 g(即称取试样的 质量比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的质 量大 100 倍时),
则滴定度又可表示为: T(Fe/K2Cr2O7) = 0.01000 / mL 表示 1 mL K2Cr2O7 标准溶液相当于试样中 铁的质量分数为 1.000 % , 因为 0.005580 g / 0.5580 g = 0.01000(1.000%) 用此标准溶液滴定不同含铁量的样品时, 只要称取试样的质量均为 0.5580 g,那么消 耗几毫升 K2Cr2O7 标准溶液,则被测物 Fe 的质量分数就是百分之几。 (得出测定结果更为方便)
解 由 Na2B4O7+2HCl+5H2O=4H3BO3+2NaCl
m(Na2B 4O7 · 10 H 2O) c(HCl)V (HCl) 得 M (Na2B 4O7 · 10 H 2O) 2
2m(Na2B 4O7 · 10 H 2O) c(HCl) M (Na2B 4O7 · 10 H 2O)V (HCl)
Cr2O 6 I 14 H 2 Cr 3 I 2 7 H 2O
27 -
3
2 S 2O I 2 S 4O 2 I
23 26
-
置换滴定法适用范围?
置换滴定法适用范围:不符合滴定分析对 化学反应的要求(1), 即反应不能定量完成。 4. 间接滴定法 indirect titration
生物药物分析第三章作业答案

单选题1、家兔对热原的反应与人基本相似,因而本法中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溶液注入家兔体内的方式是A.静脉注射B.动脉注射C.腹腔注射D.灌胃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家兔对热原的反应与人基本相似,因而本法系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溶液,以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家兔体温升高情况进行观察,通过观察结果判定供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
所以答案为A。
2、用于热原检查后的家兔,如供试品判定为符合规定,若再想供热原检查用,则至少应休息A.12小时B.24小时C.36小时D.48小时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用于热原检查后的家兔,如供试品判定为符合规定,至少应休息48小时方可再供热原检查用。
所以答案为D。
3、细菌霉内素检查法系通过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由()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的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A.革兰阳性菌B.革兰阴性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大肠埃希菌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本法系通过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的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所以答案为B。
4、下列有关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叙述哪一项是错的A.每批鲎试剂的灵敏度须用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复核B.凝胶法的原理是鲎试剂与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C.抗生素类药物因具有抗菌活性,不能用凝胶法检查细菌内毒素D.凝集反应的温度规定为37℃±1℃E.凝集反应的时间规定为60分钟±2分钟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抗生素类药物可以用凝胶法检查细菌内毒素。
所以答案为C。
5、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又称为A.鲎试验法B.临床检查法C.生物效应法D.家兔热原试验法E.放射性检验法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又称为鲎试验法。
本法系通过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的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武大版分析化学上册答案-第3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第3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1.根据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下列算式:(1)19.469+1.537-0.0386+2.54 (2) 3.6⨯0.0323⨯20.59⨯2.12345(3)10000000.11245.0)32.100.24(00.45⨯⨯-⨯(4) pH=0.06,求[H +]=?解:a. 原式=19.47+1.54-0.04+2.54=23.51 b. 原式=3.6×0.032×21×2.1=5.1c. 原式=45.0022.680.1245=0.12711.0001000⨯⨯⨯d. [H +]=10-0.06=0.87( mol/L )3.设某痕量组分按下式计算分析结果:m CA-=χ,A为测量值,C为空白值,m为试样质量。
已知s A=s C=0.1,s m=0.001,A=8.0,C=1.0,m=1.0,求s x。
解:222222222()4 22222220.10.10.0014.0910()()(8.0 1.0) 1.0A Cx m A C mss s s s sx A C m A C m--++=+=+=+=⨯---且8.0 1.07.01.0x-==故0.14xs==5. 反复称量一个质量为 1.0000g的物体,若标准偏差为0.4mg,那么测得值为1.0000~1.0008g的概率为多少?解:由0.4mgσ= 1.0000gμ=故有1.0000 1.0000 1.0008 1.00000.00040.0004u--≤≤即02u ≤≤ 查表得P=47.73%7.要使在置信度为95%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不超过±s ,问至少应平行测定几次?解:x x t s x t μ=±⋅=± 查表,得:5, 2.57, 1.04916, 2.45,0.92615f t f t ====>====<t 时t 时故至少应平行测定次9. 测定黄铁矿中硫的质量分数,六次测定结果分别为30.48%, 30.42%, 30.59%, 30.51%, 30.56%, 30.49%,计算置信水平95%时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第3章市场分析答案

第3章市场分析答案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9分)1、根据商品本身的特点和消费者购买的频率对消费品进行分类,那些消费者在一生中可能仅购买几次的商品,称为()消费品。
耐用2、消费者行为模式表明,消费者总是会直接或间接的受到()的影响。
外部刺激3、由于消费者在性别、年龄、民族、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消费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从而形成了消费品市场需求的()。
多样性4、在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中,购买决策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
确认需要5、可的便利店的商品进出频繁,()较小,这就要求企业多设立销售网点。
一次性购买6、消费品市场是所有为了满足个人或家庭()而提供商品或服务的场所。
生活需要7、生产企业需要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活动,但最终的目的还是为社会提供消费品,所以生产资料市场的需要是()的需要。
派生8、()市场中购买者大多缺乏商品专业知识,属于非行家购买。
消费品9、从消费品的使用时间上来看,只在一定时期内被广泛认可、使用的商品,称为()商品。
流行性10、消费品市场中购买者的目的是为(),生产资料市场中购买者的目的是为了()。
最终个人消费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11、生产资料市场的需求是()的需求。
派生12、国外,一些厂商常花高价请明星们穿用他们的产品,可收到显著的示范效应,这是利用()对消费者的影响。
相关群体13、消费者的行为模式表明:消费者在作出不同的购买决策时,除了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刺激,更重要的是会受到()的刺激。
营销因素14、()是商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消费品市场的销售,使企业实现其生产的目的。
消费品市场15、()是消费者在一生中可能仅购买几次的商品。
耐用消费品16、由于消费者在性别、年龄、民族、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消费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从而形成了消费品市场需求的()。
同时,即使是在同一特征水平上,如性别特征、职业特征等相同的消费者,对消费品同样存在千差万别的需求。
这就构成了消费品市场需求的()。
金融风险分析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1.ROE 和ROA 各自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答:总权益资本税后净利润)股权收益率(=ROE ,总资产税后净利润)资产收益率(=ROA 。
ROE 是测度流入金融机构股东的收益的比率指标,它等于银行单位账面股权的会计利润。
另一方面,ROA 反应了金融机构的管理层有多大的能力将其资产转换为净收入,它是衡量金融机构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2.假设一个银行的税后净利润为2 000万元,总营业收入为6 000万元,总资产为4亿元,总权益资本为1.5亿元,ROE 是多少?ROA 是多少? 答:%13133.06000000020000000或总权益资本税后净利润===ROE%505.040000000020000000或总资产税后净利润===ROA3.下表是银行A 两个会计年度的效率指标,请根据该表首先回答各个指标所代表的内容,并评价该银行管理效率的变化。
2002年,税收管理效率和资产管理效率指标有所提高,表明该银行成功地减少了税收支出,同时资产组合的效率得到提高。
相反,成本控制效率和资金管理效率有所下降,说明该银行的成本支出有所增加,且投入了更多的自有资本。
4.请说明对ROA 进行分解有什么样的作用。
答:将ROA 分解为资产净利息收益率、资产净非利息收益率、特殊交易利润率这三个指标,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银行资产收益率的上升或下降是由三种指标中哪一个所引起的,这样就能够考察影响ROA 的深层次因素。
5.请简要说明股权收益率模型的意义。
答:股权收益率模型将盈利指标分解为相关的组成部分告诉了我们许多金融机构盈利困难的原因,并且进一步指出管理层应该从哪里着手深入研究并解决盈利困难的问题。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知道,金融机构要取得丰厚的利润必须依赖于一些关键的因素:(1)谨慎地运用财务杠杆。
(2)谨慎地使用固定资产营运杠杆(即当产出增加时,用于提高营业利润的固定成本投入的比例)。
(3)控制营业成本,以使更多的收入成为利润。
多元统计分析课后练习答案

2 p
1
2 1
1
Σ1
2 2
1
2 p
则 f ( x1,..., xp )
p
1
Σ
2
22 12
2 p
1/2
exp
1 (x
μ) Σ1
2
1
2 1
1
2 2
( x μ)
1
2 p
p
1
12
2
1
p exp
1 (x1 1 )2
2
2 1
1 ( x2 2
3) 2
2 2
...
1 (xp 2
p )2
2 p
p
1
exp
i1 i 2
( xi
计算: 边远及少数民族聚居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数据 .xls
T 2 =9* (-2003.23 2.25 -1006.11 2.71 12.01)*s^-1* (-2003.23 2.25
-1006.11 2.71 12.01)’=9*50.11793817=451,06144353 F 统计量 =45.2>6.2 拒绝零假设,边缘及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 全国平均水平有显著差异。
4、什么是逐步判别分析? 答:具有筛选变量能力的判别方法称为逐步判别分析法。 逐步判别分析法就是先 从所有因子中挑选一个具有最显著判别能力的因子, 然后再挑选第二个因子, 这 因子是在第一因子的基础上具有最显著判别能力的因子, 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因子 联合起来有显著判别能力的因子; 接着挑选第三个因子, 这因子是在第一、 第二 因子的基础上具有最显著判别能力的因子。 由于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引进了 新的因子之后, 会使原来已引入的因子失去显著判别能力。 因此, 在引入第三个 因子之后就要先检验已经引入的因子是否还具有显著判别能力, 如果有就要剔除 这个不显著的因子;接着再继续引入,直到再没有显著能力的因子可剔除为止, 最后利用已选中的变量建立判别函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聚类分析
一、填空题
1.在进行聚类分析时,根据变量取值的不同,变量特性的测量尺度有以下三种类型: 间隔尺度 、 顺序尺度 和 名义尺度 。
2.Q 型聚类法是按___样品___进行聚类,R 型聚类法是按_变量___进行聚类。
3.Q 型聚类统计量是____距离_,而R 型聚类统计量通常采用_相似系数____。
4.在聚类分析中,为了使不同量纲、不同取值范围的数据能够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常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变换处理。
常用的变换方法有以下几种:__中心化变换_____、__标准化变换____、____规格化变换__、__ 对数变换 _。
5.距离ij d 一般应满足以下四个条件:对于一切的i,j ,有0≥ij d 、 j i =时,有
0=ij d 、对于一切的i,j ,有ji ij d d =、对于一切的i,j,k ,有kj ik ij d d d +≤。
6.相似系数一般应满足的条件为: 若变量i x 与 j x 成比例,则1±=ij C 、 对一
1≤ij 和 对一切的i,j ,有ji ij C C =。
7.常用的相似系数有 夹角余弦 和 相关系数 两种。
8.常用的系统聚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八种: 最短距离法 、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类平均法、可变类平均法、可变法、离差平方和法。
9.快速聚类在SPSS 中由__K-mean_____________过程实现。
10.常用的明氏距离公式为:()q
p
k q jk ik ij x x q d 11⎥
⎦
⎤⎢⎣⎡-=∑=,当1=q 时,它表示 绝
对距离 ;当2=q 时,它表示 欧氏距离 ;当q 趋于无穷时,它表示 切比雪夫距离 。
11.聚类分析是将一批 样品 或 变量 ,按照它们在性质上 的 亲疏、相似程度 进行分类。
12.明氏距离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明氏距离的值与各指标的量纲有关 ,第二 明氏距离没有考虑到各个指标(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
13.马氏距离又称为广义的 欧氏距离 。
14,设总体G 为p 维总体,均值向量为()'
p μμμμ,,
,= 21,协差阵为∑,则样品
()
'
=p X X X X ,,,21 与总体G 的马氏距离定义为
()()()μμ-∑'
-=-X X G X d 12,。
15.使用离差平方和法聚类时,计算样品间的距离必须采用 欧氏距离 。
16.在SPSS 中,系统默认定系统聚类方法是 类平均法 。
17.在系统聚类方法中, 中间距离法和 重心法 不具有单调性。
18.离差平方和法的基本思想来源于 方差分析 。
19.最优分割法的基本步骤主要有三个:第一,定义类的直径 ;第二, 定义目标函数 ;第三, 求最优分割 。
20.最优分割法的基本思想是基于 方差分析的思想 。
二、判断题
1.在对数据行进中心化变换之后,数据的均值为0,而协差阵不变,且变换后后的数据与变量的量纲无关。
( ) 2.根据分类的原理,我们可以把聚类分为样品聚类和变量聚类。
( ) 3.兰氏距离不仅克服了明氏距离与各指标的量纲有关的缺点,而且也考虑了变量间的相关性。
( ) 4.当各变量之间相互独立时,马氏距离就退化为欧氏距离。
( ) 5.在几种系统聚类法中,最短(长)距离法、(可边)类平均法、重心法和离差平方和法都具有单调性,只有中间距离法不具有单调性。
( ) 6.重心法比离差平方和法使空间扩张。
( ) 7.离差平方和法的思想来源于方差分析.如果类分得比较合理,同类样品之间的离差平方和应当较大,类与类之间的离差平方和应当较小. ( ) 8.使用离差平方和法时,计算样品间的距离必须采用欧氏距离. ( ) 9.快速聚类法又称为动态聚类法,是一种非谱系聚类法,它可以应用于比系统聚类法大得多的数据组. ( ) 10.明氏距离的优点在于考虑了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而缺点在于它的值与各指标的量纲有关。
( ) 11.马氏距离考虑了便了之间观测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 ) 12.兰氏距离对大的奇异值不敏感,适合高度偏倚的数据,但是它没有克服与各指标的量纲有关的缺点。
( ) 三、简答题
1.简述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步骤? 2.系统聚类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3.系统聚类法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4.简述最长聚类法的聚类步骤。
5.简述快速聚类的基本思想及主要步骤。
6.简述最优分割法的步骤
7.简述Ward 离差平方和法的基本思想.
8.在数据处理时,为什么通常要进行标准化处理? 9.简述最优分割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步骤。
四、计算题
1.假设有一个二维正态总体,它的分布为:⎥⎦⎤
⎢⎣⎡⎪⎪⎭⎫ ⎝⎛⎪⎪⎭⎫ ⎝⎛19.09.01,002N ,并且还已知
有两点()'=1,1A 和()'
-=1,1B ,
要求分别用马氏距离和欧氏距离计算这两点A 和B 各自到总体均值点()'
=0,0μ的距离.
2.设有5个样品,已知各样品之间的距离矩阵为:
54
3
2
1
G G G G G
⎥⎥⎥⎥⎥⎥⎦
⎤⎢⎢⎢⎢⎢⎢⎣⎡06
5
.32
7
05.24105.15.30
5054321G G G G G 试分别用最短距离法和最长距离法聚类。
3.为研究全国31个省区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分布规律,根据2003年统计资料利用SPSS 软件中的系统聚类法做类型划分,其谱系图如下,你认为从全国各省区的消费情况看,分为几类较合适,结合我国区域社会及经济发展情况,对分类结果作简要分析。
* * * * * * H I E R A R C H I C A L C L U S T E R A N A L Y S I S * * * * * * Dendrogram using Average Linkage (Between Groups)
Rescaled Distance Cluster Combine
C A S E 0 5 10 15 20 25 Label Num +---------+---------+---------+---------+---------+ 青海 29 宁夏 30 河南 16 甘肃 28 河北 3 四川 23 陕西 27 湖北 17 湖南 18 内蒙古 5
新疆 31 吉林 7 黑龙江 8
山西
4 辽宁 6
云南 25 安徽 12 贵州 24 江西 14 江苏 10
重庆 22 山东 15
福建 13 广西 20
海南 21 天津 2 西藏 26 浙江 11 广东 19 上海 9 北京 1
4.下面给出了八个样品的两个指标数据
试用中间距离法进行聚类,样品间的距离采用欧氏距离。
五、SPSS 操作题
1.某校从高中二年级女生中随机抽取16名,测得身高和体重数据如下表:
试分别利用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重心法、类平均法、中间距离法将它们聚类(分类统计量采用绝对距离),并画出聚类图。
2.从不同地区采集了七块花岗岩,测其部分化学成分如下:
试作如下分析:
(1)样本间用欧氏距离,并用系统聚类的诸方法对样本进行聚类。
(2)将数据标准化后,仍用欧氏距离,然后用系统聚类的诸方法对样本进行聚类。
(3)对五个变量进行聚类。